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武侠修真小说 > 大唐群芳谱 > 第五章 帝都长安

第五章 帝都长安

    第五章帝都长安

    幽林小筑的景色十分的迷人,漫山古木中,群山环汇形成的宁静幽谷内,一道河溪宛转往南,溪水于林木中蜿蜒穿流,溪旁婆娑树木间隐见几间小石屋,两岸长满枫树,际此秋盛之时,谷内枫树参天,密集成林,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山崖峻峭,石秀泉清,满山红叶,层林如染,红黄绿互相辉映,造成丰富的色感层次,景色极美。过枫树林,只见林木深处,有一池潭与奔突的飞流相连,高低瀑布飞泻漫溢,水声鸣鸣,疑无路处竟别有洞天,大有柳暗花明,寻幽探胜之妙。阵阵微风吹来,清新之气沁人心脾,充满自由写意,不染尘俗的意味,想必住在此地的人一定也不会是俗人。

    潭边一块大石上正躺着个白衣少年,少年俊美却略显幼稚的脸上挂着慵懒的笑,嘴上叼着根草,好不惬意,少年正是张君昊。张君昊来到这里有三年了,当然还与那大唐美女青璇与碧秀心生活。乱世就要来临,到时遍地烽火,人命如草芥,但是张君昊却是一脸的轻松,好象外面的一切事情与他无关。

    他惬意的享受着温暖的日光,生活真美好啊。耳边突然传来一阵箫音,哈哈,石美眉又开始吹了,那名满天下的箫技也是练出来的,张君昊是很佩服石青璇的毅力的,不愧是大唐的超级美女+才女啊,值得我去学习,不过先休息一下再说,听听曲,呵呵,这可是只有本人才能享受的待遇。

    只听箫音忽而高昂慷慨,忽而幽怨低,高至无限,低转无声,从高至低,渐渐变得断续,当你以为已经结束时,箫音却由若断欲续化为纠缠不休,缠绕于静得神秘的天空每一寸的空间中,似乎来自无限远方的缥缈难测徘徊在孤独的天地间,勾起每个人深藏的痛苦与欢乐,涌起不堪回首的伤情,忍不住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箫音再转,一种经极度内敛的热情透过明亮勺称的音符绽放开来,仿佛轻柔地细诉着每一个人心内的故事,直至了无声息。

    张君昊沉浸在那天籁般的声音中,慢慢的回忆自己的过往。许久,方才感叹青璇的箫技有进步了,想到将来与石青璇琴箫合奏,相伴江湖的日子,张君昊心中很是开心。

    张君昊翻身坐起,看向那边的小径,一位清雅秀致的美少妇正缓缓走来。

    几年来,碧秀心出落得越发美丽,身着秀翠罗衣长裙,腰间插着一支玉箫,容貌清秀绝伦、如自然的精灵般,特别是那柳叶弯眉下的一对乌油油明亮如宝石的眸子眉宇间散发着淡淡的哀愁,让人产生一种我见犹怜的感觉,想要将其搂入怀中好好的抚慰一番。

    不过让张君昊奇怪的是,碧秀心手里提着一个包裹,难道是什么秘密武器,某男忍不住打了个寒战,那样子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

    “君昊,我要出去几个月,青璇就交给你照顾了。”

    “青璇很希望你和她玩,不要把她弄哭了,不然你自己受罪,我走了。”碧秀心轻笑着走了,幽谷中只剩下一个被石化的某人。

    “哎,又要照顾那个爱哭鬼了,唉~~~~我的命怎么这么的苦呀~~~~~”张君昊把烦恼放在一边,开始准备他的游玩计划,嗯,明天先带青璇去成都逛一下,自己还没有看过这个书中的城市是什么样呢,然后再找个酒楼大吃一顿,开开荤,在这里整天吃素都吃腻了,再然后呢,让我想想到底去哪呢,要不去青楼看看,不行,这么带青璇去那儿有点不合适,而且被碧秀心知道了就完了,唉,真愁人啊,算了,车到山前必有路,明天看情况再说,一定会玩的开心就是了。

    张君昊一边咕囔着,一边朝他住的小石屋走去,他要为明天的活动做准备了。

    幽林小筑又慢慢恢复了宁静,一阵凉风吹过,有点清冷的感觉。

    又是一个美丽的清晨。

    张君昊实在是很无聊。昨天碧秀心走后,他还很高兴,但现在他发现没有了碧秀心,对石青璇的照顾还真有点烦扰,不过还好自己的厨艺经过那么多出众妻子的考验,早就已经很优秀了,给青旋做些好吃的就能让她不再哭了。

    大隋天下虽已不稳,但作为根基的关中和偏僻的巴蜀还是一片平静,虽有些盗匪,但比起经过与邪王的大战而越加厉害的张君昊,还差得远,仅仅为他送上了一些江湖经验和盘缠,倒是省的某人去做一会梁上君子来找些钱花。很快,张君昊就带着石青璇赶到了千古帝都——长安。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都壮,安知天子尊。

    长安位于有“八百里秦川”之称的关中平原渭河南岸,周、秦、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均建都于此,是故有千古帝都之称。

    长安以南是秦岭山脉中段的终南山,重峦叠嶂,陡峭峻拔,成为南面的天然屏障,有“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的磅礴气势。长安以北则有尧山、黄龙山、嵯峨山、梁山等构成逶迤延绵的北山山系,与秦岭遥相对峙。在这些山岭界划出来的大片沃原上,长安城雄据其中,泾、渭、刿、灞、澧、涝诸水宛如晶莹闪烁、流苏飘荡的珠串般环绕萦回,形成“八水绕长安”之局。这些河流犹如一道道的血脉,既给长安提供丰富的水源,也使长安充满活力。“秦中自古帝王州”,正因种种战略和经济上的有利条件,自古以来,长安便得到历代君主的垂青。秦始皇赢政以之收拾战国诸雄割据的乱局,开创出中央集权大一统的局面。到西汉张骞两次出西域,开辟了长安至西域的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长安更升格为国际级的名城,联结中外文明的纽带。其繁华程度,只有东都洛阳堪与比拟。

    大隋长安城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份组成。宫城和皇城位於都城北部中央,外郭城内的各坊从左、右、南三面拱卫宫城和皇城。以正中的朱雀大街为界,东西分属万年,长安两县。宫城和皇城乃隋室皇族的居所,郭城则为百姓聚居生活的地方,各有布局。

    长安郭城共有南北十一条大街和东西十四条大街,纵横交错地把郭城内部划分为一百一十坊。其中贯穿城门之间的三条南北向大街和三条东西向大街构成长安城内的交通主干,其中最宽敞的是等若洛阳天街的朱雀大街,阔达四十丈,余者虽不及朱雀大街的宽阔,其规模亦可想见,由此可见长安城的雄伟壮阔。

    长安除朱雀大街外,最着名就是位于皇城东南和西南的都会市和利人市,各占两坊之地。市内各有四街,形成交叉“井”字形的布局,把整个市界划为九个区,每区四面临街,各种行业的店铺临街而设。每区之内,尚有小的巷道,便其内部通行。两市为长安城最热闹的地方,酒楼食肆不少更是通宵营业,为长安城不夜天的繁华胜地。

    张君昊与石青璇在早晨城门大开时从明德门安然入城,踏足朱雀大街,四周布局果然皆不平凡,都深具帝皇霸主气象。走在这条贯通长安城南北的主街上,悠然的打量着这千古帝都,这都是经过了无数代人的心血和努力才有此成果,可惜后世却化作黄土,在不复今日之盛况。在此刻张君昊心中升起一股难以言宣的冲动——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它成为历史的残缺。

    为防止积水,城内主要大街两旁设排水沟,宽若小川,在路囗水沟交汇处,均铺架石桥,形成长安的一个特色。大道两旁,植有槐树,此时正值早春,翠嫩的枝叶迎风轻舞,片片绿烟如诗如画,处处一派新春气象。

    风和日丽,暖风阵阵,拥挤的人流显示着长安的繁荣盛况。街上车水马龙,行人如鲫,比张君昊所见过的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

    朱雀大街两旁无论商铺民居,均是规制宽宏的大宅院,院落重重,拥有天井厢堂。坊巷内的民居则为瓦顶白墙,单层构筑列成街巷的联排。宅门多作装修讲究的瓦木门担,高墙深院,巷道深长,与热闹的大街迥然有异,宁静祥和。这悠悠的千年古都处处散发厚重的历史色彩。

    在东市,街面繁盛兴旺,不愧是名都大邑的通街闹市。井字形布局的四条主街布满各行各业的店铺,除销土产百货外,其他珍玩亦无不具备,酒铺食店,林立两旁。行人肩摩踵接,好不热闹。整个东市内有几千家店铺,无数个行业,繁华无比。

    张君昊带着石青璇在这四道大街通接八座市门的繁华市集上闲转着,长安的丝织和金银器最是有名,其中尤以丝织名闻天下,故有“南山树尽,织绢不竭”之语,路上随处可见一排排而设的数十间丝绸店,织料精美,绣工巧妙,各色花纹华采缤纷。

    由东市都会市北门进入接通春明门和金光门的光明大街,是朝皇城的去的方向。

    皇宫左右最多权贵巨富,目的是易于攀附皇室,故而竞相修建宅第,兼有购物方便之利,所以东四两市以北的几个里坊,都有‘金坊’之称。”来往于光明大街的马车都极尽华饰,行人衣着鲜明。同围层层宅第院落重重,茂林修竹,楼阁巍峨,极尽奢华。

    皇城南面有三座城门,由东向西依次是安上门、朱雀门和含光门,每座大门均与城内大街相通。其中当然以皇城正门的朱雀门最是巍峨宽大,气像万千,由三个门道串成,深进逾百步。守门的御卫被称为御门郎,画夜宿勤,轮番把守,门禁森严。

    现在还是隋朝还没有太过混乱,沿途所见,长安的交通要点均有隋兵驻守,戒备森严,一切井然有条,以此景象而看,隋朝还是很有希望的,真不知道杨广如何想的,为何要抛弃这座雄城,跑到南边去,若能坐守帝都,也不至于把这若大的江山败的如此快!最后自己的命也送掉。张君昊心中暗暗想道,不过我还是先找找跃马桥在哪儿吧,自己的事要紧。

    永安大街,在延康坊左侧,宽达十多丈的永安大渠横断南北,在前方流过。一座宏伟的大石桥,雄据水渠之上,永安渠接通城北的渭河,供应长安一半的用水是水运交通要道,这便是长安最壮观的“跃马石桥”。桥下舟楫往来,桥上行以车马不绝,四周尽是巨宅豪户,在这样一个城市的交汇区内,谁会想到杨公宝藏就埋藏在这座大桥之下。

    张君昊走在“跃马桥”上,只见桥身以雕凿精致的石块筑成像天虹般的大拱,跨距达十多丈,两边行人造夹着的军马道可容四车并行,在大拱的两肩又各筑上两小拱,既利于排水,又可减轻大拱的承担,巧妙的配合,令桥体轻巧美观,坡道缓和,造型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