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大宋将门 > 第1035章 文相公的最后底牌

第1035章 文相公的最后底牌

    这是一个不大的茶馆,兼卖烂肉面,火烧,蒸饺一类的吃食,因为真材实料,味道鲜美,广受好评。

    每到早上,天还不亮,就能看到门口蹲着一大排的工人,他们捧着大碗,吸溜吸溜吃面……不管冬夏,来吃面的时候,还没睡醒,等一碗面条吃下去,脑门见汗,整个人都精神了,这才斗志昂扬,前去上工。

    稍微文雅一些的人,都是在工人吃过之后,他们才姗姗来迟,要一壶茶,点两个火烧,一笼蒸饺,就着小咸菜,慢条斯理吃着,不紧不慢的,那个范儿十足的优雅。

    苏轼这些日子,有一半的时候,在乡下跑,还有一半的时间,就在县城整理东西,观察市面……这个茶馆是他每天必来的地方。

    “来一壶茶,5笼蒸饺!”这个吃货什么时候都是好胃口,掌柜认识他,陪笑道:“客爷,又去乡下了吧?”

    苏轼点头,掌柜推荐道:“巧了,刚刚进了一些峨眉毛峰和普洱,客爷要不要尝尝?”

    苏轼好奇,“掌柜的,你这不是光有花茶和龙井吗?什么时候添了新茶了?给我来壶毛峰,正好是家乡的茶叶,好些年不喝了。”

    掌柜乐颠颠答应,赶快去泡茶,亲自送到了苏轼的面前。

    大苏喝了一口,挺地道的,他就好奇问道:“掌柜的,生意越来越好了?要增加花样了?”

    一说这话,掌柜的脸就苦起来,他连连摇头。

    “客爷,我跟你说吧,日子不好过哩?”

    “哦?怎么讲?”

    掌柜的毫不客气,大吐苦水,挨着不远的纺织厂三天前黄了,关门的时候,还有工人去闹,后来衙门来了人,把工人都给劝走了……纺织厂刚关门,早上的客人就少了九成。

    掌柜的哀叹,他这里靠着物美价廉,卖的就是个数量。

    没了最大的客源,他只能想办法多卖给有钱的客人,多赚一点。

    可要吸引有钱人谈何容易,光是增加茶叶的种类还不行,茶馆也要重新装修,变得文雅上档次,还要多请几个伶俐的伙计,最好能请几个年轻心细的姑娘。

    但是装修请人,都要花钱,而且还前途未卜,掌柜的愁眉苦脸,也就不足为奇了。

    “客爷,我知道你是写文章的,能说得上话,你说一句,顶得上我们说一千句,一万句,这日子真不好过,帮帮忙吧!”

    掌柜的老脸通红,他不是个轻易开口求人的,但是没有办法,非如此不可!

    苏轼倒是很乐于助人。

    “我可以帮忙,只是我还不明白,那个纺织厂不是挺好的吗?怎么就维持不下去了?”

    他这么一问,掌柜的更加哀叹。

    纺织厂原来是不错,东家年初拿出了3万元,采购新设备,还要大干一场,本来银行已经答应了借款,可就在一个月之前,突然停止借款。

    东家没有办法,只能四处借钱,想着先把设备弄回来,等产量上去了,自然有办法还钱,可他的设备刚刚到,原来的几个客户因为资金紧张,也纷纷取消了订单。

    布匹卖不出去,所有的债主上门催要,不黄又能如何?

    苏轼仔细听着,掌柜的絮絮叨叨,讲了很多,纺织厂的东家是个好人,前两年生意好的时候,过年还给工人多发一个月的薪水。

    周围的商人,没有谁能比得上,结果说倒就倒了……“也幸亏他为人不错,哪怕欠了薪水,工人也愿意先回家,要是人性差的,好几而已,但是发现了新大陆之后,他们越发认为,这些传说可能是真的。

    大宋的船队,邀请土著代表,重返故土,参观大宋的繁荣昌盛……大约从治平2年开始,就有越来越多的大宋学者,飘扬出海,去追寻商朝遗民的踪迹,也有越来越多的土著,来到大宋,他们很快就被大宋的繁华富足吸引,并且决定在大宋安居乐业,不管是真是假,他们很乐于认祖归宗……这些土著被称作新商人,而发现的大陆,也被成为殷商大陆,还有人将南北美洲和大洋洲,三块土地,当做了传说中的三仙山,吸引更多的人,去寻幽访奇。

    就在交往过程中,新的作物进入了大宋,不需要肥沃的土地,也不需要费力气侍弄,红薯土豆的产量都相当可观。

    从城市回到乡村,很多工人都把自家的院子菜地,种满了高产作物,不管怎么说,有了土地就饿不死,等着吧,日子总会变好的。

    王宁安当初坚持要落实均田令,没想到,在他刚下台就用上了,可以说,没有均田令,这一次西京银行的波折,就会带来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虽然现在也是焦头烂额,但总不用担心老百姓会造反……只是这些还构不成王宁安放过文彦博的理由。

    他发誓要让老文付出代价!

    薛向开口了,他坦承,的确受了王指使,指使他的人就是蔡确,王宁安果断下令,拿下了蔡确,蔡确如实供认,他是奉了王雱的命令,做的各种事情……但是蔡确也承认了,从云州捞钱,是何正臣的主意。

    何正臣何许人?就是当初带头弹劾苏轼的那个家伙……作为一个御史,他怎么可能知道云州的情况,还能想出敛财妙招?

    拷问之下,何正臣坦白了,他本是文相公的人,后来投靠了王安石一系,想要立功,恰巧从文及甫那里得到了苏轼写诗,讽刺朝廷的证据,就告知蔡确,并且上书弹劾……后来文及甫又找到他,把云州的事情,透露给他!

    这么复杂的一个案子,终于彻底弄清楚了,原来从头到尾,都是文宽夫干的,纵横朝堂几十年,文相公遭遇了有生以来,最大的危机!

    “爹,都是孩儿无知,犯了大错,情愿拿这条命顶罪,绝不牵连爹爹!”文及甫边哭边说,伤心欲绝。

    老文难得,没有再打他,“就算你去顶罪,为父也脱不了干系的,这样吧,为父去找王宁安,应该能保住你的命!”

    文及甫擦了擦眼泪,傻愣愣问道:“爹,王宁安能同意吗?您老还有什么底牌?”

    文彦博挤出了一个笑容,他掏出了一份股权文书,按在桌子上,怅然若失道:“嗯,就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