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都市言情小说 > 重生之十福晋 > 第 105 部分

第 105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是老十筹划的,九阿哥看了看老十,又看了看弘暄,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急啊,只好拉着老十一起上船,来个清朝版的十八里相送。

    九阿哥正拉着老十登船,不想弘政不走了,“阿玛,酸(奶)作坊我可投了银子的,我也想留下来等开张大吉。”

    九阿哥一听,心想,都是皇孙,怎么差距那么大呢,人家弘暄是顺便看铺子开张,弘政却将这当成主业了,骂道:“胡闹,有你这么躲上学的吗?”

    弘政忙辨白道:“阿玛也可以给我留作业啊,就像皇玛法给弘暄大哥留一样。”

    九阿哥瞪了弘政一眼,正想冷哼,不想老十却道:“九哥,让弘政留下吧,蒋先生的学识不错,耽搁不了弘政多少学业,到时候和弘暄一起回京,弘暄也好有个伴。”

    弘政忙道:“多谢十叔。”

    九阿哥听了老十这番表态,更急了,忙冲弘政摆了摆手,然后拉着老十就上了船梯,正事要紧…

    弘政忙主动叫人将他的行李卸下来,站在弘暄身边,高高兴兴的祝九阿哥一路顺风,虽然九阿哥已拉着老十进了船舱…

    小愤青问有没有票票啊?

    汗,请大家继续多多支持,谢谢

    第三百七十五章 阿q

    第三百七十五章阿q

    弘暄的归来引起其木格一阵激动。眼见就要语无伦次的感慨起来,弘暄忙阻止道:“额娘,我行李都没收拾呢,你不会没发现吧?”

    其木格张大嘴巴“啊”了一声,自己好像净想着大事去了,没注意这些细节…

    弘暄对弘政道:“我额娘经常这样,你习惯了就好。”

    其木格这才又发现了弘政,指着弘政正想发问,弘暄便很有眼色的回道:“额娘,九伯同意弘政多留些日子,到时和我一起回京。”

    其木格忙掩饰住讶然,对弘政的滞留表示了欢迎,正想交代弘暄要多多爱护弘政,安安领着三胞胎接到消息也跑了过来,幸福的围着弘暄打转:“怪不得阿玛不要我去码头送你,原来你这次不走啊…”

    其木格一听,心想,老十也是,得了信怎么也不派人知会我一声…

    而老十此时正在海船上被九阿哥无情的嗤笑着,“你叫我怎么说?啊?我苦口婆心的劝你,你不听。这下好了,没人领情吧?心满意足了?”

    老十梗着脖子道:“谁说没人领情?其木格就承我的情。”

    九阿哥没理老十,继续放肆的狂笑了一阵,然后才道:“别给我提你媳妇,人家说娶妻当娶贤,你可好,娶了个没脑子的。”

    老十不乐意了,“九哥,其木格只是不喜欢应付那些弯弯绕绕。”

    九阿哥瘪瘪嘴,表示持保留意见,“她也就运气好,子女运旺,不过,弘暄这小子的确是个人才…”

    老十不置可否,只是叮嘱道:“九哥,选秀的事,你帮着留意些。”

    九阿哥啧啧两声,“你知不知道,我在蒙古的时候,听说今年许多蒙古王爷都要将女儿孙女送来参加选秀,到时候铁定弄得太后和皇阿玛一个头两个大,唉,那帮蒙古人也不想想,他们女儿倒是多,可我大清却只有一个十阿哥啊,唉,这帮人怕是打错算盘了。”

    老十不满的瞪了九阿哥一眼。九阿哥笑道:“我可不是挪揄你,我这是夸你呢。”

    见老十眼睛没缩小的趋势,九阿哥怕老十将眼珠子瞪出来就麻烦了,于是,笑道:“行了行了,我晓得了,但先说明,我可不敢保证什么,你府了可是很多年都没进人了…”

    见老十不仅眼珠子瞪得越来越大,嘴巴也越抿越紧,九阿哥笑道:“但我保证,如果皇阿玛铁了心的要给你指人,我尽量帮你选两家势弱的,任由十弟妹敲打,不过,叫弘暄多给皇阿玛讨讨近乎,他的话,没准皇阿玛还能听得进去,别心疼信鸽,累死了一只,皇阿玛自然会再给补上一只…”

    老十也知道九阿哥说的是实情。微微点了点头,“九哥,弘暄那兔崽子虽然翅膀还没硬就开始和我对着干,但我却不能不为他打算,你回去后,见了皇阿玛,多帮着回旋一二,如果皇阿玛火气很大,你就说临行前弘暄特意给你说过,如果皇阿玛不准他多逗留,他立马收拾包裹回京,绝不再耽搁。”

    老十却是白白担心了一场,九阿哥回京后,刚一提弘暄,康熙就道:“朕知道了,弘暄是个有主意的,他的作业不是交给你了吗?给朕呈上来。”

    九阿哥哀怨的想,怎么就没人将那信鸽给打下来煮了吃了啊?害得自己都瞧不见康熙的第一反应。

    九阿哥看了看自己手里拿着的吕宋岛外商大会的总结报告,硬着头皮道:“皇阿玛,弘暄的作业儿子放在府里了,这次没带来,要不您先瞧瞧儿子的折子?”

    九阿哥也是好心,毕竟不管弘暄话语说得多么冠冕堂皇,但拂了康熙的意是板上钉钉的,因此,九阿哥便想着先来探探康熙的口风,若康熙没那么生气,再将弘暄的功课呈上去,不想康熙不仅没生气。而且国家大事也先放在一边,先过问孙子的学业了,让九阿哥不由有些怄。

    不过,康熙也没废话,点点头,表示同意先认真工作。

    看过九阿哥的折子后,康熙又详细问询了一些细节问题,九阿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一进行了分析解答,“至于洋人是怎么将南洋占了的,有多少人,如今还没打听出所以然来,十弟已经派人去查了,一有消息,应该会第一时间报上来。”

    康熙点点头,没总结陈词,也没对九阿哥的工作进行褒奖,只是吩咐九阿哥在京里继续盯紧洋人,“十阿哥思虑难免不周,有你帮衬着,朕也就放心了。”

    但九阿哥听了这话,已经想哭了,搞了半天。自己又成副手了?

    想了想,九阿哥心有不甘的关心起了蒙古药材生意,于是,便听到康熙道:“嗯,蒙古药材生意一直是由你打理的,你对相关事务都比较熟悉…”

    九阿哥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差点想吐血了,“你也好好帮衬着你五哥,别让蒙古王爷找朕闹腾…”

    出得乾清宫,身兼两个副职的九阿哥一副四处找碴的模样,别说太监宫女了。就是侍卫也都一脸的小心,生怕当了冤大头。

    但九阿哥还没走出宫门,乾清宫太监又跑来了,说康熙再次召唤。

    九阿哥这次不抱希望了,只残留着那么一丝丝的希翼。

    原来康熙将九阿哥打发走了后,才猛然想起还有事没交代完,什么事呢?对九阿哥来说,自然不会是好事。

    康熙先是亲切的问了问弘政怎么留在了吕宋,听九阿哥说完了原委后,康熙很是满意的点点头,对弘政象榜样学习的精神进行了赞扬,然后便道:“弘政既然有这个心,你这个当阿玛的也得多多支持,挣那么多银子留在手里干嘛?还不是给儿女花的,你多给弘政拨点银子,酸(奶)作坊用不了那么多,他和弘暄还可以去做其他嘛,200两银子,你也好意思拿得出手。”

    九阿哥心里那个恨啊,当然,不敢恨康熙,只能恨自己身体太好,被康熙如此气,居然胸中的鲜血还没吐出来…

    见九阿哥没做声,康熙便又唠叨了两句,叫九阿哥别学其木格那种无知妇孺,男子汉大丈夫,就得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气魄,既然弘政想跟着弘暄长见识,九阿哥就先拨个一、两万的活动经费过去好了,苦什么也别苦了孩子。

    九阿哥什么话都不想说了,说了也白说,没准一、两万两银子还会涨到三、五万去。

    于是,九阿哥咬牙回到家后,瞅着自己帮弘暄给康熙预备的一堆礼物,越想越生气,直接将礼物全撤了。叫人只送弘暄的作业本进宫,可快递人员还没出得府门,九阿哥又将人叫了回来,气闷的摆摆手,还是将这堆东西一并送去吧,看在老十的面子上,不能因为康熙这个当爹的不像样,就影响到弘暄的形象。

    不想,第二天,九阿哥就受到了康熙的批判,说他心思不正、一天到晚的只知道打小算盘、动歪脑筋,九阿哥已经要崩溃了,他才回京,只和八阿哥吃了顿饭,怎么又惹着康熙了?

    好在康熙骂到最后,还是给了九阿哥一个答案,“弘暄在信里给朕说得明明白白,到吕宋后,他还没仔细体察当地的风土人情,也没寻着什么好礼物,这次便没托你这个当九伯的带礼物给朕!”

    九阿哥想死的心都有了,当初怎么就没叫弘暄将他写的信从头到尾的给背一遍啊。

    而康熙还在继续骂着:“你瞧瞧你挑的东西,和那帮洋人送的有什么差别,大同小异,一看就是洋人送给你,你从中挑出来糊弄朕的!”

    当初洋人和广东、福建商人大庭广众之下送的礼,老十和九阿哥早就叫人给康熙运了回来,因此康熙便有了比较。

    康熙还不解气,“耍小心思也不知道多动动脑筋,你怎么不问问十阿哥?他都没帮弘暄备礼物,你起什么哄?”

    九阿哥心想,老十两口子全被弘暄震懵了,哪有心思想到这些啊,见康熙还要再骂,于是,九阿哥忙道:“皇阿玛,这礼物是弘政挑出来的,他觉得这些东西看着还不错,便叫我转送给皇阿玛,不想下边的人给听错了,说成弘暄了,那作业本才是弘暄的,其余的礼物全是弘政挑的。”

    康熙听了,喝了口茶,态度和蔼了些,“弘政这孩子的确不错,比你有心多了。”

    九阿哥真想拉着康熙去库房点点,让康熙明白明白,自己这次贡献的东西可比老十都多!

    不过,这种事连老十都干不出来,何况九阿哥,因此,九阿哥便没做声,弘政是自己的儿子,夸弘政,自己这个老子脸色也有光,九阿哥彻底阿q了。

    而康熙还在继续着:“弘政这么有孝心,我这个当皇玛法的也得有所表示表示,胤禟啊…”

    见康熙亲切的叫起了自己的名讳,九阿哥心头一暖,正想代表弘政推辞一番康熙的表示,谁知,康熙却道:“你就给弘政拨五万两银子过去吧…”

    九阿哥酝酿了半天,一口鲜血还是没吐出来,只得作罢,看来身体太好了,也不是个事,只得咬牙道:“儿臣遵旨。”

    康熙见九阿哥不怎么上道,又补充道:“给弘政说说,他毕竟年纪小,这银子该怎么花,叫他多和弘暄商量商量。”

    九阿哥彻底火了,有些话别说那么明白行不?于是,九阿哥决定装晕,提醒提醒康熙,别做得太过火,可身子刚朝后踉跄了一下,就听太监报道:“启禀皇上,理藩院尚书求见。”

    九阿哥忙稳住了身形,决定呆会儿再晕,有个见证人多好!

    于是,九阿哥也不告退,就在乾清宫里立着,脑袋里想着晕倒之前的台词,既不能太过分,但也得让理藩院尚书明白,自己是被康熙晕的,难度好像有点大…

    康熙也没发话叫九阿哥撤退,毕竟理藩院关系着蒙古,如果是蒙古药材出了问题,正好可以直接问九阿哥。

    不想理藩院尚书进来后,带来的消息却是阿巴亥乌尔锦噶喇普郡王病逝…

    对不起,昨天回来得太晚了,没更成,低头道歉

    第三百七十六章 遗言

    第三百七十六章遗言

    阿巴亥乌尔锦噶喇普郡王病逝对康熙而言并不是什么大事。虽然阿巴亥的地理位置很重要,连接着漠北和漠南,但归顺朝廷已久,生不起什么大浪,而且阿巴亥的(奶)粉子貌似前景光明,整个部落从上到下对生活都充满了美好的憧憬,没人会想搞破坏。

    因此,康熙只是简单的命理藩院拟定讣告,表彰乌尔锦噶喇普郡王一生的功绩,夸奖其对朝廷的忠诚,然后再感叹两句天妒英才,不胜惋惜,最后则任命其木格的大哥巴特玛衮楚克为新一代郡王,教导其木格的大哥要继承其父遗愿,为大清贡献毕生的精力…整个事情办理得有条不紊,严格遵守了以往的惯例。

    而老十在京的府邸也是静悄悄的,没什么动静,其实徐公公还是做了相应的部署的,不仅取消了府里下人在此期间的婚嫁迎娶,而且还委婉的告诫大家注意着装,然后还亲自跑到库房。将一大堆可能用得上的仪程全理了出来,自然也不忘叮嘱喂马人加紧给马匹做身体检查,然后便静等吕宋岛的来信。

    从康熙的处置中,大伙瞧不出什么端倪,而徐公公在老十的宅子里也谨遵一个“稳”字,没给人落下什么话柄,因此,一帮皇子便没再跟进此事,继续开拓各自的新势力范围去了。

    九阿哥给老十写完信后,便如没事人一样,就算是他的老丈人死了,九阿哥也得用辣椒水来刺激泪腺,何况还是老十的老丈人?

    九阿哥拎得清,但却有人犯起了糊涂。

    十四得了消息后,又找了个借口跑回来见康熙了,在乾清宫速战速决后,便马不停蹄的赶往老十府,听说仪程怎么个送法还得等老十的指示,便又立即调转马头直奔九阿哥的钱庄。

    不想,钱庄里,五阿哥也在。

    九阿哥辛辛苦苦的从漠北奔波到吕宋,结果却换来了两个副职,是可忍孰不可忍,虽然不敢和康熙直接叫板,但九阿哥却没去理藩院打过一次照面,继续在钱庄里憋着气打理自己的私家业务,虽说自己当老板就是心情爽。但九阿哥却没个好心情,给康熙打的两份工可都倾注了九阿哥不少的精力,结果却没一个能有始有终,九阿哥能笑得出来才怪。

    九阿哥的心理其实很矛盾,说不管吧,又放心不下,说管吧,又咽不下那口气,很是纠结。

    好在五阿哥很能体谅人,每日都会跑到九阿哥的办公室来,这给九阿哥搬了个台阶,总不能将五阿哥赶出去吧?而且五阿哥亲自来问,难道九阿哥能不知无不言?九阿哥敢撂挑子,宜妃头一个就饶不了他。

    这哥俩,一个想交出任务,一个想接受任务,奈何中间横了个不知所谓的爹,都是苦命人啊…

    因此当十四赶到时,两苦命人正在认真严肃的讨论着某一细节…

    见了十四,这哥俩便暂停了公务,与十四唠起了嗑。问了问十四的身体,又关心了一下大炮改良的进展,还问了问西山的风景…十四有些发急,待会儿还得返回西山火器营呢,没时间耽搁,于是便皱着眉,将(欲)言又止的表情夸张了又夸张,终于让五阿哥回过味来。

    等五阿哥走后,十四便激动的抓住九阿哥,道:“九哥,乌尔锦噶喇普郡王没了。”

    九阿哥无语,白了十四一眼,心想,关你什么事啊?

    十四见九阿哥没理他,急着又重复了一道:“九哥,乌尔锦噶喇普郡王没了。”

    九阿哥吧唧道:“又不是完颜侍郎没了。”九阿哥的话很明白,提醒十四,完颜侍郎才是他的泰山大人。

    十四不耐烦道:“九哥,你猜,阿茹娜会不会回阿巴亥吊唁?”

    九阿哥摇头道:“不清楚。”

    十四叹了口气,“阿茹娜真是命苦,才没了丈夫,阿玛又紧跟着没了,孤儿寡母的…”

    九阿哥没做声,慢慢品着茶,颇有耐心的等十四扮演完祥林嫂后,才道:“你巴巴的找我来就是为说这个?告诉我阿茹娜可怜?”

    十四见九阿哥丝毫不体谅自己的心情,郁闷道:“九哥,你说十嫂会不会回蒙古奔丧?”

    九阿哥还是摇头。“不知道。”

    十四急得跺了一下脚,“九哥,你别(y)阳怪气的。”

    九阿哥摊开双手,很是无辜的说:“我只是说实话而已,真不知道,不过,按常理应该不会吧。”

    十四忍住气,道:“九哥,借我个人,帮我去送封信。”

    十四还没开府,手里的人都是明面上的,派到哪儿都有记载,上次可以借口帮弘暄将亲兵派了出去,但这次弘暄也跑了,十四实在找不出什么像样的借口往阿巴亥派人,只好求助九阿哥。

    九阿哥叹气道:“你这么折腾怕也没什么结果…”

    十四小声道:“我没求结果…”

    九阿哥摇摇头,“痴人…”

    十四则一脸的落寞,叹息道:“乌尔锦噶喇普郡王怎么就去了呢,留下阿茹娜多可怜…”

    十四这个外人都因乌尔锦噶喇普郡王的逝世而情绪不佳,可想而知老十这个根正苗红的半子了,当然,老十可不像十四,只想着乌尔锦噶喇普郡王留下的女儿可怜。老十对自己的岳父还是有些感情的,再加上其木格稀里哗啦的一阵痛哭,老十的眼眶也不由红了起来。

    弘暄虽然见外公的次数不多,但两人还是抓紧时间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因此,弘暄也是哭得有点泣不成声。

    安安则压根就没见过乌尔锦噶喇普郡王,但是,每年都会收到来自蒙古的礼物,加上受悲凉气氛的感染,安安哭的阵势也不小。

    三胞胎不明所以,一个个也跟着嚎了起来。被老十拎到院子里去了。

    而弘政也是一脸的悲伤,虽然没挤出眼泪,但却楞是弄了个万分悲痛的表情,九阿哥若见了,没准都会表扬两句。

    好容易,老十才等到大伙儿的哭声渐息,便赶紧叫大家回房躲着悲伤去。

    等孩子都走了后,老十才递给了其木格一封信,“大哥派人送来的。”

    老十在接到朝廷邸报的同时,还接到了其木格大哥送来的私人信函,其实是乌尔锦噶喇普郡王的遗言。

    乌尔锦噶喇普郡王临终前还强打起精神,专门给其木格写了封信,整篇都围绕着不准其木格回蒙古奔丧而展开。

    乌尔锦噶喇普郡王语重心长的告诫其木格,逝者已矣,生者最大,其木格得弄明白,老十才是她一生的依靠,不仅得伺候好老十,也得帮老十排忧解难,而且切记,一定别给老十惹事。

    乌尔锦噶喇普郡王说,其木格回蒙古,会给老十添许多麻烦,因为(奶)粉子的事,人人都想和老十拉上关系,其木格回去了,那前来拜访拉关系的人定然不在少数,落在康熙眼里,那可不是好事。当然了,其木格的爹也不忘告诉老十,说自己的女儿缺点多多,请他多多包涵…

    看得其木格泪水是止也止不住,老十也是百感交集。

    老十感叹完后,方开始劝慰其木格,不想,其木格不仅没止住悲声,反而哭得更凶了。老十见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便道:“要不爷给皇阿玛上折子,爷陪你回蒙古,怎么说也该给岳父大人上柱香的。”

    其木格抬起一张泪脸,抽泣道:“可阿布说…”

    老十想了想,道:“没事,咱们上柱香就走,不多停留。”

    其木格看着老十,感动得不得了,但仔细想过后,还是拒绝了老十的好意,“爷,咱们别拂了阿布的意,免得他老人家在天上都不安心。”

    老十也没坚持,立马说道:“那你也别太伤心了,哭坏了身子,岳父也走得不安稳。”

    其木格点点头,又带着哭腔说:“阿布临终前还在为我打算,可我,我却从没将阿布放在首位…”

    老十搂住其木格,劝道:“阿布不会怪你的,你别想左了。”

    其木格哭了一整夜,然后又暗暗垂泪了一整天,第二天晚上,其木格不朝左想了,开始理智分析起了问题,于是老十便成了口是心非的小人。

    其木格指责道:“你说陪我回蒙古完全是在糊弄我,我一说不,你立马就改口了,太过分了,什么时候你变得这么虚伪了?”

    老十自然不承认这个指控,竭力表示,自己的确想陪其木格回娘家,没坚持的原因则是“等我们赶到了蒙古,好几个月都过去了,大家情绪才好些,咱们又去惹大伙痛哭一场,岳父大人想必也不喜欢的。”

    老十这话一说出来,其木格立即说他假打,老十见状,提起笔就要写折子,其木格忙拦住了:“爷,别当真…”

    老十放下笔,看着其木格道:“其木格,爷的确不想去蒙古,如今皇阿玛已经对洋人上了心,若我此时又巴巴的请旨去蒙古,还不知会怎么惹皇阿玛忌讳呢。爷当时说那话,的确也就是想宽慰一下你,不过如果你…”

    其木格转身抱住老十,道:“我就是觉得心里难受,想找人吵架,你别和我一般见识。”

    老十轻轻拍着其木格的背,道:“没事,心里有火都冲爷来吧,岳父走了,你还有我呢…”

    请大家继续多多支持,谢谢

    第三百七十七章 厚脸皮

    第三百七十七章厚脸皮

    其木格也算是再世为人。因此对于轮回转世之说,倒有了几分相信。

    伤心之际,便打算在安居岛新修的寺庙里给乌尔锦噶喇普郡王做一场法事,希望自己这世的爹能位列仙班最好,再不济也能投胎转世到一太平盛世,当个富家翁。

    老十自然不会有异议,但弘暄却提出了不同意见,蒙古人是信喇嘛教的,和中原的佛教差别貌似有点大,弘暄认为这似乎是对外公信仰的不尊敬。

    其木格虽然重活了一世,但在对待宗教这个问题上,还是没什么进步,依旧是既不虔诚也不亵渎,各路神仙都能拜,但对各门各派的教义依旧是糊里糊涂,经常张冠李戴。

    听了弘暄的话,其木格还是觉得无所谓,反正都是佛教,拜的都是佛祖,万宗同源,不过。老十却引起了高度重视,叫其木格稍安勿躁,法事不办则已,要办就得办好。

    其木格就这点好,当反对意见稍微增多时,不管她的真实想法究竟如何,她都能做出妥协,而且基本上都还是心甘情愿的。

    因此,其木格便柔顺的咨询老十的具体意见。

    老十很有魄力,郑重其事的表示,他要去联系蒙古的活佛,请活佛到阿巴亥部为乌尔锦噶喇普郡王念经超度。

    在蒙古,活佛的地位是最高的,汗王和亲王见了活佛那都是毕恭毕敬,想请动活佛出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此,听了老十的安排后,其木格很是激动,拉住老十的手,感激涕零,代表自己娘家的一干人等将老十从头谢到脚,谢完了,才想起问老十什么时候和活佛建立起了交情。

    老十一点也不怵,道:“爷又不是四哥,京里的喇嘛庙都鲜少去,哪认识什么活佛。”

    其木格仗着自己死了爹,这些日子脾气见涨。听了老十的回答后,很是气恼:“你以为活佛是谁都请得动的?不是逗我玩嘛?”

    老十很是好脾气的道:“多伦诺尔的章嘉呼图克图经常会到京里来,朝廷在京给他专门修了寺庙的,四哥应该和他有联系,我找四哥帮忙就是了。”

    章嘉呼图克图是漠南蒙古活佛的称呼,老十虽然不信黄教,但起码的常识还是有的。

    但其木格这下却彻底懵了,虽然她不信蒙古黄教,但毕竟是在蒙古长的,那是久闻章嘉呼图克图大名,如雷贯耳,因此,她倒不是为了老十说出的这么个拗口的名字发懵,而是不明白老十怎么会想着找四阿哥帮忙,这两人好似没这个交情吧?

    其木格以前倒是一直期望和四阿哥一家搞好关系的,但无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无论其木格如何示好,四阿哥一家也没对其木格另眼相看,让其木格倍感挫败,后来,老十拿定主意打算移居海外。其木格便也懒得去热脸贴冷p股,也没再关注老十与四阿哥的交往,后来知道老十写信质问四阿哥,凭什么乱罚弘暄时,其木格也没放在心上,反正自己一家将来不必仰仗四阿哥鼻息过活,老十爱怎么得罪四阿哥就怎么得罪吧…

    因此,深深得罪了冷面王的老十突然要找这个非常记仇的被得罪的对象帮忙,其木格除了发懵还是发懵

    弘暄也赶紧提醒老十,“阿玛,你可给四伯写过信,态度不大好的。”

    老十瞪了眼弘暄,道:“还不是为了你这臭小子,尽让爷得罪人。”

    弘暄觉得和老十没法沟通,便转而奉信沉默是金。

    而这片刻功夫,其木格总算清醒了些,接着弘暄的话,问道:“爷,咱们才得罪了四哥,他会帮忙吗?”

    其实其木格还有个想法,难道因为自己一家的未来大计有了变化,老十便开始着手重建人际关系了?

    老十却道:“就只叫他写封信,引见一下,又不费他什么事。”

    弘暄没想到老十脸皮这么厚,微微摇了摇头。

    老十见了,直接朝弘暄的脑门弹了一指,“那你给皇玛法写信,请他帮忙?”

    弘暄忙摇头,老十便指着弘暄。对其木格道:“知道这小子靠不住了吧?”

    弘暄急了,叫道:“皇玛法出面,这动静就太大了,整个蒙古没准还以为朝廷有了新动向呢。”

    老十瘪瘪嘴,“那你嚷嚷什么?一边去,爷办事,你少在一旁啰嗦。”

    然后,老十便赶走了弘暄,在其木格的亲眼见证下,给四阿哥写了一封信,一气呵成,用词都很正常,既没提先前的嫌隙,也没特意奉承,只是言简意赅的请四阿哥给章嘉呼图克图写封介绍信,有点那么公事公办的味道,让其木格不大好发表评论。

    然后,老十又用蒙古语给章嘉呼图克图写了封法事申请书,虽然老十写诗做赋不行,但毕竟在上书房混了那么多年,写封言辞恳切的信函那是绰绰有余,在对章嘉呼图克图表达无上尊敬的同时,闻不到一丝谄媚的味道;在感情丰富的表达对仙逝岳父哀思的同时。让人体会不到一分夸张;然后才水到渠成的请章嘉呼图克图帮着做场法事,通篇读下来后,其木格觉得完全可以拿去给学生当范文了。

    不待其木格口头表扬,老十提笔又开始写第三封信,其木格奇怪道:“这是写给谁的?”

    老十头也不抬,“给十四弟,他和四哥一母同胞,叫他去找四哥。”

    三封信写完后,老十又找来弘暄,什么话都没说,只将信递了过去。“给你十四叔送去。”

    弘暄乖巧的接过信,以小跑的速度朝鸽子笼奔去。

    其木格噌怪着老十,“你也是的,咱们自己派人送啊,晚几天就是了,何必折腾弘暄的鸽子,笼里可就剩这一只了。”

    老十道:“岳父对弘暄不错,他也该出分力,不就用用他的鸽子嘛,又不是叫他亲自跑腿。”

    其木格无奈的摇摇头,不想再纠缠这个问题,而是转而说道:“爷,嫣红和海棠昨儿又派人去前院书房了。”

    老十喔了声,“你敲打敲打她们就是了,爷忙,没功夫过问。”

    其木格老爹过世了,按当下的规矩,其木格就得守孝,守孝期间呢,就得和老十分房。

    因此当其木格哭得昏天黑地时,嫣红一行人则是强掩着喜色,不动声色的暗暗筹划着。

    因前几天其木格过于伤心,老十不大放心,便在正房外间的软塌上守着,而昨天其木格总算接受了这一残酷事实,精神好了许多了,便叫老十暂时搬去书房住,总不能叫老十一直睡软塌啊,早知道还是该在外间打造一炕床的。

    不过,其木格警惕(性)也高,虽然说是书房,却指的是自己院子里安安用的小书房,在东厢房中,与安安的卧室两隔壁。

    但在入睡前,其木格突然想到老十是一家之主,断然是不应该住厢房的,因此便坚决的将卧室让了出来。自己搬了出去,“爷,咱们还是小心些,别落人口实。”

    不过,其木格今天一开始打理府务,便听说这几天傍晚时分,嫣红和海棠必定会派人去前院书房打探,于是,其木格便有些恼了,这些人怎么就是不死心呢?

    “爷,这年早就过完了,不如将她们送回前山寨吧。”其木格觉得还是将人送走好,反正老十已不打算立即搬家了,送她们走,老十应该会接受才对。

    老十没出言说不,只是幽幽道:“今年选秀。”

    其木格无力的靠在老十身上,“怎么都凑一起了啊,这日子没法过了。”

    而四阿哥从十四手中接过老十的信函后,也是觉得这日子没法过了,老十是什么意思啊,他哪知眼睛瞧见自己和漠南的活佛关系近了?这不是摆明了挑唆嘛?

    四阿哥觉得老十就是想告诉康熙,他借助宗教与活佛拉关系,这可是天大的忌讳!

    于是,四阿哥便皱着眉对笑眯眯的十四道:“活佛进京时,我倒是去听过他几次讲经,但并没什么交情,怕得要你十哥失望了。”

    十四是一接到老十的信,就赶紧回京了,连借口都没找,进了乾清宫后,傻愣愣的看着康熙,憋了半天才道:“儿子想念皇阿玛了。”弄得康熙莫名其妙。

    十四给阿茹娜的信已经托九阿哥的人给送去了,所以他倒不急着借此机会再慰问一下阿茹娜,而是认为,如果知道活佛要去阿巴亥做法事,阿茹娜就算不回去奔丧,肯定也会赶去见证法事这一庄严的仪式的,当然,如果阿茹娜已经在阿巴亥部了,那肯定就不会急着回车臣汗部了。

    其实,不管阿茹娜是在阿巴亥还是在车臣汗部,离十四都是十万八千里,但十四却犯轴,认为阿茹娜到了阿巴亥,总要离自己近些…

    说来十四也可怜,自己扑腾了半天,还不知道阿茹娜如今到底在哪儿…

    听了四阿哥推托的话,可怜的十四忙讨好的笑道:“四哥,要不你就以信徒的身份给活佛写封信,这不为难吧?”

    四阿哥见了十四满脸的堆笑,觉得很刺眼,老十的事就这么重要?

    虽然十四什么招式都使了,四阿哥就是不握笔,气得十四只好暂时回阿哥所,准备找德妃去施压。

    而四阿哥也很快进了宫,没事找事的汇报了一下工作,然后便做无意状提起了老十的请求,再三澄清自己真的与漠南活佛不熟,而且还表示帮不上老十的忙,很是惭愧。

    弘暄的信鸽飞入京的第一站便是紫(禁)城,康熙手下的安保人员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信件全拷贝了,因此,此事康熙早已知晓,脸皮厚到老十这种境界还真是不容易。

    当然了,康熙也在等着瞧四阿哥如何行事。

    见四阿哥赶着来说明情况,康熙并没什么欣喜,反倒有那么一丝失望,只略略点了点头…

    老十厚着脸皮伸手要票票…

    请大家继续多多支持,谢谢

    第三百七十八章 通病

    第三百七十八章通病

    康熙的儿子有个通病。都认为自己是最悲催的,看来康熙的家庭教育存在着莫大的问题。

    十四就不用说了,本来心里就郁闷呢,谁知德妃却不打算帮他,德妃能在宫中屹立不倒,能耐不可小窥,人家一下就想到(勾)结蒙古的大问题上去了,还痛心疾首的责怪十四斗争经验浅薄,被老十当枪使。

    无奈之下,十四只得做出一副(欲)哭无泪的模样,黯然的表示自己好容易才领了个差事,可如今光见银子砸下去,却连个泡都没见着,人人都以为自己贪污了多少科研经费,熟料自己一个子没得到,反而背了一身债…

    十四告诉德妃,钱是找九阿哥借的,老十和九阿哥关系最好,老十的事就是九阿哥的事,若自己连这点事都办不好,想再朝九阿哥伸手拿银子怕是门都没有。何况,自己还在托老十在吕宋购买另一款式的大炮,若老十消极怠工,损失的可是自己的名誉…

    德妃一听就急了,连骂十四糊涂,怎么能自己负债给公家办事呢?

    十四哀怨道:“我不想被人瞧扁了去,额娘,你可得帮我,我的差事能不能办好,九哥和十哥可是关键呢。”

    德妃还能怎么办?无奈之下只好叫来四阿哥,当着十四的面,唠叨了一大堆的兄友弟恭,最后总结陈词,叫当哥哥的就得有当哥哥的样子,对兄弟该帮就得帮,别疏离的跟外人似的…

    于是,四阿哥更坚信自己是爹不疼,娘不爱,脸色已经冷得可以结霜了。

    但四阿哥还是很有原则的,危及自己利益的事绝不干,因此便装作没听懂,含糊的应付了两句。

    十四见状,赶紧给德妃捶了捶肩膀,让四阿哥好不恼怒,要是拉得下脸来,他铁定去给德妃捶腿,可惜。多年来,两母子就没亲近过,四阿哥委实做不出来讨好卖乖的事,只好听德妃实话实说的提出了要求,当然,德妃也没叫四阿哥一定得写推荐信,只是叫他帮十四想法子,妥善解决了此事。

    德妃发话了,十四便理所当然的要跟着四阿哥一起出宫。

    四阿哥告诉他,天色已晚,宫门很快就要下锁了,十四眼下出了宫,要进宫可得等明天早上了。

    十四却无所谓,表示他很乐意在四阿哥府里将就一晚。

    然后,四阿哥又说,十四好多天都没回府,还是应该回阿哥所慰问慰问十四福晋,于是,十四便道,许久没给四嫂请安了,应该去补补礼数。

    最后。四阿哥只好坦白的告诉十四,容他一个晚上,让他仔细想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十四这才罢手,没当跟p虫。

    四阿哥与幕僚商议的结果最终还是不提供任何文书,明面上的理由是,与活佛没交情,贸然去套近乎只能是自讨没趣,暗地里一伙人是怎么分析的,就不得而知了,气得十四当即就要拖了四阿哥去德妃面前评理,还是四福晋出来才分开了这两情绪欠佳的兄弟。

    最后,十四无奈,只好将老十的信单独派人送去了多伦多。

    让人想不到的是,活佛接了信后,没片刻犹豫,就应了下来,只是身体有点微恙,得耽搁十多天才能起程。

    当消息传回北京后,四阿哥大呼好险,幸亏自己顶住了压力,否则康熙还不知道怎么想呢。一时间,四阿哥觉得自己这些日子在德妃处受的白眼太值了。

    而三阿哥则立马给老十上起了眼药,趁康熙带着一帮儿子游御花园时不经意的提起了老十对蒙古的影响,连活佛都能请得动,看来老十在蒙古真是人气旺啊。

    三阿哥此话一出,一帮兄弟都噤声了,看天的看天,瞅地的瞅地,赏花的赏花。观草的观草,但头皆微微偏向康熙,耳朵全都竖着。

    连九阿哥也没急着帮老十开脱,不是九阿哥变节,而是高手过招,讲究的是敌动我不动。

    但自从太子被圈后,康熙为了显示自己还是很重亲情的那么一个人,基本上许多场合都会带上弘皙,因此,皇子们不开腔了,皇孙便发话了,弘皙笑眯眯的道:“十叔好似不信黄教的?活佛怎么给十叔这么大的面子?”

    三阿哥正愁没人和他一唱一和的,见弘皙出声了,忙接话道:“当初你十叔赔着本四处送(奶)粉子,我们都劝他三思而行,看来,倒是我们多虑了。”

    见三阿哥影s老十借(奶)粉子收买蒙古人心,九阿哥忍不住道:“三哥,我怎么不知道你当初劝过十弟?”

    三阿哥打了个哈哈,继续给康熙浇油,“你别说,如今仔细想想,十弟做的许多事初看起来倒没什么。可时间一久这问题就出来了,(奶)粉子使蒙古人将十弟视为财神,慈善会又使南边的汉人对十弟死心塌地…”

    九阿哥冷笑了一声,道:“三哥,话可不能乱说,慈善会是弘暄搞的,可是得了皇阿玛认可的。”

    四阿哥和八阿哥都是一惊,与众人一起,齐齐看向康熙,康熙面无表情,不置可否。

    九阿哥见大伙儿不信。便道:“皇阿玛可下旨叫我给弘暄送了五万两银子去的。”

    九阿哥此话一出,不由大伙不信,康熙就在跟前,谅九阿哥也没那胆子当面撒谎。

    八阿哥疑惑的看了眼九阿哥,心想自己怎么没听九阿哥提过呢?

    康熙也看了眼九阿哥,缓缓道:“那银子是给弘政的吧?”康熙好面子,可不想被人戳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