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都市言情小说 > 重生之十福晋 > 第 12 部分

第 12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我这次能活命与太后的袒护不无关系,既然在这后宫中我没有其他靠山,自然得将太后哄高兴了才行。

    我害羞道:“太后过奖了,我不大懂佛经的真谛,很多地方都拿不准,所以就将稿子呈了上来,想请太后指正后再最后定稿。”

    太后呵呵笑着,“哀家看着觉得挺好,我宫里的就不如你通译的。以后呀,你多译几本,到时候哀家拿去赏赐给蒙古的王公大臣。”说完,还高兴的补充道:“这次还多亏了王嬷嬷,要不是她考虑的不周全,给你拿去汉字佛经,哀家也不知道你有这本事。”

    自己的第一篇翻译作品还没正式发表就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褒奖,不自觉也有些开心,但还不至于飘飘然,“太后,我可是挑着字数最少的《心经》来通译的,这几天看《八大人觉经》可就还没怎么弄明白,正想好好请教太后呢。”

    “行,你不懂的就来问哀家,哀家要也弄不明白,就找皇上问,皇上忙的话,就找四阿哥来。”太后爽快的答应下来,顺便还给自己找了两个帮手。

    一听说要请教四阿哥,我就觉得有些尴尬,虽然我知道为了老十的将来,讨好四阿哥是必需的,但一想起我将箫错认笛子,就不大愿意再与他打照面,赶紧转移太后的注意力“太后别太自谦了,既然太后觉得《心经》译的还不错,咱们要不先把《心经》定稿了吧。”

    我特别强调了“咱们”两字,并再次声明,我确实不懂佛经,因此与太后的交流就成了作品成败的关键。太后听了,脸已经笑成了一朵花,连忙要求赶紧展开工作。

    九阿哥兴冲冲的跑进吏部,窜进八阿哥的办公室,吩咐闲杂人等退下后,高兴道:“八哥,没事,真没事。”

    八阿哥扬了扬眉(毛):“打探到消息了?”

    九阿哥上气不接下气道:“刚五哥派人过来说了,十弟妹真没事。”

    八阿哥听了,(露)出了一个笑脸,“你先歇歇,慢慢说。”

    “你猜为什么我们谁也见不到十弟妹?”九阿哥坐在椅子上,卖起了关子。

    也难怪这哥俩高兴得有些失态,这十多天时间,八阿哥和九阿哥使尽浑身解数,连让十四依小卖小装作迷路直扑佛堂的招数都使出来了,也没能在太后处见到十福晋,八福晋和九福晋轮番进宫也都是无功而返,而宜妃处什么消息也没有,五阿哥也没打探到消息,只知道有太医进了慈宁宫,但太后身体却无恙,这可把他俩给急坏了,象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转,最后八阿哥还求到了裕亲王处,但裕亲王福晋也是空手而回,而当十四说德妃也没在慈宁宫见过十福晋时,九阿哥当即就跑去乾清宫找康熙,却被康熙骂了个狗血淋头,没解救出十福晋不说,还被康熙罗织出十大罪状扣在自己头上。活该九阿哥这么着急,谁让他心理压力最大呀,每晚都梦到老十和他割袍断交,人迅速瘦了一圈,看得宜妃心疼得直落泪。

    如今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而且还没砸在自己的脚上,九阿哥高兴得就差杀猪酬神了。

    八阿哥也轻松下来,“到底怎么回事?五哥见到人了?”

    九阿哥摇摇头,有些匪夷所思道:“打破脑袋也想不出十弟妹这些日子在干嘛,居然闭关将佛经通译成了蒙古文。”

    八阿哥下巴都要掉地上了,“五哥的消息准确不?”

    “十弟妹今天下午才出关,正和太后一字一句的讨论呢。”九阿哥夸张的说道。

    两人相视而笑,八阿哥高兴后最先冷静下来,“这事怕没那么简单,如真是通译佛经,也犯不着将自己关在慈宁宫谁都不见吧?”

    九阿哥想了想,笑道:“等十弟回来,咱们就能知道原委了,现在瞎想也没用。”

    八阿哥算了算日子,“如果没什么事情耽搁,十弟过两天也该到京了。”

    而被八阿哥认为应该正向京师接近的老十,却带着一帮人来到了额尔古纳河…

    速度没赶上,更的有些少,明天多更些字数

    继续求收藏和推荐

    第四十六章 运气

    第四十六章运气

    在落日的余辉中,齐齐哈尔城显得分外宁静,城外的小村庄也升起了袅袅炊烟,c练了一天的士兵(露)出憨厚的笑脸,田间归来的老农悠闲的打着招呼,在一片幸福祥和的氛围中,保贵很是懊恼的走进驿站大门,垂头丧气的问着驿丞:“今天难道真的不会再有驿卒来了吗?”驿丞陪着笑,说道:“曹爷,今儿前面驿站已经将信函送来了,瞧这天色,除非是八百里加急,怕是不会再有信来了,您别着急,保不齐明天信就到了。”保贵叹了口气,耷拉着脑袋,不甘心的走进了房间。自从十阿哥将他留在驿站等候十福晋回信后,保贵已经心急火燎地等了十多日,自第八日起,保贵几乎就成了驿站的守门神,可如今十阿哥已走了十二日,十福晋的回信还没到,保贵不由担心等自己赶到室韦时,十阿哥说不准早已离开…

    “十爷,前面就是标下叔叔开的同福客栈。”刘鲁指着不远处的几个毡篷对老十说道,刘鲁就是当日欢迎宴上屡次向老十发出挑战的暗桩,因他叔叔在室韦开了家小客栈,所以萨布素就派他带着一小队人马前来给老十带路。

    老十眯着眼瞅了瞅毡篷外挂的小招牌,对刘鲁说道:“这里比想象得荒凉多了,旁人知道你叔叔开的这家客栈吗?不要到时候保贵来了找不到爷。”

    刘鲁笑道:“十爷,您有所不知,三年前,我叔叔就在这做起了生意,方圆百里只有他一家客栈,一问都知道。”

    老十这才点点头,促马继续前行。

    还未到客栈门口,小二早已经迎了上来,“侄少爷,您怎么得空来了,六月里不是巡过边了吗?”

    刘鲁笑骂道:“怎么着,我只有巡边才能来呀,这是京城来的十爷,来看看能不能从大鼻挞子那弄点好东西过来。”

    小二利落的给老十打了个千,连忙将老十迎了进去,“史爷,不巧山西的郝三爷来了,只余下两个毡房,劳烦您先将就着挤一挤。”小二大概没听清刘鲁的介绍,直接给老十冠了一个姓,正好给老十省了事。

    老十的随身侍卫图永是红带子阿哈觉罗氏,跟着老十是骄横掼了的,不等刘鲁发话,便不悦道:“少罗嗦,你就是给我们爷一人两间毡房,也不稀罕,赶紧给我们弄些吃的,再找点马料。”

    刘鲁拍了拍小二的脑袋,“我们自己搭帐篷,你赶紧张罗吃食去。对了,我叔叔呢?怎么这一会儿都没见到他?”

    “在和郝三爷说话呢,我这就叫去。”小二说完,掀开门帘,快步跑了出去。

    刘鲁赶紧招呼老十在中间的一张矮凳上坐下,“十爷,下面的人不懂事,你别和他们一般见识。”

    老十不置可否,“不知那个郝三爷和那边做过交易没?你呆会儿找你叔叔问问。”

    刘鲁忙应下。

    大概过了一盏茶的工夫,刘掌柜才赶了过来,尽管刘鲁将错就错的将老十以“史爷”商贾的身份介绍给了自己的叔叔,老十也自认为比较和蔼可亲,可刘掌柜却一直战战兢兢的答着话。

    这家店虽然小,但效率却很高,这边帐篷刚搭好,那边就将吃食端了出来,还一并将马料送了过来。

    老十进了主帐,瞧了眼小桌上的饭菜,对图永说道:“吩咐人验验,还有,马料用自己带的,安排人守夜,顺便把刘鲁给我叫来。”

    图永不解的问道:“十爷,莫非有什么不对?”

    老十活动了下手臂,“这里说是小镇,不过就有几个固定的毡房而已,边贸也就是边民之间换点东西,商队都是到京城去交易的,而且三年才去一次。这客栈开在这儿,能赚钱吗?咱们一行40多人,他准备吃食和马料才费了多少工夫?”

    图永一听,上前两步,小声道:“那刘鲁会不会有问题?”

    老十笑了笑:“你一不上心吧,就什么也看不到,一上心吧,就成多心了。”

    图永见老十故作莫测,只得带着满脑子的疑问和怀疑出门安排布置去了。

    刘鲁进了主帐后,图永立即吩咐京城的侍卫守在帐外,自己则按着剑柄守在老十旁边。

    刘鲁觉得气氛有些不对,但还没等他琢磨出点味道,老十就直截了当的就问道:“说说,你叔叔到底是干什么的?”

    刘鲁一听这话,慌张的抬起头,白着一张脸,支吾了两句,却猛的瞧见老十面前的饭菜还一动未动,知道老十已经起了疑,扑通一声就跪了下去,脑袋磕的砰砰作响。

    老十扬了扬眉,“说说,怎么回事?爷这是赶巧了还是钻进套子里了?”

    刘鲁已是满额头的血,老十也不叫停,(y)着脸道:“一五一十的给爷说出来,要有一丝隐瞒,仔细爷扒了你的皮。”

    刘鲁这才跪直了身子,将自己刚获悉的消息告诉了老十。

    事情远没老十想的复杂,老十起初还以为这个客栈是沙俄探子的一个长期窝点,结果却是个货物走私的中转站。

    幕后老板就是山西的郝家,虽说康熙同意中俄通商,但只允许俄罗斯的官方商队三年来一次北京进行货物交易,而中俄贸易带来的巨大利润却让两国商人眼红。大量的走私商人便慢慢将库伦作为交易据点,因此蒙古那条线就越发繁忙起来。

    郝家早先在张家口开了一个店,专门将货物贩卖到蒙古,但因为王相卿的大盛魁很早便与驻守乌里雅苏台的清军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成了清军的补给供应商,因此短时间内,大盛魁便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蒙古无人能及。郝家自知实力不济,一方面努力经营着与蒙古贵族的关系,希望能在库伦交易中多分一杯羹,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开辟新的线路,因此便把主意打到了额尔古纳河边的小镇上。

    刘鲁的叔叔一早就在郝家做事,因刘鲁在黑龙江将军处当差,三年前便被派来负责这里的业务,刘鲁帮他办了边民证,在这小镇上落了脚。

    刘鲁也猜到他叔叔可能会做点小规模的走私生意,毕竟在这个小镇上开客栈只能关门了事。

    “奴才以为他就是从边民手里收购一些货物,积攒多了,再运回关内去。”刘贵懊恼道:“谁知,他会做的这样大。”

    老十对走私却不大感冒,他压根就不清楚走私会给国库带来多大损失,他只关心刘掌柜为什么瞒了刘鲁这么久,如今却和盘托出?

    “将军此次派了20名亲兵护送十爷,而十爷身边的侍卫一个个也都训练有素,虽说我们都换了衣裳,但看着也不象买卖人。而我们带的帐篷和骑的骏马更不是一般商贾能有的。因此叔叔早就断定我们是军营出来的,压根不是商人,而此时又过了巡逻期,叔叔自然认为是将军派人来查走私的。”刘鲁顿了顿,“正巧有一笔大买卖,郝三爷也亲自赶来,叔叔越发认为我们就是来查郝三爷的,所以才慌了神,和郝三爷商量后,就把这事告诉了我,想托我想个辙。”

    老十听了,上下打量了一下自己,也觉得自己的英武气质确实与商贾不符,开始担心自己一行人骗不过沙俄。

    刘鲁见老十不啃声,忙又磕了个头:“十爷,我叔叔也是一时糊涂,请十爷开恩。”

    老十这才回过神,“你和他们透了爷的底没?”

    刘鲁忙道:“没,奴才见瞒不过,便说十爷是将军的远亲,到这来想见识一下边贸。”

    老十点点头,“就这么说吧。走私货物而已,就算逮着了,一般也不会掉脑袋,怎么他们那么着急?”

    其实郝家有三个儿子,只有老三是嫡出,老大和老2都是张姨娘所生,老大和老2都继承了郝老爷子的精明,但最有生意头脑的却是老2,因此,郝老爷子便让老大在家打理家业,把蒙古那条线交给老2负责。而老三与这两兄弟相比就显得平庸了些,因此虽然是嫡出,但却没管家族的生意,这次来室韦交易还是郝夫人的哭闹换来的,郝老爷子不放心,把自己身边最得力的管家也给派来了,谁知管家正好带人去猎户那里收山货去了,于是没什么经历的郝三爷和胆小的刘掌柜便自乱了阵脚。

    刘鲁起先也是想瞒过老十的,毕竟猜不出老十是否会从轻发落,但没想到老十已经起了疑,一惊之下便老实交代了。

    老十也是运气好,要是老练的管家在,压根就不会有这些事。

    刘鲁道:“郝三爷这次要出了漏子,怕很难翻身,所以自然心急。而且也怕朝廷要重办。”

    老十想了想,“叫你叔叔和郝三爷过来,爷有话对他们说。”

    老十这边狗运亨通,京城里自然也少不了人惦记他。

    太子疑惑的问着四阿哥:“还没十弟的消息?”

    四阿哥道:“没有,算着日子,如果十弟路上耽搁一下,晚几天也正常。”

    太子却不想听四阿哥的这番说辞,他早上已经接到了飞鸽传书,知道老十现在还没到张家口,他找四阿哥其实是想让他去慈宁宫打探一下。

    “听说十福晋通译的《心经》很得太后喜欢,这几天怕是要最后定稿了,你得空也过去看看,毕竟我们兄弟中就属你最信佛。”

    四阿哥点点头,心中却是不满,难道自己还能当着太后的面套话不成?若传到皇阿玛耳朵里,自己受一番申饬还得谢天谢地。告辞出来后,仔细衡量了一番,才慢慢朝慈宁宫走去,不想却扑了个空,看来运气不错。

    太后毕竟上了年岁,而且平时也没做什么运动,因此很容易疲乏,讨论了一会儿佛经就觉得有些累,便回房歇着去了,而我则遵照太后指示,前往延禧宫给宜妃娘娘请安…

    厚脸求收藏和推荐

    第四十七章 无题

    第四十七章无题

    让我觉得奇怪的是,宜妃还是延续了一贯的态度,对我不冷也不热。

    本以为要在延禧宫中跪到脚软,但宜妃不仅没体罚,连言语上也没敲打。

    世事反常即为妖,我越发忐忑起来。

    硬着头皮提起了不愉快的往事,“其木格言语不当,冲撞了九哥,还请娘娘恕罪。”

    宜妃只淡淡的说道:“不知者不为罪,以后注意些就是了。”

    我想了想,又低着头,小声说道:“其木格若有不妥当之处,还望娘娘海涵。”

    宜妃却还是不痛不氧的说道:“谁也不是一生下来就什么都懂的,以后做事多思量些也就好了。”

    我尴尬的笑了笑,想着该怎么找个话头结束这场不大舒服的对话,不过宜妃可能也不想和我浪费时间,不等我想出借口,便打发我出门了,“哀家还要去往慧妃娘娘处,今儿就不留你了。”

    我自然陪着小心说了点场面上的告辞话,然后一头雾水的退了出来。

    我在院子里四处望了望,终于看到慈宁宫的冬儿从旁边的小院子跑了出来,冬儿是太后派来给我指路的,若没了她,我根本分不清紫(禁)城的方向。

    “福晋,是直接回慈宁宫吗?”冬儿出了宫门后便向我征求意见。

    慈宁宫中太后正在小憩,难道我还真的一个人刻苦钻研佛经?可不去慈宁宫又去哪呢?在这宫里乱逛指不定又惹出什么祸呢,我叹了口气,“回慈宁宫吧。”

    刚进慈宁宫,就听王嬷嬷说:“府上托人给您带了些东西,已给您放在桌子上了。”

    我笑着谢过,又探问了一下太后的情况,得知太后仍在休息,便径直走到后面自己的小房间里。

    一进屋,便看到桌子上的一个包裹,我打开来看看,除了一些换洗衣服,还有一封信。

    信是丁成执笔,徐公公和阿朵口诉的,表明府里一切都好,如今嫣红打理着府里的事务,一切都井井有条,让我不必担心云云,最后委婉的问了问我的归期。

    我也想回家呀,可形势不由人,好不容易,才勉强保住了(性)命,此时自然得夹着尾巴做人,怎么可能大咧咧的去向太后辞行。

    也许,只有等老十回来了,太后才会放我出宫。

    虽然我知道老十肯定要在边境上逗留一段时日,但却迫切盼望他能改变行程早日回京,除了想早日获得自由,更重要的是,只有出了宫,我才有可能找出谁是幕后黑手。

    可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10月下旬,老十不仅人没回来,连信也不曾有。

    不说一帮皇子阿哥密切关注着老十的消息,就连御使也上折子弹劾老十,说他有负皇恩,身为钦差,两个多月里不说回奏的折子,连一封请安折子也没有,总之将老十狠狠的批评了一顿,只差没说他是不忠不孝之人了,要求康熙一定严惩老十,不能让老十开了这等坏风气。

    康熙开始也没当回事,以为老十就在齐齐哈尔呆着,想着老十对军队的向往,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将御史的弹劾压了下来。

    八阿哥和九阿哥本来还担心康熙要发作老十,见康熙态度暧昧,才将悬着的心放了下来,私地下却把老十骂了个狗血淋头,骂完后,两兄弟也顾不得诸多忌讳,派了两个机灵的小伙子快马加鞭赶往齐齐哈尔。

    太子和大阿哥也不甘落后,背地里都派出了探子,一时间,北京通往齐齐哈尔的官道上不使便扬起一阵灰尘,但路旁的小茶馆和餐厅却并没因此多做上一笔生意。

    康熙一直高高在上的冷眼旁观着,居高临下的看着众人的表演。

    可等收到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的秘折后,康熙也坐不住了,当天就连发三道旨意,八百里加急送往齐齐哈尔、墨尔根和瑷珲,因为萨布素告之,十阿哥只带着两名随从和山西的商人一起进了尼布楚,留守在室韦的人已经大半月没得到消息了…

    我在慈宁宫中也早得了消息,知道朝堂上围绕着老十各方势力进行了一轮较量,但却不知道事态的严重(性)已经让康熙坐立不安了,因此当王嬷嬷告诉我,康熙让我到前面说话时,我一点准备也没有,因为每次康熙来给太后请安,我都知趣的采取了回避政策,而太后也没有阻拦,因此,我在宫里白吃白住了这么久,也没当面感谢过紫(禁)城的一家之主。

    “皇阿玛吉祥,太后吉祥。”我规规矩矩的请了个安。

    “起吧。”康熙的声音听不出喜怒,我也只有站在那里等他发话。

    “这些日子,通译的怎么样了?”康熙随口问道。

    “《八大人觉经》初稿刚完成。”我以为康熙是来检查我工作的,所以开始迅速回想《八大人觉经》的内容,希望康熙只问点简单的教义就好。

    “这孩子仔细着呢,常常为了一句话,又是翻书,又是问人的,还让哀家找了几个蒙语的版本给她参详呢。”太后对我的工作态度一直比较满意,为了消除我在康熙心中的不良印象,太后笑吟吟的在一旁给我当起了托。

    “恩,做事就要有这股子认真劲,皇额娘,看您有些乏了,儿子服侍您歇会儿。”康熙心不在焉的表扬了我一句,便开始扮演孝子贤孙。

    太后也善解人意的说道:“这年纪大了,就是容易犯困,皇帝今天既然得空,就给这孩子指点一下,免得她又来烦哀家。”说完便在王嬷嬷的搀扶下出了大厅。

    康熙待太后走后,又将屋里伺候的人都打发了出去,还叫身边的大太监李公公到门外守着。

    看来不是考察工作这么简单,如是真的对佛经的翻译有兴趣,根本无需这样清场。

    多半是来和我算帐的,我心跳不由加快。

    “十阿哥出京时和你说过什么时候回京没?”康熙没让我胡思乱想下去,直奔今天的谈话主题。

    我松了一口气,只要不翻我旧帐就好,我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回皇阿玛,十爷只是说要努力办差,不给皇阿玛丢脸,没提及其他。”我也没撒谎,老十大概真的这么说过,就算没说出来,肯定也是这么想的,毕竟他内心深处还是很渴望得到康熙认同的。

    康熙对我的回答显然不满意,不悦的问道:“知不知道十阿哥一直没消息传回来?”

    我小声道:“听说了。”

    “你就一点都不担心?”康熙探究的问道。

    我稳了稳心神,不知道康熙喜欢怎样的答案。

    “想什么呢?”康熙追问道。

    “回皇阿玛,媳妇自然担心,可十爷看着莽撞,却不是没分寸的人,若他没消息传回来,自有他的道理。”我仓促之间,也只能想到这么多了。

    康熙盯着我看了一会儿,“难怪十阿哥做了个梦都要大老远的给你带个信。”

    我红了红脸,没有吱声,心里却觉得甜滋滋的,不论以后会怎样,老十的这封信是一定会陪在我身边的。

    康熙想了想,哼了一声,“你们和山西的郝家什么时候联系上的?”

    我不解道:“山西郝家?媳妇没听过。”

    康熙猛的站起身:“你给朕说实话。”

    我摇摇头,“皇阿玛,真没听过,他们是做什么的?”

    康熙脸色一变,不甘心的问道:“你确定?”

    我肯定的答道:“确实没听过。”

    康熙不由更加担心起来,若是老十和这家商贩早就熟悉,此去风险还小些,若是半途上遇到的,难免那些商贩不会有其他心思…

    第四十八章 回家

    第四十八章回家

    天气一天天转冷,不经意间某天一觉醒来却发觉外面已成了一片银白的世界。

    而老十却仍然没有只字片语传回来,其木格不由也担心起来,如果老十只是没写家信倒也罢了,至少还能混个因公忘私的美名,可坏就坏在,他早先还连写了两封家书,但给朝廷的公文却一个也没见到,而他的两封家书也都是给老婆的,并没有问候自己的父亲大人,因此严格算来,他似乎还应被视为娶了老婆就忘了爹的那类不孝之人。

    而似乎被老十遗忘了的康熙虽然恨不得将老十打个半死,可却容不得旁人诋毁自己的儿子,面对御史越来越多、越来越重的弹劾,康熙全留中不发,而那几个没眼色的在朝堂上与八阿哥交手后,全被康熙寻了个由头打发出去体察地方吏治。

    这番处置后,朝廷中的人精全都知趣的对老十缄口不言,就是那些个愣头青也得了家中长辈或同僚的指点,小心的不去碰老十这个雷区。

    而黑龙江将军、墨尔根和瑷珲副都统接到康熙密旨后派出去的三拨人马早在半月前就在室韦胜利会师,将从老十留守人员处获得的详细信息快马回报给了康熙,并原地等候康熙的下一步指示。

    康熙接到消息后,命人加紧了对山西郝家的监视,但严令不得打草惊蛇。

    三拨人马在室韦等了两天,终于等到了满载而归的郝三爷和他精明能干的管家,可老十却出人意料的没有一起回转。

    郝三爷再没经历,见这架势也知道老十不会是黑龙江将军的亲戚这么简单,当下便将老十的行踪合盘托出,并交出了老十托他转交的信件。

    还是三封信,一封给康熙,一封给自己的大老婆,一封给留守的图永,当然,郝三爷只知收信人是图永。

    老十在信中告知图永自己带着两个蒙古侍卫沿中俄边境往西北行进,到时相机从喀尔喀(漠北蒙古)或厄鲁特(漠西蒙古)返京,他还托郝三爷带了车货,让他们到京城后直接递牌子觐见康熙,将那车货中的几把刀献上。另外还说要对郝三爷以礼相待,带到京城去见福晋,由福晋买单。

    图永当时就急了,只怪自己是木鱼脑袋。而保贵也在一旁哭天抢地,怪自己不该将福晋的信件那么快送过来。

    原来,算上这次,老十总共去了四次尼布楚,前面三次都是当天回转,而且都带了图永过去,可等保贵赶天赶地的把福晋的回信交到老十手上后,老十第二天便催促郝三爷过河取货,并拒绝了图永和保贵跟随,挑了两个跟福晋陪嫁过来的蒙古侍卫。

    此时已经到了11月中旬,室韦的温度已经降到了零下十多度,众人都担心老十会被冻死在异国他乡,本想派人悄悄潜入俄境追赶老十,可郝三爷的话,却让大家彻底绝望:老十一过河就将信函交给郝三爷,然后就与他们分道扬镳了,压根就没去验收货物。

    无奈之下,图永只得带着老十的随从马不停蹄的往京城赶,而另外三路人马则继续留在冰天雪地里等候康熙的旨意。

    关于郝家采办的货物也暂时扣押,罪名当然是走私,自然老十要的那车货不算。

    于是郝家也兵分两路,郝三爷被图永提走,管家和走私物品一起被扣押。

    图永带着一车货物,再怎么着急赶路也提不了速,因此到了沿途的第一个驿站便将老十的亲笔信按八百里加急的等级发了出去。

    三天后,康熙在乾清宫收到了老十的问候。

    老十先是简单汇报了一下黑龙江将军驻军的情况,字里行间对萨布素颇为推崇。

    然后着重讲了他在边境上的见闻,说他无意间发现了沙俄军队用的刀,觉得值得借鉴,便托人弄了两把。

    最后说自己不愿浪费这次出公差的机会,准备好好查探一下沙俄边境驻军的虚实,虽然气候有些不好,但跟着自己的两个侍卫野外生存能力极强,请康熙放心,自己一定会安全的从蒙古返京。

    末了还对自己不能回家过年表示了遗憾,并再次申明自己的老婆不大懂规矩,如果年节时候礼数不周全,还请康熙海涵。

    康熙虽然终于有了老十的消息,但原本悬着的心更悬了。

    想了想,吩咐人带路去慈宁宫看望太后。

    其木格正在陪太后唠嗑,见康熙来了,便要退下。

    康熙叫住了,笑着对太后说:“皇额娘,怎么没商量经书?可是老十媳妇偷懒了?”

    太后心情很好的笑着:“这两天我们祖孙俩卡在那里了,就先放放。可巧皇帝来了,其木格赶紧抓紧了问,免得回头咱们又干瞪眼。”

    其木格笑着接过茶,递给康熙,应声道:“是。”

    康熙抬手拿了封信出来,递给其木格:“十阿哥来信了,先看信吧。”

    其木格接过信,见没有拆封,心下腹议道:“不明目张胆拆信,就守着人看信,爱新觉罗家的规矩可真够呛。”

    太后则乐呵呵道:“这十阿哥,总算知道来信了,快瞧瞧他说些什么,什么时候回来。”

    其木格见太后也没一点隐私概念,而康熙还坐在一旁看似悠闲的等着自己念信,只得当众拆了信封,快速浏览了一遍,见没有情意绵绵的情话,虽说有些失望,但还是笑着道:“太后,十阿哥这信里说了好些风土人情呢,我给您念念。”

    太后满有兴致的点点头,康熙虽未言语,但从神情上看还是比较满意的。

    老十着重描素了俄罗斯的一些风情,说那些人穿着毡褐苎布,以麦面做饼食,亦食各项(r)鱼,不食饭。每食用匙及小叉,不会用筷子。喜欢烈酒,镇上人不多,但总能见到几个醉鬼发酒疯。房屋以板为瓦,廊庑隆起层叠,望之如西洋图画。还不屑的对俄罗斯人进行了诋毁,讽刺他们长那么高,不知要浪费多少布匹和粮食。

    太后笑道:“真是难为十阿哥了,还得c心这些。”

    其木格也觉得老十小孩子心(性),连个子高矮都要计较一番。

    便跟着笑了笑,继续往下念。

    老十接着便说他在室韦认识了一商人,是山西人,在张家口开着店,主要做对蒙古的生意,但与一俄罗斯人阿夫罗拉搭上了线,阿夫罗拉是尼布楚督军的副官,一心想发大财,可惜尼布楚比较偏远,俄罗斯商人和中国商人都不愿意增加运费,全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漠北蒙古的库伦做中转,因此尼布楚的守军只能从边民处淘换一些小物件,再等到休假时托人带回去变卖,虽然上至督军下到士兵都想努力吸引商人的视线,可自中俄通商以来,他们一直未能获得商人的青睐。

    因此阿夫罗拉与郝家接上了头后,连督军都非常重视,自己才得以搞了几把刀,还顺带采购了些物件,并叮嘱说那几把刀是进献给皇上的,千万要一把不少的交到宫里,里面还有一块怀表是专门给其木格选的,至于其他的,就让其木格自己拿主意送人。还说自己身上没带那么多钱,郝家以为自己真是黑龙江将军的远亲,便暂时将货款垫付了,吩咐等郝三爷进京后,将钱给人家。

    然后老十才提及自己还有差事没办完,没法回京过春节了。

    太后听了,问道:“皇帝,怎么十阿哥连春节也不能回来过?”

    康熙也很郁闷,但又不能对太后说老十栽赃嫁祸,只得含糊道:“差事嘛,说不准的。”

    其木格见了这消息,也有些郁闷,心想,难道自己连过年都不能回家了呀,心里自然又把老十一通埋怨。

    但太后和康熙就在眼前,其木格也不好(露)出不快,只得强笑道:“还是差事要紧。”

    太后虽有些埋怨康熙,弄得过年都不能团圆,但这毕竟涉及了朝政,太后也不好多过问,便也略过不提。

    老十在信里自然也少不了叮嘱其木格没事就在府里呆着,过年的礼节和规矩多找八嫂和九嫂请教。还让代问八哥和九哥好。

    最后说有什么事先忍着,别争强好胜,等他回来。

    康熙见信里也没什么有用的信息,和太后闲扯了几句后便起身告辞继续处理朝务去了。

    接下来,康熙命那三路人马各自回营,撤回了对郝家的监视,但将郝家这次淘换来的货物全部充公,以示警戒。

    而又过了二十多天,图永才带着老十的货和人赶到了京城,向康熙请罪后,将老十得来的刀进献给了康熙,康熙命他不得对任何人提老十的去向,还要他嘱咐好随行人员,包括那个山西商人。康熙威慑完后,才仔细瞧了瞧沙俄士兵的刀,随后便叫来了兵部和工部的相关人等,关起门来讨论了一下午,讨论结果不得而知。

    但第二天,太子妃到慈宁宫请安后,还专门邀请其木格去毓庆宫小坐,而慧妃也对其木格表示了适当的关心。

    在这种情况下,康熙终于让其木格回家了。

    其木格回府后,接过嫣红交来的账本,看也不看便对她进行了表扬,还让她自己去挑喜欢的西洋货,并吩咐徐公公将货款交与郝三爷,本来其木格想见见郝三爷的,但自己才获得自由,有些杯弓蛇影,便按捺下了。

    没有老十的春节,整个十阿哥府都显得分外冷清,其木格也不时的看着怀表,思念着远方的老十。

    白雪皑皑的冬天很快过去,春风又吹绿了大地,花园里虽不是姹紫嫣红,却也春意盎然。

    其木格正在园子里散步,就见徐公公疾步跑来,一脸喜色道:“福晋,十爷回京了…”

    在书友的建议下,终于决定从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但前面的还没来得改,请大家海涵。

    另外,再次大声求收藏和推荐啊!

    第四十九章 夜

    第四十九章夜

    其木格一听,顿时喜上眉梢,急急问道:“十爷到哪儿了?”

    徐公公也笑容可掬道:“十爷刚进宫面圣了,阿尔斯楞刚回府禀告的,特木尔在宫门外伺候呢。”

    其木格心中有丝不悦,这老十连家门都不进,就直接去见康熙,枉费自己这段时日对他牵肠挂肚的,不过仍然还是很高兴的安排徐公公赶紧准备酒菜,等老十回来给他接风,还不忘派人通知嫣红和海棠。

    打发走了徐公公后,其木格一路小跑的赶回自己院子,吩咐丫鬟婆子赶紧打扫整理,务必要让老十看到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又派人往厨房去加了几个菜式,回头又吩咐小厨房给老十准备好洗澡水,转身又叫阿朵把老十的家常服找出来…一番忙乱后,才想起自己还没梳妆打扮,又忙叫阿朵和乌雅给自己梳头换装。

    在否决了阿朵拿出的数件衣服后,其木格终于选定了一套黑领片金花纹的褐色袍;外加浅绿色镶黑边并有金绣纹饰的大褂,然后挑了一款翡翠质地的蝴蝶簪,斜(c)在发髻上,在镜子前左照右照后,终于还是将白玉盒内盛放的胭脂抹了点在唇上。

    折腾了大半个时辰,其木格终于满意的向后院大厅走去。

    这大厅也就请客时派上过用场,今年则根本没动用过,因老十不在,其木格又受了惊吓,连过年都在闭门谢客,只派外管事往各府送了趟年礼,年夜饭其木格就安排大家在她的院子里聚了,因此,其木格刚往大厅一站,就挑了多处(毛)病,下人们又开始在大厅里进进出出的忙碌起来。

    又过了大半个时辰,海棠也来到了大厅,加入了挑刺的行列。

    不一会儿,嫣红也急忙忙赶到了,老十的一妻两妾暂时结成了统一战线,对大厅的清洁卫生、摆设布置提出了精益求精的要求。

    一番上窜下跳后,大家勉强验收合格,然后才坐下来,慢慢品茶,并派人往大门打探消息。

    其木格得了空,冷眼瞅了瞅海棠和嫣红,见她们一个个都打扮的花枝招展,楚楚动人,心下不由泛起一股子酸意,直恨不得飞到21世纪的韩国整了容再回来。

    今年又是选秀年份,其木格进宫给太后请安时,便见到一些亲贵带着家里的女儿、孙女、侄女、外甥女去给太后请安,又见着一些宗室的老福晋、福晋们在太后面前委婉的提着自己家的孙子或小叔子到了大婚的年纪,请太后给指个温顺贤良的良配。

    也许等选完秀,这大厅里老十的小妾又会多上几个,其木格思及此,原本雀跃的心情慢慢沉了下去。

    “主子,宫里传出话来,十爷被宫里留饭了,怕得晚上才能回来。”小英子一路小跑的赶来传递老十的最新消息。

    嫣红失望之余又脸上放光的说道:“福晋,十爷这次的差事必定受皇上赏识。”

    海棠也高兴道:“十爷这段时日没个消息,奴婢可捏着一把汗呢,如今心里的大石头总算是放下了。”

    其木格对这两个姿色上等的小妾挤了个笑脸,“咱们先散了吧,等十爷出了宫,咱们就直接到二门迎接。”

    海棠和嫣红忙笑着应了,回到各自的院子又开始了新的一轮翻箱倒柜,都盘算着势必要压住对方一头。

    至于其木格则有些意兴阑珊,呆呆的坐在椅子上,想着是不是该把口红给擦干净了。

    好容易挨到了晚上,宫里又传来消息,康熙要与他7个多月未见面的亲爱的十儿子秉烛夜谈,老十今晚很荣幸的在开府后再次宿在了宫中。

    其木格听到这一消息,沉默了一会,便吩咐大家在各自的院子里开饭,又对小英子说道:“你明一早就带人到宫门口等十爷,将府里的马车带上,想来爷骑了这么多天的马也疲了。给阿尔斯楞和特木尔放几天假,让他们好好休息一阵子。”小英子忙应下,刚要退出去,其木格又说道:“吩咐厨房明早做些馍馍,装在食盒里带上,赶不齐爷要填填肚子。”

    这一夜,十阿哥府可以说是烛火通明,厨房忙着预备食材,不知十阿哥明日何时回府,所以徐公公准备了几套方案,因此累得厨房的粗使婆子整夜未眠。

    曹嬷嬷则在灯下念诵着,感谢菩萨保佑老十平安归来,并获得当今圣上的重视,末了还泪眼朦胧的给逝去的贵妃娘娘报告老十总算有了出息。

    嫣红和海棠则忙于服饰的搭配,都暗自感叹衣服首饰过于稀少,要不是怕顶着黑眼圈见老十,可能会将这项有意义的工作持续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