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都市言情小说 > 台湾娱乐1971(1-640) > 第 152 部分

第 152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罗大佑这首《鹿港小镇》,可是首政治歌曲,居然整整提前三年出来。另一个时空,这首歌一出就红爆整个台湾,各种“鹿港小镇餐厅”、“鹿港小镇游戏厅”、“鹿港小镇维修站”蜂拥而出。

    只是,唉,估计不出一个月,这首歌就会被当局列为禁歌。今年的歌曲审查虽然放宽了不少,但这种公然质疑蒋经国政策的歌,恐怕还是难逃处罚。

    李登辉为了做样子,表现自己对音乐节的重视,是准备在这里看一个小时的表演再离开的。他正听着高凌风唱歌,突然一个下属凑到他耳边说了几句,李登辉就站起来朝罗大佑那边走去。

    “台北不是我想像的黄金天堂,

    都市里没有当初我的梦想 ,

    在梦里我再度回到鹿港小镇,

    庙里膜拜的人们依然虔诚,

    岁月掩不住爹娘纯朴的笑容 ……”

    一分钟后,李登辉满脸铁青,小声地责问身边的下属:“这些歌手的演出歌曲,你们都没有审查过吗?”

    那下属也是满脸土se,不是怕李登辉,而是怕蒋经国,这首歌严格算起来,可是反蒋经国的啊!

    不管如何,李登辉他们也没权利直接上台赶人。蒋经国上台之后的几年,对言论的管制越来越松,早已经不像当初那样,说一句对党国不好的话就能直接抓人。

    唱吧,唱吧,只要不发唱片,就没人会来管,最多规定正式场合不能唱这首歌。

    音乐节要持续到大半夜,王梓钧只待了半个小时就准备离开,却终于被伺机等候已久的段钟谭逮住。

    “王先生,请等一下。”段钟谭截住王梓钧。

    王梓钧停下来,身后的李京浩跨前一步。

    段钟谭道:“我是《滚石》杂志的段钟谭,不知道能不能为王先生做一个专访。”

    台湾《滚石》杂志的段钟谭,不就是后来滚石唱片的老总么?王梓钧笑了笑,指着远处道:“段先生,我觉得今天那位唱《鹿港小镇》的歌手更值得专访。”

    段钟谭笑道:“我要是给罗大佑做专访,恐怕《滚石》会惹大麻烦。”

    王梓钧看看四周,说道:“好吧,去那边的小吃摊谈谈。”

    段钟谭欣喜于能专访王梓钧,王梓钧却是心中好笑,前不久才决定要跟段氏兄弟一起办滚石唱片,眼下就来了一位姓段的。

    王梓钧最看好的,还是段氏兄弟对华语音乐的理解,以及对华语音乐市场的了解,这些都是滚石唱片能够迅猛发展的重要因素。郑振坤已经老了,思维还停留在六十年代,不能很好地理解年轻一代的音乐需求,根本没法和做了好几年专业音乐杂志的段氏兄弟相比。

    !

    。

    495【滚石唱片吗?】

    495

    时间还不算晚,王梓钧与段钟谭找了一家咖啡馆坐下。逐鹿中文域名-……zhulu。-请大家熟知'本章由友为您提供更新》'

    段钟谭有些惊喜,王梓钧很少接受媒体的专访,这次他找上王梓钧,也只是抱着找王梓钧聊几句的想法,没想到王梓钧会离开音乐节的会场和他细谈。

    段钟谭看了一眼王梓钧的保镖李京浩在邻桌坐下,目光转向王梓钧,笑道:“原来传言是真的,王先生你果然一点架子都没有。”

    王梓钧也笑着说:“我倒是听说许多人说我摆谱,一点不给面子。”

    “一个小时前,我也有这个想法。”段钟谭道,“我们《滚石》杂志这几年可是打了几十个电话约访王先生,可是一次也没联系到你本人。”

    王梓钧道:“据我所知,你们《滚石》杂志重点是介绍国外音乐的吧,采访我有什么意思?”

    “原来你以前不接受我们的采访是因为这个原因。”段钟谭苦笑道,“我想王先生你误会了。我们《滚石》杂志的宗旨是引进西乐的jg华,让台湾大多数的乐人了解现在外国音乐的趋势与现状,促进华语音乐的进步。师夷长技以自强嘛。”

    王梓钧搅着糖匙,笑道:“很伟大的宗旨。”

    段钟谭也听不出王梓钧是在赞扬还是在嘲笑,说道:“《滚石》杂志再怎么努力,也不过是从理论上,不如王先生你付诸实践。”

    “过奖。”王梓钧淡淡地说,指向bang球场的方向,问道,“这音乐节你怎么看?”

    段钟谭耳朵里隐约还能听到bang球场里喧哗的呼喊声,收起笑容严肃地说:“今晚的台北音乐节,其实就是现今台湾乐坛的一个缩影。”

    “哦,请赐教。”王梓钧来了点兴趣。同样的问题问洪小乔,她只是鄙夷李登辉及台北政fu靠此圈钱和做政绩,而段钟谭一下子把问题提升到整个台湾音乐的高度。

    段钟谭道:“现在的台湾音乐,最大的特se就是来自于当局的管束。就像这音乐节一样,什么人能进场,能唱什么歌,全部新闻局说了算。罗大佑那首《鹿港小镇》,绝对是临时掉包的,否则他连登台的机会都没有。”

    王梓钧会心一笑,这个罗大佑,明明一肚子才华,这几年却只帮几部电影写了几首主题曲。其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写的歌词老被歌曲审查小组要求修改。就连他的处nv作《闪亮的日子》,这种励志的歌曲,都被迫改了歌词。

    这次罗大佑在台北音乐节上唱《鹿港小镇》,估计也是一次对当局态度的试探吧。

    段钟谭接着说:“其次,自由创作被唱片市场所压制。在台湾,拥有创作力的歌手,大多数只能在民歌餐厅,夜总会里面唱歌,甚至这些地方中,规模稍微大点的,进去唱歌还要有熟人。就像今晚的音乐节,那些小歌手,只能在小演出台,一切设备器材都是最低级的,听众也是最少的……”

    王梓钧cha话道:“全世界都是这样吧,音乐商品化而已,跟台湾音乐现状有什么关系?”

    段钟谭道:“可这种情况,压制了台湾音乐的原创能力。现在台湾乐坛排辈分的现象很严重,一些乐坛的老前辈,不但不提携新人,反而将后辈的创作成果吞掉,变成自己的东西。”

    王梓钧说:“你有点危言耸听了。”

    “不,”段钟谭道,“王先生你站在如今台湾音乐的最上层,永远看到底层音乐人的挣扎。台湾音乐最最严重的问题还不止这些,而是固步自封。”

    “这话怎么说?”王梓钧问。

    段钟谭道:“王先生你是我最敬重的台湾音乐人。不是你的唱片有多少销量,而是你敢第一个站出来做台湾自己的流行乐。无论是现代民歌还是华语摇滚,你都为台湾音乐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n,为台湾音乐揭开了一片天。”

    王梓钧笑道:“你这是在恭维我吧?”

    “我是说实话。”段钟谭道,“在你之前,有不少年轻人都在努力,想要摆脱那种老式音乐,唱出符合我们新一代思想的音乐。可是前路茫茫,他们各自找寻着方向,你的成功为他们指明了一条道路。像刚刚躲到美国去的刘家昌,他在我眼里,只是个具有音乐才华胆怯者而已。他这些年除了扶持了几个新人外,大多数都是在复制同样的音乐去赚钱,对台湾音乐的发展几乎没有太大的贡献。而你不同,从你的每一张唱片都能看出,你一直在求新求变,力求新的突破,特别是那张《东风破》,简直探出了华语音乐的另一个方向的可能xg,可惜最终被当局封杀了。我想,王先生这两年懒于出唱片,恐怕也是受了《东风破》被封杀的打击吧。”

    王梓钧听了段钟谭这番话,差点一口咖啡喷出来,他这两年不出唱片,是因为chou不出时间好不好,居然被理解得这么高尚。

    段钟谭本来今天是来给王梓钧做专访的,却没想到居然聊起了音乐,而且还是他说的时候多,王梓钧说的时候少。

    不过既然打开了话题,段钟谭也没想过要收住,他吐了一口气道:“现在台湾有三大唱片公司,海山、歌林和丽歌。这三家唱片公司中,丽歌唱片以老式情歌和老民谣为主,已经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而歌林唱片,在三家公司里最年轻,也最有活力,明星培养机制很先进。可惜,它仅仅是个造星机器而已,为了规避风险,只能遵循现有的市场环境而不思进取,旗下有创造能力的歌手,大多数都不能展现自己的能力。归根结底,歌林唱片不过是一家以音乐为赚钱工具的公司,它成立的唯一目的就是进音乐圈子里来圈钱。海山唱片跟歌林差不多,造星功能很强大,不过有一点比歌林好,那就是管理更加人xg化,对新的想法敢于尝试。不过海山太老了,对于新音乐的尝试只敢一点点地去触o,不敢放开手脚去做。当然,海山唱片里有个异类,那就是你,这也是海山屹立不倒,越做越大的原因之一。”

    王梓钧听着他的高谈阔论,笑问:“如果你有一家唱片公司,你会怎么做?”

    段钟谭完全把王梓钧当做一个同自己一样有着音乐追求的同道,富有ji情地说:“如果我有一家唱片公司,那我会将这家公司打造成一个音乐平台,汇聚那些对音乐有着独特想法志同道合的伙伴,开启一个全新的音乐时代。”

    “呵呵,很伟大的想法。”王梓钧笑道。

    听到王梓钧的笑声,段钟谭才从他的ji情中走出来,说道:“不好意思,失态了。”

    “不,”王梓钧道,“我喜欢有想法的人。如果段先生你想做唱片公司的话,我可以为你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提供一些人员和渠道上的帮助。”

    “哦?”段钟谭迅速冷静下来,他已经是快到30岁的人了,在社会上o爬滚打十年,自然知道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王梓钧道:“诚如段先生所说,海山唱片已经老了畏首畏尾。比如罗大佑今晚的《鹿港小镇》,就算当局不封杀,海山唱片还是不会做这首歌,即便是我去劝郑振坤都没用。”王梓钧指指bang球场,“如果段先生对开唱片公司有兴趣,这几天可以多注意一下音乐节,说不定会发现许多人才,他们可以成为公司的第一批艺人。”

    段钟谭心思百转,他与他大哥做《滚石》杂志已经三年了,越来越不满足只做个观察与议论者,渐渐有了入局的想法。之所以没动手,主要是因为资金与渠道的问题,还有就是来自于当局歌曲政策的束缚。而如今,只要王梓钧进来合作,那么资金与渠道都不是问题。最后只有政策了,歌曲政策不放宽,一些歌就永远不能唱。

    “怎么样?有没有兴趣?”王梓钧问。

    段钟谭想要回去跟大哥段钟沂商量一下,不过还是准备先试探王梓钧一下,问道:“王先生准备怎么个合作法?”

    王梓钧说:“我出全资,组建一家唱片公司。你和段钟沂先生以《滚石》杂志入股,《滚石》杂志称为新建滚石唱片的附属刊物。你和段钟沂先生共同享有滚石唱片公司40%的股份,至于这四成股份如何分配,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情。公司的发行渠道,可以先借用海山唱片的渠道。公司成立后,我不参与管理,不过我对公司的一些决策持有否决权。如何?”

    段钟谭敲了一会儿桌子,脑袋里迅速计算着得失。先前他慷慨ji昂的说辞是一回事,真要成立公司,那又是一回事,不得不仔细考虑。

    “王先生你准备投资多少?”段钟谭问。

    王梓钧说:“三千万台币如何?”

    三千万台币做一家唱片制作公司,当然绰绰有余,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钱其实是用来买《滚石》杂志的。

    三千万的40%就是一千二百万,这点钱足够把《滚石》杂志给买下来,就算不做什么唱片公司,段钟谭也有得赚。

    段钟谭意动了,不过心里却冒出一丝怀疑——王梓钧在白送钱啊!天底下还有这种好事?

    !

    。

    496【筹备中的滚石】

    496

    段钟沂在听到弟弟段钟谭说王梓钧要投三千万进来做唱片公司的时候,只考虑了一分钟不到,便做了与王梓钧合作的决定。【。zhulu。 造神最新章节】e看 免费 提供

    为什么不合作?这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难不成王梓钧还能图谋他们什么?就他们那点加起来才几百万的身家,王梓钧都懒得动手。

    段钟沂和段钟谭兄弟也想自己做唱片公司,不过除非把《滚石》杂志社卖掉,否则他们只能拿出百来万的钱来开公司。虽然这点钱凑合着也够用做启动资本了,但一开始绝对过得很惨。

    而王梓钧一加入就不一样了,一出手就是三千万,虽然是把他们的《滚石》杂志一起拿去,但依旧如同天上掉馅饼一般。

    三千万台币多吗?用于开一家唱片制作公司当然多,段钟沂甚至在想该怎么才能把这些钱最合理地hua完。

    这个问题不用段钟沂伤脑筋,王梓钧早已经想好,这三千万大半将用于进口先进设备。比如soundstrea数码录音设备,这玩意儿虽然研制出来不少时间了,可去年才由美国泰拉克公司用于商业录音,录制出的一曲《1812年庄严序曲》让全世界的音乐发烧友鼻血狂喷。

    王梓钧年初就建议郑振坤去进口一套数码录音设备,不过这位郑总太抠n,一直说这东西华而不实太费钱了,否则怎么会全世界也就一两家公司在使用。

    倒是王梓钧从美国带回来的那盘,由泰拉克公司录制的全球第一张直刻lp唱片,把郑振坤震撼得跳起来。听着那黑胶唱片中传出的立体声音,将演出现场管弦乐队每一个细节都真实地再现出来,郑振坤差点呼为神迹。

    结果是郑振坤数码录音设备不想要,却想nong一套lp唱片的直刻技术。王梓钧连忙阻止,黑胶唱片已经日落黄昏,买那玩意儿纯属往水里扔钱。

    王梓钧与段钟沂兄弟在电话里简单地通了电话,然后王梓钧回影城拍戏,段钟沂开始联系人手搭建公司的班底,而段钟谭则是去参加音乐节留意好的歌手苗子。

    这一年的音乐节,远比另一个时空那场没有给后世留下什么回忆的音乐节办得热闹。刚开始,乐i们都是冲着那些明星去的,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相比起每年那几个熟悉的歌星外,无数登台的小歌手给他们带来一个接一个的惊喜。

    比如罗大佑,一首《鹿港小镇》迅速传唱,由台北市立bang球场流传到民间,很快成为进城草根们挂在口上的名曲。其传唱速度之快,甚至歌曲审查小组没反应过来,这首歌就已经从台北传到台湾中部、南部地区去了。在没有任何正规媒体宣传的情况下,出现这种情况,简直就是个奇迹。

    当然,罗大佑只有他一个,更多的歌手给乐i们的感觉只是还不错而已。比如那个从香港来的周华健,他自创的一首英文歌就非常好听。还有去年在金韵奖上拿到优秀奖的木吉他合唱团,他们的一首原创校园民谣《散场电影》,在音乐节上赢得了不少学生乐i的追捧,其合唱团团员陈秀男、李宗盛什么的被更多的人所认识。

    不过也仅此而已,这些歌手在音乐节演出的时候让乐i们眼前一亮,随后大多数歌手都会被遗忘。

    罗大佑虽然名气大增,但至少一年之内没有哪个唱片公司敢签他做歌手,《鹿港小镇》可是直接跟蒋经国唱反调。

    周华健么?唱得还行,可这个香港仔连国语都说不利索,签来做什么?

    倒是李宗盛等人组成的木吉他合唱团得到所在新力唱片公司的肯定,准备给他们出第一张专辑。

    音乐节上,除了那首《鹿港小镇》外,最红的还是王梓钧的《爱之初体验》。

    在王梓钧唱了这首歌的第二天,便有摇滚歌手把它山寨到某酒吧里,并称其是王梓钧还未灌唱片的最新歌曲。结果是,那家酒吧突然客流量大增,然后其他同行纷纷请来歌手唱王梓钧的新歌。

    最喜欢这首歌的,还是那些中二少年小阿飞。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总有那么一些小,穿着hua里胡哨的衣服,嘴里叼着一根长寿烟,对着街边的妹子嘶吼:“想要来一包长寿烟,发现我未满十八岁。是不是我的十八岁,注定要为爱情流泪?”

    段钟谭在音乐节现场转了好几天,入他法眼的没几个,不过最后谈下来的就两个人。

    一个是罗大佑,不过不是做歌手,而是进入滚石唱片公司做音乐制作人。这工作罗大佑并不陌生,几年来刘文正的电影歌曲大都是罗大佑在制作,算是他赚外快的一个兼职吧。

    另一个人叫陈志升,年龄20岁,上个月刚辞去他高中毕业后的第四份工作——酒廊吧台,成为一位光荣的广告公司冲片员。这家伙在音乐节上唱了一首很烂的原创歌曲,差点被乐i给扔ji蛋赶下台。之所以段钟谭会招他进公司,不是因为看上他,而是因为陈志升这厮无意间听说段钟谭是唱片公司来招人的,也不问问是哪家唱片公司就死缠烂打地要进来。最后段钟谭实在受不了纠缠,勉强答应让他进公司打杂。

    (顺便说一句,另一个时空,有个叫陈志升的家伙考唱片公司考了三次没进,后来改名叫陈升,一下子就进了综一唱片,成为刘家昌的助理。综一唱片被收购后,陈升又进了滚石唱片,成为歌手兼音乐制作人。多年后的一天晚上,这厮坐在北京街头涮羊rou,用闽南话哼着“为何在北京”,结果被同伴听成“one_night__beijg”,遂拍手叫好,于是一首叫《北京一夜》的歌出炉了,迅速红遍大江南北的ktv。)

    为期一周的音乐节很快结束,拍了几天戏的王梓钧再次赶回台北,与段钟沂兄弟聚集在选定的滚石唱片公司办公间里。同来的还有罗大佑、张艾嘉、陈志升,以及另一位叫做李志杰的录音师。

    张艾嘉跟段氏兄弟是老jiao情,罗大佑又跟张艾嘉有点暧昧关系,反正都是熟人,这次被段氏兄弟的三寸不烂之舌给拉进来了。

    张艾嘉和罗大佑只知道是段钟沂兄弟要开唱片公司,却没想到王梓钧会突然出现,齐齐地看向段钟沂。

    段钟沂介绍道:“王先生是我们即将成立的滚石唱片公司的大股东。”

    “不会吧,我进王梓钧的唱片公司了?”陈志升脑袋有些懵,他这两年干过修车工、电梯维护员、美术设计、吧台shi应生,可最想的还是做歌手,现在居然进王梓钧的唱片公司了。

    段钟谭指着张艾嘉介绍道:“王先生,这位是……”

    “不用介绍了。”王梓钧打断道,“这是艾嘉嘛,老朋友了,大佑也是。”

    张艾嘉是给《喜洋洋与灰太狼》配音时认识王梓钧的,后来又在王氏影业拍了不少电影,自然跟王梓钧是老朋友。而罗大佑就更早了,王梓钧当初参加保钓游行中枪进医院,这家伙当时还是个傻乎乎的中学生,居然翘家跑来找王梓钧拜师。

    “王大哥。”罗大佑伸出手来,表情有些囧。

    段钟沂又给王梓钧介绍了那个叫李志杰的录音师,最后剩陈志升的时候,却看向自己的弟弟段钟谭。

    “他叫陈志升,嗯,”段钟谭也不知道该怎么介绍,刚刚陈志升这小子还在打扫新租来的办公室,王梓钧一到他就自己跑出来了。总不能介绍陈志升是公司清洁工吧,想了一下,段钟谭说道:“他是公司的业务人员。”

    “王先生好!”陈志升ji动得伸出手来。

    “你好!”王梓钧和他握着手,又拍了拍他的肩头以示ji励。

    好嘛,眼前这几个人中,日后滚石唱片的四位音乐奇才居然就来了两位——罗大佑、陈升,就只剩下小虫和李宗盛了。

    李宗盛还在乐队里唱校园民谣,不过明年那个乐队就会因为队员服兵役而解散,到时候再挖人不迟。至于小虫,鬼知道这人在哪里窝着,估计还得等两三年才会lu面。

    搬运工这时又搬来了一些办公用品,段钟谭带着几个人跑去指挥布置办公大厅了。

    段钟沂与王梓钧两人来到一间空无一物的办公室,说道:“我已经联系好了两支录音乐队,另外还有几个有才华的音乐人,过几天也会陆续过来。”

    王梓钧道:“那套数码录音设备我已经联系好了,估计还要一个月才能从美国运过来,其他的设备你自己看着办。最要紧的还是得找一个主打歌手出来。”

    段钟沂皱眉道:“我能拉来的都是幕后人员,一时之间还真不好找歌手。阿谭在音乐节上也留意了一些,不过都不是十分满意。”

    王梓钧说:“我倒知道两个,没有跟任何唱片公司签过约。”

    “谁?”段钟沂问。

    “一个叫齐秦,齐豫的弟弟,现在在一个业余小组合里唱歌。另一个叫潘越云,十七岁时父母双亡,现在正在一些小场合里唱歌讨生活。”王梓钧笑道,“我听过他们唱歌,除了有点嫩之外,其他都非常优秀。”

    段钟沂笑道:“有点嫩不怕,调教调教就是。”

    王梓钧亦笑道:“这就是你们的工作了,我是甩手掌柜。”

    !

    。

    497【两台对垒】

    497

    大片的荒地上,数百吨的黄沙运过来,堆成一个又一个的沙丘,偶尔还有一个人工制作的仙人掌道具,从摄像机镜头看去,跟真正的沙漠相差不大。逐鹿中文域名-……zhulu。-请大家熟知

    王氏影业的梅园设计方案,虽然大方向已经定下来,但具体的设计还在一次次的审核与修改之中,这些黄沙至少还要在这里堆两个月。

    台北市立动物园仅有的几只双峰驼,连同它们的饲养员一起被王梓钧高价租借过来。

    叮铃铃!

    骆驼脖子上的铃铛响起来,一袭白se戏装的赵雅芝在饲养员的帮助下,小心翼翼地坐到骆驼背上,旁边的工作人员全都紧张不已,只要骆驼表现出一点不对,他们就会马上扑过去救人。

    虽然这两天主要演员们都有亲自给骆驼为食物以拉近关系,可这些骆驼毕竟是从小生活在动物园里的动物,并没有被人骑过。

    “啊!芝姐好bang也!”关之琳眼睛发亮地看着骆驼驮着赵雅芝站起来,喊道,“我也要,我也要骑!”

    几个nv孩子见骆驼温顺,争先恐后地要骑骆驼,搞得在场的男xg演职员工们哭笑不得。

    萧笙在安排了一系列工作后,已经回香港去了,没了监制管着,王梓钧又顺着她们,这几个nv孩子是越来越疯了。

    王梓钧好笑地看着玩得正高兴的赵雅芝,伸手去o旁边的水杯,手刚一动,已经有人把杯子送到了王梓钧手里。

    王梓钧一看,却是从佳视一起过来的场记,十岁的模样,手脚颇为勤快。接过水杯,王梓钧喝了一口,顺口问道:“叫什么名字?”

    “周chun明。”场记恭敬地说。

    “你说的粤语有点怪,到香港没两年吧。”王梓钧说。

    周chun明笑得有些勉强,答道:“我去年chun天从越南逃难出来的。”

    “越南?你是越南华人?”王梓钧来了兴趣。

    大陆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刚刚结束没几天,香港那边报道tg多,不过台湾却对此事提也没提。大多数的台湾民众,此时根本就不知道大陆刚跟越南打了一仗。

    周chun明有些凄楚地点点头。也许是憋得太久了,当王梓钧问起他的经历时,周chun明就像吐苦水一样,说道:“抗战的时候,我爷爷带着全家逃难的越南,之后就一直生活在那里。我在越南出生,越南长大,除了从小被父母教着说汉语写汉字之外,几乎都把自己当成越南人了。领居们都是越南本地人,他们都是好人,对我也很和善。我父亲跟几个越南叔叔一起打过美国佬,比亲兄弟还亲,有一个还为父亲挡过子弹。

    直到两三年前,也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的,到处都流传着要驱逐华人的消息,一些流氓地痞开始变得喜欢欺负抢劫华人,越南警察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举家搬走的华人越来越多,我父亲也有些慌,准备带着我和母亲离开越南。但父亲的几个越南战友挽留了,说他们保证我们家没事。又过了半年,我们家种了几十年的地被无故收走,父亲的那几个战友沉默了,邻居一如既往的和善,可我能感到他们看我的眼神已经不一样。

    前年冬天,父亲终于决定搬走。他的几个越南战友特地找来两辆卡车来帮我们搬东西,可是车还没启动,一群越南警察就把我们包围了。他们把我家几十年的积蓄全部抢走,只留给我们每人几件衣服和不足三天的口粮……”

    王梓钧静静地听着周chun明的诉说,此时他才知道,原来越南的排华运动,早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前两年就开始了。而且,这排华运动就是越南政fu掀起的,在这之前,由于中国大陆对越南的各种支援,越南民间非常亲华。可是,在不断的宣传下,华人慢慢地变成了越南本地人眼里抢夺他们土地和金钱的坏蛋。

    当然,这后面还有苏联的支持和挑拨。整个对越反击战中,大陆的jg锐部队全部布防在中苏边境,跟越南打的基本上是二线部队。

    眼前这个周chun明的一家,只是这几年越南排华运动的一个缩影。

    由于对大陆政fu不了解所带来的恐惧,大半逃离越南的华人选择了出海去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和澳n。周chun明的父母,也是在逃往香港的海难中去世,只剩他一个人活着到香港。

    “准备开工!”王梓钧拍拍周chun明的肩头,拿起导筒大喊道。

    正玩得开心的几个nv孩子吓得连忙从骆驼上下来,王梓钧拿起那把道具折扇走向沙堆里,徐克早已布置好机位。

    ……

    忙活了一天,晚上大家都jg疲力尽地回去休息。

    从开机到现在,已经足足有半个月了,可是戏却只拍了三分之一。而与王梓钧差不多同时开工的王天林,他拍出的郑少秋版《楚留香》,已经在tvb播了一个多星期了。

    王天林这死胖子,居然在开机后的第八天,就播出了《楚留香》的第一集。不是像美剧那样拍一集播一集,而是王天林用八天的时间,把整整30集(每集60分钟)的楚留香给拍完了,而且还顺带把前几集给制作了出来。

    听说主演郑少秋每天最多能睡三四个小时候,有时候化妆师给他补妆的时候,他站着都能睡着。拍摄一结束,直接住进医院休假。

    王梓钧听了这消息直接无语了,这得多拼命啊!

    王天林的《楚留香》在tvb播出后,也许是因为没有赵雅芝参演,也许是因为多出了一个佳艺电视台竞争,这部电视剧的收视率远远低于另一个时空的成绩。但《楚留香》同样取得了40%的收视率,暂居三家电视台现阶段的电视剧节目收视率之首,一举扭转tvb今年以来收视率低靡的惨状。

    《东方日报》娱乐版称:“《楚留香》再掀武侠热chao,香港租店生意大好,古龙的小说也愈发受港人所喜爱。郑少秋的潇洒倜傥,完美地演绎了楚留香这一虚构的武侠人物,是整部电视剧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

    据台北传回来的消息,王梓钧自导自演的《香帅传奇》,秉承着他一贯的慢工出细活理念,现在只拍了不到一半。《楚留香》已经得到观众的追捧,不可避免将成为武侠剧经典之作,不知道《香帅传奇》又会拍成什么样子,我们拭目以待。”

    王天林的《楚留香》,算是把古龙的小说《楚留香传奇》给彻底炒火了,无数根本没看过小说的香港小市民,现在能把楚留香的剧情说得头头是道,成年人自然是评论楚留香的几个红颜知己谁最漂亮,小孩子们讨论的却是睡的武功最厉害。

    时间很快进入四月,好莱坞的奥斯卡提名很快出来,《夺面双雄》拿到包括最佳剧本、最佳男主角在内的六个提名。

    直到奥斯卡颁奖,王梓钧也没有动身去美国。最终,《夺面双雄》成功击败《超人》,拿到特别视觉效果奖,又接连斩获最佳音响和最佳艺术指导——布置道具奖,只可惜,后面的最佳剧本和最佳男主角提名全军覆没。

    最终,《夺面双雄》拿到视觉效果、音响和道具三个技术类奖项。只里面需要王梓钧领奖的只有那个最佳艺术指导,不过他却没到场,由拉齐姆代领。

    王梓钧在干什么?

    自然是忙着拍电视剧,一边拍一边和赵雅芝chou空幽会,隔三差五回家陪林清霞、林凤娇和儿nv,有时约洪小乔和邓丽君出来吃顿饭,日子过得悠闲无比。

    到了四月下旬,tvb的《楚留香》终于播完,大结局的时候,收视率达到恐怖的58%。这可是三家电视台竞争啊,不是两家,丽的电视台和佳艺电视台见到这种情况都有些急了。

    丽视为了挽回收视率,高价从古龙手里买来《大旗英雄传》的改编权,召集旗下jg英没日没夜地赶戏。

    佳视这边,王梓钧还在那里慢吞吞地拍,摧也不好摧,不知道何年何月能够拍完。焦急之下,居然也联系到古龙,要改编他的《陆小凤传奇》。

    好嘛,一部《楚留香》,带动而来的效应让古龙赚得盆满钵满。

    tvb版《楚留香》大结局后的几天,香港市民们突然来了个电视剧空窗期,发现看什么电视剧都没劲。王天林得知情况后,当即放话说要拍《楚留香新传》,最多不出一个月就能让观众重新看到楚留香,香港市民反映强烈。

    就在王天林的《楚留香新传》都快拍完的时候,王梓钧的《香帅传奇》终于杀青,开始了后期制作。

    五月中旬的某天,佳视突然透过媒体宣布,王梓钧的《香帅传奇》已经制作完毕,近日即将播出。

    于此同时,tvb也出来发话,王天林导演的《楚留香》续集《楚留香新传》将在三日后播出。

    一直等着看楚留香的市民们幸福了,不过幸福得有些过头,这两家同时播出,到底该看哪一家的好?

    !

    。

    498【香港的新移民一家】

    498

    5月20日,从大陆移民到香港的一家四口走下火车,一男一nv两个十多岁的孩子,新奇地看着周围的一切。【。zhulu。 逐鹿中文】'本章由友为您提供更新》'

    “老罗在那边!”身为苏州工笔画名家的王馥梅眼尖,一眼就看到外面迎接他们的朋友所举得纸牌子。

    刘桂明扛起一个箱子,手里还提着一个行李,对nv儿刘嘉玲和儿子刘嘉勇说:“你们跟紧一点,别走丢了。”

    “哦。”十五岁的刘嘉玲梳着两个土气的羊角辫,拉着弟弟的手,紧紧跟在爸爸妈妈后面。

    一家人走出月台,那个叫老罗的朋友就看到他们,挥着手大喊:“阿明,这里,这里!”

    刘桂明带着老婆孩子走过去,老罗抢着帮他提行李。刘桂明争不过,只好让老罗帮他老婆提了一件,对自己的nv儿道:“嘉玲、嘉勇,快问罗叔叔好。”

    “罗叔叔好!”姐弟俩齐声道,眼睛却全望向火车站外。

    老罗o着刘嘉勇的头笑道:“十一二年没见了吧,我走的时候阿勇还没满月,都长这么高了。阿玲也是,长成大姑娘了,跟弟妹一样漂亮。”

    王馥梅非常大方地一笑,拉着儿子的手一起跟随老罗走出车站。

    老罗叫来一辆计程车,后备箱里没放完的行李,全都塞进车中。五个人连带一些行李,让车内显得很挤,老罗承加钱司机才发动汽车。

    刘嘉玲以前只坐过公jiao车,身体虽然被弟弟挤得紧贴着车n,但依旧非常兴奋地看着车窗外繁华的一切。时间已是傍晚,街边一家家店铺的灯亮了起来,闪烁的霓虹令刘嘉玲感觉自己置身于童话的世界。

    “好漂亮!”弟弟刘嘉勇望着高高的写字楼惊叹道,“妈妈,这里的楼房好高啊,比我们苏州最高的楼房都要高。”

    不止是孩子,刘桂明和王馥梅夫妻二人,也都震惊于香港的繁华,心想: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是一无是处。

    十多分钟后,刘嘉玲的一家终于来到朋友家的住处。

    刘桂明往楼上搬着行李,随口问了老罗一句:“健民,这香港的房子什么价钱?”

    “你想买房子?”老罗道,“看哪个地段。你们一家能住下的房子,一般的几万块,好一点的几十、几百万。”

    “几万块?”刘桂明吓了一跳,又问,“是港币吗?”

    “当然是港币。”老罗道。

    “那还好点。”刘桂明稍微松了口气,此时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15:1,人民币可比港币值钱多了。

    老罗道:“你刚来香港,cao什么买房子的心?先租来住着几年吧,你看我来香港十几年了,还不是租房过。”

    刘桂明点点头,他主要是觉得住的房子不是自己的,心里没有安全感。

    把所有行李都搬进屋,刘桂明的租屋就变得有些窄,他拍拍手上的灰尘说:“房主那边我就帮你们谈好了,明天就可以过去看房子,觉得合适就租下来。”

    老罗房子里的陈设可以说非常简陋,但在刘嘉玲姐弟俩的眼里,冰箱、收音机、电视机……一切都是传说中的东西。

    老罗见姐弟两眼睛瞟着电视机,便走过去把电视打开,屏幕里播放的是佳视的少儿节目——断断续续播了两年的《圣斗士》。

    老罗要去做饭,刘桂明夫fu自然不好意思干坐着,连忙跑去厨房帮忙。客厅里只剩下刘嘉玲姐弟两,瞪大了眼睛盯着电视机,眼睛都不肯眨一下,生怕错过了什么好看的内容。

    可惜,只看了几分钟,动画片就已经结束了,继而是一个接一个的广告。

    即便是广告,刘嘉玲姐弟两个也都认真地看着。

    看了一会儿,刘嘉玲对于广告的新鲜感终于淡了,把目光投向茶几上的录音机,以及茶几下层的十多盘卡式磁带。

    录音机刘嘉玲很熟悉,她去年参加少年宫活动的时候,被那里的老师看上,进了苏州少年宫话剧团,演了不少革命样板戏。演戏之余,老师也唱用录音机给她们放革命歌曲听。

    刘嘉玲由于聪明伶俐,人也长得漂亮,很得老师的喜欢。有一天,刘嘉玲去老师家拿演出剧本的时候,老师给她放了几首歌,并让她不要给别人说。

    那几首歌里,刘嘉玲最喜欢听的是《童年》和《月亮代表我的心》。只听过革命歌曲的刘嘉玲,在听这些歌的时候,就像是听到仙乐一样。天啦,原来歌还能这样唱!

    只可惜,刘嘉玲到现在也不知道唱歌的歌手是谁,因为磁带的包装和封面全被老师故意撕了。

    小心地从茶几下拿出那些磁带,刘嘉玲试图找到《童年》和《月亮代表我的心》。可惜翻来翻去,却一无所获。

    “吃饭,吃饭!”没过多久,饭菜就端上来。老罗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今天时间有点晚了,只有这么几个菜,改天请你们吃顿好的。”

    刘嘉玲和刘嘉勇看着桌上的菜,眼睛都亮了。刘桂明连说:“有rou有汤,荤素齐全,已经很丰盛了。”

    老罗跑去拿了瓶酒出来,晃了眼墙上的挂钟,突然道:“哎呀,无线台的《楚留香新传》今晚要播了。”

    一看现在放的是佳视,老罗把酒往桌上一放,就要跑去换台。

    “什么《楚留香新传》?”刘桂明问。

    老罗说:“电视剧。”

    “就是在电视里放的电影吧。”王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