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都市言情小说 > 调教初唐 > 第 197 部分

第 197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848章 老蛮子反乱

    了闲云的话,我心里更加的轻松,年内开学的目标已了,这不错,如此一来我便可以从容c作了。放下了心中大石,我忽然想起了另一件大事:“既然如此,那也就再等等便是。对了闲云,你师父他们整理修撰的《新神农本草》现在校订完了吗?”

    闲云点了点头:“差不多了,也就是差最后的校订了,这十数日,我师父就回过一趟观里,其他时间,都跟孙道长等人吃住皆在宫中,想来必是担心校订出错,才有此举。”

    “嗯,你师尊等人的做法着实让人敬佩,《新神农本草》一出,天下医者,总算是有了一本全面的教科书了。”过两日,我亲往宫中一探,一来看看那帮老神医,二来嘛,也算顺尽一份心力,毕竟我也挂了个名头,虽然说因公而患疾,可这时候若再不露面,确也说不过去。

    学院目前止是开放了一小部份,也就止是藏书馆这一块,其他的地方目前还是热火朝天的工地,我也懒得过去凑热闹了。溜达了两圈,跟闲云交待了一些注意事项之后,骑着我的宝马,悠然地溜达回家。

    第二天,在皇宫内,李治向我透露了讯息,掌管尚乘局和御马场的尚乘奉御已经被去职。李治很是得意地道:“那两个死太监,我可早瞅他们不顺眼了,以前我还未封太子之时,去要一匹良马为坐骑,你猜怎么的,我选了第一匹。那是太子看中的。选第二匹,是魏王看中地……哼,今日幸得今日不过是报应罢了。”听了李治这话。本公子这下还真是哭笑不得,这家伙说不定就是等着我去打头炮,借我和李叔叔地手去收拾那俩个死太监的,虽然我对太监一向没有好感,不过,李治这家伙这种招数也着实y损了点。

    “俊哥儿您莫用那种眼神看我。我这不也是不得已吗?再说了,若是治要寻个由头处置这两人,简单得狠。”李治冲我嘿嘿笑道。我鄙视地丢了个白眼给这家伙:“懒得理你。对了,你爹爹真同意让你三哥他们的孩儿来京就学了?”

    “嗯,听父皇说了,已经跟我那几个哥哥去信了,想来初夏之时,我那些侄儿就全聚长安。对了俊哥儿,京兆尹那边咋样了?”

    --------

    我点头道:“事儿成了,有你爹亲自说了话,那位大人敢不听命吗?这不。昨个亲自去我家里拜访问,看了样车之后。当既就拍了板,先订了三百辆自行车地货,这两日我正忙着给那京兆尹c持这自行车的事,难就难在那链条上边,武研院里边做出来的链条都让我用了快三分之一了,不过原来我也没想到,竟然这么短的时间就接了这么一桩买卖。看来,得让那些老匠师们再努力一把,争取两个月之内,也整出一条自行车生产流水线来,倒了那时候,武研院怕是光凭这一项,也能有一笔不小的收入。”

    见我一脸喜滋滋的,李治不由得撇了撇嘴,这家伙,就是见不得别人喜庆,可我没功夫继续理他,布置好了今天地家庭作业,对诸位小王爷训导一番之后,拍拍p股离开了大殿。

    才出宫门没多大一会,却被李叔叔派来的大内侍卫给拦了回去:“房大人,陛下令你速速入宫,往参谋院中议事。”

    “嗯?”我不由得一愣,不过脚下可不敢停,随着这位大内侍卫拉马回身,到了宫前下马之后,悄然朝这位大内侍卫问去,方才知晓,这些天本公子一直请假在家中休养,进奏院那边但凡有事,就直接朝宫里递,方才裘老头急匆匆地赶往了宫中,找到了李叔叔,李叔叔不知道为何勃然大怒起来,并命人前来唤和朝中诸位首脑,而他本人已经赶往了参谋院中。

    “莫非是什么重要军情发生了?”一听到李叔叔怒火高万仗,我心里不由得一跳,该不是周边的哪个蕃属国不长眼了吧?最有可能的还是西突厥和吐蕃。可这位相熟的大内侍卫无奈地双掌一摊:“属下也不清楚,大人还是一会见到陛下再问吧,不过我瞅陛下心情,看样子这事儿绝对是小不了。”

    “多谢这位大哥提点。”我朝这位大内侍卫拱了拱手,不多时到了参谋院前,院门口全副武装杀气腾腾的禁军自然认得我跟这位李叔叔身边的贴身大内侍卫,话也不多说,放了我们二人入内。

    这时候,我还没进到殿内,已然听到了李叔叔愤怒的咆哮之声:“阿史那德彬,甚朕太甚!我大唐地国家之军队,不是他自家的私兵!还敢谋逆?!”

    听到了李叔叔的怒吼声,我原本快捷的脚步变得缓

    起来,到了殿门外探了探头,里边,早已坐满了人,坐在矮榻上喘着粗气,表情显得十分地难看和愤怒。

    我哪敢这个时候去触李叔皮的霉头,悄悄地沿着门边,移动到了苏定芳地身边坐下之后,轻轻地捅了捅这位名将兄的腰眼:“定芳兄,陛下这是咋了?”

    “单于都护府都护阿史那德彬反了!”苏定芳压低了声音,凑我耳边低声地道。“啥?单于都护府都护阿史那德彬造反,真的假的,这家伙莫不是活腻了吧?”我不由得一愣,旋及冲苏定芳道。

    苏定芳两白眼一翻:“老苏还骗你不成?这可是你管辖的进奏院呈来的情报,莫非还有假不成?”

    “不是吧?好好的咋会弄这种要命的活计。”我脑袋更是糊涂了,阿史那德彬这人我知道,是位突厥老武将了,不过这老家伙整个就是一混资历的家伙,他是阿史那杜尔的叔父,又是阿史那杜尔的心腹,随阿史那杜尔一块在贞观初年降唐,随在这位突厥名将的身边为大唐东征西讨,倒也立下了不少的汗马功劳,不过这些功劳都没这位老突厥蛮子的事,曾多次违反军令,售械与他人而中饱私囊,幸亏阿史那杜尔念旧,只是责斥,并没有上报,不过,他的劣迹,本公子还是从那些老将军的嘴里边知道了一些。

    这不,去年为了从西突厥的嘴里边夺食,占据龟兹等地。李叔叔抽调了位于单于都护府的突厥大军西进,而原单于都护府上都护也随军而发,李叔叔便任命了这位突厥老将军前往单于都护府任职。

    --------

    都护府是大唐在边疆民族地里设置的特别行政机构。分为大都护府和上都护府。大都护从二品,上都护正三品。都护的职责是抚慰诸藩,辑宁外寇,凡对周边民族之“抚慰、征讨、叙功、罚过事宜,皆其所统,也就是说他执掌的是整个地区的军政大权。

    而这单于大都护府我还是知道的,就是统领漠南突厥族所住地区府州的首府,是漠南突厥族的政治、文化中心,自东突厥被李叔叔给掐翻之后,为了管理迁于漠南向大唐顺降的突厥民众,李叔叔特地在y山之南设立了单于都护府,计有大唐边军三万之众。皆归属于这位老将军统率。

    —

    这老家伙也不安生,上边没了阿史那杜尔压弹之后,开始张狂了起来,旧态复萌,与单于都护府边军中的一些败类一块私售大唐军械与周边各部族谋取私利,另外,还排挤一些不满于其行径的单于都护府中下级军官,而让其亲兵来接替官职,加上单于都护府的唐军之中,有多半皆是突厥人,很快,这位老突厥蛮子一翻又拉又打的手段使将了下来,倒也把人心给收复了大半。

    而这位老突厥蛮子的野心随着他的胃口一块儿大了起来,不仅仅开始向各突厥部族征集私兵,还怂恿一些部族去掠劫商人的财物。

    而就在去年年末,新毕业的一批大唐军事学员,其中一百五十人奉了兵部的命令,前往单于都护府,他们的任务就是替代原本的中下级军官,将那些中下级军官替换往长安大唐皇家军事学院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和军事素质的培训。

    他们到了那里之后,自然激起了这个老突厥蛮子蛮子的不满,认为这是李叔叔在变相的削他的兵权,随后,学员兵们发现了老突厥蛮子吃空饷,倒卖武器,私掠商队等一系列举动,而就在这个时候,发现事情暴露的老突厥蛮子终于翻脸了,立即纠集了忠于他的军队叛变,而派往单于都护府的学员军官之中,止有数人逃出军营,余者皆尽壮烈牺牲,而且,还有不少的不愿意随他作乱的士卒也给他所斩杀。

    逃出的学员军官竟然遇上了正在y山一带作地形考察的进奏院官员,立即飞鸽传书,于是,就有了今天的李叔叔的愤怒。

    第849章 军事改革的阻力(上)

    陛下,让老程去便是,阿史那德彬那那小子虽据单于过,连兵刃都卖予周边之突厥部族,想来这厮必早有反意,老程愿意领一彪人马,直出关中,必能将那老小子擒于陛下殿前。”程叔叔站了出来亢声道,其余诸位将军也都纷纷站了出来表达了他们渴望替大唐叛的决心和勇气。

    这让李叔叔的心情略好了一些,脸上总算是露出了一丝丝欣慰之色:“诸位爱卿莫急,阿史那德彬不过是一胆生怕死、碌碌无为之辈尔,擅自向周边突厥部众倒卖武械,私掠商队,还胆敢吃空饷。哼,朕定要亲自问一问,这老匹夫是不是觉得朕薄待了他。”

    “陛下,依臣之见,还是早日遣兵平定方好,阿史那德彬虽然无材,却在突厥军中颇有人望,而单于都护府周边之地,尽是突厥族人,若是时间长了,周边那些不安于内附的突厥之众必然响应其召,到时候,凭胜州之数千府军,必难抵这数万久经训练的边军,到时候,我大唐河套一地的马场和土地若是落入了阿史那德彬之手,必然生灵涂炭,我大唐于河套之地的土地置换和土地开垦,必然受挫啊陛下。”李靖伯父起身在沙盘前站了半晌,回身向李叔叔进言道。

    “诸卿觉得是直接由长安出兵好呢?还是由营州出兵?”李叔叔看了半天沙盘,似乎还在犹豫。

    边上,程叔叔不知道凑到李绩大叔耳朵边说了啥,李绩大叔一开始冷着脸翻白眼装听不见。程叔叔一咬牙。又凑李绩大叔耳边不知道说了啥子,李绩大叔的表情终转和悦起来,两个老匹夫在没人注意处一击掌。似乎示意着买卖的成交,然后李绩大叔走到了沙盘边上进言道:“陛下,营州路途也不近啊,即便您下了旨意,经由进奏院以飞鸽传讯,至少也得数日。而且营州至单于都护府地路途也不近,依臣之见,直接从长安调集大军出战乃为上策,从长安出兵,经由晋阳而至朔州,皆是水泥直道,最多十数日之功,便能直抵单于都护府……”

    李绩大叔很是涛涛不绝地道。边上。几位老将军也都连连颔道,很是认同李绩大叔地分析。

    李叔叔同意地李绩大叔的献策。“诸卿,何人愿意领军出战!”立即一大帮的将军都奋勇争先地站了出来,而这个时候。李绩大叔嘿嘿一笑:“臣举荐程知节程大人出战。”

    --------

    李绩大叔这话让在场地诸人皆是一愣,连李叔叔也都不禁愣住了:“李爱卿。你不是跟……”李叔叔手指头指了指乐的两排大板牙全露了出来的程叔叔,不好意思明说这两位老兵痞之间的糗事。

    李绩大叔很是一本正经地道:“臣觉得此战由程大人令军最为适合。原本臣也欲请战,只是这数日来,足疾复发,难以远行。”吹牛,典型的吹牛,边上,一帮子老兵痞一个二个全翻起了白眼。

    昨天都还见李绩大叔活蹦乱跳的,刚才进屋地时候,李绩大叔的腿脚也跟八步赶蝉似的,可一扭p股,竟然来个足疾,这不是忽悠人还是啥子。

    “哈哈哈,还是你老兄弟够仁义,陛下,老程不是吹的,阿史那德彬那老小子决非老程的对手,请陛下下旨吧。”程叔叔乐得直拍李绩大叔的肩膀,仿佛他们俩人是天底下最亲密的战友一般。

    李绩大叔笑得有些无奈,程叔叔确把老脸笑得跟朵花儿似的,看得在场地诸人皆尽胆寒,程叔叔一出,谁与争锋,至少年轻一辈的哪个也不敢吭声。

    张亮刚一跳出来,就被程叔叔邀于殿外赤膊一战,不得不败退,谁都知道,掐黑拳是程叔叔的长项,光着膀子耍无懒的功夫更是无人能比,谁也不愿意跟程叔叔这个老生流氓全身脱得只剩一条兜裆布在众人跟前摆显肌r。

    到了这份上,李叔叔也哭笑不得,也知道凭程叔叔地领军之能,拿翻那个叫阿史那德彬的突厥蛮子也不过是手到擒来。这时候,李靖伯父凑李叔叔耳边进谏道:“那阿史那德彬虽据单于都护府,周边尽是突厥之众,然老观其举止,不过是一无远见地霄小尔,陛下,让这程老匹夫去便是。”

    “也罢,既然爱卿一心求战,朕若不允,实在是说不过去,这样吧,此战,就派程爱卿出战。”李叔叔一拍板,乐的程叔叔两虎眼眯成了细

    陛下您放心,别的俺老程做不来,论起领兵打仗,老个……”程叔叔厚脸皮地扬起了大拇指,换来了无数双白眼,不过老家伙脸皮厚惯了,早就无所谓了,还凑我边上,大板牙一亮:“贤婿小后生,你岳父我要上沙场杀敌,你干脆跟老夫一块去得了,顺便给老夫整出几万发炮弹,把他娘的那阿史那德彬给炸成r泥去。”

    —

    听了程叔叔这话,我冷汗就下来了,平时躲您老人家还来不及,让我跟你一块上战场,还不如挥刀自刎来得痛快,省得在你手底下受折磨。还好这时候李叔叔站出来仗义援手:“少给朕瞎扯蛋,贤婿的病方好一些,你就把人拉去沙场上折腾,这不是胡闹吗?程知节听宣!”

    李叔叔一正容,诸人也都肃容听命,程叔叔也不例外,平时胡闹可以,但是正事上,程叔叔还是很会看眼色地。李叔叔很y险,立即下令程叔叔这个老妖精为行军大总管,苏定芳为行军副总管,薛仁贵为前军总管,裴行俭为后军总管,领步骑共计三万,直出长安,直接顺着大唐修筑的宽阔水泥直道风弛电刹般经晋阳直抵朔州,汇同朔州、胜州、云州三州府军,共同讨逆。

    “若是突厥部族随同阿史那德彬反乱,那就一齐拿下,我大唐,啥都不缺,缺地就是干活的劳力。”李叔叔狰狞的扯了扯嘴角。程叔叔、苏定芳等即将领军出战的武将们鼓起胸肌大声应诺,杀气腾腾地窜出了参谋院,准备出兵事宜去也。

    --------

    看到事情处置得差不多了,李叔叔也顺过了气来,坐到了矮榻之上,示意大伙也都坐下歇息。抿了口茶水之后方自叹道:“朕这数年来,呕心泣血地整治军务、军备,为了加强和凝聚我大唐军人的战斗力,不知道花了多少的心思,可是有些人,总是给朕找这样那样的麻烦。着实让人气恼得很哪!”

    李叔叔这话一出口,在场的诸位朝庭重臣皆尽无言,不是大家不愿意开口,而是开不了口,大唐这数年来的军事改革,说句实话,已经触及到了一些军方高层人员的利益。

    虽然也有忠君爱国者一力支持李叔叔的改革步伐,比如李靖伯父、李绩大叔这些名将,还有李道宗等这些宗室名将,可是,依旧有些人觉得李叔叔是在削他们的兵权。为什么?最简单的一点就是,参谋制度的出现,这些经过大唐皇家军事学院培养出来,又经参谋院的大唐名将们严厉调教的参谋们虽然只是对军队的最高指挥官提供他们分析出来的军情,还有提供相应的建议,听不听,自然是由最高指挥官一言而决。

    对于军队内发生的任何违反军纪的事件,他们无权作出处置,但是参谋们却拥有一项特权,那就是每战之后,必须将每一次战斗的经历和军队内部问题原原本本地整理出来,递交大唐参谋院。他们不仅仅是一群具备了军事素养的谋士,同样也是责任重大的,负有监督军队内部军纪、军规的监督员,如果这位最高官事指挥员想吃空饷,想虚报战功,又或者是干啥子违法之举,这些参谋皆会一律向上呈报,然后由朝庭委派官员来查明事实真象再行处置。

    另外,原本按照以往的惯例,每一位最高军事指挥官到任之后,会将其手下的家将和亲兵往军中安c,一来,使得他能在最短的时间不受干扰地统一军事指挥权,二来,也让他能灵活地指挥军队作战指如臂使,这是从古至今领兵将领的传统做法。

    第850章 军事改革的阻力(下)

    过,随着李叔叔的诏命的下达,大唐皇家军事学院的接替了绝大部份的军队内的中下级军官的职权,他们都是死忠于大唐的顽固份子,但是对于上级的命令的执行绝对是一丝不芶,可是军事指挥员想要搞点什么小名堂,却是想都不用想的。

    而且这些学员他们不仅仅是中下级军官,同样也是军事政治思想教导员,他们的职责不仅仅是用新方法来训练士卒,而且还要教育士卒们文化,详细地讲解军规军纪,并且还教将士们读书认字,提高士卒的素质,摆脱兵痞习气。

    可就是这一系列的改革,让某些地区级的最高军事指挥员十分的不爽,似乎觉得这是他的兵,他想干啥就干啥,不说其他的,在光是大唐的四十三个都督府中,有二十七个反对进行军事改革,其中还有七座都督府甚至抗命。

    不过,这些抗命的都督大都是心中有鬼之人,而且李叔叔可从来就不是什么善良之辈。更不会打没有准备的帐,那七个抗命的都督皆被锁拿进京,很快,吃空饷,拥兵自重等罪名皆被一一查出,罢官去职,流放千里,永不叙用。至于那二十七个反对进行军事改革的都督,也都被李叔叔下旨大加斥责了一番,李叔叔的一番雷霆手段下来,再没人敢在此事上明着跟朝庭对着干。

    不过,阳奉阳违之事依旧时有发生,这让李叔叔很生气,可又不能把全天下的大唐高级将领全给换掉。那样绝对会惹出大祸。

    李叔叔的烦恼让大家都陷入了默然。而我。其实也有办法解决这件事滴,说来也简单。只不过,当着这么多军方重臣地面。本公子才不愿意去吐露心声。免得日后这帮老兵痞中有几个不满军事改革地人的话,万一暗地里收拾本公子,虽然不怕,可是始终犯不着去得罪人。

    李叔叔地目光扫了过来,我赶紧摆出了一副恭敬的表情。妆扮成一尊泥塑菩萨,李叔叔地目光没有在我身上停留太久。又移了开去。不过,老流氓嘴角微微一弯,我心中暗暗叫遭。老家伙该不会是瞧出甚子破绽了吧?

    --------

    偷偷抬起眼角瞅去,李叔叔依旧是一副懒神无气地表情,我心里松了口气,只要李叔叔给咱留面子就好办,一会逮着了机会。再悄悄把咱的绝妙主意递给这位大唐皇帝陛下,既没有任何的风险。又能得到李叔叔的嘉奖,说不定李叔叔一动心。多送给本公子一些种马和母马,那就更妙了。

    这时候,李靖伯父身为大唐军神。大唐军方份量最重的将领,终于出言打破了这个显得有些尴尬地场面。向李叔叔相劝道:“陛下,臣以为,军事改革之事事涉国家之稳定,非十数年之功而不可为,急是急不得,只能慢慢地来,正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这个朕也清楚,呵呵,是朕心太急了,想我大唐精锐近百万,要做改革,确实非是三五年就可成事,若是真这么容易地话,那朕何必如此烦忧呢?”李叔叔很快便振奋了精神,抚须长笑了起来。

    办完了正事,李叔叔对大家勉励了一番之后,拍拍p股就开始溜达,而我,也自然向诸位长辈告辞之后,拍p股还溜,可没想到,半道上,李叔叔的大内侍卫就跳将了出来,言说李叔叔这会子正在前边溜达,唤我过去陪同。

    一抬头,果然李叔叔在大道左侧地小径里边朝我勾了勾手指头:“贤婿,随老夫来。”我只能p颠p颠地跟在李叔叔后边,李叔叔背起了手,一脸得色地给我介绍起他这花园里的各种名贵花卉起来,我只能耐着性子应承。在花园里溜达着,慢慢地也就行至了栖凤阁。

    “走了这么久,老夫也有些乏了,贤婿进来坐坐罢,老夫有话要跟你说。”李叔叔步子不停地朝里边走去,我自然也只能跟着他走入了阁内。坐了下来之后,李叔叔开了口:“嗯,昨儿个你跟老夫言说的事情,老夫业已办妥了,这些人也太大胆枉为了,要不是贤婿你让老夫知晓此事,还真不知道波斯王子给老夫送地这些个马奴,都是些宝贝。

    老夫已经让那些波斯马奴全全负责御马园的一应事务,那个尚乘局尚乘奉御不能横加干涉。老夫可也不希望这些大食和汗血良马再跟前汉一番,花了那么大的本领,百十年后连个水花都不溅一下就没了踪影。”李叔叔冷哼了一声。

    听了李叔叔这话,我

    由得一凉,本公子自己建立一个私家汗血宝马场的计李叔叔瞅见我方才还笑嬉嬉的嘴脸转瞬之间变得无比的失落,不由得笑了起来:“好了好了,莫在老夫跟前摆那副作派,你且放心,你帮了朕这个忙,朕自然不会忘记贤婿。你地要求,朕也没说过不答应你。”

    “啊,那小婿就先多谢岳父大人的厚待之恩了。”听到了李叔叔这话,我不禁喜出望外,还好,李叔叔没有忘记咱地苦劳。

    —

    “呵呵呵,你啊,喜怒形于色,也太容易让朕看透了。”李叔叔抚着长须摆了摆头苦笑道。“还不是岳父大人目光毒辣,换作旁人,想来也瞧不破贤婿的心思。”我很厚脸皮地道。

    李叔叔呵呵一笑,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而改变了话题:“贤婿,你觉得我大唐的这个军事改革之策有何遗漏没有?别想给老夫打马虎语,方才你在参谋院里边的模样早被老夫瞧在了眼里,只不过,那里不是说话的地方罢了,老夫才放你一马,这里仅你我翁婿二人,有甚子想法,大胆的说,朕不怪你。”

    李叔叔果然痛快得紧,直接向我亮刀子道明了目的,我自然也只能直白地全盘托出了我的想法。

    “其实小婿的想法简单,也可以说简陋,不过,小婿觉得一句话就能把小婿的想法完全给概括完毕。”我直视着李叔叔,一字一句地道出了一句名言:“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将兵。”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将兵……”李叔叔缓缓地咀嚼着这句在后世看军事题材的影片,耳朵能磨出茧子的常用台词,两眼似乎发出了一种让人不可直视的寒芒。

    --------

    瞅见李叔叔这副表情,我就知道,这位老爷们已经上道了,装着不在意他的表情,我自顾自地说道:“其实这意思也简单的很,也就是说,营房是固定的,而兵呢,每年都有老兵走,新兵来,就象流水一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就是这么来的,比喻在军队里年年都会有新老交替。而且嘛,这兵呢,并非是当地的士兵。”

    “哦,这话从何说起?”李叔叔兴趣更大了,干脆就把老脸凑到了近前来问我。“也就是异地驻兵,例如在剑南道征的兵,可以发往中道、江南道西部驻扎,而中道的兵呢,可以往剑南道又或者是江南道驻军。总而言之,兵不在当地驻守,每隔三到五年轮换一批,而将也同样,这样一来,我大唐必不会向汉时一般,任由那些将军们拥兵自重,毕竟三五年之后,他又得轮一地值守,我大唐州府数百处……”

    这也就是现代为什么不会出现叛乱的原因,第一,抓好政治思想建设,第二,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第三,严禁上官克扣将士们的饷银和粮食等一系列的军备物资。第四,就是要狠抓紧抓异地驻兵,轮流换将制度。

    “……异地驻军若是反乱,首先第一点,当地的百姓肯定不予配合,其二,身为将领,三至五年一个轮换,他就算是有那个心,可是时间太短,加上又有参谋、各级中下级军官皆非是其心腹,也就是说,将官、参谋、中下级军官之间在非战时形成了一种相互监督的机制,而在战时,精锐的中下级军官,优良的参谋,与统帅大军的将官却又能完美的组合在一块,也减少了身为主帅用兵疑虑之时,无人问策之忧……”

    吹,使足了劲的鼓吹异地驻军、轮换制度,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就该是这么来的。其实大唐长安的十六卫军的制度也就是参照了这种制度而生成的,只不过,李叔叔等人的目光望的太远,却从来没有想到过,脚下,其实就有着参照的体制罢了。

    第851章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将兵

    你说这种制度我大唐有的?”李叔叔果然很是郁闷与了眉宇之间,略一迟疑,还是向我提出了疑问。

    李叔叔的提问差点让我笑了起来,可又不敢,罢罢罢,咱就当一回给你大唐王朝的皇帝陛下解惑的师者。

    我大唐长安的十六卫驻军占全大唐军队近三分之一,而且全部都是精锐之士,大唐承袭隋代以卫统府的军制,十六卫中,除左右金吾卫掌宫中及京城警备,左右监门卫掌诸门禁卫,左右千牛卫统率千牛备身等为皇帝侍从仪卫外,其余诸卫分掌五府之内军和诸折冲府之外军番上宿卫京城。

    而这诸卫分掌五府之内军和诸折冲府之外军番上宿卫京城的制度以及府兵的调发与番上,正是暗合于“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个道理。

    府兵者,亦兵亦农,无事耕稼,有事出征。调发时,由朝廷下达发兵符契,由地方州刺史和折冲府都尉勘合符契乃发,其中有分为全府番上又或是征调一部。

    其调发府兵,多是调到京城宿卫,又或者是出征或戍边。也就是说,大唐长安的诸卫,是营盘,而从各地证调来番上的府兵,将会被分配进诸卫之中严格地训练并且服役,一般一个府兵每五个月要到京城服役五十天,如果是凡戍守边疆的戍卒,亦由诸州府发遣,每三年番上一轮。

    府兵们番上之时,不仅仅在京城驻扎,而且更接受严格的训练和指导。并且番上之时。还要经常进行校阅,李叔叔也曾亲率京师诸卫教习骑s之术,优者奖励。赐以弓刀绢缺点之后,将师也记功嘉奖;不过,若是教习不精者,其所属州府折冲都尉亦也受到惩罚,因为,大唐将士莫不发奋努力。经过多军训练、校阅。大唐的府兵堪称兵强马壮、军容整齐。这也是为什么大唐地军队缘何会成为这个时代世界上最精锐地劲旅的原因,在疆场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对巩固国防、开疆拓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就比如薛仁贵,他就是山西绛州折冲府地府兵,来长安番上宿卫之时,听闻大唐军事学院要征招一批新学员,这家伙这才会出现在我的视线之内。

    --------

    同样。番上制度的保持,使得了大唐初时难以出现地方政权作乱的现状,只是后来,府兵制度崩坏之后。大唐这种府兵异地服役又或蕃上京师制度的消失,一定的程度上加速了大唐各地军阀地形成。

    李叔叔笑了。笑得很夸张,小舌头在喉咙深处狂野的抖动着,跟发了妖疯似的,看得我眼晕,我吞了好几口唾沫,方才有勇气凑上前:“岳父大人您笑甚子,莫不是小婿说话招惹您生气了?”

    李叔叔没答我的话,大巴掌在我跟前晃悠了两下子,最后落到了我的肩膀之上:“好小子,怕是你早就盯着这一问题了吧?”

    肩膀又发麻了,这些老流氓一高兴就喜欢拿我肩膀出气,真是的,我碍着谁了?以后干脆学黄容那个传说中的漂亮妞,穿上一件满是倒刺的软猬甲,疼不死你个老妖人。

    虽然心里边这么歪歪着,可是表面上本公子可不敢有丝毫地表露,一脸真诚的笑容:“嘿嘿,岳父大人明鉴,小婿既然挂着一个将军的名头,又身负军事学院之重任,岂敢不殚智竭力而为?小婿觉得我大唐的府兵制确实是一良策,不过,日后若是土地兼并严重地话,均田制的瓦解,必然会影响到我大唐府兵制地延续。小婿虽然有些杞人忧天,不过也正是由其中才发现了我大唐之精锐何以能扫平天下,又能守得国家安宁的关键所在,所以,小婿这才冒昧地向岳父大人进此一言。”

    “别谦虚了,老夫还不知道你是甚子人?呵呵,不过,你这法子确实不错,怪不得你小子整天地让老夫去东征西讨,赶情你早就盘算好了,占的地多了,土地兼重的时间也就会相应的延后。”李叔叔这话根本就是讽刺人,我能指挥得动您老人家?说话也不兴打打草稿。

    “只不过,这府兵制,确实是与均田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可是我大唐的人口涨的甚快,从我大唐立国至今,不过三十年,可是三十年之间,我大唐的户数已经从立国之时不足三百万户,到了如今的五百余万户,人口比之当初涨了近一番,看来,

    南方和北方的开发还是需要加紧啊。”李叔叔抚须

    大唐的人口并不算多,但同样,华夏大地的开发以中原之地为最,关内道、河北道南部,河东道、河南道、山南道,总计占了大唐总人品的三分之二,而向北、向南,开发程度都小的可怜,不说其他,光是中道,一道的人口不足二十万户,另有各少数民族生活在江南中部那些未开发地区,人口也不过二十余万户,人口加起不到两百万,可是中道的面积可是相当于后世的两个贵州省那么大。

    这三年多来,朝庭大力地推广土地置换方略,另外,为了进一步的将人口往人烟稀少区引导,我提出的功勋授田制同样得到了李叔叔的首肯,嗯,这不是我提出来的,而是当初李叔叔这个老流氓戏弄我,把本公子的食邑整到了遥远的朝鲜半岛。

    本公子也不是善良之辈,损人不利已咱也咱干,如果要死,肯定也得拉上一群垫背的才罢休,正是出于这险恶的用心,我悄悄地向李叔叔献了功勋授田制这个战国开始至秦朝都一直在使用的制度。

    李叔叔一见,果然喜为良策,现如今,苏定芳等大唐名将跟本公子差不多,食邑不在辽东,就在陇右,更远的比如裴行俭,他的食邑被李叔叔无耻地安排到了林邑之地。

    至于将士们的功员授田,也全都都授在辽东、倭岛、林邑,总之全部都是偏远地区,但却比以往的授田亩数高出了一倍,这也使很多将士很是欢欣鼓舞,虽然远,可田良多了,养活的人就多,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就能得到保证,为啥不干?

    --------

    而原本大唐的诸位勋贵,田是授过了,不过,李叔叔同样也采取了土地置换的方略,但凡勋贵之后,愿意实行土地置换者,可以获得人口密集地区以外,三倍数目的良田,虽然响应者寥寥无已,不过也偶有人窜出来,自告奋勇地去为我大唐开拓荒蛮之地。

    —

    三年之的时间过去了,从去年开始,大唐关中道的人口户数开始出现了负增长,这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相当了不得的成就,只要我大唐能不断地开彊拓土,保持进取心,功勋授田制继续发扬和保持,那么,只要地球上的可耕种土地没被大唐占领完,均田制和功勋受田制就能一直流传下去,留传个七八百年都有可能,到了那时候,地球上的可耕作土地全被占据之后,我怀疑那个时候的大唐帝国很有可能决定研究宇宙飞船,掀起新的一轮星际均田制和功勋星际授田制。

    “贤婿所言的异地驻兵制度,三到五年一轮换,其实确与我大唐府兵的番上和调发制度暗合,不过府兵毕竟亦兵亦农,不可离家日久,否则误了农时,那就是朝庭之罪也,这番上和调发制度只能保持下去,至于三到五年一轮换嘛,老夫倒觉得,可以在军官之中进行。”李叔叔得意地冲我挤挤眼,不仅仅恶意地抄袭并剽窃了我的意见。

    竟然还擅自加以篡改,着实可恶之极,我气的都快拿纸张来扎纸人了,李叔叔瞅见我气得有些发抖的手指头,还以为本公子是饿的心慌了,很善解人意地吩咐摆下酒宴,与我边喝边聊。

    李叔叔的想法果然相当的不错,为啥,因为大唐军事学院的学员与府兵有着一个根本的区别,那就是在学院成立之初,为了保证学院兵能够安心的完成数年之久的学业,并且能够在完成学业之后,安心地听从朝庭的安排,分配到大唐各地方的军伍之中担当中下级军官,所以一开始就有一条十分明确的规定……

    第852章 军中政委!

    就是但凡进入了大唐军事学院的所有学员,不管你之是无业游民,入学之后一律成为国家招募的职业军人,一应武备衣甲皆由朝庭供给,而且每月发给饷银、奉禄,在军事服役期,尉官级年纪至五十岁止,校官级可服役至年满六十岁止,至于更高级别的将官级,那自然是终身制。

    如果按李叔叔的想法来做的话,各地方的最高指挥、中下级军官皆采取轮换制的话,不也就是一个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活脱脱的翻版吗?另边,李叔叔还提出来了,原本就采取募兵制度的边防军,决定按我的想法,采取异地安置,关中的募来的精锐去防守陇右等其他各道的边境,而陇右的募兵则有可能会去防卫河北道,如此一来,一个完整的大唐军事轮换体系就在我跟李叔叔喝酒吃r间变得完备了起来。

    最高指挥员和军队中下级军官之间的轮换年限相同,但又有所不同。最高指挥官,五年一任,任期一到,根据兵部下发的调令,赶往新地方任职,而中下级官员的任期同样是五年,不过,中下级军官的调离并非是全部调离,而是采取的是替换制,一年走五分之一,五年之内轮换完所有军官。该升迁的升迁,平调的平调,总而言之,让大唐的军中骨干变成以中下级军官为主,练兵靠的是中下级官员,而最高指挥员主要负责的面变成了政务处置和下命令,最大程度减少了大唐军队成为一人一家之兵的可能性。

    另外,大唐军事学院毕业学员中地一个特殊团体受到了李叔叔格外地重视。那就是军纪纠察部队。这是一个极为特殊的部队结构组成。他们同样是大唐军队中的一员,参与作战,参与训练。听从上级地指挥。

    但是又有别于普通的军人,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相当的过硬,都是传销模式下,进行政治思想洗礼和灌输忠君爱国理念方面获得了优秀成绩的军校生。

    这使得他们比那些普通军校生对于大唐皇朝和大唐帝国主义头子的忠诚更加地狂热,完全是这个时代大唐帝国利益高于一切为他们毕生目标的死硬份子。

    --------

    他们拥有着一项特殊的权力,是直接由大唐兵部授予的权力:监察所辖军队的军规军纪。考核所辖军队官员的政绩,并且,对于上级提拔官员的任命,由他们来进行审核和批复,只有通过了他们的审核,上级提拔官员地任命方可有效,军中违反军纪者,一律由他们负责处置和上报兵部。

    震惊。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当初本公子用来管理大唐皇家军事学院的军容军纪纠察部队,在李叔叔这个老j人和朝庭诸位老y人的谋算合计之下,竟然整出了这么个相当于后世的政治委员地角色。看得本公子无比之叹服与崇拜,太吊了。

    参谋直接向参谋院负责。而这些军纪纠察他们的负责人是兵部代管,最高负责人是李叔叔这位帝国头子。打个最简单地比方,如果李叔叔下令讨伐西突厥或者是吐蕃,任命程叔叔为行军道大总管,那么,副总管就由军纪纠察的最高负责人兼任,比如苏定芳。但是苏定芳成为了军纪纠察,他的职权只是与各级纠察一块监察军队的军规军纪,考核军官和部队的功勋,对于程叔叔要提升某人的官职,首先,就得向苏定芳报备,由苏定芳来负责审核这名官员的全面情况。

    但是苏定芳却无法去干扰程叔叔对于军事作战的最高指挥权,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