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都市言情小说 > 大明宫词 > 第 17 部分

第 17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花纹的椅子吗?他们都不理解我,但我理解他们,我理解他们誓死的忠心,我也能看见这忠心带来的血腥的后果。我是一个女人,我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职责,也许我真的应该退隐了。

    武则天最后抚摸了一下这把椅子,走下台阶。

    武则天:婉儿,他们真的让我很伤心,陪我去见旦吧。

    4旦寝宫庭院 白天 外景

    旦在弹琴,悠扬的琴声中透露出一丝隐隐的伤感。武则天走来,旦想要停止,武则天示意他继续,然后凝神聆听,陷入遐想。曲终,两人相视一笑,旦的目光中充满关切,而武则天则有些苦涩。

    武则天:我记得十年前,你为我祝寿的时候,弹的就是这首《雁飞鸣》。十年前你的琴声激越,昂扬,如蓝天般明亮,为什么今天我却听见了浮云般忧虑的y影呢?

    旦:琴声如流水,人心似河川,琴声随听者的心境而起伏变化。母亲听见忧虑是因为母亲心中有忧虑。

    武则天:也许只有你能替母亲解除忧虑。

    旦:母亲是来劝我收回诏书的吧?

    武则天:(凝视着旦,似有千言万语)对。(她转过身去)我感到太累了。我再也没有力气和他们斗下去了。现在只有你能让朝廷平静下来,你是李姓皇族惟一的嫡传子孙,你应该负担起自己的使命。

    旦:(抬头看着天空盘旋约一群鸽子)身为皇子,自幼耳闻目染,难道我真的没有一点皇权的野心,没有一丝建功立业、开疆辟土的雄心吗?母亲知道我为什么要养鸽子吗?

    武则天:你是因为……

    旦:你不知道。我从没有告诉过任何人,十一岁的那年夏天,我在熏风殿外,无意中听到了父皇和母后的谈话,你们一个把希望寄托在弘身上,一个把希望寄托在贤身上,你们也谈到了我,我只不过是你们一个可爱而不成器的孩子,回到寝殿以后,我哭了。我知道自己的命运早就被父母决定了,我的光辉梦想永远只能是一个梦想。然后我就看见了那两只西域晋献的鸽子。它们那么像我,它们每天栖身在笼子里等待飞翔。于是我养育它们,我放飞它们,我是让它们代替我巡视帝国无边的疆土,代替我体验一个帝王与疆土一样无边的雄心与梦想。

    武则天:现在你已经有了,有了难得的机遇放飞你的梦想。

    旦:我已不是从前的我了。政治上的雄才大略于我只不过是童年时代的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如今母亲把我放在这个位置上,就像把鸽子关在笼子里,使我永远失去了自己渴望的天空。

    武则天:你这样做就等于宣告了李唐王朝的寿终正寝。

    旦:这也正是我琴声伤感的真正原因。十年前我作《雁飞鸣》,是表达对母亲雄才大略的崇拜,愿母亲的雄心壮志如大雁般飞鸣冲天。十年后,天下已尽在您手中,我再弹此曲,是祝贺母亲的雄心实现,如雁鸣般响彻云霄。作为李姓子孙,我自然也要感到悲哀伤感。但是我更明白,您比所有伟大的君主更多了一份母性的关爱,您能更好地造福众生。至于名分,是男是女,姓武姓李,我劝母亲不要在乎几个腐儒的是非议论。请母亲不要因为一时的感情用事而失去了自己的机会。

    武则天凝视着旦,良久。

    武则天:(用平静而坚定的语气轻盈地)旦儿,再为母亲奏一曲《雁飞鸣》。

    旦c琴,琴声把母子两人紧紧连在一超。此时婉儿进来通告。

    婉儿:太后,郑世勋已经在午门悬剑自刎了。

    旦:(叹惜)请母后厚待他的家儿

    8房陵州显的住所 白天 外景

    在破旧的房屋和长着乱草的围墙之间,有一片狭小的花园。一圃艳丽的牡丹正在迎风怒放。韦氏在为花浇水。

    显呆坐在屋檐下,手中摆弄着破旧的香囊,多年的流放生活已经使他面容推悴,失去了往日的雍容气度。他的内心也随着生活的不如意而日渐消沉。

    韦氏::谁说这儿的土质和气候不适合牡丹?我发誓,如果能把牡丹养好,就一定能回长安!

    显::我让你做的香囊做好了吗?

    韦氏:(陷入沉思)你看,它们的长势一年比一年好…你还记得倒房陵州那年夏天它什么样子吗?花瓣还没蔷薇大,(说着把水桶放下,走到显身边坐下)你看现在,比大明宫的牡丹还要艳丽,也不知道现在大明宫里还有没有牡丹?

    显:(有些不耐烦)我让你做的香囊做好了没有?

    韦氏:我没做。最近到处传言母后要称帝,这也许是我们回到长安的机会。我昨天晚上又梦见了熏风殿,梦见你正在里面试穿龙袍,也许上天就要圆满我的心愿了,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先别玩儿你的香囊了。

    显:(急躁地站起来)你没事就跟我提大明宫,提大明宫的牡丹,没完没了!我现在受够了!我告诉你,长安跟咱们永远没有关系了,从今往后再也别跟我说一点有关长安的事情!你让我烦透了!

    韦氏被显的态度惊呆了,愣愣地看了他一会儿,眼圈红了

    起来。这时一名年迈的家仆走进来。

    家仆:王爷,有长安特使求见。显紧张起来,握着香囊的手禁不住神经质地抖动着,头上又开始冒汗。

    显:(警惕地)他们要干什么?

    家仆:他们轻纱蒙面,神色诡秘,说是有要事一定要面见王爷。

    显:(开始退向屋里)我不见,我不见!我知道他们的要事,他们是来要我的命的!我知道母后不会放过我,她现在要称帝了,就更不会放过我!我不见!你告诉他们,我已经死了,让他们赶快回去,我跟死了没有区别!

    韦氏擦掉眼泪,站起来握住显的手。

    韦氏:是福是祸,还不知道,先别自己乱了方寸!我想母亲没有道理杀你!

    显安静下来,顺从地跟着她一起坐下,但腿紧张地在椅子上微微抖动。

    韦氏:把他们叫进来吧!

    家仆转身走出去。

    韦氏:(轻抚着他的手,宽慰地)母后如果登基,只能原谅李家的人,而旦:你还是她的儿子。如果她因为地位不稳,非要杀你,也是命中注定,我会陪着你,也算了却了持在这个偏僻、荒蛮的地方一生无尽的折磨。

    这时杂沓的脚步声穿过厅堂越来越近,显也越来越紧张,手指僵直地拉紧香囊。随着脚步声停在他的面前,破旧的香囊也被拉断,他猛地抬起头,看见李元季正摘去脸上的轻纱。显惊喜地站起来,上前抱住李元季。

    显:你来就好了,你来了就没事儿了,你怎么来了?!

    李元季:我们奉命来看望你。

    显:(眼泪流了下来)母亲还没有忘记我,她的身体还好吗?宫里现在怎么样了?

    李元季:旦已经退位了,现在群臣在一致推荐您……

    显:母亲又立我了?

    李元季:(犹豫片刻)我们正是要把您接回去。

    显:那好啊,咱们走吧,这个破地方我是一刻也待不下去了!

    说着就要往外走。

    韦氏:你回来!

    显有些茫然地回头看着韦氏。

    韦氏:(对李元季)李元季,你是皇族里面和庐陵王关系最好的,你们从小一起长大,王爷对你怎么样?

    李元季:信任有加,恩重如山。

    韦氏:怎么个恩重如山?

    李元季:总章二年,我随李孝逸将军北征契丹,大败而归,按律应削爵为民,是王爷在先帝面前替我求情,才保住了现在的封号。

    韦氏:那你现在为什么要害我们?

    李元季躲避着韦氏的目光,低下头,用手中的轻纱擦汗。

    李元季:王妃的话元季不明白!

    韦氏:我问你,册立的诏书在哪里?迎帝的仪仗在哪里?你为什么又轻纱蒙面,行踪诡秘?告诉我,宫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李元季银端着,汗如雨下,突然掉头走到一直在屋檐下的显的身边,跪倒在地,失声痛哭。

    李元季:王爷,睿宗皇帝写下退位诏书,把皇位禅让给了太后,现在朝廷上下一片沸腾。亲李大臣巴经在午门外罢朝多日,郑世勋大人悬剑自刎以死相谏。仁皇帝铁石心肠,不肯收回诏书,眼看着李唐王朝就要毁于一旦。现在只有您能挽危湖于即倾。满朝文武派我来接您回京主持大局。王爷,现在江山、社稷危在旦夕,您可千万不能袖手旁观呀!

    显:(眉头紧皱)王妃说你们在害我,你们真是在害我!

    李元季:恳请王爷以李唐王朝的大业为重,暂时忘却个人的安危!现在满朝文武支持您,伦理纲常支持您,只要您前回来,一定会扭转危局。

    显神情有些激动,走到韦氏身边,抓起她的手。

    显:也许这次皇上天真随了你的心愿,我们回去吧。是祸是福,听天由命吧!

    韦氏抽出手来,走到李元季面前。

    韦氏:元季,你站起来,让我好好看看你。李元季站起身,直视着韦氏。

    韦氏:我一直以为你是李姓皇族中最有心机、最不乏才智的人。今天我才明白,你是徒有虚名呀,你想过没有,我们是一代废君,私自从流放地回京,按律应该怎么处置?

    李元季:(用几乎听不清的低声)斩!

    韦氏:对。我们一到京都,马上就会死于非命,还谈什么拯救社稷?!你们难道准备让一具死尸登基主政吗?你们也会被冠以拥立废君谋逆的罪名一同处斩,还谈什么救亡大业?!

    李元季:〔长叹一声)我出京的时候,韩王就已经想到了这一点,请你们回京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韦氏:(抓起显的手)没有圣旨,我们就是有再大的心愿,也寸步难行。

    李元季:那就请王爷写一封信,劝诸睿宗不要退位,韩玉说李家皇子中只剩下您了,也许只有您的话才能劝睿宗皇帝回心转意。

    显刚被打落的热情又死灰复燃。

    显:好,我马上就写。

    韦氏:你怎么写?

    显:(又惊住)价……俄劝他不要退位呀!

    韦氏:你知道他为什么要退位吗?你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吗?你知道用什么理由才能打动他吗?

    显:我……我……

    韦氏思忖片刻,拉起显。

    韦氏:我们一起写吧。(转向李元季)你在这儿等一会儿,我们马上就会写好。

    两人一同进屋。李元季焦急地在花园里走来走去,突然看见满园盛开的牡丹。

    这时年迈的仆人端着茶点走来。

    李元季:这牡丹是王爷养的?

    家仆:是王妃养的。

    李元季:无事可做,也只好养些花草打发时光了。

    家仆:这您可就想错了,王妃念念不忘皇宫的繁华,许下宏愿,只要能在房陵州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养治娇嫩无比的牡丹,上天就一定会保佑她重返长安。多年的精心养护呀,真是难为她了。

    李元季若有所思,突然明白了什么,会心地微笑,似乎已经放心。良久,夕阳笼罩了花园,韦氏单独从书房中出来,把信交给李元季。

    韦氏:你把信带回去吧!

    李元季:大唐一定不会忘记王爷和王妃的赤胆忠心。我这就向王爷辞行,马上赶回长安。

    韦氏:王爷思虑过度,最近身体又总是不好,想要休息一会儿,就不必用这些虚礼打扰他了。你快回吧!

    李元季施礼告退,急匆匆走出门去。显从屋中走出来,神情非常失落。韦氏看了他一眼,弯腰捡起地上破裂的香囊,交到他的手里。

    韦氏:我们也许很快就会回到长安了。

    显:(一把打掉香囊)我没脸再回长安了!两行热泪流了下来。

    9午门 夜晚 外景

    聚集在宫门外的众臣疲惫不堪。他们有的席地而卧,有的嘴中念念有词地来回踱步,有的靠在宫墙上昏昏欲睡。韩王李元嘉背手而立,面对夜色,神情焦急而悲凉。热情而偏执的火焰把他的眼睛烧得异常明亮。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众人纷纷挣扎地爬起,聚拢过来。李元季翻身下马。

    李元季:庐陵王来信了,大唐有救了!

    他把信呈交给韩王,韩王焦急地撕开信,紧张地阅读。读后脸色异常沮丧,双手软弱地垂下来,信也飘落在地上。李元季捡起信,小声念出其中一段:〃庐陵王偕王妃恭祝母亲登基主政。〃

    李元季:(仰天长叹)李家皇子不成器,大唐完了,天呀,谁还能拯救大唐呀!

    群臣目瞪口呆,有入开始小声啜泣。李元季悲凉地向人群外走去。

    李元季:(不住叨念着)完了,完了,李家无人了!李家无人了……这时一老臣在他身边怯怯地说:还有一人……李元季站住,眼中又闪现出一丝希望。

    李元季:太平?对,还有太平!

    第二十二集

    1太庙 白天 内景

    随着一声沉闷、沙哑的声响,太庙的大门打开了。透过从两侧窗浪中斜s进来的阳光和在阳光中浮动的尘埃,太平看见李氏先皇的肖像和肖像下面各种神器。一名太监侧身请太平进入。

    旁白:太庙是我们这个家庭最神秘的地方,每一次参加祭典,画像上先辈们沉郁莫测的表情都让我感到隐隐地不安,他们每个人都似乎在讲述着我们这个权为家族沉重血腥的历史,同时无言地强调者后世子孙的职责与义务。

    太平:约我的人呢?太平问引她进入的太监。太监摇头。

    太平:是什么人约我?

    太监:奴才也不知道,只是内待总管命小人把公主带到这里。

    太平上前点燃一柱香,向祖先施礼。当她把香c好,身后响起杂沓的脚步声。她一回头,发现身后站满了以李元嘉为首的李姓老臣。看着他们凝重、悲切的表情,她似乎明白了什么。

    李元菜:公主还认识老臣吗?

    太平思索地看了看他,摇摇头。

    太平:您是……

    李元嘉:峰州刺史,韩王李元嘉……

    太平:我想起来了,您是李家有名的勇士,您离开京城已经有十年了。

    李元嘉:十年了,我在绔州又增加了十几处刀伤,无数次契丹人的围城之险让我更加衰老憔悴。

    太平:我还记得您进入太庙时哥哥们钦佩的目光,您当时是惟一有资格佩剑祭典先王的皇族。

    李元嘉:十年前,老臣最后一次见到公主,就是在这里,当时的祭祖大典上,您和诸位皇子就站在我的面前。您的哥哥们英气勃发,俊朗非凡,连您身上都焕发着一股人的英气。看着先帝们的面容,我感到欣慰,同时感到了上天赐予大唐的福祉和希望。第二天,我就要远征镇守线州了,但我不是带着一个老年人离乡去国的伤感,而是怀着一种伟大亲情和壮志离开长安。我为自己身为这样一个伟大皇室的一员感到骄傲,能为我们的家族、为大唐的安危尽一份守疆卫土的绵薄之力而斗志昂扬。

    说着泪流满面,跪倒在地。

    李元嘉:我当时怎么也木会想到,短短十年,李家就会落到这步田地。一个初生的皇族还未把它的辉煌照彻大地就要……您的哥哥们或死或离,或者意志消沉。当时参加那次伟大祭典的,只剩下您一个人了,没有人来拯救李唐,明天的太阳也许就不再属于李氏家族了。面对列祖列宗,您不感到痛心吗?

    太平看着自己手里的香,一时不知所措,她身边老臣们纷纷跪下。

    李元嘉:您是太后最信赖的人,您说的话她会考虑的。您是李家最后一线希望。

    另一老臣:现在皇帝去意已决,庐陵王偏安一方,宫内只剩下您一个人了,李唐王朝的基业全仰仗您了。我们冒死请求您,请您一定要担负起一个大唐公主应尽的职责与义务。

    太平的神情随着他们的话语激昂起来。这时武则天的声音从门外传来,语气强硬。

    武则天:各位过虑了,大唐不会因为我而灭亡!这里敬奉的先帝也是我武则天的列祖列宗,各位请回吧!

    随着她的缓缓进入,神策军包围了李氏众臣,两人一组,架起李姓皇族往外去。众人被武则天的突然而至惊愕不已,失去了最后一丝挣扎的勇气。只有李元嘉回头大呼!

    李元嘉:公主,列祖列宗在看着你,李家的英灵在看着你,你不要让他们失望……太庙又重新安静下来,太平沉思不语,然后准备离开,经过武则天的身边。

    武则天:我要称帝了!

    太平:(顿了一下,低眉)恭喜你!说罢,又准备向外走。

    武则天:我应该感谢你,是你最后坚定了我的决心。

    太平停下来,有些不解地看着母亲。

    武则天:你知道吗,我在来太庙的路上还有些犹豫不决,但是当我看见你被他们包围,我知道,摆在我面前的路只有一条了。他们正在把我最亲爱的女儿变成我的敌人,我不允许他们这样做。惟一能制止他们的,就是立即结束这场纷争。所以我必须登基。

    武则天凝视了一会儿太平,又把目光投向先王们的画像。

    武则天:我不喜欢你看我时的样子,你在谴责我对权力的执迷。那好,我告诉你,我热爱权力,我害怕失去权力。我从来没有告诉过你,四十年前,你有过一个刚出世就死去的姐姐,因为那时我没有权力,而且随时都可能死于权力,所以我必须牺牲自己的亲生女儿来获得它。这件事使我痛苦到几乎疯狂,但是疯狂使我异常冷静地看清了一个真理。在皇宫这个地方,没有权力,就意味着丧失一切,首先是自己的亲人。我不能再失去你,所以我必须更牢固地抓紧权力。

    太平:如果是这样,你还会失去更多的。

    武则天:我的一个儿子死了,另一个儿子把我当成敌人,也死了,死于自己的偏执与仇恨。第三个儿子流落天涯,我也许永远不能再见到他。我的丈夫带着对我的怨恨离开人世。为了权力,我已经失去了这么多,如果现在放弃,你觉得公平吗?

    太平:我不知道……极力也许真的根邪恶。

    武则天:不,它一点也不邪恶。(说着一指列祖列宗的画像)你看,这是你的曾祖父,李渊,他为了权力成为隋朝的逆臣贼子。这是你的祖父李世民,他为了权力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兄弟。他们曾经被多少人诟病为邪恶呀!他们就是用这邪恶的权力拯救了天下百姓,建立了太平盛世。他们是难得的英君明主!

    太平:但你是一个女人,所有人都反对女人做皇帝,已经为此流了那么多的血……

    武则天:但我已经不是女人了,从政三十六年,因为选择了权力,我放弃了做女人的一切属性,我等于没有丈夫,在我披星戴月批改奏章的时候,你的父亲和我的姐姐、侄女寻欢作乐。我的儿子们害怕我,甚至仇恨我。因为我没有时间和他们在一起,我很少体验到一个母亲的幸福,甚至每天早晨,别的女人在梳洗打扮的时候,我却在冥思苦想,为国事忧心忡忡。我做的哪件事是女人该做的!三十六年了,我牺牲女人的一切使乐,把所有的关注与体验都交与了朝政,这甚至已经变成了我惟一的爱情,我能把它托付给一个不称职的人吗?

    太平:也许把显接回来,继续垂帘听政,就会平息这场纷争……

    武则天:你错了,从上官仪开始,宫廷内部不断在流血,到了徐敬业,更演变成尸骨如山的战争。这都是因为我没有一个合法的名义。如果继续这样,还会有无尽的流血纷争。皇位是什么?只不过是治国者的资格。我现在就要用我的铁腕赋予女人这样的资格。女人不能称帝,只不过是一个过时而不合理的传统,我要废除这个传统,这也许是我一生中最伟大的政绩。

    武则天目光明亮,面孔绯红,挑战般地凝视着李氏先王的画像,然后转身离去,留下太平在先皇们的瞩目下沉思不语。

    2大明宫勤政殿 白天 内景

    大殿内匍匐着众臣,一侧跪的是李家的遗老遗少,个个神色悲戚。另一侧跪的是亲武的朝臣,皆目光恳切,相对轻松。武则天坐在珠帘后,越过斜前方空空的龙椅平静地注视着众人。殿外阳光充足,白亮亮地堵住殿门,以至于当太平和李隆基刚刚跨进殿门时,只是两个令视力慌张的黑色轮廓,亲李的大臣急忙调转身,求助一般地望着太平逐渐清晰的身影,仿佛想从太平沉静的面容上读出哪怕是半点儿令人兴奋的含义。而亲武的众臣则依旧跪向武则天,心情忐忑地感受着太平迫近的脚步。殿内鸦雀无声……太平步伐稳重,她望着迎面而来的一个个急切的表情……

    旁白 那是我生平第二次临朝,这一次却有着迥然不同的。心情和目的。我望着眼前李家的忠臣们一片耀眼的期待目光,意识到在我与母亲这场深刻持久的情感纷争中已经加入了旁的因素。政治就这样猝不及防地落入我的视野。我不再仅仅是一个失意的女儿,我代表着一脉尊贵的血统,我的声音将是李氏的声音。我知道我将说出的话,要么挑起两个同样野心勃勃的姓氏之间仇恨的战争,要么,像我的出生那样,为天下再次带来太平。

    太平已行至龙位前,她神情肃穆地同李隆基跪下。帘后的武则天禁不住紧张地闭上眼睛…

    太平:太平公主恭请圣母皇太后光荣登基称帝,以应神明恩泽,万民祈愿!

    武则天长舒了一口气。她睁开眼,一闪即逝的笑容划过面颊。大殿内已响起哭声。

    李隆基:乃乃,乃乃,你在哪儿?亢奋的登基音乐随之而起。

    3大明宫勤政殿广场 白天 外景

    一群白鸽在天空翱翔,队形整齐地向一片碧蓝的天空斜刺而去。登基的鼓乐响彻天宇。武则天平静地仰望着鸽子的走向,继而把目光投向广场上正在行跪拜大礼的密密麻麻的人群。她伸出双臂,示意停上鼓乐。广场上就只剩下鸽哨孤独的鸣响。

    旁白 天授六年,母亲登基,改国号周,唐王朝平静地覆灭。伴随它的只有从母亲身后腾空而起的一群鸽子,那是惟…一丝来自李家的遥远声音……

    武则天缓步走上大殿台阶,高高在上,殷红色的大礼服如同一面旗帜。

    武则天转过身来,平静地注视着眼前的天下,像一位母亲镇定地凝视自己一群长大的孩子。她嘴角嚅动了两下。

    武则天:你们……要听话!她的声音激起海潮般的一片回声……

    4湖心岛 白天 外景

    轻歌曼舞,觥筹交错。就餐的长案两侧坐满因刚得天下而得意洋洋的武家子弟。长案两头是武则天和太平。一民间艺人模样的人恭立在武则天一侧,胳膊上停着一只鹦鹉,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鹦鹉身上。

    鹦鹉:女皇登基,万事大吉!

    众人无声地交流着,点头称是。武则天似乎并没理会鹦鹉的奉承,她注视着对面望着别处若有所思的太平。

    鹦鹉:则天大帝,终成大器!

    众人啧啧称叹,隐隐有议论声。太平依然毫无反应。

    鹦鹉:李家兄弟,全无底气,李家兄弟,全无底气……

    众人终于忍不住笑起来,继而演绎成志得意满的哄笑。太平转过头,愤愤地看着母亲。武则天的脸上并无笑意。

    武则天:(冷冷地)你们笑什么?……武承嗣,你笑什么?

    武承嗣望着武则天,一时不知如何回答,笑僵在脸上。

    武承嗣:我……

    众人皆意识到武则天的寒冷,皆住了笑,紧张起来。

    武则天:我问你,你笑什么?

    武承嗣:我,没,没什么,就是觉得挺好笑的……

    武则天:那你告诉我,什么让你觉得挺好笑?

    武承阳其实……也没有什么……值得笑的……

    武则天:这就是你给我的回答?

    武承嗣:是,是的,圣上!

    武则天:为什么?你什么意思?

    及承院就是为了……表明您登基是多么顺应天意,连鸟儿都大唱颂歌……

    武则天:鸟儿也会唱赞歌?你真的相信?众人都面面相觑。武承嗣更尴尬。

    武则天:你们很让我失望!你们同每一代开国的人犯着同样愚蠢的错误,张牙舞爪,居功自傲,推一的区别是你们连功德都无从谈起!三思,你怎么看大周?是福是祸?

    武三思:能……摄取前车之鉴,谨慎治国,则是福!盲目乐观,妄自尊大,则是祸!

    武则天:你怎么看李家?

    武三思:这……

    武则天:我告诉你们,没有李家就没有我,没有我就没有武家,你们只是一群祖籍并州的乡野村夫。李家是你们的祖宗,是大周朝的开国元老,你们明白吗?

    众人(众口不一)是!

    武则天端起酒杯,站起身,众臣急忙起身,被武则天制止。武则天在视着另一侧的太平。

    武则天:太平,这一杯敬你,我谢谢你!

    太平举杯,不置可否地喝下酒。武则天坐下,面容见了些轻松。

    武则天:这鸟儿第一句话说的什么?

    武承嗣:(学舌地)女皇登基,万事大吉!

    武则天:(轻松)这倒是实话,怎么你们反而不笑?

    众释然,餐桌上又恢复了活气。

    武三思:(举杯,站起)圣上,我有一扮相奏!

    武则天:说吧。

    武三思:太平公主朝堂之举,震惊四野,可谓大智大勇,能以社稷利益为大义,忘却小恩小怨,不论是大唐,还是大周,都应以拥有这样的公主而自豪!圣上,我建议您赐武性于太平,昭示大周上下对公主的敬意!

    太平微微皱了一下眉头。

    武则天:准了,我当然要准!从今往后,赐皇姓于太平。我们武家就正式多了一位美丽骄傲的公主!为太平干杯!众人皆起立,望着太平。

    众人为公主干杯!……为大周美丽的公主干杯!

    太平:(勉强挤出一丝笑)谢圣上龙恩!

    武三思:…储位,请慢坐…圣上,我还有一折相奏!

    武则天:说。

    武三思:清圣上将公主嫁给我…我武三思从见到公主的第一面起,就倾慕于公主惊世骇俗的美丽,更重要的是,公主还拥有同您如出一辙的惊世骇俗的勇气和智慧。能与公主喜结良缘,是世界上任何一个男人可能获得的最大幸福!……(转向太平)太平,我曾说过,没有人能读懂您的美丽,更不用奢谈您的心灵,我懂!我们郎才女貌,我能给予你女人的全部快乐!太平,您不认为应该嫁给我吗?

    太平在四下里的一片喝彩声中冷冷地盯视着武三思。

    武则天:这,这是好事啊…三思是我最器重的武家才子,人又相貌堂堂,你们成婚,定能成为天下一道人见人爱的美景……

    太平:母亲,请您允许我先于一步离开……

    武则天:太平,您不认为武三思的求婚值得考虑吗?

    太平:真的吗?……那我告诉您我对这个人的看法,他除了效忠自己的姓氏之外一无是处。他刚才的一番话是大周成立以来我听到的最坏消息……告辞了!

    5皇宫甬道 白天 外景

    太平孤独地行进在宫廷甬道上。

    旁白 我感到无边无际的悲凉,我这才意识到我曾泰然处之的姓氏原来是多么大的一项荣誉,而如今却一去不复返了。我这个前朝遗孤,仅仅因为母亲这个永远的赢家的恩赐而受到礼遇。我感到孤独,虽说大明宫依旧如昨,惟一的区别是只剩下我一个李姓皇族,而此刻就连这个荣耀都正在被剥夺……

    6大明宫勤政殿 白天 内景

    武则天端坐在龙椅上,两边分列着文武大臣。一个划时代的开始似乎使他们都焕发了活力,甚至连他们的装束也显示出一个女性主政时代的活跃与,魅力。一个太监高声宣谕。

    太监:宣平西行军大总管武攸嗣晋见。

    随着一声声太监与神策军士的宣谕,武攸嗣身披戎装,气宇轩昂地走入。

    武攸嗣:(倒地参拜)臣武攸嗣参见武昌,祝武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则天:免了,攸嗣,站起来,让我好好看看你。武攸嗣站起来,显得威武异常。

    武则天:穿上这身戎装,倒让你看起来威武了不少。看来我们武家真是人才辈出,连你都能给我一个意外的惊喜。说说,你是怎么打的胜仗呀?

    武攸嗣:启禀皇帝,自从离开长安,我带着十万大周义勇将士,日夜兼程,不敢有丝毫耽搁,直奔前敌。一路上,我不断鼓舞手下将士为您,为大周百姓,为高贵非凡的公主殿下英勇杀敌。

    武则天:过场话就省了吧,说说战况。

    武攸嗣:短短五个昼夜,我们就到达凉州,入城不到一日,回骼大军就兵临城下。我立即率军杀出城外,与敌阵对峙。这时飞骑特使传报:大唐终结,武皇登基,大周建立。听到这个喜讯,我不仅斗志昂扬,振臂高呼为大周神圣皇帝捐躯,将士们也被我鼓舞得热血沸腾,纷纷要求第一个冲锋陷阵。

    武则天:这都是废话,仗是怎么打的呀?

    武攸嗣:(开始有些不自信)正当我要挥剑冲锋的时候,突然刮起一阵铺天盖地的狂风,吹得昏天黑地,吹得我们不辨南北东西。我急令全军严守队形,以静制动。

    武则天:敌人攻上来了?

    武攸嗣:(声音低了几分)没有,等风过去,我们再睁眼一看,回鹤人已经不见了。

    武则天:这就是你打的胜仗?

    武攸嗣:(脸红了,低儒着)我想这是天助我大周帝国得胜……

    武则天:你就这样让敌人跑了?

    武攸嗣:没有!我……我急令将士整装进击,追袭敌军。

    武则天:追了多少里呀?

    武攸嗣:追出好远!

    武则天:好远是多远?

    武攸嗣:怎么也得有五里……

    群臣开始窃笑,武攸嗣更加局促不安。

    武攸嗣:也许是十里吧……

    群臣的笑声更响亮。

    武攸嗣:大概更多一点。

    武则天:难道连一个残兵败将都没有抓到?

    武攸嗣:没有!

    武则天:我听说你倒是损失了一队人马。

    武攸嗣:(完全委顿下去)我军战马不习风沙,被惊散了一些,好在大部分又回来了。

    武则天:你怎么不在得胜奏章里提及呢?

    武攸嗣:我……我想行军打仗,有点报……失,在所难免。

    武则天:你这个胜仗赢得真是奇怪,敌人的首级一个都没带回来,反倒丢失了自己的许多士卒。

    武攸嗣:大漠荒论,我军又不辞方位,我怕贸然挺进,会中敌诡计,好在……

    武则天:你这仗打得倒是轻松,还有点儿怯战的嫌疑,可不管怎么说,这也勉强……算个胜仗!不过你倒是给我出了难题,你没有一个敌首作为凭证,让我怎么赏你呢?

    武攸嗣:我不要奖赏。

    群臣笑声更加放肆。

    武则天:那怎么成。按功行赏是国家的法度。赏还是要赏的。

    说完沉思地看着武攸嗣,似乎真被一个问题难住了。武攸嗣满脸通红,被盯得局促不安。

    武则天:就赏你采邑五百,封……兵不血刃大将军吧!

    群臣再也不能自持,全殿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

    7甬道 白天 外景

    武则天的车辇缓缓而行,一太监飞跑而至,跪在车前。

    太监:圣上,出,出事了!

    车停。

    武则天:怎么了?

    太监:兵不血刃大将军武攸嗣站在宫门上要自杀,他说他……受不了这样的污辱!

    武则天:胡闹!他是指责我污辱他了?好啊,那就让他死吧…

    太监:可他又站在那儿不死,从下朝到现在起码有两个时辰了,城下围的全是人,守城卫士人心惶惶,无法执行公务……静德王爷让我问问您的意思!

    武则天:没出息的东西!告诉静德王,武攸嗣哗众取宠,扰乱世风,把他就地拿下关押待旨!

    太监:是!

    8宫门 白天 外景

    城楼上武攸嗣倚墙而立,他神色悲哀地望着城下围观的众人。

    武三思:骑在马上仰脸望着武攸嗣,一脸戏谑之色。

    武三思:三弟,已经整整两个时辰了,你还是不想死?要跳都可以跳十回了……(众人笑)你下来吧!兵不血刃怎么了?这也是一项荣誉,不论大唐还是大周,这还是头一遭有此封号呢!有什么难为情的?

    武攸嗣的眼泪在眼里打转儿,他跌坐在城垛儿上。守城护卫小心翼翼地开始行动。武攸嗣看见摸上城楼的军士。

    武攸嗣:(惊慌地)站住别动!谁也别过来,我,我说跳就跳…

    武攸嗣几乎哭出来。这时太平默默地走上箭楼,神情肃穆。守城卫士忙让出一条路。

    太平:攸嗣……

    武攸嗣:太平,我……

    武攸嗣无地自容,一条腿迈过了城垛儿。楼下众人纷纷后退。

    太平:攸嗣,你干什么?

    武攸嗣:我……没脸见你!圣上封我为兵不血刃大将军,这叫什么名儿啊!你别过来……我没脸见你…。

    太平:我都知道了……

    武攸嗣:他们为什么这样待我?为什么没人看得起我?……我做错什么了?……我在前方浴血奋战,为的是能打个大胜仗给他们看看,回来见你也能挺直腰板儿……可没想到就刮起了该死的大风,又不是我让刮的,我能怎么办?……太平,我没脸再活下去了,我满心欢喜地回来见你,可他们不让。那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

    武攸嗣说着终于哭出了声儿。武三思在城下眯眼仰望着太平和低头抽泣的武攸嗣,表情复杂。

    太平:这一切都还有意义!起码对我!……攸嗣,你没有食言,你回来了,而且打了胜仗!

    武攸嗣:这算什么胜仗?

    太平:对我来讲,这就是胜仗。不管什么形式,你都将回鹘人赶出了大漠,这是从大唐以来朝廷就有的夙愿,你应该感到光荣!

    武攸嗣:……真的?你……真这么认为?

    城下宣旨官飞跑而至。

    宣旨官:静德王武三思听旨!

    武三思忙翻身下马,跪拜。

    宣旨官:兵不血刃大将军武攸嗣公然藐视圣上封号,哗众取宠,扰乱世风军心,现命静德王将他就地拿下,押回刑部待旨!钦此!

    武三思:静德王武三思听旨!

    武三思起身,坚决地吩咐手下向城楼上冲去。

    城楼上。

    太平:攸嗣,下来,我为你接风洗尘……

    武三思一行鱼贯而入。

    武三思:三弟,晚了!你不死都不行了,圣上派我来拿你回朝,你祸闯大了…上!

    武三思的手下呈扇面向武攸嗣包围。

    太平:慢!谁也不许动他!……兵士站住,一时尴尬。

    太平:攸嗣,你要真想死,现在就跳下去!要活,就跟我走。

    武攸嗣犹豫着下来,怏怏地跟在太平身后,俩人经过武三思时,被他叫住。

    武三思:公主,你在树一个最危险的敌人!

    太平:是吗?

    武三思:公主这已是第二次在我手里抢人了,我视做污辱!我武三思是爱听世界上最美的曲子,但如果听不到,我就杀了那乐师…我不会放过你…

    太平:那我们走着瞧吧!太平带着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