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都市言情小说 > 锦衣夜行(精校版) > 第 19 部分

第 19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彭梓祺直起腰来,开始在房中踱步,一边踱步,一边说道:“有问题,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夏浔被她弄得忐忑不安,连忙问道:“有……什么问题?”

    彭梓祺停下脚步,很认真地道:“咱们喝的酒有问题”

    夏浔心中嗵地一跳,脸色已经有些变了,他勉强笑道:“酒……酒的味道很好啊,能有什么问题?”

    彭梓祺盯着他的眼睛,忽然又凑近了些,压低声音道:“我怀疑……咱们喝的是假酒”

    “啊?假酒”

    “对,假酒”

    彭梓祺沉着地分析道:“我平时喝了酒,绝不会睡得这么死,更不会醒后这般疲倦,可我昨夜居然睡得死死的,到现在还周身乏力,非常困倦,还有你,平时比我起的还早,今天竟然一觉睡到现在,你不觉得有问题吗?”

    “这个……,嗯,的确有问题。”

    “这就对了”

    彭梓祺“啪”地打了个响指,做出了分析结论:“本来,我疑心这里开的是一家黑店,可我已经仔细检查过,我们没有任何损失,那么就只剩下一个解释了,这店不是黑店,这店主却是j商,他们卖的是假酒”

    夏浔讷讷地道:“这个……彭公子分析的……很有道理。那你打算怎么办?”

    彭梓祺抱着肩膀,捏着下巴沉吟起来:“我还没有想好,你说咱们是把掌柜的叫来臭骂一顿,然后叫他免了咱们的店钱和饭钱呢?还是干脆拆了他这家店?”

    夏浔吓了一跳,赶紧道:“依我看,还是算了吧。”

    “怎么?”

    “好歹我也是青州城里有头有脸的人物啊,俗话说帮亲不帮理,反正咱们也没啥损失,要是在这里大吵大闹的话,这镇上的人还能传咱们的好话吗?有损名声的。”

    彭梓祺摇头叹道:“死要面子活受罪,说的就是你这种人。”

    夏浔干笑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彭梓祺白了他一眼道:“你算什么江湖人呐,口口声声讲什么江湖。你还不起来么?”

    夏浔看看天色,说道:“都快晌午了,咱们就别顶着日头走了,干脆歇个晌儿,下午回城。”

    彭梓祺颔首道:“也好,我也觉得有些乏,那我回去再歇一会儿。”

    “好……”

    彭梓祺走到门口,迟疑了一下,又扭头问道:“你昨晚……真的没做梦吧?”

    “嗯?我为什么要做梦?”

    “算了算了,当我没说。”

    彭梓祺赶紧溜出门去,闪到廊下又羞又恼地顿了顿脚:“傻丫头,你做梦,人家就也得跟着你做梦?做梦就能和你做一样的梦?还一直问一直问的,真是没羞没臊”

    彭梓祺自怨自艾地说着,院子里一个恰好经过的店小二,见这位客官一身男装,却是一副十足的女儿娇态,不禁看直了眼,彭梓祺一眼瞧见他,立即恶声恶气地喝道:“看看什么看,j商哼”

    彭大小姐一甩长发,很傲娇地回房补觉去了,丢下那店小二一脸茫然。

    冯西辉死了,参加葬礼的人并不多。他不是本地人,葬礼是由他的好友兼上司赵溪沫赵推官会同知府衙门里几位与冯西辉谈得来的同僚们出资c办的。七天后,冯西辉的棺材被埋在了青州城西的玲珑山。

    因为他的家被烧成了一片废墟,多年积蓄毁于一旦,几位同僚凑份子办丧事的钱有限,所以只请了当地小庙的一个半吊子和尚给他c持葬礼,参加葬礼的人除了几个府衙的同僚,就只有夏浔和几个自认为与冯检校关系比较亲密的商贾富绅了。

    南阳河畔的刘掌柜也在,他今天扮的是安员外的下人,两个人就在夏浔的侧首,隔着四五个人,夏浔一手撑伞,目不斜视,但他眼角的余光已注意到,有一双y冷的眼睛一直在盯着他看。

    天y沉沉的,雨丝凄迷如雾,打湿了静夜和尚那套唯一拿得出手的七成新的架裟,他手里摇着法铃,正在为冯西辉颂念“大悲往生咒”:“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哆夜,哆地夜哆,阿弥利都、婆,阿弥利哆、悉眈婆,阿弥利哆威哥兰谛,阿弥利哆威哥兰谛……”

    一遍遍的诵念,低沉庄严,再配着这晰沥的雨丝和y沉的天色,构成了一篇哀伤感人的送行曲。夏浔站在人群中,不言不动,在他脸上看不出一丝的情感波动。

    “和尚,念错了”

    听见静夜和尚诵经的声音卡在那里,含含糊糊的始终在诵念那句“阿弥利哆威哥兰谛”,而且其中有两个字的读音还是错的,穿着一身皂青色长袍的青州府照磨官吴辉光实在忍不住了。

    静夜和尚的老脸红了一下,假装没有听见,继续墨叽他那句“阿弥利哆威哥兰谛”,吴辉光咳嗽一声,按捺不住提高了嗓门:“和尚,你念错了,不是威哥,是迦,这一句应该读作阿弥利哆迦兰谛。”

    当着自己的徒弟和众多的客人,被一个世俗人指出自己念的经咒是错的,静夜和尚登时下不来台了,他胀红着脸辩解道:“这位施主,贫僧一直念的就是阿弥利哆威哥兰谛,就是威哥,没错的,贫僧的师傅就是这么教的。”

    吴辉光是个八品官儿,进士正途出身,在州府衙门干的是磨勘审计的活儿,大概是因为职业病的缘故,为人刚正,性子却有些愚,是个拘泥不化的主儿,他哪里看得出这位大师是个半吊子和尚,不愿就此含糊过去,立即反驳道:“不对,你念的就是不对,要么是你师傅教的不对,这里应该念做阿弥利哆迦兰谛,是迦,不是威哥。”

    “是威哥,不是迦”

    “是迦,不是威哥”

    看着这搞笑的一幕,夏浔心里忽然涌起一种荒诞绝伦的感觉:抬头看着面前那座新坟,原本因为侧翼那双眼睛的视,令他如芒在背的感觉,竟在不知不觉间消失了。

    第053章 要拖!要脱!

    静夜和尚与吴辉光你一言我一语,就在冯西辉的坟前指手划脚地理论起来,送别的人群即便真有些淡淡的伤感,也被这对活宝儿的争吵给弄没了,许多人都忍着笑,看着二人争辩,原来依稀的悲壮气氛顿时一扫而空。

    “好了,不要争辩了,请大师接着念下去吧。”眼见二人闹得实在是不像话,赵推官皱了皱眉,出声制止道。

    书呆子吴辉光脸红脖子粗地道:“大人,这个和尚念的明明就是错的。”

    赵推官淡淡地道:“佛曰: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心诚则灵”

    吴辉光听了若有所思,想想也是道理,自己总不能替那和尚念经吧,干脆依着大人,“心诚则灵”罢了,于是忍着怒气点点头,退回了人群。

    静夜和尚大为欢喜,只觉赵推官这句话说的极妙,以后若是碰上不通不明的经咒念出来却被人家当场识破时,大可用这句话来搪塞一番,他怕回头便把这句话给忘了,所以心里不断进行记忆,而他嘴里却正念着“大悲往生咒”……

    结果他又出了纰漏,本来翻来覆去的念的是那句“悉眈婆,阿弥利哆威哥兰谛,阿弥利哆威哥兰谛……”结果念着念着就念成了:“佛曰: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心诚则灵”

    吴辉光听了气不过,上前一步,又要出来指错,幸好有个同僚实在看不下去了,一拉他的腰带把他又扯了回来,吴照磨这才省悟过来,只好闭口不言。只是以他爱挑毛病的性子,要他如此隐忍,受在难受之极。

    一场近乎闹剧的葬礼在半吊子和尚的主持下好不容易结束了,撑着伞披蓑衣的各人纷纷作鸟兽散,夏浔故意慢了一步,候着刘旭和安立桐到了面前,立即低声道:“两位大人,你说冯总旗怎么就暴病死了?我现在该怎么办才好?”

    说到冯西辉的死讯,夏浔原以为一定会在青州府引起一场轩然大,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有关冯总旗的死竟然是波澜不惊,直到第三天才陆续传来:青州府检校官冯西辉得了绞肠痧,暴病身亡。

    得绞肠痧是绝不可能身首分离的,冯总旗的尸身虽然在大火中烧得不成样子,可是忤作怎么也不至于连尸体是否完整都看不出来吧?

    夏浔不知道官府为什么要隐瞒冯西辉的真正死因,难道是因为冯总旗的锦衣卫腰牌没有烧尽?亦或是有人认出了被大火烧得变形的绣春刀?官府发现内藏蹊跷,因为有所顾忌才不敢声张?

    夏浔始终没弄明白真正的缘由,不过官府越是不敢大张旗鼓地调查,对他越是有利,他乐得揣着明白装糊涂。但他不相信安立桐和刘旭也相信冯总旗是暴病身亡的,他们在青州已经四年了,一定还有些人脉关系,可以帮助他们查到冯西辉的真正死因。

    一听夏浔问起,安胖子立即哭丧着脸道:“你问我,我问谁呀?我现在也是六神无主……”

    刘旭喝道:“住嘴”

    喝住了这个没出息的同僚,刘旭向夏浔y沉沉地一笑,说道:“你不必担心,上头会派人过来的,冯总旗生前吩咐了你什么事,你就一心一意地去做你的事,其他的不需要你c心。”

    夏浔恭驯地低下了头:“是,那我知道怎么做了。”

    刘旭道:“你先走吧,有关冯总旗的后事,我与安兄还有话说。”

    “好,那么,我告辞了。”

    夏浔向他们点点头,返身向远处停靠着的自家的马车走去,刘旭y沉的目光从他的肩上慢慢落到他的脚下,夏浔的脚步很沉稳,在泥泞的乡间土道上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的距离几乎都是一样的。

    夏浔沉着地走到自家车前,先跺了跺脚,这才举步登车,夏浔上了车子,回头向刘旭和安立桐一望,见他们正远远地注视着他,便微微颔首以作示意,随即合拢了雨伞,轻轻一甩。雨滴溅在青草叶上,草叶被压得微微一弯,随即便奋力甩脱了那颗水珠,重又扬起。

    夏浔已进入了车厢……

    彭梓祺正坐在车里,夏浔上了车子便往座位上一坐,闭起了眼睛。彭梓祺以为他是刚从坟地出来,心情有些压抑,所以静静地坐在那儿,并没有打扰他。

    夏浔紧张地思索着,方才刘旭在观察他的时候,他也在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刘旭和安立桐的反应。现在看来,安立桐毫无一个情报人员应有的素质和觉悟,他根本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人,而刘旭……

    夏浔微微皱起了眉,刘旭显然是对他产生了怀疑,毕竟张十三和冯总旗都是在他出现之后离奇死亡的,如果他是真正的杨文轩,刘旭未必会疑心他,而他偏偏又是个冒牌货,他有动机。

    “怎么办?”夏浔紧张地思索着,许久许久,紧紧拧起的眉头又渐渐地舒展开来,刘旭纵有疑心,也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张十三和冯西辉这样的人物,都神不知鬼不觉地交待在我的手中,区区一个刘旭,能把我怎么样?

    快了,就快了

    他从阳谷县回来,在黄河渡船上的时候就已经听人说过,当今皇上龙体欠安,已经着皇太孙署理政务了。夏浔不记得朱元璋的确切死期,却知道皇太孙朱允炆监国摄政,也就意味着朱元璋的死期不远了。而朱元璋一旦驾崩,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削藩马上开始。

    朱允炆对他的叔父们一直心怀忌惮,他还没有继位的时候,就在考虑怎么收拾这些叔父,他甚至同自己的皇爷爷探讨过这个问题,可惜朱元璋并没有给他一个想要的答案,反而问他如果叔叔们起了野心,他要怎么办,朱允炆的回答非常机警,符合他一贯给人的孝悌仁厚的印象,他说:“以德怀之,以礼制之。如不可,则削其封地,又不可,则废置其人,又甚则举兵伐之。”

    朱元璋很满意,可惜,这番话只是朱允炆在爷爷面前扮乖孩子的鬼话,事实是:朱元璋刚死一个月,尸骨未寒,未见诸王有丝毫反迹,朱允炆就迫不及待地对叔父们动手了。他既没有展示他的德行,施展他的礼制,也没有采取“削减藩地、裁撤护卫、留其王爵”的温柔手段,而是直接下手拿人。

    一道诏书,贤良的周王朱橚入狱;又一道诏书,代王朱桂被贬成了庶人。紧接着齐王、岷王也都全家贬成了庶人,湘王性子倔,不肯接受被侄子流放穷荒僻壤的结局,全家举火自?焚。朱允炆摆明了除了他这一房,皇爷爷的其他子孙要统统贬为庶民了。

    收拾了五个叔叔,建文帝信心大增,磨刀霍霍,开始剑指北平。燕王见势不妙,把自己所有的儿子全部送进京去做人质以示忠心,朱允炆仍不罢休,按照几位心腹大臣的计划,步步紧。终于,不甘心“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朱老四小宇宙爆发了,领着八百个亲兵同富有四海,兵马数十万的皇帝开始了一场任谁看来都绝无胜算的战争,靖难之役由是打响。

    战争中,锦衣卫这柄锋利无比的刀本该是大有用处的,但是夏浔知道,一旦建文帝登基,锦衣卫更不可能东山再起,因为建文帝从小接受的是儒家教育,他喜欢重用的是文臣。

    如果他重用的是杨溥、杨士奇、杨荣、夏原吉、金幼孜、王偁、解缙这些真正胸怀韬略的实干家,那么当燕王朱棣一步步走向强大的时候,这些重视结果胜过重视手段的政治家或许会劝他启用锦衣卫,可惜的是,他重用的是黄澄、齐泰、方孝孺这一类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只会抱着道德大义夸夸其谈的庸臣,他们固然忠心,可他们只有忠心,而无能力。

    因此,夏浔清楚地知道,只要拖到朱元璋归天,建文帝马上就会对诸王下手,而且根本不需要锦衣卫制造什么犯罪事实,他随意编排一些罪名,下一道诏书,就把齐王贬为庶人了,锦衣卫的计划届时将失去执行目标。在紧随而来的靖难大战之中,朝廷势力将不断重新组合,锦衣卫将再也顾不上扔在青州的这几枚棋子。

    那时候,自己或许会像西门庆那样,在这里潜伏下去,潜伏一辈子。

    这个结果很不错,能够潜着不起来,也是一种幸福。

    因此,他现在要做的事只有两件,一是拖,拖到朱元璋归天,朱允炆发难;二是脱,尽快脱离,和齐王划清界限,免得建文帝削藩时,把他这个齐王心腹也一股脑儿地抓进去。刘旭此人不足为虑,那么他接下来的主要精力就要放在:

    把锦衣卫用了四年时间,才给杨文轩争取来的齐王代理人的身份,用半年的时间转让出去,这样的话,他得找一个帮手,一个肯帮他背黑锅的倒霉蛋。

    第054章 雨中谜

    “老安,冯总旗之死,大有蹊跷。”

    刘旭低声道,安立桐呼呼地喘着粗气,奋力地从泥泞中拔着自己沉重的鞋子,擦一把汗,没好气地道:“你这不废话么?冯总旗的脑袋都和身子分家了,这叫蹊跷吗?这叫谋杀你见过得了绞肠痧会掉脑袋的?我现在睡觉都不踏实,走到哪儿都觉得背后有一双眼睛在盯着我。”

    他站住脚,紧张地道:“老刘啊,卖消息给咱们的那个忤作说,府衙的几位大人都很紧张,好象还有什么事儿是他也不知道的,你说会不会是……府衙的人在冯总旗的住处发现了什么代表冯总旗锦衣卫身份的东西?”

    刘旭沉着脸道:“发现了又能怎么样?锦衣卫那本公开的花名册上,根本没有我们的名字,官司打到应天府,也查不出个所以然来。我的意思是说,这个夏浔非常可疑。”

    “夏浔?那个乡巴佬儿?”

    安立桐立刻嗤之以鼻:“冯总旗一身功夫何等了得你不知道吗?就凭夏浔那小子,他有本事碰掉冯总旗一根毛,我就算他了不起。”

    刘旭沉声道:“那你说,咱们潜伏青州四年,一直安然无恙,怎么夏浔一来,张十三、冯总旗就先后死了?这也未免太巧了吧。再者,冯总旗死就死了,他的住处为何被烧成了一片废墟?你不觉得,他是唯一一个有理由杀掉冯总旗的人么?”

    安员外道:“冯总旗死的时候,他可不在城里。”

    刘旭立即道:“但是冯总旗死的第二天,他就回来了,这个巧合,不让人生疑么。”

    安员外又道:“那十三郎呢?整个案情经过,冯总旗可是了解的详详细细,十三郎死时身边并没有凶器,夏浔根本没有机会藏起凶器”

    “这……”

    安员外把一个肥胖的圆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所以说,夏浔是绝对不可能的。”

    他四下看看,又紧张地道:“老刘啊,我总觉得,咱们潜伏青州的事,应该是被人发觉了。当初杨文轩遇刺,咱们一直以为和咱们的大事无关,现在看来,未必如此,杨文轩、张十三、冯总旗,如果是被同一伙人干掉的呢?”

    他四处看看,仿佛那凶手就在一旁窥伺似的,有些胆怯地缩了缩脖子:“冯总旗死了,张十三死了,真正的杨文轩也死了,现在连个主事的人都没有,我看咱们这差事够他娘的呛了,可这不是咱们的错呀,冯总旗和张十三都已殉职了,咱们两个只是听话跑腿的小人物,待在这儿还有什么用,依我说,咱们回金陵吧,佥事大人没理由难为咱们的。”

    刘旭绝望地摇了摇头:这个脑满肠肥的家伙,根本不可与谋

    其实安立桐固然胆小怕事,也不想任事,可他也不致于蠢得一塌糊涂。他也有他的打算,他同其他三个人不同,那三个人都是职业军户,从小就在锦衣卫里当差,唯一的职业就是锦衣卫,想要出人头地只能寄望于锦衣卫,而他呢?他有万贯家产,他有娇妻美妾,他凭什么要跟着他们去出生入死?

    杨文轩、张十三、冯西辉,接二连三的离奇死亡,固然令他心惊胆战,但是同时心里面又有一种解脱般的轻松和喜悦,他希望因为冯西辉和张十三的死,能让佥事大人改变主意,放弃青州计划,那么他就可以回应天府做他的富家翁去了。

    所以他的态度非常消极,他只盼着应天府那边尽快收到消息,尽快做出“英明决策”:令其撤离。当然,他也确实不相信冯总旗的死与夏浔有什么关系,冯西辉、张十三看不起他,甚至连刘旭都看不起他,他何尝不是根本看不起夏浔那个穷叫化呢。

    安员外见坟场的人已经不多了,有些担心起来,忙道:“老刘啊,我得走了,你也快回去吧。那刺客神出鬼没的,兄弟我心里不安呐。”

    他说着,便转过手,喃喃叹道:“唉,y雨霏霏,却如冰刀雪剑啊,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

    刘旭看着这个不争气的东西,气得肝火大旺,他口不择言地低骂道:“真是块涂不上墙的粪土,冰什么刀雪什么剑呐,一个臭生意人还拽什么文,真他乃乃的”

    刘旭转身欲走,忽又站住,眼珠慢慢转动了两圈,慢慢放出光来:“冰刀?冰刀如果是冰刀的话,那就不需要藏了,它会自己走掉的……”

    马车入城,到了十字路口忽然停了下来,耳边传来一阵嘀嘀嗒嗒的唢呐声。

    计议已定的夏浔掀开轿帘儿探头一看,只见一队迎亲队伍正经过街头。天上虽然下着小雨,可是吉期已定,迎亲和送亲的队伍仍然按时上路,或许这细雨有些恼人,不过仍然可以看得出他们脸上那欢天喜地的神情。

    夏浔看着送亲队伍热热闹闹地在面前走过,脸上忽然露出一种耐人寻味的笑容,向彭梓祺问道:“彭公子,你可知道婚礼与葬礼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婚礼与葬礼有什么相同之处?”

    彭梓祺认真的想了想,答道:“我知道,相同之处就是有人欢喜有人伤悲。”

    “哦,这话怎么说?”

    彭梓祺胸有成竹地道:“嫁女儿,爹娘虽然为她欢喜,可是总会有些舍不得的,难免又要欢喜又要伤心。再者,如果那新婚的男女,另有旁人喜欢了他,在这大喜的日子里自然也是有人欢喜,有人伤心。而不管是什么人,总会有人喜欢他,有人不喜欢他,所以当他死掉的时候,一样是有人欢喜有人伤悲……”

    夏浔微笑道:“嗯,似乎有些道理。”

    彭梓祺不服气地道:“似乎?那你说,婚礼与葬礼有什么相同之处?”

    夏浔慢条斯理地道:“相同之处就是:都有人躺下”

    彭梓祺腾地一下红了脸,啐道:“流氓”

    夏浔叹道:“我只不过说了一句大实话而已。”

    迎亲队伍走过去了,夏浔看着远去的迎亲队伍,脸上的笑容慢慢敛去,若有所思地道:“成亲……,杨某已至及冠之年,似乎也该成亲了。”

    “哦?”

    彭梓祺的心忽然不争气地跳起来:“你有……有了喜欢的女子么?”

    夏浔喃喃地道:“我也不知道我会不会喜欢她。这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小定下的亲事。也许,明年春天,我该回江南老家完婚才是……”

    这就是夏浔想要撇清和齐王的关系想出的办法。今冬他要去北平,这一去一回最快也得两个多月,回来之后又要去江南完婚,加起来半年都不止,齐王那么多生意,总要有人照料的。这是一个肥缺,只要他稍稍放出风声,一定有人打破了头的抢着来接他的班,替他背起这口黑锅,那时他磨磨蹭蹭地留在江南,齐王也不会催他了。

    等到朱允炆对齐王一下手,他就可以彻底摆脱控制,鲤鱼脱却金钩去;摇头摆尾再不来!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变数,那就是锦衣卫方面是否会采取什么措施,男大当婚这个理由,在那位锦衣位幕后首脑面前怕是没有什么说服力的,只能见招拆招了。

    彭梓祺的心情突然变得很不好,凭着理智,她知道自己不该有什么不快,她绝不会嫁给这个勾搭两母女的无耻小子,他娶不娶亲,干卿何事?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她的一颗心就是乱如雨丝,纠结的很……

    夏浔看看雨丝飘摇的长街,却是兴致大发:“怎么样?我们下车走走,咱们雨中漫步,走回府去?”

    “我不……好吧。”

    彭梓祺想要拒绝,却又鬼使神差地答应了,两个人各撑一把伞下了车。

    马车打发走了,两个人安步当车,缓缓前行。

    “哎呀”彭梓祺忽然闪了一下身子,差点儿跌倒。

    夏浔扭头一看,忍不住笑道:“鞋带开了?幸好只是走路,要不然……,拿着。”

    他的手一递,彭梓祺下意识地接过了他手中的伞,然后夏浔便很自然地蹲下去,开始为她系鞋带。彭梓祺呆住了,哪怕她是他的娘子,她的男人也绝不可能蹲下身来为她系鞋带,只因为他是男人,她是女人,这个世界一直是这样的。

    但他……,他很自然地就俯下身去,做得那么理所当然。彭梓祺的眼睛有些湿润,手中撑着的伞不知不觉地有些歪了,雨丝开始飘落在夏浔的衣服后摆上,彭梓祺注意到了,连忙举正了雨伞,悄悄的、悄悄的向前移动,把夏浔完全罩在伞下。

    缠绵的雨丝飘摇头,打湿了她的肩头。

    微风细雨中,巷角一家小酒店。一壶浊酒,两碟小菜,刘府老仆黎大隐独据一桌,正在自斟自饮。当他看到夏浔和彭梓祺撑一把油纸伞,雨中漫步声,先是一愕,随即目中便迸出了凌厉的杀气,握住酒杯的手指也攸地收紧了。

    就在前天,小姐已经见过了儿女亲家,为小小姐定下了婚期。小姐已经下定决心,决不让杨文轩毁了刘家,她要对杨文轩下手了。黎大隐十分欢喜,这才跑到街头,自斟自饮,想不到恰在此处看到那人。

    黎大隐恨不能马上扑上去,把他一刀杀掉。可惜,现在还不是时候,杨文轩一定要死,但是杨文轩的死必须和刘家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所以他只能等,必须等,等一个万无一失的机会。

    第055章 娃娃亲

    天下着雨,生春堂药铺的顾客不多。今天那位坐堂郎中去参加晚辈的婚礼了,庚员外挽起袖子,亲自到前厅为病人坐堂切脉。他的医术是入赘孙府后学的,不算特别高明,也还过得去。

    来看病抓药的是青州府衙的照磨官吴辉光吴大人,吴大人把手垫在一块毛巾上,一边让庚员外给他号脉,一边发着牢s:“刚从冯检校的葬礼上回来,这两天天y,我心口儿有点闷得慌,你给好好瞧瞧。”

    “大人请宽心,还是老毛病,您这病有年头了,要一下子治好不大可能,不过舒缓病痛还是容易的,大人遇着什么事儿心且放宽一些,这病自然先就好了一半了。”

    “省得省得,这道理我自然省得。”

    吴大人道:“可我这人就爱较真儿,一旦真遇上了事儿,忍不住。就说今天吧,今天在冯检校的葬礼上,碰上个根本不会念经的和尚,我实在气不过,还跟他理论了一番。唉想起来真叫人心酸呐,冯检校做事沉稳练达,在任上时一向与人和气,是个好人呐说死就死了,死了就死了吧,葬礼又这般寒酸,和尚连往生咒都念错了,如何投胎转世哟。”

    庚薪抽回手,开始提笔写字,一边写着药方儿,一边头也不抬地道:“听说冯检校是患了急性绞肠痧,夜间挣扎起来,又不慎打翻了油灯,引起大火死的?唉,多年的积蓄,连着家伙什儿全烧光了,亏得大人和几位同僚帮衬,要不然买口棺材都难哇。大人也不容易,尽了心意就好啦,正所谓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呐。”

    吴辉光撇撇嘴道:“绞肠痧嘿绞肠痧”

    他左右看看,探头过去,低声道:“老庚啊,你是个实在人,我就透露给你知道,可别往外张扬,冯检校,是被人给……”

    他并掌如刀,向下狠狠一剁,啧啧地道:“咔嚓狠呐,一下子就身首两段,一个大活人,就这一下子,说没就没了。”

    “什么?”

    庚薪笔下一颤,连忙停了笔,惊讶地道:“冯检校是叫人给杀了的?天老爷,这可是杀人命案呐,冯检校是官呐,杀官如同造反,怎么就有人敢做这样的事?嗳,既然是被人杀的,怎么都说是得了急病死的呢?”

    “咳还不是让齐王爷给闹的”

    吴照磨探过头来,神秘地道:“因为上次杨文轩遇刺的事儿,王爷把府衙的几位大人都找了去,严厉训斥了一番,说再这么下去,王爷就要替咱们州府衙门管管青州地面上的事儿。得,上一次是青州缙绅遇刺,这一回更不得了,连州府衙门的官员都叫人给杀了?这样传扬出去那还得了?大人们不敢张扬啊,这事儿出得我口,入得你耳,可千万别再叫旁人知道了。”

    “是是是,大人您放心,我老庚的嘴巴一向严,再大的事儿我心里都藏得住,绝不会对人张扬的。”

    庚薪满口答应着,把药方子递给小伙计。小伙计去抓了药来,包成三包,用线捆了送回来。庚薪双手奉上,递给吴照磨,亲自把他送到滴水檐下,陪笑道:“吴大人,您好走,遇事千万宽心。”

    吴辉光撑起伞道:“知道了,今儿往玲珑山一行,我是感慨良多啊,人死如灯灭,一了百了啊,活着的时候,还是好好活着吧……”

    庚员外拢着袖子站在滴水檐下,看着吴照磨一步三摇的背影,心中忽然一动:“杀人?杀人么……,别人可以杀人,我为什么不可以杀人?人死如灯灭,一了百了啊”

    庚员外拢在袖中的双手忽地握紧了,他被自己从未有过的想法刺激的脸庞胀红,鼻息都粗重起来:“冯检校是官,为了逃避齐王的斥责,府衙连冯检校的死因都能瞒下来,更何况是杨旭一介生员呢。不光是他,还有那个贱人,还有那个小贱人,如果我把他们都一股脑儿地杀了……”

    庚员外激动的开始簌簌发抖:“我不但可以一雪奇耻大辱,也可以从此尝尝真正当家作主的滋味了,现在青州有个无影无踪的刺客,官府又讳于张扬令人不安的消息,这……这是天赐良机啊……”

    庚员外越想越激动,嘴角渐渐绽起一抹有些狰狞的笑容,这时黎大隐一瘸一拐地回来了,一看到他的身影,庚员外马上耷下了眼皮,重新恢复了那副麻木不仁的模样,慢悠悠地转回了药堂。

    对夏浔来说,接下来的日子非常平静。他除了打理自己的生意,就是开始着手物色黑锅接替人,同时尽可能地转让、售卖自己的产业,而这一切都是对外打着要回江南完婚,对齐王则大表忠心,说是为了给齐王去北平采买毛皮、兽筋等货物。

    夏浔已把阳谷之行的经过向齐王详细禀报了,在蒲台县出手救人的时他也没有隐瞒,还顺口提起了打碎腰牌的事。一块牌子齐王自然是不会放在心上的,只是听说要等到数九寒冬,才能解决皮毛兽筋的来源问题,他不免有些失望。

    好在他的圈地运动正进行的如火如荼,从这上面弄到了大笔的银钱,暂时不虞支付方面的问题。他没想到采办毛皮兽筋等物的本钱,夏浔会主动为他代垫,感动之下,对于夏浔要回江南完婚的事情,齐王很慷慨地答应下来,这样一来,夏浔要挑选一个人在他不在的时候为齐王打理生意的要求自然也顺利通过了。

    应付的齐王满意了,接下来的几天夏浔就开始张罗生熟铁的销路,好在他以前虽未经过商,却也不至于对生意是个完全的门外汉,再有肖敬堂这个理财高手从旁协助,经过几天的忙碌,这件事终于理出了眉目,杨文轩的生意已经上了轨道,手下几个大掌柜都是人精,根本不需要他事必躬亲,有了章程、有了门路,自然有人把他的生意打理的妥妥当当。

    随即全文夏浔便在与生意场上的朋友一起饮酒时放出了自己要明年春天回乡成亲的消息。肖敬堂辗转从外人口中听说了这个消息,登时惊喜若狂,立即飞也似地赶来见大少爷。一见他便老泪纵横地道:“少爷终于肯回故乡了,少爷肯成家立业,老肖也就放心了。多少年,多少年没有回去了呀……”

    在此之前,通过张十三的描述,夏浔感觉到,似乎杨鼎坤、杨旭父子和他们的家族有着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恩怨,他又清楚地记得,他正式顶替杨文轩来到杨府的时候,肖管事曾对他说过,要他尽快解决终身大事,衣锦还乡,迎娶娘子,看起来杨旭与故乡那边的关系非常的复杂。

    而这一切的真相,只有眼前这个肖管事才可能知道的比较详细,夏浔既然要去江南,对于杨家的恩恩怨怨就得先有个了解才行,对于他那个到现在还一无所知的未婚妻,他心里也充满了好奇,于是他马上温言解劝道:“肖叔,不要哭了,这是好事啊,你何必伤心呢。”

    肖敬堂擦擦眼泪道:“是啊是啊,老肖这是高兴,高兴的。”

    夏浔按他坐下,说道:“肖叔,父亲以前和我说起过家乡的事,只是语蔫不详,那时文轩年幼,也记不住许多,如今既然打算回去,文轩想听肖叔仔细说说咱们家的事儿,咱们回了家乡,总要见见族中父老的,到时候,如何相待才能拿捏准了分寸。还有我那未婚妻子,以前也……”

    夏浔这么说,心中早已打好了腹稿,杨文轩的父亲是五年前去世的,就算他临死那一年才对儿子交待过与家族的恩怨,当时杨文轩也不过十六岁,说一句年纪幼小,不谙世事勉强也能搪塞过去,肖管事现在已经认定了他就是自家少爷,此处说话纵然有所闪失,也不致因此让他生起疑心。

    肖敬堂果然没有怀疑,实际上杨旭是在幼年时听父亲说起过与家族的恩怨,后来渐渐长大,父亲反而不再提起此事,只不过虽然不明白其中详细情形,杨文轩却也明白自己父子在家族那边受了极大的委曲,因此一向不喜欢提起家乡的事来。

    一听夏浔问起,肖敬堂又是辛酸又是激动地道:“是啊,少爷还是小时候听老爷喝醉了酒时,偶尔讲讲故乡的事。少爷从小就懂事儿,知道老爷在故乡受了族人的大委曲,从此绝口不提家乡事,连回乡娶亲也耽搁了,少爷这样做可不该啊,以后该好好对待少夫人才是。”

    说到这儿,他叹了口气道:“少爷小小年纪就离开了故乡,这么多年都没和那边有一丝一毫的联系,少夫人家里都不知道少爷您是生是死,现在何处呢。还好,老肖记得少爷是六岁离开家乡,五岁时订的亲事,那时候少夫人才刚刚出生,算起来今年正是及笄之年。有婚书在呢,少夫人家里不会这么早就为她另择夫婿的。”

    夏浔忍不住问道:“肖叔,我那位未过门的妻子,你了解多少?”

    肖敬堂破啼为笑道:“老肖随老爷来青州时,少夫人还是个吃奶的娃娃,老肖哪能了解少夫人的事呀,不过少夫人的娘家,老肖却是知道的。咱们家少夫人,是真真正正的大姓世家闺女。”

    肖敬堂抿抿嘴儿,一脸荣光地道:“那可是陈郡阳夏谢氏的人呐”

    第056章 家族恩怨

    “陈郡阳夏谢氏”

    夏浔忙作大吃一惊状,事实上他根本不知道这个陈郡阳夏谢氏到底是什么东东,只不过肖敬堂一副打了j血的样子,满面红光大作,只要不是瞎子,都看得出来这户人家一定是大有来头的,他不得不配合一下。

    肖敬堂满面崇敬地道:“不错,陈郡阳夏谢氏乌衣巷中第一家的谢氏,谢安、谢石、谢玄、谢琰、谢灵运、谢道韫……,名士辈出的陈郡阳夏谢氏,虽说自隋末以来,谢氏家族已然败落,可是人家的身份那可是传承千年的名门世家,出身高贵,这是有钱也买不来的。

    “自隋末以来就败落了?”

    夏浔实在想不通既然如此,肖管事还有什么好吹嘘的,他却不知旧时候的人对于历史的继承和延续几乎没有什么时间上的概念,数千年的传承,仿佛就是昨天的事。

    就如在现代的时候,八十年代初,一位外国教授写了本中国游记,其中提到,他到了一个偏僻边远的小山村时,当地的人因为好奇,都赶来看他这个金发蓝眼的怪人,他笑着问村里的人:“你们是头一回看到我这样的人吧?”

    谁知村里的老人却答道:“不,以前也曾有过长着金头发蓝眼睛的人到过我们村子。”教授好奇地问起,老人很自然地回答:“元朝的时候,有过你这样的人到我们这儿。”教授顿时哑然,老人答的是那么理所当然,千余年前的事情,对这个历史悠久的古国,对这个世代相传的小村庄来说,似乎就是昨天的事一样。

    除了这个原因,一个更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的人经过了异族百余年的统治刚刚恢复汉人江山,从心理上有一种很迫切的与祖先重新联系起来的愿望,就连当今皇帝修家谱,都有一帮子大臣穿凿附会地考据一番,给朱元璋弄出了一个朱熹后人的结论,除了是为皇帝脸上贴金,未尝不是这种心理因素作怪。

    要不是朱元璋一口否认,老朱家的族谱就得从宋代的朱熹开始写起了。那些马p大臣低估了朱元璋的气魄和胸襟,朱元璋根本不想给认一个如何了得的祖宗,他朱元璋就是一个穷放牛的,就是淮右一介布衣,既没有高贵的血脉,也没有斩白蛇的传奇,他从不认为要赢得别人的尊敬是靠其血脉,而是靠他的行为和成就。

    可是普天下又有几个人有朱元璋这样的自信和胆魄?夏浔虽不以为然,可要提起陈郡阳夏谢氏,当时的豪门权贵还是大多心生倾慕的,尤其是在应天府一带,谢家的影响更大。今人若到金陵,又有几个不去看看乌衣巷?只要去乌衣巷的,谁不吟一句“昔日王榭庭前燕,今飞寻常百姓家”以凭吊昔日仕族第一家?

    肖管事沾沾自喜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