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都市言情小说 > 调教初唐 > 第 156 部分

第 156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我入鹿为人暴戾。威权过父,甚至放火烧毁圣德太子建造地班鸠宫和班鸠寺,并且为苏我虾夷营造生祠,引发不满。在皇极的默许下,皇族成员与朝中不满苏我氏专权的大臣们联合,准备借韩国使者进献贡礼之机,诛杀苏我入鹿。就在今年六月中,毫无防备的苏我入鹿被骗入皇宫,中大兄皇子亲率武士将其剁成r泥,随后发兵剿灭了苏我氏家族。而苏我虾夷也在家中自杀。苏我家族几乎因此而灰飞烟灭。唯一走脱的苏我氏本宗,只有苏我入鹿之子苏我归德。被十数名忠心家仆护送其走脱。

    不过苏我归德年方十三,如今进奏院的情报人员已经接洽到了他们。可惜的是,苏我一族的大权已然被夺,只余下一些个虾兵蟹将,目前根本起不了什么大作用。这让我很是愤怒,这可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没想到,就是因为情报的延误。使得我们现在只能干巴巴地瞅着。要想苏我氏起复,至少得等上个三五年。等苏我归德这个年青人再长大一些,再来收拢势力,与倭国国主一方进行对抗。

    几位进奏院地情报头子都一副垂头丧气。恭顺听训的模样。“怎么了?为什么不作辩解?”我坐了下来,虽然还在生气,但总算是语气缓和了许多。

    “大人,确实是下官失职了,甘愿受罚。”裘丹墨有些沮丧地道,看到他这副模样,我也不好再作追究。“裘老坐下吧,你失职,本官也清楚,这事儿,不仅仅是你一人之过,就连本官,也有过错,虽然去年之时,就已经要求加大对倭国地渗透力度,借高句丽兵败,贵族逃往倭国之机,渗透过去,可我们还是因为自身的经验不足,所以,使得眼下对倭国地情报体系未能完全。”我也作出了自我批评。

    等大家的心情都恢复了一些之后,我抖了抖中手的情报:“此事,本官会在今天向陛下禀报倭国情况之时,向陛下请罪。不过,事情既然已经发生过了,我们就应该做好一切的后续工作,除了我手中的这份情报,还有没有什么消息?”

    “如今苏我氏本宗仅剩苏我归德,上层的实力虽是大损,不过,苏我氏一家掌控倭国数十年,其根基不可谓不深,倭朝中的大臣虽然此刻多有走避,又或是闭门归隐,其实也是怕被皇极女和中大兄皇子以霹雳手段清理,所以,如今我们只能等,另外,本宗虽然大损,但是其旁支仍在,苏我石川麻吕对本宗多有不满,投靠了皇极女,苏我入鹿之死,与他颇有干系,为其宗族所不耻,况且,旁支宗族,大都愤恨此人,其同父异母之弟苏我日向对其兄苏我石川麻吕更是恨极。苏我归德能得走脱,就有得了旁支之助。另外一件大事就是,皇极女退位,孝德上位,欲迁都往难波长柄丰埼宫。”

    我挑了挑眉头,嘴角总算是弯了起来:“嗯,好,总算是听到了一个好消息,这样吧,让潜伏在倭国地情报人员,与苏我归德接洽,尽一切可能,先把他给扶持起来,但是要记住,切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把苏我归德牢牢地控制在我们的手心,就算是把他当成傀儡都成,让他成为反对倭朝地一面旗帜,他们在关西呆不下去,这没关系,关东之处,倭朝的势力难及,让他在关中,修养生息,顺便借其手,让其国上下不得安宁,总之一句话,我不希望看到倭国有平静的一天?诸位可明白?”

    “诺!”这几位进奏院主官齐齐应命。

    朝会之上,李叔叔y着脸,一语不发,冷冷地拧着眉头,边上,百多位官吏皆是面色y黑,表情凝重,一些个武将已然气得在底下开始牢s了起来。

    而立在堂前地史馆依旧在宣读着:“……前朝开皇二十年,遣使言&039;倭王以天为兄,以日为弟&039;。前朝大业三年,倭国遣使递交的国书称&039;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039;……大业四年,又遣使国书称&039;东天皇敬白西皇帝&039;……”

    “岂有此理,弹丸小国,竟然如此藐视我天朝上国,陛下,这等事实,实在是让臣得听得愤慨之至。想我中华一向以仁义待其国,倭人遣求来我朝求学,皆是多有宽待,可老臣没想到,他们竟然作出妄尊大自之举,比之汉时夜郎,更是胜之一筹!”孔颖达孔老头今个倒是第一个跳将了出来,愤怒得连说话都打起了哆嗦。

    老爷子也同样吹胡子瞪眼地直发彪:“陛下,倭人也太狂妄了,竟然敢自喻为天皇,把我大唐置于何地?把我大唐天子置于何地?宵小之徒,安敢如此!”

    李叔叔是什么人?说好听点是一位自尊、自爱、自信的伟大君王,说难听一点,就是一位极度自恋,自傲的帝国主义头子,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p大点地方,人口不过百万,还处于半奴隶半封建社会的小小倭国,竟然如此狼子野心,狂妄至斯。

    还敢自喻为天皇,李叔叔自喻为什么?自喻为天子,一来二去,竟然被一个小小倭国骑到了脑袋上,李叔叔能受得了吗?他是绝对受不了这种污辱的。至少我敢肯定,李叔叔的表情现在是我见过的最危险的形态,很有可能会天子一怒,伏尸千里。

    果然,在朝堂诸位臣工愤怒的声讨声和请战声中,李叔叔终于站了起来,脸上没有一丝一毫的表情。缓缓地走下了龙榻,立到了朝堂中央,诸位朝臣都暂时收了声,静静地看着已经到了爆发边缘的李叔叔。

    “朕登基为帝近二十年来,对我大唐周边之属国,一向是仁宽而待,视尔等为我大唐兄弟之邦,尽量本着和平共处之则,来与诸国相处,可朕,”李叔叔表情显得有些痛苦地闭上了眼睛,然后缓缓地半张,眼中,尽是危险至极的杀意,李叔叔真的生气了。

    “朕从来没有想过,朕心诚待人,将心比心,倭国来使,学我华夏文化、科技,我大唐一应允诺其要求,好嘛,朕的好心都喂到了狗身上了!朕心甚痛!甚恨!”李叔叔气得拽下了腰间的玉佩,猛力一挥,啪的一声脆响,一块完美的玉壁几乎被击碎成细末,碎散于朝堂之上。

    朝堂之下所有的人都被李叔叔的怒气给吓得一哆嗦,可真从来没见过李叔叔这位皇帝陛下在臣子跟前如此失态过,“陛下请息雷霆之怒!”所有的大臣、宦官、侍卫,全都跪下,向李叔叔齐声慰解。

    李叔叔看也不看跪伏于地的大臣,并指如刀指着大殿的门口怒喝道:“传朕之诏令,凡在长安之各属国之使臣立即来此见朕,包括那个敢自喻天皇的宵小之国!”

    第668章 如此“国书”

    近百名各国使臣在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就纷纷地赶到了朝会的大殿之中,所有的使节都是面有疑色,他们根本就没搞清楚状况,也不知道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故,大唐的天子,正y着脸坐在龙榻上,没有了往日会见使臣时的笑脸,也没有了往常那种和蔼的氛围,不过,也有些与使臣相熟的大臣也悄悄地露了些口风。而倭国使节一行数人方到殿门外,就被阻在门口,让他们先等着。

    很快,赶到的各国使臣也都安静地跪坐了下来,都是揣着一个忐忑不安的心,等待着李叔叔的发言。“陛下!倭国使臣小野基经求见。”

    李叔叔面无表情地挥了挥上,边上的宦官立即用他那尖细的嗓子高喊了一声:“大唐皇帝陛下宣倭国使臣进殿窥见。”

    “倭国之使,小野基经请见大唐皇帝陛下,代我倭国国主皇极谨祝大唐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小野基经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规规举举走到了大殿中央处,长跪于地。身边跟前两名副使,也恭顺地跪坐于地。

    “小野基经,唔……”李叔叔微微地点了点头,眯着眼,抿着嘴,冷冷地打量着这个倭国使臣,足足过了有半盏茶的功夫,李叔叔又才开口言道:“你是何时来我大唐的?”

    “禀大唐皇帝陛下,小臣是贞观十九年四月到达天朝,六月末至长安的,至今日仍在驿中等候陛下之召。”

    李叔叔把手指摆到了案几上,轻轻地敲击着,声音清冷而又显得闷寂:“哦。这么说来,你既然是才来我大唐不久,想必对你的国家发生的事情应该清楚得很吧?”

    小野基经一愣,旋及答道:“小臣不明白陛下地意思。”

    “呵呵呵,不明白,哦,看来是朕问的不清楚。”李叔叔脸上挂着笑,可所有在场的人都感受不到一丝的温气,就连我都觉得脊背嗖嗖的发凉,边上的苏定芳也跟我差不多。

    朝堂之上。除了几不可闻的呼吸声,就只有李叔叔手指敲击在案几上的脆响。在空旷的大殿内似乎都起了回声。

    “你既然来了,那今日就把你们的国书呈上来。让朕瞧瞧。”李叔叔伸手一指,边上地内官朝前数步,接过了国书,递到了李叔叔的手中。

    李叔叔言展开看了第一眼,目现厉色,双手猛然一合,把绢质地国书狠狠地揉在了一起。啪!狠狠地砸在上案几上!

    所有人都被李叔叔这个异乎寻常的动作给吓了一大跳。目光都落到了那张被李叔叔砸在案几上地绢书上边。“看样子,怕是跟呈与前朝的国书相差无二。”边上。裴行俭有些兴灾乐祸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朵,还好,我们这几个年轻人全都蹲在边缘处。肃整朝堂纪律的内官离我们这边也较远,我也侧了侧脸压低了声音:“慢慢瞅吧,反正今个,陛下可是真被惹毛了。”

    “废话,不毛才怪,若非这儿是朝堂,事关国体,老苏恨不得现下就把这小矮子给剁了,他娘的,还天皇?!”苏定芳也是一脸气鼓鼓的,一双虎目恶狠狠地瞪着倭国使臣。

    老爷子招过了内官,附身轻言了两句,内官点了点头,小心翼翼地从龙案之上取了国书,递到了老爷子地手里,开始在重臣地手中传阅起来,每一个瞅到了的大臣,无不面现怒色,双目几可喷火。

    李叔叔好半天才压抑住怒气,眉头紧锁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明显地川字:“这国书之上,为何有日出之天皇这等称呼?这是你们国主的自喻吗?!”李叔叔冷声喝道,此言一出,大殿之内顿时起了各种各样的震骇、惊疑、讶然之声不绝于耳,好几个使节甚至夸张地跳了起来。

    小野基经怎么也没有想到,大唐皇帝陛下竟然就这么直问过来,呆了半晌,方才缓缓言道:“启禀大唐皇帝陛下,我国主确实被我国民奉之为天皇。”

    “好好好!”李叔叔气极而笑:“想不到,朕还真小瞧了倭国。”声音里尽是压抑不住地寒意,仿佛在瞬间,原本炎热的气候在这一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如入寒冬。

    “狂妄!”长孙无忌已然站了起来,手里拿着那份国书,递给了边上的大唐属国使臣,示意他们传阅,也让那些人明白,大唐政治高层何以有今日之表现。

    上前了数步,冷冷地看着跪在那里汗湿衣襟的小野基经。“老夫记得,汉时,尔国就来向我中华之国纳贡称臣,使人自称大夫,后汉光武帝赐以印缓,许其为汉倭奴国王,魏明帝时曾封邪马台国王卑弥呼为亲魏委王,假金印紫缓。一向为我华夏之属国,许你称王,已是天大之恩宠,如今,竟然敢以天皇自喻,不知道尔国是想作何打算?”

    小野基经倒也硬气,挺身了跪起的身板亢声道:“这位天朝上臣,我倭国数百年来,虽与中华上国交好,然我两国之间,并无臣属之关系,那些记载,历时久远,难以考究,故尔小臣也不敢妄认。另前朝之时,隋帝就曾接我倭国之国书,亦无异言,不知为何诸位天朝上臣对一个称呼如此看重。”

    “岂有此理!大唐皇帝陛下,此人该杀!”边上,新罗使臣立马跳了出来,指着小野基经怒斥:“狂妄、无知,竟然敢在天朝上国国政之殿出此诳语!据心何在?!”

    很快,在场的百多名各国使臣纷纷出奏,怒斥倭国使臣,就连与倭国时常交好的百济也在众目之下也站了出来,对其加以声讨,一时间,我大唐官吏皆是作冷眼旁观之状,李叔叔冷笑连连,死死地盯着那个还在不停地与人抗辩的倭国来使小野基经。

    在老爷子和几位朝庭重臣的喝斥下,场面好半天才冷静了来。小野基经和身边的副使皆伏首于地,这个时候,倭国的使节似乎已经隐隐查觉不妙了,还欲还口辩解,被老爷子冷眼堵了回去。

    “尔国自汉以来,就对我中原之地贼心不死,挠我海疆,袭我边民,夺我财物,这些皆是前事,朕皆可既往不咎,因我大唐一向以人治为本,以仁德服人,周边之诸国,但凡有难,我大唐从不侧目冷眼相对,但凡有慕我中原文化及科技者,来去自由,处处予以方便,可朕怎么也没想到,尔国初遣使来朝之时,极尽卑躬曲膝之能……现如今是不是觉得你们已经学够了,学好了,已经能胜我大唐百倍,可以妄自尊大,自喻天皇了?!”李叔叔已经从龙榻上站起了身来,狰狞的面孔呈了愤怒的铁青色。

    “陛下!倭国自上而下,尽是此等宵小之徒,出语狂悖,臣以为可下狱问罪!”老爷子站了出来。声音里边尽是溢散而出的寒气。

    李道宗这位宗室名将亦越众而出:“陛下,如此狂妄之国,无人臣礼,可以伐之。”

    无数的朝庭大臣意见如奇的一致,那是因为倭国已经真正地触怒了大唐,他们那张国书传到我手里的时候,我差点就想直接拔刀子捅人了。!小小倭奴果然够狂妄的,自喻日出日天皇至书日没入天子。这是啥?这对于我大唐而言,简直就是彻头彻尾的侮辱。

    边上,苏定芳也气得脸绿来,把国书一抛,大步踏出:“陛下,臣苏定芳请命,愿领一师,直取倭地,不灭其国,难显我大唐之国威,难忍其辱啊陛下!”

    “臣亦愿发兵讨此狂逆之徒。”

    大唐可能缺其他东西,但绝对不会缺乏勇气,还有自尊,还有那种发自民族内心的自傲。

    这个时候,李靖默默地走到了伏身于地不战战兢兢的倭国使臣之身前,白眉微扬,一双鹰目不怒自威,半晌方自收回目光,转身道:“陛下,老臣虽然年过古稀,久不与人争胜,不过今日,老臣在此请命,望陛下允老臣亲率大军往之,老臣定将这些忤逆狂妄之徒皆尽擒下,扫平其地!”

    跟上次高句丽的使臣一样,倭国使团一行三十七人皆尽没入大理寺中,李叔叔下令,焚其国书,毁其贡献。听着李叔叔愤怒的咆哮,这些个外邦属国之使臣明白,大唐天子怒了,宰相怒了,大将军亦怒了,大唐朝野极有默契的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战争!

    第669章 李叔叔的死命令!

    只能用战争,采用暴力手段,对于这种无耻之极的国度,只能用这种非常规的手段来加以解决。我的嘴角差点就翘了起来,好半天才恢复成一脸愤色,和着苏名将兄等人一齐喊起了口号。

    嗯,咱的努力总算没白费,从汉朝至今日之前,强大的华夏民族一向认为认为倭国不过是荒蛮之地,加上有海路相隔,交通不便利,加上倭人至少在表面上看来恭顺,方一直没有起念动手,可是今天,他们已然触怒了李叔叔,伟大的、强盛的大唐帝国的独裁者。

    倭国的下场,由李叔叔下诏的这一刻开始,已经不言而喻,甚至连《大唐时代周刊》和《大唐日报》上也刊登了相关的文章,引起了朝野的轰动,许多驻守边关的将帅和州府官吏亦递书至长安,皆是激愤之言,这下子,真可谓是举国震动。

    看样子,贞观十九年夏秋之交,大唐又将掀起了一轮新的征伐,不过这一次遇到的阻力远远比当初攻打高句丽时要小得多,主要的就是,现在的倭国仅仅是一个奴隶制的小国,虽然从前朝至今,派来学习制度、文化、技术的使臣不下数百,不过相当一部份已经不愿意再归倭土,所以,现在的倭国的文化和科技水平依旧极其低下。

    大唐自从数年前开始,就一直注意了各国的学子的动向,所以到现在为止,大唐的炼铁技术和着各种的重要技术都牢牢地把持在大唐的手中,倭人军队的武器甚至还没有钢制品,眼下,倭国地范围仅包括本州岛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国大部。人口不过百万余,常备军队不过数万。

    而对于新罗和百济这两个属国甘当附庸仆从军。愿与大唐一同往征伐的请求,被李叔叔婉拒,大唐不需要任何人地帮助,如今的大唐在辽东的兵力近十万,另有七万海军战舰六百七十二艘,粮船四百八十七艘,这些兵力目前还处于一级战备状态。大唐军事学院炮兵团中的一百二十七名炮手如今还被困在大唐海军之中,连同俺的炮团的剩余火炮也已经被厚脸皮的海军将领们给和平接收了过去,不过这样也好。为大唐日后地海军发展先期作出了贡献。

    可以说,光凭大唐的海军实力。就已经可以把其国荡平,但李叔叔却不这么看。因为他生气。这不仅仅是私怨,而是整个大唐帝国的愤怒?

    “……所以,朕要你们参谋院给朕拟定一个详细地作战计划,记住了。朕要彻底把倭国抹平。此举。也必然能对我大唐周边各属国起到震摄作用,朕今日所言,诸卿可都听清楚了?朕不希望,到了朕登基的第二十一年。还听闻有倭国地任何消息。”李叔叔就站在参谋院的沙盘前。咬着腮帮子冷冷地道。

    “诺!”参谋院内,大唐地诸位重臣。相关部门负责人。还有参谋院地各级军政干部,全都向李叔叔表达了他们一往无前的勇气与决心。

    参谋院已经全力地开动了起来,研究如何对倭国的作战。情报方面。进奏院将全力的作出有力地支援。我自然是以十二万分地热情投入到了这一项我最热爱的工作当中。

    “无论如何。陛下已经下了死命令,最迟明年年初,就会启动对倭国之战,事关重大,我大唐武研院,无论如何,也得做出一些成绩来。”坐在武研院的办公室内,我正朝着武研院的一干官员进行着总动员。

    “大人尽管放心,其他地不需说,迫击炮如今已经可以采用强度比青铜更好地钢材来进行制造了,至于火炮,我武研院的火炮已经遵照大人之命令,分为了两部份,一部份专攻青铜火炮地改良,而另一部份正在加快开发子母膛地火炮……”钟一面向我报告,一面呈递上一份书面报告。

    这上面可以看到,这两个月来,每月武研院的钢产量依旧稳定在八万斤上下,软钢的产量约为五万斤,硬钢约为三万斤,按照如今地工作强度,每个月出产地钢弩约为二千五百具,耗费地软钢约合三万斤,除了每月支援大唐工部将作监的一万斤钢材之外,铸造迫击炮和火炮几乎把剩余的钢材全部给囊括了进去。

    因为火器制作工艺的日益成熟,现阶段,迫击炮已经淘汰了沉重的青铜炮管,转而用更轻的钢材来铸造。

    现如今地迫击炮按口径分为了三种。最重的是大口径的迫击炮,全重量为一百五十斤上下,s程可达一千三步之距,三个人就能形成一个战斗小组。最小口径的全重约为五十斤上下,s程约为八百步。而且s击速度并不慢,三箭的时间,可以发s一次,这种轻型迫击炮就是为了岭南的作战而专门改进的,由单兵携行,用于山地和丛林作战,两个人就可以形成战斗力。当然,在其他的战争场地上,同样也可以发挥极出色的灵活性和威力。

    每个月的迫击炮产量约为七十门,火炮的产量要低得多,最主要的就是为了适应作战的需要,正在进行各方面的改良,每个月的成品量不超过十门,前几个月的产量全部供应给大唐皇家军事学院的炮兵学部,供学员们进行练习使用,另外每月的炮弹数量约在两千枚左右,每个月必须向南方的剑南、岭南这两个正在发生战事的地方提供近半的弹药供应,也就是说,每月能留存的数量大约是千枚。

    我站了起来:“钢弩的产量每月产出固定在二千五百之数就可以了,如今咱们的库存里也已经有了近五千具,以后每月保持两千五百具的产量,到明年年初,至少有二万具钢弩。至于迫击炮的产量,可以略减一些,每月能稳定在五十门就可以了,但是火炮的产量,无论如何都需要提高,因为本官已经向陛下做出了保证,到明年年初的时候,武研院至少能保证两万具钢弩,五百门迫击炮,一百门陆战火炮,一百门船炮的供应,这样才能保证我大唐水军的战斗力,为能登陆倭地而作到最为基本的准备。”

    李叔叔要求的是速战速决,所以,这将会是大唐的战争史上第一次大批量地进行火器的使用,想一想那百门火炮、数百数迫击炮、还有两万具钢弩万箭齐发的场面,我心里都觉得有些发冷,可怜的倭奴们,要怪只能怪你们太不识抬举了。

    “大人,我们尽量,但是我们的人手还是不够,能不能再从工部再调拔一批熟练的工匠过来?”钟骅面有难色地道。

    我苦笑着摇了摇头:“这我可做不了主了,如今我大唐将作监的熟练工匠,几乎被我武研院抽调了大半,工部的阎大人已经多次向本官报怨了,幸好咱们每月提供一万斤钢材堵了他的嘴,不然这会子已经闹起来了。不过,陛下已经应允,每月再给我们武研院再增加八万斤铁矿石的原料供应。并且,会把将作监的冶铁坊并入我大唐武研院的冶钢厂。这样一来,也算是解了咱们的一个大难题。”

    听了我最后一句话之后,大家顿时松了口气,如此一来,原料充足了,人手也同样获得了增加,在这个基础之上,加大产量,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而同样,在李叔叔的命令下达之后,莱州港、卑沙城这两个北方港口城市正在对大唐的楼船进行改装,加厚甲板,取消掉一些不必要的近战攻击装备,为装备船用火炮作好先期准备,由于这个时候的大唐船舶业也相当的发达,楼船和斗舰的坚固性完全可以装载和使用火炮。所以,改装的工程并没有受到多大的阻碍。

    在《大唐时代周刊》、《大唐日报》的舆论导向轰炸作用下,倭国,成为在大唐现如今最为热门的话题,甚至有些激进派的文章作者还历数了至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中原大地的沿海受到的s扰,全部都算到了倭国的脑门上,倭国,已经成为了大唐最仇视的一个代名词。

    而倭国遣来大唐的留学生和僧人和医师、乐师、画师甚至还有各行业的工匠等约近千人,原本李叔叔是想把这些人全驱逐出大唐,吓得我赶紧窜李叔叔跟前劝阻了李叔叔这种对自己根本没有任何好处,反而帮了倭国一把的想法。

    现如今李叔叔严令,对所有在大唐的这些倭人进行严密地监控,集中居住,绝不能走脱一人。

    第670章 老三这臭小孩!

    “师尊,咱们拿下了倭地,能有什么好处?”李治目光之中包含着疑问,现在的小家伙,已经成为了一个无利不起早的势利之人。

    我翻了翻白眼:“你觉得大唐不该对倭国动武?”李治的脑袋摇得飞快:“小治可从来没那么想过,小小的弹丸之国,妄自尊大至斯,不灭其国,难璋我大唐之威!更难消我心头之恨。”李治咬牙切齿的模样跟李叔叔很是相似。

    “嗯,其志可嘉,不过,你觉得,这真的只不过是一场泄私愤之战?”我皱了皱眉头,表情变得严肃了起来。

    李治见我的表情,微微一愣,瞅了眼边上的弟弟们,清了清嗓子:“自然不是,学生以为,我大唐如今可是举国皆怒,若是不收拾掉倭国,实在是难平民愤,况且,如今我大唐蕃属之国百余,其中用心颇测者不知凡凡,其一,我父皇当日诏属国之使节同殿问罪于倭使,料想是为让诸国看清楚,非是我大唐无故而攻伐蕃属之国,其二,父皇要求一战而能尽全功,是想起到一个震摄作用,无论哪个大唐蕃属,不管你是离我大唐有万里之遥,还是有千里海强之阻,只要你敢冒头出来挑战我大唐之权威,必灭之。比如陆上的高昌还有如今海上之倭地。”

    “好!小治果然比之往日又进步了许多,不错不错,今天你这番话,说得连为师也甚为动容,为师要问你的是。何以我大唐能上下一心,但求一战?为何当时征伐高昌国时。于国中,多有反对之声?”我摸了摸下巴笑道。

    这下。别说李治,边上地几位小王爷更是一脸的茫然。李治很有些烦躁地挠了挠脑门:“小治觉得,应该是师尊所言地舆论的导向作用。这一段时间以来,大唐地各地方刊物也同样登载了关于倭国辱我大唐之诳言,激起了朝野仁人智士之愤。”

    我只是可有可无地笑着点了点头:“嗯,你也算是对了一半,不过,这层原因。实际上占了不过三成,真正的缘由,并非在此。”

    “哦?”李治坐了下来。作埋头苦思状,边上。几位小王爷也都各自想了一些千奇百怪的答案,自然被我一一地否定。

    李治终于兴奋地一拍大腿站起了身来:“土地、战俘。”很赤ll的表白。但是在我的这里。我报以了热烈的掌声:“不愧是小治,总算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李慎在边上有些好奇地探头问道:“师尊,跟土地有关系,这学生倒还觉得有谱,可咱们都还没开战。这跟战俘又有何联系。”

    “嘿嘿,小慎,这你就不知道了。”李治很是洋洋得意地拍了拍李慎的肩膀:“这几日师尊安排咱们地课程可都是与倭地有关的。难道你没看出来倭国虽然不大。控制的范围也不大。可是那片岛上,人口却不下百万。我大唐灭其国。得到地不仅仅是土地,上边的人,嘿嘿。咱们大唐可以用之于开发各地。你难道不知道,倭国盛产珍珠,还有黄金,光是这些矿藏,就足以弥补我朝出兵之军费,更别说倭地地火地甚多,硫磺等物,更是我大唐火器之所需……”

    李治见我面带微笑地点着头,继续朝着他的弟弟们摆显:“如今咱们大唐最要紧地就是开发,你们想一想,我们大唐如今集战俘数十万,为我大唐筑了多少道路,让我大唐如今关中之地与晋阳、洛阳连成了一片,靠地是什么?就是战俘,若是以百姓,怕是十年之功也未能做得如此出色,而且,有了倭人为奴,我大唐日后开发吕宋之矿藏,不也就有了大量的免费劳力?”

    “正是这个道理,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你们可能也看到了,此次对倭国之战,别说是满朝勋贵,就算是世家门阀皆无异议,何也?利也!如今我大唐开发辽东,已经开始有人尝到了甜头,可有些出手慢的,正自懊悔,如今,各地方刊物之上也登载了相关于倭地的地域情报,你当这些人真的也是为了举国之愤?错,为地还是利益。”

    “可是师尊,这岂不违了我大唐一贯的仁德之道吗?您想啊,我大唐平了倭地之后,其地自然归属于我大唐,咱们为何不像治理辽东一般?”李慎心眼实在得过份。

    我叹了口气,边上的李治也学我叹了口气,一副儒子不可教的模样,我阻止了李治这位已经成功转型为功利主义地太子殿下继续发言。“小慎啊,辽东之地,与倭地有何区别?”我向这位心智依旧天真的小王爷道。

    “辽东之地,一向属我中华所有,可这倭国,不过是蛮荒之地尔,昨日学生读了师尊给的资料,倭地之中,从属于倭主者,十不过五六,余者皆如野兽茹毛饮血之辈尔。”李慎死记硬背的功夫一流,可就是吸收和消化的能力差。

    我清了清嗓子,扫了这几位小王爷包括李治一眼,很严肃地道:“你等都是为师的学生,今日,我希望我这番话不需要再一次的给你们重复。不管你们身为大唐帝国的皇子,还是日后既位为九五之尊的太子,为师希望你们记住一点,首先,你们得分辩清楚,哪些人是自己人,哪些是外人,哪些人的臣服对于大唐有利,而哪些人的暂时屈服对我大唐有百害而无一利!”

    “要牢记一个原则,那就是,大唐帝国的利益高于一切!”我站起了身来。很是郑重地道。“治理国家,治理领地、臣民,首要的一点就是,要让百姓吃得饱、穿得暖,这实际上也接触到了一个最根本的东西,就是一个利字。”

    “辽东本为我中国之民,高句丽虽然久据,可其地之民,说的是与我们一样的话,写的是也是我们的文字,对于他们的教育,和凝聚他们对大唐的向心力要相对简单得多,就连高句丽的国情体制,也一应照我大唐。所以,我们就把辽东和半岛之民等同于大唐之民,而倭地则不一样,其一,其地皆是蛮人,无有君父之念……”

    详细地解说了一番之后,这几位小王爷总算是认同了我的观念。“国家是由人组成的,国与国之间,各种情况都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之,而且,你们要记住一点,驱使百姓,首先,必须让其有利而图之,让他们明白和清楚,这么做,对他们自己能有何好处,不要以为挂着个大义的名份,就能让天下百姓随着手指头转动了。”

    “就像前汉之时,越作战,国家就越穷,可我们大唐呢?由贞观十六年起,每每作战,哪一次不是为国获利?那一次百姓不得受益?用战俘筑路,百姓可以少服劳役,又能加快我大唐的商品流通,而国家也同样减少了支出,而且,每一次战后,我大唐都能获利至少百万贯之巨,不仅仅把军费损耗给填补了,还有盈余。”说到了这里,我不由得有些得意地拍了拍案几,没错,这是我的功劳,但是如今,满朝文武也同样惊异的发现,原来,战争也可以这么打。

    教训完了这帮子小p孩子,到了下课的时间,这个时候,晋阳公主也从殿外钻了进来,乖巧地朝我行礼:“明达见过姐夫。”

    “呵呵,微臣见过公主殿下,怎么,又来找你哥哥们玩儿啊?”我站起了身来,李福他们已经嬉嬉哈哈地跑向后殿,去把篮球取出来,准备去殿外的c场上玩耍。

    晋阳公主大眼睛弯成了弦月:“是啊,九哥,一会你跟我一帮,不能再让小福他们再赢了。”

    李治也心疼这个妹子得紧,连连点头:“放心就是了,有九哥在呢,昨日九哥是伤了手臂,今日好多了,定然不会输与他们。”

    晋阳公主咯咯地笑了起来,回头过来朝我唤道:“姐夫,明儿明达还想去找漱姐,可以吗?小三也答应,送我一头小牛呢。那天明达看到了,好可爱的小牛!”晋阳公主还比划了一个夸张的手势。

    “啥?!”我晕了,头晕,老三这小p孩子倒会,拿我的东西去当人情,别的不送,竟然送头小牛?“姐夫难道不答应?我就知道,小三他是骗我的……”晋阳公主扁起了嘴,粉嘟嘟的脸蛋充满了失望,瞅见她这可怜样,边上的李治也不停地朝我挤眼,示意我赶紧答应他这个同父同母的宝贝妹妹的要求。得,爱咋咋的,回家再收拾那小王八蛋。

    第671章 流霜的怨气

    “没有的事,放心吧,我三弟说的就代表姐夫我说的,好了,你们去玩儿吧,姐夫还有公干在身!”匆匆地离了大殿,咬牙切齿,臭小子,才多大?七岁多的小p孩子,就知道泡妞了?不学好,回家,好好收拾你一顿先。

    心里一面对老三的无耻行径加以鄙视,一面朝着太医署走去,那里,咱还得去应应景,毕竟我也好歹是《新神农本草经》的参与人员之一。刚步入了太医署,里面的太医署、尚药局和药藏局的各级官吏们也都正在各忙各事,而边上特意辟出了一间静室,给道长们中午时分清修。

    一股子药味在太医署这一片区域笼罩着,在太医署的庭院内,孙思邈与袁神g正在对一位正在被医官用骨板板进行绑定的骨折患者的病情进行着分析。见我进来,袁道长站直了身子:“贫道见过公子。”

    “见过二位道长,今日下学晚了一些,实在是不好意思。”我上前两步,先给这二位见礼。

    “无妨,我们也方休息了一会才过来,没想在些就撞上了公子。”孙思邈抚了抚雪白的长须笑言道。

    一路说着话,朝着太医署里边走去。偶然间,聊起了李叔叔的疾患。“这年余以来,陛下的身体尚健,不像往年,风疾偶反。”孙神医朝袁道长笑了笑:“说来,还是袁道兄与房公子之功也。”

    “道兄此言太过。贫道些许微功,不足挂齿。倒是自房公子上次以动物试药之后,方使得药石之毒,不再入陛下之口。如此一来。陛下地身体方自比常年好些。”袁道长笑着答道,相互吹捧了一番,终于进到了一处偏殿。这里是专门用来整理和修订大唐新版《神农本草经》的办公地点。里面人可不少,十数人都各自在桌前忙碌着,另外还有好些个跑腿地,传递着信息,或者遵照他们的吩咐去取各种药材来。与资料进行对比。

    我反正也没事,就跟在这二位的身后,跟前一起进行工作视查。孙神医很是振奋,涛涛不绝地向我这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神农本草经》科研人员介绍着现如今地状况。如今。光是已经认定可以编撰入典的药物计有一千五百八十余种。收集的药方计有三千七百余,另外。还从宫中调来了十数位画师对药物地原始形态进行描绘,如此一来。能更加生动和直观地让人分辨出药物地品种。

    太医令也走了过来。与我们一同走到了一边的矮榻上,讨论着关于神农本草经的话题。“贫道以为,往日上、中、下品之分法。实是多有不妥。”袁道长清了清嗓子,继续发表着意见。

    “嗯!贫道也觉得。按上中下品之分,确实多有遗漏之处,况且在常人眼中,上品者。必然无害无毒。现如今我等已经考证了上品药材不下五十之数,其中。亦有害于身体。”孙思邈抚了抚雪白的发际一脸凝重。

    “本官也觉得。上中下品,不过是前人之用法,如今。许多之药材,又经我等堪定,多有出入,确实难以照分了。”太医令也点头认同了这二位神医的建议。

    我自然也不能甘居人后,赶紧发言表达我地想法:“要不这样,我等按药材之本质以区分如何?”

    “哦?以其本质区分?”袁天罡翻了翻眼皮,微微颔首:“这倒是个法子。”

    “俊以为,我等可以析族区类,按纲分目,谓之门纲目科属种,加以细化。”我想起了后世的生物分类法。

    这几位有些发蒙,不太理解我这话的含义。我赶紧加以解释:“我们可以把药根据其原生形态加以区别,比如:矿物药材类、植物药材类和动物药材类。而矿物药材,咱们也可以加以区分为、石类药材、卤类药材、金类药材、玉类药材……”

    “房大人此言甚善!”太医令也面现喜色,激动得直搓手:“照此种分类,必然能更加地详细,植物之药,根据植物地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类、谷类、菜类、果类、木类……”

    整整一个下午,越讨论,大家伙是越激动,最后把边上地医官和道长们也全部都吸引了过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对神农本草经地药物献言献策。

    另外,又把药方、丸剂、外用药等又按其功能和效用,外用或者内服进行了一系列的区别,同时又分类明晰各种药石的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c作方法。这一点我是大加地赞扬,这可是化学的基础理论。

    直至天黑,诸人才停止了讨论,决定从明日起,就作明细分类的工作,并且把原本的上中下品分类法直接抛弃,转而采用更科学地科目类别法来进行划分。

    告别了诸人之后,才翻身上马,行了十余步,突然又听到了喊声,一回头,袁神g朝我挥起了手。我赶紧跳下了马来:“袁道长还有甚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