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大宋将门 > 第560章 倒闭潮

第560章 倒闭潮

    益州交子务的账目早就开始清查,文彦博把京城留存的部分都清点过了,老文把结果毫无保留,都告诉了王宁安。

    千言万语,只有四个字,那就是触目惊心!

    可是真正清点之后,王宁安才发现这四个字简直太轻了,根本不足以形容问题的万分之一!

    比如,在西京的账目上,益州交子务有历年留存的准备金,多达536万贯,王宁安觉得就算打折,也有二百多万贯,至不济,一百万贯还是有的!

    但结果出来,王宁安都傻眼了,只有,后来虽然短暂回升到300文以上,可是到了下半年,就一泻千里,再也控制不住了。

    显然,早就有人开始掏空益州交子务,当皇家银行利用交子,发放青苗钱的时候,有些人就意识到交子保不住,所以他们穷尽手段,把益州交子务的最后价值也给榨干!

    然后想把烂摊子扔给皇家银行,随便还能毁了青苗法!

    这么大的工程,这么深邃的算计,绝对不是王拱辰能完成的。

    不是王宁安小瞧他,王拱辰有这个本事,还会被他轻松拿下吗?还会被三言两语,弄得方寸大乱吗?

    想到了这里,王宁安就不由得想起了那位韩相公!

    “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辈,犹自说兵机!”

    这是投降西夏的文人张元所做的一首诗,讽刺当年韩琦兵败好水川,向来豪杰自诩的韩琦遭到了当头一棒,知耻而后勇,很快韩琦被调回京城,和范仲淹等人一同推动庆历新政,结果一年多的时间,韩琦再度被贬出京……梦想打破了,自尊也丢失了……

    观察一个人的生平,找到关键转折点很重要,自从这两件事情之后,韩琦就变了一个人,他知道正道直行走不通了,开始从里到外,彻头彻尾,翻天覆地地变化。

    韩琦每坐到一个新位置,都尽量拉帮结派,大开便利之门。

    把朝廷的名爵财富,肆意撒出去……结果就是人人都说韩相公的好话,聚集在他身边的人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大,虽然韩琦没能爬到首相和次相的位置,但是他背后的势力,尤其是河北一带的豪门,已经非常庞大,论起绝对的力量,韩琦和文彦博不相伯仲,甚至还能压过老不要脸的贾昌朝!

    如果这个局都是韩琦布下的,王宁安绝不会意外。

    大举掏空益州交子务的情况有两次,第一次是北伐幽州,从账面上看,交子务损失了近400万贯,虽然后来有些弥补,但是西北水灾,又有人前后借走了200万贯,用来放高利贷,购买西北的田地!

    具体情况,王拱辰已经招供了,唯一的问题就是王拱辰之外,还有人拿到了多少!

    而相比之下,第一次的问题更严重!

    甚至可以说,没有第一次大举掏空,交子务就不会崩溃。

    “这150万贯的债券,究竟是怎么回事?必须查清楚!我立刻向朝廷行文,让韩琦明白交代!”

    王宁安压住了滔天的怒火,他早就觉得王拱辰不过是替罪羔羊,现在看起来,真正的毛病就出在韩琦身上。

    老东西,你兴风作浪,干的坏事一点不少。如果说贾昌朝和文彦博是真小人,那么韩琦就是个伪君子!

    既然到了这一步,就算我想放过你,老天爷也不会放过你!

    王宁安已经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把韩琦给捎上。

    关键的突破口还在150万贯债券上面,根据交子务的官吏供认,这是三司让他们筹措,作为赏赐之用。

    当时交子务已经出钱购买了很多军需物资,实在是无力出钱,只能发债券,让商人购买,这也是无可奈何。

    他们说的好听,但是以王宁安的直觉,他清楚知道,这种乱七,发现并没有益州府大规模征调民夫,给河北运送军需物资的记录。”

    王宁安的脸一下子就黑了,“莫非说所谓近二百万贯的军需粮饷,都是假的?”

    “那就要问你王相公了,你亲自领兵打仗,可收到了来自巴蜀的物资?”

    王宁安眉头紧皱,“没有!”

    “这就对了,三司假装采购物资,把交子务的钱给了商人,商人又购买150万贯的债券,回馈朝廷的诸公!要说起来,商人不过捞了50万贯,而朝廷的高官足足捞了150万贯,谁的本事更高明,一目了然了吧!”

    王宁安听得后脊背发凉,不寒而栗,回过头想想,幽州之战,赢得还真特么侥幸!

    当时的大宋和辽国,根本是两个病夫在较量,比的就是谁的问题更多!幸运的是,辽国直接分裂了,大宋才有机会,不然,辽国稍微团结一点,大宋就完了!

    想到这里,王宁安更加暴怒,正在此时,苏轼突然从外面气喘吁吁进来。

    “姐夫,大事不好了,有三家商行倒了。”

    “倒就倒了,有什么稀奇的!”王宁安没好气道。

    苏轼都快哭了,“寻常商行没什么,可这三家,是当年创立交子的16家之3,其余各家,只怕也撑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