黑白小说网 > 都市言情小说 > 重生之十福晋 > 第 103 部分

第 103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老十很体贴啊:“九哥,知道你路上辛苦,先在我那吃点暖胃的,晚上再慢慢应酬。”

    九阿哥对老十的关心很是受用,于是便带着礼物高高兴兴的跟着老十走了,连其木格迎出来的时候都还破天荒的觉得这蒙古福晋好像水灵了些…

    发完礼物后,九阿哥便美滋滋的跟着老十上了桌子。

    不过,一看菜色,九阿哥便有些头大,宴会上几乎是清一色的海鲜。

    不等九阿哥问话,老十忙就解释了,说是其木格担心九阿哥照旧晕船,所以吩咐厨房准备清淡的饮食,按说厨房的事老十是从不过问的,但因为来的是九阿哥,老十便上了心,对着其木格念叨了好几天,说自家厨子做的清淡东西特难吃。任由其木格怎么解释,无(r)不欢的老十对着其木格拟定的菜单就是一阵猛摇头。

    无奈,其木格便叫人借用了广东潘家的随身厨子,吩咐他准备一桌清淡食品,但厨房也备好了各种家禽食材,只要九阿哥说一句不喜欢,老十家的厨子立马上工,耽搁不了吃食。

    老十这才作罢。“九哥,潘家的厨子做的粥不错,弘暄尝过后回来夸过口,所以其木格就派人将他借了过来,吩咐他做了几个菜,我尝了尝,还行,但他也就海鲜做得不错,你先尝尝,不合胃口,我就叫厨房换。”

    虽然老十有啰嗦,但九阿哥却一点也不觉得烦,小口的喝了口粥,又尝了一筷子鱼,点点头,“这厨子的确有几分手艺,不用换了。”

    老十呵呵笑道:“行,九哥说好就好。”然后亲自给九阿哥倒了一杯,是的,九阿哥定睛看了看,的确是。疑惑的看着老十,扬了扬眉,道“这也是十弟妹叫备下的?”

    老十开开心心的解释着:“其木格担心九哥肠胃不舒坦,劝我别拉着你喝酒,这不,专门备的,是阿巴亥的(奶)粉子兑的,这里的羊(s)味太大,产的(奶),谁都不乐意喝,那三个小的,灌都灌不进去,其木格尝了尝后,也给吐了,幸亏带了(奶)粉子。”

    九阿哥听后,瘪了瘪嘴,蒙古福晋虽然心尚算细致,但总见缝(c)针的给娘家产品打广告,好似也太过了,在羊堆里长的人竟然还嫌吕宋的羊膻臭?谁信啊?也就老十听得进去。

    不过,九阿哥还是很给面子的尝了尝,然后便再也不碰了,对老十道:“喝汤,喝汤,这汤不错,味道够鲜。”

    老十一见九阿哥,全身的神经细胞就不怎么思考了,因此,压根就没觉察到九阿哥的小心眼。反而附和道:“九哥,这厨子手艺的确还不错,广东的商人身家就是雄厚,而且都会享受,据下面的人说,没几天功夫,他们住的帐篷里全塞得满满当当的了。”

    九阿哥好笑道:“你别在这丢人了,说得你象没见过世面似的,要说有钱,那还得江浙一代,尤其是盐商,广东商人…”九阿哥说到这摇了摇脑袋,“没法比。”

    老十摆摆头,“江浙我没去过,不知道,反正这些人身家都不薄,他们送的礼,我估(摸)着每家差不多都值一两千银子,”说到此,还小声的凑到九阿哥跟前,道:“而且还是事后补上的,加上先前的,起码这个数。”老十伸了个巴掌出来。比了比。

    原来广东商人当众献上礼物时,猜测明着献上的礼物,老十可能捂不热就得换手,因此都留了一手,私下又悄悄的贿赂了老十一把,一来不想让老十给他们烙下“没有眼色”的烙印,二来也想探知朝廷的准确动向。

    九阿哥听后,有些不解,商人都不喜欢(露)富,就是江浙一带的盐商,拿个五千两也得墨迹半天。生怕成了大家惯宰的肥羊,广东商人还真是奇特啊,若广东商人一贯就是这种耀眼的作风,满丕那狗奴才真不知道给弘皙敛了多少横财!

    由此,九阿哥更恨满丕了,咬牙道:“满丕那狗杀才!不知昧了多少银子!”

    一提及满丕,老十自然是同仇敌忾,告诉九阿哥,绝不能轻饶了叛徒,还提醒九阿哥对手下的门人得好好梳理一遍。

    然后,老十便想起了弘蟑,很是不好意思的问了问弘蟑的胳膊,九阿哥横了老十一眼,“叫我怎么说你才好,我一不在京,你去个我府上都能惹出事来?”

    老十有些怏怏的,“我哪儿知道啊。”

    于是,两兄弟的谈话便开始围绕京里的局势慢慢展开,京里嘛,事情自然是又多又复杂,加上九阿哥和老十最近好长一段时间都不在京里,消息掌握的便不怎么全面,两人光核实相关信息都花了不少功夫,因此,这意见还没交换完,太阳已经西斜了。

    两人只好中场休息,出门到军营赴宴。

    刚一出房门,九阿哥眼睛就瞪大了,指着院墙大惊小怪的对老十道:“十弟,快,快叫人…”然后突然又捂住了老十的嘴巴,“你别叫,万一给吓着了…”

    论力气,九阿哥自然不是老十的对手,老十的嘴巴很快就解放了出来,满不在乎道:“没事,两边墙根下都有人守着呢。”

    九阿哥这才仔细瞅了瞅。果然,墙下一字排开站了五个护院,太靠近墙了,不怎么惹人注意。

    三胞胎中的一个正骑在墙上,左晃右晃的,看着挺吓人的。

    九阿哥瞪了老十一眼,快步走出院子,站在院外的空地上一看,果然,一个小人已经安全的站在墙根下了,还有一个正如壁虎般贴着墙朝下滑。

    外墙下除了五个护院外,还站着弘暄、弘政和安安…

    九阿哥想发火,但又怕吓着了脚还没着地的两小孩,只好咬牙怒视老十。

    老十却扯着嗓子吼道:“还在墙上坐着干嘛,赶紧下来,给九伯见礼。”

    九阿哥不可置信的看着老十,又不可思议的看着动作明显加快的小壁虎,以及迅速翻身朝下梭的骑墙者,看来在任何环境下,孩子们都习惯了老十的大嗓门…

    要说老十家的孩子没教养吧,可三胞胎还楞是等人齐了,才一起冲过来,很有团队精神,而且行完礼后,都异口同声的再次感谢九阿哥给他们带的礼物,有礼貌极了,让九阿哥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只能拿眼瞪着弘政,以眼神警告,敢翻墙试试?!然后对老十小声道:“十弟,这成什么样子?”

    老十道:“没事,这四周都戒严了的,没其他闲杂人等。”

    九阿哥气急,“没旁人看热闹,就能随便翻墙了?”

    老十笑道:“九哥,起初这三个小子围着这堵墙折腾了十几天,什么法子都想了,我还真没料到,他们有一天真爬了上去,这爬上去了吧,却下不来了,不过,这下倒没费多少时间,见人做了示范后,过了两三天,三个家伙身手都练利索了。”

    九阿哥瞧了瞧已经开始围着自己这群人跑着绕圈子的三胞胎,心想,不仅身手利索,这精力也不错,老十总算有了像他的儿子了,而且还一来就三…

    九阿哥还没比较完,就听老十,道:“九哥,弘暄去试了一下,你猜怎么着?第一次也没爬上去,后来勉强爬上了墙,下来的那姿势说有多难看就有多难看,你别看他现在每天都得在军营里c练半天,但论翻墙的功夫,还是不及这三个小的。”

    九阿哥不想和老十在光天化日之下讨论翻墙的问题,便道:“宴会眼看就要迟了,咱们边走边说吧。”

    三胞胎瞧见了,忙跟了上来,七嘴八舌道:“我也要去,我也要去。”

    还有一个干脆对九阿哥道:“九伯,我是聿儿,保证听话,带我去吧。”

    这次不用九阿哥拿眼瞪老十,就有人发话了,但发话的人却不是老十,而是安安,“阿玛和九伯要去办正事,别去打扰,哥哥姐姐带你们玩去。”

    修儿道:“哥哥不去?姐姐也不去?”

    弘暄忙接话道:“我们都不去,走,咱们去玩别的。”

    厥儿立即大叫道:“去捉鱼!”

    九阿哥听不下去了,这还是皇孙嘛,完完全全的野孩子嘛!

    不想,聿儿却接着道:“嗯,捉了鱼给九伯吃!”

    修儿忙道:“还有弘政哥哥。”

    九阿哥有些能体会康熙的憋闷了,明明都是好孩子,怎么却叫老十养成这样了!

    半路上,九阿哥严厉批评了老十,不想老十却道:“我是觉得吧,孩子小,学什么都快,而且最喜欢学大人,其实是件好事。”

    九阿哥没理会老十的感叹,追问道:“他们跟谁学的翻墙?”

    老十脸色很正常,道:“这谁知道啊,总之是见有人翻墙后,便有样学样了。”

    老十顿了顿,方轻声道:“九哥,我是想说,这要铲除天地会其实可以从小孩子入手。”

    九阿哥明白了老十的意思,想了想,道:“这倒是个法子,虽然时间长些,但却能一劳永逸,给皇阿玛上折子吧,请朝廷多派些先生过来。”

    老十没做声。

    九阿哥只奇怪了一秒,便反应过来了,除非康熙同意老十世代居住在安居岛,否则朝廷对南洋的影响力越大,老十的生存空间就越狭小;但天地会一日不根除,不说什么朝廷大义,老十在安居岛也住不踏实。

    看着有那么点受煎熬的老十,九阿哥突然觉得,也许老十是可能改变主意的…

    请大家继续多多支持,多多推荐,多投粉红票,谢谢

    第三百六十九章 入乡随俗

    第三百六十九章入乡随俗

    按常理,老实耿直的人最受欢迎。心思复杂、说话只说半截、弯弯肠子特多的人是最不受人待见的,但是,在吕宋大清驻地,老祖宗数千年总结下来的处世哲学被华丽的颠覆了,九阿哥成了最受大清商人欢迎的人,当然,洋人更喜欢不怎么管事的大会名誉主席老十。

    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人和洋人的步调的确不怎么一致,利益不同啊。

    对大清商人而言,是否海(禁)是他们最关心的议题,福建商人虽然消息相对闭塞了那么一点,但起程时,广州发生的事还是给打听得一清二楚,因此,抵达吕宋后,也是忧心忡忡,愁眉不展。

    而老十自从知道九阿哥会来后,压根就不再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再也没去会场(露)过面,更别说给后来者设欢迎宴了。

    这下大伙的心里就更没底了。

    虽然在弘暄的倡议下,在康熙的支持下。大清最高级别的对外商贸会议首次隆重举行,大家应该欣喜万分,

    但真要细致一想,其实完全经不起推敲,除了召集人的身份可以与隆重搭边以外,其他种种似乎都在提醒大家别傻乐了。

    首先,大会别说在京举行了,连本土都没混上,这重视程度可见一般;

    其次,大会主席老十从未涉及商业,而他所流(露)出的态度也说明对此事完全不上心,否则,也不会都一个多月时间了,老十才在公开场合(露)了一次脸,宴请提前抵达的与会人员;其余时间,大伙也就只能小心翼翼的和10岁的弘暄亲切会谈;虽然老十发话了,说康熙为此次大会的纪念茶壶亲自题词,但至少到目前为止,并没发现码头有瓷器运来,因此,要说高层人士对大会高度重视,大有自欺欺人之嫌;

    再次,简陋的帐篷也能真实的反应主办方的态度;

    所以,即使大会组委会后来通知说九阿哥将出席会议,进行调研,大家也没敢奢望此次大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只希望九阿哥和老十能看在大家积极配合的态度上。给他们指点一二,虽然大伙都有勇气奋力一搏,……大家别想碴了,这个博,是指忍着心疼搞个重金贿赂,……但也得贿赂给对的人啊…

    因此,大清商人的士气不是一般的低沉沮丧,但是,内行人士九阿哥一登场,开场白随便那么一讲,大伙儿的感官便完全变了,起初觉得九阿哥有些(y)柔的人,一下觉得九阿哥是无比的英俊潇洒、风流倜傥…

    九阿哥的话虽然句句都点到为止,但却比老十空d的几句欢迎词有内涵多了,表面上看,九阿哥的话好似全有些模棱两可,说了当没说,但是,细细一想,却又好似字字玄机,让人忽视不得。整个的话里有话,讲话艺术那叫一个高啊…

    虽然大伙还琢磨不透九阿哥的弦外之音究竟是不是好消息,但是,大伙却一下充满了力量,大家的思维都很简单,要是朝廷不重视,会派这么个心有九十九道弯的人主持大局嘛?

    因此,九阿哥一发完言,便成了大清商人的主心骨,而老十则被大家谨慎的忽略了。

    但洋人却完全是另一种反应,九阿哥的话说白了就是叫大伙儿去猜,洋人虽然(y)谋诡计没少搞,但想弄明白博大精深的中华讲话艺术,比听懂火星语还难,因此,洋人便天天问弘暄,令人尊敬的敦郡王什么时候出席会议。

    其中尤其以菲德利斯最甚,弄明白弘暄的真正身份后,自持是老十的老朋友,立即说离别时要送给弘暄一把火枪,………为什么要离别时才能送呢?因为老十下令,上岛的人员一律进行安检,虽然没规定没收菜刀,但还是将各类明显具有凶器特征的物件给挡在了港口外。……然后,菲德利斯便请弘暄转告老十,想在适当的时间去老十的府邸拜访一下。

    很快,菲德利斯便接到了邀请函,赴宴时很激动,回来时很亢奋。因为(y)笑(y)笑的九阿哥请他提供雪茄样品。而老十也再次被宰了个鲜血淋淋,花了血本订购了一门厚重大炮。

    但第二天,菲德利斯就沮丧了,因为荷兰商人也在着手给九阿哥准备雪茄样品,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好像也行动了起来。

    于是,菲德利斯赶紧告诉九阿哥,说荷兰商人也许会给出更低的价格,但他们的烟草是爪哇岛产的,质量比新大陆的要差,叫九阿哥千万别提价。

    九阿哥不置可否,只是淡淡的说他需要比较后再做决定。

    随后的大会议程便没起什么涟漪,大清商人和洋商也没顺势签署一两分采购合同,大清商人没那心思,因为九阿哥还是没给一句准话,这肠子绕得太过了,没人能找到指示牌。

    不过,大会闭幕的时候倒是起了一番争执,当然了,大清商人可是奉公守法的好公民,惹事的自然是洋人。

    起因是在简短的闭幕式上,九阿哥宣布,要向与会者发放印有康熙亲笔题词的、由内务府监造的纪念茶壶和茶杯,原本大家对此都没再抱有希望。老十自从那次(露)面后就人间蒸发了,再也没在公众场合出现过,连闭幕式也没参加,大家都以为他是因为失言而不好意思出来见人,不想在最后时刻,这千古难得一见的纪念物竟然真的横空出世,大家自然是好一阵激动。

    纪念品由弘暄一一亲自发放,所有大清商人都激动地掉了眼泪,跪在地上语无伦次的将康熙祖宗都谢过了。

    大家是激动啊,有了这个纪念品,朝廷的态度不言而喻啊。要是(禁)海,康熙会为此次大会亲笔提名吗?

    但是,等大清商人激动完后,麻烦就来了,因涉及到康熙,那就是御赐了,磕头谢恩是免不了的,而洋人却表示在他们的礼仪中,单膝跪礼就是最最有敬意的了,双腿下跪那是侮辱人。

    一听这话,大清商人不高兴了,合着我大清的子民全被侮辱了?!于是不等九阿哥和弘暄发话,便一个个义正言辞的声讨起洋人来,才收了康熙的礼物,总得回报一下,而且也事关自己切身的名誉,谁被侮辱了?!…

    九阿哥也生气了,既然我都被侮辱了,你们这帮外藩夷民就该被羞辱才对…

    弘暄嘴巴也抿得紧紧的,心想,有这么说话的吗?住我的帐篷,喝我的水,吃我的鱼,最后还给发纪念品,就磕头谢个恩竟然说侮辱人?知道侮辱两字怎么写的嘛…

    于是,九阿哥便发话了,不磕头谢恩,就不能领纪念品…

    然后,洋人便为难了,磕头吧,颜面受损,不磕头吧,荷包受损,这纪念品增值潜力大啊…

    洋人也只为难了一秒钟,弘暄便帮他们解决了,直接吩咐人将纪念品收好,抬了出去。

    有几个洋人着急了。忙表示再给他们一点时间,让他们好好商量商量,毕竟习俗不同…

    弘暄打断道:“习俗不同?知道什么是入乡随俗?若我们去了你们的国家,自然有样学样,给你们的君主行单膝礼,但你们到了我大清的地界,就得按我大清的规矩办!”

    菲德利斯忙想出来打圆场,不想弘暄却盯着他道:“在马尼拉,土著人见了你们的官员是双腿跪啊,还是单膝跪?”

    菲德利斯吞吞吐吐的,半天没说出话来。

    弘暄却继续道:“阁下怎么不说话了,要不要我来说,我可是去过马尼拉的。”

    菲德利斯忙道:“他们的习惯我们改不了…”

    九阿哥冷冷接道:“他们的习惯你们改不了,我们的习惯你们还能改了不成?”

    洋商皆面面相窥,九阿哥冷哼了一声,道:“我大清皇上赏赐的物件可不是你们说要就要,说不要就不要的,念在你们是客人的份上,这次就不与你们计较,但你们若再挑衅我朝威仪,别怪我不客气!”

    于是,纪念品纠纷最后的结果便是洋人空手而归,九阿哥和弘暄得了一肚子气!

    散会后,九阿哥就跑到兵营找到老十,问老十要吕宋土著现状资料,老十双手一摊,表示没有,气得九阿哥骂道:“你心思都用哪儿了?!”

    老十不明白道:“九哥,不是已经叫人去通知广东帆船商人了吗?怎么又想起吕宋土著人了?两者有什么关系?”

    九阿哥瞪了老十一眼,“懒得跟你说,皇阿玛没叫你查这些?”

    老十道:“嘱咐过,我也看过,但却没怎么记住。”

    九阿哥很怀疑老十究竟有没有看过,不过眼下似乎不应追究这个问题,于是便叹了口气,道:“算了,皇阿玛不是叫你和土著搞好关系嘛,你给我寻几个有学识的土著人来…”

    而弘暄则是气呼呼的给其木格抱怨了一番,作为光荣的现代人,虽然是曾经的,但其木格对磕头依旧是深恶痛绝,但是却也觉得弘暄说得有理,入乡就得随俗,否则就该老实在自己家呆着,而且洋人的嘴脸的确太丑恶了,若真觉得双腿下跪侮辱人,为什么不解放吕宋土著民,还要继续侮辱他们,不就觉得当大爷爽嘛!

    因此,其木格没对磕头的丑恶习俗进行攻击,而是夸弘暄观察仔细,在马尼拉没停留多久,竟然还注意到了这个细节。

    不想,弘暄却道:“我压根就没注意马尼拉大街上有没有人磕头,随口诳的…”

    请大家继续多多支持,谢谢

    第三百七十章 坏心眼

    第三百七十章坏心眼

    大会结束后,九阿哥借口等广东帆船商人。堂而皇之的在吕宋逗留,期间,虽然也抽时间对弘暄做的调查报告进行了深入分析,但更多的时候则是与吕宋岛的土著名流不停的约会,没几日,大清九贝子的名头便响彻了吕宋岛,连偏僻岛屿上的土财主都知道来了个平易近人、礼贤下士的英俊九皇子。

    但兴奋赶来的广东帆船商人却见到的是不苟言笑的九阿哥,严肃得让人心生畏惧。

    而且随着大会议题的深入,会场气氛似乎也越来越沉闷。

    九阿哥情绪不佳,连带着老十的心情也不大好,但其木格却一点也不紧张,反而心中还一阵轻松。

    无他,九阿哥与帆船商人会谈后,终于发现了洋人在海上的霸权。

    其实福建商人就已经透(露)了这类信息,因为他们驶往马尼拉的商船全在洋人的掌控之中,赋税就不必说了,比大清高了许多;而且洋人似乎对大清有着天然的防备,没一个洋船同意带他们去新大陆做生意;更关键的是,洋人若想直接到福建交易,那么福建商人往往就会白跑一趟,因为洋人会联合起来压价。否则就没人进货,而福建商人又(摸)不准其中的规律,只能碰运气,好就好在,这种情况,一年之中也就遇到那么一两次,尚在大伙的接受范围内。

    但是,九阿哥当时并没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觉得可以考虑让康熙也增加关税,与其钱让洋人赚了去,还不如抢进朝廷的腰包呢。

    虽然其木格看了弘暄的会议摘要后,………弘暄可是场场大会都没落下,认真得不得了,………就此事发表了独到的、颇有眼光的见解,但老十却也没放在心上,用他的话就是:“新大陆遍地都是白银,洋人不想让咱们去分一杯羹很正常…”

    可与帆船商人会谈后,九阿哥终于意识到自己想得太过于简单了。

    原来,荷兰人占领了南洋的爪畦岛,对大清的帆船贸易进行了严格管理,严格限制大清帆船行驶的路线和停泊的港口,特别规定贸易必须集中在巴达维亚进行,而且,荷兰人还控制了一个狭小的马六甲海峡,大清商船过不去。

    老十眼光很短浅,对于荷兰人限制大清商人在巴达维亚交易,倒没什么意见。毕竟大清也没允许洋人在每个港口停泊,荷兰人既然占领了爪畦岛,就有权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管理,听得其木格都不知道是不是该给老十颁发一枚诺贝尔和平奖了,若人人都如老十般如此的尊重他国主权、如此的不干涉内政,世界和平那是指日可待啊…

    好在老十还有强烈的公平意识,虽然对荷兰人的管理没有异议,但对大清商船不能通过马六甲海峡却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凭什么?为什么其他洋人能过,我大清的就不能过?”

    其木格骄傲啊,多亏了自己不厌其烦的告诉老十,洋人不是一国的,否则老十若以为全天下的洋人都是荷兰人,肯定以为马六甲海峡是洋人的,只有洋人能进出十分的正常!

    但其木格却担心九阿哥犯这种低级错误,便叫老十提醒九阿哥,不想,九阿哥的眼光可比老十长远多了。

    九阿哥一了解了这种状况,头一个想到的就是垄断进出口货、保障税收。

    还对不以为意的老十解释道:“洋人若想直接到广州进货,大清的帆船商人就没生意可做,也就是说。咱们的生意是否兴隆,全在洋人手上。”

    老十对做生意没兴趣,对九阿哥的说辞不感冒,只是嚷嚷着大清的船只凭什么不能过马六甲海峡,气得九阿哥骂道:“洋人如此行事,只说明一点,他们非常在意银子!”

    老十郁闷的看了眼九阿哥,道:“做生意,谁乐意做亏本买卖?”

    九阿哥(摸)了(摸)额头,有些绝望的说道:“洋人一船船的拉着银子来买咱们大清的货,这可是你亲口告诉我的,而且的确也证实了,你怎么就忘了?”

    老十这才认真思考了一下,康熙的基因可不是吃干饭的,老十一上心,立即就明白了,这事与阿片有着密切的关系,原来洋人也不是吃饱了没事干,无缘无故的就想来祸害大清,银子只出不进,自然得想法子扭转劣势…

    于是,老十彻底恼了,没人洋人买咱大清的货物,公平买卖,童叟无欺,你觉得吃亏,不买就是了,至于这么祸害人吗?

    而九阿哥则又给老十扇了一把火,“我问过本地人了。吕宋的西班牙人总共也没多少,但这帮人就是打不过,你说蠢不蠢?而帆船商人也说,荷兰人也没几个,但爪畦岛就楞被给占了去,到底是洋人太厉害,还是这帮南洋人太猪头?洋人对咱大清是不是也打算如法炮制?”

    九阿哥这么一说,老十立即想起来了,其木格曾说过,西班牙人在明朝的时候就窥视中原,妄想以区区两万人就在中原大地上横着走,于是,老十气呼呼的说了这么个历史事实后,便道:“肯定是洋人还没来得及行动,咱八旗就入关了,洋人一看,八旗彪悍,不敢轻举妄动,所以就打算用阿片先祸害一番再做图谋!”

    说完,老十还补充道:“西班牙人也在帮着卖阿片呢!”

    九阿哥觉得老十言之有理,于是,两兄弟便郑重其事的联名给康熙上了折子,汇报大会所取得的成果。以及他们的推断分析,这次没动用弘暄的鸽子,走的是朝廷的加急特快转道,虽然时间比鸽子信要长些,但胜在安全。

    其木格知道后,什么也没说,只是叫人给九阿哥和老十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而且在老十和弘暄的争执中,坚定的站到了老十一边,气得弘暄道:“还是弟弟们聪明,明白额娘不可靠。打小就知道讨好阿玛。”

    虽然弘暄觉得受到了背叛,但与老十从来就是小争执,不怎么影响心情,出现在众人面前时,依旧笑眯眯的,而跟p虫弘政也是态度颇好,与心绪不佳的九阿哥和老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这两孩子反而在帆船商人中获得了很高的人气。

    人都是有私心的,虽然九阿哥不介意老十抢了他的风头,但却不意味着会真诚的希望弘暄强过弘政,因此,九阿哥便勒令弘政跟紧弘暄,所以,只要有弘暄出现的场合,弘政必然跟着(露)脸,这么一来二往,弘政在有了小小的知名度的同时,与弘暄的友谊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某一日,弘政便当着老十的面,表示愿意给弘暄的海外酸(奶)作坊出资,并明确表示,只当股东,不参与具体经营,所得收入也全部投入到伟大的慈善事业中。

    说白了,弘政就是义气味很浓的帮弘暄解决资金困难。

    九阿哥听后,很是莞尔,没想到自己儿子比自己大方,不仅直接给钱,而且给的方法还很漂亮。

    老十也很高兴,倒不是想占弘政的便宜,而是下一代很有继续将父辈的情意发扬光大的趋势,可喜可贺。

    但弘暄一听,却立即表示,海外酸(奶)作坊前景未明,不排除亏本的可能,建议弘政慎重。

    不想弘政却表示他有的是钱。弘暄想亏多少就亏多少,听得弘暄好不艳羡,不(禁)问道:“你有多少银子?”

    弘暄满不在乎道:“一、两万还是拿得出的。”

    弘暄听得就差得红眼病了,“你怎么攒了那么多?”

    孰料弘政却道:“我才不攒钱呢,用完了去账房支就是。”

    弘暄不明白道:“你直接从账房支取一、两万银子?这么大数目,你大额娘会同意吗?”

    弘政却反问道:“大额娘为什么不同意?大额娘说了,我要用银钱给她说就是了,公中银子不好拿,她就拿贴己银子给我。”

    弘暄笑道:“你大额娘对你可真好。”

    弘政点点头,“那是。”

    老十看了看九阿哥,九阿哥也是一脸的诧异,看来并不知道九福晋如此的慷慨大方,于是,老十便问道:“那你用过大额娘的贴己银子没?”

    弘政骄傲道:“用过,用过很多次了。”

    九阿哥问道:“用了多少?”

    弘政道:“不记得了,不过上次大额娘给了我一千两,我买了个洋人的帆船模型,可好看了,大额娘也说好看。”

    九阿哥脸色微变,对弘暄道:“他既然要出银子,你收下就是。”

    弘暄笑道:“不会真给我两万两吧?那么多,我一时半会儿还不知道朝哪儿用去呢…”

    弘政不解道:“拿来建作坊啊。”

    弘暄皱眉道:“建一个酸(奶)作坊几百两银子就够了,两万两,我得建多少个?”

    弘政讶然道:“几百两,这么少?那作坊能赚多少银子啊?”

    弘暄有些不好意思道:“京里的酸(奶)作坊,如今一个月最多也就净赚一百两。”

    弘政更吃惊了,“才赚这么点?那你在前山寨搞慈善的银子是你额娘给的?”

    弘暄想了想,道:“你知道这次大会花了多少钱?”

    弘政想了想,道:“你给个提示。”

    弘暄伸出了两个手指,比了比,弘政道:“两万?”

    弘暄摇摇头,弘政吐了吐舌头,“二十万?”

    弘暄叹息了一声,“不到二百两。”

    “啊?这么少的花费?”弘政很是惊讶。

    废话,又没住宿费,又没场地费,还没人工费,餐费基本上也省略了,人家全是有钱的主儿,自己从渔民手里买材料,不吃大锅饭,因此,除了内务府监造的纪念品,其木格真正的开支也就是两顿就地取材的宴会,当然没什么开销。

    弘暄还解释道:“没算上给兵丁的赏银,所以一百两银子已经很多了,那些小康之家想攒一百两银子也得好几年。”

    弘政听后,吐了吐舌头,“银子这么值钱啊…”然后又很哥们的对弘暄道:“以后你手头紧,就告诉我…”

    弘暄笑道:“我这先谢谢了,不过,我还应付得过来。”

    不想九阿哥却道:“弘暄,就让弘政给马尼拉的酸(奶)铺子投点钱吧,你也教教他怎么将钱用在刀刃上。”

    弘暄见老十没反对,弘政又一脸的陈恳,便笑着应了,没人喜欢手头紧巴巴的…

    等弘暄和弘政走后,九阿哥脸上没了笑意。

    老十宽慰道:“九哥,其实没必要那么担心,我没建府前和弘政差不多,虽然兜里没钱,但区区几百两银子,我还真瞧不上眼,大了就好了。”

    九阿哥摇摇头,没做声。

    老十笑道:“九哥,你自己说说,咱们兄弟有谁会将几百两银子放在心上?咱们在阿哥所的月钱可都不多,都是这么过来的,没事。你别拿弘政和弘暄比,弘暄抠门全是其木格给出来的,男子汉大丈夫将银钱看得太重,不是好事,若不是他将赚的钱全拿去资助人了,我早将他的酸(奶)铺子关了。”

    九阿哥看着老十,道:“十弟,为什么弘政逃课你亲自将他拎去上书房?”

    老十答非所问道:“九哥,女人就是惯孩子,其木格也没好到哪儿去。”

    九阿哥冷冷道:“你额娘不惯你?给过你一千两买玩具?”

    见老十还想说什么,九阿哥摆摆手,道:“你不用劝我,府里是什么情形,我心里有数。”

    老十见状,的确不好再多劝,只庆幸自己运气不错,孩子全是其木格生的,不管是溺爱还是苛刻,反正没坏心眼。

    老十自觉劝导不了有些郁郁寡欢的九阿哥,便只好道:“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弘暄待久了,弘政以后没准也会一个铜板掰成两半花,到时你可别找我说理。”

    后来老十又想了许多话题,但九阿哥的情绪似乎没什么好转的迹象,于是,老十便邀请九阿哥到安居岛旅游,顺便参观一下自己的新居。

    帆船商人的信息已经汇总的差不多了,九阿哥略作思索,便同意了,于是,没两天,帆船商人的补充大会便胜利闭幕,九阿哥随即就带着弘政和老十父子两一起朝安居岛驶去。

    而一群帆船商人则沮丧的起程返航,为什么轮到自己就没纪念品了呢?哪怕只给一个茶杯也行啊…

    今天还是晚了,对不起,没更到两更,多码了点字,希望大家多多包涵,欠的一更下周一定补上

    第三百七十一章 观感

    第三百七十一章观感

    其木格自从嫁给老十后。对九阿哥的观感一向不佳,其实,这倒是可以理解的,想来没有一个女同胞会将花花公子视为偶像。

    而且,在其木格的意识里,九阿哥的商业帝国之所以能迅速扩张,巧取豪夺是肯定少不了的,因此,私底下,其木格对九阿哥简直是鄙视了又鄙视,不过考虑到老十的情绪,没说出口罢了。

    而通过九阿哥这次到吕宋公干,其木格对九阿哥的鄙视又更上了一层楼。

    其实,最初,其木格对九阿哥是非常佩服的,还叫弘暄多学学九阿哥的商业眼光、忧患意识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其实说白了,就是九阿哥对洋人的警惕一白遮百丑了,有了这个闪光点,九阿哥只要没在其木格眼皮底下强抢民女,那么在其木格眼里。九阿哥就是个能人,是个办实事的能人,是个为子孙后代谋福利的实干家,只是私生活不大检点罢了。

    但是,当九阿哥和老十视察完安居岛后,九阿哥便立马成了卑鄙小人,当然了,这只是其木格的心里话,其木格给老十的官方说辞还是:“九哥的确也是为了咱们好…”没办法啊,九阿哥在老十心中的分量太重了,其木格只得迂回前进。

    其实呢,九阿哥在老十的陪同下,安居岛之行非常愉快:九阿哥对老十的新居表示了谨慎的赞赏,对安居岛的防卫也打了高分,对经济适用房也赞不绝口,对新城的规划也表达了恰到好处的欣赏,对安居岛潜在的繁荣也给了很高的预期,而且还就如何与土著搞好关系,如何管理靠岸商船,税费征收等等相关议题和老十交换了意见,提出了颇有建设(性)的建议,让弘暄受益良多,老十已没多少进步空间,因此,没弘暄那么深刻的体会,只是出于惯(性),对九阿哥频频点头。

    良好的视察氛围一直保持到大伙走进仓库之前。

    看着满仓库的阿片。别说九阿哥和老十了,就是弘暄也绷紧了小脸,有所耳闻的弘政也装出了一脸的严肃样。

    九阿哥看着阿片,心里呕啊,仓库里一半的存货差点就成了他的了,幸亏老十给半道抢了过来了,否则,白陪了一笔银子不说,这脸也丢到姥姥家了。

    康熙一大家子都是睚眦必报的主儿,九阿哥是康熙亲生的,自然也不例外。

    于是,大家便听到九阿哥咬牙切齿的声音:“这些阿片,爷一定要让洋人全吃进肚子里去!”

    老十自然附议,不为别的,就为其木格为这阿片受的委屈,老十也赞同九阿哥的提案。

    而弘暄则问道:“九伯,洋人知道阿片有毒,怎么卖给他们?”

    弘政虽然更小,但也没愚蠢的认为,九阿哥会拿着刀子迫洋人吞吃阿片,也一脸不解的望着九阿哥。

    九阿哥抓了一把阿片。对老十道:“知道洋人又给这东西起了什么名?”

    见大伙皆摇头,九阿哥讥笑道:“福寿膏…”

    老十有些疑惑,“我怎么没听过这该死的名字?”

    九阿哥嘲讽道:“洋人还没叫开,朝廷就下令(禁)止阿片交易了,你自然不知道。”

    老十有些了然,既然九阿哥的铺子下了订单,那肯定是冲“福寿膏”这三个字去的,于是,老十便将自家媳妇推出来夸了夸,“还真是多亏了其木格,这名字若叫开了,祸害的人可就更多了。”

    九阿哥和其木格其实是互相鄙视,谁也瞧不起谁,因此,听到老十夸耀其木格,九阿哥微微憋了憋嘴,不屑的瞄了眼老十,误打误撞的事也值得夸口?…

    不过,九阿哥也就鄙视了一秒钟,下一刻便回到了正题,“将阿片夹杂在雪茄里。”

    老十一听,便竖起了大拇指,“洋人和咱们玩(y)的,还嫩了点!”

    九阿哥则补充道:“雪茄里少加点,免得叫洋人察觉出来,哼,要比耐(性),咱们也不逊色。”

    弘政也立即拍了拍九阿哥的马p,让九阿哥觉得很是舒服。

    而弘暄则皱着眉头道:“九伯。洋人不是说雪茄制作很讲究,咱们怎么将阿片加进去?将雪茄回炉重做?那还有人要吗?而且咱们手上也没人会做雪茄啊?”

    老十不假思索道:“嗨,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法子都是人想出来的,没什么好担心的。”

    有钟表作坊的例子在前,老十认为凡是和技术相关的事宜,只要舍得砸银子,一定可以搞定。

    但十四的例子却叫九阿哥心生警觉,生意人嘛,总得讲究资金回报的,若研发成本太高,那就是杀敌一百,自损三千了,万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