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三国荆楚 > 第九十三章

第九十三章

    孙权看了一眼鲁肃,开口道:“没想到子敬对这个人的评价这么高。”

    “启禀将军,不是我对他的评价高,只是我感觉此人不管在荆州的立嗣之争中是输还是赢,都将会对我们的筹划有些许影响,只不过是大小的问题。”鲁肃抱拳向孙权道。

    孙权道:“子敬,仔细说说你的想法吧。”

    “诺。”鲁肃先是抱拳应诺,而后道:“将军,从传回来的情况来看,刘景升的这位长公子采用的与一般夺嗣的方法不同。他主要并不是依靠刘表的喜爱,或者也可以说他并不在乎。”

    这个说法孙权还是有些好奇,不由的道:“这点你怎么看出来的?”

    鲁肃分析道:“将军请看,刘琦作为刘景升的长公子,这一两年在襄阳城中呆的时间其实并不多,更多的时候都是在外为官,没有刘表的召见,一般是不会回襄阳城。而反观刘景升的次子刘琮,大多时间都是在襄阳城中,经常性的会去向刘景升请安。”

    “将军在看看他在新野县担任县令长所做的事,他并没有维持住新野的局势稳定,反而是以雷霆之势拔除与他作对的豪强。这是在刻意向荆州的各大势力表现他的强势。其后又在荆州的朝堂议事之时与荆州从事郎中韩嵩争辩,直接表明自己的抗曹立场。”鲁肃说道。

    孙权也是聪慧之人,闻言开口接道:“他这是要表明自己的立场,想要拉拢荆州朝堂上抗曹派一系。”

    “将军您说的不错。目前荆州势力最大的亲曹派就是蔡家,依附蔡家的势力也是有很多,可以说蔡家在荆州也算得上是权倾荆襄。当代蔡家家主蔡德珪与曹操乃是故交,蔡家目前在荆州可以说是荆州的第一大世家,与刘表又是姻亲,刘琦这么做也算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过我想他这么做应该还有一个原因,刘琦希望通过他抗曹的表现,取得刘表对他的支持。”鲁肃接着说道。

    孙去点点头表示赞同道:“恩,子敬你说的有道理。虽然我江东与刘表素来有仇,但刘景升其人治理地方的能力还是有的。而且此人的所图不小,一直想效仿西伯侯坐观天下成败,他心中绝对没有直接依附北方曹操的想法。说不定刘琦的这个表态就是出自刘表的暗中示意。”

    “刘景升本就是汉室宗亲,现如今汉室倾颓,他心中自然有想再进一步的野心。”

    鲁肃哂笑一声接着道:“只不过他只有守土之能没有开拓的能力和气魄,所谓的自保江汉之间以观天下之变不过是个笑话罢了。”

    评价完刘表,鲁肃又说回刘琦的事道:“但是刘琦其人就不一样了。”

    “有何不同?难道子敬看出什么端倪吗?”孙权问道。

    鲁肃摇摇头道:“这倒没有,时间太短还看不出什么来。但是不管刘琦其人是有才还是志大才疏,他的野心也是有的。而且他的策略不会像刘表那么保守,会变得更加有侵略性。这就是肃所说的此人将会对我江东的战略安排有所影响。”

    “那如果他在嗣子之争中失败了,要知道刘景升的次子可是有蔡家的支持,他要想胜利恐怕不会那么顺利。”孙权不解道。

    面对孙权的疑惑,鲁肃笑道:“将军,您还记得我之前说他采取的是与一般的夺嗣手法不同吗。刘景升的这位长公子在努力的培养属于他自己的班底和势力,所以他才不惜钱粮的训练那支扬威军。就算他夺嗣败给了有蔡家支持的刘琮,也绝对不会失去对荆州的影响,至少也会是一个郡守。”

    孙权道:“以子敬之见,对于此事我江东该怎么做?”

    鲁肃沉吟不语,孙权一挥手对房中的侍从道:“你们都先退下,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靠近。”

    待房间中的侍从都退了出去,孙权开口道:“此间房中只有你我两人,子敬有什么话不必讳言,直说无妨。”

    此时鲁肃开口道:“将军,我觉得荆州的这些事我们暂时不用管。目前更多的是需要将精力放在江东六郡之上。”

    孙权微微眯了眯眼睛,沉声道:“子敬此言何解?”

    “将军您以弱冠之年就统御江东六郡,天下诸侯无人能出您其右。但这是您的优势,但是另一方面来说也是您的弱势之处。恕肃直言,虽然江东六郡表面没有什么大患,但是将军您继位时间不长。手下之人就算都能恪尽职守,不过毕竟对您还不够信服。所谓‘攘外必先安内’,若是能够稳固您的地位,使江东百姓信服,则将军您当可立于不败之地。”

    孙权听完鲁肃的话,脸上的表情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用手按按太阳穴对鲁肃道:“我有些累了,子敬你先退下吧。”

    鲁肃一番话虽然说得委婉,但孙权是什么人,当然能听出他话中的意思。如今他虽说已经继承讨逆将军之位,但手下多是些老将老臣。有一部分是其父孙坚招揽的部下,如程普等人;也有一部分是他的兄长孙伯符招揽,如太史慈周瑜等人。但是唯独他孙权自己招揽的人才并没有多少。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自己提拔的人在利益上天然的是靠拢自己的,这也意味着他在为自己办事时会更加尽力。

    待鲁肃退出书房,孙权站起身在房中来回踱了几步,他不禁想起孙策临终前对自己所说的话“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这两个人确实是很有才,只不过两人在很多事上与孙权都有分歧。周瑜在柴桑练兵还稍微好一点,只是张昭乃是江东士族出身,对于他的雄心抱负并不能够理解,在平时的某些命令也多有劝谏。虽然有时候是为了公事,但有不少时候也是为了世家的利益。

    “看来是时候要提拔一批忠于自己的青年才俊了。”孙权心中如是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