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都市言情小说 > 重生之十福晋 > 第 75 部分

第 75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九阿哥心想,看来自己得提醒提醒十弟。弘暄这家伙假话是张口就来,谨防给他骗了。

    弘暄哪知道九阿哥已经将他视作问题儿童,还在卖力的学着九阿哥的语气,挺着胸脯,手指着地上,微虚着双眼,卖力演出着:“你皇玛法为大清殆精竭屡,有时候难免不会给你好脸,你可不要以为你皇玛法在使(性)子,说他是想一出是一出,喜怒无常…”

    就在众人觉得弘暄将九阿哥的神态倒学了个七八分象的时候,弘暄突兀的中断了模仿,(摸)了(摸)脑门,道:“九伯说过想一出是一出没?我不大记得住了。”

    然后弘暄又闭着眼作势想了想,方道:“喜怒无常肯定是说了的,因为这时候皇玛法也走近了,正好听到这词,脸都给气绿了。”说罢还肯定的点了点头,很是用力,让人不(禁)有些担心,他的小脑袋瓜子会不会给掉下来。

    十四以为这是九阿哥给弘暄的供词,倒没做他想,只是猜测康熙可能不会这么容易叫弘暄过关。

    九阿哥则有些佩服弘暄,胆子够大,在御前撒谎不打草稿的,放眼天下,怕也找不出几人来,就是自己还得先打个腹稿呢。

    康熙此时的脸倒真的给气绿了,心想看来自己平时是太宠弘暄了,瞧瞧这象什么样,知道的清楚弘暄是在作证,不知道的还以为弘暄在彩衣娱亲呢!

    于是,大帐里便传来了康熙(y)森森的声音,“弘暄,你可知欺君之罪?”

    弘暄翻了个白眼,道:“孙儿说的句句是实话,哪来的欺君?”

    康熙“啪”又拍了一下御案。诸位皇子都给吓得一惊,可老十在府里闹的动静比这个大多了,弘暄早就免疫,此时倒比自己的叔叔伯伯更为镇定,睫(毛)都没眨一下。

    康熙声音也高了八度,“你还句句属实?真当朕糊涂了”

    弘暄不怕死的道:“皇玛法,您与四伯、十四叔是后来才到的,没头没尾的听了那么一两句,断不可断章取义,冤枉了九伯和我。”

    康熙冷笑道:“你是比你阿玛出息多了,在朕面前撒谎还这么理直气壮的!”

    弘暄争辩道:“皇玛法,当时就我与九伯两人在场,不信,您问九伯啊!”

    康熙的脸又从绿变为红,“你当朕真查不出来?”

    弘暄两手一摊,很是遗憾,“早知道皇玛法不信孙儿,当时就该请皇玛法将九伯与孙儿分开的,这样一人写一份供词,两下一核对不就真相大白了,也不至于皇玛法心里不痛快,孙儿也觉得委屈。”

    见康熙给哽得说不出话来,太子出声道:“弘暄,怎么这么没规矩,竟然敢顶撞你皇玛法,你可知罪?”

    九阿哥忙出声道:“太子,此话差矣,京城里谁不知道十弟宠弘暄啊,他压根就不知道这是在顶撞。”

    弘暄也出声道:“我确实没顶撞,我就是在照实说而已,这也叫没规矩啊,难道懂规矩就是皇玛法怎么说,我就怎么应?若真这样,我是不是又成媚君了?”

    三阿哥道:“长辈说话,你竟然随便(c)嘴,这难道也叫有规矩?你阿玛到底怎么教的?!”

    弘暄看了看三阿哥,喊冤道:“三伯,太子刚才可是在问我话呢,(c)话的可是九伯!”说完还看了眼康熙,提醒三阿哥,是康熙没教育好子女,不关老十的事。

    三阿哥气道:“弘暄,你可敢发誓你刚才的话句句都是真的?要知道举头三尺有神明。”

    三阿哥此言一出,九阿哥当即就怒了,“三哥,你敢对天发誓,这些年来你就没欺骗过皇阿玛?”

    不料四阿哥此时却出声了,“皇阿玛,确实如弘暄所说,当时只有他与九弟两人在场,皇阿玛与儿子和十四弟只听到了半截话,委实不能证明什么,如今要想辨明真假,也只能靠九弟和弘暄的良心了,让老天作证倒不失为一个法子。”

    十三阿哥微微诧异的看了看四阿哥,不知道四阿哥为何要掺和此事,而且还是针对着弘暄。

    康熙心下为难,虽然弘暄这次的表现让他非常非常不满意,但若因此而遭神灵怪罪,康熙也没法接受,就算弘暄不堪大用,但康熙这几年对他的疼爱倒也不是假的。

    当下便道:“子不语怪力乱神,朕看你是在佛堂呆多了!”

    九阿哥紧绷的神经还没放松,又立即给绷直了,无他,弘暄出声了,“起誓就起誓,反正我问心无愧。”

    康熙和九阿哥阻拦不及,弘暄已跪在了地上,念念有词道:“皇天在上,厚土在下,我,爱新觉罗弘暄是第一次起誓,不知道起头是否正确,跟戏文里学来的,如果不对,您也别见怪。”

    十三心中不由失笑,心想,真不知十哥是怎么教孩子的,连神灵都不敬畏。

    康熙和九阿哥原本都悬着一颗心,听了弘暄的开头,皆(禁)声不语,既然弘暄的表演瘾犯了,就勉为其难的捧捧场吧。

    只见弘暄一脸严肃的说:“各路过往神灵听着,我发誓,我九伯对皇玛法是一片赤诚,虽然皇玛法吼起来嗓门没我阿玛大,虽然我没见过皇玛法踢九伯,但是九伯怕皇玛法比我怕阿玛厉害多了,但是九伯还是在尽心办着皇玛法交代的差事,这几天蒙古王公天天找九伯的碴,就我姥爷没去添堵,就冲着您们也得保佑我姥爷长命百岁…”

    三阿哥不依了,“弘暄,你说这么多废话干什么。”

    弘暄不干了,道:“三伯,要不你说一句我跟一句?”

    三阿哥道:“你就直接说你刚才说的话全是真的,就行了,别啰里啰嗦的。”

    弘暄道:“我不说清楚的话,神灵不也就只听到半截话了?”

    三阿哥道:“神灵本事大着呢,听到半句话也能知道事情的原委。”

    弘暄不服气道:“皇玛法本事还大呢,听了半截话不也弄不明白,对吧,皇玛法?”

    见弘暄找自己求证,康熙哼了一声,给了弘暄一个冷脸,是啊,这边联合九伯欺骗皇玛法,那边却求神灵保佑姥爷长命百岁,小心眼的康熙不吃味才怪。

    三阿哥道:“这可是御前,不是敦郡王府,你别(c)科打诨的。”

    弘暄唰一下站了起来,道:“三伯,那你帮我发誓好了。”

    弘暄倒是个偷懒的,先前还叫三阿哥手把手的教,如今干脆直接改叫三阿哥代劳了。

    太子忙道:“弘暄,别对神灵不敬。”

    弘暄这才复又跪下,道:“皇天厚土,各路神仙,刚才不怨我,要怪你们就怪三伯好了。既然三伯说你们法力无边,那我也就长话短说,总之,此事我问心无愧!”

    说完弘暄就站起来,道:“起完誓了。”

    三阿哥不满意道:“叫你起誓你刚说的是真话,你说什么问心无愧?”

    弘暄道:“三伯,我刚可说的是,起誓就起誓,我问心无愧。皇玛法您应听到了的吧?”

    康熙觉得头有些晕,自己到底是哪只眼看胡搅蛮缠的弘暄顺眼的?…

    昨天码字码到凌晨2点,头有些晕,便今早起来改的,大家看在我尽力的份上,别拍砖

    请大家继续支持,多投推荐票和粉红票,谢谢

    第二百五十九章 肆无忌惮

    第二百五十九章肆无忌惮

    弘暄竟然在一群人精面前玩文字游戏。委实有些托大了,这些皇子阿哥们又岂是蒙古小姑娘可比的。

    弘暄的话音刚落,三阿哥就抓住了他的语病,不依不饶的问道:“弘暄,叫你发誓可没问你是否问心无愧,而是证实你是否说的是实话,怎么听你的意思好像你是问心无愧的欺君呢?”

    三阿哥这个罪名给的有些大了,康熙已经后悔了,不该召开这个扩大会议的。

    九阿哥本来就一个头两个大,眼下早就顾不得自己是否能脱罪,而是生怕给弘暄带来负面影响,要知道,弘暄回京后可得住进阿哥所的,若失了圣心,一个小孩子在宫里可就完全没了仪仗,自己就算天天进宫,也没法事无巨细,万一一个照看不周,到时候可怎么有脸见弘暄的阿玛,见三阿哥扭着弘暄不放,火气一下就上来了。道:“三哥,你有什么直接冲我来就是,为难一个小孩子也不怕出门崴了脚!”

    三阿哥笑眯眯的将球踢回给了九阿哥,道:“九弟,你这话就不对了,十弟远在吕宋,咱们这些做叔叔伯伯的,自然得多照拂弘暄一二,难道我们不应该告诉弘暄,人贵在一个诚字吗?还有,让弘暄回话可是皇阿玛钦点的,难道你是说皇阿玛在为难弘暄不成?”

    弘暄此时却不做声了,悄悄扭了扭脖子,静静的当起了观众。

    九阿哥冷冷道:“三哥如此有情意,倒让弟弟我汗颜,不知道在热河的日子里,三哥可曾过问过弘暄的起居和功课啊?”

    三阿哥红了红脸,道:“弘暄有皇阿玛照顾,自是无碍的。”

    九阿哥接着这话道,“弘暄也有皇阿玛教导,轮不到咱们说话。”

    于是众人的眼光又聚回到了康熙身上,看康熙怎么处置。

    康熙心中叹了口气,瞧了瞧没事人一般站在一旁的弘暄,心想,这孩子是被宠坏了,得给他些教训才行,否则以后还不知怎么天不怕地不怕呢。

    于是。康熙用一种非常严肃的声音说道:“弘暄,你可知罪?”

    弘暄瞪大了眼睛,看着康熙,道:“皇玛法,孙儿愚钝。”

    康熙气道:“你在这么多人眼皮子底下耍心眼,首先就失了个诚字。”

    康熙看来还是不想给弘暄冠一个欺君之罪,九阿哥遂压制住了冲动。

    但弘暄却不干了,走到四阿哥和十四面前,问道:“四伯和十四叔当时就跟在皇玛法身边,敢问四伯和十四叔,你们可听到九伯说了什么?”

    对于四阿哥起哄叫他发誓,弘暄还是有些记恨的,因此话虽然问的是两兄弟,但眼睛却只看着四阿哥。

    四阿哥和十四皆做聋哑人,恍若未闻。

    康熙见弘暄不知好歹的要将事情继续闹大,便喝道:“弘暄,你真是越来越没规矩了!”

    弘暄气鼓鼓的对康熙说道:“皇玛法,孙儿就是没想明白,为什么这么多叔叔伯伯就没一个帮九伯说话的?不是要兄友弟恭吗?三个弟弟话都还不会说,额娘就在教他们相亲相爱,我要做错了事。安安立马就会为我求情,怎么我觉得叔叔伯伯们巴不得九伯受罚似的?;还有,九伯他们瞧着多怕皇玛法的,但怎么敢在您面前争执啊?我和安安若敢在阿玛额娘面前吵架,阿玛准一脚将我给踢飞了,三个弟弟那么小,有次一起抢(r),阿玛都给他们记着的,说等他们长了大,一起算总账;另外,皇玛法,您是九伯的阿玛,还是皇帝,您若瞧他不顺眼,上前给他两脚就是,干嘛非要找理由啊?还弄得家宅不宁的!”

    弘暄眼下之意就是,别看你康熙当皇帝不错,可做为一个父亲,却比老十差远了!你这些儿子也就是面上怕你,其实心里一点也不犯憷!

    弘暄说完这段长长的话,大帐里的诸位皇子们脸上都是一阵红一阵白的,康熙犀利的眼光一一扫过大帐内的不孝子们,没错,光顾着考察弘暄了,倒忘了考校这帮逆子!

    九阿哥则决定回去就写信问问老十,到底踢过弘暄几脚,怎么弄得弘暄老是念念不忘的!

    半响,康熙方道:“你说完了?”

    弘暄摇摇头,道:“皇玛法。九伯真没说什么,您犯不着为了这点小事弄得(j)犬不宁的,如果孙儿真听到什么大逆不道的话,漫说是九伯,就是我阿玛,孙儿也会大义灭亲,定会第一时间告知皇玛法!”

    趁康熙发愣的功夫,九阿哥此时也赶紧装可怜,道:“皇阿玛,儿子知道蒙古王公肯定为了药材的事老去烦您,都是儿子办事不得力,您要打要罚,儿子绝不会有怨言。”

    康熙冷哼了一声,对弘暄道:“弘暄,你倒生了副好口才,但却没用对地方,长辈是能由着你议论的?从今儿起,回热河行宫(禁)足十日,好好给朕写个认罪折子!你先下去吧!”

    热河行宫的规模如今已经比较大了,但康熙为了亲民,也为了让太后感受到回家的气氛,还是在草原上设了行辕,行宫中就住着一些换班的嫔妃们。看来弘暄有得寂寞了。

    弘暄这时识趣的没再争辩,老实的磕了个头,迈着正常的步伐走出了大帐,脸上看不出恼怒,天天陪小丫头片子玩,弘暄早就想让耳根子清净清净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还真不知道康熙是在罚他还是在奖他。

    见弘暄象没事人似的退了出去,九阿哥心想,也是,在府里有十弟宠着。在宫里有皇阿玛护着,弘暄就算明了雷霆雨(露)皆是皇恩,但却没机会去切身体会一番伴君如伴虎的战战兢兢,看来到时候得提点提点弘暄,今后别在皇阿玛面前这么肆无忌惮…“

    九阿哥还没c心完弘暄,就听康熙道:“九阿哥,从明儿起,若再有一个蒙古王公来找朕说生财的事,你就给朕去蒙古呆着,什么时候想出了法子,什么时候再回来见朕!还有,你这当伯伯的,怎么教育的侄儿,让弘暄这么没大没小的,罚银五千!”

    九阿哥可不是老十,没那雄心壮志去边疆锻炼,顾不得澄清弘暄有今日与他毫无关系,忙敛色道:“谢皇阿玛开恩,儿子定不会叫那帮蒙古人来给皇阿玛添乱!”

    九阿哥人虽然还跪着,但却已开始动起了心思,今晚该怎么拿话安抚那帮闹嚷嚷的蒙古人呢?

    接下来,自然是大帐内的皇子们受训了,康熙将众人一顿好骂,康熙确实是给气着了,一想到老十那粗暴的教育方法竟然能调教出有孝心、有爱心的儿女,再想想自己又是请名师,又是讲道理的耐心细致的教导,竟然教出了一帮逆子,康熙这口气怎么也顺不起来,这说明什么,说明学生有问题啊,于是,康熙便花了两个时辰训子,希望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等众人出得大帐,九阿哥顾不得酸痛的双腿,匆匆朝老十岳丈的帐篷营地跑去。希望乌尔锦噶喇普郡王能给他点建议,将那些刺头给挑出来,毕竟自己可是出了5000两的罚银呢,虽然事情是因自己而起,但追到源头,也是弘暄先挑的事,所以作为弘暄的姥爷,乌尔锦噶喇普郡王有责任和义务帮自己一把。

    而十三则跟着四阿哥进了四阿哥的帐篷,“四哥,你今儿是怎么了?怎么想起挤兑弘暄了?”

    四阿哥面无表情道:“我就是想看看他的反应到底如何。”

    十三想了想,摇头道:“弘暄倒是个聪明孩子,但心眼太实了,对着皇阿玛什么话都不忌讳,真当皇阿玛是平常人家的爷爷,过于天真了。”

    说到此,十三苦笑的摇摇头,心想,当初自己受宠的程度并不比弘暄少,可如今呢,虽然与早先一样,每次都还是跟着随驾,但(性)质却早就变了味,还不是因不放心自己,得带在身边就近监视着…

    四阿哥半响才点头道:“十三弟说的有道理…”

    天真的弘暄在热河当众宣称会大义灭亲,远在热河的老十浑然不知自己给康熙培养出了一个忠心耿耿的孙子,早早处理完军务,便翘班回家,还高高兴兴的给其木格在地图上详细比划着,“爷看好的地方就在这!”老十重重的指向一群岛屿的南端。

    其木格就着地图看了看,疑惑的问道:“爷,如此以来,马尼拉就横在中间了?”

    老十点点头。

    其木格想了想,又问道:“这个地方可有汉人居住?咱们需要给洋人打点一番不?或者,咱们需要给土著送些礼去?”

    老十笑道:“你说什么呢?他洋人凭几十个人就能将吕宋占了,爷手上这么多人,还要打点他们?”

    其木哥吃惊道:“你武力夺了个岛?”老十好像太肆无忌惮了,这事闹得有些大。

    老十摇摇头,道:“没有,哪有那么快啊。爷虽没去过马尼拉,但也找人问了,马尼拉就是洋人依港口建造的,所以爷打算也照洋人这法子来,爷寻了半天,总算定下此地,这地也是个天然良港,南洋华人往来的船只多停靠在那一带,洋人在那里设了衙门,专收华人的商船税,爷就派了一队亲兵,扮成商队,将那衙门给砸了,然后又招募了100多汉人守在那儿,也设了个账房,专收洋人商船的赋税,爷身边又没银子,这一百号人只能先靠赋税撑着,此次洋人总督请爷去赴宴,也是为解决这事。”

    其木格有些郁闷,这地盘还没抢稳呢,就急急的送密码信要求提银子,这老十办事也太不牢靠了吧?“爷,那洋人知道这些人是你派去的?”

    老十笑道:“汉人什么时候干过这事啊,虽然爷否认与此事有关联,但洋人也不是傻子。”

    其木格担心的问道:“爷,那皇阿玛会不会知道啊?”

    老十道:“自然会知道,但大家以为爷肯定是看中了那港口的税收,但为了避免与洋人冲突,才假借汉人闹事,所以无妨。”

    其木格看了看地图,恍然大悟,“爷,怪不得你选在南边呢,到时候就算朝廷派人逮咱们,也是路途遥远…”

    老十翻了个白眼,道:“知不知道什么是港口?军船沿着海边走不到十天就到了,有什么远的?”

    其木格一听,这地更不能要了,“爷,咱们还是往山地走吧。”

    老十鄙视的摇摇头,道:“果真是妇人之见…”

    对不住,没补更,记账,下周一定还

    请大家继续多多支持,多投推荐票和粉红票,谢谢

    第二百六十章 动脑

    第二百六十章动脑

    虽然老十嘲笑其木格头发长见识短。但并没因为其木格跟不上自己的步伐而转投红颜知己的怀抱,也没因担心其木格丢了他的脸面,而携手新人周旋于各个社交场合,在临出发的前一天,再次确认了其木格的身体状况后,老十大笔一挥,将其木格保留在了随行名单上。

    因在后世时,曾见过清末宫廷贵妃的照片,其木格当时只觉得一个个又土又丑,还对大清的历代帝王抱以了一抹同情,可二世为人之后,其木格所见的后妃、福晋们,除了她自己,各个走在街上,估计至少都应有50%的回头率,因此其木格不(禁)有些怀疑当时的照相技术可能太过粗糙,总不能说所有贵妇都不受照相吧?但是那时节西洋人的照片好像还是给大家留下了诸多倩影,因此其木格便恶意揣测,觉得洋人在卖照相器材给清末子民时,肯定从中做了手脚。

    于是,其木格便憋着一股气。要扬我华夏五千年之美,既然人差了那么一点,那自然就得要靠服装多多衬托了。

    可在收拾衣服时,其木格才发现坏了,因没想到会参加官方正式活动,其木格此行虽然带了些漂亮衣服,以让老十养眼,但却没带郡王福晋礼服。

    按常规,老十肯定会着郡王朝服与西班牙总督亲切会面的,但自己所带的衣服似乎都没有能与之搭配的,好看虽好看,却失了几分庄重,站在老十身边,不象是另一半,倒更象是会议服务员。

    两世为人,其木格不仅有知识还有见识,虽然得不到大家的赏识,但也不愿意因自己一个不留神,就将中国几千年的老脸给丢尽了,因此,上船前一日,其木格便一直窝在屋里,将自己带来的衣服挑了又挑,可惜,都没有隆重的,完全没法将其木格这个小媳妇衬托为一个高贵、美丽、大方、有气质的皇子王爷福晋。

    于是,当天晚上。其木格便支支吾吾的将衣服搭配问题说了出来,“爷,这可怎么办?”

    老十皱着眉,朝床上扫了一眼,只见床上横七竖八的躺着一堆衣服,老十瘪了瘪嘴,道:“你就随便穿一件吧,洋人哪懂什么朝服不朝服的。”

    其木格郁闷道:“不搭配啊,爷,洋人再不懂,也能感觉得出来啊,好歹咱们也代表着泱泱大清的脸面,怎么能让洋人看笑话。”

    其木格想了想,又加了句,“我也没带花盆底。”

    老十觉得纠结这些问题简直是浪费时间,可见其木格那么的郑重其事,只好敷衍道:“没带好,花盆底穿着走路不方便。”

    其木格急得哼了起来,“怎么办嘛,到时候人家肯定以为我是你身边的大丫鬟。”

    老十开心的笑了起来,“哈哈。爷说你怎么那么着急呢,合着是担心这个啊,给爷当大丫鬟有什么不好,哈哈,过来,给爷捶腿,哈哈…”

    其木格顺手拿起一件衣服就朝老十扔了过去,“人家给你说正经事呢!”

    老十轻轻一伸手,就将衣服接了个正着,笑道:“就穿这件吧,爷看这件不错,透着一股子的素雅劲儿。”

    那件衣服是白底兰花,素倒是素,但完全衬托不出郡王福晋的气势。

    其木格当即就摇头将它给否了。

    老十随手将衣服扔到床上,作势要躺下去,威胁道:“你还不收起来,爷可睡下了,弄皱了可别又象猫一样伸爪子挠人。”

    其木格忙将衣服收拢到床角,看着一堆衣服自己跟自己生闷气,心想老十怎么就那么不开窍呢?

    老十摆好一个大字躺好后,闭着眼睛等了会儿,没等到其木格扑上来打人,遂奇怪的睁开眼,不想却见着其木格站在那里对着一堆衣服使劲的撅嘴。

    老十想笑又怕其木格恼羞成怒,只好憋笑道:“好了,爷明儿不穿朝服,这次去还不定会不会打起来呢,就穿便装好了,弄坏了也不可惜。”

    其木格不好意思的抿嘴笑了笑。道:“会不会不合规矩啊?”

    老十斜睨着其木格,瘪着嘴说:“你不就等着爷说这话吗,怎么,不合规矩,要不爷还是穿朝服?”

    其木格忙狗腿子似的跑到老十身边,殷勤的给老十捏了捏肩膀,“爷,你说合规矩就合规矩。”

    老十还是继续挤兑道:“终于等到爷将这话说出来了,心里舒坦了?”

    其木格使劲掐了老十一下,噌怪道:“爷,你知道就是了,干嘛非要说出来啊,给我留点面子行不行?”

    老十憨憨的笑了一下,道:“好,爷的媳妇,爷给你留面子…”说着就伸手将其木格搂了过去,正想好好活络活络筋骨,不想却听其木格叫道:“我的衣服…”

    老十不乐意了,威胁道:“心思在哪儿呢?再不专心,爷明儿就穿朝服!

    …

    从来对自家人只会口头威胁的老十,哪会去想其木格会不会丢他的脸,第二天,天还蒙蒙亮。便穿着清爽的便服,带着其木格这个糟糠登上了军船,朝马尼拉驶去。

    上船后,老十将其木格安置在船舱,便跑得不见了踪影。

    不过,其木格心里却依旧是甜甜的,换在后世怕也没几个老公愿意脱下西装,穿上t恤去参加官方正式的外事活动,因此,就算老十上船时在众人面前一直马着脸,就算在上甲板时老十自己先走了上去。头也没回,压根就没关照其木格,就算老十进了船舱后只说了一句话:“好生呆着,”然后就跑了出去,要到晌午了也没见回转…但其木格还是眼角带笑,乐呵呵的。

    彩云和乌力吉自然一起随行,为了以防万一,春儿三人也没落下。

    其木格为了显示自己郡王福晋的派头,对于老十要求带春儿三人作为替补的提议是一口就应了下了,反正有自己在旁边守着,蜜蜂啊,苍蝇啊之类的应该都近不了老十的身。

    其木格带了五个人,再想威风也有限,老十可不同了,带了两艘军船,1000将士随行。

    而且,好像老十还给朝廷去了折子,在老十到马尼拉搞外交期间,广东和福建的水师皆处于一级戒备状态,而台湾水师好像也得出海搞什么军演。

    而吕宋的驻军那就更不用说了,士兵睡觉都得握着长矛;就是吕宋的汉人也莫名紧张起来,一部分青壮汉子守在港口旁的树荫下,不是他们不想在港口附近游弋,以便更早的获知各种最新消息,而是港口被军事接管了,闲杂人等一律不得靠近;老十拉走了1000兵丁,吕宋驻军自然就没有能力再肩负村子的安全,其余的青壮年便在村落周边巡逻戒备,防止土著借机生事。

    整个东南沿海一夜之间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没办法,如今这世道,没什么国际公约,老十自然要提防着自己在鸿门宴上被扣为人质。

    可在这种氛围下,老十竟然带上了自己的福晋,这让吕宋守军完全蒙了,若真起了冲突,那不是多了个制肘吗?莫非老十是起了什么心思?想着老十老丈人也不是泛泛之辈,想着老十到吕宋后身边一个贴身伺候的人都没有。大家觉得十之八九老十是想借刀杀人了。

    而老十此时还雄赳赳气昂昂的带人视察着兵船的各个角落,浑然不知自己莫名其妙的又多了一份心机…

    老十懵懵懂懂的,弘暄也倒还有几分清醒。

    到了热河行宫后,弘暄美美的睡了个懒觉,然后就起来到院子里打了一趟拳,反正说是(禁)足,但又没说是(禁)在屋子里还是院子里,弘暄便钻了个空子。

    但弘暄比老十多长了两个心眼,健完身后,便乖乖的回房,摊开宣纸,开始构思认罪折子。

    吃过午饭后,又在院子里散了一刻钟的步,然后就跑回房睡了个午觉,养足精神后,弘暄才又重新执笔,继续打草稿,晚饭前,弘暄便住了手,又跑到院子里舞了一会儿剑,很是懂得劳逸结合。

    可就在弘暄将剑舞得如行云流水时,康熙到了。

    弘暄擦了一把汗,还没请安就道:“皇玛法,请罪折子我已琢磨了个大概,明天就会写好了。”解释完后,才打了个千,“皇玛法吉祥。”

    康熙倒没挑刺,挥了挥手,将众人打发出了院子。

    弘暄瞧着这架势,不安的动了动身子,道:“皇玛法,您还要问孙儿九伯那天到底说了什么啊?”

    康熙没理弘暄,径直朝房间走去。

    弘暄忙跟上,还不忘问道:“皇玛法,这茶壶里的茶怕有些凉了,要不孙儿叫人再送一壶来?”

    康熙摇摇头,道:“朕不渴。”

    弘暄“喔”了一声后,便低头不语,脑袋却在不停的转着,思忖自己届时该怎么回话才能让自己和九阿哥都少受处罚…

    弘暄在行宫动着脑筋,九阿哥的脑细胞此时也死了不少,九阿哥正在大帐内疾笔奋书,为自己连累弘暄一事在信中陈恳的给老十致歉,并保证一定不会让弘暄受委屈,写到此,九阿哥便停滞了下来,弘暄如今已经被(禁)足了,自己这保证不是空口说白话吗?烦躁的九阿哥头次觉得自己脑袋不够使…

    十四也在写信,而且也是在给老十写信,信中着重描述了事件的起因和经过,并着墨于弘暄的大胆,十四告诫老十,应写信好好教育教育弘暄,否则长此以往,弘暄没准会将咆哮朝堂都不当一回事,十四写到这,顿了顿,觉得有些不妥,老十还当殿殴打太子呢,咆哮朝堂算什么,于是,十四略做思索,便撕了草稿,重新提笔开头,再次将事件交代了一番,着重强调了弘暄满脸的无畏,以及九阿哥因教育子侄不力而被罚的5000两银子,虽然将5000两罚金完全推到弘暄身上有些不地道,但十四还是不假思索的将信封好…

    请大家继续多多支持,多投推荐票和粉红票。

    小声说句,请多多支持正版,呵呵

    第二百六十一章 理想

    第二百六十一章理想

    康熙坐在书案旁。拿起弘暄打的草稿,粗略浏览了一遍,脸上一阵落寞。

    弘暄偷偷打量着康熙的神情,惯(性)使然,悄悄的朝门口挪了挪,喃喃道:“皇玛法,那只是孙儿打的草稿,很多地方还得修改。”

    康熙抬眼看了眼弘暄,招了招手,弘暄下意识的又往门口退了一步,康熙失笑道:“你当人人都是你阿玛?”

    弘暄讪讪的(摸)了(摸)脑袋,走到康熙面前,“孙儿惹皇玛法不高兴,怕皇玛法发火。”

    康熙看着弘暄,迟疑的问道:“你阿玛动不动就踢你?”

    虽然老十护犊子,但古人都讲究黄荆条下出人才,老十不容许旁人动弘暄,并不代表自己背地里不将弘暄往死里打,因此,康熙才有此一问。

    弘暄点点头,“我一惹到阿玛。阿玛就要踢我。”

    康熙脸一黑,心想老十也太混账了,这孩子能这么教育吗?自己这个皇玛法也太不称职了,尽被弘暄天真爽朗的笑容给蒙骗,却不料自己疼爱的孙儿竟是被老十那个混账踢大的!

    康熙正在生闲气,不想弘暄又补充道:“还好我回回都跑得快。”

    康熙楞了楞,想起弘暄初进上书房时在众人面前堂而皇之的跑到自己身边避难,还一板一眼的与气得两眼冒火的老十讲条件,不由笑着摇了摇头,“你回京都两三年了,不想还是这习(性)。”

    当然,康熙此时在心里又觉得老十太娇纵孩子了,看来康熙的头还真难剃。

    弘暄不好意思的笑道:“嘿嘿,阿玛说不能叫弟弟们学我,要不然以后我们府上的房门就遭罪了。”

    见康熙不解的望着他,弘暄笑道:“我们四个都朝门边窜,门太小了,不知要给弄坏多少回呢…”

    一想起老十一声吼,四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浑小子如鸟兽散般的朝屋外乱窜,却在门口卡成一团,康熙就不(禁)笑了笑,但旋即就板起了脸,道:“可你也不是没长劲嘛,都知道糊弄皇玛法了!”

    说着还特意指了指弘暄的检讨书。

    弘暄想了想,道:“皇玛法,孙儿写的不对?”

    康熙拿起弘暄打的草稿,道:“你自己说说。哪句是你的真心话?”

    弘暄惭愧的低下头,喃喃道:“皇玛法…”

    康熙看着弘暄,严厉道:“这东西重写,若让朕发现一句官面文章,你就等着挨踢好了,朕可不象你阿玛,尽吓唬人!”

    弘暄忙点点头,保证道:“孙儿一定用心重写,绝不再惹皇玛法生气,皇玛法,您就消消气,这天也热,若上火了就不好了。”

    康熙摇摇头,“你这(性)子到底象谁?”

    弘暄笑道:“额娘说象她,额娘小时候就这么乖巧懂事的。”

    还好康熙没喝茶,否则就真真可惜了一身衣服。

    康熙稳了稳心神,问道:“说说,这事你错在哪儿了?”

    弘暄本来还一脸的笑模样,旋即就哭丧起了脸,“皇玛法,我错了。我真错了,您就饶了我这一回吧。”

    康熙不为所动,“错哪儿了?”

    弘暄无奈,小声道:“不该瞒着皇玛法。”

    康熙追问道:“瞒朕什么了?”

    弘暄张了张口,艰难的说道:“皇玛法,九伯是我长辈,而且确实是专程将孙儿叫去提点的,我不能当小人。”

    康熙哼了声,“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你以为你这样就是君子了?”

    弘暄摇摇头,“君子不君子的,我倒没想过,我只但求问心无愧。”

    康熙静静的看着弘暄,就在弘暄即将撑不住压力,准备亲口将九阿哥卖了的时候,熟料康熙却突兀的问道:“你阿玛说府里的产业都给安安,可是真的?”

    弘暄楞了楞,方点点头,“妹妹是弱女子,得有银钱傍身才行。”

    康熙想了想,引导道:“你们府上的产业虽然不多,但都是来钱的行当,比朝廷的俸禄多多了,就算以后你没降级袭爵,郡王的俸禄怕也不够你养这一大家子。”

    弘暄一看就是不当家不知盐米贵的主,满不在乎道:“那有什么,阿玛额娘能想到法子,我自然也能。再说了,我还有三个弟弟呢,以后说不定额娘还要给我添弟弟,到时候谁袭阿玛的爵位还不知道呢,要我没捞到祖上的恩典,难道还不活了啊?”

    康熙没想到弘暄对郡王完全没瞧在眼里,想了想,方又问道:“谁给你说的,你阿玛的爵位不一定就是你袭了,若你弟弟袭了爵,你心里就不难受?”

    弘暄道:“那么多宗室不都是幼子袭爵的吗?再说了,这有什么好难受的,我比弟弟们大那么多,等他们长大了,我早靠自己的本事建功了,自己挣来的爵位顶在脑袋上那才叫风光。”

    康熙看着弘暄,轻声问道:“如果不是郡王爵位,而是大清天下呢?”

    弘暄一点也不惊呆,反而不假思索的问道:“大清天下关我什么事啊,怎么轮也轮不到我,干嘛凭白c空心?”

    康熙缓缓说道:“朕就是打个譬方,比如你阿玛传下去的是大清天下呢?”

    弘暄想了想,不好意思道:“不敢欺哄皇阿玛。”说完嘿嘿笑了两声。才握紧拳头,很有气势的道:“大清天下只有一个,若真那样,肯定得争上一争。”

    康熙没料到一向表现的兄友弟恭的弘暄竟然理直气壮的要争江山,反倒给怔住了,半响才语气稍加严厉的问道:“这次怎么不让弟弟了?敢情你以前的谦让都是假的?”

    弘暄一点也不畏惧,一本正经的说:“皇玛法,这不一样,爵位啊,银钱啊,孙儿若努力了。总有一半的机会挣来的,可纵使孙儿使劲浑身解数,也没法再挣一个天下啊?”说完还不忘补充道:“孙儿说过以后要去抢吕宋的,但抢来了也会献给皇玛法,不作数的。”

    康熙喃喃道:“唯一啊…”

    弘暄重重的点点头,补充道:“再说了,任谁都愿意作为一代明君载入史册,孙儿自然也不例外。”

    康熙看着弘暄,思绪万千,想着过世的裕亲王,有些悲伤的道:“当初世祖皇帝曾问过朕几个兄弟,‘各有何志’,你知不知道过世的裕亲王,朕的二哥怎么回答的?”

    弘暄点点头,道:“听阿玛说过,‘愿为贤王’。但孙儿也知道皇玛法答的是‘效法皇父’,我是皇玛法的孙儿,自然得有皇玛法一般的志向。”

    康熙被哽得无语,而弘暄还在畅想着:“孙儿也想让大清在自己手上越发的蒸蒸日上,让村民们天灾时也有存粮,让村童能进学堂,让老人病了有钱抓药,如此一来,还有谁敢说我满人不该掌这天下?”

    康熙终于还是给弘暄泼了一盆冷水,道:“你知不知道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弘暄点点头,“那是自然,要不就没昏君了。”

    康熙突然突兀的问道:“那你阿玛不是太子,你岂不是很遗憾?”

    弘暄摇摇头,“若我想什么就来什么,那还不美死我。”

    康熙y道:“可你的志向呢?岂非一世都得到不伸展?”

    弘暄再次摇摇头,“能让庄户过上好日子也不错啊,没准其他庄子一学,呵呵,不劳孙儿费神,大伙全过上好日了,嘿嘿…”

    看来弘暄的志向和弹簧差不多。能屈能伸,往大了,想弄个一国之君过过瘾,弹压一下,当个一庄之主也泰然,真不知道他怎么将这两个不搭界的理想合二为一的。

    康熙虽然惊讶于弘暄的大胆与弹(性),但却也欣赏弘暄这份率真与淡然,沉吟良久,方嘱咐道:“此话莫再对外人说起。”

    弘暄笑道:“皇玛法,我不傻,这些话怎么能随便说呢,我知道分寸。”

    弄得康熙不知道该为自己成了弘暄的自己人而开心,还是该警告弘暄,最不该的就是对自己敞开心扉…

    康熙前脚刚踏进关弘暄(禁)闭的院子,行辕处的皇子们就得了信,纷纷派人刺探消息。

    乌尔锦噶喇普郡王也守在九阿哥处等着最新进展,还不停的对九阿哥抱怨道:“都怪我教女无方,其木格这额娘太不称职了,瞧弘暄这么好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