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都市言情小说 > 雕龙刻凤 > 第 61 部分

第 61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沐镇南点点头问道:“你爷爷呢?多大年纪了?”

    谢斌苦笑,“早在十年去就去世了,他虽然也练了一辈子的《易筋经》,但是并没有什么太强的效果,而且年轻的时候受过大罪,身体早就垮了,还没活过六十五呢。”

    沐镇南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原来是《易筋经》啊,我练的也是《易筋经》,不过这《易筋经》是我父亲在边境上救下一个落难的江浙翡翠商以后获赠的,他也没能练出什么来,可是我的进步却非常快,小时候就能找到气感,一直坚持到现在,不怕告诉你,我从练习易筋经之后,连医院都很少去。”

    谢斌呵呵一笑,觉得这一老一小两个人,真的像是两个神g在讨论忽悠人的手段。可是这话虽然听着稀奇,但却是事实,因为两个人都有亲身的经历。

    想到这里,谢斌开口问道:“沐老,您见过其他一些练气功的大家吗?”

    “有啊,怎么没有。”沐老爷子点点头,搬着指头数到:“赣省卢家的卢天元卢老头,湘南省气功协会的会长孙长清孙会长,还有少林寺的大和尚释德明……”

    沐老爷子一口气说了十来个人命,不过谢斌却一个都没听说过,想必都不是什么爱出风头的人物。

    “只是我从来没有在那些人的身上感受过你这种情况。”沐老爷子说着皱起眉头,“我看到你的时候,彷佛看到是一盏灯,非常亮,甚至有点刺眼的感觉,你有没有什么感觉?”

    谢斌自己听了也有些皱眉头,难道自己跟着沐老爷子还有什么关系不成?他跟他的微雕师傅相处了那么久,可没有这种玄之又玄的感觉。不过谢斌还是将自己的感觉说给沐老爷子。

    木老爷子毕竟练习的年头比较长,而且也见过那么多的气功大师,这经验自然要丰富的很,绝对不是谢斌这个半吊子水准所能比的。可是面对这种情况,两个人都有些一筹莫展,这似乎已经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沐老爷子想了半响都没能想明白为什么,失笑道:“你不会跟我沐家还有什么血缘关系吧?我倒是听说过一些亲人之间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应。”

    沐老爷子这话绝对只是一个笑话而已,或者说只是调侃,因为这样的情况确实是存在。远的不说,就在今年,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也是一个小新闻,还上了电视。

    这个新闻说是一个在工地上干活的父亲,在干活的时候突然就觉得一阵心烦意乱,而且脑海中总是莫名其妙的出现自己女儿的身影。这个父亲越干越干不下去了,干脆扔下自己手里的工具跑回了宿舍。

    而正是如此,这个父亲正好救下了自己即将被qg的十三岁女儿。当时他的女儿已经被人扒光了,就差点要进入。

    这样的小故事,其实要关注的话,还是非常多的。只是对这样的情况,是不会有什么专家学者出来作解释的,一般大众也都只是当做一个故事来听听。

    可此时的谢斌却莫名其妙的感到一阵激动,迟疑一下装作若无其事的模样笑道:“还真有可能呢,晚辈其实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是我爷爷捡回去的。”

    沐老爷子听了也是一愣,但是并没有多想,叹口气道:“原来如此,不过小谢你有今天,也足以让你爷爷感到欣慰了,说不定你爸妈也会找上门来呢。”

    其实谢斌说这话是想去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跟沐老爷子有什么血缘关系。但是一想又觉得不太可能,毕竟云省与鲁东省相差太远了,而且以沐家的家世,也不会让自己的亲人流落他乡。

    想到这里,谢斌暗暗的叹了一口气,他虽然平时不说,可心里却还是非常的渴望能够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这无关其他,似乎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本能一样。

    第八十四章 世界的另一面

    只是这个时候可不是讨论自己身世的时候,谢斌主要是来跟老爷子探讨各自的气功修为的。

    谢斌好奇的问道:“沐老,您刚练习气功的时候,身体有什么样的感觉?”

    沐老爷子带着一丝回忆的色彩道:“刚练习的时候没什么感觉,不过在第三个月的时候,就能感觉到气的存在,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找到了气感,后来在练习的时候也有过一些诸如麻痒刺痛等异样感,但是很快就消失的无影无踪,此后就一直非常的是顺利,一直到现在。”

    谢斌听了暗暗跟自己的感觉相互比较一下,却找不到什么共同点。他的异能也好,还是后来练习的《易筋经》也罢,似乎都像是水到渠成一般,完全没有其他的障碍,不知道是因为异能的缘故还是因为他本身的体质有异。

    当然,谢斌是不会将自己身居异能的事情说出去的。气功还好,毕竟流传了数千年,对这些行家来说没什么稀奇的地方。可要是让人知道谢斌身怀异能的话,会发生什么可就不是谢斌所能知道的了。

    “对了,小谢,你的气功已经练到了外放的程度了,是吗?”说着,沐老爷子突然问道。

    谢斌谨慎的组织了一下语言回答道:“我也不知道算不算真气外方,只是手握刻刀的时候,运气的话可以将自身的气感灌注在刻刀上。”

    沐老爷子闻言点点头,“这样啊,倒也不是不可能,不过你这修为似乎完全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但也还在理解范围之内,赣省的老卢,他是练通背拳的,手指一弹,几丈外的蜡烛应声而灭,神奇的很。”

    沐老爷子说完叹道:“咱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确实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只是现在,唉,练习的人越来越少了,而且再加上一些不轨之徒的叵测用心,把好好的东西都给弄臭了。”

    谢斌点点头,心里有点沉重,但是也知道,这些东西要是真的大规模的流传开来,对现在的社会来讲并不算是什么好事。不过现在已经算是非常开放了,国家已经在做有组织的引导,相信以后会大放光明的。

    在这个信息极度发达的社会里,好多东西是隐瞒不住的,哪怕是国家的力量也不行。米国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将51区的存在公之于众了,随后又公布了一些曾经的机密档案,甚至隐隐约约的牵涉到外星人异能等等的存在。

    这些东西虽然跟谢斌没什么关系,但是完全可以看得出,现在的社会对各种无法理解的存在,还是保持着比较开放和宽容的态度,尤其是普通的民众。因此,谢斌即便是被人知道气功很厉害,那也不会有什么麻烦,国内的气功大家多的很了。

    因此,在跟沐老爷子交流的时候,谢斌并不避讳自己在气功方面的特殊之处,反而趁机将其中比较疑惑的地方说出来,跟老爷子细细参详。不得不说,老爷子确实是见多识广,有的东西哪怕是自己不清楚,也会举一些例子出来,让谢斌自己思量。

    沐老爷子这么大的年纪,这阅历和经验真不是谢斌这样的小青年所能比拟的,尤其是老爷子自己这么多年的感悟,对谢斌的用处非常大,他这么多年的气功,可不是白练的。

    按照老爷子所说,他练习气功足足有七十多年了。看着沐老爷子这挺直的身板,谢斌就想起了自己那个迷上了网游的师傅,两个人年龄身份地位还有财富都有着不小的差距,但这身板却都一样的棒。

    尤其是看到沐老爷子手里转着的两颗玉蛋,谢斌就更是佩服。话说一般老人玩这种保健球的时候,两颗球在手里是相互摩擦碰撞着转动。而沐老爷子却不同,几根手指飞快的拨动,两颗玉蛋也飞速转动,但是却从不相互碰撞。

    或许老爷子只是单纯的不想撞坏两颗玉蛋,也或许是老爷子特意这么做来锻炼自己的手指灵活度,但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老爷子这身体,还真没的说。或许这就是气功的好处吧。

    就像练习国术一样,看似无用,但是到了关键时候,那就是救命的本钱。话说去年几个登山运动爱好者在巴勒斯坦那边遭遇武装袭击,其他人都不幸遇害了,但是其中一个练过武术当过兵,凭借着敏捷的身手和冷静的大脑,在那么多的歹徒的包围中硬是逃了出来。

    书到用时方恨少,其他东西也一样。气功看似没什么用处,但是到老之后,这效果就完全表现出来了,看看沐老爷子和谢斌的师傅,再看看医院里那些老人,这差距就完全表现出来了。

    当然,这些东西只是谢斌一念之间想到的,他虽然知道气功的妙处,但是却不可能在社会上大肆宣传,那是作死的节奏。有好处自己慢慢享受就可以了,要是想要作死,办法多的很,不用非得找国家机器的麻烦。

    看看人沐老爷子,这也是闷声发大财的代表,不声不响的赚取了这么大的家业,比那些走歪门邪道最后载到y沟里的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随后的谢斌跟沐老爷子越谈越来劲,甚至两个人在卧室里直接比划起来,将双方的练习方式和诀窍都相互对比了一番。

    谢斌的易筋经是哪一个流派,这个暂时没办法知道,但是沐老爷子的却是赣省金家的练法,也是从少林寺传下来的一种,效果也不差,而且在养生上有着其的独特的效果。

    话说少林寺从开派以来,几经兴衰,饱受战火,寺庙内的秘传也几近失传,现在保存下来的,除了寺庙众僧拼死相守之外,大多是少林寺俗家弟子们传下来的。

    而作为其中代表的《易筋经》,更是流传出来不知道多少个版本,有的是特意修改过的,有的却是没有学到家,后来经过自己补充的,也有一些是为了适应自身特点而特意做出过调整。

    谢斌和沐老爷子练习的这功法,虽然有着同样的名字,甚至连每一式都有着同样的名称,但是具体到细节的地方,就能够看出差别了。而这才是气功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所在。

    现在市面上流传的易筋经,有的就只有名字和招式动作,至于更细节的东西,连提都没提,那样练下去,自然练不出什么东西来。

    末了,沐老爷子偷偷跟谢斌说道:“你知道辟谷吗?”

    谢斌点点头,不知所以然的望着沐老爷子,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提起这个话题来。

    只听沐老爷子悄悄的说道:“我曾经尝试过,七天时间不吃不喝都没什么问题,只是当时害怕会有意外,就没敢再继续尝试。”

    谢斌听了心头一震,老爷子这话说的轻描淡写,但是对谢斌而已,却是打开了一片他从未见过的天空。老爷子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这话里的意思很明白,人的极限不只是延年益寿,还有很多人类所不了解的领域。

    而辟谷就是其中之一。夏天的时候,网上同样报道过一则新闻,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从二十年前就再也不吃饭了,每天只喝几杯茶水。这自然引起了人们的怀疑,当时老太太就被人跟踪监视过,但是完全没有发现异常。

    一直到现在,老太太依旧神清目明,每天可以抽烟,下地干活,但就是从不吃饭。而且到医院做检查之后,老太太的身体器官完全没有退化,依旧保持正常状态。

    而专家们对此也没有发表出任何看法,只说以后慢慢探索。

    如果是一般人听了,依旧是当成一件趣闻来听。可此时在谢斌看来,却又是另外一个世界一般。不过谢斌也知道,那些东西他只能是了解一下而已,没有师傅的指点,自学是几乎不可能做大那种地步的,尤其是谢斌对那些东西还完全不了解。

    沐老爷子离开之后,谢斌一个人坐在卧室里有些发愣,以前接触的人少,见识的也少,这心里可敬畏的东西就很少。

    可现在谢斌自己身上有着他自己都不了解的神奇,自己对世界中的其他奇迹也保持着敬畏的态度。此时见识的多了,接触的人也多了,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也就更多。

    而谢斌的无知感却也随着谢斌的见识越广而变得越强。

    不过谢斌很快就回过神来,沐老爷子带给他的震撼确实是很强,但是对谢斌来说,依然只是镜花水月一般的存在。他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过自己的小日子,等李婧婧回来,两人结婚生孩子,老了以后抱孙子。

    一个人的一生,能够健健康康的平平安安,然后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这就足够了。其他的东西,说好也好,但是说一文不值,它就一文不值,说的大气点,那就是全是浮云而已。

    但是不得不承认,沐老爷子的一番话,还是给谢斌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以至于再看自己的那件福禄寿喜的料子,都感觉到没什么意思了。

    第八十五章 第一次触电

    不过谢斌在其他方面的收获却真的不少。先不说沐老爷子在气功方面的造诣,就是雕刻工夫,也丝毫不弱。

    沐老爷子虽然没有谢斌那样神奇的能力,但一手雕刻功夫也是从小跟着名家学习的,到了现在依然宝刀不老,这次参展,带来的那些作品有一大半是出自沐老爷子之手。

    玉雕这个东西,手艺人一旦上了年纪,就很难再继续了,不管是眼力手力还是脑力都承受不了这么强的工作量,最能做一些指导性质的工作,或者画画图稿。

    但是沐老爷子一点问题都没有,各种活计依然是信手拈来,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而且老爷子的作品带着强烈的个人风格,不管造型如何,题材如何,每一件作品都非常细腻,但是在细腻中又带着一些出尘的淡然。

    比如说一件普通的观音雕像,造型本无什么奇特的地方,手法也是传统的手艺,但是跟普通人的作品一比,就能看出其中的差别,似乎每一个细微的地方,都能感觉到创作者本人的心思。

    这里说的细腻,并不是说雕刻的非常精细,而是一种表现出来的气质,委婉而柔和。但是在细腻中又透出一股出尘的感觉,这应该是沐老爷子自己练习气功这么多年后自己心境的体验。

    将自己对生活和对生命的感悟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上,这是谢斌一直在追求的境界。奈何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不是你手艺到了就能做到,还需要有那种热切的艺术追求。

    当然,也还需要大量的创作经验以及更强的艺术表现力,还有就是个人的生活阅历等等,这些东西加在一起,才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

    谢斌现在虽然从经验阅历以及手艺上来讲,都已经累积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是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己作品的把控还是稍微差了一些。要不然的话,谢斌也不至于被那些个玉雕大师给冷嘲热讽。

    要是谢斌能有沐老爷子这样的水准,那些人就是想挑刺也没地方挑。不过在开展的时候,谢斌也去看了看那些人的作品,不得不承认,他们在玉雕上还真的有一手,各有各的绝活。

    不过相比之下,谢斌的老寿星还是要更受欢迎一些。毕竟这是一件好多人一辈子都不可能见到的宝贝,过了这个村可真就没这个店了。

    而面对那些汹涌的游客和顾客,谢斌自己也有些吃惊,这规模真的太大了,他和李叔还有几个保镖,紧张的一天都没吃饭,主要是为了应对那些络绎不绝的客户,还有闻风而来的游客。

    不得已之下,谢斌赶紧给邹欣彤打电话,让她再带上几个女员工过来,捎带再弄点好的物件。这架势,绝对是一个捞外快的好机会。

    刚开始就有好多人在问价了,只是谢斌这次带的东西不多,也就几件精品而已,本想着只是来摆在这里打打广告,并没有想着赚多少钱。可是看一些人的架势,好像并不缺有钱人。

    有一个老板,一上来就直奔谢斌的老寿星,“老板,这件四色老寿星我要了,多少钱?”这财大气粗的模样还真把谢斌给吓了一跳,不过一听就知道这位只是个外行。

    行里人是不会那么称呼福禄寿喜料子的,因此谢斌微微一笑道:“这是非卖品,你可以看看其他东西。”

    “非卖品?五千万,卖不卖?”这位老兄一副用钱砸倒谢斌的气势。

    这样的人谢斌见多了,也不觉得如何,反而觉得这老兄有点可爱,笑道:“老哥你开玩笑了,五千万也就只能让您看看而已。”

    “啥?”谢斌这话一出口,这老哥就傻眼了,“你是在笑话我吗?我出一个亿。”

    谢斌暗笑,别说一个亿,就是十个亿也不见得就能拿到,更别说谢斌还要拿回去拍卖呢,因此也就不再逗这位老兄,笑着解释道:“这真的是非卖品,腊月二十还要在博美拍卖行拍卖呢,如果老哥你真的有兴趣,到时候可以去看看。”说着谢斌又补充道:“不过实话告诉老哥你,这尊老寿星,你要是没有个一两亿欧元以上的现金,还是现在过过眼瘾吧。”

    谢斌这话,除了一些懂行的之外,剩下的人都感觉有些不可思议,一两个亿的欧元,那岂不是一二十亿的人民币?真这么值钱?一时间望着被严密防护着的老寿星,眼里都快冒出火花来了。

    不过这里的保安措施还是不错的,除了外面的保安之外,还有无死角的监控,在玉雕展厅里的防备还格外加重了一些,毕竟这里就是差一些的物件也都价值不菲。

    而当主办方得知谢斌来参加之后,还特意在他的展台这边加装了护栏,避免人直接接触到这尊老寿星。

    话说谢斌还真从没有接受过那么高的待遇呢,当时云省省委宣传部部长带着一大堆人马到谢斌这里,握着谢斌的手亲切寒暄,还说感谢谢斌这样的艺术家为云省的传统文化做的贡献等等。

    托这位赵部长的福,谢斌当天还上了云省的新闻,唔,好吧,谢斌自己是有一点小小的窃喜,毕竟上电视在一般人的心中还是比较神圣的事情。

    只是回过神来之后,谢斌也知道,自己只是人家赵部长的配角而已,因此这心里就又多了一点小小的郁闷。不过想想官场上的事情,谢斌也就释然了,不是一个圈子里的人,没什么共同话语,自然就不需要太过在意。

    当然,谢斌还是因此而小小的火了一把,或者说是在福禄寿喜老寿星火了一把。当这一件精致而动人的摆件作为主角在新闻上出现了三到四秒钟之后,立刻吸引了不知道多少人的目光。

    省级的文化博览会规模是不小,但是不等于是说人人都会有兴趣来看,尤其是云省本地人,更觉得没什么好看的。

    这次博览会,参展项目除了玉雕之外,还有手工艺编织刺绣、服饰染织服装、民间陶瓷、茶、旅游纪念品礼品、民间收藏、奇石古玉、仿古与古家具、玻璃制品以及新型工艺品比如说银制品、3d打印工艺品等等。

    而这些东西对本地人来讲,大都就是身边的东西,并不怎么好奇,来这里的除了外地的游客之外,就是那些到这里寻觅商机的商人,剩下的都是各行各业的爱好者。

    但是谢斌这件老寿星,从造型到色彩,都是属于那种雅俗共赏的水准,不是纯粹讲究艺术的,普通人反倒是更喜欢看着这种超出常规的雕刻方式。因此,谢斌这里的游客激增好几倍,甚至挤的有些水泄不通。

    人就是这样,大众越感兴趣,其他人也跟着好奇,要是一件东西无人问津,就是再好也不会有多少人去关注。为此,主办方不得不特意安排几个保安围在谢斌的展台周围来维持秩序。

    这种待遇让谢斌遭受了不少眼红,没办法,整个大厅也就谢斌有这种待遇,这让其他的同行情何以堪?似乎谢斌才是这里的主角一般,把整个大厅的风头全走抢走了。

    不过谢斌却乐在其中,因为随着游客的越来越多,问价讨价还价的人也越来越多,虽然成交量依旧为零,但是这种感觉却让谢斌觉得非常熟悉,好像是又回到了以前摆地摊时的那种状态。

    只是以前为了几十块钱而费尽心机和手段,现在却是纯粹的享受那种漫天要价的快感。事实上,谢斌这里的物件,也真不是一般人能玩的起的。

    来这里的时候,谢斌是精心挑选了几件好东西来撑场面,在一品鉴标价最低都在一千万。而此时谢斌要加更高,平均高出了两成,这样的价格别说是普通游客和民众,就是有钱人也得好好思量一番。

    毕竟真正的有钱人,没几个会在这样的场合消费,如果是几十万这样的价格,倒是不缺乏买家。谢斌就眼睁睁的看着隔壁的沐风卖出去了好几件,都是那种中档物件。

    这博览会其实就是一个汇聚各行各业在一起的大卖场,既可以单件购买,也可以商谈大批量的批发。而对于参观者来讲,这就像是赶集一样,五花八门的东西什么都有,除了要买点东西之外,看热闹才是真的。

    而对主办方来讲,就是纯粹的捞钱捞政绩的手段了。这么一场博览会下来,光是场地费就差不多能上千万了,再加上门票什么的,这来钱的速度丝毫不比谢斌这些人差。

    不过这也算是双赢吧,大家各取所需,然后皆大欢喜。开幕当天忙活了一整天,却一笔买卖都没能做成,这让谢斌有些小小的郁闷,尤其是看到沐风那得意的笑容之后,郁闷更盛几分。

    沐风难得的在某方面压倒了谢斌,搂着小王的腰肢笑道:“老大,赶紧开张啊,千万别连摊位费都赚不回来。”

    谢斌耸耸肩,“急什么,我要是开张了,一件就够你忙活好几天的。”

    这倒是事实,不过沐风不在乎,他其实是不愿意管这些事情的,不过他的爸爸交代下来了,他也不得不守在这里。要不然的话,早就跟小王不知道跑什么地方去潇洒了。

    第八十六章 瓷刻

    其实在这样的博览会上,玉雕作品大都以创意为卖点,很少有翡翠手镯这类的物件,以摆件挂件把件最多,大都是各自的代表性作品,亮点很多。

    对于真正懂玩的行家来说,这里好玩的东西不少。不光是玉雕展厅,包括其他几个展厅,好玩的东西都不少。

    尤其是云省的少数民族非常多,那种特色的艺术品和手工艺作品也精致,很有特色,像是手工编织的工艺品,还有那些特色的织染服装,都是这次博览会的亮点所在。

    谢斌自己转了转,也发现不少好东西。而让谢斌最感兴趣的,却是另一种他从来没有听说过也没有想过的雕刻方式。

    当时谢斌在四号展厅兴致勃勃的溜达,里面那些民族风采非常浓厚的工艺品让谢斌有些流连忘返。溜达到一个自己搭建的展台边时,谢斌的眼前一亮,被展台上大大小小造型各异的白瓷一下子吸引住了。

    这次的博览会并不缺少瓷器出场,还有一些是玩家自己收藏的古瓷,拿出来跟藏友们交流的。但是这却不是古瓷,而是完完全全的新瓷。这次瓷器造型没什么奇特的地方,瓶子小碗小盘子小碟子都很常见。

    但是这些瓷器不管造型如何,总体的颜色却都是白色,也就是所说的素色,而且大都比较轻薄。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些瓷器身上的画像,非常的奇怪,不是画上去的,也不是烧上去的,反而是刻上去的。

    这些瓷器上的画,多山水画,也有人物画和头像画。这些被刻在瓷器上的画风格各异,但是跟素色的瓷胎搭配在一起,多了一种奇特的美感。不但有传统书画的韵味,还有着传统瓷器所无法表达出来的质感。

    展台的主人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戴着眼镜一脸的严肃,手里正拿着一把刻刀在表演,对众人的围观彷佛没有觉察到一般,一心一意的雕刻手里的一只轻薄的盘子。

    谢斌看的也有些出神,他没想到雕刻还可以这么玩,在瓷器上玩雕刻,一般人听来简直有些不可思议。瓷器的表面坚硬清脆,一般人想来根本没办法下刀,可是在这位师傅的刀下,这瓷器的釉面就像是j血石的石质一样听话,完全没有崩裂的迹象。

    要知道,这瓷器雕刻可要比翡翠雕刻的难度还要大,因为瓷器是高温烧制的,再经雕刻的时候,非常容易出现裂痕和崩裂的现象。

    想到这点,谢斌对这位老师傅就多了几分佩服。而且在看这位老师傅的手艺,除了对瓷器非常了解之外,这一手画功也不简单,这些瓷器上的画,不管是山水还是人物,都非常精致,布局大方而雅致。

    简单的素色画面上,表现出来的感染力,完全不输于上好的宣纸上画出来的作品,书法功底同样非常不错,刻出来的字刚劲有力,金石味儿十足,让谢斌非常喜爱。

    谢斌靠近,指着一件白色的人物画小碗问道:“可以上手吗?”

    中年人闻言,诧异的看了看谢斌,点点头道:“可以。”

    谢斌也不管中年人的目光如何,双手轻轻的捧起小碗,细细的观摩。这小碗就好跟普通人家吃饭用的碗差不多,但是要轻很多,也很薄。谢斌用食指轻弹,发出清脆的声音,这做工,确实是非常好。

    然后对着大厅里的灯光仰头一看,小碗表面的刻痕立刻从内侧映了出来,感觉非常的别致。再用手轻轻抚摸表面的刻痕,可以感受到微微的摩擦感,但是并不强烈,应该是涂了类似于染色蜡一类的东西。

    在谢斌拿着这个小碗把玩的时候,有几个人问价了,谢斌听了听,这家伙最低价都在一万块,而且不讲价。

    当然,要说起来,这个价格还算是比较公道的,一个是这东西做起来不简单,二是这东西的艺术含量也不低,收藏价值更高,甚至比一些竹木雕刻或者字画的收藏价值还要高一些。

    因为瓷器这东西容易保存,而且观赏性和把玩性都很强,不会变形,不怕潮湿蚊虫等等,不受天气影响。只是瓷刻一行比较冷门,也少有传世之作,不为大众所知。

    谢斌也是在看到这人之后,才想起自己爷爷似乎说起过这样一门雕刻工夫,好像是在江浙以及闽省一带比较多,其他地方不常见。

    此时再看,谢斌觉得这瓷刻的技艺应该还有非常大的潜力,这要是真能发扬光大,前途不可限量呢。

    收藏这一行当,看重的无非就是极点,一是艺术含量要高,二是能够长久保存。有了这两点,就很容易受到大众的喜欢。而瓷刻完全拥有这两点,而且还都比较出色。

    只是收藏这一行,有的时候跟风现象非常严重,一旦某一样东西受人追捧,这价格很快就涨了起来,而且只会越来越高。

    就像元青花一样,谁都知道它能卖出那么高的价格是经过炒作的缘故,但是架不住跟风现象太严重,现在不用炒作,这元青花的价格依然在稳步上涨。

    还有无色翡翠,在以前的翡翠行业里,单纯无色的翡翠根本不值钱,相当于废料一般的存在,哪怕是底子再好。可是后来经过一番炒作,无色的翡翠竟然也能卖出不少的价钱。

    而主要的原因,还是无色的翡翠在底子好的情况下,依然可以非常的漂亮。冰种以上的无色翡翠,经过加工以后,也可以像是水晶一样璀璨夺目。但是这是在经过商家有意识的引导和炒作才有现在的状况。

    所以,谢斌看到瓷刻的第一反应就是漂亮,第二反应就是这东西有发展前途。但是因为关注的人不怎么多,所以价格才一直上不去。

    看着这些美轮美奂的瓷刻物件,谢斌寻思着自己要不要学学这门手艺。不过看看那老师傅的动作,似乎也没什么难度,无非是在雕刻的时候,力度要把握好。

    而这点,谢斌相信自己的异能。毕竟他的书画以及雕刻方面的基础东西完全没有问题,而其中最大的难点在谢斌的异能面前又一文不值。想要学会,再简单那不过了。

    不过谢斌依旧需要一件实物来好好研究一下,毕竟以前他甚至都不知道有这样的东西,完全靠自己的摸索,自然比不上有实物做参照学的更快。谢斌手里的是一件人物图案,上边刻得是李逵断案的场面。威风凛凛一脸钢针一样络腮胡子的李逵,穿着一件极不合身的官袍,怒目圆睁的坐在堂上,两边有衙役数个,堂下跪着两个犯人。

    整个场景很简单,但是人物的形象非常的真,连每个衙役的表情都栩栩如生,而作为主角的李逵就更形象了。夸张而滑稽的造型,但是却完全掩盖不住那种凛然的杀气和堂堂的正气。

    这一出戏,在原本小说中,只是为了表现李逵的形象而创作出来的。不过后来的人特意挑出来变成段子戏剧,反应的是当时人们对统治者的仇恨,更期望能够有李逵这样的草莽英雄能为他们主持公道。

    而在这件小碗上,将这样的感觉完全给描绘出来了,显然创作者对李逵断案这出戏的了解很深。要不然的话,一般人只会将重点放在李逵的滑稽和逗趣上,而不会关注其他。

    而且,创作者为了加强这种感觉,对李逵头顶的“正大光明”四个字做了艺术加工。四个字并不是常见的楷书隶书,而是采用了类似于孩童涂鸦一样的字体。

    扭扭歪歪的四个字,既显示当时官场的黑暗,有衬托出了李逵率真的难能可贵。总而言之,这件作品确实是非常难得一见的精品,很显然是用心之作。

    谢斌看着这件看似不怎么起眼的小碗,心里很是喜爱。

    行家买东西,看的就是这些,要能够看到创作者的本意,这才算是行家。谢斌自己别的不敢说,在书画审美方面的能力,那是毋庸置疑的,最起码,给他一件艺术品,他能看得出好坏来,好在什么地方,差在什么地方。

    这就是内行于外行的区别。要是把这件小碗给其他人看,他们绝对想不到谢斌想的这些东西,也看不出这么一副图案中到底有什么玄机,有的人甚至看不出这画上刻得是什么人物,什么事件。

    谢斌看着又挑了一件山水画的长颈瓶。这长颈瓶造型很优雅,配合着白色的釉面上的山水画,感觉更有味道。

    山水画是谢斌的长项所在,所选的这件长颈瓶自然也不会差在什么地方。不过在瓷器上雕刻出来的山水画跟在宣纸上画出来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感觉也截然不同。

    而且因为瓶子造型的缘故,这在作画时对创作者的布局能力要求很高,不然的话,很容易画偏,或者走形。

    同样,这种造型的山水画,也格外的有特点,就像这些,此时转动着手里的瓶子,而随着瓶子的转动,整幅画也似乎在转动一般,一转一个景致,一转一种体验。

    在瓶子上作画还有一个难点,那就是画的整体形态。因为瓶身并不平整,颈部比较细,而肚子又比较粗,这样一来,作画的时候自然不能像在纸面上一样规整,要求能够随机应变。

    同样,因为瓶子是圆的,这画的头尾衔接之处也非常关键,要是衔接不好,就显得很生硬,即便是按照传统画的样式衔接,或者干脆留下大片的空白,看起来也会感觉到一些不自然。

    第八十七章 南陵道中

    可是这件瓶子却没有这种感觉,作者只是在瓶子的头尾处,一上一下的微微错开,同时留下一道空白,在空白处刻了两句诗词,然后整幅画看上去就格外的自然,像是浑然一体一样。

    上面刻得一首诗正是杜牧的《南陵道中》“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这一首词虽然不算太应景,但是却别有一番韵味,正好在整幅画的头尾交接之处,似是整幅画的开头,又像是结尾,颇有一番妙趣。

    拿着这两件自己看上的物件,谢斌问道:“老板,这两件什么价?”

    面色很严肃的摊主放下手里的刻刀,露出一个微笑道:“看样子你也是行家,我也就不漫天要价了,一个八千,怎么样?”

    谢斌确实是有些吃惊,八千这个价格相对来说真的太便宜了,其他人开口问价,不管样式如何,最低都一万块呢。更何况谢斌挑选的这两件,都是此中精品,因此谢斌才有些吃惊。

    看着这个面色摊主,谢斌突然觉得这人应该不是一个以此为生的手艺人,更像是一个老教授一样。也难怪谢斌这么想,真正的生意人,就是碰上识货的懂行人,也不会直接下这么多的价钱。

    就像谢斌,别人看上他的东西,越是识货,谢斌要价越高。当然,这个价格也可以砍下来。只是这开口价却不能低了,不然的话平白降了档次,对接下来的生意没有什么好处。更别说现在这展台的周围还这么多人在围观呢。

    因此,谢斌道有些不忍心,开口道:“八千,不是欧元吧?”却是反着提醒这摊主,价格要的太低了。

    要是一般的生意人,肯定能明白谢斌的意思,或许会顺口接上,“啊,正是欧元”等等。但这位却笑着解释道:“放心吧,我这里只收人民币。”

    谢斌见此,也就不好再多说什么,他自己尽心也就行了。要是别的生意谢斌碰上这样的事情,说不定还会继续砍价,非砍到四五千不可。但是对这位摊主,谢斌却兴不起这样的心思。

    掏直接刷卡结账,然后拿了两个包装盒装好,朝这位瓷刻师傅笑笑,返身离开了。怀里抱着这么两个盒子,自然不适合继续瞎逛,这里人这么多,要是不小心碰碎,总归不是一件好事。

    回到自己的展台时,邹欣彤和刚到这里的两个店员正忙的不可开交呢。谢斌的展台本来就非常吸引人,再有这么三个大美女站在这里接待,好多人干脆围着不走了,拿个相机也不知道是拍人还是拍玉雕呢。

    不过说真的,这玉雕展厅里的美女还真不算多,邹欣彤在这里算是非常出色的美女了,再加上两个店员也是青春靓丽,吸引众人的目光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次邹欣彤赶过来,还带来了几十件中档的物件,都是那种比较有特色的,毕竟这里不是商品展销会,而是博览会,物件的可观赏性还是排在首位的。

    邹欣彤带来的也都是翡翠摆件,只有少量的翡翠首饰,而且都是颜色比较稀奇的,像是飘花粉紫春带彩等等,只有两件纯粹的绿色首饰,这两件绿色的还都是帝王绿的手镯。

    这绝对是炫耀实力来了,一般的店铺哪里能凑出这么多颜色水种都这么好的料子?这些大大小小的物件往展台上一摆,再加上灯光的照s,果然是灼灼生辉,让沐风都有些叹气:“老大,你从哪里弄的这么多好料子?”

    沐家倒不是没有这样的料子,但那是因为他家主要是做原料生意的,而且这么多年累积下来,好东西自然多。可是谢斌这店开张不到一年,却能够拿出这么多颜色各异的料子出来,自然惹人注目。

    谢斌嘿嘿一笑道:“比不上你家,看着你家那块重达一吨的冰种飘花翡翠,我想打劫了有没有,要不要把你绑架了,看看你家老头子舍不舍得拿那件大块头来换你?”

    沐风苦着脸道:“老大,你就别想了,那可是我们家的宝贝,是要做传家宝的,而我只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小混混,我爷爷才不会换呢。”

    谢斌嘿嘿一笑,自然知道沐风只是在说笑而已,那件大块头翡翠虽然值钱,但是哪里能比自己的孙子更值钱?好吧,虽然沐风还有一个哥哥。

    不过说真的,那件大块头还真的让谢斌有些眼红,刚看到的时候,谢斌惊讶的下巴都差点掉了下来。他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翡翠料子,最多只是在网上听说过而已。

    一块一吨重的石头放在你面前,或许你没什么感觉,可这要是换成翡翠,估计不少人能抽过去,尤其是这翡翠还是冰种飘绿花的,还有一团是标准的绿中带紫的春带彩。

    而且这块料子,除了底部的表皮没有打磨掉之外,剩下的部分全都打磨完毕了,整块料子通体透彻,用强光手电一照,几乎能从这头看到那头去。在灯光的照s下,整块料子散发着迷人的色彩。

    据沐风所说,这块料子是沐风的爷爷在缅甸花了八千万欧元赌到的全赌料子,当时几乎把沐家的家底都快掏光了。不过打磨开之后,沐老爷子却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