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都市言情小说 > 锦衣夜行(精校版) > 第 86 部分

第 86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小郡主突然跳上杭去,扯开叠得整整齐齐的两床被,使劲地抖了抖,抖得尽量蓬松了,往炕上一丢,对夏浔道:“快点”快钻进去。”

    “好!”,夏浔也顾不得客气了,急忙钻进被子,他一个大男人,连头带脚地藏在被子里边,凸起的形状可不像是没有人,小郡主急得连脚直踹:“你趴下,趴平点儿。”

    夏浔p股上挨了两脚,探出头来,苦着脸道:“郡主,没法再趴了,除非你挖个坑把我埋了。”,

    张保隐约听到房间里有动静,不禁奇道:“姑娘,可曾安歇了么?诗逆后军都督顾成、副将张保求见。”

    “哦,我……等一下……”

    小郡主一急,干脆和身钻进被子,只是和夏浔隔着半尺多远,夏浔急道:“郡主,你快出去,堂堂郡主,居然卧床见客,谁信啊!”

    “对呀!”

    忙昏了头的徐茗儿慌忙又钻出去扭头一看,根本不成,就算是冬被里边想藏一个成人也是极难,何况这是夏被,本来就薄得可怜徐茗儿急得团团乱转:“怎么办,这可怎么办?”

    夏浔把牙一咬,掀开被子跳下地道:“,郡主开门吧!”

    徐茗儿担心地道:“那你怎么办?”

    夏浔镇定地道:“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如果一定要死,也不能死得太寒碜了。就赌……他们不认得我吧,如果他们不认得我,郡主就说召我来探问江南情形,胡乱搪塞过去便是郡主这么说了,料来他们不会追究。”

    徐茗儿跺跺脚,只好硬着头皮对门外道:“请进!”

    房门吱呀一响”顾成迈步进来,一看徐茗儿模样,不由又急又喜:“果然是郡主!”,刚要欠身施礼,忽又看见夏浔顾成不由一怔,心道:“虽说郡主还小,终究男女有别,这天色说早不早说晚不晚的,房间里怎么还有个男人?”,

    顾成对夏浔着意地盯了两眼,隐隐有些面熟,一时却想不起来是谁,他只知道锦衣卫的杨旭一手策划了燕王三子逃出南京城的惊天大计,却并不曾有机会见过那贴在大街上的榜文,此前也未和夏浔正面打过交道只是都督府和锦衣卫衙门挨着,夏将代罗克敌负责宫廷禁卫安排时常常出入宫禁,进进出出的打过几次招面因此只识其人不知其名。

    然而紧跟着进来的张保却不同了,他认得夏浔当初夏浔和杨家打官司,徐增寿亲自听审时,他就是站班的将领,此后与陆陆续续又见过几次面,彼此虽未亲近过,夏浔的模样他却是认得的,这时一眼看清夏浔立在小郡主身侧,张保大惊失色,“唰”,地一下拔出佩刀,厉声道:“杨旭?!”

    “杨旭?”

    顾成一听大惊,没想到眼前这人就是那个朝廷钦犯,顾成二话不说,呛哪一声宝刀出鞘,与张保两柄雪亮的钢刀,仿佛张开的绞剪,架到了夏浔的脖子上。

    徐茗儿急叫道:“你们不许杀他,他纵是朝廷钦犯,也是我的救命恩人,你们若还把我中山王府放在眼里,就不要动他!”

    “他娘的,终究叫人认了出来。”

    夏浔长长吸了口气,脸上依旧保持着从容的神情,微笑道:“,今日,杨旭若是死在两位刀下,明日,两位又将成为何人刀下之鬼呢?”

    燕王大营中,朱棣正秉烛看着简陋堆起的一具沙盘,朱能、张玉、二王子朱高煦等将领都围在旁边,朱棣仔细看了许久,轻轻叹道:“长兴侯不愧是俺大明第一善守的名将啊,这番布署当真是风雨不透,无懈可击。”

    张玉微微倾身道:“耿炳文移师真定城外,率主力驻扎在城南的涛沱河两岸,又有大将徐凯带兵进驻于河间,潘忠则扎营于莫州、杨松率领先锋九千人拖守于雄县。这样的部署,犬牙交错、相互咬合,进亦可攻、退亦可守,互相呼应啊!”

    朱棣颌首道:“是啊,若俺一战失败,长兴侯必如箭疾进,直c俺的腹心,以强大的兵力彻底将俺击垮。若俺能够取胜,他便可以就近退回真定府,凭籍雄城坚守待援,这个老狐狸,不好对付啊。”,

    朱高煦不解地道:“爹,若论守城的本领,我大明无人能出长兴侯之右者,他在这般所长,为何不直接据守于真定城内呢?凭这位老将军守城的本领,恐怕咱们兵马再多十倍,也奈何不得他吧?”

    朱棣微微一笑,说道:“他是奉旨来征讨俺这个叛逆的,龟缩在真定城里算是怎么一回事儿?老耿没跟俺打过仗,眼下这番部署,他也是在试探俺的本事啊。”

    朱能沉思有顷,问道:“不知殿下和诸位将军对此局面有何看法?”

    朱棣蹙眉道:“朝廷大军三十万,现在集结于真定府左右的已达十三万,而我军现在满打满算,不过三万人马,敌军数倍与我,不宜与之硬捱。”

    张玉点头道:“殿下所言甚是,依卑职之见,咱们应该避其锋芒。耿炳文负命而来,总不能蹲在真定城里,眼睁睁看咱们遁走的,咱们得牵着他的鼻子走,牵出他的破绽,那时才好……”

    他刚说到这儿”就听外边一阵嘈杂声起,有人在帐外高声禀奏道:“启禀殿下,百户须英闻听朝廷大军已兵至真定城下,胆怯畏死,率领所部百余人想要逃出军营,现已被我们抓回来,请殿下处治!”

    朱棣一听,脸色顿变,张玉道:“卑职去看看!”,

    朱棣神色极其冷峻,厉声道:“不用看,都杀了!”

    百十余人呐,张玉听了身子不由一震”但是当他看清了朱棣铁青的脸色,不由点了点头,沉声道:“卑职明白!”

    校场上,百余士卒跪在地上,反缚双手,颈上都压着一口钢刀,外围是被号令来监斩的三军将士,铁甲寒衣,严阵肃立,枪头的红缨在夜风中徐扬,一把把钢刀被篝火映得不断闪烁血一般艳红的寒光。数千人的校场,竟是鸦雀无声。

    一面燕字大旗迎风猎猎,全身戎装的张玉端立于旗下,身形挺拔如松,刚毅的面部轮廓在熊熊燃烧的火把映照下如同刀削:“军令如山这句话,想必每一个兄弟,自打穿上这身衣服,拿起你们的刀枪那天起,就该听过的。

    军纪不严,一军便是一盘散沙,军威不振,则适战必败”身为战士,临战便当有敌无我,任他千军万马,强敌如林,只有向前,决不后退。退阵退缩者,即是背弃自己、背弃袍泽,似此等军中败类,该当如何?”

    三军将士齐声高喝:“斩!”

    张玉振声道:“我没听清,大声些!

    “斩!斩!斩!”,

    三军将士以枪顿地,以刀击甲,发出铿锵之声。

    “军令如山,烦英及其所部,畏战脱逃,依令当斩!遵殿下所命,全都杀了!行刑!”

    须英跪在下边,眼珠子乱转,还在琢磨着要挨多少军g,怎生敷衍过去。他知道朱棣现在兵马有限,正在用人之际,每一个老兵都是他的眼珠子,舍不得白白牺牲的,正所谓法不责众,却没想到燕王竟然下令处斩,一百多个人无论官兵主从,俱都处斩。

    “不要啊!殿下饶命!张大人,请为末将求情,末将再也来……”

    “噗!”

    执刑兵干净俐落,张玉!声令下,寒光闪处,他的人头便滚落在地,一时间校场上刀光起伏,血光迸现,片刻功夫,百余人尽皆伏尸当场,血腥气中人欲呕。

    张玉冷冷地道:“朝廷不公、j臣当道,所以殿下起兵靖难。殿下是为了匡扶社稷,大义所在,朝廷兵马虽然众多,也不过是土j瓦狗、不堪一击。有殿下统领,我们对漠北胡虏能战无不胜,对朝廷不义之师同样能攻无不克,再有临阵畏战者、盅惑军心者,皆杀无赦,都听清了么?”

    帐帘儿一掀,张玉裹着一身血腥气走进来,帐外的风吹进来,朱棣稳稳持在手中的蜡烛不禁一阵摇曳,张玉连忙放下帘子,禀道:“殿下,卑职已……”

    朱棣一摆手,唤着他的表字,沉声道:“世美,这一仗,咱们是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不但要打,还必须要赢。这是朝廷讨逆大军赶到真定之后的第一战,若俺朱棣避而不战,军心尽去,兵败如山倒,以后……也就不必打了。”

    张玉也知道三军将士实则不是畏死,而是对朝廷正统本能的畏惧,现如今逃跑的只是须英一部,其余诸部兵马未必就没有军心大乱,这头一仗要是打赢了,军心就能定下来,若是避战,虽然从战略上来说是对的,但是做为与朝廷北伐大军的头一仗,打与不打显然有着战争之外的重大意义。

    他神情凝重地道:“若是如此,咱们只有集中全力攻打雄县了,如能吃掉杨松这一万人马,便是大捷!”

    朱能道:“徐凯、潘忠如同蟹张双鳌,长兴侯虎口大张,他把杨松独置于前,恐怕就是意在诱我入毅,若是一着不悔……”

    朱棣萧然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至于生死,俺朱棣自靖难之日起,便已置之度外了!”

    张玉等诸将神情一肃,尽皆俯身道:“卑职誓死追随殿下!”

    朱棣淡淡一笑”重又俯身看向沙盘,一抹不易引人察觉的y翳却悄然掠过他的双眸:“耿炳文国朝老将,攻是步步为营,守更是滴水不漏,非诸葛之才怕是难以应付敌我实力如此悬殊的局面,可是俺朱棣的诸葛孔明,在哪里呢?”,

    第286章 舌战

    “且慢!”

    顾成制止了张保的蠢动,目光一凝,对夏浔说道:“你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

    夏浔的神色更加从容,微笑道:“小郡主随谢家南下,困顿于此,你们也是偶然相遇,我如何比你们更先知道呢?”

    顾成脸色一变,夏浔淡淡地道:“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燕王殿下的耳目无孔不入,朝廷大军所有动向,乃至河北地方各处的举动,无不在我们的掌握当中。耿炳文知己而不知彼,纵然兵强马壮,又有几分胜算呢?”

    顾成目光闪动着,狐疑地道:“不可能,燕王仓促起兵,以区区八百人冒险犯难,但有一处出了纰漏,早就身首异处了,岂有可能处处安c耳,形如天罗地网?”

    夏浔微笑道:“原来将军也不相信燕王早有反意之说,那么你也明白朝廷这是以,莫须有,之罪,强加于燕王之身了?”

    顾成哼了一声,不肯接话。

    夏浔颔首道:“不错,燕王的确是仓促起事,可是能以区区八百人夺下北平九城,以匆匆招附的数千降兵攻克蓟州、遵化、密云丶居庸关,以步卒八千大败宋忠四万兵马,生擒宋忠,难道燕王所御兵马都是天兵天将,以一当百么?当然不是,燕王固然勇武,却也不可能以寡击众,尤其这寡兵之中,大部分还是网网归附的降兵,你们都是带兵的人,该知道那是何等因难。

    蓟州守将两人,马宜死战,毛遂投降,遵化、密云守将更是不战而降。

    居庸关守将王真只装模作样稍作抵抗,便败退怀来,宋忠以四万大军迎战燕王八千兵卒,却是自己的兵马阵前反戈,以致匆匆逃回城去,躲进茅厕逃生,两位将军难道还看不出来,燕王乃是人心所向么?燕王有此拥戴,我们要掌握你们的一举一动,又有何难?”

    张保不服气地道:“这是因为燕王常成边防,统兵日久,在北军中素孚人望,那些兵将都是他带过的!”

    夏浔点点头,强调道:“是,是燕王带过的,是燕王替朝廷带过的。只有战时,他们才归燕王节制,平时俱受朝廷调遣、食朝廷俸禄,难道不是因为朝廷不公,他们心向燕王?难道是因为成边兵将们以众击寡却胆怯畏死?成边兵将面对北元犯边之强敌时从来都是死战不退,为何燕王以区区八百人举兵靖难,他们面对燕王却是不降即逃,无心恋战?两位将军难道没有想过其中的缘由么?”

    耿成淡淡地笑道:“如今长兴侯所御兵马皆自南来,不是燕王曾经带过的兵,这样的好事,不会再有了。”

    夏浔正容道:“兵分南北,人心却是不分南北的。何况,兵自然是南兵,将领们呢?将为一军之魂,如果将领心向燕王,麾下兵卒谁有异议?两位将军以为,南军将领就是铁板一块,一心向着朝廷?呵呵,杨某能在南京城里、天子脚下,把燕王世子和两位郡王从容带走,朝廷布下天罗地网也找不到半点线索,你们以为,只凭杨某一人之力能办得到吗?”

    徐茗儿一直在旁边听着、看着,一双灵动的大眼睛时而瞟瞟夸夸其谈的夏浔,时而看看神色数变的顾成和张保,心道:“这个家伙又开始骗人了!”

    顾成和张保的脸色唰地一变,张保疑神疑鬼地道:“朝廷中,还有你的同党?”

    顾成则更关心北伐诸将,脱口问道:“军中已有人暗投燕王?”

    夏浔笑而不语,顾成略一思索,失色道:“莫非是江y侯吴高!”

    这一次,朝廷出动三十万大军,统兵将领中共有三位侯爷,中军主将就是长兴侯耿炳文,御兵十三万。右军主将安陆侯吴杰,御兵八万,左军主将江y侯吴高,御兵九万。如果吴高真的反了,自左翼直攻中军腹心,再有燕王正面突入,耿炳忠本来万无一失的防御布署将冰消瓦解,不堪一击。

    顾成这一问,张保脸色也变了。江y侯吴高是湘王朱柏的老丈人,他的亲生女儿就是湘王妃,女儿女婿闭宫自焚了,这老头儿若真投靠燕王,那是大有可能的,一时间两人相顾失色。

    夏浔并不知道湘王妃她老爸是谁,所以也并无意把矛头引向吴高,方才所言只是故布疑阵,没想到这两人倒是对号入座了,夏浔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只道:“你们不要疑神疑鬼,此番朝廷讨逆大军中,为燕王鸣不平的大有人在,想要投向燕王的也不只一人,除了因为他们为燕王不平,更主要的是,他们看得比两位将军更加长远……”

    顾成忍不住问道:“甚么长远?”

    徐茗儿暗暗叹了口气:“这两个笨家伙,你们要是直截了当地一刀下去,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偏要这么追着问,问吧间吧,你们一定也要像我一样,被他骗去卖了,还开开心心地帮他数银子呢。”

    夏浔神色一凛,义正辞严地道:“藩屏封建,这是大祖遗制,是祖训!皇上削藩,算不算是违背祖宗定制?成!他是皇上,他想改制可以,削了军权也就是了,为何赶尽杀绝?何谓之藩?藩者,分封其地,自治其民、自领其兵。这才是藩!

    削其封地、收其藩兵,那么藩王就只是王,而不是藩王了,囚的囚、杀的杀、流放的流放,这是何故?‘毋使朕担上杀叔之名“皇上这句,只要死四叔,不要活燕王丶的口谕,你们难道不是心知肚明?”

    “两位将军,天下社稷首先是祖宗的天下和社稷,是大明朱氏王朝的天下和社稷……而不是当今皇上一脉一人的二诸王是太祖子孙,先帝血脉,天生就是皇室宗亲,享有王爵俸禄,而不是庶人,方、黄、齐泰等人离间皇亲、迫害宗室……燕王要“清君侧”难道不是大义所在?

    宋朝时候抑武扬文,常令文人直接凌架于武人之上,对他们指手划脚,不该打的仗常常要打、该打胜的仗常常要败致使英雄血染疆场、壮志难伸。我大明疆域比宋朝何只大了一倍,皇上对至亲尚且放心不下,削了他们的兵权撤了他们的藩国还不放心,非要置之死地……试问,诸王被削光之后,他会安心坐守南京,令外姓武将统率重兵镇守边防遥驰于千里之外?

    不可能!绝不可能!以文抑武、以文制武,必然较之宋朝更要变本加厉,到那时候你们这些武将何以自处?如果燕王兵败诸王被削,皇上的秀才朝廷就不只限于一座金陵城了中枢主事者皆是文人,各处军镇必然亦以文人掌控军队!”

    夏浔声音一提厉颜疾色地道:“漠北蒙元现在仍然拥有十分强大的武装,西域更有贴木儿王的大军虎视眈眈,到时候在一群文人s客的胡乱指挥下,我大明军队还能重现太祖时候的荣光吗?若是让胡虏重新进驻中原,你们今日之举难道不是助纣为虐?你们要让我汉人重新沦为四等人,为胡人做牛做马、为奴为婢,做千古罪人吗?”

    顾成的声音软弱下来,期期地道:“皇上……皇上坐拥天下,燕王地不过一隅、兵不过数万,能……能成甚么事?”

    夏浔反问道:“燕王如今,较之太祖皇帝起兵时如何?”

    张保道:“那不同,那时候蒙元朝廷人心已失,天下大乱,豪杰并起,现如今却是天下一统,四海归一!”

    夏浔立即道:“你错了!现在一统天下的只是一个门面!是太祖皇帝留下的门面!皇帝削藩,不但削兵,还要削人,削得四大皆空,诸王纵然不肯附从燕王一起靖难,你道他们会站在皇帝一边吗?

    皇帝亲政,短短数月,便把两个教书先生捧上了没有相印的宰相之位,那些十年寒窗、自小吏做起,克尽职守、兢兢业业,希图有朝一日成为当朝重臣的文官们都服气么?

    两个教书先生统领百官、辅佐天子;其耳目心腹、股肱亲近之臣尽是些只会之乎者也的酸腐文人,他们把持国器,朝野间那些追随太祖皇帝浴血多年方打下这万里江山的公侯勋卿、将帅豪强们会甘心么?”

    夏浔灼灼的目光在顾成和张保脸上冷冷地扫过,沉声道:“这天下一统,已经被当今皇上,从里边打得粉碎了!这四海归心,已经被当今皇上搞得君臣文武离心离德了!”

    张保看了眼顾成,本来稳稳地指向夏浔咽喉的刀锋慢慢垂落下来。

    其实从燕王一起兵,朝廷兵马就成建制地一队队倒向燕王,不战而降,由此就可见建文亲政以来种种抑武的做法是如何的不得军心了。

    燕王是带过兵,可这不是他们倒向燕王的绝对理由,他们的升迁和俸禄、非战时的管理和统率都是朝廷而不是燕王,他们倒向现在仍然绝对弱势的燕王,难道不是朝廷自己的问题?

    对于方黄之流指点朝纲的局面、建文削除藩王的血腥手段,朝中的勋戚武将早有不满,徐增寿及其身边这些武将尤其甚之,夏浔这番话直斥其心,正说到他们的心里去了。

    夏浔看看火候已经差不多了,便在他们本已摇摆不定的立场上又加上了最后一块砝码:“杨某言尽如此,两位将军如果觉得杨某说得不对,现在可以动手了。杨某此来,本就是要劝小郡主回返南京的,如今两位将军既然来了,杨某也就放心了,死亦无憾!”

    夏浔那一句“可以动手”一出口,徐茗儿就闪身挡在了他的面前,听到夏浔这句话,张保很是纳罕,禁不住又问了一句:“为何不是保郡主去北平?”

    夏浔斩钉截铁地道:“因为,南京,燕王是一定会去的!”

    顾成的手抖了一下,笔直指向夏浔的刀锋也是慢慢地落了下来

    第287章 最大利益

    房门轻轻掩上以后,夏浔长长地吁了口气,只觉后背冷嗖嗖的,已被汗水浸透了。能不能说服顾成和张保,他实在一定把握也没有,对朱棣靖难起兵之后发生的一切,他没有多少了解,今后的一切都只能靠他自己。

    “你很不错,认为对的,就坚决支持,哪怕……他几乎没有成功的希望,虽然你有时候很滑头,然而大义面前,分得非常清楚,我很佩服你!”

    徐茗儿对夏浔很认真地说道,看得出来,小姑娘满脸的钦佩是发自于内心的。

    夏浔在炕边坐下来,定了定神,说道:“明日一早,他们就要来接郡主,有他们护送,我也可以放心了,只是……临行之际,我还有几句话要嘱咐郡主。”

    徐茗儿也在床边坐下,歪着头瞅他,一双漂亮的眼睫毛忽闪忽闪的:“你说!”

    夏浔的神情严肃起来:“我知道,郡主的三哥……徐大都督,很同情燕王的遭遇,不希望大姐、大姐夫遭遇不测,以前朝里有什么消息,他经常暗中通报于燕王……”

    徐茗儿只道夏浔真的早已成为燕王的心腹,对他知道这些事并不奇怪,只是点点头,又问:“你想说甚么?”

    夏浔道:“现在,燕王正已式打起靖难清君侧的旗号,被朝廷视为反叛了,如果大都督有什么消息,我不知道他会不会继续……”

    徐茗儿恍然道:“你想让我说服三哥,继续为大姐夫传递情报?这件事我不能答应你,大姐夫被到这步田地,我也很同情他、很想帮他,可是我们不仅仅是我们自己,我们姓徐,我们身上打着徐家的烙印,大哥代表着中山王府,他站在皇上一边,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两不相帮。至于三哥,他做出什么选择,那是他的事,我不能因为三哥疼爱我,就让他冒这样的风险。”

    夏浔欣然道:“郡主看得这般透澈,那就好极了。我对郡主说这番话,并不是要郡主说服大都督继续帮燕王殿下的忙,而是想要你提醒他,他身在朝廷、身在南京,如果继续为燕王殿下提供消息,无异于朝廷叛逆,一旦被皇上发觉,恐怕会为他惹来杀身之祸,所以郡主最好劝他袖手旁观,不要理会这对叔侄的家务事,身居险地而行凶险事,后果堪忧。”

    徐茗儿有些意外,但还是点了点头道:“好,你这番话,我会带到。”

    夏浔摇头道:“不,郡主不是带话,而是要尽力说服大都督,否则……必有杀身之祸!”

    徐茗儿见他神色郑重,禁不住心中忐忑起来:“这是……我大姐夫的意思么?”

    夏浔摇摇头:“不是,在下身受大都督和小郡主数番恩德,对大都督的为人品性也是感佩万分,不想大都督出什么意外,这是我个人的建议。不过,郡主切勿因为这话仅是出自在下之口,就马虎大意,事关大都督生死,还请千万慎重。”

    徐茗儿严肃起来:“我明白了!我会对三哥晓以利害。”

    夏浔起身道:“那就好,对了,谢员外一家,今日困顿于此,进退两难,希望郡主能帮帮他们,他们能因在下一言,倾心照料郡主,实为不易,在下如今不宜出面,只好拜托郡主替在下还上这个人情了。”

    徐茗儿嫣然道:“怎么能说是你欠下的人情呢,谢家于我有恩,我自当知恩图报!”

    夏浔也是一笑:“那么……天色已晚,郡主请歇息吧,在下这就告辞了。”

    夏浔返身走向门口,徐茗儿凝视着他的背影,忽然唤道:“杨旭!”

    “嗯?”夏浔回头,眉尖一挑。

    小郡主轻轻咬了咬嘴唇,轻轻问道:“我们……还会相见么?”

    夏浔默然片刻,绽开笑脸道:“如果我不死,一定会相见的。”

    小郡主道:“那么,你就不要死!反正,死人都能被你说活……”说到后来,她忍不住露出盈盈的笑意,俏脸在灯光下璀璨如春花。

    夏浔长长一揖,正色道:“在下遵命!”

    帐内,夏浔和苏颖盘膝而坐,中间只有一盏小灯,夏浔把今晚去寻小郡主,误打误撞说降了顾成和张保的事说了一遍,苏颖喜道:“你能说降朝廷两员大将,这是大功一件呀,现在要籍顾成和张保之助,去投燕王么?”

    夏浔摇头道:“不!本来,我是想等到了两军战场,再脱身去投燕王的,不过,大好机会就在眼前,如果我就这么离开,燕王虽会感念我的恩德,也是不会予我以重用的。蠢人怎么可以任事?”

    苏颖奇道:“现在离开有什么不对?你能说服两员大将投靠燕王,这还不够么?”

    “不够!”

    夏浔坚起一指道:“第一,他们今天不杀我,是一时被我所说动,同时也存了为自己留条后路的心思,他们眼下虽有投效之心,其实心志并不坚定,没准儿回去睡上一觉,就会改变了心意。我坦然待在这里,就会对他们形成一种强烈的暗示:我们大局在握,成竹在胸,这样他们才能踏实下来,否则,我今天刚刚信誓旦旦,指斥挥遒,明儿一早就逃之夭夭了,你怎么能确定他们不会心生悔意?”

    苏颖眨眨眼道:“那第二呢?”

    “第二!”

    夏浔又竖起一指:“我跑去向燕王请功,说我说服了朝廷两员大将,顾成和张保也不曾反悔,的确依约来投的话,的确可以大振燕王军心,问题是,顾成只是后军都督,所御只是长兴侯耿炳文麾下一路兵马,而且他手下的将官,也未必都愿意跟着他反,他能带走多少人?就算全都带走了,能改变耿强燕弱的局势吗?为什么不利用他们,在关键时刻发挥更大的作用?”

    “还有第三?”

    “第三!”

    夏浔再竖一根手指,侃侃而谈。帐外,胖子麟远远地蹲在一具帐蓬前面,看着这对小夫妻的帐蓬上面由灯光映出的三根棒槌般粗细的手指,暗想:“莫非马桥那话儿不行,只能用手指让崔小娘子快活么?”想到猥琐处,不由心猿意马起来。

    “所以,我留下,以安顾成和张保之心。劳烦你跑一趟燕王大营,告知顾成和张保反水的消息,请燕王拟定一个周详的计划,让他们在关键时刻,能发挥大作用。”

    苏颖担心地对夏浔道:“这样,你会不会太危险了?”

    夏浔微笑道:“我选择燕王,本来就是极大的凶险,他越成功,我的凶险才越小,不是么?”

    “什么!杨旭他还活着?他……竟然说服了顾成和张保来投本王?”

    燕王朱棣又惊又喜地对苏颖道。

    燕王身后几名侍卫正在搭建中军大帐,身旁处处都是走动的兵马,人喊马嘶,喧嚣非常,然而看着虽乱,其实各军调动自有章法,所谓的乱也只是大军刚刚赶到驻地,有的搭营建帐、有的开挖战壕、有的设游哨布站岗,所以显得有些混乱,其实具体到每一支人马都是秩序井然,行列整齐,苏颖看在眼里,不禁暗暗点头。

    眼下的双屿岛虽然将传统丢得七七八八,几近于完全的海盗了,但是当年她父亲做首领时,仍然是以军伍规矩带领部下,在苏颖的印象中,她父亲的军队军纪最严明的时候,也远不及燕王手下这些兵将,一举一动,都有一种森严气象。

    燕王此刻刚刚赶到桑娄,他已决意与耿炳文硬碰硬地打上一仗,因此调动军队直扑涿州,涿州知府魏春兵早在朱棣竖起靖难大旗的时候,就调动民壮又是加固城墙又是拓深扩城河,折腾的好不热闹,还在阖城士绅面前信誓旦旦地表示一旦燕王南侵,定要与城偕亡。

    结果朱棣真的来了,他的大军还没到,只是几个探马在城下溜达了几圈,这位知府老爷便命人胡乱放了几箭,然后揣起大印逃之夭夭了。

    朱棣并未在涿州停留,他在涿州尽取了府库储放的钱粮之后,便马不停蹄赶到桑娄,兵锋直指雄县,谁料这营寨还未扎下来,苏颖便找了来,向他报告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

    朱棣向苏颖问明经过后,叫人带她下去歇息,然后马上召集张玉、朱能等心腹将领,在刚刚搭好的中军大帐中议事。

    朱能是个老成持重的将领,不比张玉这样的少壮派一般听了消息便喜形于色,他思索片刻,提醒道:“殿下,消息可靠么?会不会是朝廷的一计?”

    朱棣摇头道:“不会,煦儿是见过这位苏姑娘的,认得她的模样。”

    朱能微微一蹙眉,说道:“卑职听说过世子他们脱身的经过,这位苏姑娘当时独自留下,去找杨旭了,那么……有没有可能他们俱都落在朝廷之手……”

    他还没有说完,朱高煦便哑然失笑:“朱叔叔也太小心了些,杨旭救我兄弟三人离开,这是何等大罪,如果他真的被朝廷擒获,皇上早就砍了他的头,还会等到今日容他戴罪立功么?朝廷自以为稳占上风,摆出这么一副阵仗,岂会多此一举?”

    朱棣赞许地看了眼儿子,说道:“不错!煦儿所言有理,如果皇上这般算无遗策,俺朱棣今日就不会站在这儿了,苏姑娘所言当非虚假,毋庸置疑。”

    朱能点点头道:“如此说来,当无疑问了。两军未战,先有敌军来降,这是殿下之福,我们吃掉雄县杨松部的把握更大了一些,这一战势必得做些改动了。”

    “何止如此!”

    朱棣脸上微笑,眸中却是杀气隐现:“若是俺朱棣不能善加利用这个机会,那可枉费了杨旭的一番苦心了!”

    他握紧拳头,在地图上真定城的位置狠狠一捶,沉声道:“这一遭,我不但要吃掉杨松的九千兵马,还要让耿老将军收回他的拳头,再不敢妄进一步!”

    第288章 各施机谋

    “我真是不明白,为什么一束绚丽的鲜花、满屋浪漫的烛光、几句甜言蜜语,你就肯跟我上床,但是一到谈婚论嫁的时候,你就非要有房有车呢?”

    这是夏浔和他的班花女友秦若酒一番恩爱缠绵,趁她意乱情迷的时候提出毕业后就结婚却遭到拒绝后提出的问题。当时秦若酒正在穿衣服,姣好迷人、光滑如缎的身子很利落地套进了那套单拐肩章的警服,然后是一条宽宽的皮带,在那水蛇般曲线、水蛇般妖娆、水蛇般勾魂蚀骨的腰肢上系紧。

    她妩媚地整理着头发,向很郁闷地趴在床上的夏浔回眸一笑,反问道:“什么叫我们女人啊,你们男人还不是一样,只要长得还过得去的女人向你们男人勾勾小指,嘁,你们有几个男人会犹豫要不要跟她上床啊?

    可是一到谈婚论嫁,你们还有肯这么凑和的吗?有钱的怕人家只图你的钱,没钱的怕人家比你还穷,要拖累你的生活,长得太丑呢怕她拿不出手叫你的朋友笑话,长得太美呢又怕养不起她,还要担心她脾气不好婚后会经常和你吵架,怕她不孝敬老人总和你父母对着干……”

    她对着夏浔的脸,很诱惑地扭动了一下警裤里面那圆润丰满的臀部,吃吃地笑道:“还要在意她以前有没有过别的男人啊,能不能生小孩呀,等等等等,我觉得……我们女人在意的,其实比你们男人要少多了,只要经济还过得去、人长得还算入眼、又对我们女人好,那就足够了。”

    夏浔只能无语,然后跳起来,咬牙切齿地把她再度扒光,按倒在床上,用行动发泄自己的不满,他无话可说,那时的他,连一枚象样的戒指都买不起,他能叫若酒姑娘满意的,只有他强壮的身体、还有那不花钱的甜言蜜语。

    上床可以,结婚是一辈子的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怎么可以不讲利益?一纸婚约定终身,当然要讲求能争取到的最大利益。男女之情如是,商人政客如是,军人同样如是。

    所以夏浔接到燕王回信之后,就看到了燕王那极其贪婪、胃口极大的计划,朱棣是个善于捕捉机会、利用机会,把利益最大化的人。

    夏浔冒险留在这儿,是为了他的利益最大化,他本来就喜欢冒险,而他这个喜欢冒险的打工者,恰好碰到了朱棣这位同样喜欢冒险的大老板,两个人简直是一拍即合。夏浔为朱棣制造了一个机会,颇有魅力的朱棣马上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并且投入了全部资本,力图于一役当中创造最大的利益,两个人可谓是珠联璧合。

    杨松是一员南将,祖籍闽南,他从未和朱棣打过交道,做为先锋,他驻扎于雄县,是唯一一支突出于耿炳文严密防线之外的队伍,他知道这有以他为诱饵之嫌,但他并不在乎,他巴不得朱棣早早挥军来战,富贵险中求,如果他能一战大败朱棣,必将立即扬名于天下,成为当世名将,前途将一片光明。

    朱棣取得的一系列胜利,他也并不以为然,他同许多南军将领一样,认为那是朱棣多年来一直统领边军的原因,并不是朱棣如何善战,如今朝廷大军一到,其势如泰山压卵,燕王的区区三万兵马恐怕早就如惊弓之鸟了,只须一战,就能让他土崩瓦解。

    杨松对雄县很是精心地做了一番布置,把这座小城很快变成了一座处处凶险的杀人堡垒,他能被耿炳文派为先锋,自然也有他的过人之处,他的过人之处正是耿炳文所擅长的防守!

    杨松的探马远出数十里,一直在打探燕王的消息,结果燕王驻军于桑娄三天,他陆陆续续得到一些回报:每天都有燕王的人偷偷溜出军营,逃之夭夭。

    杨松的探马抓了几个舌头一问,得知燕王麾下人心惶惶,早就开始有人做逃兵了,燕王甚至为此宰掉了一个逃跑的百户及其麾下百余名兵卒,还是无济于事,杨松不禁开怀大笑。他更期待与燕王朱棣的一战了,他甚至幻想自己亲自带着士气如虹的九千精兵,径直杀入燕军的中军大帐,手起刀落,一刀砍下燕王的头颅。

    皇上说过,莫要让皇上来担负杀叔的罪名。杨松很愿意代劳,为君父分忧。可惜耿炳文给他的命令是守在雄县,引朱棣来攻,而不可主动进攻,杨松只好继续守在那儿,并且把他得到的消息飞报长兴侯,希望耿大将军能改变心意,让他挥师进攻,一战诛燕逆。

    八月十五,中秋夜。

    朱棣于中秋之夜奇袭雄州。

    他的探马也在行动,朱棣得到消息,他一系列的小动作终于麻痹了杨松这员南将,今天是八月十五,杨松要往知县衙门赴宴,饮酒赏月,于是,燕王选择了八月十五中秋之夜奇袭雄县。

    雄县知县衙门里,杨松正与几名文武谈笑风生,陪坐的有雄县县令许下以及主簿、县丞等几名官僚,此外还有一位知府大人魏春兵,据说魏知府在涿州率领军民与燕军苦战了一日一夜,到最后箭矢已尽,擂石告磬,这才不得不怀揣大印逃奔雄县。

    二十多名燕王府死卫以飞抓悄悄攀上矮城,在顺利解决了七名巡城官兵之后终于被守军发现,警梆敲响,立时警讯便传遍全城,喊杀声震天欲聋。魏知府如惊弓之鸟,吃惊地跳起来,颤声道:“不好了,燕军攻城!”

    杨松大笑起身,本来些许的醉意一扫而空,他扶案瞟了魏知府一眼,不屑地道:“知府大人何必惊慌,杨某精心部署,就为引燕王入彀,他若不来,本将军才要大失所望呢。今天他来了,本将军就叫他有来无回!”

    杨松刷地一下扯去外袍,内罩竟然一身戎甲,杨松杀气腾腾地喝道:“来人,随我登城!今日一战,定叫燕逆毙命于此!”

    杨松在雄县的部署上是颇下了一番功夫的,燕王的大军面对这座并不算很高的小城,一时竟取之不下。箭矢流星、滚木如鱼,摸进城去的二十多个燕王府死士在牺牲大半之后,好不容易才杀到城门下,将城门强行打开。

    吊桥刚一放下,全身甲胄的燕王朱棣便手握长刀,一马当先扑向城门,紧随其后的是数十名燕王府护卫。燕王朱棣作战一向如此,以前统御边军十余万,迎战北元来犯之敌时,这位殿下就从来不肯安安份份地待在中军,而是喜欢亲冒矢石冲锋陷阵,一开始那些对他并不熟悉的边军部下对他这种作风还真是吓了一跳,到后来屡劝不止,大家也就习惯了。

    带兵的王爷多了,能如燕王这般得军心拥戴的却并不多,这与燕王的身先士卒有着很大的关系,那绝不是作戏,一位亲王能做到这种地步,马上就拉近了他和士卒们的距离,再加上他在北疆战无不胜,亲近与钦佩便化作了军心与忠心。

    匆匆赶到城头的杨松眼见燕王的人冒死打开了城门,不禁暗暗冷笑,容得燕王冲过吊桥,立即大喝道:“断桥!”

    “嚓嚓”两声,他的亲兵扑上去,砍断了两根绳索,牢牢固定在地上的轱辘咔啦啦一阵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