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都市言情小说 > 雕龙刻凤 > 第 20 部分

第 20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笥指崭杖胝宋迨颍庋姆咕侄嗉付僖裁皇裁囱沽Α?br />

    薛雨莹和李婧婧各回各家,谢斌负责送柳雯青回家。今晚上,这丫头受了些刺激,她可是一个刚刚高中毕业的小女孩,看到薛雨莹花五十万买一块石头刻印章玩,觉得很四不可思议。两块石头她也看了,漂亮是很漂亮,可是无论如何也想不通怎么会那么值钱。而且,那一块小的,谢斌竟然无论多少钱都不卖,这让她更有些想不通,“谢大哥,那块石头真的五千万也不卖吗?”

    谢斌一愣,没想到这丫头会问这么个问题,笑笑说道:“自然,除非我穷的要饿死了,不然的话多少钱也不卖。”

    “为什么呢?”柳雯青侧着脑袋,明亮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谢斌,纯真而好奇的眼神,让谢斌都觉得自己有些不好意思了,仿佛自己不回答这个问题就是十恶不赦一般。

    可问题是这个问题真的不好回答啊,想了想这能说道:“丫头,这世界上呢,并不是什么都能用钱换来的,比如说愉快的心情。”说着又解释道:“这块石头我很喜欢,别问为什么喜欢,喜欢就是喜欢,喜欢它胜过喜欢五千万甚至更多的钱,因为钱可以再赚,可这石头就这么一块,即便是有更好的石头,也不会是这一块。错过了这一块,或许我会遗憾一辈子的。”

    好吧,谢斌这话虚虚实实的,应该是糊弄住小丫头了。这石头他很喜欢是不错,但是也没到那么严重的地步。要是谢斌还是一个摆地摊的穷小子的话,再喜欢也出手的,话说连吃饭钱都愁,那里有什么心思赏玩宝石?

    不过话有说回来了,谢斌这话确实在理,这些浑然天成的宝石,每一件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珍品,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谢斌能得到这么块石头,说是运气一点也不为过。从到昌化开始,处处都透着意外,某一环稍微错开,谢斌也拿不到这块石头,甚至王颖都不一定能捡到。到时候谢斌再有钱,是真不一定还能买到这样的石头。

    送柳雯青回到他们一家暂住的地方,拒绝了柳雯青邀请他到她家坐坐的建议,一个人打车回到绿苑小区。

    闲着没事的谢斌,将那件小女孩木雕最后的两道工序完成。完工后,谢斌自己也觉得这件作品实在很有创意,本来差点被弄坏的木料,被谢斌随后那么勾勒,变成了一个调皮的小女孩以及小桥造型的底座。再加上当时的谢斌专心致志的动刀,似乎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这件作品的刀工明显要比以前的作品强很多,线条感觉非常流畅,而且还多了几分大气。

    现在作品最后的工序也完成了,谢斌觉得自己的手艺又有了长进。这倒不是说谢斌一瞬间顿悟了或者有奇遇什么的,而是所谓的厚积薄发。这些年,谢斌一直以雕刻为生,几乎每天都要刀不离手的进行创作,虽然大部分作品都是为了卖钱,并没有在创意上下太多心思,可是这么多年的功夫积累下来,再加上受到刘老爷子跟谢成文的启示,谢斌能突破自己的水平,那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趁着自己手风正顺,谢斌又连做了两个胚子,都是汪紫喜欢的小物件。谢斌的异能变强,对他的雕刻手艺也是一个巨大的促进,使得雕刻变的更容易了。谢斌觉得,自己要是省着点用,做一整天的木雕也足够了,毕竟雕刻木头耗费的异能要比探测石头更少,因为雕刻的时候,不需要异能深入木头内部,只需要保证刻刀刀刃的锋利就足够了。

    早上起床,谢斌照例跑步,不过跑完之后多了一项基本运动,太极拳。这太极拳谢斌学的是有模有样,不过至于具体的功效,谢斌却还不知道的,不过活动身体放松心情还是足够了。只是早上在公园里打拳,好奇的人貌似多了点。在谢斌这边的这个公园里,早起锻炼的老头老太太是不少,可是打拳的却一个也没有。每次路过,总有人好奇的望望谢斌,有的甚至就站在不远处直接观看。

    好在谢斌的心里素质还好,不然早就受不了了。话说摆地摊时受到的注视貌似比练拳时多得多了。可惜围观的也都是老爷子老太太,没有年轻的,至于年轻的女性就更罕见了,早起的美女那依旧只是个传说。

    第二天,谢斌正在网上跟着学习翡翠知识呢,李婧婧来电话了。这电话号码还是昨天晚上才交换的。

    “谢斌,你现在有空吗?”李婧婧的声音跟她的人有些相似,比较冷,语调变化较少,不过多了一份柔和,听上去很舒服。

    “有,什么事?是石头的问题吗?”谢斌想想,貌似跟李婧婧现在的交集,也就只有那块极品的j血石了。

    第二十九章 大师傅

    果然,李婧婧说道:“那位刻印师傅想找你聊聊,怎么样?”

    谢斌听了一愣,赶忙点头,他长这么大,还没有见过任何一位会手工篆刻的师傅呢。因此,他这个玩雕刻的,对于玩篆刻的非常感兴趣。篆刻也算是雕刻的一个小项目,可是对手工艺的要求和对文化素养的要求却有着很大的差别。

    你玩竹木雕刻的,只要你会两手雕功,就能刻个八九不离十的,就像那些饭店的大厨们,给他一把刻刀,他们也能把一只猴子刻得惟妙惟肖。

    而篆刻就不行了,因为篆刻刻的都是篆字。话说能认识篆字的有多少?要是再刻出来,那难度又要增加不少。而且好多篆刻家,为了增加印章的趣味性,特意加大了篆字的难度,把篆字刻的更加抽象,有的时候甚至不是字,而是各种稀奇古怪的线条和图案。但也正是这样,篆刻艺术才更能吸引那些人的追捧,行内人甚至把识别一枚艰涩复杂的印章当作一项挑战。

    话说印章用处最多的地方自然是书画上了,而且这钤印也是鉴别书画真伪以及断代的重要佐证,你要是连篆字都不认识,如何能鉴定书画的真伪呢?而好多作伪者同样因为不认识篆字,做出来的赝品在行家眼里就变成了“一眼假”的东西,而他们自己往往都不知道什么地方出现了错误。

    这一枚小小的钤印,饱含的信息量却着实不少,从古到今,每个朝代的印章风格又有所变化,而每位名人的印章也都各有特点,甚至有的一个人就有好几枚印章。因此,想要完全掌握印章的知识,难度不亚于系统的学习一下书画知识。

    谢斌自己倒是能认得一些篆字,这是他爷爷的功劳。可是要是再上点难度,谢斌就有些无能为力了。话说篆刻艺术发展到现在,那些篆刻大师们的思维开阔了很多,在篆字的造型以及创新上,甚至已经高出了古人。这话一点也不夸张,古时候的老艺术家们,在创作的时候会受到很多限制,不如说各种忌讳,缺笔等等,可现在的艺术家却能肆无忌惮的随着自己的思维进行创作。

    谢斌前两天在网上看到过一些名家篆刻,那字写的叫一个抽象,甚至就是乱七八糟的几根线条交杂的一起。可就是这样,那些字却偏偏更显的古朴与艰涩,而且不缺乏艺术美感。这东西的抽象性可一点不比现代的抽象画来的差。话说那些什么抽象画都需要各种色彩线条图案等等来衬托,可这些篆刻的印章只需要几条线就能够完全体现出其中的艺术魅力,这才是最难得的。

    其实要说起来,抽象画主要就是突出一个意境,重意而轻形。可在咱们国家,几千年前的艺术家们就是这么玩的,从最早的壁画岩画到后来的水墨画都是如此,对意境的最求才是最主要的,至于形象,那只是细枝末节。

    别的不说,就说谢斌曾经仿做过的马踏飞燕。那件青铜器要是只评价其形象的话,真的有些拿不出手。可是就那么简单的工艺,却硬是将两只互不相干的动物完美而生动的结合起来,其创意的精巧和造型的大胆,那确实是空前绝后的珍品。

    那个时候的手艺人,没有能力把燕子的表情铸造在脸上,可是却通过燕子一个非常简单的回头动作,就体现出来了。当然,能不能领会到,那要看各人的鉴赏水平。中国国代的艺术作品就是如此,不管是字画还是青铜器竹木雕刻甚至瓷器,对鉴赏者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那些艺术品留给人们的遐想空间非常大。就像现在的抽象画一样,虽然风格流派各不相同,可是主要的表达方式还是一致的。

    要是没有一定的艺术功底,人们看到那些艺术品总觉得这东西有什么好看的,就像大名鼎鼎的《富春山居图》一样,看上去也就那么点东西,甚至好多地方都看不清楚,有什么看头啊?还被吹捧为千古名画?

    可是在行家眼力,那就是一副精妙绝伦的气息浓厚的山水画卷。不管是构图还是空间的运用,不管是色彩的对比还是虚实的刻画,那都是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水平。

    想要玩古玩这一行,你可以不会写字画画烧制陶瓷,可你一定要能够欣赏,要能够了解他们的制造工序以及那个时代的工艺水平,最起码要学会欣赏。不然你就等着打眼交学费吧。这不是说故弄玄虚或者自抬身价,而是事实就是这样。

    而谢斌也正是因为非常了解篆刻的难度,这才对那位师傅的邀请感到有些小小的激动。谢斌去之前换了一身清爽的衣服,还特意洗洗脑袋,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对大师傅的一种尊敬吧。

    李婧婧是开着她的奥迪a6来接谢斌的,看着端庄大气的奥迪,再看看神色淡然而睿智的李婧婧,谢斌突然觉得她跟这车真的很配。坐进车里,感觉很是宁静,车上放着一首古筝的曲子,不过谢斌不知道这曲子叫什么,也不知道是谁弹得的,但是却非常符合李婧婧的气质,似乎她就应该听这一类曲子一般。

    只是让这个一个大美女开车拉着自己,谢斌有些脸红,寻思着得赶紧把驾照学出来的,不然每次都让女孩子开车,还真有些难为情的。

    车子缓缓驶进一小区,小区略显陈旧,不过环境很好,市区内像这个小区这样安静的地方还真不多了。这里的楼层也都不高,最高的也不过六层,小区院子里到处是草坪和大树,走在里面显得更加幽静,好多老人坐在属下乘凉。这小区应该是某学校的教职工园区或者某科研单位的家属院,因为这些老人看上去,大多都是那种比较有素养的,气质也都很好,跟一般的老头老太太有着一些比较明显的差别。

    楼道里也略显陈旧,不过打扫的干干净净的,走在里面,像是回到八十年代一样。不过防盗门却都是非常现代化的,这也是现在这些小区的一个特色,没有防盗门是不成的,不然那些小偷能一晚上进来溜达好几次。

    李婧婧按按门铃,开门的是一个小姑娘,不到十岁的模样,看上去很是可爱,看到李婧婧,轻轻的叫了一声:“婧婧阿姨”。看样子,小姑娘对李婧婧冷淡的性子是有所了解的,所以显得很是乖巧。

    而看到谢斌之后,则眨眨大眼睛,小脸很是热情的喊道:“叔叔好,欢迎你来我们家做客。”说着站在门口,定定的望着谢斌。

    谢斌哑然失笑,这小丫头,精灵古怪的,笑着点点头,“小姑娘好,你叫什么名字?”

    “这个?”小姑娘眨眨眼,显然在思考要不要告诉谢斌她自己的名字。

    谢斌说着从口袋你摸出一件牧童骑牛的摆件,拿在手里晃了晃,“说出来有礼物哦。”

    “巧儿,别闹,让你叔叔进来。”一旁的李婧婧开口了。

    小姑娘对李婧婧的严肃很不满意,嘟着小嘴“哦”了一声,“叔叔请进。”

    谢斌将小摆件放到小姑娘怀里,又轻轻摸摸这丫头欢天喜地的小脸蛋,这才随着李婧婧进去。

    屋子里的装修很普通,也没有刻意装饰一些什么古典的家具饰品等等,只是在墙上挂了两幅字。字写的很是周正,不过在谢斌看来,却少一些韵味,只能说一般水平,不知道是谁给写的。

    两幅字都是杜甫的诗,一副是《登兖州城楼》,“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岳,平野人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一副是《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而钤印则只有一个,谢斌细细看去,却是“抱石老人”四字。要说起来,“抱石”这个字号曾经有人用过,但又不是“抱石老人”,那就是当代画家傅抱石先生,他的字号是“抱石斋主人”。按说一般人是不会使用古人的字号的,一是为了表示对古人的尊敬,一个人为了彰显自己的特色。当然,也有人使用古人的字号,是为了表示致敬,但这种情况很少。

    不知道这位抱石老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再细细欣赏,这两幅字写的不怎么样,可是这个钤印却非常大气,而且古朴有力,苍虬遒劲。再看钤印的色泽,印上去的时间应该不算太久。话说好的印泥虽然色泽逾久不变,可总是会有些许不同的,在行家眼力,一眼就能看出。

    话说有的名人字画,往往会经过多位名家收藏,上边的钤印也会有好多个。而在鉴赏这些字画的时候,钤印的色泽也会是非常重的证据。毕竟那些钤印的时代不同,色泽也是不同的,要是不懂行的造假者,就很容易忽略这点。

    “小伙子,这字怎么样?”一个老爷子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谢斌扭头一看,老爷子穿的很随意,白色的格子短袖,七分大马裤,蓝色的大拖鞋,乍一看去,像个普通的老爷子。不过这老爷子笑眯眯的神情,让谢斌心里一紧。话说活了这么多年的老爷子,尤其是从那些个年代走了过来,什么样的事情没遇到过,经验和阅历绝不比他谢斌差。

    想到这里,谢斌微微一笑,“印章很好!”

    这话有点答非所问,不过老爷子应该是听明白了。谢斌不愿意直接说字写的不好,又不愿意违心的拍马p,于是巧妙的夸奖印章。确实,印章很有水平,这些这话说的没错,可是结合老爷子刚才的问题,那谢斌的答案就非常明了了,意思是字很一般。

    第三十章 敬畏之心

    老爷子听了谢斌的评语,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起来,“不错,不错,你是第一个这么回答的人。”

    谢斌也微微一笑,那眼睛瞥了一旁的李婧婧一眼,悄声问道:“那位怎么说的?”

    “她啊?”老爷子略显尴尬的说道:“她把我的字给批的体无完肤。”说着又哈哈笑起来,“过来坐,我这里还有一些上好的普洱,过来尝尝。”

    谢斌心里微微一笑,这老爷子应该很好相处,而且难得是这一副童心,喜怒哀乐完全表现在脸上,说道自己的丑事,一点也不遮掩。而且,能把这两幅水平一般的字,大大方方的挂在客厅里,显然也是一个不怎么在乎别人说法的人,或者说跟他爷爷有些相似,很豁达。呃,当然,写字的水平就不可相提并论了,谢斌他爷爷的字,能甩这老爷子好几条街。只是这字写的这么一般,为什么印章可以刻的那么好呢?

    李婧婧对这里很熟,拿着茶壶茶杯去泡茶去了,小姑娘巧儿则依偎在老爷子的怀里,好奇的望着一旁的谢斌。

    “小伙子,怎么称呼你?”老爷子也打量着一旁坐着的谢斌,开口问道。

    “称呼我小谢就成。”谢斌赶紧说道,说着他也问道:“老爷子,字号‘抱石老人’的是您吗?”

    老爷子呵呵一笑,“嗯,这个字号怎么样?”

    “很好,跟您的身份和贴合的。”谢斌此时也了然,这老爷子是玩石头的,起这个一个字号,还真的非常符合老爷子的身份呢。

    老爷子听了很是高兴,笑着说道:“哈哈哈,我老头子是玩石头的,起个‘抱石老人’很正常,可你为什么要刻一个‘谢石山人’呢?”

    谢斌一愣,“这个,不怕您老人家笑话,我虽然是玩竹木雕刻的,可却是玩石头发家的,嗯,就是翡翠,您知道吧?”

    “嗯,知道,赌石嘛,想不到你还会玩那个。”老爷子点点头,“这样说,你的心态倒是很好,能时时保持着感恩之心,这也算难得了。”

    谢斌赫然,“这只是一时兴起,没您老说的那么好。”这也是事实,其实他最应该感谢的是他身上的那根项链,那是他异能的来源,也是他生活发生改变的根本所在。

    老爷子听了点点头又摇摇头,“年轻人呐,人生在世,有两种心态要时时留在心里,一个是感恩之心,一个就是敬畏之心。”说着又解释道:“感恩之心让你做人不忘本,哪怕你恶事做尽,只要知恩图报,也还是一条好汉子;而敬畏之心,却能让你时时保持谨慎恭谦的态度,有这两种心态,行走世上,就要通达的多。”

    谢斌听了,默默点头,这跟他爷爷说过的有些相似,尤其是敬畏之心。谢斌这些年也是这么走过来的,包括现在,谢斌即便是有异能傍身,也没有忘记自己做人的原则,反而越发的谨慎了。

    这个世界,你了解的越多,你的无知感也就越强。谢斌正是因为自己身上有来历不明的异能,所以才更是谨慎小心,谁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其他人具有这种能力,甚至比这种能力更强的。

    国家有几句古话,比如“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等等,这就是要让人保持敬畏之心的。有了敬畏之心,你在受到各种不良诱惑的时候,抗压能力会强很多。包括所谓的信仰,同样有这种效果。话说这世界上的各个宗教流派,除了劝人向善之外,那些惩恶的手段同样也不弱,这就是要世人和信徒都时时保持着敬畏之心。

    即便是没有信仰的人,对国家执法部门的畏惧,也算是敬畏之心,有了这种敬畏,也让好多人能够悬崖勒马,比如说谢斌。当然,也有好多人突破了这层约束,平时再胆小,也能做出一些丧尽天良十恶不赦的坏事。还有一些人则是生下来就身居高位,没什么信仰,执法机关对他也没什么约束力,要是家教再差一些,做出一些惊世骇俗的事情也就不值得奇怪了。比如说那李谁谁,就是缺乏了基本的敬畏之心,不然不会屡屡做出那样的事情,最终闹得不可收拾。

    李婧婧很快就将茶冲好,拿出四只青花瓷的杯子,一人倒了一杯。对于茶叶,谢斌没什么研究,同样,对瓷器也是一无所知,所以看也不出什么好坏来。岛城人虽然也比较能喝茶,可是喝茶的方式还是偏向于北方人,都是泡上一壶然后就那么冲着喝,而不像南方人那样喝功夫茶。

    不过这茶确实要比谢斌以前那几十块钱一大包的绿茶强多了。这茶泡出来以后,汤色发红,而且很是浓厚,却偏偏有明亮的光泽。谢斌轻轻抿了一口,滋味非常的醇厚,这种感觉有点像是老酒一般,会让人情不自禁的回味一番。一口下肚,满腹陈香,谢斌情不自禁的吐出一个字:“好!”接着觉得不过瘾,又加了两个字,“好茶!”

    老爷子听了哈哈大笑,就连李婧婧也都莞尔一笑,小姑娘巧儿悄悄则捧着杯子“咯咯”的笑了起来。

    谢斌也不觉得尴尬,笑笑道:“老爷子别笑话,真的第一次喝这样的好差,这味道,绝了。”谢斌说着,还竖起了大拇指。

    要说对普洱茶一无所知,那是肯定不可能的,只是谢斌也只限于知道而已,他可从来没喝过这样的茶,甚至都没见过,只是曾经听说而已。现在的社会,资讯这么发达,想知道什么东西,上网一查,百分之九十九的都能查到,而且非常的详细。

    这普洱茶同样如此,在网上的资料非常多,而且现在还有一些人每天在网上做广告,推广普洱茶铁观音什么的名茶。谢斌加的那个翡翠群里,每天都有这样的,踢都踢不净,让人烦不胜烦。

    话说普洱茶可是非常独特的一种,别的茶都是喝新鲜的,唯独普洱是越陈越香,越陈越珍贵。话说一次在清理故宫仓库的时候,曾经整理出一大块的普洱茶砖,那家伙,比名人字画值钱多了,简直就是一超级国宝了,无数人可求而不可得。

    现在谢斌他们喝的,自然不会是那么高档次的,但是也绝对非常正宗了。这样的色泽和味道,绝对不是一些残次品所能拥有的。谢斌没喝过普洱茶不假,但是这点鉴赏能力还是有的。

    像谢斌他们这样的人,到了一定的层次,那就是一法通万法通了。他们面对每一件事物,思维方式就往往要高出常人很多。好多人面对不认识的东西,往往都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下手。可谢斌这些人却能清晰的抓住其中的诀窍和要点,在结合自己的理解,很快就能了解到事物的本质。

    谢斌没见过普洱茶,但是却知道,不管什么茶,都要是用来喝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既然是用来喝的,自然离不开色香味。这么一想,再结合自己所知道的一星半点知识,就能将这普洱茶的大概情况给了解的差不多了。

    老爷子看着谢斌欢喜的神情,笑着道:“小谢这么喜欢,等等离开的时候我送你一些。”

    谢斌吓了一跳,赶忙摆手,“这可不行,千万要不得。”这当然不行了,话说谢斌可是有求于这老爷子呢,他没带什么礼物就有些失礼了,怎么可能再从人家这里带着东西离开呢。其实谢斌是带了一小件礼物的,就是送给巧儿的那件牧童骑牛摆件。

    这牧童骑牛算是比较传统的题材了,不但是竹木雕刻,就是绘画版画剪纸等等艺术领域也经常能用到。不过这样的题材呢,那是经得住使用的,这么多年来,这么多画家雕刻家都用过这样的题材,但是人们还是经常要用。

    毕竟手工雕刻的东西,他是不会重复的,就像谢斌,这样题材的物件不知道雕刻了多少,却从没有两件是一样的,甚至相仿的也很少。毕竟人的思维是非常灵活的,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时间雕刻出的同一题材,所要表达的内涵也是不同的。

    牛有行牛卧牛水牛黄牛等等,有回头的有吃草的有喝水的还有甩尾巴的,而牧童同样有男孩有女孩有拿鞭子的有吹笛子的还有吹树叶的,再加上周围环境的变化,这些题材是可以衍生出非常多的作品。

    而这件牧童骑牛作品,则是一个穿着肚兜的小姑娘骑在一头大黄牛的身上,手里拿着一根新鲜树枝伸到大黄牛的脑袋前。而大黄牛则盘卧在地上,脑袋左扭,伸出舌头探向牧童手里的树枝,而大黄牛的尾巴则高高扬起,似乎在驱赶牛蝇一般。

    整件作品,雕功自然没得说,线条非常的流畅,大黄牛腿上有力的肌r和鼓胀的肚皮,一者有力,一者丰满,却又结合的非常完美,再加上歪歪的牛头和扬起一截的牛尾巴,两者前后相照应,又非常的自然。小姑娘身上穿肚兜,显得很有童趣,再加上非常细致的线条和刀法,勾勒出来的小姑娘活灵活现,尤其是作为点缀的那根树枝,将大黄牛跟小姑娘非常协调的联系在一起,让整件作品的结构变得非常合理。

    这件作品是谢斌以前雕刻出来的,只是一直没卖出去。倒不是说这件作品没有喜欢,而是谢斌要价比较高,所以一直留着,谢斌自己时不时的都要把玩一阵。

    这次来见老爷子,谢斌没来得及准备礼物,就把这件作品给拿上了,本来想着这件作品很有童趣,虽然不太应景,可也不会显得失礼。只是没想到正好有个小姑娘,让这礼物变得非常得体。

    不过即便是这样,谢斌也还是不敢真的收下老爷子的馈赠。“老爷子,听婧婧说您找我,是有什么事情吗?”

    老爷子见谢斌不要他的茶叶,也就没再坚持,而是笑笑道:“小谢,你从哪里弄到那么一件宝贝的?”

    “您说的是那件接近满血的j血石吧?”谢斌问了一句,看老爷子点头,就解释了一下,“是在昌化买的,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呢。”说着,谢斌将王颖是怎么捡到这块石头,自己又怎么看着喜欢,然后花了十八万买了下来。

    第三十一章 谢石印

    老爷子听了谢斌的讲诉,笑着点头道:“不错不错,很有胆识嘛,敢拿十八万买这么一小点石头,厉害。”

    李婧婧也是这才知道这块石头是这么来的,心里也禁不住为谢斌的运气赞一句好。只是她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谢斌能拿到这块石头,凭借的可不仅仅是运气,还有他的异能呢。

    老爷子夸了谢斌两句,接着又提了个建议,“不过小谢啊,你那个字号我觉得改一下最好。”

    谢斌差异的望着老爷子,刚坐下的时候还夸他这个字号起的好呢,怎么现在就要修改了呢?“为什们?要改成什么样的呢?”

    “呵呵呵,小谢,别着急嘛,我觉得改成两个字的就好,嗯,三个字吧,刻成‘谢石印’,怎么样?”老爷子看到谢斌稍微有些着急的神情,笑呵呵的说道。

    谢斌听了眼前一亮,“谢石印,不错,不错。”说着朝老爷子竖起了大拇指,“还是您老爷子高明,不服不行啊。”

    老爷子得意的哈哈一笑,“那里,我就是觉得‘谢石山人’四个字显得有些老气了,跟你这年轻人不太适合,就想着找你过来聊聊这个问题,哈哈,主要是这块石头太珍贵了,要是贸然下刀的话,以后后悔都没地方哭去。”

    谢斌点点头,“也是,我原本也有这个感觉,不过想不到更好的了,就决定要这个字号,不过您老这么一修改,嘿,减了两个字,显得更加简洁,而涵义却一点没变,甚至表达的更清楚了。这‘谢石’两个字,不但能做名字,还能做字号,更能表达自己的心思,啧啧,绝了!”说着谢斌还拍拍手掌,“就按您说的办,到时候手工费啥的,给您多加一份,哈哈哈。”

    “嘿嘿。”听了谢斌的话,老爷子不置可否,“那我就准备动刀了,你有什么要求没?”

    “这个?”谢斌倒是真有点小的要求,不过却又怕有些冒失,“我想跟在您身边看看,不知道行不行?”

    老爷子眉毛一挑,点点头,“好啊,现在喜欢这一行的还真不多了,我那儿子,强迫他他都不愿意在一边看,你能喜欢,也算难得,好吧,只是这要花点功夫呢。”

    谢斌一听老爷子同意了,心里欢喜,高兴的说道:“没事,能亲眼目睹您老人家的手艺,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喜事,花点时间怕什么呢?”

    “唉,要是都像你这么想就好了。”老爷子遗憾的叹口气。

    确实,别看老爷子手艺高明,名气也不小,可是在这种机器雕刻大行其道的大环境下,心里也是很难受的。这年头,学习篆刻的比学习竹木雕刻的还要少一些。国内这些有名的篆刻大师,几乎都是跟老爷子一个辈的老人,年轻的也都四五十岁了,再年轻点的几乎没有。

    不过老爷子一进工作间,李婧婧跟巧儿丫头都一块跟着进去了。谢斌哈哈一笑,指着巧儿道:“老爷子,这就是你未来的接班人,嗯,兴趣要从儿童时代开始培养,哈哈,老爷子,可得抓紧喽。”

    老爷子溺爱的摸摸巧儿的脑袋:“这是放了暑假,丫头才能在我这里住几天,等到开学了,又好多天见不到了。”说着,又叹口气,“她爸爸要是知道我老头子教巧儿学这个,怕是再也不敢让巧儿到我这里来了。”

    谢斌暗叹一声,这老爷子的儿子都不愿意女儿学这个,其他人就可想而知了,想着,谢斌又想到了以前在那次博览会上,碰到的那个捏泥人的老手艺人,面对的也是手艺即将失传的窘境。谢斌心里一激动,“老爷子,要不您教我吧。”话一出口,谢斌觉得自己有些唐突了,老爷子虽然有些感慨,但是说不定已经有徒弟了呢,自己这样冒失,老爷子会不会多想呢。

    谁知道老爷子一把惊喜的抓住谢斌,“小谢,你愿意学这个?”

    谢斌点点头,“是啊,年老也知道,我是玩竹木雕刻的,这基础应该很不错的,只要掌握了技巧,进步应该很快的吧。”

    姥爷笑着摆摆手,“小谢啊,你把篆刻看的太简单了。”说着长长出了一口气,“篆刻听上去是刻篆字的,其实呢,不光光是篆字,还可以刻简化字楷书行书什么的,也可以刻花草图像之类,但是想要系统的学习雕刻,难度不在这里,而在那里。”老爷子说着一指旁边的大书柜,说着取出一本《三代吉金文存》,递给谢斌道:“你看看,想要真正的学好篆刻,这些书是必须掌握的,不然的话,学的不精,还不如不学呢。”

    谢斌翻看这本书,仔细看看,却是“金文”的相关知识以及介绍,还有图片等等。谢斌抬头再看书柜里,还有《金文编》、《甲骨文编》、《甲骨文字集释》、古籀汇编》、《史籀篇疏证序》、《古玺文编》、《说文解字》、《金石大字典》、《汉印文字征》等等,全是跟古文字有关的书籍。谢斌看着其中一些跟天书一般的字,瞬间脑袋就大了。不过再想想,自己有篆文的底子,想学这个也不算是太难,只是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罢了。

    想到这里,谢斌朝老爷子点点头,坚定的说道:“这些不都不担心,只要您老愿意教我,这些都是小事,再说,我也有篆文的底子呢,学这些应该不算太难吧,我也不是要做古文字研究学者,只是刻字而已,认识会写就可以了吧。”

    老爷点点头,“这倒也是,唉,再说了,现在的那些刻章的,还有几个研究这些,大都是用现代字体来应付,偶尔会画几个篆字就觉得了不起了,哪里像以前的老师傅们,都是以金文为基础,然后各种文字都要有所涉猎。”说着摆摆手道:“既然小谢你愿意学,那就跟着我吧,不过我要求很严格的,而且我不点头,你是不可以出师的。”

    谢斌点头,表示了解,笑着道:“那要不要给您老敬个拜师茶呢?”

    “哈哈哈,小谢,你还了解这些规矩,不简单呐,你师傅是谁?”老爷子听了后笑着问道。

    “我爷爷,他老人家教我学雕刻的时候,我也是恭恭敬敬的磕了头的。”谢斌也笑着说道。这是事实,老一辈都有这么规矩,包括现在的一些行当里还有这样的规矩,就像香岛的那位刘姓天王,到川蜀拜师学习变脸绝技,同样也是磕头敬茶的,还有那位著名的相声小品演员,收徒弟的时候也要徒弟们磕头。

    “哈哈哈,原来是这样,不过你就不用磕头了,我早些年收过一个徒弟,都没有要他磕头,新社会不兴这个啦。”说着从柜子里取出好几本书籍,“呐,这都是基础的东西,你可以自己看,看不懂的来问我,有空的话就到我这里来学学刀法。”

    谢斌赶紧点头称是,说着看着李婧婧略显惊奇的眼神,笑着问道:“老师,咱是不是先拿我那块料子示范一下?”

    “呵呵,小谢你真有魄力,敢拿这么好的料子做示范,你就不怕弄坏了这块料子?”老爷子笑呵呵的开玩笑道。

    “嘿嘿,您老的手艺,我放心。”谢斌也摸着老爷子的脾气,开开这样的小玩笑是没事的。

    “好,就让你见识一下老师的手艺,别以为我老头子是在糊弄你们呢。”老爷子豪情勃发,大手一挥取出料子和工具,坐在了工作台前。

    篆刻师傅的工具比竹木雕刻要简单一些,刀具也就那么几个几个型号,不像竹木雕刻,光是大大小小的刻刀就十好几把,从像木工用的凿子那么大的凿刀到比针尖还窄的雕刻刀,林林总总的一大堆。

    而这些印章的雕刻刀法也比较简单,就两种手法,冲刀和切刀。冲刀行进爽快,一泻千里,很像书法中一拓直下的笔法,能表现出雄健淋漓的气势;切刀则行进较慢,用短程碎刀连续切成,一步一个脚印,犹如书法中的涩笔,能表现出遒劲凝炼、厚实稳健的气象。有时两种刀法结合起来使用,效果更好。

    老爷子在给谢斌示范的时候,用的是切刀。看到老爷子稳健的手臂和一把精巧的刻刀,在一块不大的石头上进行创作,谢斌觉得自己的心里似乎有某种想法在萌动。

    随着老爷子的动作,j血石石屑一小片一小片的掉在工作台上,而动刀的那一端,已经初露倪端,可以看出大概的形状了。

    这块极品的j血石两端都是椭圆形,老爷子先是刻了一道边框,随后才开始进行文字的创作。而在创作之前,已经画好了图纸,图纸上是三个篆字。谢斌拿着图纸细细端详,不得不感慨老爷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三个字写的比客厅里挂的那几副字要强出百倍,构思也非常巧妙,一个“谢”字几乎占据了布局的一半,然后“石印”两个字则分居下角。而三个字之间的线条互不干扰又有接触,在配合着边框的约束,看上去又像是一块石头图像。

    老爷子照着图谱,一刀一刀的刻下去,似乎忘记了身边还有两大一小三个旁观者,时不时的皱着眉头用放大镜端详一下,时不时又连续下刀,一阵子猛切。

    一旁的谢斌看的有些兴奋,亲眼目睹这样的大师傅进行创作,这机会可是不多,尤其是现在的老爷子这种状态下的忘我工作,更是难得一见。

    而李婧婧虽然也很感兴趣,可已经有些不自在了,倒是巧儿这丫头依旧兴致勃勃的,望望她爷爷,再望望谢斌,接着再望望李婧婧,倒是很有些自得其乐的味道。

    等到中午时分,耗时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这枚“谢石印”才新鲜出炉。谢斌惊喜的捧着这枚小巧的印章,沾了沾印泥,然后轻轻的摁在准备好的宣纸上,“谢石印”三个字清晰的印在了纸面,古朴肃然的三个字,又像是一块历经风雨的磐石一样,线条清晰,遒劲有力,看的谢斌一阵欢喜,朝老爷子嘿嘿傻笑一声,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看到谢斌的模样,老爷子心里也是高兴,不过却教训道:“别看我刻的轻松,甚至都不再拓印了,但是你必须从最基础的部分开始,学习各种文字,能写在纸上,能拓印到石头上,最后才能动手下刀,明白了?”

    第三十二章 普洱情

    谢斌听了老爷子的话一愣,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刻印的工序比做雕刻要是复杂一些呢。经过老爷子指点,谢斌才知道,想要刻印,必须先把要刻的字写在纸上,然后将石头的章面打磨平整,再把字体拓印在章面上,照着拓印的字体才能下刀,所以这写刻印师傅们的字体好坏,直接决定着印章的水平怎样。

    不过老爷子从十一岁开始,在他的师傅那里端茶送水磨刀学习毛笔字,一直到现在六十岁了,五十年的功夫下来,早已经不用拓印就可以直接下刀了。要是平时,连图纸都不用写,直接动刀都没问题,这还是因为谢斌这块石头太过珍贵,老爷子才事先写了几笔,当作是参照。

    而谢斌在雕刻的时候虽然从不画图,但是想要刻章却不行,因为刻章是一门更加精细的活,要求非常的严格,而且字体跟正常写的不太一样,要是没有事先拓印的痕迹,很难刻好的。这也就是老爷子,才敢不用拓印,国内有这种水准的还真没几个,说是独一无二也不为过。

    看着自己的印章,再看看那张图纸,谢斌笑着问道:“老师,您的字写的很好啊,怎么客厅里那两张?”

    老爷子听了哈哈一笑,“就知道你要问这个问题,跟你说吧,那是我才学会毛笔字没多久写的两幅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