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都市言情小说 > 雕龙刻凤 > 第 14 部分

第 14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嬉飧杌娉纱杏行虻奈奈铮槐缶途醯谜飧鲂幸堤幸馑剂恕?br />

    不过谢斌自然不会送上门去被宰,他可是非常清楚,越是这些成规模的小摊上,好东西越少,说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物件都是仿的,一点不过分。

    那些店铺里是有好东西的,不过价格有些吓人就是了。好多人认为,这古玩当然值钱了,越有名的越值钱,越古老的越值钱。

    事实上呢?并非如此,谢斌就知道有一副齐白石的画只卖到八万块,当然,这个价格是几年前的,现在的话应该能卖到十来万。但是相比较人们了解的几十上百万甚至上千万,这差距就不是一般的小了。

    齐白石的画值钱不假,有卖出高价的也不假,但是并不等于只要是齐白石的画就能卖出高价。一幅画,看它的价格要考虑很多方面的事情,比如所尺寸大小,有无铃印以及有无传承甚至画的内容等等。

    但是有好多人并不这么认为,而是逮着名人的字画使劲要价,而一些买家也是专门找名人字画往家里收。要是收着真品还好说,顶多是多花一些钱,可是要是拼命收回来的却是赝品,这才叫丢财丢人呢。

    谢斌摆摊时隔壁的老周,曾经糊弄这一位行家花六万块买走了吴昌硕的山水图。当时谢斌就在一边看着,他当时还真的搞不明白那人为什么会上这样的当。很简单的道理,吴昌硕的画能流落到地摊上吗?尤其是这个年代。

    可人家就是喜欢,没办法,不然这些小贩们赚谁的钱呢?

    谢斌走走停停,看着感兴趣的偶尔蹲下来看看,但是从不开口,不问价不讲价,摊主说话也只是微笑着点头摇头。谢斌对于这些摊主的口才一点也不怀疑,只要你开口搭话,他们就能拉着你推销好久,让你拒绝不是,不拒绝也不是。好多人就是因为不好意思才被迫花个三五百块钱买些不知所谓的小玩意。

    走着走着,突然看到了一个卖竹木雕刻的小摊子。摊主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看上去有些忠厚老实的模样,不过谢斌可不敢以貌取人,能在这里混下去的每一个简单的。

    谢斌装作随意的走过去,像个普通的游客那样蹲下,随手拿起一件柏木雕的仕女像,问道:“这个女人多少钱?”

    摊主被谢斌这石破天惊的一句话给吓了一跳,不过随后不着痕迹的扫了谢斌一眼,笑道“兄弟,那啥,这个是上品的柏木仕女雕,嗯,一千五,你看这做工,这手艺都是家传的,纯手工雕刻,拿回去摆在床头倍儿有感觉。”

    谢斌听了暗笑,心思自己装外行还是装的挺像的,这哥们被自己一句话就给带到了沟里,哈哈。不过这手艺还是真不错,至少不比谢斌的差多少,而且这人的手艺还有可能是家传的,基础非常扎实,这刀法也是中规中矩的。

    谢斌不动声色的摇摇头:“太贵!”

    “那你说多少钱?”摊主也觉得自己宰的太狠了,想要降降。

    谢斌却放下仕女雕,“你这人不老实,没诚意!我再看看其他的。”

    摊主被谢斌这句话给弄得有些忐忑,这位什么意思?难道是他提前了解过行情?这也不怨摊主这么想,好多外行人想买些物件的时候,会提前打听价格,这样一来砍价的时候就心里有数了,高出这个价,任凭你卖家说破嘴他都不会买你的东西。

    被谢斌这么惊了两下子,这位摊主也不敢随意开口了,怕自己露出其他的破绽。

    谢斌看了一会,指着一件竹雕的渔翁卧船摆件问道:“这件多少钱?”

    “这个……”摊主这下子不敢狮子大开口了,迟疑一下才说到:“八百块!”

    八百块的价格不算太过分,毕竟这里不是岛城,而是南都,有钱人多,舍得花钱的也多。更主要的是这件作品确实不错,竹雕因为材料的特性,主要是做笔筒之类的玩意,像这样的摆件是比较少的。可以看得出,这作品的作者是花了好多心思才完成的,虽然是模仿的名家作品,但是也难能可贵。

    倒不是说谢斌做不出来,主要是想支持一下同行。话说刘老爷子那样的高手到了谢斌的摊子上都要拿两件作品表示一下心意呢。这也算是这一行的手艺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保留下来的一点尊重吧,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这一手手艺。这年头,还愿意干这一行的真心不多了。

    “这是自己刻的?”谢斌一边付钱一边问道。

    “是啊,家传的手艺,好几代人了呢,从我爷爷开始就在这朝天宫摆地摊了。”摊主骄傲的说道。

    谢斌惊讶的说道:“还是老字号了,呵呵,不容易,生意怎么样?”

    “还勉强吧,我爸爸干了两年不想干了,去夫子庙那边开了一家小吃店,我留在了这里,比上班自由点。”

    谢斌点点头,这话不假,他跟这位摊主算是同一辈人了,父辈的那一代正好是手工艺落寞的时候,放弃也是可以理解的。从新世纪开始,手工艺热潮先是在一线的城市开始涌动,而后才慢慢的扩散到全国范围。而南都作为国内文化氛围最浓厚的城市之一,这里的生意肯定不会比谢斌在岛城的时候差。

    随后两个人相互自我介绍一下,竟然都姓谢。或许是因为这个缘故,两个人很快就变的熟络起来,很快就又聊到了竹木雕刻上。

    聊了半天,谢成文突然一拍大腿,“好啊你,原来也是一位行家,刚才竟然敢消遣我。”

    谢斌赶紧拱手赔笑:“文哥,莫怪莫怪,看到熟悉的行当开个小玩笑,千万别当真。”

    “哈哈哈,当真就不跟你说这么多了。”谢成文爽朗一笑,“你以前也是做竹木雕刻的?”

    “是啊,两个月前还在岛城古玩街上摆地摊,卖点手艺养家呢。”谢斌有点感慨的说道。

    “竟然还是同行,真难得,那现在做什么?不做雕刻了?”谢成文问道。

    “嗯,岛城比不了南都,赚点钱刚够生活费,总得找个能养家的工作呢,是不?”谢斌这话水分很大,其实要说按照他在岛城时的收入,已经算是高级白领的水准了,要是再时不时的发点横财,谢斌养家是绝对没问题。只是谢斌有了异能,又发现了一条更赚钱的路,自然不愿意继续摆地摊了。

    谢斌不怕摆地摊,但是却怕因为摆地摊而被别人看不起,尤其是他还没有娶媳妇呢。要是人家因为他的工作而不愿意嫁给他,他上哪里哭去?

    “唉,这一行都不太好干啊,还不如那些打着古玩的名义卖工艺品的呢。”谢成文感同身受的叹道。

    谢斌点点头,这倒也是,岛城那里看不出来,可是这朝天宫内的小贩们,生意格外的红火,甚至好多人知道这些都是赝品,也愿意花个几百块买两件玩玩。真品咱买不起,赝品还买不起?好多人就是抱着这样的心里到这些著名的古玩市场来买东西的。还有一些就是纯粹出来旅游,买点纪念品而已。

    这南都的朝天宫和首都的潘家园一样,已经不单纯的是一个古玩市场了,而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人们来到这里总要想到这地方看看,然后花个三五百买点小纪念品。

    当然,还有一些就是纯粹的肥羊,存着到古玩街上来捡漏的念头过来,然后喜滋滋的捧着一大堆赝品回去了。

    有人问了,这个年代,还有这样傻的人?您别说,还真有这样的人,但是不能说人傻。毕竟古玩这一行,需要很专业的能力和知识才能玩的转。可是好多人喜欢古玩但是又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怎么办?自学!好多人在网上在书店自己学了一段时间以后,觉得能力可以了,自信心爆棚,就想到这里闯闯。

    结果自然不用说,这是新手变成老鸟所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打眼交学费那是必须的,就是那些有名的行家们,那个不是从打眼吃药摔跤交学费一路走过来的?您问问马先生有没有摔过跤?就连郭沫若那样的人都有过打眼的经历,更别说其他人了。

    几乎每一个雄心勃勃的想要进入古玩行的人,都要经历这样一段时光,有的人甚至玩了一辈子都还在不断的打眼。而且现在技术发展的非常快,造假的也与时俱进,而且也成为一个行业,专业造假。古玩街上的大部分货物,都是从那些地方出来的,据说在豫南某地就有这样的作坊,手段非常高明,几乎是随着鉴定技术的进步而更新自己的技术。这大概就是“你有你的张良计,我有我的爬墙梯”吧。反正制造赝品这个行业,是随着古玩行业的兴起而同时兴起的,大概只要古玩行还存在一天,赝品行也就会存在一天吧。

    谢斌跟谢成文聊的久了,两个人颇有些惺惺相惜的味道,不过毕竟是才认识,还没到可以交心的地步,说话还是留着三分。

    晚上谢成文邀请谢斌到他家去吃饭,只是谢斌觉得还是有些仓促,只好拒绝了,独自回到酒店。

    第二天早上四点多,谢斌起床后一个人慢慢的溜达,溜达到夫子庙。夫子庙也有古玩市场,口碑也不错,而且这里游客更多,也更热闹。

    因为是礼拜天,谢斌竟然看到了传说中的“鬼市”。现在商业条件比较宽松,不像以前那么多限制,鬼市已经几近绝迹,一般人也不会起那么早来逛鬼市了,最多也就是夏天的四点左右出摊,这个时候的天色已经大亮了,主要客户就是那些起早的老人和一些喜欢猎奇的行当人。

    谢斌也去转了两圈,跟古玩街没什么区别。或许前些年鬼市上还有些生坑的好东西,但是现在却很少了。话说国家要是想抓你,你就是半夜出摊也照抓不误。

    等到五点多点的时候,河畔的人已经很多了,起早的游客,锻炼的老人,跑步的练功的很有朝气。那些小吃摊也都开始营业了,这里可不仅仅是南都小吃,几乎全国各地的风味都能在这里找到。

    五点多的太阳已经起了老高,远远的照s过来,把秦淮河畔的薄雾映的很是美丽,配上各式各样的仿古花船和街边的仿古店铺,谢斌仿佛穿越回到明朝一般。

    谢斌循着香味走到一家包子铺,门面不大,但是干净整洁,南都汤包四个楷体大字写的也很劲道,可能是管理处找人给这些商户们写的。话说在恢复休整秦淮河畔的时候,国家可是下了大力气的,要不然也不会有今天的秦淮盛景。这一带从街面到街道再到河畔,都是按照明末清初的江南街市商肆风貌进行休整的,在谢斌的眼里,这地方真的很漂亮。谢斌甚至在想自己是不是也在这地方买一套房子,有事没事就到河边逛逛看看花船什么的。

    不过想了想,谢斌还是觉得自己更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那种生活。谢斌甚至早早就在关注着那些海景房了。只是海景房的价格不是一般人能承担的起的,而且还都是高层。

    不过现在谢斌有钱了,或许买一套海景别墅才是最适合的吧。想想那种前边是花园,后边是沙滩的别墅,谢斌觉得自己的心突然加速起来。

    当然,不管是楼房还是别墅,那要等到回岛城之后才能决定,现在他更关心碗里的豆腐捞是怎么做的。

    豆腐捞就是豆腐脑,是南都人的别称。不过这里的豆腐捞除了脑子鲜嫩爽口之外,汤汁更有特色,除了木耳蛋花紫菜等等之外,还额外加了什锦,全称就叫“什锦豆腐捞”,意喻这前程似锦。当然,味道确实是很不错。

    而一笼小笼包也让谢斌吃的胃口全开。这汤包皮薄馅多,入口鲜香,汤汁浓滑可口,确实不愧是名扬全国的美食之一。

    第八章 四宝斋

    谢斌在早餐店刚刚吃完早餐,连嘴角都没擦呢,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走过来,礼貌的朝谢斌笑笑,“小哥,我这里有一幅画,要看看嘛?文征明的,珍品!”

    谢斌一愣,心里暗笑,这些小伎俩耍到他的头上来了,真真有意思,他谢斌从十八岁开始闯荡,这些行当里的勾当,什么样的没见过。不过谢斌今天心情不错,不愿意板着脸拒绝别人,笑着点点头,“可以啊,只要是真品,其他都好说。”

    谢斌知道,这位肯定是在自己逛早市的时候缀上自己了,不过这些人也就能蒙蒙那些不懂行的或者贪心的,想蒙他,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男人从背后鱼竿包里取出一幅画卷,要递给谢斌。

    谢斌指了指桌子,男人不好意思的笑笑,心里却暗自警惕,心思恐怕碰上了行家,不过又想到行家也是人,自己的手段让多少自诩行家的人吃过药了,连他自己都数不清。

    谢斌用餐巾纸将手擦的干干净净,然后才轻轻拉开系着的红色绸带,小心的铺开画卷。

    刚刚铺开一小截,谢斌凝视一下,然后又卷上,将绸带原封不动的系好,然后微笑着一伸手示意男人收回去。

    “怎么?”男人不明所以。

    谢斌微微一笑,“看不明白,您换个地儿吧。”

    男人愣了一下,看看谢斌微笑的脸色,只能收起画卷,匆匆离开。

    等男人离开,谢斌才微笑着摇摇头,对付这些人必须要小心翼翼才行。从刚开始男人直接递给谢斌画卷,被谢斌拒绝,让他放在桌子上。这是古玩行里一点小规矩,好多人都理解,但是有的时候人们稍微一大意,就着了这些人的道。

    还有谢斌打开画卷时,先把手擦干净,这一个是必须的手续,因为画卷这东西受不得脏污,包括汗、油等等,要不是身边没有手套,谢斌就会带上手套再打开。

    另一个也是怕这个男人耍赖,要是不擦擦手,他说不定会说你刚吃饭完,手很脏,把他的画给弄脏了。

    还有,看出那画是赝品,也别直接说是赝品,说个看不准或者看不懂就行了,他们也是要凭这个混饭吃的,您说的那么直接让对方下不来台,万一要找你麻烦的话,谁也防不住。

    反正在古玩这一行里,万事小心,别说面对这些陌生人了,就是熟人你也得小心。倒不是说熟人会坑你,而是万一出了事,双方都说不清。就说这瓷器,两个好朋友相互赏玩,结果交手的时候不小心摔碎了,你说这事算谁的?

    这就跟朋友借钱似得,一定要算清账,该写欠条的一定要写,不要说不好意思怎么得,出了事你找谁说理去?

    谢斌付了帐正准备离开,一个也在吃早餐的老爷子叫做了他:“小伙子,稍等,过来坐坐?”

    谢斌扭头一看,是一个六十来岁的老爷子,鹤发童颜,气色很好,穿着一身白色的练功夫,脚下一双黑布鞋,看上去挺有味道。不知道的会把他当作什么武林高手或者世外高人啥的。旁边还坐着一个小姑娘,十二三岁,扎着一条马尾,正感兴趣的望着谢斌。

    谢斌迟疑一下,笑着问道:“老先生什么事?”

    “嗯,先坐。”等谢斌坐下才接着问道:“我刚才看你看那幅画的时候,只打开一小截就合上了,为什么?”

    “这个。”谢斌组织一下语言道:“我看到了那幅画上的钤印,感觉不对,就没再继续看。”

    “钤印?”老爷子想了想,摇摇头道:“不会啊,我怎么没注意到,老实说吧,上次我也看到过那幅画,虽然也感觉不对,可是却不知道是那里不对,犹豫半天才狠下心来拒绝,你是怎么看出铃印有问题的,我记得三个钤印都很真啊?”

    谢斌点点头,“确实很真,但是却还是露出了机器雕刻的痕迹,所以一看钤印就不需要再看了。”

    老爷子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唔,原来问题是出在钤印上,怪不得呢,你怎么能能看得出那是机器雕刻的印章?”

    谢斌微微一笑,“那啥,晚辈也是玩雕刻的,虽然只是竹木雕刻,可是对机器雕刻的作品很敏感,一眼看破也不算难事。”

    “这样啊,难怪,小友是这里人吗?”老爷点点头随后又问道。

    “不是,只是来这里旅游的。”谢斌对这位老爷子的感觉很好,也没隐瞒。话说一个人对别人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就像谢斌面前的这位老爷子,给谢斌的第一印象就是温文尔雅,和善可亲。这是跟谢斌的爷爷完全不同的两种感觉,但是却让谢斌很是心折。人们常说,一个人的气质怎样怎样,还有人说从某人身上看到什么人的气势等等,这都是一个人的面貌语言行动等细节方面给外界造成的综合印象,而这些细节又是一个人所处的地位做事方式以及心里活动的外在体现。

    谢斌识人的眼力是怎么来的?就是通过大量的观察和积累对比所得出的结论,只要不是那些经过训练或者像谢斌一样非常善于掩饰自己的人,很少有能够骗过谢斌的。有些高明的骗子是怎么屡屡得手的?而且受害者还都是一些高智商的人群?答案只有一个人,当人们习惯于以貌取人的时候,就很容易被骗子利用,巧妙的技巧和真的演技,很容易让好多人栽进陷阱中而不自知。

    谢斌昨天忽悠谢成文的时候,第一句外行到极致的话,一下子就让谢成文把谢斌当成了一个菜鸟。要说谢成文也算是久经考验了,可是谢斌那一句话实在太过震撼,让他一瞬间就失去了警惕,不然还是能看出一些倪端的。

    刚才谢斌跟那个下套的小混混做交易的过程,被旁边的这位老爷子看在眼里,第一印象就把谢斌当成了一位眼力高明的字画玩家,因为谢斌的一举一动都显得那么内行,尤其是画卷只打开一小截就确定是赝品这个举动,更是引人浮想联翩。

    而谢斌对这位老爷子的第一印象也非常好,不但看外貌,还有穿着行为等等。就像这位老爷子,吃饭的时候细嚼慢咽,轻声无语,吃完后筷子都整齐的放在一旁,而且手指甲修剪的非常整齐干净,看人时的眼神柔和而细腻,表情不算太丰富,但是却很真挚。

    这样的人,哪怕是骗子,也是一个非常有教养的骗子。再加上旁边那个静悄悄吃饭的小姑娘,这对爷孙俩给人的感觉非常好。不过写吧对老爷子还是没有说实话。谢斌对老爷子隐瞒的事情就是他刚才看那幅画的时候,并不是看出钤印有问题才确定是赝品的,而是感觉不好,这画缺灵气,尤其是文征明画卷中笔触细腻,色设妍雅的灵气,然后才怀疑是赝品,最后看出钤印有问题。

    但是这话不能直接说,因为这样的话一般都是从那些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嘴里说出来的,谢斌这么一个小辈要是这么说,未免让人觉得有些装或者恃技而骄的感觉,尤其面对的还是以一个老爷子。再说了,谢斌对字画的研究并不算深,只是自己精通写字画画而已,鉴定不是他的长项,所以也不敢在老爷子面前托大。

    不过这老爷子却不算放过谢斌,笑着的问道:“小友有时间吗?”

    “什么事?”谢斌现在却警觉起来,毕竟两个人还是陌生人而已,也说不定这位就是一个驰骋江湖多年的老油子呢。话说以前混江湖的那些老人们,那可都不是一般人,不说别的,这演戏下套的本事可非同小可,让人防不胜防。

    “呵呵,是老头我唐突了。”似乎看出了谢斌的戒备,老爷子轻轻一笑,“我叫赵正奎,嗯,在夫子庙开了一家小店,前天收了一幅画,感觉很不错,那人要价也不高,就收了下来,只是一直没能确定是不是真品,所以想麻烦小友帮忙看看,怎么样?”

    这个,谢斌还真没想到这老爷子会提出这么个问题,让他鉴定字画?这,不是他不愿意,实在没这个能力啊。这位老爷子能把店面开到夫子庙,显然也是行家了,可是他都没办法鉴定的作品,自己这个三流玩家能看出什么来?“赵老先生,还是免了吧,我也就是碰碰运气而已,除了会点雕刻之外,其他的真不在行。”

    “没事没事,就当是交流交流了,走吧,年轻人不要畏首畏脚的。”说着朝小姑娘道:“果果,走了。”

    “是,爷爷。”小姑娘脆生生的答道,还掏钱付账,像个小大人似得,看上去很惹人喜爱。

    “对了,小伙子,我还不知道你名字呢。”

    “谢斌。”

    说话间,夫子庙到了,老爷子在一家名为“四宝斋”的店门口停下。

    谢斌一看名字,有些怀疑,看名字这老爷子是玩笔墨纸砚的,怎么还收字画?不过等进去之后,才知道这店面不算小,除了出售“笔墨纸砚”四宝之外,还有两个柜台放着古砚和字画古籍。想想也是,在这地方开店的,碰到喜欢的东西是不会拒绝的,好多人有了宝贝也会上门推销,当然,下套的也更多。

    店里的装修很朴素,全是木质结构,感觉很别致,在小客厅小坐,小姑娘果果就似模似样的泡了一壶茶,让谢斌更是喜欢。前面说过,谢斌对懂事乖巧的小孩子是缺乏免疫力的,谢斌看着话不多但是眼神非常灵动的小果果,忍不住从背包里摸出一件竹雕,却是昨天从谢成文那里买来的。

    这件渔翁卧船摆件是很别致的,尤其是神态可掬的老渔翁很惹人喜欢,送给小姑娘倒也不失为一件不错的礼物。“呐,果果,送给一件礼物,不准拒绝哦。”

    小果果看到这件别致的摆件,有些心动,不过还是扭头看看她爷爷。

    捧着一卷画进来的赵老爷子看到这件小摆件,笑笑对果果道:“收下吧,谢谢你谢叔叔。”

    “谢谢斌哥哥。”小姑娘这次却没听她爷爷的话,而是收起这小摆件,脆生生的叫了一句“斌哥哥”,朝谢斌眨眨眼扭头出去了。

    第九章 澄泥砚

    “来来来,小谢,看看这幅画。”老爷子把画卷放在另一张桌子上,慢慢铺开。

    谢斌走过去,一看,却是设色纸本山水图,宽大概三十厘米,长七十厘米左右,横轴。再细看,却感觉有些别扭,画风倒是有些像黄宾虹,可是却显得很呆板,着色有些生硬,也有钤印,是黄宾虹印,黄山予向印,另有题跋一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不过却没写作画的时间。

    看了半天,谢斌摇摇头,“这是仿的,虽然这补画的人有些水平,不过底子是复印机放大复印出来以后再经过添墨补画伪作而成的,您老也知道,现在科技水平这么高,一些人甚至将好几副名人字画ps合成一幅画,然后打印补画伪造,那些钤印题跋什么的都是惟妙惟肖,不过要是看的多了,经验丰富了,这些也都是一眼假的货。”

    “真的吗?”老爷子很是好奇的打量着。

    谢斌算是看明白了,这位老爷子是喜欢字画,但是并不专业,还是菜鸟级别的爱好者,想来这位应该是并没有从事过有关书画的工作,个人鉴赏水平也不怎么高,估计这店面开了也没几年。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这位赵正奎老爷子是南都某大学的老校长,一生桃李满天下,不过老爷子看不过现在的学风习气,只能早早的退休了,闲来无事就盘下这家专营笔墨纸砚的店面打发时间。至于喜欢字画,确实是这两年才开始,毕竟老爷子也是学识渊博的雅人,看着别人玩的那么溜,心思自己好歹也是一文化人,怎么得也不会落后于别人吧。

    可事实上,古玩这东西还真不是说你学问高就能玩的转,老爷子几年下来大大小小的字画收了不少,光学费就交出去快五十万了,可是这不懂就是不懂,到现在还没摸着门路呢。

    看着谢斌这么肯定,赵老爷子很好奇的问道:“你怎么看出来的?”

    “您老不会画画吧?”谢斌似笑非笑的问道,其实心里已经肯定这位不是玩字画的,不然不会连这样的作品都能收下来。

    “嘿嘿,还真是,惭愧啊。”老爷子算是旧社会里的新思想人物了,对物理数学化学很感在行,可是毛笔字都写的不怎么周正,更别说水墨画了。

    谢斌也跟着一笑,“其实也很正常,郭沫若老先生都有打眼的时候,呵呵,现在的人作伪技术越来越高明了,好在这画应该不怎么值钱,三两千的算是交学费了。”

    “你怎么知道这画是三两千拿下来的?”老爷子好奇的问道,只觉得谢斌这个小伙子越来越不简单,比起街上的那几位行家都一点不差。

    “很简单,这画就值这点钱,经不起考究的,再说,这也是那些人善于揣摩人的心里,三两千的不算多,不算少,正好卡在您的心口上。想找人鉴定之后再买,却又怕错过这个机会,再一想反正钱不算多,亏也亏不了多少,于是一狠心就收下了。”谢斌是干什么出身的,这些小伎俩是门清。

    赵老爷子一听,略显不好意思的叹了一口气,“还真让你说准了,我当时就这么想的,结果……”

    “哈哈,买家不如卖家精,人家就是摸透您的底才找上门来的,知道您不会拒绝,以后多注意一下就没事了。”谢斌呵呵一笑,这老爷子倒也有趣的很。

    “哈哈,咦,等等,谁这么早就上门了?”正说着,有人在外面敲门,老爷子赶紧放下手里的画,出去张望。

    “哈哈哈,赵老哥,听说你又收了一幅画,还是黄宾虹的?来来,让我一欣赏一下。”一个男人粗放的声音传来。

    “唉,别说了,还是一件赝品,这次换成打印机打印出来的了。”赵老爷子丧气道,看样子跟这位上门的也是熟人了。

    “咦?赵老哥,你怎么知道是赝品?还知道是打印机打印的?哪位高手帮你鉴定的?”那男人问道。

    赵老爷子听到这,呵呵一笑,“今天碰到的一位小友,很厉害哦,在河边有人向他推销赝品,人只打开一截,看了个钤印就知道就赝品,不动声色的就让那人离开了。”

    “这么说还真是高手呢,得见识一下,高人在哪里?”随着声音传来,一个身材颇高的男人走进来,四十来岁,梳着大背头,微微有些小肚子,两手背在身后,面色红润,显得很有气势,与赵老爷子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

    看到谢斌,这大背头疑惑的望望赵老爷子,“就是这位?”这怀疑的声音一点也不怕谢斌听到。

    不过谢斌什么人,就是心里不舒服也没表现出来,反而笑着站起来:“不才正是在下,高手算不上,对这些小伎俩了解一点而已。”谢斌这话说的不卑不亢,也隐隐有些不满的意思。

    大背头一听谢斌的话,不以为意的哈哈一笑,朝赵老爷子道:“这小朋友有意思,来来来,让我看看这幅画。”大背头从兜里掏出一柄放大镜仔细观察一会儿后扭头问谢斌:“小伙子,你怎么看出这事赝品来的?”

    “感觉和经验。”谢斌对这种气势很足而且有些咄咄人的人,感觉不是很好。就像眼前这位大背头,以前即便不是权倾一方的人,也肯定曾经身居过高位,要不然的话这位就是那种目中无人盲目自大的蠢货了。不过现在看来,这人只能是第一种。这种人一般都以自我为中心,比较少考虑别人的感受,而且一言一行都想要对别人造成压力,最好让所有人都对他低眉垂眼才满意。或许这就是某些人所说的“王八之气”吧。

    “好一个感觉和经验,小伙子你师从哪位名家?在哪家店掌柜?”大背头哈哈一笑,继续问到。

    “没有师傅,也没有资格掌柜。”

    “那你哪里来的经验?”大背头很惊讶。

    “我从小写字画画,这么点经验还是有的。”谢斌依旧那副语气,心里却有些不爽了,这人实在有些过分,你查户口呢?

    大背头一拍手掌,惊叹道:“这样啊,老赵,拿笔墨来,让小伙子留几个字看看。”

    谢斌本想拒绝,不过一看小果果已经开始准备磨墨了,赵老爷子也开口道:“小谢,没事,就写几个字让我们这老家伙开开眼界,别看这条街上玩字画的那么多,可写字写的好的却没几个,画的好的就更少了。”

    苦笑一声摇摇头,谢斌值得点头。他从小练字,说起来还真没什机会让别人欣赏呢,偶尔在竹雕上刻俩字也没什么人看出点门道。谢斌倒是希望这个让人不怎么喜欢的大背头能识点货,好煞煞他的威风。

    笔墨纸砚都是现成的,而且都是好货色,尤其砚台还是一方古砚。国内有四大名砚,这块就是其中的一种——澄泥砚。

    澄泥砚是用过滤的细泥做材料制成的,质地坚硬,易于发墨,不损笔毫不损墨,比起那些石质砚台一点也不差,而且制造工艺相当考究,其复杂和难度甚至可以媲美瓷器。因为澄泥砚是需要先进行反复的捶打,然后塑形,再进行雕刻,最后才入炉煅烧,所以比较珍贵,传世的上品较少。

    以前几千块最多一两万就能卖到一块不错甚至有传承的砚台。可是现在却涨了好多,一块没什么传承的砚台都能要到七八万甚至更多,品相好的有传承的喊道几十万都是正常。

    这块澄泥砚虽然不算是上品,但是品相完好,这就已经非常难得了。而砚上刻有渔翁闲钓图,栩栩如生,精巧细致,把它摆在桌子上,闲来磨点墨写点字什么的到也别有一番滋味。

    砚台不错,笔也是好笔,上好的紫狼毫。狼毫是硬毫笔,写出来的字也是刚劲有力,是谢斌最喜欢的。要是谢斌的爷爷,则喜欢比较软的笔毫,比如说羊毫或者兔毫,写出来的字就显得自然飘逸。

    纸同样是好纸,厚实光洁的手工宣纸,这价格怕是不一般,以前谢斌可没有用过这么好的纸,他爷爷倒是用过,可也当成宝贝似得,不让谢斌乱动。

    而墨也同样的重要,好的墨块制作过程也是很复杂的,古时候甚至会添加一些其他的材料,使墨块更有特色,而且写出的字都带着特异的墨香。现在谢斌眼前的这墨就是上好的松烟墨,最是适合写字。

    这么多好东西摆在面前,谢斌的手也真的有些痒痒了。不过想想平时这些东西只能放着,任由两个不怎么会写字的家伙充面子,谢斌就觉得有些可惜。

    看着两大一小三个人兴致盎然的望着自己,谢斌心里豪气顿生,让你们见识见识本人的书法。想到这里,谢斌提起毛笔,轻沾香墨,顿了顿,在光洁的宣纸上挥毫泼墨,一行大字出现在纸上。“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是出之刘禹锡的名句。这首诗是因为作者屡遭贬谪,但是意志并未消沉,而且始终坚信自己的高风亮节和惊人才学会被世人所认识。

    “好!”“好字!”赵老爷子跟大背头一起喊好。

    谢斌自己端详一下,也觉得比较满意,想不到好多年不动笔了,这功夫却一点也没落下。十四个大字个个刚劲有力,入木三分,折转之间,颇显功力。

    此时听到这两位的称赞,谢斌心里也有些飘飘然,对大背头的感觉也都好转了一些,可惜谢斌没有印章,要不然在盖一个章留下名号就更完美了。

    看着赵老爷子喜滋滋的那这幅字轻轻晾起来,大背头也涎着脸朝谢斌道:“小兄弟,也给我写一副呗,嘿嘿。”谢斌被这人给逗乐了,刚才还一副目指气使的神态,现在立刻就变成了另一种模样。

    看到谢斌不语,大背头又赶紧说道:“小兄弟,别看赵老头一副文雅的模样,其实是个教理科的老教师,对字画什么的一窍不通;可我宋振平写的字虽说也不算好,眼光却是没得说,在这条街上那是数一数二的。”末了害怕谢斌不信,赶紧解释道:“我在那边开也有一家店面,专营字画的,小谢吧,你的字真的很不错,不但劲道,而起还带着一丝飘逸之风,显然也是名家传承的,不是我巴结你,这副字拿出去不比那些什么名家差,要是拿到我店里也能买个三五万。”

    第十章 龟虽寿

    谢斌听了才对这大背头有些刮目相看,确实,谢斌的字是跟着他爷爷学的,虽然比较喜欢楷书和隶书,但是字里行间还是带着他爷爷那种飘逸的风格。只是被这个看上像官员而多于像文人的人说出来,这就不得不让谢斌佩服了,最起码这眼力确实不错。

    看着大背头的表情,谢斌点点头道:“好,你想要个什么字?”

    “这个,小兄弟你看着办,只要应景的都成。”大背头倒是不挑剔。

    谢斌想了想,提笔写下几个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这几个字却是干脆用行楷写成,筋骨圆润,笔锋潇洒,既有楷书的刚正,又有行书的流畅。这十个字一气呵成,洒脱不凡。

    自称宋振平的大背头看着这一行字,啧啧赞叹:“真不错!这一手字没有八、九十来年的功力是写不出来的,而且这笔力非常强,比一些成名的书法家还要强一份,怕是从小打的基础非常扎实,这不可不单单是苦练就能练出来的。”

    谢斌对这个大背头现在的感觉已经变得很好了,呵呵一笑道:“是啊,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练字,不过这几年忙着赚钱养家,没有顾得上练字,已经好几年没有动过笔了,说起来惭愧啊。”

    “哈哈哈,你这么一说,让那些专门写字为生的大家们怎么好意思啊?哈哈哈,小谢,你做什么工作的?”宋振平笑着问道。

    “没工作,自己倒腾点玉石翡翠玩玩,赚点差价而已。”谢斌谦虚道。

    “咦?玩翡翠的?那可是大买卖啊,怎么样?有钱途不?我有个朋友就玩翡翠原石的,还想让我也去玩两把呢,不过不懂行,没敢去。”宋振平惊讶的说道。

    谢斌笑着点点头,“还是别去的好,那玩意比古玩还惨,几百万几千万的扔进去连个水花也溅不起来,一批批的投资者倒下去,一批批的又闯进去,都光想着发大财,可那么容易?跟在地摊上捡漏的几率差不多,还是玩古玩来的省心些。”

    “哈哈哈,其实也都这样,不管哪个行业,有暴利的就有大风险,现在的古玩生意也不好做啊,别看我号称开着古玩店,卖出去的大部分都是工艺品,至于真品嘛,一年卖能出去三五件就不错了。”宋振平很是健谈,说起来滔滔不绝的,不过说的都比较在行,这也让谢斌对他的印象更好。

    看到果果在一旁俏生生的站着,谢斌朝她咧嘴一笑,提笔又写下了几个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然后又在一旁落款:“赠果果小朋友,癸巳年六月。”

    看到谢斌写给她的字,果果喜笑颜开,朝谢斌脆生生的道了一句“谢谢斌哥哥”。谢斌心里喜欢,也笑着答应一声,小心的把字吹干,让这丫头拿走了。

    随后谢斌就在这里跟赵老爷子以及宋振平两个人谈天说地的胡扯起来,说些古玩行里的事物,在说些翡翠玉石的行情等等。谢斌只要他愿意,是很能说的,宋振平也是个口无遮拦的人,就是不怎么爱说话的赵老爷子也很有兴趣。小丫头果果也搬个小凳子坐在一旁坐着腮帮子侧耳倾听,时不时的给众人续茶。

    等谢斌打算离开的时候,指着自己写字的那方澄泥砚问道:“赵老,那方砚台有出手的打算吗?”

    “怎么?小谢你有兴趣?”赵老爷子很意外,“这价格可不便宜啊,现在澄泥砚的行情见涨,我真有些舍不得呢。”

    “没事,有个价就行,说起来惭愧,学字这么多年,真没有一块合手的砚台呢,您要是不愿意出手这一块,我再重新挑一块也行。”对那块澄泥砚,谢斌喜欢,但还没到非拿下不可的地步,话说现在的市场上,品相好的砚台可不少,好多甚至是传承有序有据可查的,还有一些是名人使用过的。虽然价格不菲,不过以谢斌的身家和揽钱的手段,买两块还是没什么压力的。

    老爷子看看谢斌的笑着叹口气,“其实我自己也不怎么写字的,留着也是浪费,小谢你要是有兴趣,给我三万块行了。”

    “这……”谢斌听了这个价有些犹豫,“赵老,是不是太低了一点啊,这块应该能卖到五万以上吧?”

    “呵呵,所谓宝剑赠英雄,本来应该送你才是,不过老头子我也要吃饭的,这亏本买卖不能做,就厚着脸皮收你三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