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都市言情小说 > 锦衣夜行(精校版) > 第 247 部分

第 247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啊!”

    朱棣这才注意到,天色真的极晚了,他的心中顿时一酸,平时若这么晚不睡,皇后一定会派人来催促的,哪怕这一晚他是要宿在其他嫔妃处,皇后也一定要确定他已回到后宫安歇,这才就寝,哪怕是在她病中也不例外,而今……她再也不能吁寒问暖了。

    朱棣站起身来,揉着额头,习惯性地说道:“好,摆驾坤宁宫……”

    话说到一半儿便戛然而止,伊人已去,还去坤宁宫中作甚?

    默然片刻,朱棣没有再说话,只是脚步沉重地从木恩身边走过,木恩连忙一欠腰,毕恭毕敬地跟在后面。

    朱棣走了几步,忽然站住了,他回头睨了木恩一眼,木恩立刻退后一步,惴惴不安地把腰又弯了弯。

    朱棣道:“木恩呐,你侍候朕,有些年月了吧?”

    木恩赶紧道:“回皇上,皇上登基大宝那年,承蒙皇上宠信,奴婢就在皇上身边做事了!”

    朱棣“嗯”了一声,缓缓点头道:“是啊,你随侍朕的身边,后宫里的事情,也都是你打点。皇后还夸过你,做事沉稳,为人忠厚,不是那般油滑j诈的人可以比得。”

    朱棣缓缓踱了几步,突又转过身来,仔仔细细再讲木恩打量一番,说道:“朕想交给你点差使……”

    木恩忙道:“皇上有旨,但请吩咐。奴婢就是侍候皇上的,自然该听命行事。”

    朱棣笑了笑,淡淡的笑容轻轻一现,随又掩去:“朕要设一个内监衙门,如今由内库拨款,正在聚宝门外紫金山下建造衙署,这个衙门不属朝廷体制,直接听命于朕,取名叫做东辑事厂,想要你去做个掌印太监!”

    木恩赶紧跪下,嗑了个头:“奴婢领旨!”

    朱棣目光一凝,问道:“你不问朕要你做些甚么?”

    木恩忙道:“皇上吩咐奴婢什么差使,奴婢就努力做好皇上交办的事情!”

    朱棣点点头:“嗯!很好!你的确是个本份人,叫你去管着这东辑事厂,朕很放心。你不用担心,你做了这东辑事厂的掌印太监,只管把握大局就好,具体的事情……,朕正在物色人选,一定挑几个得力之人去帮你,你只替朕管好了这些人,那就成了!”

    木恩只管磕头答应:“是,奴婢遵旨!”心中却想:“宫中已有六局十二监二十四司,皇上现在又设了这个东辑事厂,却不知都负责些什么事情……”

    瓦剌偷偷摸摸大会蒙古诸部,悄悄立了一个大汗,这消息自然是瞒着明廷的,可他瞒得过明廷,却瞒不过鞑靼。

    鞑靼和瓦剌之间仇视的程度,实是远在他们和大明的仇恨之上,这么些年来,两边明争暗斗,早在北元还在大漠里苟延残喘的时候,两派贵族就争得厉害,动辄大打出手,等到分裂成鞑靼和瓦剌两部之后,更是必欲灭了对方而后快,他们在彼此之间岂能不派有j细。

    他们在对方势力之下安cj细的举动,早在他们还同属北元大汗麾下之臣的时候就开始了,瓦剌偷立大汗的消息,马上就经由鞑靼的j细送了回去,曾经的鞑靼太师、如今大明皇帝钦封的和宁王阿鲁台闻讯冷笑不已。

    阿鲁台手下心腹大将哈鲁格摩拳擦掌:“大王,咱们把这个消息禀报大明,叫大明收拾他们!”

    阿鲁台摇摇头道:“现在不是时候,大明南北开战,国力消耗甚大,现在刚刚收兵,纵然得了这个消息,也不会马上出兵的,如果明廷遣使诘难,瓦剌和明廷扯起皮来,诸般掩饰之下,将那刚刚立起的大汗藏得无影无踪,等明廷缓过了气儿,也不要再打了,这是咱们的杀手锏,不能随随便便就扔出去!”

    哈鲁格瞪起眼睛道:“那咱们就置之不理了?咱们这边,可有不少部落,还是唯黄金家族之命是从的,一旦马哈木以蒙古大汗的名义召纳他们……”

    阿鲁台道:“这件事现在不能说,不过可以先给他们找点儿别的麻烦,让他们对大明穷以应付,就无力拉拢咱们的人了。咱们要学勾践,忍辱负重,发展实力,等到时机成熟,再把此事说与大明,借大明之力铲除瓦剌,我鞑靼自可一统草原!”

    阿鲁台眼珠转了转,唤道:“脱忽歹!”

    阿鲁台的心腹,鞑靼平章脱忽歹越众而众,抱拳道:“大王!”

    阿鲁台道:“这事交给你了,你为本王出使大明,见了大明皇帝,你就这么说……”

    第846章 东辑事厂

    一段时间之后,东辑事厂不声不响地成立了。

    许多大臣此前已经听到了风声,但是当时还没有完全明白这个内臣衙门的功能,把它等同了内监的六局十二监二十四司的某一种职能,但是嗅觉灵敏的人已经发觉这个内监衙门与其它内监的不同,因为这个衙门设有掌刑千户、理刑百户、另有掌班、领班、司房、档头和众多的番役,而这些人统统来自于锦衣卫的大汉将军。

    因为大汉将军是天子出入的近卫武装,虽然刺王杀驾的事几乎从来没有,以致大汉将军们没有用武之地,除了在朝堂上值班站岗、巡弋宫防,就是随皇帝出行,挑打各种器仗,但是大汉将军的每一个成员都是精挑细选的,武功和纪律性都是最好的。

    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是木恩,他如今已经是司礼监第三号人物,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属下贴刑官有两人,分别是陈东、叶安。而其下的掌班、领班、司房、档头和番役,却是由纪纲手下选拔出来的,虽然大汉将军职司特别,纪纲对他们也很少进行直接的调遣和干预,但他们毕竟算是纪纲的人。

    宫里的木恩总揽东厂全局,被纪纲排挤出锦衣卫的陈东和叶安控制东厂日常事务,其下众多人员却来自于纪纲的手下,这样泾渭分明的人三层员构成,使得他们彼此均有所忌惮,至少很难在短时期内沆瀣一气欺上瞒下,至于长远来说随着它的成立,还有诸多制度需要完善。

    直到东辑事厂完全成立,人员业己配给完毕,它的职能也终于宣布了出来。

    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j恶等,与锦衣卫均权”。

    但是东厂只能侦缉、抓人,并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利,抓住的嫌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他们监督的对象包括朝廷官员、社会名流、

    士绅学者等等,并有权将监视结果直接向皇帝汇报,这一点与锦衣卫有所不同,锦衣卫办案,是要具疏上奏的,手续比较繁琐。

    朝廷会审大案、锦衣卫北镇抚司拷问重犯,东厂都要派人听审:朝廷的各个衙门都有东厂人员坐班,监督官员们的举动:一些重要衙门的文件如兵部的各种边报、塘报,东厂都要派人查看: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柴米油盐的价格,也在东厂的侦察范围之内。

    客观地说,东厂成立的初衷是好的它的职能也没有什么不妥,这些措施是防范暴动的。至于这样的权力部门烂掉,甚至比被监督者烂的更彻底,在于控制这种权力部门的人和制度的完善与否,从古到今,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部门如果自身出了问题都会从初期的清廉和有利于国家,渐渐滑向反面,纵然没有东厂这个部门,也会有一个拥有相同职权的其它部门出现同样的问题。

    此时的东厂其作用当然是正面的,而且在锦衣卫一家独大,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一手遮天,上瞒天子、下欺群臣的关键时刻,朱棣设立这个衙门的目的夏浔再清楚不过了,这是他向皇上禀报的于坚的事情引起了皇帝的戒心,他不能没有这样的强力监察部门,却又不放心锦衣卫了。

    此时的东厂三位核心人物,可以说全是夏浔一党,夏浔自然要去表示庆祝。

    他在此前虽刻意与陈东、叶安保持距离,与木恩的交情更加隐秘,但是这时出面道喜,却不算突兀,因为许多朝臣都前去恭贺,或者送去了题字和礼物。

    这个刚刚成立的东厂,还没有招致百官的恶感,相反,他们与锦衣卫均权、并有监督锦衣卫的作用,这令那些对纪纲的一手遮天感到既惶恐又厌恶的朝臣们非常高兴,他们几乎是带着一种故意叫锦衣卫难堪的想法,才去捧东厂的场的。

    东辑事厂,正堂。

    刚刚送走一拨客人的木恩抓紧时间听取着陈东和叶安的汇报。

    刚刚走马上任、大权在握的陈东和叶安满面春风,陈安道:“厂公,咱们的人员刚刚配备齐全,属下参照锦衣卫的人员设置,对各司各属的设置尽量进行了细化,这是各司的官员和人员的配备名单,附有他们的职能权限,请厂公审阅!”

    “嗯,先留下,人员繁琐,咱家还不曾把人认个齐全,回头我慢慢看!”

    木恩收下陈东递上的手札,叶安又道:“厂公,在咱们负责的侦缉的事情上,属下制定了详细的制度,如听审三司的会审大狱以及锦衣卫拷讯人犯的章程、如各处衙门听理政事的章程、如询录物价、查探民情的章程等等。此外,京城地块,有近有偏、有富有穷,为了防止厂役挑肥拣瘦,腐化贪墨,每个月由他们负责侦缉的地盘都定时轮换,抽签决定!”

    这两个人恨死了纪纲,如今有权与锦衣工分庭抗礼,都摩拳擦掌地准备大干一场,份外的卖力。两人刚说到这儿,一个戴尖帽、着白皮靴,穿褐色曳撤、腰系红色小绦的番子健步如飞地走进来,抱拳禀道:“标下见过厂公、见过两位贴刑大人,辅国公来访!”

    木恩“啊!”地一声,连忙站起,说道:“快快有请,不不不,本督亲自相迎!”

    因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简称提督东厂太监,所以木恩自称本督,他和陈东、叶安急忙忙的迎出去,此时夏浔优哉游哉地刚刚踱进正堂。

    一进大门,迎面就见堂前一张八仙桌,两边各摆一张官帽椅,桌上摆花瓶两只,中间墙上一张巨幅画像,画的却是岳飞岳武穆跃马扬枪,上书四个大字:“精忠报国!”

    因为衙门刚刚成立,许多事情还没有头序,几个戴圆帽、着皂靴,身穿褐色曳撤的掌班领班正指挥着一班番子们忙忙碌碌,到处搬运着东西。

    夏浔负手站在岳飞像下,正笑吟吟地看着,木恩领着陈东和叶安急匆匆地从么厢房里走出来,一见夏浔便抱拳长揖道:“哎呀,国公爷,您怎么来了,当不起、真是当不起呀……”

    夏浔扭头见他来了,连忙举步上前,木恩一个深揖刚刚作下去,夏浔就扶住了他,笑吟吟地道:“木督主,恭喜啊!”

    他又看了一眼陈东和叶安,微笑着一颌首,两个人心领神会,向他重重地一抱拳,只此一揖,一切已尽在不言之中。

    “国公爷,请请请,这边请。东辑事厂甫立,到处乱糟糟的,来人呐,快上茶!”

    木恩这位大明东厂首任厂公,毫无一点身为厂公的觉悟,比起王振、刘瑾、冯保、魏忠贤这些后辈的威风来,实在是差得太远。不过王振已经挂了,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一个人的消失,影响着许多人的进退和发展,未来是否还会是这些人叱咤风云,亦或换作他人,殊未可知。

    这就像黑衣人里面,汤米李琼斯在结尾的片段里忘记给小费,决定了天上那颗小行星是直接坠落到地球上还是与卫星相撞,消弥一场大灾难。两者之间本来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但是蝴蝶效应就是这么奇妙,一件事可以引起一连串的人和事的变化,天知道最后它会导致什么稀奇古怪的结果。

    夏浔被请进左厢房,撩袍在椅子上坐下来,笑容满面地一抬头,却见木恩还欠着腰,毕恭毕敬地站在面前,夏浔不由一怔,随既哑然失笑:“我的木大督主啊,你跟桩子似的杵在这儿干嘛,快坐啊!”

    木恩陪笑道:“国公爷面前,哪有咱家的座位!”

    夏浔正色道:“木公公,这就是你的不是了,你我相识已久,素有交情。当初,你在宫中做个小内侍,对我这等一品的外臣礼敬有加,固然应该,可今非昔比了。木公公,你要记住,适当的礼敬赢得尊重,过度的客气,却会叫人看轻了你。

    如今你独自管着一个衙门,不比从前只在皇上面前听差,管着一些公公和宫女,该有的身份,得有,要不然,连你的手下都要难做人!再者说…,木公公,你对我如此恭敬,一旦叫别人看到,对你、对我,可都不是好事

    ……”

    木恩唯唯喏喏,连声答应,从善如流地走到一边,欠了半个p股在椅子上坐下来。

    夏浔看得连连摇头,却也知道这种事情不能一蹴而就,想当初自己刚做国公的时候,还不是见着别人家一个门房给他开个门儿也要客气地含笑点头么。木恩本来就老实,又在皇上跟着点头哈腰惯了,无威不足以服众,可这官威也得慢慢培养才行。

    等木恩坐了,夏浔又叫陈东和叶安也在下首坐下,这才说道:“我在家中歇养了快三个月了,今日要往宫中走动走动,适逢东厂成立,你们这个场,我自然要捧的,就过来瞧瞧你们。

    东厂甫立,暂时来说,这势力只及于金陵城这一亩三分地儿,人常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你们不但是新官,连这衙门都是新开的,上有皇上、下有文武百官,人人都在盯着你们,这头三把火,你们打算怎么烧啊?”

    “呃……”

    木恩扭头看了看陈东和叶安,有心把这两人方才说与自己听的人事安排和规章制度的建立说出来,转念一想,这是一个衙门必要的东西,实在算不得东辑事厂的三把火,木恩扭头再看一眼夏浔,突地福至心灵,连忙拱手道:“正要请教国公,依您看,咱家这三把火,应该怎么烧啊?”!。

    第847章 添柴

    夏浔笑道!’“这火要怎么烧,得先弄清楚皇上成立东厂想要甚么,木公公,你说对不对?”木恩忙不迭点头道:“对对对,那么……皇上的意思……”他眨巴眨巴眼睛,又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夏浔。

    夏浔道:“东厂要访谋逆妖言大j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换而言之,你们的职能就是与锦衣卫一样的,他们在干什么,你们也要干什么。那么,皇上为什么还要成立东厂呢?纵然是锦衣卫人手不够,那么扩充人手也就是了,何必多此一举,另设一个衙门?”这回没等木恩再问,夏浔便已答道:“因为,皇上高高在上,最容易受百官蒙蔽,如果皇上身边的臣子们清如水、明如镜,勤政爱民,那还好些,如果臣子们因为私欲,蒙蔽天子,那该怎么办呢?寄望于皇上天纵英明,不问、不察、不看,而尽知天下事?那怎么可能,所以,皇上需要耳目!

    可这耳目也是有一个衙门、一群人来组成的,如果他们也因私欲蒙蔽圣上,那该如何呢?

    我朝在官制上,司法、军队、政务,分设三司衙门,这是分权,防止一家独大,尾大不掉。在朝中有,又设三法司,刑部主掌审判,大理寺为慎刑机关,主要管理对冤假错案的驳正、平反。

    都察院不仅可以对刑部和大理寺进行监督,还拥有“大事奏裁、小

    事立断”的权利。三法司之间职权分离、相互牵制。

    然而,有些重大案子,或者谋逆、妖言惑众、为非作歹的重大案件,另设锦衣卫,主动查缉,防患于未然。可锦衣卫凌驾于三法司之上,一旦专权独断、瞒上欺下又当如何?

    如今皇上再设一个与锦衣卫职能相同的东厂,可补锦衣卫之不足,而最重要的,则是皇上多了一双耳目,如果锦衣卫与东厂呈上的侦查报告,同一事件,调查结果不尽相同,那么就必定有一方没有尽力,亦或有意隐瞒,木公公,你明白了么?”夏浔循循善诱地一番解释,木恩“啊啊”地点着头,似乎明白了,又似乎没听明白,看他的眼神儿,还是有些迷惘。夏浔笑了笑道:“耳目既然不是长在自己身上的耳目,它有自己的想法和欲望,那就再设一双耳目,叫两双耳目相互有个监督。兼听则明!”木恩重重地一点头,这才欣然道:“听国公一席话,咱家心里就见了亮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夏浔笑道:“木公公原来是管着内书房的,朝臣的奏章都要先经你的手,锦衣卫的奏疏被列为机密中的机密,木公公想必更是记忆犹新,你现在不妨想想,他们都查过些什么、向皇上呈报过什么,那就是木公公你需要去查的事情了,木公公只要按照这个方向去安排东厂事务,必定最合皇上心意!”木恩大喜站起,向夏浔郑而重之地作了个揖,心悦诚服地道:“东厂甫立,咱家心里毫无头绪,正跟一只没头苍蝇似的,得亏了国公爷,咱家………真不知该怎么感谢国公才是”…

    夏浔也随之站起,笑道:“你要谢我,就公是公,私是私,好生把东厂管好!如果我没猜错,我平日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锦衣卫必定监视的紧,随时报与皇上知道的,他们查得,你们自然也查得,不可因为咱们的交情,就故意瞒而不报,甚至代我矫饰,否则,便要弄巧成拙了!”木恩窘道:“这个……,咱家怎敢盯国公爷的梢,国公爷放心,咱家……………”夏浔摇摇头,正色道:“公公以为杨某正话反说不成?不然,我说的是真心话!不但是我,对其他人也是这样。公公昔日在宫中,常侍于皇上和娘娘的身边,和太子定也是极为熟稔的,就是太子,你也要盯着,你们秉公而断,不但可使这刚刚成立的东厂站稳脚跟,对于我、对于太子,也是一个保护,而非威胁,懂么?”虽然木恩还有些懵懂,但陈东和叶安至此已全明白了,两人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陈东上前一步,对夏浔道:“国公训示,卑职等已经明白了!”夏浔亦微笑,两人对视,如佛祖拈花,迦叶微笑,禅机尽在其中。

    等三人把夏浔恭恭敬敬地送出东厂,站在大门口儿,木恩就扭头责备陈东:“本督还没想清楚,正要再向国公请教,你就明白了,你明白甚么了?”陈东苦笑,一拉木恩,一边往回走,一边说道:“厂公莫要觉得不安,锦衣卫查些什么,咱们就查什么。皇上需要知道天下事、需要知道臣子们在干什么,需要另一双耳目来告诉他,锦衣卫这双耳目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是不是真的,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咱们还不知道该干什么吗?

    厂公也不要觉得监察太子、监察国公是妄自尊大、忘恩负义,若是锦衣卫查他们,而咱们避而不查,岂不叫皇上更加注意他们?查是要查的,可这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用不同的话去说,那么听在别人耳中,感觉就大不相同,厂公常在皇上身边行走,对此还不了然么?”木恩以前常侍于皇上跟着,这说话的艺术自然不会差了,只是尔虞我诈的官场心计方面确实未经锻炼,如今陈东说的这么明白,木恩总算彻底清楚了,也少了许多顾虑。

    另一侧,叶安y恻恻地道:“纪纲监察百官,谁来监察纪纲呢?咱们对纪纲也要查,而且要重点查,必定甚合上意!”

    陈东道:“一句话,除了皇上,无人不察,这就是皇上成立东厂的本意,交给咱们的差使!

    木恩兴奋起来,摩拳擦掌地道:“好!再位大人,咱们回去核计核计,大干一场!”

    夏浔离开东辑事厂,打道进宫,到了皇宫门前,缴了穿宫牌子,刚刚进去不足百米,迎面正碰上纪纲走来。两人老远就看见了彼此,双方的脚步马上都慢下来,看纪纲那踌躇的样子,似乎想要避开,只是这宫里宽敝,偌大一条道路上也没个人影儿,如果避开实在太明显了些,纪纲犹犹豫豫的,两人便走近了。

    夏浔站定,睨着纪纲,纪纲勉强拱起手来,说道:“国公”夏浔似笑非笑地道:“纪大人,好久不见啊,看你的样子,可有点发福了,看来这日子过的很是惬意啊!”纪纲勉强堆起笑容,皮笑r不笑地道:“国公可是黑了、也瘦了。下官识人不明,重用于坚那个败类,不想这个丧心病狂的东西,

    竟被外敌收买,险些害死国公,下官听说之后,真是痛心疾首。国公失踪那些日子,下官日夜祈祷,祈求上苍保估国公呢,幸赖国公无恙,国公流落到别失八里那种地方还能安全归来,真是大福之人呐。”“托福托福,皇上现在谨身殿么?”

    “是,不过不巧的很,皇上正在处理一桩紧急事务,急召了几位大臣议事呢,国公若非蒙召而入,恐怕要等上一等,如果国公有要事的话,要不要下官代国公去通禀一声啊?、,

    夏浔微微一笑,道:“多谢纪大人美意,本国公没什么要事,只是在府上歇养了几个月了,静极思动,进宫来见见皇上,你也知道,我久不见圣颜,圣上一定会遣使召见的,身为臣子,哪能安坐家中静候圣旨,既然有这穿宫牌子,随时可以入宫,自当主动朝偈圣上,才是臣子的本份。皇上既然在处理公务,我到内阁,与几位大学士聊聊天去!”纪纲打个哈哈道:“既然如此,下官就不打扰国公了,下官还有事,这就告辞了。”

    夏浔笑道:“纪大人这么急匆匆的,莫非赶着去东厂祝贺?这倒也在情理之中,满朝上下,要说这与东厂关系最为密切的,那就是锦衣卫了,你与木公公,的确应该多亲近亲近,以后联手为皇上办差,彼此也好有个照应!”

    纪纲脸色微微一变,旋即打个哈哈,道:“这是皇上体谅纪纲的辛苦,所以着人帮纪纲分担着。

    东厂番子,都是从我锦衣卫调去的,两位贴刑官也是我锦衣旧人,理当前去庆祝,哈哈,这就告辞了!”

    东厂甫立时,虽与锦衣卫分权,但是从目前的情形看,他们只能侦缉、抓人,审讯和关押权在锦衣卫手里,众多的番子、档头、领班又是从锦衣卫大汉将军里边拨过去,权力地位确实还不及锦衣卫,看起来像是锦衣卫的外围组织,自然难怪纪纲这么说。

    夏浔自然不会无聊到去点醒他,只是微笑道:“好,纪大人好走!”纪纲拱手笑道:“国公慢走!”两下里错身一过,脸色吧嗒一下,同时沉了下来!!。

    第848章 变故

    文渊阁里,解缙仔细看着一份公函,看罢脸色一沉,心函。啪地一合,说道:“吕尚书,皇上纳安南郡县,置吏以治之,又诏访明经博学、贤良方正之士送京擢用,破格提拔安南读书人入国子监学习,这是为了施以王道教化,收纳安南民心,你当深体上意才是。可你瞧瞧,这都是怎么安排的?”

    礼部尚书吕震正坐在对面椅上喝茶,听见这话,不禁问道:“首辅以为吕某的举措有何不妥之处么?”

    解缙不悦地道:“我说的这么明白,吕尚书还不懂么?对这些安南读书人,要予以特殊的照顾,最好的学舍、宿舍要腾出来给这些安南读书人,对他们予以一些特殊的照拂,要让他们感受到皇上隆恩厚重,你把他们当成普通的学子,如何利于皇上收拢安南民心?这就不要送到御前了,我这一关就过不去!”

    解缙把那份公函“啪”地一下掷到吕震面前,淡淡地道:“回去重新做一份来!”

    吕震被他这一摔,脸色腾地一下就红了,他忍着怒气袖起那分公函,向解缙拱了拱手,拂袖便走。

    解缙见他含怒而去,不禁撇了撇嘴,对旁边侍候的小太监道:“似这等样尸餐素位、不学无术之人,我有一句话,送给他倒正合适!”

    华小太监凑趣道:“不知阁老想到了什么话?”

    解缙道:“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那侍候在文渊阁的小太监也是读过书识过字的,一听这话便忍不住笑起来,这时有人踱了进来,恰好听见这话,便笑道:“大绅一向刻薄,这又是在嘲弄何人了?”

    解缙一见,便站起来,笑道:“哦,原来是光大来了,快坐快坐。”

    进来这人也是内阁大学士,名叫胡广,也就是建文二年的那位状元。那一年的状元、榜眼、探花中,胡广本应是榜眼,却因为本该是状元的王艮名字不吉利,被建文帝朱允炆降了一级,把他提成了状元。

    朱棣入城之日,几人相对叹息,最后却只有王艮自尽殉义,胡广收拾收拾,随解缙一起去拥立朱棣了。

    虽然在个人私节、伦理道德上,胡广有点墙头草、骑墙派的投机嫌疑,但是此人的才学确实是有的,他为人谨慎、心思缜密,平息过诸多冤狱、关注百姓疾苦,在大学士任上,的的确确做了许多有益于国、有益于民的好事,是朱棣甚为倚重的一位阁臣。

    朱棣北征时,因为有政务需要处理,就把他带在了身边,这一次他也是随同朱棣从塞北回来的。他跟解缙的私交极好,两人是“生同里,长同学、仕同官”的关系,同乡、同学加同僚,所以在几个大学士里面私交最笃,而且两人已经结了儿女亲家,婚约已经定了,只是还未成亲。

    解缙笑着把刚才的事情说了一遍,胡广蹙了蹙眉,挥手让那小太监出去,对解缙推心置腹地道:“大绅身为内阁首辅,位高权重,才华横溢。只是这个性子,我得说说你。吕震礼部尚书,位列九卿,怎好如小吏一般呵斥?你还在背后嘲笑人家,这些小太监闲来无事,最喜欢嚼舌头根子,一旦给你说出去,传到吕震耳中,这就成了难解的嫌隙,

    何苦结这样的冤家呢?你呀,这喜欢挖苦人的毛病什么时候才能改改?”

    解缙抚须微笑,不以为然,只是问道:“光大,你来不是为了教训我吧,有什么事儿么?”

    胡广“哦”了一声道:“是这样,纪纲纪大人新纳了两个妾,乃是双胞胎的一对姊妹,容颜极美,甚得纪大人宠爱。我刚写了一幅字,想要叫人送去与他祝贺。我想着,你是不是也写幅字儿,我叫人一并捎去。”

    解缙一听拂然不悦,责备道:“光大,你这人最没原则,不管什么人都要结交,似他这等样人,我解缙岂能巴结?不送,就算一片瓦砾,我也不会送去纪纲府上。”

    胡广道:“大绅,纪大人虽与你我文武殊途,不过论品秩,人家却也不低,大家常在宫里见着,只是顺手为之的事情……”

    解缙沉着脸道:“光大,你不必再说了,我是不会理会他的,我劝你也不要纡yu尊降贵巴结于他,纪纲?哼!他算个甚么东西!”紧接着解缙就滔滔不绝讲出许多道理来,听得胡广苦笑不已,只得拱手告饶道:“好好好,大绅,你不要说了,我认输了还不成?行,那你忙着,我先走了,今晚一起喝酒吧。”

    解缙还在生气,摆手道:“不去了,皇上北征前,就着我开始编撰《永乐大典》,皇上回来后,我就想呈报一下编撰的进程,不想宫中多事,皇上又病了,如今皇上病体已愈,我得把《永乐大典》的事儿,禀报皇上,你自去吧!”

    胡广叹了口气,只得拱手告辞。

    那小内侍进来,瞧见他脸色,笑嘻嘻问道:“胡阁老与阁老说了什么事儿,惹得阁老不开心?,

    解缙哼了一声,并不把胡广的规劝放在心上,他把事情源源本本地与这时常侍候身旁的小太监说了一遍,冷笑道:“胡广来说,我才不理他。如果是那纪纲来求诗,我倒不妨送他一首。”

    那小内侍眨眨眼道:“阁老是文曲星下凡,写的诗定是极好的,不知阁老要送纪大人贺诗的话,打算怎么写?”解缙捻须一想,顺口吟道:“一名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买得五六七包粉,打扮八九十分妖”。

    解缙说罢,先自拍案大笑起来,那小内侍细细咀嚼一番,也忍不住笑的打跌。

    两下里正笑着,夏浔迈步走了进来瞧见解缙捧腹大笑,不禁问道:“大绅遇到了什么事,笑得这么开心?”

    夏浔回京后,解缙早就去府上看望过的这倒不是头一回相见,一瞧他来,忙又离座站起,笑着迎上前去,问道:“国公今儿怎么有兴致来看我,快快请坐!”

    夏浔摇头道:“在家中已经坐得够久了,你也一样,久坐伤身。

    今儿阳光正好,你我去外面走走吧。”

    解缙自无不应之理,忙随他出了文渊阁两人就在宫廊下缓缓而行,秋阳半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解缙把方才发生的事情当成笑话说与夏浔听,夏浔听了也觉得不妥,对吕震也罢、纪纲也罢不赞同对方的举措可以,与对方道不同不相为谋也可以,不过解缙恃才傲物,得理不饶人,的确得罪了太多的同僚。

    夏浔隐约记得,历史上与解缙一同遭难的官员并非一人,别的官儿大多有人施以援手不管是否救得出来至少有这些人照应着,在狱中没吃多少苦,可这解缙却少有人搭理,不得不说他才华固然出众,做人这方面的确是太失败了。

    夏浔正想规劝他几句前边一人龙行虎步,气宇轩昂地走来。

    夏浔打眼一瞅,却是汉王朱高煦。

    朱高煦这时也看见了他们,走到近前,上下一瞅,神色间十分的倨傲。

    夏浔和解缙忙拱手道:“臣杨旭(解缙),见过汉王殿下!”朱高煦嘿嘿一笑,看着夏浔道:“南返途中,匆匆见过你一面,当时也未顾上说话。那时国公面容黑瘦,瞧你如今气色,可是好得多了。”夏浔微笑道:“殿下伴驾远征漠北,劳苦功高。这一番磨励,倒是更加的龙精虎猛,睥睨之间,英气迫人!”朱高煦得意洋洋地哼了一声,道:“本王随圣驾北伐,廖战半载,辗转万里,斩杀敌酋数万,死本雅失里,迫降阿鲁台,看起来功勋赫赫,其实那都是因为有父皇上,故而三军用命,竭死效力之故。父皇北征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西域战局,侥天之幸,帖木儿病死,少生了一场大纠葛。

    倒是国公你,陷身西域,颠沛流离,九死一生才得以逃回,虽然寸功未立,却是福将一名。老话怎么说来着?哦,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国公这一番真是苦得可以呀,今日进宫所为何来,可是父皇要赏你的苦劳么?哈哈!哈哈……”

    朱高煦极尽嘲讽,夏浔却不以为意,只是微笑以对。

    朱高煦见他微笑不答,更没有气极败坏,看着自己的眼神儿甚至还带着一种戏渍的笑意,不觉甚是无趣,他冷哼一声,傲然道:“本王正在城西c练天策卫兵马,忽得父皇宣召,要我进宫议事。你二人优哉优哉,甚是得趣,本王却没有那闲适的功夫,聊你们的吧,本王这就

    ……”他还没说完,一个小太监从他后边走了过来,老远看见夏浔,便高声叫道:“国公爷,您在这儿呢,皇上吩咐奴婢去请国公入宫议事,奴婢赶到国公府,听说国公去了东辑事厂,奴婢赶到干爹那儿,结果又错过了,国公您竟入宫来了……”

    “哎哟,汉王殿下,奴婢见过殿下!”那小太监见朱高煦也在,忙向他请礼问安,朱高煦刚刚还在得意洋洋地卖弄,这时听说父皇宣召议事亦有夏浔的份儿,不觉脸上无光,他板着脸哼了一声,便扬长而去。

    那个小太监夏浔是见过的,他本来叫沐丝,因为是侍候木恩的,两人姓氏又相近,便趁机认了木恩做干爹。木恩的年纪其实并不大,还是个年轻人,可宫里头认干爹,看的是对方的地位、势力,倒不在于年纪大小。

    于是,木恩成为东厂厂督以后,便顺手把自己这个干儿子提拔到皇上身边做了传旨侍奉的一个小黄门儿。

    沐丝欠着p股候汉王走了,这才对夏浔道:“国公爷,南边出了大变故,皇上召集兵部、户部的几位大人正在议事呢,国公爷得赶紧着点儿,莫让皇上久等!”

    第849章 殿下,臣跟你标上了!

    夏浔随着沐丝赶到谨身殿的时候,朱高煦已经先进去了。皇帝没在谨身殿正殿平素处理奏章的地方,而是在谨身殿平素用来休息的一个小书房。见此情景,夏浔便想:“只在小书房接见臣子,想来不会有几个人了。”

    等沐丝通禀之后,夏浔进去,见书房中的人果然不多。兵部尚书金忠、五军都督府的定国公徐景昌、英国公张辅、汉王朱高煦俱都在座,书房正中央还站着一个武服打扮的汉子,粗略一看,从那服饰,可以断定应该是一名四品的武将,起码也是一个指挥使。

    两排座椅,最里边靠窗一张御书案,案上一角堆着一些文牍,另一角竖着一对象牙镂刻吉祥天女的壁格,案中还横亘一方紫玉如意,一只葫芦状的香熏炉儿,正飘散着袅袅的香气。

    御书案后面是一张黄绫垫儿的御椅,御椅之后本来是一条八扇屏,如今已经撤下一旁,露出一张方腿马蹄足的黄花梨凉榻,上边铺着蜀中精编的凉席,朱棣穿着一身便服,头束一条抹额,斜倚着一条大靠枕,正侧卧在榻上,听着那武将说话。

    夏浔进来,未及施礼,朱棣便轻轻一摆手,说道:“一旁坐下,且听他说!”

    “是!”

    夏浔答应一声,定国公徐景昌已微笑着向他示意了一下,在他旁边正有一张座位。夏浔也不多话,与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金忠以目示意,算是彼此行过了礼,便去座位上坐下。内侍悄悄端上茶来,又悄悄退下,汉王坐在最上首,目不斜视,似乎不曾看见他进来似的。

    只听那位四品武官仍在讲述:“……简定乃陈氏故官,当初我朝廷兵马攻打交趾时,他曾代为引路,并号召旧部助我天兵自水陆两路攻打黎氏,我朝廷在交趾设立三司、州县之后,皇上隆恩,封他为指挥使。因我朝廷不复立陈氏后人,简定心中不服,竟挂印逃去,在化州吸收旧部、招降了几股散溃为盗的安南乱兵举旗造反。

    这简定自立一国,国号大越,称日南王,趁英国公大军北返之机,攻克咸子关,扼住三江府往来要道。当时,交趾布政使黄福曾向皇上祈请援兵,皇上于北征之中传下旨意,着令黔国公沐晟发兵五万再征交趾。沐晟将军与简定一战,简定即佯败而走,沐晟将军恐他逃入深山不易追剿,急急追赶,不想正中埋伏,沐晟将军临危不乱……”

    朱棣听到这里冷哼一声,淡淡地道:“败了就是败了,就不要给他脸上贴金了,说说接下来的事吧!”

    那武官有些尴尬,语气顿了顿,才道:“沐晟将军……仓促收兵,检点损失,已伤亡逾万,更遗落了许多盔甲器械和火器,尽落入安南叛军之手。沐晟将军本欲整军再战,可……简定一战大胜,使得陈氏故官纷纷响应,邓悉、阮帅等陈氏故臣纷纷造反,有的自署官爵,杀将使,焚庐舍,仍打陈氏旗号,有的自立称王,我安南守军顾此失彼,难以控制,因此沐晟将军命末将回京,再和皇上搬请救兵!”

    朱棣听他说完了,沉着脸一摆手,那武官便赶紧欠身施礼,退了下去。这书房里随便拎出一个来,官儿都大得压他个半死,何况里边还躺着一条真龙,也真难为了他,居然还能说出话来。直到离开书房,他才呼呼地喘了几口粗气,只觉眼前直冒金星,却是因为方才过度紧张,呼吸错乱而至。

    那武官一退下,汉王朱高煦就气愤填膺地道:“父皇在交趾设郡县,是因为陈氏绝后,应安南军民所请。我朝廷自将安南作为内郡治理之后,厚待陈氏故臣,大多加封官职,又诏访安南明经博学、贤良方正之人入朝为官,可是这些蛮夷,自以非类,居心叵测,似此顽逆,朝廷当立发大军,予以征讨!”

    朱棣瞟了夏浔一眼,夏浔的眼帘立即垂了下去,这一番无声的交流,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