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都市言情小说 > 重生之十福晋 > 第 110 部分

第 110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可想而知。

    而此时。康熙还在乾清宫考虑着是不是小憩一会儿。

    老十家一拉开清仓大甩卖的架势,康熙就从各种渠道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秘密警察打了报告、三阿哥也没忘上眼药、四阿哥职责所在,当然也给康熙汇报了一下工作…

    康熙虽然对老十这种无赖做法很气恼,但也没当一回事,心想,你都不要脸面了,朕还帮你弄遮羞布干嘛?而且康熙也存了点小心思,就是想让蒙古人瞧瞧,老十的实力不过尔尔,已经频临破产边缘了,别有事没事围着老十转悠,还是讨好自己这个正主儿才是正事…

    因此,康熙这小算盘一打,便没及时采取阻止措施,只是叫四阿哥去瞧瞧,至于该怎么处置,那是一个字也没提,因此,郁闷的四阿哥也只好老实的去老十家门口转了转,还没等问完徐公公的话,便被突如其来的人潮给弄懵了,赶紧进了老十府…

    因此。当热情高涨的群众变相包围了老十府时,倒霉的皇子便是四阿哥了,坐在客厅里,喝着不知哪年的陈茶………徐公公说了,好茶能卖个好价钱,全摆摊上去了……,耳朵里听着老十府的人声如洪钟的吆喝;如果只是吆喝大家“来一来,瞧一瞧”倒也罢了,可这些宣传人员却有点声声控诉的味道,当然了,圣明的康熙是没错的。错的是j人,一向老实的老十是被j人陷害了,不过,即便如此,老十这个坦坦荡荡的君子在知道自家没缴税后,二话不说,就将铺子里的掌柜给训了一顿,然后便命人赶紧补齐税款,说是j人的事以后再说,先把欠朝廷的银子给补上…

    瞧瞧,老十多厚道…

    可厚道的老十却偏偏遇不到厚道的人,老十府里开支大,又是慈善会,又是在南边给流民建居所,还免费给大家发放(奶)粉子,手里确实没有余粮,本想请着宽限几日,不想j人得急,只好变卖家产了…

    宣传人员不厌其烦的控诉着,小英子则不时的(c)两句话,将过错全揽在自己头上,老十是什么人啊,郡王爷,带兵的郡王爷,怎么会过问商贾之事,这没缴税全赖小英子这个总经理,但小英子认完错后,也申辩了两句,做善事开销大,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先赶着紧要的事拨银子了,当然了,没说朝廷的税收不重要,只是瞧着好像周围的人都没缴税,便起了侥幸心理,以为法不责众,不想却给老十带来了麻烦…说到痛心处。小英子还很是激动的想以死谢罪,当然,被老十府里的人给拉住了…

    外面乱糟糟的一片,四阿哥也只能断断续续听到些飘来的只言片语,这让四阿哥有些郁闷,人都在现场了,竟然还掌握不了第一手资料,四阿哥能舒畅才怪!

    郁闷归郁闷,四阿哥还稍微有点紧张,今天这事,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掌握好火候,若弄巧成拙可就亏大了。

    其实在人群涌过来的一开始,四阿哥完全可以叫人控制住局势,但四阿哥却选择了进府喝陈茶,倒不是想将难题丢给康熙,而是想进一步破坏破坏老十的形象,既然老十都不在乎自己的形象了,四阿哥顺手推那么一把,也无伤大雅,举手之劳嘛…

    但是,因四阿哥人在现场,所以,情况是一定不能失控的,四阿哥得在正确的时间出门将府外看热闹的人群给驱散了,否则在老十没了形象的同时,四阿哥在康熙眼里也不会有什么好印象。

    可什么时候才是正确的时间点呢?四阿哥觉得有些不好拿捏,把玩着茶杯,紧张的思索着…

    而康熙听了九门提督的汇报后,才知道事情闹大发了,这老十,总能将芝麻绿豆大点的事闹得西瓜那么大!当然了,群众也是不对的,那么多皇子,怎么眼睛全盯老十身上了?

    正巧三阿哥、五阿哥和八阿哥刚进宫门,于是,康熙便下旨命九门提督会同这三个皇子一起去妥善的处理此事。

    于是,三个皇子还没到乾清宫便会同九门提督转身办差去了,但这差事似乎没法办,离老十家还有好几里呢,这群人就没法再前进一步了,虽然衙役扯着嗓子吆喝,群众也努力的想让道,可胡同就那么宽,人又实在太多,大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法腾地。

    瞅着这情况,三个皇子一合计,便留下九门提督继续游说百姓返家,自己则各怀心思的回乾清宫了。

    康熙一听,气急了,想骂老十吧,老十在安居岛呢,没法骂,治老十的罪吧,谁规定王府卖东西只能偷偷(摸)(摸)去当铺?翻遍大清律例,老十一不违规,二不违法,治什么罪?治百姓的罪?先不说法不责众,百姓一不偷、二不抢、三不反朝廷,就因看热闹而获罪?亘古以来没这个理…

    想了想,康熙便问道:“九阿哥呢?”

    老十府里发生这么大的事,要说和九阿哥没干系,康熙打死也不信,就算这蠢主意是老十出的,在实施前,九阿哥肯定也是知情人,没准还给该计划润了润色,叫老十府里的人小心检查,千万别将宫里赏的东西摆出去了。因此,康熙此时便想到了九阿哥,老十跑了,九阿哥这个庙可还在啊。

    三个皇子皆摇头表示不知,八阿哥猜道:“许是在铺子里吧。”

    康熙一想,去外城宣九阿哥,太费时间了,于是也懒得选人骂了,直接将三个皇子骂了一通,污蔑他们脑袋都长在p股上了,这么简单的事都办不好,胡同被堵死了,难道不知道疏通嘛?或者是不知道该怎么疏通?就为这事还回来请旨?

    五阿哥倒想说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和平疏通,可三阿哥和八阿哥怎乐意给康熙留下这么个印象,回来这一趟本来就是想将事实夸大,彻底断了老十这一脉的皇位继承大梦,因此,见康熙发火了,忙领了罪,请求再跑一趟,五阿哥无奈,只好闭紧嘴巴,抬腿跟着跑…

    于是,不一会儿的功夫,三个皇子便又再度返回了现场,会同九门提督开始清场行动。

    几人刚一卖力,人群便渐渐散开了,三个皇子和九门提督一刻钟的功夫不到,便前进了50米,众人不由有些沾沾自喜,这任务也不艰巨嘛…

    的确,好像没多久,一行人便来到了老十府前,而此时人群虽然依旧很多,但离人山人海还是差远了,大家还来不及感叹运气好,就发现老十府前空空如也,传闻中的摊子一个也没有…

    大伙有点犯糊涂,难道老十只是先放出了风声,大家以讹传讹?可自己府里的探子不至于拿着传言当事实啊…

    进去一看,四阿哥正口沫四溅的训人呢…

    睡了个懒觉,起得有些晚,才改完,请大家见谅

    中秋快乐!

    第三百九十四章 俗套

    第三百九十四章俗套

    老十府里摆摊变卖家产以缴税款的消息以风的速度传遍了京城。而且正在向直隶一带匀速蔓延。

    但是,让康熙一行人大跌眼镜的是,舆论导向竟然大大的偏向了老十,在群众眼里,老十虽然谈不上日理万机,但要说日理百机也不为过,哪有闲暇时间去过问生意营生?因此,偷税漏税绝对不是老十的本意,要是老十真想省银子,还花那么多钱做善事干嘛?

    再说了,那么多权贵都没上税,为什么单单找老十的碴啊?摆明了就是眼红啊,眼红老十大善人的名声,专门来给老十添堵了…

    至于老十很没风度的当街拍卖家庭用品,大伙儿也觉得情有可原,谁家没个手紧的时候?要不是j人得急,老十至于走投无路出此下策吗?…

    群众自诩为自己的眼睛是雪亮的,便纷纷坚定的将同情给了老十,还带了那么点义愤填膺的味道…

    而四阿哥则成了大反派,这世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四阿哥负责收税一事伴随着老十的冤情也渐渐浮出了水面。升斗小民虽然胆子小,但并不妨碍他们嘴巴里冒出毒辣的话来,没人相信四阿哥p股是干净的,偌大的王府,怎么可能没铺子?他自己的铺子上税了嘛?为什么他自己不以身作则啊?…

    一时间,四阿哥的民望便跌到了最低谷,当然了,鉴于四阿哥本来就没什么亲民的形象,因此,四阿哥在民间的分值直接飘红,成了负数。

    其实,四阿哥还真是冤枉,他府里有铺子不假,但自从他开始接手这倒霉的差事后,他就叫铺子的掌柜将今年该缴的税款全缴了,可惜了,没人信他…

    四阿哥也曾派人到茶坊给自己辟谣,但是,不想却弄巧成拙。

    四阿哥的人刚开口为四阿哥叫屈,茶客们便不乐意了,直接起哄,等四阿哥的人拿出事实来举证时,大伙叫得更凶了,这么机密的事旁人怎么知道?一看就是四阿哥的托儿,当民众是傻子啊…

    于是,四阿哥的罪名又多了一条,愚弄百姓。分值直线往下掉,地球引力好似增加了数十倍…

    民间的恶评倒也罢了,反正这年头又没机构专门搞民调,因此,四阿哥虽然生气,但并不认为这状况会对他的前途产生多么严重的负面影响。但是,掌握着四阿哥未来的康熙这几日对四阿哥也冷淡了不少,虽然平时也没见有多热络,但敏感的四阿哥还是察觉到了康熙冷淡神色中的轻微变化,而且这变化好似不大妙…

    四阿哥倒宁愿康熙将话摊开来说,将他臭骂一顿,也不愿康熙来个冷处理,弄得他心里七上八下的…

    邬思道没好直说四阿哥出了昏招,只是迂回的劝道:“十阿哥远在吕宋,除非皇上不日召他回京,否则影响不到京里的局势,四爷过于高看了他。”

    邬思道的意思很明显,老十根本算不上竞争对手,没必要逮着机会就打压一下。

    当然了,后面的话,邬思道虽然没说出口。但四阿哥也明了,打压老十没问题,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就太不划算了…

    四阿哥很后悔,恨不得时光倒流,在人群涌来的第一时间就勒令徐公公撤掉摊子…

    虽然四阿哥很是懊恼,但三阿哥的心情却是大好,虽然没瞧着老十的热闹,但却让四阿哥闹了个灰头土脸,三阿哥觉得是大大的赚了,与老十相比,四阿哥的威胁其实更大些,因此,这些日子听着坊间闲话、瞧着康熙那不冷不热的态度,三阿哥心里美极了…

    八阿哥则是喜忧参半,四阿哥碰了一鼻子灰,说来也是好事,都是康熙生的,八阿哥可不信四阿哥真是个一心向佛的主儿,若真的对俗事不耐烦,那就该和五阿哥和七阿哥一样,万事不掺和,哪有一边吃斋念佛,一边当怒目金刚的…因此,见四阿哥吃了瘪,八阿哥心里自然便有那么一丝高兴,但是,老十的人气出乎意料的疯涨,这又是八阿哥万万不乐意见到的。

    虽然种种迹象表明,老十离大位有些远。但在尘埃未定之前,八阿哥的警惕(性)是丝毫不减…

    只有九阿哥,乐了,舒舒服服的松了几天筋骨,没想到啊,就这样,老十都能落个好名声,这运气实在太好了…

    更让九阿哥感叹的是,老十这么一胡闹,得了好名声不说,竟然还带动了(奶)粉子的销售。

    虽然其木格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汉人还是没养成花钱买(奶)粉的习惯,一直秉着“只要你送,我就收”的原则,是来者不拒,虽然大部分(奶)粉子最终还是进了汉人的肚子,但是,其木格依旧没培养出一群忠实的顾客,大家全半推半就的当着免费品尝客。

    但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奉行锄强扶弱,虽然锄强的难度过高,大家拿恶霸没办法,但是。扶弱那还是没问题的,因此,自从老十变卖家产的消息传出后,竟然有人开始掏钱买(奶)粉子了,老十也不容易啊,能支持就支持点吧,反正这(奶)粉子也不是太难喝,价钱又不贵…

    面对此情此景,九阿哥除了说老十运气好,还能说什么?

    于是,九阿哥便趁着兴头给老十修书一封。介绍了京里的局势后,直接告诉老十,爪哇岛的烟草种植园也算老十一份,股钱嘛,等老十手头宽裕了再给…

    九阿哥虽然知道老十没穷得要当卖东西的地步,但对老十手里到底有多少钱却也不大清楚,倒不是老十保密,而是老十自己都不知道,钱全在蒙古福晋手里捏着呢,九阿哥只能大体估(摸)老十一家的收入和开支,虽然经过九阿哥的粗略计算,老十应该有存款,但鉴于老十借钱开船厂,九阿哥只能感叹其木格持家无方…

    因此,九阿哥只好姑且认为老十没钱,但老十没钱不是关键,关键是这家伙运气好啊,早该拉他入伙的,没准烟草种植园早开张了…

    认为老十运气好的不止是九阿哥,康熙也未能免俗。

    此次事件不由让康熙想了很多,从老十小时候会爬开始,一直回忆到当前眼下,康熙不由感叹,老十的运气还真不是一般好啊,尤其是成年以后,总能歪打正着,本来是坏事的吧,到老十手里总能化险为夷,还能讨着点好…

    康熙这么一想,就想得有些多了,将老十的八字翻出来,自己细细算了算,命格是不错,但也没显示出狗屎运连连啊…

    算着算着,康熙便来了兴致,将所有儿子的八字全找出来,一一算了算。没发现乞丐命,也没发现天子格…

    想了想,康熙又将弘皙和弘暄的八字拿来掐了掐,也没分出个上下来…

    康熙不由想起理藩院前些日子好似说漠北蒙古的活佛不日将进京,心想,届时请活佛算算吧…

    思及此,康熙不由莞尔,没想到自己有一天竟然也落入了俗套…

    费了一番脑子后,康熙又挨个的分析了一下自己的一帮儿子,痛苦的摇了摇头,后继无人啊…

    就在康熙有些烦躁之际,弘暄的例行报告送到了,看着弘暄分析得头头是道,康熙的心情才好了许多…

    算了算日子,康熙觉得弘暄在吕宋逗留得差不多了,是时候回京了,便给弘暄去了封信,问他调查报告是否即将结尾,大概还会耽搁多少时日云云,一副慈爱的爷爷模样…

    而此时的弘暄正跟着老十扮演海盗呢。

    虽然其木格这段时间很是着急上火,但老十和弘暄却过得悠闲自得,心里一点也不犯憷,这两爷子连得罪康熙都不怕了,还怕开罪一个区区的雍亲王?

    因此,尽管其木格一想到四阿哥登基后可能会采取的各种报复行动,就翻来覆去的睡不踏实,但这负面情绪并没影响到老十和弘暄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这日子一正常,人们便不觉有些无聊,变着法的想让生活丰富多彩起来,因此,一听说不远的海域处发现了一英国洋船,老十和弘暄便喜呵呵的带了一队人出海了,也没乔装打扮,没这必要,死人是没法指证他们官兵扮贼不敬业的。

    这两爷子也没乐昏了头,知道避开弘政,因此当弘政敷衍完跟p虫克里蒂丝后,才惊觉弘暄没了踪影,气得很不客气的询问克里蒂丝的归期…

    而老十和弘暄此时已经很英姿的站在了军舰上,拿着单筒望远镜,眯眼打量着前方。

    弘暄咿了一声,“阿玛,那船上的大炮好似不少呢…”

    老十也瞧见了,心想,看来英国人是加强了警惕,这票买卖不好做,于是,干脆放了条小船下去,“去,就说此地海盗猖獗,大清水师在此巡逻,过往船只一律停船接受检查!”

    弘暄有些按捺不住心中的雀跃,“阿玛,咱们的大炮是不是得对准他们?”

    老十瞪了弘暄一眼,“平时的稳重劲儿哪儿去了?老实在一旁待着!”

    弘暄还是很激动,拿起望远镜又瞧了瞧,道:“阿玛,他们的大炮是不是也对准我们了?”

    老十没理弘暄,有条不紊的部署着,弘暄一边竖着耳朵听,一边眯着眼透过望远镜看,一脸的兴奋…

    请大家继续多多支持,谢谢

    第三百九十五章 炮击

    第三百九十五章炮击

    因前往广州的好几趟东印度公司货船都失去了踪影。这一情况引起了英方的高度重视,派人一调查,船期相差不远的荷兰人、法国人和葡萄牙人的商船90%都如期抵达,而且据说没遇到灾难(性)的大风暴,将他们的第二个猜想给否决了。

    英国人是海盗出生,因此他们头一个想到的就是海船遇到了他们的老本行,其次才是自然灾害,但为什么专挑挂英国国旗的商船下手?英国人拍了拍脑袋,难道是印度人搞恐怖袭击?但不对啊,恐怖活动的本意可是要引起公众恐慌的,印度人搞报复,怎么也得大肆宣传一下,好吓吓英国人啊?怎么悄无声息呢?;再拍拍脑袋,英国海船上的火力配置不弱,怎么会一艘幸存者也没有?就凭印度人那蹩脚的武器,海船压根就不用开炮,直接撞过去就能大获全胜…

    因此,英国人便猜测大概是运气背到了家,所有出航的海船全遇到了超级大台风,于是便花了些时间四处打探,结果台风这个因素好像也解释不了这诡异的反常现象。

    英国人头大了。据说还从伦敦抽调了神探来协助调查,但查来查去,依旧没个定论,调查结果可以等,但生意却等不得,东印度公司的商船装得满满的,天天闹着,鸦片生意没法做了,但其他贸易还得继续啊,否则被荷兰人、法国人和葡萄牙人给抢占了市场份额,那简直是连哭都没处哭去。

    因此,英兵便上船担任警戒任务了。

    这也是为什么老十和弘暄发现海船上大炮尤其多的缘由。

    交涉官很顺利的上了船,清兵出来干坏事都带了通译随行的,毕竟不是打海战,将船炸翻就完事,重中之重是得将海船上的所有除人以外的东西保存完好,而且还得顺便打探一下各种消息,因此通译的作用很重要,每次出航都不能落下。

    因此,在通译的帮助下,交涉官与英国人的沟通完全没障碍。

    三言两语就弄明白了,打旗语告诉老十,是艘商船,但那些水手一个个都训练有素,怀疑是士兵扮的,船上的大炮不知道到底有多少,眼睛瞧见的就有四门。

    弘暄的脑子正在过信息呢。却见老十已经发出了指令,“告诉他们,这里是我大清海域,所有商船装备的大炮一律不得超过两门,他们要么交出多余大炮,要么回转。”

    英国人当然不干,什么时候这片海成你大清的了?离你十万八千里呢!

    此次护航的头是个中尉,贵族出生,到印度也就为镀镀金,因此,这语气便甚是(强)硬,说此处离大清海域远着呢,而且他们的目的地是澳门,与大清无关。

    老十瞧了旗语后,不再废话,叫交涉官直接下最后通牒。

    大清子民牛气冲天,英国人也不甘示弱,开玩笑,日不落帝国怕过谁?而且英国人也不认为清兵有那胆子贸然开炮,所以很是骄傲的捍卫着大英帝国的尊严。

    如此一来,交涉的最终结果自然是双方不欢而散。

    交涉官走后。英国人也不敢掉以轻心,毕竟对面可是两艘军船,因此,大炮全上了膛,然而也没再前进,停在那儿,等大清军船先行。

    船长和中尉商量了一下,准备僵持一会儿后,挣够了面子,海船便掉头,换个航线,茫茫大海,清兵想守,累死他!

    不想,交涉官刚踏上大清的兵船,英国人便迎来了清兵大炮的问候,英国人气急,没见过这么不讲理的,兵船怎么能随便朝商船开炮呢?这该死的东方人!

    于是,中尉负责指挥还击,船长负责指挥后退,虽然海船上火力不弱,对付海盗绰绰有余,但还是没法和正规武装比啊!

    英国人想边打边撤,却忘了问老十答不答应。

    老十抿紧了嘴巴,下令两艘军船紧紧跟上,并下达了个苛刻的命令:“不能将船打沉了,只能打残!”

    于是,清兵的炮弹便在英国船的四周入水开花。要不是货装得多,在阵阵海浪的作用下,早翻船了。

    不管海船上装了多少门大炮,毕竟不是军船,虽然在奋力还击,但没多久,船还是被打的漏水了…

    好在清兵也停止了炮击…

    弘暄目送着英国船摇摇晃晃的离去,很是不解,问老十道:“阿玛,为什么要放它回去?”

    老十道:“打沉了它,谁去报信?”

    弘暄很是奇怪,“阿玛,它要报了信,万一洋人报复起来,咱们不是麻烦大了吗?”

    老十笑道,“放心,洋人没那胆子!”

    弘暄完全糊涂了,不知道老十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不过,虽然弘暄对老十的政治觉悟很是鄙视,但对老十的军事才能却没丝毫的怀疑,别的不说,光听老十发号施令就知道老十是个当元帅的料。因此,弘暄虽然怀疑老十的判断,但却没担心过安居岛的安危。

    不想,其木格听说后,脸一下就给吓白了。

    许是鸦片战争给其木格的影响太深了,其木格从来都是大大的高估洋人军力的,因此,听到老十向英国人开了第一枪后,生怕英国人直接从印度发兵灭了安居岛,第一反应就是想吆喝大家收拾行囊准备返回前山寨。

    老十也注意到了其木格不安的神色,不解道:“怎么了?”

    其木格支吾道:“爷。皇阿玛不是说要在洋人中搞平衡吗,你怎么突然对英国人下手了?你怎么给皇阿玛说啊?”

    老十憋憋嘴,“英国人竟然说澳门不关咱大清的事,嘿嘿,自然得给他点教训。”

    虽然管忠源搞得葡萄牙人焦头烂额,但葡萄牙人却咬牙忍了,极力的配合着,态度很好,让康熙不大好意思赶人,师出无名啊,康熙就这样,做什么都好面子。

    但是,即便葡萄牙人继续在澳门设着总督,但如今随便在澳门大街上逮一个洋人问,没人敢说大清管不到澳门来…

    不过,其木格并不赞同老十为了向英国人宣扬澳门主权而对英国人采取军事行动,“爷,英国人哪会知道你是为这个开炮的,你怕是白忙活一场了。”

    老十笑道:“这不是给皇阿玛的说辞嘛。”

    其木格气急,“爷,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开玩笑…”

    老十呵呵笑道:“和西班人打交道之初,先干了一架,如今大家相安无事,爷觉得吧,和英国人打交道嘛,呵呵,光磨嘴皮子怕也没用…”

    其木格皱眉道:“爷,咱们和东印度公司一直有生意往来的…”

    老十摆摆手,“咱们说的不是一回事,你别再问了,说了你也不懂。”

    其木格气急,好吧,不纠结原因了,但总得善后吧,于是便担心的问道:“若英国人打过来…”

    老十笑道:“你放心,英国人不会贸然开战的。不过,就算他胆大包天,真来挑衅,爷也做好防务了,没事的。”

    其木格强笑道:“爷,他们的大炮也许比咱们的强…”

    老十有点不高兴,“其木格,爷怎么发现你总喜欢长洋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洋人大炮究竟如何,爷还不知道。”

    老十的确对英国人的大炮不陌生,安居岛的一部分防御大炮便是从英国海船上缴获的,(性)能和大清差不多,而且老十也派人打探了西班牙人的虚实,那种威力极大的新型大炮,马尼拉也没多少,以此类推,老十并不以为英兵的实力会有多强。

    虽然老十表现的很轻松,但其木格不知怎的,却没法相信老十,想了想,还是干脆先将孩子送走吧。

    于是,其木格便主动提出要送弘暄和弘政回京,免得耽误两孩子的学业,反正半年时间马上就要到了,早走晚走都一样,还不如在康熙面前挣挣表现呢。

    老十一听,略微想了想,同意了。

    于是,其木格便又再接再厉,说是让安安和三胞胎也一起回北京给康熙请安。

    当其木格要求提前送弘暄和弘政回京时,老十还真没往撤退上想,这倒不怪老十脑袋转不过弯,老十实在不认为英国人是多大的威胁;可其木格再一提安安和三胞胎,老十便觉得不对了,“其木格,你想什么呢?区区几个英国人就将你吓成这样了?”

    虽然老十不高兴了,但其木格也没了心情去哄他,叹了口气,“爷,英国人不可怕,但我怕爷轻敌…”

    老十拉住其木格的手,郑重的道:“其木格,你和孩子都在安居岛呢,爷没那么傻。”

    其木格还是忧心忡忡的,“爷,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咱们对英国人的实力都只是推测…”

    老十安抚道:“就算英国人比西班牙人强上两分,也攻不下安居岛来,再说了,咱们(摸)不透英国人,英国人不也(摸)不透咱们嘛…”

    其木格听后,有些安心了,想了想,“那弘暄他们…”

    老十道:“你开始准备他的行囊吧,免得到时慌乱,至于什么时候送他回京,先问问他的意思吧…”

    其木格点点头,过了一会儿,又问道:“爷,你为什么这么对英国人?”

    老十笑道:“怎么又问这个?别再想了,过些日子你就明白了…”

    请大家继续多多支持,谢谢

    第三百九十六章 隔锅香

    第三百九十六章隔锅香

    也许是海路出了故障。也许是英国人还在开会商量对策,总之,自老十突兀的炮击英国商船后的第二十五天,和平女神依旧眷顾着安居岛。

    其木格也想明白了,英国人要集结军队,怕也得耽搁些时间,毕竟这次事件是老十临时策划的,英国人完全没预案。

    虽然如此,但其木格心里的那一根弦依旧绷得很紧,英国人一天没跑来提出抗议、讨要说法、或架个大炮来晃悠一圈,其木格的心便一天也放不下来。

    凭心而论,其木格倒希望大清和西方的战争能提早开打,至少,从目前来看,不管大清的封建制度是如何的腐朽,英国的资本主义是如何的蓬勃,但是,两国的军事实力似乎不相上下,大清就算占不了上风,也能拼个两败俱伤,反正比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好多了。

    而且。双方一旦交手,总会发生点碰撞啊,没准来点化学反应,中国人也会慢慢将长在头顶的眼睛摘下来装进眼眶里,顺便再扭头朝西方看两眼…

    当然了,如果大清还是关起门来过日子,其木格也不觉得吃亏,至少提前痛揍了英国人一顿。

    但是,虽然其木格的情怀是高尚的,可难免也会打点小算盘,安全第一啊,孩子们还是转移到大后方去比较好,至于老十,如有可能,其木格也想拉着他一起回前山寨的,不过,其木格用脚趾头想也知道,没这个可能,便没费心神,徒劳无功的事还是别去碰的好。

    “英国人也真是的,到底是打是和,他们也该派人来知会一声啊…”其木格郁闷的叹着气,冲安安发着牢(s),其木格没敢冲老十唠叨,大敌不知何时会来,目前需要给老十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免得届时影响老十的临场发挥。

    安安笑道:“额娘。这些事交给阿玛c心就好了,你还是想想弟弟还需要添置什么东西吧,过不了多久,弟弟就该启程了…”

    老十两口子征求了弘暄的意见,询问返京日期是否需要提前,弘暄当即表示不想提早回去,调查报告即将完稿,他正好能和家人多些相处时间,下次见面还不知道是何时呢,毕竟如果老十不调回京,弘暄一两年内是不大可能再来安居岛的。

    因此,这些日子,弘暄基本上不是陪安安,就是给三胞胎当孩子王,或者在其木格面前撒娇,偶尔也气气老十,一家人倒过得其乐融融。

    其木格特意对三胞胎渲染了弘暄要回京的消息,谁知三胞胎虽然粘弘暄,但却没一人吵着闹着要和弘暄一起走,只是理所当然的叫弘暄别走,继续陪他们玩。让其木格好不失望…

    无奈,其木格只好出面诱导,问他们想不想和弘暄一起回京玩,弘参想也不想就微微摇了摇头,弘丰倒想了一下,但最终还是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弘历倒问了句:“姐姐去京城吗?”

    其木格笑道:“你们要去的话,姐姐也会去的。”

    弘历又问:“那姐姐去了,阿玛额娘会去吗?”

    其木格很有耐心的笑着:“阿玛额娘过些日子再去接你们。”

    弘历点点头,“那等阿玛额娘去接大哥的时候,我再一起去。”

    其木格有些哀怨,这三个小的怎么这么安于现状啊…

    三胞胎对京城不向往倒情有可原,毕竟,他们对京城完全没印象,但没想到弘政也磨磨蹭蹭的跑来表示,希望能在安居岛多待些日子,让其木格感慨不已,古人就是不一样,连小孩子都不喜欢大城市!

    弘政在安居岛待了将近半年,刚开始觉得新鲜,倒没什么不适应,到后来,和弘暄混熟了,加上有三胞胎在一旁调剂,日子过得是非常的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每天不用月亮还挂在天上就痛苦的起床朝上书房赶,因此,听说快要回京了,弘政颇有些舍不得。

    弘政对老十府还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也不知怎的,就是觉得在这呆着舒服,在京里,虽然九福晋对弘政溺爱非常,但弘政总觉得不畅快。

    弘政这些日子虽然读书依旧不怎么专心,但脑子却没停止过思考,左想想右想想,找出了老十府和自己家的根本(性)差别:除非是有紧急事务,老十天天都返家,而且还会抽时间带着一帮孩子骑马打渔,父子几个那亲热劲儿,简直羡煞旁人,当然了,老十脾气上来,嗓门也很大,偶尔还会踢踢腿之类的,但别说弘暄了,连三胞胎都掌握了老十踢腿的曲线来,因此,老十除了锻炼了一下自己的腿脚外,连带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起跑速度,更可贵的是,老十没因为自己是侄儿就区别对待。因此,自己如今的眼力和腿力那提高的不是一点半点;而自己的阿玛呢,一个月大半时间都不在家,即使回家了,也只是将一帮孩子叫来问问功课,训训话,然后就宣布解散,没意思的很;而其木格脾气也有些急,唠叨起来也没完,但弘暄他们在其木格面前却有点没大没小的感觉,常和其木格顶嘴。其木格也不恼;而大额娘虽然脾气很好,对自己也是有求必应,但却不敢想象自己顶撞她两句会怎样,和亲生额娘倒是顶过嘴,结果呢,自己还不知道错在哪儿呢,额娘就哭开了;而且老十和其木格只要待一块儿,基本上总会你一句我一句的闲扯,气氛很融洽;而自己阿玛不管和大额娘还是额娘在一起,交代完了事,基本就没话说了,而大额娘和额娘总是没话找话,听得让人着急…

    弘政分析了半天后,得出一结论,老十家有家庭氛围,让人觉得温暖,所以想让温暖的阳光多照耀自己两天。

    而且,弘政还经常和弘暄一起到处体察民情,做做慈善工作,顺便看看有没有过什么好的商机,除了功课之外,弘政课余时间也忙得很,但却觉得很意思,正想着该怎么大展宏图,结果却要走了,弘政委实舍不得。

    弘暄的归期是康熙发了话的,没法改,但自己却是自由人啊,因此,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弘政便去求其木格了,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愿望。

    其木格听了后,不解道:“京里繁华得多,与京城比起来,安居岛简直就是荒岛,你怎么还会喜欢这啊?”

    弘政笑道:“婶娘,在京里。我除了呆府里就是在宫里,哪有时间逛街啊,京城繁不繁华和我没关系,我在安居岛反而出门的时候多了许多呢,婶娘,让我再多留些日子吧,弘暄大哥走后,你肯定想他,我就代替他承欢膝下…”

    弘政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将十婶改成了婶娘,其木格对这些不敏感,随他怎么叫,但老十却纠了几回,弘政回回都腆着脸说:“叫婶娘亲切,婶娘才更疼我呢…”

    老十纠了几次,见没什么效果,也懒得管了,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于是弘政就这么叫上了。

    如今可好,直接要在其木格膝下承欢了,不知道再过些日子,会不会将“婶”字去掉,直接喊娘,其木格一头黑线,“怕你十叔不答应…”

    弘政忙狗腿式的笑道:“只要婶娘答应帮我在十叔面前说话就行。”

    不想老十坚决不答应,九阿哥的长子,肩上的任务重呢,怎么能躲在安居岛逍遥,见弘政努力的挤着眼泪,也不废话了,直接抬脚,弘政也习惯了,跑得飞快,惹得弘暄和安安哈哈大笑…

    老十叹了口气,“这叫什么事,自家的孩子全不恋家,好似旁人家多好似的,真是隔锅香啊。”

    弘暄止住了笑,道:“阿玛,我也不想离家的…”

    其木格扯了个笑脸,道:“你阿玛当初也是天天想着出宫,出了宫后,又总想着离京,离家没什么,你只要记住,不管你离家多远,阿玛额娘都在家记挂着你。”

    老十则起身关了房门,郑重的说道:“心气高是好事,但是也得掂量着自己有几斤几两重,你这次回京后,给我好生埋头读书,不该你过问的事,你少打听,学好了本事比什么都强!”

    弘暄点点头,“阿玛,我记住了。”

    老十看着弘暄,道:“你脑子不笨,有些事,不用阿玛多说,想来你也明白,那个位子要争也是阿玛去争,与你不搭干的。”

    其木格忙补充道:“凡事多听少说,别惹你皇玛法。”

    安安也道:“弟弟,万事小心,千万别再让皇玛法打你板子了。”

    老十几个正在给弘暄交代呢,就听弘历在屋外敲门,大声喊道“大哥,弘政大哥找你…”

    老十摆摆手,“你先去吧,反正还有时间,改天再交代你。”

    心情有些沉重的弘暄见了弘政,挤了个笑脸,问弘政那么猴急干嘛,弘政忙道:“我想到法子留下来了,我们要都走了,马尼拉的酸(奶)作坊怎么办?安安大姐光弄慈善会就已经够忙的了,所以我必须得留下来,否则岂不是累坏了安安大姐?”

    说完后,弘政喜滋滋的看着弘暄,“怎么样,这个理由不错吧,十叔应该会同意吧?”

    弘暄笑道:“没准我阿玛叫你将作坊托付给克里蒂丝呢。”

    克里蒂丝早将安居岛当自己的家了,马尼拉反倒成了她的休假胜地,反正自从认识弘政后,除了过生日,她全赖在安居岛了。

    弘政一听,忙吐舌道:“她?才不会帮咱们守作坊呢,前些日子她还专门问过我是不是要走了,说是听弘历他们说的,缠着要跟我一起回京玩呢,听说我不打算回去,才没再闹的。”

    弘暄听后,打趣道:“带回去吧,丑媳妇总要见公婆的,哈哈。”

    弘政急了,“我才不会娶她呢,我以后要娶个蒙古格格!”

    弘暄很奇怪,没听说弘政和哪个蒙古小姑娘私定终身了啊,“为什么要娶蒙古格格?”

    弘政白了弘暄一眼,“婶娘是蒙古人,你们府上日子多舒坦啊…”

    请大家继续多多支持,小声要票票

    第三百九十七章 “近乡情怯”

    第三百九十七章“近乡情怯”

    九阿哥坐在茶铺里。心情有些郁结,看也没看一眼已经渐冷的热茶,心绪不知飞到了哪儿。

    今天康熙带着一帮皇子和大臣兴致勃勃的奔赴西山火器营,十四蛰伏了不短但也不长的时间后,终于率领一帮科研人员向康熙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大炮终于改良成功。

    康熙知晓后,甚是高兴,要知道,十四这个改良技术可是立足于大清现有的大炮装备,也就是说,改良大炮投入生产后,先前的旧装备仍然可以继续使用,不存在零配件不合的问题,这节约的钱可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