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都市言情小说 > 盛世收藏 > 第 3 部分

第 3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永乐年是明成祖朱棣的年号,正是他,将明朝的首都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唐风很有兴趣的问道:“大爷,能不能把你们家的族谱拿过来瞧瞧。”

    冯大爷点头说道:“成,你们先等等。”

    冯大爷才一走,赵永世就迫不及待的跑去查看那张八仙桌,唐风和江源也凑了过去,这张桌子呈褐色,没有上过漆;木纹清晰,整张桌子没有雕花镂花这样的复杂纹饰,桌沿处只有一些常见的简单回形纹。

    唐风再一看结构,明显的榫卯结构,整张桌子没有任何金属物质做衔接。造型古朴简约,结构牢固,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确实符合明朝民间家具的特质。唐风又看了看那几张椅子,最终得出结论,这绝非现代的仿品,肯定是民国以前的产物。

    家具跟其他古玩不同,年代只是决定价值的次要因素,关键因素在于材质。明代是中国古典家具发展的黄金时期,家具材质多采用黄花梨;紫檀木这样的硬木,很少使用其他材质。别看现在的黄花梨和紫檀木价值非常高,放到明朝那会儿不见得多贵重,如果这一套真的是黄花梨或者紫檀木,那价值就要上百万了。

    听冯大爷的口气,似乎不是很在乎价钱,唐风心里开始发痒了。

    第十一章 掏老宅子(三)

    林沐雨在小本子上记了些什么之后扯着唐风的衣袖轻声问道:“喂,真的假的?”

    唐风转头在她耳边轻声说道:“这东西很难分辨,但可以肯定是老红木。”

    林沐雨接着问道:“老红木是什么?”

    “你真的一点都不懂啊?”唐风还以为林沐雨多少有些基础,他说道:“老板,你这样我根本没办法跟你解释,等会儿一起问吧。”红木并不是一种木头,而是稀有硬木的统称,按照国家标准,红木分为最好的是黄花梨和紫檀木,其次是黑酸枝、黑檀木,再次是红酸枝,之后分别还有黄酸枝、白酸枝等,总共六个等级。

    林沐雨悄声笑道:“等会儿可不许耍赖。”

    陈彦凑过来问唐风问道:“怎么样?”

    唐风摇了摇头,说道:“很难说。”

    冯大爷拿着一本厚厚的族谱走了过来,人老了,腿脚难免不利索,唐风看到他的手有些发抖,连忙过去扶着他。冯大爷笑得有些喘,他说道:“你放心,虽然老头子的腿脚有点不听使唤,但身体还是可以的。”

    唐风接过族谱时,其他几个人都凑了过来。

    在宋代之前,只有侯王将相、官宦世家才有资格修族谱家谱,民间修族谱始于宋,到明代才真正在民间盛行。冯家族谱记载的大意是,南京冯氏是江西南昌冯氏的支脉,南京冯氏中的一支于永乐七年迁往北京。族谱除了记录冯大爷祖上之后的子孙曾玄外,还记录有家族的大事。

    但唐风看到扉页末端的几行字时,心跳突然加速,上面写着:永乐七年,始建祖屋,置八仙桌以祭祖。

    原来冯家的这张八仙桌是用来摆放香炉祭祖的,所以成为家族大事记录在案。虽然没有明讲就是这张八仙桌,但起码证明冯家在明朝确实有过一张八仙桌。只要证明这张八仙桌就是族谱上记载的那张,那么,是黄花梨或者紫檀木的机会将会大增,而且唐风从木质花纹上判断,这应该是紫檀木。

    “大爷,您这一套桌椅准备卖多少钱。”赵永世极力装作一副可要可不要的样子。

    江源这个人虽然人像暴发户,但心却很细,他笑着对唐风说道:“兄弟,给我看看。”

    唐风把手中的族谱交给江源,自己来到八仙桌旁边,他摸了摸桌面,然后拿出一枚硬币在桌子上敲了敲,最后他干脆蹲身到了桌子底下。

    “怎么样?”林沐雨因为超短裙的限制不能蹲下身,只好弯着腰问唐风。

    冯大爷对赵永世说道:“两年前有人出过一万二,我也不多收,就一万五吧。”

    “那好,就”赵永世这边还没有说完话,江源就一把把他拉了过去,他说道:“大爷,我不瞒您,如果是紫檀木的话我出十万块都没关系,但您这呀,是民国时期的红檀木,卖不了那么高的。”

    冯大爷转向陈彦,问道:“二小子,红檀木市场行情是多少啊?”

    “老爷子。”陈彦说道:“大家都是老街坊,我也不瞒你,这红檀木也就使个百多年,不能如同紫檀木一般代代相传,价钱只在七八千的样子。”唐风点了点头,陈彦这人说话还是靠谱的。

    冯大爷点了点头,说道:“嗯,二小子说话我还是相信的。”

    陈彦转而望向江源,问道:“江兄为何如此肯定?”

    “老爷子家的族谱有记载,民国三年正月七日,家中无人,因邻家走水,家私付之一炬。”江源接着说道:“直到次年才修葺完整。”能成为有钱人自然有过人之处,江源远比赵永世心细,知道继续翻看族谱。

    冯大爷轻咳了两声,说道:“你们不就想知道这张八仙桌是什么时候的吗?早问我呀,我又不是专业的古董商,怎么可能跟你们整妖蛾子。”

    “大爷真实在。”林沐雨笑着对冯大爷说道:“可不像有些人~~”

    “哈哈。”冯大爷说道:“您可别夸我,这没什么好保密的,我父亲曾经说过,这张八仙桌是失火之后重新置办的。”

    “那能不能少点儿?”赵永世的话才一出口,林沐雨就狠狠的瞪了他一眼,跟一个七旬老者讨价还价,这人也太差劲了。

    冯大爷叹了一口气,说道:“不是我不肯少,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多少有点感情,我这心里并不是很想卖。”

    他这意思是少了一万五不肯卖了,如果是红檀木,一万五买下来绝对亏本,做生意不是搞慈善,连江源这样的有钱人也不想做这种亏本买卖。

    “你们确定不要?”唐风突然冒了这么一句。

    林沐雨眼睛一亮,这人又有新发现。

    一直没有说话的刘书南说道:“唐兄若是要,我们当然不会跟你抢的。”而此刻的江源和赵永世却一直保持着沉默。

    陈彦马上问唐风道:“唐兄是不是有新的发现?”

    唐风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他摇了摇头,说道:“没什么发现。”接着他转向冯大爷,说道:“大爷,这张八仙桌一万五我要了。”

    “我出两万!”

    ——说话的是江源!这家伙刚才不要现在看到唐风要了他也想要了。

    唐风奇怪的看着江源,问道:“江兄这是何意?”

    江源走到唐风身边,轻声说道:“这毕竟是我的朋友先看上的,还请唐兄行个方便。”

    “哎,林先生!”林沐雨走过来不满意的说道:“刚才你的朋友要,是你不让要的,你们不要,唐风才要的,而且他也问过你们的,你们又不说话。”

    陈彦来到这边,说道:“唐风,你还出价吗?”看到林沐雨盯着他的眼神,陈彦说道:“你们别误会,我也是希望冯大爷能卖个好价钱。”

    唐风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好吧,那就价高者得,我出三万!”

    赵永世呵呵一笑,说道:“我知道你们的意思,这种事还是我来做吧,三万五。”既然都希望冯大爷能买个好价钱,那这种劫和的行为也可以高尚的厚颜无耻起来了。

    唐风微微一笑,说道:“既然赵兄如此有诚意,那我就不要了,我先出去透透气。”说完,唐风转身走出堂屋。

    唐风刚到院子,林沐雨也走了出来,她说道:“哎,你怎么不继续加价呢?就算让他们抢走,起码也要让他们多出点钱呀,就算身边没带钱我也可以借给你呀,看着他们就来气。”

    唐风问道:“哎,他是不是追过你呀?你不喜欢也不用这样吧?”

    “别说那些了。”林沐雨说道:“他们公然抢你的生意,把那套紫檀木八仙桌买走了,你就不生气?”

    唐风奇怪的问道:“谁说那是紫檀木的?”

    第十二章 掏老宅子(四)

    林沐雨说道:“但那肯定不是红檀木。”看到唐风皱着眉头若有所思的样子,林沐雨又问道:“哎,你在想什么呢?”

    “我在想,要怎么跟你解释你才会懂。”唐风有些为难的说道,民国红檀木是老红木的一种,也不是单指一种木头,它是热带雨林的豆科类暗红微紫的硬木的统称。

    这个时候,替冯大爷收好钱的陈彦也走了出来,他对唐风说道:“嘿,哥们眼光真准!”

    唐风故作莫名其妙的问道:“我怎么眼光就准了?”

    “您就别跟我打马虎眼了。”陈彦指着那边在打电话叫人搬东西的江源和赵永世悄悄的说道:“刘书南是我拜把子兄弟,他跟我说,江源他们判断是红酸枝木。这俩小子,刚才在变着方压价呢?你这一站出来,他们的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红酸枝木肯定比不上紫檀木,但行情也不错,在十万块朝上了。

    “啊?”唐风说道:“可是,他们一开始并没说错啊,那就是红檀木。但这种红檀木的木纹和色泽跟酸枝木很接近,很容易看成是红酸枝或者是黑酸枝。”

    “你别跟他说,我看他们就是蛇鼠一窝。”林沐雨扯着唐风的衣袖将他拉到另一边,她问道:“是红檀木你还要出一万五?”

    唐风说道:“我是看这孤寡老人也挺不容易的,所以想亏一点买下来,出一万五也亏不了多少的。”除了女人方面,唐风被他们家老头教的猴精猴精的,他一开价,江源那边就立即涨价,他当时一看江源那表情,马上就猜到他肯定是打眼了,既然我们这位大款要扶贫帮困,那就成全他吧。

    林沐雨说道:“那你为什么不继续往上涨,就算涨到五万他们也一样会要的。”

    “适可而止就可以了。”唐风说的大方,万一对方不要了,那不就摊到自己身上了。

    林沐雨不悦的说道:“哼,那个江源简直是自作孽,一开始出一万五不就没人跟他抢了?弄到现在翻一倍的价钱去买个低档货。”

    “你就那么讨厌他?”唐风笑着问道:“可没有莫名其妙的讨厌啊。”

    “哼!”林沐雨捏起粉拳在唐风胸口敲了一下,说道:“不是你想的那样的,还不快纠正你的错误观点?”

    唐风说道:“是,老板,是他追你,你看不上他,总成了吧?”

    “切!”林沐雨拿出手机翻出一条短信在唐风面前晃了晃,说道:“这种人多恶心,他以为女人都是货架上的商品吗?要不是看到他跟我们领导很熟,我才懒得理他。”

    唐风看着林沐雨那身时尚性感的装束,摇了摇头,哼,女人真是说一套做一套,穿那么漂亮不就是商品的包装吗?最终还不是给男人看的,等老子发达了,家里就养这么一个,多有成就感。

    好久之后,江源那边联系过来搬运的人赶到这边,趁着那边在忙活,唐风问陈彦道:“那个江源那么有钱为什么还要做这种小生意?”

    陈彦说道:“玩收藏玩的就是兴趣,图的就是乐子,那种感觉跟做生意完全不一样。我估计他是想从小做起,参与到全民收藏的洪流中去,呵呵,收藏界就需要这种人。”

    江源那边完事了,走过来歉意的对唐风说道:“兄弟,不好意思了。”这叫口蜜腹剑!

    “嗨,哪里话。”唐风客气的说道:“应该是我的不对。”这叫笑里藏刀!

    都有一手!

    “那我们继续?”陈彦问诸人道。

    “嗯,走吧。”众人离开冯大爷家,继续掏老宅子,一连走了好几家,都没什么收获,毕竟已经被好几拨人扫荡过了。

    到了村西口,陈彦指着前面一个单门独户的四合院,说道:“这家以前是我们村的大户人家,也是唯一在文革期间被抄过家的。”

    一连跑了好几家,都是空手而归,诸人的信心都受到了打压,赵永世说道:“都被抄过家了,还能有什么呢?”

    “这你就有所不知了。”陈彦说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门头沟那边儿的明清建筑群文革时期可就抄得厉害了,就差没被夷为平地了,但那里出的东西可比我们这边多。只要家里有东西抄十次家一样有,家里没东西,不抄还是没有,我们家不就这样吗?”

    “李大妈在家吗?”别说,有陈彦家伙在,事情好办得多,门很快就开了,李大妈那身打扮,活脱脱电视剧的马大姐。

    “哟,二啊。”李大妈一看诸人这个样子,立马就明白了,她说道:“里边请。”这种老宅子,上门的多了,人早就习惯了。

    “人都来了好几拨了,该捯饬的都捯饬走了,您几位随便瞅瞅吧,我去叫我们家三儿。”李大妈说完往里屋去了。

    陈彦带着诸人到处走了走,唐风点了点头,一看这些房子的柱子、梁、檩子和椽子就能明白,过去就不是一般人家。雕梁画栋谈不上,但各式各样的东西都是规整的,比如柱子下边就有经过雕刻的石墩子,突出的檩子雕刻的是龙抬头。

    “二子,好久不见了。”一个中年人从里屋走了出来,陈彦连忙介绍,这人就是李大妈的三儿子郑同。

    郑同看上去挺文质的,他说道:“唉,好东西真没有了,前些年不时兴玩收藏,我们也不懂行情,一股脑儿都给贱卖了。昨儿个到潘家园跑了一趟,看到一红木雕镂屏风,十几万呢,过去我们家就有那玩意儿,几百块钱就给处理了。”

    收藏,收了还得藏,这样才能升值。唐风以前在家里打碎一个罐子,他们家老头骂他:你个败家玩意儿,这东西是留着给你娶媳妇的,打碎是吧,以后打光g儿吧。现在,就算在唐风他们四川乡下,娶个媳妇也得好几万呢,城里更不用说,但是,一个罐子就能娶一个。

    “哟,你们家这个有点年生了吧?”赵永世指着客厅中央墙上挂着的一样东西说道。

    第十三章 掏老宅子(五)

    唐风顺眼望去,那是一个供奉神灵的神龛,郑同点头说道:“确实很长时间了,但这个是不能买的。”世代都居住老宅子的人讲究这个,神龛不能出门,就算搬迁也要“请”到新宅。

    郑同带着诸人走了几个地方,一圈下来,的确没有什么好东西,诸人再次回到堂屋。郑同对诸人说道:“怎么样?有没有上眼的东西?如果是我们家用不上的,价钱又合理,一切都好说。”

    赵永世和江源对视一眼,都在摇头,林沐雨和陈彦则望向唐风,而刘书南一直在陪太子读书。唐风指着堂屋一边的茶几问道:“那个你要出手吗?”

    此言一出,赵、江二人立即望向唐风。

    郑同哈哈一笑,说道:“都是二子的朋友,我不瞒你,这个仿古红木茶几是我去年才置的。”

    这个时候,赵永世的手机响了,他马上到一边接听电话。

    唐风来到茶几边,拿起茶几上那个放了一些杂物的圆竹刻花笔筒问道:“我是说这个。”

    这个时候,赵永世的电话响了,他走出堂屋接电话。

    郑同大笑着说道:“这东西我也不知道置多少年了,它几乎都快成为村里的一大笑柄了,每每有人来看东西的时候都会提到它,但看过之后又都不要了。”

    中国竹刻工艺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主要的品种有两种,一种是翻簧竹刻,一种是留青竹刻。说起来复杂,其实很简单,去掉竹子青皮只留下一层竹簧做装饰的就是翻簧竹刻。留用竹子青皮作为雕刻图纹,铲去图纹以外的竹青,露出下面竹肌的就是留青竹刻。

    唐风将笔筒拿在手中看了看,这个笔筒是典型的留青竹刻工艺,上面所刻的图案芦苇荡舟图。整个图案以湖水为中心,湖的近端芦苇环绕。湖面浪水粼粼,一叶扁舟停在湖心,一个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渔夫正在垂钓。湖的远端则是嵯峨大山、树木参天、依岩而立、花叶枝蔓,栩栩如生。

    这个笔筒没有留款,不能从款识确定年代,除了湖水部分去掉大部分青皮之外,近端和远端的背景图案都留有大量青皮。竹肌和竹青的对比,特别能体现芦苇丛的艺术效果,那种芦花起伏的感觉很真。

    郑同来到唐风身边,笑着说道:“这个笔筒的竹皮部分颜色太接近青绿,很多人都觉得年代不长,我也这么觉得。”这是一个常识,竹子放的时间长了之后,竹皮就会发黄,如果没有发黄,那就说明这个笔筒时间不长。

    唐风露出一个憨厚的笑容,说道:“这个笔筒问世的时间确实不是太长,但这个图案我看着喜欢,也算是一个工艺品了。”

    “能给我看一看吗?”江源微笑着向唐风点头示意。

    唐风也笑着点头,把笔筒递给了江源,江源看了看,点头说道:“嗯,这图案是不错,但只怕年代不会太久。”

    这时,两人看见挂了电话的赵永世走向陈彦并对他说了些什么,陈彦为难的摇着头,江源将笔筒还给唐风,自己走了过去。

    那边的林沐雨好像得了什么消息,走向这边,唐风对郑同说道:“我看这笔筒灰尘都结这么厚了,估计你也用不上了吧?”

    郑同说道:“这么说这位先生想要?”

    唐风轻描淡写的说道:“我家里正好有一套文房四宝,缺个笔筒,我想拿过去凑合一下,您开个价儿。”刚走过来的林沐雨冲着唐风眨了眨眼睛,她知道这家伙又开始忽悠了。

    叫差是买主,叫好是闲家,唐风嘴里说凑合,那就是不凑合,再说,他连毛笔怎么拿都不知道,哪来的文房四宝。

    郑同笑着问道:“嘿嘿,我也不懂行情,您给开个价试试?”郑同想让唐风先开价试试深浅。

    “嗯。”唐风略一皱眉,说道:“本来吧,这价真不好开,毕竟这笔筒还真值不了几个钱,但偏偏我这边又打心眼里喜欢,五百块,您怎么样?”

    郑同看了看那笔筒又看了看唐风,说道:“五百太少了点吧?”

    唐风为难的说道:“这个”

    “这位郑先生也是实在人,那就六百吧。”林沐雨在一边敲边鼓。

    “六百?”唐风想了想,说道:“那就六百吧。”

    虽然这边已经为难了,但郑同还想借机涨点儿,他说道:“图个吉利,八百,成不成?”

    唐风摇了摇头,说道:“六百八。”

    “哎呀。”林沐雨说道:“您就少这一百二十块吗?就八百了。”林沐雨看出来了,唐风一副为难的样子就是真想要,他是怕郑同看出自己的意图。

    郑同看到有人帮他,趁机说道:“一回生二回熟,交个朋友,八百不算多吧?”

    唐风还是犹豫了一下才说道:“好,那就八百吧。”

    接着,他从兜里拿出那个老牛皮钱包数了八张红票给郑同,郑同接过钱数了数,唐风拿出笔筒里边的杂物将笔筒放进包里,这就算交易成功了。

    两人一起走到陈彦那边,只听陈彦不悦的对赵永世说道:“要去你去,我是丢不起这个人。”

    唐风轻声问陈彦道:“怎么回事?”

    陈彦轻哼一声,说道:“他们那边来消息了,那套八仙桌是红檀木的,赵兄的意思是希望能够把那套八仙桌退回去。”

    “退货,那怎么行?”

    ——说话的是江源,他接着说道:“按照古玩行里的规矩,打眼买回来的东西,是不能找后账的,哎呀,玩收藏哪能不交点学费的,认了认了。”陈彦觉得纳闷,这家伙一直不表态,怎么唐风和林沐雨一过来他就变了样儿了。

    “嗨。”赵永世说道:“我压根儿就不是那意思”赵永世在不停的圆,但诸人只当在看无声电影。

    “您几位走好啊。”郑同送唐风他们出门,一个笔筒能卖八百他也挺高兴,知道什么叫败家子了吧。

    告别了郑家,各怀心思的几个人实在没什么兴致再兜下去了,刘书南看了看天色,说道:“差不多到饭点了,现在去人家家里也不好,散了吧。”

    诸人也不表态,陈彦说道:“那就算了吧,改天到门头沟那边溜溜,哎,对了,如果各位不嫌弃,到我么家吃个便饭吧?”

    谁不知道这是客套啊,诸人纷纷表示有要事,陈彦对头发说道:“那我们走吧?”

    “哎,他跟你走干吗呀?”林沐雨一把拽住准备要开溜的唐风,说道:“你得跟我走。”她还等着听那个竹刻笔筒的下文呢。

    第十四章 略有小成

    唐风坐上甲壳虫,林沐雨启动汽车开了没多久就停了下来,她看了看后视镜,然后转身望向唐风。

    “是不是没油了?”唐风说道:“哎,我可不干苦力的,要我下去推车可是要加钱的。”

    “拿出来吧。”林沐雨将手摊到唐风面前。

    唐风从包里拿出那个竹雕笔筒放到林沐雨的手上,林沐雨拿在手上看了又看,抬头问道:“这个值多少钱?”

    “这个数朝上。”唐风伸出了三个手指在林沐雨面前比划了一下。

    “三十万?”林沐雨吃惊的说道:“你这样的人不发财都难啊。”

    “切!你以为玩收藏的人随身带个印钞机啊。”唐风说道:“应该在三万块以上。”能在乡下老宅子淘出这个已经很不容易了,唐风现在是小本经营,也只能先到这种地方碰碰运气。

    林沐雨拿出小本子和笔,美丽的大眼睛望向唐风,说道:“那套红檀木八仙桌呢,就不用说了,讲讲这个笔筒吧,这是什么时候的?”

    唐风说道:“难说,从图案纹饰上来看,应该在明朝嘉靖万历年间。”

    “那怎么会只值三万呢?”林沐雨不解的问道。

    唐风回答道:“这不是名人款,只能算民间上品而不能算精品,就这个行情。”

    林沐雨接着问道:“那你怎么看出来这是明朝的民间上品的?为什么这笔筒上面的竹青没有变黄?”

    看着林沐雨拿起纸笔一脸认真的模样,唐风忍不住说道:“我觉得你不适合写剧本,适合做女主角。”

    林沐雨说道:“女主角?要做早就做了,我才不稀罕那个呢,银幕上一个个装的跟圣女似的,生活肮脏不堪,一塌糊涂。”

    “要做早就做了?”唐风呵呵一笑,说道:“为什么不做呢?那样不是很好?我也能找你签个名了。”

    “小弟弟,你不懂的啦。”林沐雨突然笑着摸了摸唐风的脸,说道:“做明星是要付出代价的,璀璨的背后是心酸,不知道潜规则还不知道为什么那些知名导演长得一个比一个寒碜,老婆却一个比一个漂亮吗?”

    唐风说道:“她们绝对不是为了钱,因为她们早就名利双收了,我总觉得,艺术家都是标新立异颠覆美丑的。”

    林沐雨摇了摇头,说道:“看来文物上的天赋剥削了你对其他事物的理解能力,乖,说正事了。”

    唐风整理了一下头绪,耐心的跟林沐雨解释,这种笔筒选用的材料是深山冬竹,经过防霉防蛀的工艺处理之后制成成品。由于这种竹子的竹青表面本身含有一层天然的蜡质结构,再加上后续工艺的再加工,所以青绿久而不褪,还越来越有光泽。

    林沐雨记完笔记之后,想了想,问道:“那个后续工艺是什么工艺呢?”

    “不知道。”唐风摇了摇头,说道:“反正古籍上提到过这种方法,并言明已经失传了。”

    “呵呵。”可没有收好笔记,将一撂不听话的头发理到耳后,说道:“嗯,跟你在一起就是有收获,你下午打算要去哪里?”

    唐风说道:“当然是去潘家园将这个笔筒出手了。”

    “还是先吃饭吧,姐姐请客。”林沐雨开动汽车,从通州驶往潘家园。

    甲壳虫快速行驶在宽阔的公路上,唐风眼望着车窗外的风景,这时,引擎的轰鸣声由远而近,很快,一辆黑色保时捷就超了过去。

    唐风哪里认识这种高档小跑,他奇怪的问道:“这什么车呢,这么难看,跟青蛙趴地上似的。”唐风不光认为这种车难看,而且还觉得不实用,空间小,装不了什么东西,还是别让唐风评价这车了,再评价就跟村里唐三娃的拖拉机看齐了。

    林沐雨想不到唐风这样的人会问出这个问题,她看了看前方,说道:“是保时捷,挺贵的,光是购车税就要几十万了。”

    “这么贵?”唐风脑海中浮现出一排拖拉机。

    “这还贵?”林沐雨说道:“要我说啊,国内购车税就不用调了,收他百分之三五百的奢侈税,收得他脚痛手痛心痛,让他不敢买了为止。”林沐雨和唐风认识的其她传统乡村女性不同,她说话直来直去,性格就像这座国际大都是一样,奔放时尚有活力。

    这边还在说话,那辆保时捷又慢了下来,等到甲壳虫看上去的时候,车主调整了速度,保时捷与甲壳虫并驾齐驱。年轻的车主长着一张标准的贵族帅哥脸,他单手c纵着方向盘,侧过脸对着林沐雨喊道:“美女,要不换辆车开吧?”

    林沐雨微微一笑,说道:“小p孩,别搞得像拍台湾三流偶像剧似的,你这套把戏留着去泡学校的小女生吧。”说完之后,她拉上了车窗的窗帘。

    唐风不禁笑了笑,这女人挺厉害,林沐雨白了他一眼,说道:“笑什么?”

    唐风说道:“我觉得你对付这种人的点子真多。”

    “你是不是想试试呀?”林沐雨说道:“放心,姐姐舍不得骂你的,你比这些没断奶的小p孩强多了。”

    两人找了个地方随便吃了点东西之后又来到了潘家园,林沐雨指着前面一间名为古今斋的铺子说道:“还是去上次你去的那里吗?”

    “嗯。”唐风点了点头说道:“做熟不做生,这老板还算厚道。”

    唐风和林沐雨走进古今斋,这回那个老板学聪明了,他就像没看到林沐雨一般迎向唐风,笑着招呼道:“哟,您来了,这回有什么好货色?”美女是养眼,但在商人眼里,并没有那位一点都不美的“老人头”养眼。

    “哟,您可真客气。”唐风笑着问道:“那枚天顺通宝出手获利颇丰吧?”这种古玩店的老板都有自己的老客户,一旦有好东西,出手会很快。

    “嘿嘿。”老板笑着说道:“彼此彼此,这回是什么?”

    唐风拿出那个留青竹刻笔筒递给老板,问道:“这个什么价钱?”

    老板拿着笔筒翻来覆去的看了好久,然后又查了好久资料,老半天之后,他放下放大镜,皱着眉头问唐风道:“我能不能用点醋试试?”

    唐风说道:“你是怀疑有假吧?”

    第十五章 局(一)

    老板说道:“做我们这行的打眼也是常有的事,我不得不小心点。”

    这种笔筒的青皮上不了色,难以作假,但去掉青皮的竹肌就很容易作假了,蘸点醋涂抹竹肌,如果是上色的效果,就会掉色,反之则不会。老板这样问唐风,一是为了试探唐风,看他有没有作假。二是担心用醋之后损了人家的卖相,他跟唐风不一样,他是很懂潜规则的,就算是假的,也不能漏了人家的底儿。

    唐风说道:“没问题,但有一个前提,我们先当它是真的,讲好价钱再看。”

    老板很爽快的说道:“如果是真的,我出三万。”

    林沐雨美眸望向唐风,这家伙估价怎么会这么准?

    唐风伸出四根手指,说道:“少了这个数不行。”

    老板为难的说道:“你这个数我出手困难,我这是小本生意,需要快速周转。”

    “但你那个数我也难以承受。”唐风憨厚一笑,说道:“做生意讲究个诚信,我也不瞒你,那可是要亏本的买卖。”

    林沐雨的目光一直停留在唐风脸上,在她认为,唐风这人的外表很具欺骗性,穿那么土气完全是为了装老实。

    唐风说道:“我跟老板您合作过一次,如果不信赖您的诚信,我也不会再来了,以后的生意全在您这古今斋了。今天你好歹也得给我一个保本价外加一点苦力钱,最后一个价,三万五!”他这话总结昨天,面对今天,展望明天,再加上一脸诚恳的样子,老板一咬牙,说道:“成,就三万五了。”

    唐风心里明白着呢,别看这老板咬牙切齿的,他肯定包赚不赔,文物这一行,价值没有统一的标准,关键要看你的买主是谁。

    接着,老板弄了点平常家里边儿用的老陈醋抹在竹肌,老陈醋是土办法,没有汽油或者醋酸科学,但也管用。

    一会儿之后,老板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说道:“成交。”

    接着两人做了交接,款货两讫之后,老板拿出自己的名片递给唐风,说道:“以后有货尽管拿来。”唐风看了看名片,这老板名叫贾德旺,不错的名字,家得旺。

    之后两人走出古今斋,林沐雨说道:“喂,你老实交代,是不是经常撒谎呢?”

    唐风说道:“哪有,我这个人说话一直很实在的。”

    “切!”林沐雨一脸的不信,他说道:“看你说谎都不带脸红的。”

    唐风奇怪的说道:“生意场上撒谎能叫撒谎吗?”

    “好好好。”林沐雨说道:“你总有道理的,前两天还骗我说不会出来淘古玩的。”

    “那时候我是说真的。”唐风解释道。

    “嗯,真的,成了吧。”林沐雨笑起来真的很好看,至少唐风的眼神是这么认为的,她说道:“我们再到哪里去逛逛?”林沐雨以为的唐风和唐风本人之间一直存在着偏差,而这种偏差还偏偏顺理成章,唐风说保时捷像青蛙趴地上那纯属土包子进城没开过洋荤,但林沐雨后面却认为他是在借机讽刺。

    唐风说道:“刚才我在潘家园外头看到几个地摊,我们到那边去逛逛吧?”

    “这事儿你说了算,我听你的。”林沐雨说道。

    老北京谁都知道潘家园,在这附近摆摊的特别多。过去的小摊贩都是那些败家子儿,没酒喝了,把家里像样的东西拿一件儿出来练摊卖了。但这些人都不懂行,常常把r买成萝卜价钱。但这种人并不多,东西也有限,折腾完了就消停了,但为什么练摊儿的不见减少反而增多了呢,那是因为假文物贩子越来越多。淘古玩这一行跟炒股票一个理儿,早一拨赚大钱,现在上tv百家讲坛的腕儿都80年代入行的。中间一拨偶有发财其余大抵能保个本儿,最后一拨属于r价钱买萝卜的那类。

    唐风和林沐雨兜了好久没看到一样上眼的,唐风倒没事,林沐雨的脚步开始迟缓了,他回头问道:“你累了吧。”

    林沐雨摇了摇头,说道:“我没事。”

    唐风看着她那足足有十多厘米的高跟鞋,说道:“你们女人真是自讨苦吃。”

    “哼!”林沐雨心里暗道,还不是怕你们这些臭男人不真心实意帮忙,我要是个男的你能带着我?

    这个时候,唐风看到前面有个地摊挤满了人,他说道:“要不我扶着你点。”

    “算了,还是我自己来吧。”林沐雨立即婉言拒绝。

    两人来到那个地摊,摊主是一个面容憔悴腿脚有些不灵便的残障中年人。此刻,他正坐在街边的人行道上,两条腿朝外摆着,他一只脚的脚背是天生朝外拐的,而且这条腿看上去明显要比另一条腿短一点。所以必须借助身边的一根单拐才能走动。他的摊位前面摆了一块白布,上面写着:因家境困,现将祖传的洮河石砚出售,售价

    石砚有很多种,最为有名的当然是中国四大名砚中的婺源龙尾砚和端砚,此外,同为四大名砚的还有澄泥砚和洮河砚。

    洮河砚因产于甘肃省临洮县的洮河沿岸而得名,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刘晦叔洮河石砚》诗中有云,久闻岷山鸭头绿,可磨桂溪龙文刀,兼嫌文史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

    诗中的秋兔毫指的是一种毛笔,鸭头绿指的就是洮河砚,故洮河砚又被称为鸭头绿。

    在中国,不管是什么场合,都有眼光雪亮的群众,当然,大多都是在报喜不报忧的状况下。

    一个围观者点头说道:“嗯,不错,这方砚台石质幼嫩密实、润泽有光,的确是上好的洮河砚。”

    另一个貌似懂行的人也附和着说道:“嗯,不管是从石品、纹理、雕刻手法还是镌砚装饰上来看,都能值五千块。”

    林沐雨轻轻拉了拉唐风,问道:“你认为这方砚台如何?”

    唐风指着那块玫瑰红色的砚台说道:“从颜色上来看应该是赤紫石,只能算洮河砚中的下品,古诗中都说了,碧绿润泽的绿漪石才是真正的上品鸭头绿。”

    林沐雨指着砚台的盖子说道:“四大名砚中只有洮河砚有盖子,这应该是真的。”

    唐风意外的说道:“想不到你还是懂点这个的嘛。”

    林沐雨说道:“懂砚台不代表懂古玩,人家可是书法高手,哎,这方砚台是什么行情啊。”

    唐风悄声对她说道:“一万块以上。”

    林沐雨立即叫道:“老板,这方砚台我要了。”

    唐风立即说道:“哎,你等等啊。”

    林沐雨回身说道:“哎呀,我不是跟你抢,你看人家多不容易啊。”

    唐风摇着头说道:“我不是那个意思。”

    “不是那个意思就好啦。”林沐雨说道摇着唐风的胳臂,说道:“乖弟弟,给钱嘛。”

    唐风看了看那个残障中年人,轻声跟林沐雨说道:“那是假的。”

    第十六章 局(二)

    “假的?”林沐雨轻声问道:“怎么可能?你看人家都说是真的。”

    唐风在林沐雨的耳边说道:“你别听那帮人一个劲叫好,他们都是假老练,只说不买的。”真正要买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挑刺的人。

    “假的我也要买!”林沐雨轻声说道:“你看人家多可怜啊,快点给钱啦,一会儿我就还给你。”

    助人为乐,唐风心中暗自点头,这女人的心眼儿可比自己好多了,就让她快乐一回吧。他说道:“嗯,好不过”

    林沐雨说道:“别不过了,人家只是没有现金罢了,哼,五千块,你想给我还不要呢。”

    “哎,你总要让我把话”唐风话还没有说完又被林沐雨打断了,她喜滋滋的拉着唐风的手说道:“乖,别磨磨蹭蹭的了。”

    自认识林沐雨以来,唐风还是第一次看到她心情这般好,他不想破坏她的好心情,点头说道:“好好好。”接着,从包里拿出一摞钱数了一半交给林沐雨,林沐雨上前跟那位残障中年人说道:“这位先生,您的砚台我要了,这是五千块,您数数。”

    中年人腿脚不灵便,手却很利索,他很快数好钱,面带感激的说道:“谢谢,谢谢,姑娘,您真是好人,以后肯定能找个好婆家。”

    如今这社会,外面的骗子海了去了,林沐雨不是第一天出道的雏儿,这个人的脚外翻的扭曲程度绝对不是人体关节自然扭曲所能达到的。而且,他那外翻的脚的内侧的皱褶处,还有一些很恶心的黑色污垢,这些都是因为长时间清洁不到,慢慢累积出来的污垢,如果是临时扭曲,不可能达到这种“效果”。不光是林沐雨这么觉得,连周围的人和唐风都觉得这个人是真的残。

    “呵呵,不客气。”林沐雨脸上的微笑绽放如花,她拿过砚台对唐风说道:“我们走吧。”

    两个人离开那个地摊,唐风看到她拿着砚台的兴奋样,说道:“哪有你这样的,明知道是赝品还要买。”

    林沐雨笑着说道:“这个假砚台不值五千块,但因为买下这个砚台而得到的好心情却不是五千块所能换来的。”

    是啊,穷人买东西讲究实用,有钱人买东西讲究心情,这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那些所谓的“奢侈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