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都市言情小说 > 重生之十福晋 > 第 124 部分

第 124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本来其木格是可以派人去请他回来的,但是,前面已经说了,简单的人复杂起来,那就是特复杂,其木格担心即使蒋先生不是康熙的人,自己这个举动落入康熙眼里,日后发生的什么事都会让康熙先入为主的认为是人为导演的了,而且还有一半的可能(性)蒋先生是间谍呢,所以其木格也只是骂骂过过嘴瘾,骂过后理智又占了上风。最终还是在点子和安全之间选择了后者…

    所以认为自己只能自力更生的其木格哪能想到什么法子啊,急得嘴角突然间冒了两个大泡…

    而这时弘政认为自己收拾洋人的法子趋于成熟了,便在一晚上,为什么选晚上呢,因为这样才能轻轻松松的摆脱克里蒂丝,因此,在一个晚上,拉着安安来给其木格说他的主意了。

    此时的其木格哪有心思管这个啊,耐着(性)子心不在焉的听了听,不想,听着听着,突然想到,弘政这法子好啊,如果英国人将大炮暂存在安居岛,那么谁知道会发生什么纠纷?而且老十要请旨回来也有理由啊,小小一个安居岛,突然多了那么多重型武器,安全堪忧啊…

    于是,其木格一下就雀跃起来,对着弘政是连番夸奖,(性)急的叫弘政不用去请示老十和九阿哥了,直接放手去干,立即就开始寄存服务。

    弘政年纪虽然小。但却很有耐心,不紧不慢的告诉其木格,一切得徐徐图之,这种事必须得有广州海关衙门的配合才行,所以一定要朝廷点头,才能实施…

    其木格冷静下来,想想也是,康熙不点头,安居岛想办理大炮寄存服务无异于痴人说梦,想着用不上了,便没精打采的叫弘政给老十和九阿哥写信。咨询他们的意见。

    而这时安安出声了,夸弘政这法子好,不仅为大清解除了隐患,而且还能给安居岛带来一笔额外收益,手里有钱了,谷贱的时候便能出手救救市…

    其木格一听,便琢磨开了,如果安居岛汉人的日子过得舒畅,那土著人肯定要眼红的,没准会跑来搞点血案什么的…

    举一反三的其木格一下思绪如涌,立马就联想到了最低收购价,如果同样的亩产量,家庭年收入却差上一大截,那土著人的嫉妒之火肯定会熊熊燃烧…

    因此,其木格马上提示了一下,安安便立即想到了保护价这个点子,其木格当即附和,认为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应该立即张榜将这好消息告诉民众,让大家高兴高兴,当然了,主要是让土著人心生不满…

    两孩子一听,也高兴了,弘政高兴自己的创收举动给百姓带来了福音,安安兴奋自己的主意利民,两孩子都兴致勃勃,开始亲自拟定告示…

    其木格开心啊,这政策一出来,也只是煽起了土著人的不满情绪,离暴动还远着呢,压根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但是,老十也有借口赶回来了啊,凡事要防患于未然嘛…

    其木格觉得这法子简直是绝顶的好,陶醉了…

    但是,弘政开心一会儿后又想到了负面影响,安居岛这么搞了。吕宋怎么办?

    于是,弘政便告诉其木格,应该通知吕宋岛一声,让他们做个预案比较好…

    其木格一想,对啊,安居岛这么搞了,土著人还没闹,吕宋岛肯定就先闹起来了,虽然有调拨大家窝里斗的嫌疑,但这比土著人闹事更可控…

    其木格头次觉得弘政简直比天使还可爱,大肆赞扬了弘政一番,告诉他们,不用请示了老十和九阿哥了,立即放手去办…

    弘政走到门口时,确认了一下,是不是两件事都不用请示了?说到底,还是孩子,(性)子还是急躁了些。

    见着弘政期望的眼神,其木格粗略想了想,反正大炮寄存服务只是提议,广州海关衙门还是会去请旨的,于是,便点头,两件都不用专门请示了,好好干吧,给老十和九阿哥一个惊喜…

    于是,弘政便和安安一起跑到海关衙门,叫他们分别给广州海关衙门和吕宋水师发公文,至于他们亲自起草的告示,弘政决定过两天再贴,要给吕宋岛准备的时间嘛,其木格对此也是同意的,反正世上没不透风的墙,这事贴不贴告示,肯定都会传出去的,吕宋村民肯定会天天去水师那打听消息…

    但过了两天后,蒋先生回来了,从海关衙门处听到此事,头都大了,毫不客气的告诉其木格,这哪是给老十惊喜啊,完全是惊吓。

    其木格没吭声,很有警惕(性)的没告诉蒋先生闹事是经过老十批准的…

    而蒋先生也没理会那么多,当即开始采取补救措施,叫弘政直接给康熙上折子,减轻老十的压力…

    其木格多了个心眼,问康熙会不会迁怒于弘政,蒋先生道:“世子年纪小,能想到这些点子已然难得,而且这都只是提议,就算上头要怪罪,也有回旋的余地。”

    弘政一点也不怕,告诉其木格,“婶娘,主意本来就是我出的,而且又不是馊主意。”

    安安忙要将保护价的责任揽过来,蒋先生毫不留情的道:“格格乃一女子,(c)手这些事是犯大忌!这不是逞英雄的时候。”

    于是,其木格便提议,将弘暄加进去吧,就说弘暄一直有这想法,弘政只是弟承兄志罢了…

    蒋先生也制止了,说没时间和弘暄通消息,不能弄巧成拙…

    其木格想了想,觉得应该不会对弘政造成什么负面影响,而且即使康熙要迁怒,大不了弘政不回京就是,反正雍正上台的话,九阿哥一家最好的未来也是在安居岛安家,所以便点头应了…

    哪知却让老十觉得万分愧对九阿哥…

    请大家多多支持,谢谢

    第四百四十四章 “弯路”?

    第四百四十四章“弯路”?

    大清的十皇子似乎走到哪儿都能创造点历史记录。这不,上下五千年,所有被弹劾之人皆被老十踩在了脚下,只经过了短短一个晚上,康熙案头上的弹劾老十的折子就已放不下了,据事后统计,将各地巡抚滞后的弹劾折子也算上的话,“雪花般”这三个字的形容词都显得过于无力…

    若大清也有个人档案之类的东东,怕没哪家人才市场愿意接收老十的档案,亏大发了啊,不知道得腾多少间屋子来存放老十的资料,就算顶着被工商局查处的压力,多收老十保管费,那也没辙啊,谁乐意每月给人才市场交上千的保管费?就这样,人才市场还是按市场价打了三折的呢!

    康熙此时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当然,对康熙来说,仓库不够大完全不是问题,保管费、场地费和人工费也完全不在考虑之中,但问题是。这些堆积如山的弹劾折子完全大同小异,不仅没一丁点的保存价值,反而还会给后世留下笑柄,但不存吧?这与规矩不符,按要求,所有明发的折子都得存档备查…

    最终,康熙还是遵守了规矩,让人搬下去单独放在一偏远的大殿内,准备在自己即将去见祖宗时制造点火灾…

    光文案就这么烦人了,可想而知朝堂上的争辩有多让康熙头疼。

    本来乍一接到吕宋的两条消息时,大家都凭直觉反对农产品最低价,可经过一晚上的思考,大家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了,大炮寄存服务那也是大大的危险啊,试想啊,洋人将大炮都存在老十那了,变得手无寸铁,届时若老十不还他们大炮,他们就是将眼珠子瞪出来也拿老十没办法。

    大清的朝臣没那么伟大,自然不会去担心洋船在茫茫大海上的风险系数陡增,而是在焦虑老十一下囤积了那么多大炮,想干嘛?…

    所以,第二日,两项政策全被大家用来攻击老十狼子野心了。

    老十此时已经不是为捍卫自己的利益而战了,深觉对不起九阿哥的老十此时完全不顾个人安危,一心一意只想给弘政争个好名声,所以。在太和殿上,老十是一点也不示弱,指着群臣字字讥讽,挖苦他们只知道盗世欺名,一个个连弘政的小指头都比不上,让双方之间本来就紧张的关系越发没缓和的迹象,发展到后来,老十骂人祖宗,人家问候他姥爷,遏必隆比顺治好欺负多了…

    三阿哥还是老样子,不时的放放酸话,和老十拌几句嘴,四阿哥还是一如既往的冷静,但在紧要关头,总会淡淡的说两句,不失时机的提醒攻击者,其实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叱责老十的…

    八阿哥这回姿态倒放得端正,每次有人攻击这点子不好时,八阿哥就会温言细语的夸夸弘政,颇有吾家有侄儿初长成的自豪感,但是。夸完弘政后,也会告诉康熙,这两个点子好是好,但需要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来执行…既不得罪九阿哥,也表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

    九阿哥自然一如既往的自愿充当润滑剂,负责缓和气氛,但九阿哥也是人啊,这人嘛总是护短的,何况弘政这次怎么看怎么该护,所以,九阿哥经常打着打着圆场就冷不丁的鄙视鄙视旁人的子孙,劝架的不知不觉加入战局了…

    以五阿哥为首的一帮皇子继续当路人,所以,在中间起调剂作用的重大职责便无可避免的落到了十四身上,每次老十和人争得脸红脖子粗时,十四便赶紧(c)科打诨,没事找事的高声叫道:“儿臣有事启奏。”没奈何啊,去拉架吧,老十情绪激动,九阿哥时不时还站在一旁帮腔,十四拉不动,而老十的对手就更强大了,十四审时度势,非常识时务的不去激起众怒,只好凭借声高来转移大家的注意力了,等到散朝的时候,十四的嗓子已经嘶哑的说不出话了,而兵部的大小事务,连扫地的环卫工人工作努力应该褒奖都奏给康熙和大伙儿听了…

    结果就是。老十和九阿哥虽然势单力薄,但因占了出生的先天优势,再加上老十独一无二的气势,九阿哥那损死人不偿命的口才,以及十四的敬业,竟然楞让集合了大半朝官力量的控诉方没取得明显的优势…

    朝堂辩论大会的闭幕日遥遥无期,这么大个国家,每天有多少事等着处理,这下倒好,整个国家机器无序的跑去攻击老十了…

    康熙还没最后拿定主意,因为在等安居岛的密报,做决策嘛,总需要多收集些资料,尤其是第三方资料,所以康熙没一拍桌子,快刀斩乱麻,而是在观察着朝中的势力分布,很遗憾,老十的支持者太少了,如果那些默默站在那不出声攻击老十的大臣勉强划归老十的话。

    康熙仔细瞅了瞅,嗯,加起来不到二十个,康熙不忍心再剔除那些真心作壁上观的人数了…不过。对老十的怜悯下一秒便变成了心惊,朝臣里肯定有直臣,这些人姓甚名谁康熙那是门清,剔除这次忠臣外,其他朝老十开火的人背后自然是有人指使的,那么不管他们背后的人是一个或一群,都无一例外的证明,这帮人又重新站队了!

    康熙突然感到有些无力,难道自己真的老到让大臣们不顾前车之鉴又去抱新主子大腿的地步了?

    有几分英雄迟暮般悲凉的康熙神情中多了几分(y)郁。

    不过,宗室的反应却有些奇怪,庄亲王不用去管他。为了膝下的一双儿女,既不会去拿老十开刀,但也不会与众人为敌,得给孩子们留后路啊,但其他的宗室王爷贝勒竟然大部分都静静的在一旁看热闹,出来跳的没几人…

    康熙有些不大明白,到底是爱新觉罗家的人都聪明的选择不(c)手呢,还是全傻乎乎的成了老十的隐形支持者?

    康熙瞧了瞧老十,有些拿捏不准,觉得老十其实挺高深莫测的,否则怎么安居岛的探子到现在都还没消息送出来?康熙开始怀疑老十是否在走以宗室包围大臣的路线了…

    心情非常糟糠的康熙不假辞色的结束了早朝,一个人在大冷天逛御花园去了。

    这一逛便逛了一整天,也不知在那小小的花园里转了多少圈,等他回到乾清宫时,案桌上除了多了些折子外,弘暄的家庭作业也搁上面了。

    康熙边随意拿起弘暄的作业,边问道:“弘暄呢?”

    太监告知,弘暄没等到康熙,便先去太后宫里了,说是三胞胎今儿在慈宁宫给太后解闷,他去照看一下,待会儿再过来听康熙的教诲。

    康熙淡淡道:“宣他过来。”

    但当弘暄赶过来时,康熙却只久久的盯着他,没说一句话。

    弘暄有些奇怪,担心的轻声喊道:“皇玛法,皇玛法…”

    康熙回过神来,揉了揉眼睛,“太后精神可好?”

    弘暄道:“挺好的,还夸弟弟们唱的军歌好听。”

    康熙有些奇怪,太后可只会蒙古语,军歌可是汉语啊?

    弘暄不等康熙发问,便笑道:“这夸奖是弘历讨来的。”

    康熙笑着摇摇头,老十家的孩子好似从来都不知道含蓄两字该怎么写,想到这,又看了看弘暄,是啊,连弘暄都直言不讳的说过。爵位可以让给弟弟,但皇位那就另说了。

    康熙想了想,问道:“你怎么看弘政上的折子?”

    弘暄见康熙态度严肃了些,也敛了笑颜,正色道:“上书房里都传遍了,大家都赞弘政脑子好使呢。”

    康熙不大满意,“你怎么看?”

    弘暄道:“弘政的法子的确不错,大炮寄存倒可以考虑,但没必要定在安居岛和吕宋,毕竟这两地到广州一带还有些距离,容易让海盗钻空子,倒可以在广州附近找一个小岛,这样立马就可以张贴告示,叫洋人照章办理,反正一来一去也花不了多少时间,不过,弘政制定的章程倒是不错,不用改动太大。”

    康熙点点头,还是弘暄务实,一帮朝臣食君俸禄,竟然只知道挑错,压根不去思考如何完善方案,或者说,不愿意完善此方案,打击政敌第一嘛…

    “那农作物最低价呢?”康熙又问道。

    弘暄道:“这主意其实比大炮寄存更好,毕竟这是关系到天下民生的东西,虽然牵扯太大,不可贸然行事,孙儿觉得前期准备工作必须得仔细了,户部应该将荒年、丰年的粮食产量、价格按各县做个详细的统计,朝廷可从中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县来试试…”

    大炮寄存弘暄算是和康熙想到一起了,但很明显,对于农作物最低收购价,康熙却不认可弘暄的建议:“这种事不试都知道,朝廷没那么多的银子!”

    弘暄道:“皇玛法,广州一带的洋行流行囤货,这囤积粮食若能经营得好,朝廷平抑荒年粮价将容易得多,粮价只要不疯涨,百姓的日子便能过得下去,朝廷还不用或只需少拨些赈灾粮。”

    康熙想了想,道:“怎么个经营法呢?”

    弘暄笑道:“这事没准九伯会有好主意…”

    康熙思索了一下,道:“你八伯来负责如何?”

    弘暄想了想,“应该也行,如果八伯愿意多问问他铺子的掌柜。”

    康熙又道:“那你四伯呢?”

    弘暄道:“应该也没问题。”说完,弘暄又道:“皇玛法,不管是哪个伯伯叔叔,这事最终肯定都会办下来,只是看谁少走弯路罢了。”

    康熙感叹道:“少走弯路,唉,走之前谁知道那路是直的还是弯的…”

    请大家多多支持,谢谢

    第四百四十五章 变动

    第四百四十五章变动

    康熙(摸)不清老十的脉搏。老十更搞不懂康熙的大脑构造。

    原本一直口头表示老十差事照旧的康熙竟然在朝堂马拉松式的辩论大赛进行得如火如荼时,突然发了道明旨,让老十到户部当一项目专员,负责全国粮食产量统计工作。

    大臣们愤怒了,任人唯亲也不带这样的,难道老十现在不应该被双规吗?怎么还从地方上调中央了?

    于是,康熙面前便跪了黑压压的一大片,要求康熙先将手中正在进行诉讼的案子结案后再说其他。

    康熙也没发雷霆之怒,早有准备的扔出了第二道折子,命九阿哥前去广州负责找一合适的大炮寄存点,争取早日给朝廷添加一进项。

    然后,康熙才淡淡的发了言,说弘政小小年纪能提出这样有意义的议案,实属难得,虽然有不周之处,但瑕不掩瑜,还是该奖,即日起封为贝子…

    康熙这么一弄,大伙知道,这两天的口水是白费了,已经表彰弘政了。那么也就间接表明,这两事和老十没什么关系,大家要再要求追究老十的责任,那可就有些不识时务了,康熙可是在位50多年的老皇帝了,又不是初等大宝的三岁小孩,想煽动闹群谏的人闭着眼睛想,也知道是不会有好下场的,所以,大家虽然有些不忿,但都还是住了口。

    不想,九阿哥却头一个跳出来反对了,自己这个当爹的混了小半辈子才捞了个贝子当,弘政这个勉强算得上半大小子的家伙凭什么一步登天,混成和自己同级?这家伙本来就口口声声说瞧不上袭自己的爵,要跟着老十去建功立业,康熙这么一搞,不是明着给弘政长志气吗?

    于是九阿哥便婉转的提醒康熙,弘政可是府里的世子,他现在就成贝子了,那自己的爵位传给谁?

    哪知康熙却当着众人的面矂了九阿哥一句,“你这当爹的不求上进,还想拦着儿子不成?”

    九阿哥的脸才红到脖子上,康熙又对老十道:“十阿哥,朕让弘暄协助你办差,反正这法子也是他想的,你有什么不懂的。别来烦朕,问弘暄就是。”

    老十倒不像九阿哥那么觉得没脸,而是好奇的反问道:“弘暄是不是也要被封为郡王?”惹得十四扑哧笑出了声,让朝堂上的气氛一下缓和了不少。

    散朝后,九阿哥完全没一丝胜利者的喜悦,以愤怒的眼神退了想给他道喜的不识时务者,将袖子甩得虎虎生风,独自一人找地疗伤去了…

    而老十也没意外的惊喜,康熙一宣布散朝,便急冲冲的朝乾清宫跑去。

    老十不在意康熙一天一个主意的瞎折腾,但总得给自己透个底吧,这个专员期限是多久?半年,一年还是无限期…其木格和安安可都还在安居岛呢!

    因此,当康熙告诉老十,差事办好了就卸任时,老十忙求证,他是不是只负责统计数据,见康熙拿眼瞪他,老十也管不了许多,“其木格和安安两母女得孤零零的在安居岛呆多久,儿子心头总得有个数吧。一年半载的倒还好说,万一三五载都还交不了差,那我府里不就成和尚庙了?”

    康熙气急,告诉老十,要是嫌府里没女人支撑,要几个,他指几个。

    老十也以无赖对无赖,直接告诉康熙,随便他指多少来,全直接拉到庄子上去圈着养,府里不缺粮食!

    见康熙想扔折子打人,老十也毫不退缩,放言道:“我招谁惹谁了?先是被莫名其妙拖出来当靶子,现在又莫名其妙要给我弄一堆妾来,我还就偏不宠妾灭妻,我看谁能翻得出圣人言来指着鼻子骂我!”

    康熙给气得除了说滚,没找想到第二个词。

    老十还不依不饶,非要康熙给个准话,他这差事到底是不是只负责统计数据?

    康熙案桌上的折子终于还是和老十来了个亲密接触,折子有些多,还没扔完康熙就气喘吁吁了,但老十却站在那没动,总得让康熙解解气吧,反正大冷的天,穿得多,折子砸身上完全没感觉。

    果然,老十老老实实挨了一会儿砸后,换来了康熙的一句话,“让你办差就好生去办。哪来的那么多废话,至于你老婆女儿要待哪,你自己看着办,这等事都来烦朕,你是不是嫌朕一天到晚太清闲了?!”

    虽然不是老十想要的答案,但老十听后还是立马麻利的打了个千,告退了,退到乾清宫门口时,还不忘确认一下,“那府里的事儿子就不再来劳烦皇阿玛了。”然后在康熙跳下来踢人前跑了。

    不想,康熙气呼呼的还没坐回到龙椅上,老十又杀回来了,“皇阿玛,其木格和安安留在安居岛可是您专门下旨了的,您还是给我一个明话吧。”

    康熙这次不冲动了,非常冷静的叫人拿戒尺来。

    老十忙道:“皇阿玛,那儿子就当您默认了…”然后快步越过去找戒尺的太监,跑了…弄得那太监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这任务是该继续啊,还是中止啊…

    老十出了宫后,并没第一时间去给其木格写信,而是跑到九阿哥的老巢,“九哥。你说这事该怎么办?看皇阿玛的意思,我说不准什么时候才能交差出京呢,其木格娘俩怎么办,是回来,还是继续在安居岛待着?”

    九阿哥正郁闷呢,给了老十一个白眼,没搭理他。

    老十等了半天没等到九阿哥的回应,觉得有些奇怪,这才仔细瞧了瞧九阿哥的脸色,诧异道:“九哥,你怎么了?”

    九阿哥再度翻了个白眼。

    老十还是不明白。认真想了想,“九哥,按理你该满脸高兴啊,你在这装什么深沉。”

    九阿哥怏怏道:“我高兴什么啊?弘政那家伙上道折子就成了贝子,合着这贝子这么不值钱啊?”

    老十无语,“九哥,你可真没意思了,弘政有出息,你该高兴啊,怎么反而嫉妒起他来了呢?弘暄要是现在被封个亲王,我也绝不眼红,他再出息,那也是我儿子,见了我还得夹着尾巴走路…”

    九阿哥耻笑道:“行了,你家的几个小子现在都不怕你,还等以后,哼…”

    老十笑道:“你哼什么哼,就是再过几百年,我家那四个小子也不敢忤逆我。”

    九阿哥又哼了声,“弘政这家伙还不知道会怎么得瑟呢!”

    老十随口道:“没有你,他往哪儿得瑟去?”

    九阿哥想了想,好像老十的话有道理,便道:“我没那么无聊和弘政置闲气,只是你不觉得皇阿玛此举很奇怪嘛?他最后也说了,弘暄在这事上也出了力的,怎么不封弘暄,按理说他那心要偏也该偏向弘暄啊,这好事怎么会落到弘政身上?我觉得皇阿玛就是瞧我不顺眼,专门埋汰我的!”

    老十安慰道:“那还不简单,你多用心办差,这爵位不就升上去了。”见九阿哥两眼喷火,老十忙道:“明天,明天你就到皇阿玛跟前显摆去,说你教导有方,所以才养出了弘政这么个好儿子,你就拿出一副与有荣焉的架势,恶心恶心皇阿玛不就完了…”

    九阿哥心想。要光这样就好了,但关于弘政瞧不起袭自己这个商人的爵位、想跟着老十这个英雄人物奔前程的事又实在没法对老十说出口,只好继续憋着一股子的气,“行了,不说这件事了,说说你是怎么打算的吧?”

    老十摇摇头,“我这不是来讨主意了嘛,谁知道京里的局势会怎么变,说来其木格娘俩呆在安居岛倒还好些,但万一皇阿玛不放我出京了呢?一家人总不能一直这样隔老远呆着吧?而且,安居岛那里又是洋人又是土著的,我也不放心。”

    九阿哥想了想,“那就接回来吧。”

    老十重重叹了口气,“九哥,可我如今已经成了靶子了,到时…”

    九阿哥思索了片刻,“还是接回来吧,如果只有你和弘暄两人在京倒还罢了,可如今你们父子五人全在这,十弟妹和安安若还继续呆在安居岛也说不过去,反而会落人口舌。”

    老十很郁闷,“九哥,我既怕其木格娘俩呆在安居岛,又怕她们回来,唉…”

    九阿哥道:“要不先缓缓?”

    老十想了半天,好像也只能暂时如此,见九阿哥也给不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便唉声叹气的回了府。

    老十最终还是决定先缓缓,反正搬家需要时日,所以便提笔给其木格写了封密信,将情况大致说了一遍,告诉其木格,他已经将主动权争取到了自己手上,其木格和安安是随时可以回京的,但什么时候回京,大家再想想,别着急,先缓个半年,他争取在半年内让康熙将他再打发回安居岛去,其实这种可能(性)还挺大的,毕竟康熙是临时起意让他留京办差的…

    写好信,老十又检查了一遍,觉得明面上的意思也挺通顺,便抓过弘暄的信鸽,给送出去了…

    晚上弘暄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问老十,其木格和安安回不回来,第二件事就是告诉老十,康熙叫三胞胎明天去上书房报道…

    今天总算早了些,呵呵

    第四百四十六章 破坏规矩

    第四百四十六章破坏规矩

    老十可是亲自负责启蒙这几个孩子书法的。所以对孩子们的秉(性)还是略知一二。

    得知三胞胎明日就必须得到上书房报道,老十不用想也能猜得到,弘历那小子怕没好日子过了,有了热爱学习的弘暄这个珠玉在前,又有弘参和弘丰这两个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都还不错的同龄人做参照,弘历怕得让师傅们瞠目结舌。

    老十倒不怕弘历终日郁郁寡欢,自此生活在哥哥们的(y)影下,真要论起来,还真找不出几个人比弘历更能胜任乐天派的掌门人,老十担心的是,师傅和弘历不断的角力,自己的耳根子没法清净。

    因此,老十赶紧召来三胞胎,想给弘历打点预防针,也顺便叫弘参和弘丰多帮衬点。

    不想,老十刚一宣布完三胞胎明日得早起进宫读书,弘历便跳出来反对了,“我不去,我不去,宫里一点也不好玩,话也不能随便说。路也不能随便走,憋死人了。”

    老十拉长了脸,道:“读书是正事,怎么能由着你说不去就不去?”

    弘历道:“我回家读书,不在这读。”

    老十开导道:“这就是你家!”

    弘历扯着嗓子道:“这是京城,不是我家!”

    老十没了耐(性),啪的拍了一下桌子,“你皮痒了是不是?”

    弘历一点也不怕,给老十顶了回去,“我明天就回家,找额娘去。”

    老十一把拉过弘历,指着他鼻子道:“你额娘很快就回来了,你明天给我老实读书去!听到没有!”

    弘历怔了怔,“啊?那叫额娘将我的师傅也一起请过来,我还给他当学生,我不进宫读书,我才不要天天都闭着嘴不能随便说话。”

    老十气急,一巴掌就朝弘历的p股拍了下去,“我看你真是欠揍。”

    老十也没真用劲,所以弘历很有骨气,继续大声叫着,“我就是不去。”

    弘暄忙上去拉开老十,弘参和弘丰则赶紧将弘历拉到一边,三人异口同声的劝老十别生气。

    老十气呼呼的对弘暄道:“拿家法来,我还不信治不了他了。”

    弘暄忙道:“阿玛,你别急,让我去和四弟好好说说。”说完也不等老十答应。便急忙拉着弘历出了门,弘参和弘丰见状也想跟去,被老十留下了,有话交代啊。

    老十啰啰嗦嗦的说了一大堆,总之就是叫弘参和弘丰进宫后认真学习,多听少说,不准惹祸,要团结同学,不许打群架,最后还着重强调,一定要做好弘历的帮扶工作,以二帮一,不能让弘历成为落后分子。

    老十交代完后,弘丰问了句,“阿玛,能不去吗?我也不想进宫去,这段时间,我膝盖都痛了。”

    老十奇怪道:“你进宫和膝盖疼有什么关系?”

    弘丰道:“一会儿一跪,一会儿一跪…”

    老十忙紧张的跑到门口瞅了瞅,见没人偷听,才松了口气。对弘丰道:“这话不准再说,听到没有。”

    弘丰苦着脸,“在府里也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啊?”

    老十还没开口,弘参就道:“没外人的时候可以说,对吧,阿玛?”

    老十欣慰的点点头,儿子多了就是好,总有乖巧聪明的,不想弘参接着又道:“阿玛,能不能还是请师傅到府里来教我们?”

    老十觉得奇怪,按他的了解,不出意外的话,弘参应该比弘暄更适合当学习委员的,怎么也冒这种话,“为什么?”老十很不解的问道。

    弘参道:“宫里规矩太多了。”

    老十板着脸,严肃道:“你们野惯了,也该受受约束了。”

    弘丰还想争取一下,被弘参拉住了,“阿玛,是不是以后不论你说什么,我们都不能和你讨价还价了,就像皇玛法叫你跪,你就必须得跪着,话都不能多说一句?”

    老十还没作出回应,弘丰就道:“阿玛,我不喜欢这样。”

    老十听得心里发酸,道:“外面的规矩你们得习惯。”

    弘参对弘丰道:“三弟,阿玛的意思就是咱们在外面做做样子就好,回府后关起门来该干嘛还是干嘛。对吧,阿玛?”

    老十为难的点点头。

    弘丰这才笑道:“阿玛,你还有交代的没?如果交代完了,我们就去劝四弟了。”

    老十甩甩手,“去吧。”

    弘参临走时问道:“额娘要多久才能来?”

    老十注意到,弘参用的是“来”而不是“回来”,看来孩子们对京城都没归属感,于是,老十有些体谅弘历了,遂决定和弘参他们一起去找弘暄和弘历,准备当个慈父。

    也不知弘暄给弘历说了些什么,反正当老十再见到弘历时,弘历的情绪已经没那么抵触了,但还是一脸的不高兴。

    弘参和弘丰见状,便道:“阿玛,四弟马上就要答应了,你别急,要不,你先回书房等等?”

    老十叹了口气,冲弘历招招手,柔声道:“弘历,过来。”

    弘历走到老十面前,撅着嘴。没说话。

    老十(摸)了(摸)弘历的头,道:“在上书房你想干嘛就干嘛,和在家里一样,只是有一点,少说话,好不好?”

    弘历想了想,没答复。

    老十又道:“咱们家可能得在京里待好几年,你总得习惯是不是?总不能让你一人回安居岛吧?”

    弘历和老十一样,是个顺(毛)驴,如果硬着他做某事,那是肯定会闹得天翻地覆还没个结果。但如果听人说说软话,一下就讲道理多了。

    果然,弘历妥协了,“大哥天天都去上书房读书,我不要像他那样,我要上五天休息两天,额娘说了,要劳逸结合。”

    老十不由埋怨上了其木格,没事坏什么规矩啊,还找些歪理出来佐证,真真过分…

    不过,最终弘历没有坚持一周40小时学习制,因为弘参说了句让老十非常郁闷的话,“四弟,这事阿玛做不了主,是皇玛法定的,你忘了,阿玛怕皇玛法,就像耗子见了猫似的…”

    晚上老十做了个梦,在梦里将其木格好好教训了一顿,太过分了,规矩是能随便改的吗?上个学还要休息,想教出一群败家子啊…

    在梦里,老十很威风的捍卫了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不过第二日,老十便又和康熙对着干了。

    这次倒不是为了三胞胎,老十还没弱智到让康熙去改上书房的作息时间。

    今儿一早老十没亲自送三胞胎上学,叫弘暄一并带去了,反正弘暄要下午才能到户部跟着办差。

    下午老十和弘暄在户部碰的头,知道弘历来了个开门红,用一手比同龄人稍微漂亮些的大字征服了康熙给他们指定的启蒙老师,老十很坏的问道:“那你出宫时瞧见他们的师傅没?”

    弘暄笑道:“见着了,师傅说弟弟们表现都很好。”

    老十不大相信,“都很好?”

    弘暄点点头,笑着没做声。

    老十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虽然自己读书时也是作弊的高手,但这并不代表能容忍三胞胎胡闹。准备晚上动用家法了,当然,教育后还得采取防范措施,老十正想着是不是让人在三胞胎衣服醒目处绣上他们的大名以防患于未然,就听弘暄道:“阿玛,宜妃娘娘赏给了我两屋里人。”

    老十楞了,打量了一下弘暄,是啊,弘暄已经13了,自己12岁就有屋里人了,13岁的时候,嫣红都跟着他了,弘暄屋里是该有人了。

    但是,因弘暄一人在京,其木格早就放过话,不准弘暄小小年纪纳什么屋里人,老十当时颇不以为然,认为其木格有些无理取闹。

    其木格也没说什么大道理,说小小年纪就动起了花花肠子,对身体不好?这是没法取信于老十的,老十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身体倍棒…

    所以其木格只是淡淡的说:“我不想弘暄日后为难。”

    老十想了想,“爷只对你一人好,不见得弘暄也会和他媳妇双宿一起飞。”

    其木格道:“等他大了定(性)了,如果他喜欢三妻四妾,我也不说什么,可万一他和爷一样呢?”

    老十觉得好像也有这可能(性),毕竟言传身教嘛,如今孩子们可都是誓死不让府里进小妾的,所以遂同意了其木格的观点。

    因此,听弘暄这么一说,老十立马问道:“你怎么想?”

    弘暄红着脸,道:“额娘早就发过话的。”

    老十道:“你若想守着一人过日子,阿玛就帮你推了,你若没拿定主意,但日后能狠下心来,学周围那些人,对失宠的小妾不闻不问,那就接了,你额娘那,我去说。”

    弘暄想了想,道:“阿玛,我不知道日后会怎样,但现在我还不想给自己找麻烦。”

    老十也没废话,叫弘暄在户部盯着,自己则跑进宫找康熙去了,宜妃赏人肯定是和康熙通过气的,毕竟弘暄不是她正经的孙子,所以老十直接去找管事的人…

    当然,老十先汇报了一下工作,然后顺口提了这么一件事,不想刚开口说弘暄年纪还小,康熙就垮了脸,宗室子弟谁不这样,老十发什么抽?

    老十也没傻乎乎说不能让这通房丫头妨碍到弘暄未来可能的小幸福,而是说弘暄刚开始学着办差,不能让杂事分了他的心,这两通房丫头就先在府里学学规矩,等弘暄差事办完了再到跟前去伺候…老十准备用拖字诀。

    康熙不以为然,“他是朕亲手教出来的,若连这点定力都没有,也就不用再接什么差事了…”

    祝大家周末愉快

    第四百四十七章 家庭教育

    第四百四十七章家庭教育

    老十拿厉害的康熙没奈何。只好去捏软柿子。

    于是,一到下班的点,老十就走了,留下弘暄带领一干人等熬夜加班。

    不过,老十也不是去悠哉游哉了,一回府,茶都没顾上喝,就命人将那俩女的叫到跟前。

    老十细细打量了一下俩人的容貌,见这两人都不是狐媚像,但却透着一股可爱劲儿,就知道宜妃是用了心的,看来明天还得进宫给宜妃说声谢谢。

    但是,老十对她们还是不假辞色,声色俱厉的警告她们老实跟着老嬷嬷们学习业务,少打歪主意,若带坏了阿哥,他直接一棒子打死扔出去了事。

    两通房都是内务府包衣出生,家里也不是实权派,全指望着她们能混出个人样来,提携一下弟兄,所以。今日被宜妃叫去耳提面令了一番后,心中都是暗喜的,弘暄可是康熙最喜爱的皇孙,前途无量,加之其木格又不在京里,肯定没人给她们备下(避)(孕)汤药,她们若是运气好,能抓紧时间一举得男,那这辈子的依靠可全有了…

    没想到,当家主母不在,按职责划分,本应该不(c)手内宅事务的老十竟然出面了,两人顿时如数九寒天被泼了一盆冷水…

    老十威胁了她们之后,还叫来弘暄身边的嬷嬷,好生叮嘱了一番。

    安排完后,老十想起自己当初的心路历程,还是有些不放心,于是,又跑到弘暄屋子里视察了一番,然后做出了指示,从即日起,让三胞胎和弘暄挤一个炕,美其名曰,让弘暄争分夺秒辅导三胞胎的功课。

    嬷嬷们虽然担心三胞胎将弘暄给挤到地上去,但见了老十的脸色,楞是没人敢吱声。

    老十忙完这些后,才腾出手来准备收拾三胞胎。

    三胞胎第一天上课就摊上了繁重的家庭作业。因此一回府就跑到他们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