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都市言情小说 > 锦衣夜行(精校版) > 第 85 部分

第 85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狠来,劫不到钱财便要劫色,老娘这清清白白的身子岂不就葬送在他们手里了?难道老娘的清白还值不得几件家活什儿?”

    马桥一听恍然大悟道:“对呀,我怎么没想到?还是娘子精明,是了是了,咱不追了。咦?地上掉的这是什么?”

    马桥一个健步抢过去,拾起来一看是个小荷包,打开一瞅,里边厚厚一搭宝钞,不禁大喜若狂:“哈哈哈,我就没见过这么笨的贼,劫我一粒芝麻,倒丢下一个西瓜,哈哈哈,娘子,我们发财啦!”

    “你个夯货!嚷嚷甚么!”

    马氏眉开眼笑地抢过荷包藏进怀里,对丈夫嗔道:“快走快走,莫要被他们发觉了,再寻回来。”

    “对对对,咱们快走,哎呀娘子,咱们失了路引,可如何是好?”

    “怕甚么,大不了到官府报失,他们行文到咱们家乡一查,自然就知道咱们身份了,到时候补发一份路引也就是了。快走,这么多钱,还值不得两份路引么?你可记着,对官府只说遗失了路引,千万别说遭了贼,万一这两个笨贼被官府抓着,这贼脏可是要追回去的。”

    “是是是,还是娘子会算计,家有贤妻,男人祸少哇。”

    “少贫了你,快跑!”

    两夫妻慌慌张张地跑了,比那两个贼逃得还快。

    林中,已扯去蒙面巾的夏浔和苏颖看着他们夫妻跑远,这才相视一笑,打开包袱取出那两份路引,夏浔接在手中,借着淡淡的夕阳仔细看了一遍,呵呵地笑起来:“妙极,年龄、体貌大体相当,他们夫妻两个是轮班匠,定期要去南京的,因此这体貌年龄还是三年前的,这次只是又加盖了一次官印而已,所以有些不符也能遮得过去。”

    原来,那马桥夫妇是匠户,而且是轮班匠。匠户隶属于工部﹐分轮班匠﹑住坐匠二类。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府的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住坐匠则是每月赴官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若不赴班﹐则须每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

    这两类匠户在当值以外的其余时间可以自由从业﹐这对夫妇就是轮班匠,丈夫叫马桥,妻子叫崔小嫣,两夫妻刚去南京服役三个月回来,轮班匠服役是无偿劳动,不但上工之日没有代价,连往返京师的盘缠路费也要自备,所以他们夫妻的确没有钱,一路上凭手艺给人做点活计赚口饭吃而已。

    这对夫妻是截缝匠,在官府服役时负责栽制、修补军衣、皮甲,到了民间,自然就改行裁制男女成衣了。因为他们时常要上京,沿途也要做生意赚钱,所以自由度比较大,这份路引上,附近几座府县都是可以去的,最远处恰至杭州府。

    夏浔看罢路引,将它揣在怀中,包袱重新系好往肩上一背,煞有其事地向苏颖长长一揖,笑嘻嘻地道:“裁缝娘子,这就随为夫欢欢喜喜回家去吧!”

    翌日清晨,长谷镇口,一位军爷拉长着一张脸,训斥几个当地的甲长里长道:“朝廷马上就要用兵了!征召役夫甚急,你们怎么搞的,本该由你们长谷镇出四十名匠人,到现在还凑不齐!再凑不齐,老子把你们几个老东西拉到北平去填护城河!”

    几个乡绅地保哭丧着脸道:“军爷,这一次朝廷征役也太急了些呀,昨天刚刚下令,今儿就要带走,他们是轮班匠户,许多人平时不在本村本镇住的,一时之间,老朽上哪儿凑足人去,求军爷开恩,再宽限几日,老朽一定把他们找回来。”

    那军汉瞪眼道:“老子等得你,谁等得老子?不成,今天匠人凑不齐,就拿你们充数!”

    刚刚说到这儿,镇口的关卡那儿有人叫起来:“爹,爹,这儿有两个匠户!”

    那人是当地里长的儿子,在镇巡检司做帮闲,一见夏浔和苏颖的路引,登时如获至宝,马上跳着脚儿向他爹喊起来。

    夏浔很沉着,他才不信风头已经过去,路卡关防的检查大多已是虚应其事,会有人凭这两份路引看出什么破绽,他向有些沉不住气的苏颖递了个眼色,然后笑眯眯地朝赶过来的几个穿长袍的白胡子老头儿和一个军汉作揖道:“小人绍兴府马桥,轮班皮甲匠人,不知各位老爷和这位军爷有何指教!”

    “你!”

    那挺胸腆肚的军汉把军刀往夏浔鼻子底下一杵,粗声大气地道:“朝廷马上就要发兵讨燕,急召随军役夫匠人,绍兴府也在征召之列,你不用回去了,这就跟老子走吧!”

    第282章 随军北上

    大批的军队和后勤辎重人员迅速向南京城郊集合;两日功夫;就达到了十余万之众,南京城郊的临时营地绵延十余里,浩浩荡荡。

    夏浔和苏颖被分到了匠人营,因为年纪轻,又是夫妻店,便被这一营的匠人头儿林麒麟安排给大家伙儿做饭,一早,几口大锅热气蒸腾,苏颖在锅灶前忙碌着,夏浔拖了几捆柴过来,看看四下无人,便在苏颖身边蹲下来。

    “怎么样,有机会走人么?”

    “很难。”夏浔冷静地打量着四周:“军营设在外围,咱们不容易穿过去,而且,路引上已盖了征召从军的印信,要离开,还得想办法弄两份新路引才行。”

    夏浔忽然一笑,又道:“不要着急,我想…跟着他们往北去也不错,本来那就是我要去的地方,可谓殊途同归了!”

    山中方一月,世上并未千年,却已发生了许多大事,其中最大的一件事就是:燕王反了。

    燕王世子朱高炽等人脱逃,朝廷搜索近十日全无线索之后,朱允炆与黄子澄、方孝孺等密议,终于决定立即对燕王下手,削其爵位、逮捕官属。朝廷信使马上赶赴北平,对张昺、谢贵等北平官员传达密旨,这一天是七月一日。

    张昺、谢贵等人领旨后立即进行部署,秘密调兵遣将,同时想办法与燕王府仪宾李瑞取得联系,叫他通知燕王府长史葛诚和指挥使卢振,准备里应外合,一举擒下燕王朱棣。

    事机不可谓不周详,奈何吉人自有天相。七月五日,内外联系完毕,准备次日就对燕王下手,这项机密任务方对一些需要参与的北平地方官员透露,不料内中却有一人闻讯后为燕王大报不平,这个人就是北平布政使司吏李友直。

    李友直一贯反对削藩,尤其是对燕王治理北平,震慑漠北群枭的功绩甚为推崇,建文帝即位不足一个月就背弃对皇祖父的承诺,推翻洪武皇帝的政策,大肆削藩,将诸位叔叔贬为庶人,流放边荒,甚至死湘王,还要谥号为“戾”,让亡者不安,李友直嘴上不说,心中却甚鄙厌。

    这时听说朝廷又要对燕王下手,李友直立即窃取了公文,夜奔燕王府,将此事相告。燕王闻讯大惊失色,连忙聚集亲信商议对策,当时整个北平已尽是谢贵所御的军队,而燕王府三卫精兵已被调走,朱能虽与他们取得了联系,却来不及把他们调回来。

    最后道衍献计,说北平统兵将领乃张昺、谢贵等人,兵卒仍是北平旧卒,都是燕王带过的兵,擒贼擒王,只要把这几个朝廷大员擒杀了,自可接管军队。指挥使卢振便马上附和道,李友直带来的消息上说,朝廷要宣旨削燕王爵位,捕阖府官吏,既然并无马上诛杀王爷的意思,不如故意示弱于敌,明日开府接旨,诳谢贵张昺入府宣旨,到时将他们一并诛杀。

    燕王欣然采纳二人所谏,立即开始布署起来,此时燕王府业已全面戒备,就连仪宾李瑞也无法出府了,卢振便把消息写成纸条,绑在箭杆上,等到他夜巡燕王府的时候,趁人不备将同样内容的几封信s出王府,通知谢贵。

    不料,第二天一早张昺谢贵还没到,北平都指挥使张信也悄悄到了燕王府。张信也是来报信儿的,张信曾经做过一阵子朱棣的部下,随他一同出塞打过仗,对诸王遭遇,同样心怀不平,等他得到明日一早即将擒拿燕王的命令之后,张信回到府中很是闷闷不乐。

    张信的老母见儿子心事重重,便问起缘由,张信事母至孝,乃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哪肯对母亲隐瞒,便把事由经过对母亲说了一遍。老太太听了儿子的话登时大惊失色,慌忙劝阻,要儿子万万不可对燕王下手。

    莫非这张氏老太太比他儿子还深明大义?非也,这老太太信佛而已,道衍见朝廷散布了诸多的谣言,谣言传播容易,却只能止于智者,你想让大家都明白那只是谣言是根本办不到的,所以他干脆反其道而为之,帮着推波助澜起来,在民间大肆鼓吹燕王乃真命天子,天意所归,一天天地洗脑、一遍遍地洗脑,许多北平百姓对此都深信不疑了。

    张老太太对此同样深信不疑,因此正言厉色,不许儿子对燕王不利,还劝他向燕王输诚。这位大孝子在感情和道义上,本来就倾向于燕王一边,又被老娘这么一顿教训,第二天大清早,果然跑去向燕王通风报信了。

    燕王不明他的来意,还在佯装疯颠,直到听张信说明事情经过,与李友直昨夜的密报一相印证,这才相信他是真心投靠,不禁大喜若狂,连忙起身拜谢,将他奉若上宾。

    夏浔本想抢了张信的功劳,轻而易举弄个国公爷干干,不料老天爷看不惯他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的臭德性,哪肯让他轻易遂意,这份功劳最终还是落到了张信手上。

    其实,就算夏浔此刻在北平,这份功他依旧是抢不去的,因为夏浔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第一,朝廷动手的具体时间,他是不知道的;第二,他不是北平官员,如果贸然向燕王进言,说朝廷马上就要对燕王动手,他拿不出任何凭据,如果随便找个理由说本山人掐指一算……,那他就成了妖人,早晚必受朱棣的猜忌;第三,也是最最关键的一点:他不知道卢振和李瑞的叛变,史书所载不详,他只隐约记得长史葛诚似乎是投靠了朝廷,而行动的关键实是卢振这个燕王府侍卫指挥。

    如果他此刻在北平,对燕王说朝廷马上就要对燕藩下手,并且检举了葛诚,那么次日一早,指挥使卢振突然发难,他将和燕王朱棣一齐束手就擒,真应了罗克敌那句话:“诛你满门,夷你全族,受刑之日,对我说一句你错了!”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张信的地位仅次于张昺和谢贵,而且他是北平军队的直接指挥者,所以卢振已然倒向朝廷的事他是知道的,张信把葛诚、李瑞、卢振的消息向朱棣合盘托出,朱棣只惊出一身冷汗,立即下令把这三人逮捕。

    等到张昺谢贵率兵包围燕王府的时候,朱棣在府中依着卢振与谢贵的约定发出讯号,张昺谢贵见了只道卢振已然得手,信心满满入府宣旨,宫门突然关闭,朱棣的八百虎贲骤然发难,张昺谢贵身边虽有侍卫,奈何寡不敌众,竟被乱刀砍死。

    随后张信策马驰走,招纳北平兵丁,这些兵大多都被燕王朱棣统率过,如今朝廷官员中的第一二号人物已死,第三号人物降了燕王,许多兵将便纷纷投到了燕王麾下。

    此时北平城中忠于朝廷的军队还有不少,朱棣以他的八百死士为主力,与这些忠于朝廷的军队死战,投效燕王的军队陆续投入战斗,朱棣渐渐占了上风,血战一日一夜之后,北平九城尽落入朱棣之手,朱棣的地盘由一座燕王府,变成整座北平城了。

    次日一早,朱棣在北平校场集合军队,对天盟誓,正式发动靖难之变,这一天,是建文元年七月七日。

    朱允炆登基刚满一年,囚禁了七叔、十三叔、十八叔,流放了五叔,死了十二叔,终于反了他的四叔。

    “我乃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嫡子,国家至亲,受封以来,惟知循法守分。今幼主嗣位,信任j回,横起大祸,屠戮我家。我父皇母后创业艰难,封建诸子,藩屏天下,传绪无穷。一旦残灭,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天下百姓、兄弟宗族之间,尚能互相体恤,而我身为天子亲属,却不能保全旦夕之命,时至今日,天下何事不可为呢!

    《祖训》云:“朝无正臣,内有j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今祸迫及身,实欲求死。不得已者,义与j邪不共戴天,棣唯有遵奉祖训,靖难讨逆,以安社稷。天地神明,照鉴予心!”

    这是朱棣起兵靖难的檄文,在有心人传播之下,已然传遍天下。

    吃早饭了,匠人们都捧着粥菜合一的大碗,蹲在帐蓬周围,听着匠人头儿林麒麟在那儿摆龙门阵。林头儿是个胖子,管差的军爷都叫他胖子麟,胖子麟本来就很健谈,再被苏颖这样成熟妩媚的妹子把一双秋水般的眸子瞟着,唠得更是来劲儿。

    他唾沫横飞地卖弄道:“要说这燕王,哦哦,应该说燕逆,燕逆凭着八百侍卫起家,可还真够厉害的,第二天燕逆就挥兵攻打蓟州,守将马宜战死,指挥使毛遂投诚。紧接着遵化、密云的守将举城归附……”

    夏浔听到这里,心想,三座城池,只有一座是打下来的,只有一座城苦战到底,两个指挥中还有一个是主动投降,其中虽不无燕王久在边隆,威望隆重的缘故,建文登基以来种种不得武将之心,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了。否则,此时的燕王仍然不见一点可能成功的可能,若只从个人前程来考虑,那些武将岂能不战而降?不敢力敌,逃走还不成么,恐怕他们心中也是有股郁郁不平之气。”

    胖子麟道:“紧接着,燕逆就派兵攻打居庸关,守将王真兵败,投奔怀来的宋忠宋都督,宋都督御下三万劲卒,又有王兵归附的兵将万余人,合兵一处共有四万,燕逆只有马步精卒八千,便毫不畏惧地直奔怀来而去。

    要说四万对八千,怕他何来,偏偏宋都督多此一举,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卒们说他们住在北平的家人都被燕逆的乱军杀害、妇人俱被凌辱,掳作燕逆叛军的妻妾了,这消息竟被燕逆的探马捉了舌头打听到了,于是燕逆便把他们的家属找来打头阵。

    嘿!这下可好,战场之上,父母兄弟叔侄伯舅相见,一个个惊喜交集,抱头痛哭,哪里还有人打仗?人人都说宋都督欺诳我们,纷纷解甲倒戈,投了燕逆,结果守将彭聚、孙泰被反戈的乱军打死,宋都督措手不及,逃到怀来城里,躲进了一处茅厕,终被生擒活捉,要不然皇上怎么仓促调兵北上呢……”

    “胖子麟,又在这儿胡说甚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乃乃的,是不是想吃军g!”

    一个巡营的小旗领着几个兵丁走过来,横了众人一眼,高声道:“莫看燕逆一时嚣张,皇上已拜长兴侯耿大将军为征虏大将军,统兵三十万,不日即开赴北平,征讨燕逆。大军一到,区区燕逆三两万乌合之众,必定土崩瓦解!吃饱都去做事,莫在这儿胡说八道!”

    众匠人一听登时作鸟兽散,夏浔向苏颖递个眼色,也乖乖地走开了。

    朱允炆果真要发兵了,这位皇帝执意要推翻先帝定策,锐意文治,派人去北平传旨之后,就与方孝孺每日讨论《周官》法度和恢复井田制的可行性,在他想来,对燕王他是下了大力气的,如今诸王都能一举成擒,燕王自然不在话下。

    谁知道,他在殿上正孜孜不倦地学习周礼,怀来兵败的紧急军情便送到了京师,然后谷王朱橞又狼狈不堪地逃来。谷王的藩国在宣府,他四哥的兵马还没到,他就带着自己的三护卫兵马万把来人逃之夭夭了,朱允炆大吃一惊,这才仓惶扔下《周礼》,调兵遣将准备讨逆。

    老将长兴侯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都督宁忠为副将军。并飞檄征调安陆侯吴杰、江y侯吴高,都督佥事耿瓛、都指挥盛庸、潘忠、杨松、顾成、徐凯、李友、李晖、平安等部兵马一齐北上,其中江y侯吴高就是湘王朱柏的老丈人,自家女儿都跟着丈夫投火自焚了,朱允炆还肯用他,倒真是个用人不疑的。

    针对燕王的靖难檄文,方孝孺为建文帝起草了一份伐燕诏书:“……朕以棣于亲最近,未忍穷治其事。今乃称兵构乱,图危宗社,获罪天地祖宗,义不容赦。是用简发大兵,往致厥罚。咨尔中外臣民军士,各怀忠守义,与国同心,扫兹逆氛,永安至治。”

    建文元年七月二十四日,朱允炆祭告天地宗庙社稷,正式发兵北伐。大军开拔之际,朱允炆对老将耿炳文殷殷嘱咐道:“养军千日,用在一朝。望诸公协力同心,以朝廷百万雄师,救我大明社稷。只是,老将军切记,毋使朕……担上杀叔之名呀。”

    耿炳文心领神会,抱拳应道:“为臣者,分君之忧。圣上放心,老臣谨记在心了!”

    第283章 邂逅

    “这么看起来,这个皇帝也不是很坏呀,燕王已经反了,他仍不忍杀害叔父。”

    夏浔只是笑笑,没有说话。

    苏颖大发娇嗔:“喂,瞧你那个死样子,你不同意我的话就说呀,摆出一副莫测高深的样子唬谁呢?”

    夏浔忍笑道:“这位皇上果然如此仁慈的话,怎么会连个闲散王爷也不与众叔父,偏要赶尽杀绝?宋朝诸王都是在朝闲置的,可有一个反了?何必囚禁的囚禁,流放的流放,把那自焚的叔父还赐以‘戾’的谥号,让亡灵不安,至仁至孝啊我怎么没从他的行为上看出来一星半点儿?”

    苏颖道:“话虽如此,可他的确下旨不杀燕王呀,现在上上下下谁不知道?你没听那些匠人都在大赞皇上果然至仁至孝呢。”

    夏浔突然问道:“雷晓曦死于何人之手?”

    苏颖脱口道:“何天阳!”

    夏浔又笑,还是那副让苏颖气得牙根痒痒的讨厌像。

    苏颖眼珠一转,忽地“啊”了一声道:“其实……自然是许老大的命令了,你是说……皇帝他……”

    夏浔道:“当然是了,如果他不想杀燕王,只要吩咐长兴侯一句‘勿害燕王性命’不就行了。这绕着弯子的一句‘毋使朕担上杀叔之名!’何解?只有抓到了活燕王,才需要他这个皇帝亲自下旨处斩,才需要他来承担杀叔之名。如果燕王死在战场上,你反叛、我平叛,战场之上刀枪无眼,生死各安天命,谁能说他个不是?”

    苏颖微张着嘴巴,半晌才叹道:“读书人肚子里这些弯弯绕儿,要不是你说开来,我还真是一点都不明白。啧啧啧,你们读书人,真是y险。”

    夏浔又是哈哈一笑。

    这时胖子麟喊道:“马庆,两口子晚上还亲热不够?在那儿说悄悄话,快着点儿,过来推车!”

    刚刚下过一场雨,道路泥泞,车子在泥地里打滑,夏浔忙把挑子交给苏颖,赶去推车了。见夏浔走远了,胖子麟走到苏颖身边,殷勤地道:“苏小娘子,这挑子重吧?来来,你个妇道人家,我来挑吧。”

    苏颖道:“多谢林头儿,不用了,你忙前忙后的也有挺多事儿呢,我挑着吧。”

    “别介别介,这要是压糙了肩膀、压粗了腰条儿,多叫人心疼呀。”

    胖子麟不由分说,自苏颖手中抢过扁担,贪婪地瞄了眼她鼓腾腾的胸脯儿,涎着脸道:“小娘子与那马庆成亲几年啦?不是我当着你面说你家相公不是啊,我看这小子游手好闲的,可不像个伶俐的手艺人,跟着这样的男人,没少吃苦吧?”

    苏颖笑了,那双妩媚的眼睛向胖子麟微微的一挑,似笑非笑地道:“林头儿一双眼睛毒着呢,这都看得出来。唉,我家相公,家里头就这一根独苗苗,从小宠着呢,哪肯让他做事呀,祖上传下来的手艺,是一点也没学着。去南京轮班应役的时候,他又不舍得花钱雇人应役,该我们夫妻两个干的活计,都是我一个人做的,苦哇,哪比得林大哥你,技艺娴熟,又知冷知热……”

    苏颖一笑,那双眼就像五更天的月牙儿似的,弯弯的、柔柔的,轻轻一勾,便把林胖子的魂儿勾上了天,在半空里晃荡着不着地。

    “这小娘儿对她男人好象挺不满意的,看样子有戏呀!”

    胖子麟心头一热,便把苏颖肩头的小包袱也夺过来自己背上:“嘿嘿,我林麒麟哪有妹子说得那么好,只不过是为人热诚些,知道疼人儿罢了。要说这手艺嘛,呵呵,能做了这一营的匠人头儿,我的手艺自然是不错的。你个妇道人家出门在外的不容易,男人又指望不上,以后有啥难处,只管跟哥说,啊!”

    前边眼看着就要到真定了,按照长兴侯耿炳文的意见,他要屯兵真定府,在此设立北平布政使司,北平地方官署的官员们有的死了,有的降了,还有一些陆续向南逃来,都被他截到真定府来,准备在这儿搭班子和北平唱对台戏。

    先头部队已经越过真定府,在前边驻扎了,耿炳文率主力部队已经进驻真定,夏浔这些匠人营是由后军潘忠所部押阵,往真定而来的。行至半路,前边忽然有人喊:“让开让开,娘的,朝廷要剿叛,你们这些刁民跟着凑甚么热闹,让道儿!”

    夏浔擦一把汗,抬头一看,就见一长队的车辆正慌慌张张闪到路边,看那模样像是什么大户人家的逃难队伍。

    夏浔本来只是随意瞅上一眼,不想身旁一辆刚刚停好的马车窗帘儿一掀,一张宜喜宜嗔的美人儿面孔正好露出来,好一个美人胚子,年纪虽还小,已经有点祸水的意思了,爱美之心人皆有知,夏浔下意识地多瞅了一眼,这一看,他脚下一滑,差点一跤来个追尾,钻到车底下去。

    “我的老天爷!小郡主,她怎么在这儿?”

    徐茗儿本来只是好奇地打量这支特殊的队伍,夏浔一露出异样神情,马上引起了她的注意,一双妙目在夏浔身上一睇,徐茗儿也是大惊失色,慌忙掩住了微张的檀口,这才没有惊呼出声。

    两个人就这么眉来眼去的……,呃,是四目相对的……错过了身子。

    这时候,路旁有一位骑马的将军,因为茗儿掩口的动作注意到了她,虽然粉嫩的小手掩着嘴巴,只露出一双睁圆的杏眼和一双柳叶儿似的弯眉,他还是觉得非常的熟悉,眉头不由微微一皱。

    待到夏浔推着货车过去,小郡主放下手,探头出来追看他的背影时,那位将军窥个分明,登时心头剧震:“不会错的,虽然比印象中的她稍稍长成,出脱成了一个妙龄少女,可那如画的眉眼如此相似,还能是旁人么?”

    那位将军马上勒住了马匹,本想立即上前确认,思索了一下,还是唤过一名亲军,低声吩咐道:“盯着那辆车子,看他们到了真定投宿何处。”

    那亲兵领命而去,这位将军提马便向前赶去,不一时追上一位有更多马弁护拥的将军面前,喊道:“顾都督,末将有要事禀报。”

    顾成扭头一看,见是自己麾下将领张保,忙勒住马缰笑道:“是张保呀,甚么事?”

    张保挤开那些侍卫亲军,赶到顾成身边,低声道:“大人,大都督交代给咱们的事儿,可能有着落了。”

    顾成惊道:“不会吧,这才刚到真定,大都督不是说……”

    他拨马与张保赶到了路边,压低嗓音嘀咕起来。

    原来,顾成、张保、潘忠这些将领都是中山王的老部下,此后一直隶属于大都督徐增寿,父子两辈打下的交情,相交莫逆。这一次燕王在北平反了,徐增寿可还惦记着自己的小妹子就在北平,而且他大姐夫还不知道,生怕妹子在北平那边出了甚么事。

    因此徐增寿托付了这几员心腹将领,叫他们如果朝廷一方战事不利,就派人乔装打扮潜进北平,想法子把妹妹接出险地,如果朝廷方面势如破竹,大姐夫根本不堪一战,入城之后第一件事也是赶去谢府,大姐夫是皇上的目标,他保护不了,却不能再让妹妹也出事。

    没想到徐茗儿竟出现在此地,因为她以前常去都督府找三哥玩耍,三哥手下这几员爱将都是认得她的,所以竟被张保给认了出来。

    茗儿怎么又到真定来了?

    因为燕王在北平竖起“靖难”大旗之后,东讨西杀,消息迅速传来,谢老财的基业全在北平,可把他担心坏了,生怕自己的家业毁于一旦,可让他赶回北平他又不敢,紧接着朝廷大军浩浩荡荡北上,谢老财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得,本着趋吉避凶的想法,就往真定赶来了。

    真定可是大城,而且是一座重要的兵城,一逢战乱,地主老财只有两个地方好躲,一个是大城大阜,那里官兵最多,相对来说更安全,另一个地方就是深山老林了。可是要想逃进深山老林,那得早早在那儿有所准备,要不然光是一大家子吃饭穿衣就成问题,所以真定成了谢老财的不二之选,于是……他杀了个回马枪,跑到真定来观风色了。

    后军到了真定城下,就在城外扎营,而匠人营则被安置在城内,他们本来就是后勤部队,平时要防着他们畏死逃跑,打仗的时候又顾不上他们,自然要置于最放心的地方。

    等到匠人营磨磨蹭蹭地往真定城里去的时候,夏浔注意到谢老财的队伍也赶了上来,在谢老财出示了手续齐全的路引户籍之后,又塞了大把的宝钞给守门的兵将,终于也顺利地进了城,夏浔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这兵慌马乱的,她一个身娇r贵的小姑娘,又不敢公开自己的身份,可千万莫要出了什么岔子才好,既然他们也到了真定,那就不用担心了,说不得,今夜要去悄悄会一会茗儿小郡主,且把这小丫头安置妥当了才成。

    第284章夜探

    “唉,出门的时候真的是没看好黄历呀,我谢传忠居然落到这步田地。”

    站在不大的房间里,谢传忠长吁短叹。

    他的夫人说道:“老爷别犯愁啦,凡事得多往好处想,咱们幸亏是出来了,要是在北平府里头,现在还不被人杀光了?我听说,那燕军如狼似虎,见男人就杀,见女人就抢,见到有钱人就抄你个倾家荡产,现在北平城里已经成了人家地狱啦。”

    “尽瞎说!”

    谢老财白了老婆一眼:“头长见识短,就会跟着别人瞎嚷嚷,这一招宋忠都用过啦,结果怎么样?真给他自己送终了。燕王的兵是哪来的?就是原来北平的兵将,只不过由皇上的兵变成了燕王的兵,就成强盗了?那是燕王的根基之地,能让它乱吗?

    我倒是听说,葛诚、李瑞、卢振这几个私通朝廷的家伙,在燕王举事之际被斩了祭旗了,而且是全家老少一个不剩全都砍了,这股子狠劲儿,啧啧啧,是个成大事的,非如此何以定军心吧!想当初,你家老爷我闯荡塞北的时候,对吃里扒外的手下也是这么干的,管用,杀一儆百呢。瞧这架势,没准人家燕王真能闯荡出一番局面!”

    “老爷说话声点儿。”

    女人胆子,赶紧凑到门口,心地向外看看,天已经黑了,院子里偶尔过去几个人也是行色匆匆,没人站住脚听别人的闲话,女人这才放心,回头道:“我说老爷,要搁以前,咱家也不差那姑娘一口饭吃,可这兵荒马乱的,你怎么还顾着她呀?这客栈都住满了,大闺女和二闺女都挤到一个屋儿睡去了,还给她一个外人单独一个房间,伺候得比咱们谢家大姐还像大姐,我说老爷,你不是看人家闺女长得俊,想打人家的歪主意吧?”

    “胡说甚么你!”

    谢老财又狠狠瞪了婆娘一眼,训斥道:“要不说你头长见识短,这眼光就不能放长远着点儿?人家的哥哥可是在朝里头当官儿的,我琢磨着,北平要是一直被燕王占着,咱们怕是回不去了,那时候不得求助于人家?有个当官儿的朋友,在哪扎根立足不容易些?

    如果燕王败了,咱们就能随着朝廷兵马回北平去了,到那时候,到处一片狼籍,也不知道里边被你争我夺的打成什么样儿了,想太太平平地收回咱们家的屋宅店铺、田产作坊,还不是得靠人家帮忙?大闺女和二闺女挤在一个屋怎么啦?当初咱们家穷的时候,全家人挤在一个炕头上,盖被子,不也过来了?”

    谢传忠和婆娘在屋里头说话的当口儿,夏浔摸清了徐茗儿的住处,已经悄然摸去。这客栈里果真是住满了人了,连前边的饭堂,后边的过道儿都是人,亏得谢老财有钱,愣是用钱砸出几个房间来。

    夏浔也装作住店的客人,晃晃悠悠的在茗儿门前走了几步,看看没人注意,一闪身,便进了房间。

    房间还没门,郡主盘膝坐在炕上,身前一盏昏暗的油灯。没错,一推门便看见她坐在炕上,这间屋儿太,只有一铺炕,一张方桌,桌上摆着茶杯茶壶,一门一窗而已,所以一进门就看见她了。

    夏浔一见郡主,立即一个箭步扑过去,掩住了她的嘴,低声道:“郡主莫惊,是我。”

    郡主扑闪着一对大眼睛看他,指指自己嘴巴,夏浔赶紧放手,郡主这才微笑道:“我都没怕,你怕甚么,知道我为啥不门?就是为了等你来呢。”

    夏浔一呆,奇道:“郡主算准了我会来?”

    徐茗儿俏皮地翻了个白眼儿,没好气地道:“废话,你在道上都看见我了,能不来找我么?对了,你又肩负什么秘密使命了?这回怎么又扮成匠人了?”

    夏浔又是一呆,奇道:“郡主不知道我现在已经是朝廷钦犯了?”

    徐茗儿动容道:“朝廷钦犯,你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案子了?”

    夏浔这才省起,漫说自己的案子本来就属于秘密案件,一开始并未公开他的身份,就算朝廷公开通缉了,战乱起,地方官府安抚地方、集中民壮、挖战壕修城墙的,也没空理会他了,此刻又是在真定,距南京已远,他又不是甚么惊天动地的大人物,哪有可能把消息传到这儿来。

    夏浔便苦笑一声道:“我还能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案子?我只不过……把你的三个大外甥从南京城救了出来而已。”

    徐茗儿奇道:“我的三个大外甥?啊!”

    她腾地一下跳下炕,抓住夏浔的手道:“是你救的他们?我说他们怎么就突然在北平冒出头儿来了,要不然大姐夫还不敢反呢,原来是你……”

    夏浔紧紧盯着她的眸子,说道:“郡主,现在可不是过家家玩游戏了,燕王正式打起‘靖难清君侧’的旗帜,朝廷讨逆的大军也集中到了真定。我现在是货真价实的钦犯,我想知道,你……站在哪一边?”

    徐茗儿一双大眼睛眨动了几下,很严肃地反问道:“我为什么一定要站在一边?他们老朱家叔侄俩反目争家产,打就打呗,关我甚么事,我只是……替大姐担心,还要我那三个比我还大了几岁的外甥,凭心而论,这件事是皇上不对。”

    说着说着,姑娘的脸蛋气忿地红起来,好象一枚红苹果:“我大哥是国公,三哥比他生得晚,就只能做都督。难道我大哥自己琢磨琢磨,考虑到如果三哥设计杀了他全家,就会抢了他的国公之位,便不管三哥有没有那个心、想不想那么干,就抢先动手把三哥一家杀个精光?换了你是这个倒霉的三弟、倒霉的四叔,你冤不冤、你恨不恨、你肯不肯心甘情愿地把脑袋交出去?将心比心吧!”

    夏浔微笑起来:“郡主明鉴!”

    徐茗儿摇摇头,有些莫名的忧伤:“我同情大姐夫,可是,我帮不了他,连道义上的一点忙都帮不了,我不想大姐出事,却也不能连累了大哥、三哥、四哥,我们中山王府,毕竟是站在朝廷一边的。”

    夏浔颔道:“我明白郡主的为难之事,往大里说,这是国家之事,往里说,这是他们朱家叔侄的家务事,不管从哪儿论,都轮不到郡主一个女儿家出面掺和。我现在是朝廷钦犯,被抓了壮丁,随军往北去呢,我打算到了两军阵前,就找个机会摸去燕王那边。

    可没想到半路上碰到郡主,这兵荒马乱的,郡主可不能再在外边待着了,郡主的下落,我已经告诉大都督了,现在北平战事一起,大都督一定更加担心郡主安危,郡主,我劝你还是尽快回去中山王府吧,禁足府中总比丢了性命强呀,你一个姑娘独自在外,万一有什么事,恐怕谢员外也顾不上你了。”

    徐茗儿点点头,很懂事地道:“我知道呀,可是我现在怎么走?谢员外打算待在真定城里哪儿也不去了,我一个女儿家,孤身一人,只好他到哪儿我到哪儿,现在倒是遇到了你,可你又成了朝廷钦犯,我总不能让你陪我回南京,生生地害了你的性命呀,你说我还能怎么办?”

    夏浔点点头,说道:“我刚才离开匠人营的时候,也曾替郡主想过,郡主现在要回中山王府,恐怕不得不借助官府之力了,如果郡主把身份告诉他们,他们一定会把郡主安全送回金陵的,当然,皇上没准会禁你的足,可不管怎么说,他毕竟是皇帝,怎么也不会和你一个姑娘太过计较,过些时日让你三哥在皇帝面前求个情也就好了。

    当然,如果有另外更好的法子,那就不用通过地方官府了,郡主的令尊可是大明第一名将,麾下不知统率过多少猛将,这一次朝廷征讨燕王,出动了三十万大军,不知道其中哪些将领是你徐家的旧部?如果郡主去找他们,相信他们一定愿意帮中山王府这个忙,把郡主平安送回去。”

    “我爹的旧部呀……”

    郡主回到边坐下,歪着头想起来,夏浔站在那儿目不转睛地看了好久,姑娘突然眼睛一亮,夏浔赶紧迎上去,喜道:“想起来了?”

    郡主摇摇头道:“我大哥幼袭爵位,没亲自带过几天兵,我三哥可是一直做大都督的,我爹的旧部……我可记不得,我三哥的部下成么?”

    夏浔点头如捣蒜地道:“行行行,当然行,你且说一个来,此番随长兴侯北上的各路将领姓名,我都已经打听到了,你且说一个来,看看可在军中。”

    郡主哭丧着脸道:“我……我三哥的部下,我认识很多,不过……我只认得他们的人,记不住他们的名字。”

    夏浔一脸木然,郡主偷偷一窥他的脸色,嗫嚅道:“对……对不起呀……”

    夏浔苦笑道:“郡主哪有甚么对不起我的,只是这样的话,那郡主只好退而求其次,去官府求助了,反正你是不能跟着谢员外这么跑来跑去的了,如若不然,真有个好歹,在下会一辈子良心不安的。”

    郡主眼圈一红,感动地道:“你真是个好人,自己都泥菩萨过江了,还惦记着我的安危……”

    就在这时,只听门外有人道:“店家,就是这里么?顾都督,就是这儿了。”

    然后虚掩的房门轻轻叩了三下,有人毕恭毕道:“朝廷讨逆军后军都督顾成、副将张保求见,不知姑娘可安歇了么?”

    第285章 迫在眉睫

    小郡主“呀”地一声,对夏浔小声道:“我记起来了,逃绊顾成和张保,就是我三哥的部下。”

    夏浔欲哭无泪地道:“大小姐,你不觉得现在才想起来有点儿晚么?”

    徐茗儿奇道:“现在想起怎么就晚了?”,

    “我是钦犯!”

    “啊!”,徐茗儿总是适应不了夏浔的身份转变,一听他说才想起来,不由惊道:“那怎么办?快!快藏起来!”

    两人急急四下观望,这间屋子甚小,只有一扇小窗一扇门,顾都鼻和张副将不可能是单独来的,外边至少几十个亲兵,冲是冲不出去的,这屋里头哪里可以藏人?夏浔和小哪主飞快地扫视了一圈,屋里连只猫都藏不下,不要说一个大活人了。

    小郡主突然跳上杭去,扯开叠得整整齐齐的两床被,使劲地抖了抖,抖得尽量蓬松了,往炕上一丢,对夏浔道:“快点”快钻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