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都市言情小说 > 重生之十福晋 > 第 98 部分

第 98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称さ啮祸喝硕略谒约业拿趴诼钌细鲆惶煲灰梗盟堑幕袄此担熬谷桓艺夹≈髯用堑谋阋耍蔽颐鞘撬廊税。俊?br />

    于是,在非刻意的情况下,老十和其木格便知晓了弘暄和安安的应对措施。

    其木格很骄傲,乐得眼眯成了一条缝,“这两孩子都象我,瞧这聪明劲儿…”

    其木格的确自豪,在没自己的提点下,两十岁的孩子竟然知道以公布账目的方式将一切牛鬼蛇神曝光在太阳光底下,真真是,真真是,聪明啊,聪明的比早熟还上了一个档次。

    老十看着其木格的得意样,倒没无聊的去争功,而是瘪瘪嘴,提醒道:“先别夸了。按说这两孩子也该回来了,怎么眼下还没个人影,既然你说他们象你,那你说来听听,他们又跑哪儿去了?”

    老十的水平就是不一样,一下就抓住了重点。

    其木格听后,这才想起,两优秀的孩子还没归家呢,不过,也不怎么着急:“按说也该回来了啊,这县城也没什么逛的,要不,派人去迎迎?”

    老十正待再损其木格两句,就见扎丫在门口道:“王爷、福晋,格格打发了一护院回来送信。”

    老十和其木格对视一眼,皆心中一凛,就老十两口子所知,在整个广东,还没人敢和自己孩子掐架,当然了,不排除两孩子隐瞒身份去斗殴,该不会是打群架没占到上风,回来搬救兵了…

    听了送信人的汇报后,老十脸已经黑了…

    弘暄和安安从县城回来后,过家门而不入,直接奔向了澳门,虽然很懂事的留下了送信人。但却又很讨打的规定:“若到了晚饭时间,我们还没回转,再去回福晋,免得福晋着急。”

    其木格没接到信时倒没还真不怎么着急,有20多人跟着,就是遇到一两个恐怖分子,那也只是增加点刺激色彩罢了,遇到一大队恐怖分子?就是其木格这智商也知道不可能,老十就差带人去南洋端天地会的老巢了,天地会没那实力短时间内在前山寨军营驻扎地附近召集一小撮人马;可一听说两孩子去了澳门,其木格便不由有些上火了,澳门可是洋人的地盘,谁知会出什么事?不过,其木格刚这么一想,就知道不对,澳门只是租给葡萄牙人住的,还是大清的地盘,但是,但是,那地方全是洋人啊,其木格还是控制不住的有些发慌…

    老十大概也想到了这一层。虽然脸很黑,但还是站起来,“爷去接他们。”

    其木格忙跟上道:“爷,我也去。”

    老十不假思索的拒绝了:“马车跑不起来。”

    其木格遂提醒道:“我会骑马的,打小就会的。”

    老十没停留,头也不回的道:“爷让你在家呆着,你就好生呆着,少啰嗦。”

    其木格想了想,也不再坚持,而是对着老十的背影喊道:“爷,别在外面发火,我这给你备好家法,你将弘暄带回来好好收拾,别在外面…”

    其木格话音未落,老十已经没了人影。

    仓促之间,老十只带了10多个随从便匆忙上路,到了前山寨关卡,这城门已经关上了。

    老十沉声叫守门官开门,虽然老十一行人穿的是常服,但守门的兵丁中却有一大半都认得他,无他,清朝不实行义务兵役,当兵的基本上都混到老,当初老十在前山寨历练时,大家可都偷偷的将老十瞧了个仔细,皇子啊,那可不是人人都能见的,不找机会好好瞅瞅,以后出去。没人相信自己是前山寨的…

    守门官也认得老十,但苦于职责所在,只好战战兢兢的告知需要前山寨副将的令牌。

    老十随手就抽了他一鞭子,正待闯关,突然想到,自己这边的城门已经关了,洋人那的怕也不会再开着,于是,便勒住马缰,临时停了一下,就在守门官以为老十准备按规矩走走程序时,就听老十道:“去,给爷找个通译过来。”然后又扔了块扳指给一亲兵,叫他去叫前山寨副将调兵,然后手下不停的又给了守门官一鞭子,“还不快开城门!”

    守门官心想,自己也算按章办事了,只是违章的人来头太大,实在招惹不起,也别傻了,先保住小命要紧,于是便赶紧小跑着招呼人:“快,开城门!”

    不想城门打开后。老十骑马跑到城门下,又站住了:“找的通译呢?”

    守门官心想,合着给贵人办事都得三头六臂才行,这时节上哪儿去找通译?

    眼见老十的第三鞭子就要下来,一急之下,倒想起了,守门兵丁中倒有两三个能和洋人比划两句,忙叫道:“柱子、丰收,快随王爷前去办交涉!”还不忘给老十道:“王爷,他们两人会两句,您先用着。容小的派人去找通译。”

    老十心里着急啊,还不知孩子们在澳门遇到什么了呢,否则就算弘暄脑子发热,可一向稳健的勒孟也应该吆喝着叫一行人往回赶啊…

    因此,老十手一甩,来不及出声反驳的柱子和丰收便被老十的两亲兵给虏到马背上了。

    老十也不是二楞子,到了澳门基督城下,便叫着柱子和丰收前去叫门,“告诉他们,爷乃大清敦郡王,要进城见他们总督。”

    柱子和丰收只会和洋人连比带划的说:“你好,来了,吃了吗,生意好啊…”这些十分十分简单的见面语,还从没说过完整的句子,听了老十的吩咐,傻眼了,可偷眼瞧了瞧老十的脸色,权衡了一下,若此时说不会,没准会死得很难看,于是便硬着头皮上了,对着守门的大叫:“你好,你好…”

    老十一行人刚到城下,葡萄牙士兵便发现了,但却没当一回事儿,那么几个人,虽然骑马带着刀,但都是平民打扮,因此只当是大清的观光客,趁着天没黑,来欣赏异国城墙。

    葡萄牙士兵正在鄙视不知哪儿来的土包子,搁哪儿城墙都得由石头堆砌,有什么好看的啊,就瞧见两清兵朝着他们挥舞着双臂,大叫着你好。

    大伙一听,看来土包子很有钱。给清军的贿赂铁定不少,否则怎么会不仅给他开了城门,还特意派了两兵丁跟着做沟通呢。

    葡萄牙士兵有些眼红,心想自己这边是不是也该开展这么个旅游业务?只是不知道有没有傻子喜欢看夜幕中的东方城墙…

    葡萄牙士兵琢磨外快去了,便没搭理柱子两人。

    还是洋人守门官有远见,认为以后开展业务少不了清兵的配合,在柱子和丰收密集的问候声中,懒洋洋的回了声:“你好。”但情绪却没那么高。

    柱子和丰收一看,有回应了,忙叫道:“来,来…”

    葡萄牙的守门官一听,心想我怎么来啊?城门关着呢,难道从城墙上跳下去?你也是守城门的,怎么这点常识都没有?

    正腹议着,又听到城墙下两人叫着:“来,来,说,说…”

    但转眼一想,便觉得也许是想让自己来几句葡萄牙语,让观光客听听,为了以后的精诚合作,当下便叽里呱啦的说了一通。大意是,你们运气真好啊,遇到这样的土包子…

    柱子和丰收哪听得懂,只好不住的叫“来,说…”葡萄牙人给弄烦了,也顾不上长远利益了,直接吐了个字:“不”,便闭嘴了。

    这下两蹩脚翻译听懂了,忙给老十道:“王爷,洋人不下来。”

    老十火了,不是对洋人火,而是对这两东郭先生,合着这两人跳着闹着弄了半天,就只是叫洋人下来?当即发出命令:“赶紧说正题,告诉他打开城门,爷要去找他们总督!”

    柱子和丰收两人凑一块儿,合计了一小会儿,方才指了指老十,道:“他,见,你的,头…”

    洋人耸耸肩,他见我的头?一下便有些火了,自己好歹也算是勇士,什么时候成马戏团的猴子,供人参观了?

    于是,干脆将脑袋也缩回去了,偏不让土包子瞧,门票收入全被清军得了,我凭什么友情客串塑像啊?

    不过,守门官头刚一缩回去,便觉得有些不妥当,没准以后自己的客户也会要求见见全副武装的清兵呢?于是,立即又伸出脑袋,还特意叫人拿火把照亮一兵丁,指着那红脸小兵,叽里呱啦的说了一通,最后还说,明天咱们好好商议商议,琢磨个章程出来,叫观光客先回去吧,等咱们商议好了,再来…

    柱子和丰收急了,也不知道自己这边的通译何时才会来,便急中生智的冲着城门上喊:“通译,通译…”

    两人觉得自己聪明啊,自己不懂鸟语没关系,有洋人会说汉语也行啊…

    葡萄牙人可不这么认为,觉得清兵有些过分了,凭什么你收银子我提供服务啊?于是,便又叽里呱啦的说了一大堆,意思是今晚你们领人听我们说话,看我们的头,我就当免费赠送了,可请通译得花银子,这费用谁出啊?你们出,你们给多少?算了,问题一大堆,还是等明天咱们合计好了,明晚再参观吧…

    这还真不是葡萄牙人脑子笨,毕竟双方一直友好相处着,最近也没什么纠纷,就算有,大家肯定也都私下解决了,反正没闹到官方层面去,加上老十一行人都穿的是常服,也不是官方服装,而且跟着的又是两几乎不懂葡萄牙语的兵丁,让葡萄牙人有什么理由去怀疑,去猜测,会有人穿着便装不带资深翻译跑来要求进行高层通话?…

    唉,不好意思,感冒没好,昏昏沉沉的,没能将昨天的补上,请大家海涵

    第三百五十章 错?(上)

    第三百五十章错?(上)

    本届前山寨副将张凉今年才到任。虽然是升迁,但却很是羡慕茫茫大洋对岸的吕宋水师,不仅打仗立功的机会不少,这副业也多…

    虽然心有些痒,但碍于前山寨是老十除京郊八旗营外第一个长期蹲点的地盘,倒没敢胡来,万一栽在老十手上,不划算啊,还不如将朝廷的奖金揣稳了,这奖金可是一年比一年丰厚…

    被迫本份为官的张凉听说老十的亲兵求见,很是诧异,自己和老十可没交情,又是军职,按理老十应该忌讳一二才对,怎么会派人前来呢?

    待见了老十的亲兵,张凉更莫名其妙了,疑惑的看了看亲兵递上来的扳指,咽了咽口水,这扳指虽然看着不是便宜货,可没一处能表明来者身份啊?

    张凉很想问问有没有敦郡王府的腰牌,但想了想。还是忍住没问,反正老十的确在前山寨休假,就算有人行骗,自己不过就是枉走一遭而已。

    不过当听说需要派一队人马去砸洋人的城门时,张凉头都大了,这个敦郡王,只在前山寨休整三天,怎么也会给自己惹事啊?没朝廷的命令,自己怎么可能擅自调兵去攻洋人的城门?那不是等着朝廷撸顶戴吗?

    不过,张凉也没立马拒绝,而是找了个借口溜到师爷房里。

    师爷思忖了一会儿,建议张凉还是带兵去一趟,毕竟又不是带兵去香山县城,朝廷没那么大的忌讳,再者,若老十在前山寨吃了洋人的亏,张凉的日子怕也不好过,这么大的一个军营摆在这儿,竟然都没给洋人足够的威慑,朝廷明面上不说,这心里肯定也会给张凉记上一笔,影响以后升迁啊;再说了,这带了人马去帮忙,也不意味着就得冲锋陷阵,完全可以在后面摇旗呐喊,老十才回前山寨两天,能和洋人接下多大的仇怨?怎么会真的砸开洋人城门。跑到里面去打砸抢?十之八九也就是意气之争罢,需要人帮着壮壮声势,挣个脸面;当然了,如果遇到了骗子,带去的这帮人也能立即转变职能,利索的逮捕诈骗犯…

    因此,一小盏茶的功夫后,张凉终于在c场点兵了,还特意带了两资深把总在身边,以核实老十的身份。

    这么一磨蹭,等张凉赶到时,老十已经在暴走的边缘了,之所以克制着没发作,并不是因为老十要注意什么外交形象,而是通译和帮手都没到,只得忍着。

    老十虽然也是头次见张凉,按说副将这个品级还入不得老十的贵眼,但其木格和四个孩子可在前山寨住着,因此,早在朝廷任命邸报下来后,老十便将张凉的履历给(摸)了个一清二楚。

    因此当张凉在得到两资深把总的点头示意后。正待下马给老十请安,老十便出声道:“张大人,叫通译让洋人开城门。”。

    张凉来不及窃喜老十竟然知道自己的姓氏,便郁闷了,看了看老十的亲兵,心想,合着你工作这么不负责任啊?正要给老十解释澄清一番,就见守门官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王爷,大人,通译带到了。”

    老十立马对通译道:“去,给爷喊话,叫他们打开城门,爷要进城见他们总督!”

    通译来时跑得有些急,此时正上气不接下,见了大官后,心情自然又是一番起伏,因此,当踉踉跄跄的跑到城墙下后,很是调理了一番气息,才开始喊话。

    柱子和丰收见了,都赶紧悄悄的退了下去,不敢奢求赏银了,只求老十千万别记着还有他们这两号人。

    葡萄牙人一见张凉带了一队人马过来,当即就紧张了,一边派人去城里报信,一边将炮口和枪口对准了楼下,作出一副严正以待的阵势。

    听了通译的话,只甩了两字“等着!”并没将火枪收回来。

    而在洋人哗啦着举起枪时。老十便被大伙给围在了中间,张凉身边的亲兵本还想给张凉挡子弹的,也被张凉骂过去给老十筑人墙,这里老十最大,张凉的姿态摆得很正。

    如此一通忙乱,让原本火气就不小的老十顿时火冒三十丈了,指着洋人的城墙,咬牙道:“张凉,瞧着那炮口没?冲着那,给爷轰!”

    张凉苦笑不已,这十阿哥还真是个不讲理的主儿,你突然要见总督,也得给时间让人家去传话啊,总督又没兼职当守门官,再说了,人家拿枪指着咱们也正常,要换了咱们,咱们也得这么做啊,于是,便小声的劝着老十,让老十稍安勿躁,洋人总督一盏茶的功夫准到。

    老十冷笑道:“澳门到底是谁的地界?啊?爷要进城,还得叫洋人拿刀剑指着爷?”

    张凉苦着脸解释道:“王爷。咱将地租给了洋人…”

    老十打断道:“地主还将田租给了佃户呢?佃户敢拿刀对着地主,不让地主去田里查看?给爷轰城!”

    张凉苦苦劝着:“王爷,没朝廷谕令…”

    老十不理张凉,对通译道:“你,给爷告诉他们,爷数到三,他们若不将那枪口收回去,就等着爷带兵将这城墙上的砖搬回去砌猪圈!”

    老十是又急又气,急的是不知道两孩子现在到底是在澳门找了客栈歇下了,正在美滋滋的吃着当地特产,还是与人起了争执后。被当地的地头蛇给关进了(y)风瑟瑟的地牢,或者在澳门大街上与人打的正酣;气的是张凉这个蠢猪,人家都做出一副要干仗的架势了,他除了叫人保护首长外,竟然不知道叫咱们的炮兵各就各位,反而还拿朝廷谕令来劝自己息怒!

    老十气啊,两孩子还在澳门呢,就是朝廷谕令来了,爷就是霍出去抗旨也不会准大炮轰城啊!但眼下你得虚张声势啊!这个张凉一看就不是带兵的料,整个一猪脑子。

    还好,张凉也不是猪脑子,只是满脑子都在想着该如何应付老十,没想到这一碴,听了老十对通译的吩咐,立即就回过神来,敢拿枪对着我大清的王爷和大将,这帮蛮子真是太猖狂了,“来人,吩咐炮火手准备。”

    眼下大清还有一丝威风,在通译传达了老十的威胁后,没等老十开始数数,葡萄牙人便将伸出城墙垛口的火枪全收了回去。而此时,大清的炮口却开始瞄准葡萄牙人了。

    张凉觉得面子给找回来了,可老十憋屈啊,在我老子的地盘上,爷还要受这约束,真是活见鬼了!但形势比人强啊,老十除了忍,还得委曲求全,对通译道:“叫他开城门,爷有要事找他的总督,没功夫等总督慢慢朝这边跑,叫他放一百个心,爷只带你一人进城!”

    张凉一听,就急了,虽然洋人看着老实,但叫老十一人进城?这可是开天大的玩笑。整个大清的城,除了紫(禁)城老十得一人晃悠外,哪怕是在大清最最安全的、夜不闭户的城市,老十身边也得有侍卫跟着啊,当下便劝诫道:“王爷,万万不可,王爷可是千金之躯…”

    老十心想,爷是千金之躯?那洋人城里面,才真有个货真价实的千金!当即闷声道:“行了,爷有分寸。”

    葡萄牙守门官权衡了利弊后,同意了老十的要求,但前提是清兵所有人都得退回大清的城墙内。

    在老十拿着马鞭发了一阵威风后,张凉终于带着人返身走进了前山寨的城门。

    老十则带着通译,打马进了澳门…

    看着老十身后的城门迅速的关闭,张凉背心全是冷汗…

    而此时,其木格则大大的松了口气,看着眼前的弘暄和安安,噌怪道:“你们都多大的人了,在外面玩也不看着时间。”

    弘暄道:“额娘,我和安安也没想到会耽搁这么久…”

    其木格朝门外望了望,没瞧见老十的影子,疑惑道:“你们半路上没遇到你们阿玛?”

    弘暄和安安皆摇摇头,“没有啊。”

    其木格还没急,弘暄就急道:“阿玛去接我们了?”

    安安则跺着脚,“都怪我,要是回来的时候我不拉着弟弟去看海,就不会错过阿玛了。”

    原来弘暄到澳门后,觉得除了洋人多些外,没什么稀奇之处,加之老十府里一直从事着对外贸易,两孩子见过的洋玩意也不少,所以弘暄和安安在澳门并没扮好奇宝宝,加之澳门也不是那么繁华,比北京城差了老远,因此,来自大城市的两姐弟对澳门这个小乡镇兴趣缺缺,逛了一会儿后,随手买了点小玩意儿逗三胞胎,便回转了。

    可在回来的路上,安安临时提议,去看看大海,于是,两人便又朝前山寨最近的海滩奔去。

    在海边,两人捡了些贝壳、石子,在海边玩耍的渔村孩童见他们衣着光鲜,却尽挑一些不值钱的小石头往怀里捡,有那胆子大的,便出声提醒了两句,当初其木格任由弘暄和安安在庄子里敞开了玩,两孩子都对当地方言都不陌生,如今两人的听力都没问题,虽然张口说话有些结结巴巴的,但并不影响沟通交流,这说着说着,便来了兴致,跟着人家打渔归来的爷爷老爸,跑到人家屋里去小坐,到了人家屋里,不想意外发现了老十的长生牌位,两人更兴奋了,这话匣子便一发不可收拾。

    如此以来,这时间便耽搁的晚了…

    请大家继续多多支持,多投推荐票和粉红票,谢谢

    虽然身体大好了,但人还是有些虚,因此昨天便只回了最近的帖子,请大家见谅,在此谢谢所有发帖的读者,谢谢

    第三百五十一章 错?(下)

    第三百五十一章错?(下)

    其木格听了两孩子的叙述。除了叹气外,只能赶紧叫人去通知老十,心想今晚等老十吼完弘暄,一定得给老十好好按摩一下…

    但弘暄却感觉有些不妙,问了老十出门的时间,皱着眉头道:“等阿玛赶到前山寨,城门应该已经关了…”

    其木格虽然在大清生了五个孩子,可从没深夜返过城,因此,对此时一到点就关城门的作风没什么太深的印象,听得弘暄如此说,才想起还有这么一档子事,但也没在意,“你阿玛肯定会让人开城门的…”官大一级压死人,老十虽然没了实权,但爵位在啊,压死守门士兵几代人都没问题。

    安安此时比其木格聪明了,“可洋人的城门也关了啊…”

    其木格一听,就楞了,是啊,敦郡王这三个字在清兵中吃得开。可葡萄人知道你是老几啊,这老十被城墙给挡了道,还不知怎么着急呢。

    其木格更担心老十情急之下会与葡萄人发生冲突,但当着两孩子,其木格没敢将担忧表现在脸上,只是赶紧叮嘱扎丫,追去提醒给老十报信的人一定要拿王府令牌,有什么万一也好证明身份。

    其木格与老十多年的夫妻,自然了解老十的(性)情,而弘暄和安安也朝老十喊了十年的阿玛,对老十的脾气那也是门清。

    因此,弘暄和安安也急了,洋人若气着阿玛倒还好说,万一伤着阿玛了,那可如何是好…

    于是,弘暄和安安便强烈要求亲自去找老十,被其木格强势镇压了,“你们还不嫌乱是不是?你们跟了去,我得找多少人一路护着?眼下你们正是惹事的年纪,想为父母分忧,过几年再说!”

    于是,这娘三便跑到大门口举目眺望,一干门房只好将工作场所转移到了进庄小路上。

    而老十进得澳门后,并没遇上什么麻烦。

    澳门时任总督晏多尼两年前赴任,虽然没与老十打过交道,但对老十的威名还是有所耳闻,倒不是对老十有多景仰。而是因为老十是唯一一个与洋人曾经、正在、并可能将会继续打交道的大清权贵,除了老十,晏多尼想关注旁人,也没那机会。

    就拿广东巡抚满丕来说,算了,广东离澳门太远,就拿前山寨副将张凉来说,虽然和澳门背靠背,但就楞没踏上过澳门的一寸土地,晏多尼就是含情脉脉的关注他十年,给国内的报告也不会增加任何可读(性)。

    但老十却不同了,据晏多尼所知,大清地方官之所以一反常态的受理所有涉外纠纷,就和老十脱不了干系,而大清之所以在吕宋也有了一块殖民地,也是出自老十之手,因此,晏多尼怎能不留意老十的一举一动?谁知道老十抬个手、踢个腿会不会改变大清的澳门政策?

    因此,听说老十要求会晤,晏多尼来不及思考为什么本该在吕宋的老十此时却出现在澳门……大家体谅一下晏多尼吧,这时节。情报网不好建,能知道老十在吕宋已经不容易了……,当即就赶紧朝城门跑去。

    晏多尼跑到半道上,便瞧见一队人马,忙勒住马缰定睛一看,跑在最前面的是一东方人,后面跟着葡萄牙的兵丁,瞧兵丁的架势也不象捉拿逃犯的,晏多尼觉得有些奇怪,但想着见老十要紧,便不打算过问此等闲事,不想那东方人却在自己眼前勒马停了下了,还问了句话。

    晏多尼当然听不懂,好在追在东方人身后的葡萄人开口发声了:“总督大人,此人是大清的敦郡王爷。”

    而这时,另一个东方人也从队伍中冒了出来,说着葡萄牙语:“来者何人?”

    晏多尼再混乱也知道,打头的东方人的确就是曾在澳门闹过事的老十了…

    当晏多尼得知老十只身进城后,不由对老十肃然起敬,当然也对城门官的应对措施很是满意,在不触怒老十的前提下、保留了自己的体面,难得难得,看来应该发一嘉奖令。

    不过,接下来,老十的要求却让晏多尼犯了难,虽然晏多尼在得知老十的一双儿女滞留澳门未归时,也非常的着急,生怕就此给澳门带来不可预见的负面影响,因此当即就表示愿意要尽全力向老十提供支持。但老十却要求让清兵进城挨家挨户的搜寻,理由是自家孩子不懂鸟语,若起了冲突,算谁的错?

    好在晏多尼也颇懂什么叫顾全大局,只为难了片刻,最终还是同意了,但要求所有清兵不得携带武器,毕竟你是来找人的,而且还要求每队清兵都得由葡萄牙士兵陪同,美其名曰,“这里住着许多西洋商人,皆不懂汉语,清兵上门询问只能引起误会,反不利于寻找小公子和小小姐…”

    老十自然没有异议,于是,不一会儿,整个澳门便成了火把的海洋,煞是耀眼。

    当未在客栈发现落脚的弘暄和安安后,不待老十发话,晏多尼便立即增派人手,命大伙对澳门展开地毯式的搜索…

    就在澳门已经被翻了个底朝天,老十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晏多尼也越来越紧张。张凉也直心颤颤时,其木格派去的人终于赶到了…

    于是,凌晨时分,老十前山寨庄子里的家丁便亲眼目睹了浑身冒着火气的老十飞起一脚将跑去迎接他的弘暄踢倒在地,然后又见证了还未来得及爬起来的弘暄立马又被老十拎着耳朵拖进了大门…

    别说家丁傻眼了,其木格和安安也受惊不下,连惊叫声都给吓没了,只知道傻傻的跟在老十p股后头。

    其木格本以为老十会将弘暄拎进屋子,锁上门来一顿暴打,不想,到了其木格的起居院后。老十便放开了弘暄,自己一人进了屋。

    其木格这才上前道:“弘暄,你被踢到没?”

    安安赶完院里的闲杂人等,也急道:“你怎么不知道躲啊?猜都不用猜阿玛肯定会发火的。”

    弘暄揉了揉耳朵,小声道:“我将p股凑上去的,阿玛脚还没踢到,我就倒地了,不想没骗过阿玛,我耳朵都快被拧断了。”

    其木格拍了一下弘暄:“活该,也不看看什么时候,还和你阿玛耍心眼…”

    弘暄委屈的解释道:“我真是想让阿玛踢一脚,让他消消气的,可我凑上去一看,才发现阿玛脸色好吓人,真不骗你们,阿玛气得眉(毛)都立起来了,我怕阿玛会将我踢得卧床不起,可又不能跑啊,那么多人看着,阿玛肯定会气炸,这才赶紧朝地上倒的…”

    其木格又给了弘暄一下,小声骂道:“你还有理了,在院子里站好,我先进去看看…”

    其木格还没进屋,老十就出来了,手上还拿着一(j)(毛)掸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就逮住了弘暄,拿着(j)(毛)掸子冲着弘暄的p股刷刷就是好几下:“爷就差将澳门的地皮给翻过来了,简直是气死爷了,看爷今天不打死你!”

    弘暄一边哼哼,一边认错:“阿玛,我知道错了,我真知道错了!”

    安安则在一旁哭道:“阿玛,别打了,都是我的错,别打弟弟了…”

    其木格倒觉得弘暄挨顿打也没什么,是时候让他们知道安保的重要(性)了。否则到了安居岛后,他们还在这么大意,那可真是要出大事的,而且听老十的口气,好像还真进了澳门,看在老十成了国际笑话的份上,其木格便没做声。

    等老十差不多打了十几下后,其木格才上前将弘暄解救出来,这打归打,也不能打多了不是,大家都是一夜未睡,还是早点结束,赶紧去补瞌睡的好…

    不想,老十放开了弘暄,却举着(j)(毛)掸子,道:“安安,你给爷站过来!”

    其木格傻眼了,怎么连家里的太上女也要挨罚?不正常,太不正常了,就算在葡萄牙人面前失了面子,也不至于让老十(性)情大变啊…

    安安更是不知该做何反应,不是吧?阿玛要打我?

    弘暄也呆了,这还没斗转星移呢,怎么世道就变了?还好,自己刚才没跑啊…

    “站过来!”老十见安安没反应,声音更大了。

    安安慢慢挪了两脚,小声喊道:“阿玛…”

    老十黑着脸道:“自打你会说话开始,你自己说,阿玛哪一样没依着你?哪一次没顺着你?”

    安安忙摇头,带着哭腔道:“阿玛,我错了。”

    老十却没心软,继续教训道:“你们要去澳门,回来说一声,加派些人手,护送你们去就是了,为什么要瞒着我们?啊?生怕我们活得太长了?”

    弘暄小声帮着辩解:“阿玛,我们只是想…”

    老十暴怒道:“你给我住嘴,是不是想嘴上再挨两巴掌?!”然后又对着安安,语重心长的说:“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会着急?啊?!”

    安安哭道:“阿玛,我错了。”

    老十气呼呼的说:“你自己说说看,如果今天出了什么意外,你叫阿玛、额娘怎么办?你说啊!”

    安安已是满脸的泪水,“阿玛,我没想到…”

    老十瞪着安安,道:“没想到?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你没学过?手伸出来!”

    安安抽泣着伸出双手…

    弘暄已经被老十的反常举动给震住了,没敢上前帮着领罚,低着头,一脸的懊恼…

    其木格觉得老十终于对弘暄和安安做到了起码的公平,也没上前劝说。

    不想,却见老十将(j)(毛)掸子递了过来,道:“其木格,打她十下手心。”

    …

    十日后,乾清宫内,康熙怒气冲天的砸了一茶杯。

    康熙气啊,朕打弘暄板子,你两口子就巴巴的跑回来,好似朕有多委屈弘暄似的,这可倒好,才将弘暄交给你们几天啊,竟然将弘暄踢倒在地!

    老十那不知道轻重的,还不知会将弘暄伤成什么样呢!

    蒙古福晋也是的,在朕面前护犊得紧,怎么看着弘暄挨打也不帮忙啊?

    康熙想到此,忙拿起密折又看了看,不错,蒙古福晋没和老十干架,第二天还带着全家大小和老十一起去了吕宋…

    康熙认为其木格是为了换取老十同意她随军,才任由弘暄被老十欺负,太过分了,为了自己的小心眼,竟然不为弘暄主持公道!

    康熙气了一阵后,发誓要明年一定要给老十选两汉军旗的秀女,恶心死其木格…

    赌咒发誓后,康熙还是觉得气不顺,同样是打,凭什么自己当玛法的打了就有虐童的嫌疑,你当阿玛的打了就有理,就算你在洋人面前丢了颜面…

    想到洋人,康熙更火了,要不是澳门洋人多,老十会那么担心孩子的安危吗?要不是洋人修了个城墙,老十费了些功夫才进去,老十会有那么大火气吗?要是老十自己带人搜街,老十会觉得丢脸丢大发了吗?…

    钻牛角尖的康熙最后得一结论,要是没洋人,弘暄就不会被老十踢飞,因此,全是洋人的错!

    于是,康熙当即下了一道手谕,要求理藩院的将涉及澳门的所有公文全找出来…

    小声求推荐票和粉红票

    第三百五十二章 护短

    第三百五十二章护短

    内容暂无

    人人都说老十护短。其实根源全在康熙身上。

    康熙恼怒弘暄挨了亲爹的踢,将怒火烧向了老十,愤恨中突然发现了新的靶子……葡萄牙人,便立马将所有罪责全推到了葡萄牙人身上,老十再混账,也是亲生的啊,能有外人担责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

    康熙和嚣张老十的想法一致,在我的地盘上,我想叫谁开城门就开城门,凭什么将我关在外面等信?

    当然了,康熙在审视澳门政策时,还不忘鄙视前明一把,中原是地大物博,但没一处是多余的啊,你就独独缺那几百两银子的租金啊?

    康熙这厢闭着眼睛挑葡萄牙人的(毛)病,费尽心思的想着该找什么体面的借口、在不失天朝脸面的情况下,客客气气的将葡萄牙人送走,那厢满丕弹劾老十的折子便到了。

    原来,弘暄和安安的清朝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得是如火如荼。前山寨最近流行的问侯语从“吃了吗”,到“看到了没”,再发展为“捐了吗”…

    在弘暄和安安的带头示范作用下。在名留县史的诱惑下,香山县广大中上层阶级迸发出了一股无比热烈的捐款热情。想想也是,人都说是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这上县志的机会可不是天天都有的。那些原本自己注册了家族慈善基金会的土豪乡绅也高调宣布将向敦郡王府注资,以默默支持小阿哥和小格格的慈悲之举,其实也就是买个保险,万一县令认为大善人太多了,只寥寥几笔来个概括总结,那可亏大了,而敦郡王府可是打了保票要让所有捐款人都入县志的!

    于是在老十家门口前,捐款的人便排起了长龙。

    没过几天,这事就落到了有心人的手里了。于是满丕的一封奏折就又飞往了紫(禁)城。满丕说弘暄为了沽名钓誉跑到县衙县令更改县志,仗着身份迫使百姓捐款,而且用收来的钱大量的囤积物资,致使当地的粮价上涨。

    四阿哥面无表情地看着手里的密报。老十这是在干什么?就是想搏个仁厚的名声,怎么选前山寨这个鸟不拉屎(j)不生蛋的地方?就算那里的民众将老十捧上了天,与京中局势也无益啊…而弘暄一到了前山寨就搞了这么多名堂,究竟是皇阿玛的授意,还是老十背后指使?

    八阿哥也接到了的密报,虽然心里的小九九也没放下来,但当听说满丕又告了老十一状后,八阿哥决定悄悄帮满丕一把。八阿哥心里清楚,满丕的弹劾折子肯定是皇长孙弘皙在背后挑事,虽然不能让弘皙这个隐患做大,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老十的威胁似乎更大些。谁知道老十就真的对这位子一点不感兴趣?而且弘暄又深受康熙喜爱,他们父子联手,可比弘皙一人单打独斗有分量多了。

    因此,八阿哥很快便拿定了主意,决定见缝(c)针的给弘暄上上眼药,让康熙对弘暄生点疑心,先断了老十的臂膀再说其他。

    当然,为了安抚九阿哥,也为了彰显自己的兄弟爱、手足情,八阿哥决定在康熙惩处时,得恰如其分的帮老十说句好话。

    满丕折子抵达京城的第二日,太和殿的早朝就好似油锅里浇了点开水,整个的炸了锅。御史士气如虹的向老十发难,而且一个个都拿眼斜睨康熙,叫你护短,你儿子上次拿着一条鱼来糊弄你,我们帮你说话,你不领情,好似我们要害你似的,不顾我们的齐声反对,不痛不痒的轻轻处罚了一下…这回可好。你儿子变本加厉了吧?敢人捐款,这不是明摆着强抢嘛,还敢跑去囤粮了,他老十想造反不成,真当我们御史不存在?!

    这帮御史这次开口必提社稷,张嘴必说天下,誓要纠正康熙护短的(毛)病!护短?你也得分场合啊?动不动就护短,还要不要天下了?

    要知道人捐款这事倒还好说,可囤积粮食,往小的说是引起物价上涨,导致民不聊生,往大的说是图谋不轨,蓄意谋反!

    因此,有的御史什么也不说了,直接控告老十谋逆,心想,这次你还有心情护犊子,我跟你姓!

    是啊,一个阿哥谋逆,和和稀泥,倒也无所谓,无奈您老人家身体康健啊,十几个儿子在跟前虎视眈眈的盯着呢,你放过了一个老十,就不怕十几个老十站出来?真给你一年谋反一个,你那身子骨能受得了嘛?

    当然了,也有人直接要求将老十押解进京,一圈了事。人家的想法也没错啊,大阿哥、二阿哥圈得。凭什么十阿哥就不能圈了?

    见着御史咄咄人的势态,阿灵阿心里可美了“该!我看老十这下可惨了,待会我再火头上浇点油,届时老十夺爵可能都还是轻的,没准还真就给直接圈(禁)起来。哼,我看你到时用什么去孝敬你的四娘舅!”

    兵部几个亲近老十的根本不敢说话,就怕再给康熙说成是结党营私。

    庄亲王想着家里的两个宝贝,(强)硬着头皮上前说到“皇上,这事可不能听满丕一面之辞,还应该再详加查探。”庄亲王就怕康熙一怒之下直接就定了老十的罪,想着最好能先把事情放一下。等到康熙气消一点再慢慢劝劝,到时老十再发个请罪折子,弘暄再去求个饶,说不定康熙也就把这事放过去了。

    八阿哥想了想,忙上前顺着庄亲王的话往下说:“皇阿玛,庄亲王说得对,这事可得详加查探。这里面或许别有一番隐情。”是啊,最好能将那些藏着掖着的全挖出来。

    康熙(y)郁的看着大伙,心里一阵纳闷,明明昨天才接到弘暄的信,说想多备些物资以备荒年,而且还白字黑字的写得明明白白,为了怕引起物价动荡。以及造成负面政治影响,特意提出,仅在丰年加大收购力度,这样不仅收了粮,还能避免谷贱伤民,而且为了不给有心之人以可趁之机,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