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都市言情小说 > 锦衣夜行(精校版) > 第 142 部分

第 142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然后耳边便是一声娇羞的惊呼。

    “这下完蛋了!”

    夏浔心中一声惨呼,就见对面车上茗儿的双目蓦地又睁大了些,有些不敢置信的样子。

    两车交错而过,夏浔好不懊恼:“好死不死的,怎么这时被她看到?”

    “奇怪,她又不是我老婆,我心虚甚么?”

    夏浔不断安慰着自己,却难以平息那种懊悔、慌乱的心情。

    在茗儿面前,他实在做不来一个为爱不惜一切的勇士。不是因为他怕承担爱的后果,勇士,不是不怕死就是勇士,也有可能是亡命。勇士的表象虽与亡命相同,可他骨子里坚持的东西不同。夏浔不敢接受,甚而缺乏勇气,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因为敬畏,茗儿那高贵的身份,让已有了家室的他有点自卑。

    所以,在他误会了茗儿,重重地伤了茗儿的心之后,他没有追上去解释辩白,而是像乌龟一样地缩了起来。既然不会有结果,干嘛拖着人家一个好姑娘?长痛不如短痛,不如就此做个了结,时间会抚平一切,她早晚会找到属于她的幸福与未来。

    可是,他不想被茗儿看不起。结果,昨天刚刚伤了人家的心,今天就左拥右抱招摇过市,茗儿会怎么看他?他拒婚是念旧恋家好男人么?茗儿只会认为他是一个口是心非、龌龊无耻的混蛋!别的女人管不了他辅国公,一个后台强硬如皇后的郡主老婆,却是管得了他的,所以……他不接受她,是因为他不想放弃这种放荡不羁、逍遥自在的生活!

    “主啊……”

    夏浔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悲鸣,换来的却是两个龟兹美人的热情拥抱。

    两个美人儿紧紧抱住他的胳膊,两双海蓝色的大眼睛欢喜地望着他,雀跃道:“我的主人,你也是真主的信徒吗?”

    夏浔欲哭无泪,结束了,这回真的结束了。这不正是我希望得到的结果么?为什么……心里这么难受?

    “主人,主人……”

    两个女孩发现夏浔脸色有点难看,不禁着起慌来。

    夏浔瞟了她们一眼,缓缓问道:“你们……叫什么名字?”

    “奴婢叫西琳。”

    “奴婢叫热娜。”

    “哦!西琳,热娜……”

    “主人请吩咐!”

    夏浔有气无力地道:“你们……别抱着我了,拜托你们,坐开点成吗?”

    茗儿攥着一双小拳头,肺都要气炸了!

    “那个无耻的大混蛋!骗子、骗子、大骗子,还以为他改邪归正了呢,说的那么好听!那么冠冕堂皇!结果……结果他……”

    茗儿越想越生气,突然大声嚷道:“回去!去皇宫!”

    “啊?郡主,咱们不去‘归园’了么?”

    正趴在另一侧车窗上,哼着歌儿看风景的侍婢巧云回过头来,惊奇地问道。

    茗儿双目喷火,愤怒地道:“不去了!我去找姐姐,让姐姐给我选、女、婿!”

    马车一个急拐弯,朝着皇宫方向急驰而去……

    马车在府门前停下了。

    夏浔走下车子,脚步有点虚浮,不过已经清醒多了。

    他大步往府里走,两个龟兹少女亦步亦趋地随在身后。

    “老爷回来啦!”

    二愣子热情地上前相迎,然后很惊奇地看着老爷身后两个怪里怪气的女人,怎么头发是黄的?眼珠是蓝的?这也太吓人了吧!

    “她们是什么人?”

    闻讯迎出来的梓祺看见夏浔身后站着两个身材惹火的异族美人,马上问道,那股酸溜溜的味道,简直就像开了一家酿醋厂。

    夏浔尴尬地道:“这是……二皇子赠给我的舞姬。她们……你们叫啥来着?”

    “奴婢叫西琳,主人!”

    “主人,奴婢叫热娜。”

    这时,由小荻陪着散步的谢谢也在花园里走了出来,堪堪听到这番对话,妙眸一转,便对小荻微笑着吩咐道:“小荻,把颖夫人西边那个跨院儿收拾一下,安排两位姑娘住下,叫厨下准备热水,侍候两位姑娘沐浴更衣。记着,以后这两位姑娘,就是咱家的人了,不可以下人对待。”

    “是,夫人。”

    小荻对这两个生得如此古怪的女孩非常好奇,已经忍不住想问点什么了,一听谢谢吩咐,连忙答应一声,高高兴兴地领着两位龟兹姑娘去了。至于吃醋……,似乎小荻发育的时候压根没长这部分感情细胞,所以毫无意识。

    见谢谢这么大度地安排,尽显大妇风范,梓祺也不好再给丈夫脸子看,不过还是悄悄腹诽了几句:“就你大方,敢情你有了身孕,当然心里踏实了……”

    夏浔松了口气,走过去扶住谢谢,柔声问道:“今天感觉怎么样?”

    谢谢掩口笑道:“还早着呢,我现在和平时没甚么不同,就是闻着油腻有点不舒服,没什么大碍。”说完反问道:“怎么,有点为难了?”

    夏浔点点头,脸色凝重起来:“二皇子……比大皇子难对付啊。”

    说着,两人走到了梓祺身边,夏浔顺势揽住了梓祺的纤腰,梓祺作势扭了一下算是挣扎,然后便温顺地随着他向前走去。

    夏浔伴着她们缓步走向花园,说道:“二皇子的礼,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咄咄人呐。”

    梓祺一旁听了,也马上意识到,丈夫带回来的不只是两个女人那么简单了,便也不再使小性儿,关心地问道:“那……相公打算怎么办,是站在大皇子一边,还是二皇子一边?”

    夏浔苦笑道:“我想站中间。”

    梓祺道:“官场上的事,我不懂,不过……我知道江湖帮派争地盘的时候,想站中间的人,通常都是最先被吃掉的人,除非……站中间的那人微不足道,根本不值得双方去争取。否则,不会有人让你这关键时刻一旦加入,就能令得局势一面倒的人坐山观虎斗的,这是两面不讨好!”

    谢谢嫣然笑道:“官场也是一样,只不过比江湖帮派争的地盘更大罢了。”

    她黛眉微蹙,思索了一下,问道:“那么相公觉得,大皇子和二皇子,谁的胜算更大一些?”

    夏浔笑了笑,沉沉说道:“雨霏,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现在大皇子和二皇子是在博奕,最终的赢家,当然是他们之中的一个,可是依附投靠他们的人,不过是他们对奕的一枚棋子,即便是投对了人,也未必能坚持到胜利那一刻,一将功成万骨枯啊!”

    “我明白了!”

    谢谢的脸色也沉重起来:“皇子的博奕,是个机会,一个飞黄腾达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万劫不复的机会,相公已位极人臣,实在没有必要掺和在里面跟着冒险。想要置身事外,只有不做棋子!”

    夏浔反问道:“那么,什么人才可以不做任由他们摆布的一枚棋子呢?”

    梓祺脱口说道:“我知道,有一种人,就是强大到了只要你不愿意加入,任何一方都不愿意招惹你的人!这样的人,他们宁愿要你作壁上观!”

    夏浔摇头,缓缓说道:“如果只是两位皇子博奕,我还勉强可以置身事外。问题是,在更大的棋面上,就算两位皇子也是棋子儿,只要入了博奕者的法眼,谁能强大到可以置身事外?”

    谢谢脸色一变,失声道:“皇子也是棋子儿,那谁才是下棋的人?皇上?还有谁?谁能与皇帝博奕!”

    夏浔缓缓抬头,向天上望去,意味深长。

    天,灰蒙蒙的,好象要下雪了。

    谢谢明白了,她深深地吸了口气,缓缓说道:“这样的话,就只有一个办法,才能置身事外了。”

    梓祺急忙问道:“什么办法?”

    谢谢说道:“君看橘中戏,妙不出局外。身在局外者,自然可以置身事外。”

    梓祺急道:“哎呀,你不要打哑谜好不好?相公就在金陵城里,如何做个局外人!难道让他出家做和尚不成?”

    夏浔目光一闪,豁然开朗道:“你说的不错,等来的机会太少了,我可以主动找机会,从明天起,我得多多关心一下朝野间发生的大事。”

    谢谢又提醒道:“如果主动找也找不到机会,那就不妨自己制造些机会!”

    夏浔会心一笑,颔首道:“我明白!”

    梓祺顿足道:“哎呀,你们俩个不要打哑谜好不好?到底什么主意?”

    夏浔凝视了她一眼,深深叹了口气道:“梓祺,你真愁死我了。”

    梓祺呆呆地问道:“你愁什么?”

    夏浔道:“等你有了孩子,要是像你一样笨,那可如何是好?”

    花园里响起来祺夫人愤怒的咆哮:“杨旭,你想死,就放马过来!”

    第472章 过年了

    临近年末,金陵进入了一个表面上安定,却深藏着躁动的氛围。

    家在外地的京官们开始置办礼物,趁着过年封印休衙的时候,他们是要告假还乡的。因为路途不便,道远的官员住年的时候一般两年才回一次家,可是哪怕去年回去过,今年他们也打算还乡了。今年辞旧迎新,王朝更迭,经过了一场大动荡,幸免于难的官员们深有感触,更加珍惜亲情的存在,孝子们更是想早早出现在父母高堂面前,免得让老人们挂念。

    六部各衙都在忙着年终的盘点、总结一年的事务,虽然忙碌,可是因为年关将近,进进出出的人们却都带着些祥和的喜气,平时不苟谈笑的人这时的脸色也柔和下来。

    如果说忙,那就是吏部和礼部比较忙一些。吏部考功司忙着对朝中、地方上的官员们进行考课评功,以便皇上论功行赏,尤其是转过年就是永乐元年,经过这段时间的熟悉,皇帝肯定要对六部九卿、各衙各司的官员重新进行一次调整,考功是个极为重要的参考,以致吏部哪怕一个小吏,现在家里都是门庭若市,不断有各色官员进进出出,礼物笑纳的多了,吏部官员们的笑模样也多了。

    礼部也很忙,新年伊始,皇家庆贺新春、祭拜祖宗,宗室团聚,自有皇家的一套礼仪。改元永乐,庆祝礼仪就更加繁琐,各地的藩王、封疆大吏们已陆陆续续派人回朝见驾了,一些外国使节接到明廷通知新帝登基后,也已派出使节,使节正紧赶慢赶的往京城而来,希望能赶上永乐元年的大庆典,朝觐上国天子。

    夏浔这几天也比较忙碌,白天他大多数时候要出现在大报恩寺的建筑工地上,这里现在有六七万的服役民工,在那个时代,召集这么多民工共同参与的工程是称得上极为浩大的,尤其是在天子脚下,皇帝对骤然集中这么多人的地方也是非常关注的,如果有人趁机作乱、或者管理不善弄出一场大火,夏浔这个主管官员就得锒铛入狱。

    每天,他要督促工部官员结算钱粮,陆续停止施工项目,分批遣返服役劳民返乡过年,还要在五城兵马司和应天府的陪同下,巡视劳工们的住宅区,确保用火安全。晚上还要听双屿岛赶来的部下向他汇报隶属于他的走私网向日本、朝鲜乃至整个东南亚辐s状走私所获得的各种收益,核阅收支帐目。

    匡算收支、利润之后,就要论功行赏。潜龙成员也是人,哪怕平时是做地老鼠的,过年也是要与家人团聚的,该发的饷钱要一一计算清楚,提前发出去。这些事以前有谢雨霏帮他,夏浔几乎不用c手,可谢谢如今有了身孕,用脑过度对孕妇可不好,所以基本上这事就只能由他来独力完成了。

    飞龙秘谍是隶属于皇帝的私兵,这是一支不公开存在但是皇帝很清楚它的存在的力量,这方面最是好办,夏浔只消吩咐相关人员计算出过年的各种用度,去找皇帝批阅,由内库拨付即可。如今想起来,罗克敌那种散养秘谍的方式虽然工作效率不是很高,不过却没有这些麻烦,让夏浔很是羡慕。

    朝中人人在忙,民间也是如此。

    金陵是大明的帝都,行商坐贾,各地旅人很多,如今都在陆续返乡,水路旱路上络绎不绝都是行色匆匆返乡的人。

    老百姓要过年,似乎倭寇也要过年。老百姓过年要置办年货,而倭寇过年则是趁着进行更大规模的劫掠。

    五军都督府拟定剿灭倭寇的计划后,已经会同兵部,把将令传达给了沿海诸卫,水陆配合进行围剿,不过夏浔从双屿赶来报账的人。中听说的情况,似乎成效不太理想。

    大明的海疆太漫长了,它就仿佛一个睡在那里的巨人,而倭寇团伙就像一群蚊子,无处不予s扰,根本防不胜防。沿海诸卫一旦集结重兵后,空有威慑力,却无法对倭寇形成有效的杀伤。

    倭人不是想攻占军事要塞,而是抢钱抢粮抢女人,甚至抢孩子,官兵一旦集结,就无法保卫这么大片的土地,常常是他们闻警出兵后,倭人已烧杀抢掠一番扬长而去。如果分散驻兵,以倭人的悍勇,小股的明军在对抗中又要落了下风。

    拥有海船的观海卫、太仓卫、双屿卫更是疲于奔命,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大海,甚至连大一点的湖泊都未见过的将领,任由他发挥最大的想象力,也想不出在茫茫大海中寻找一支根本不想与你正面为敌的倭寇队伍是何等的艰难,即便以数百年后的舰船行驶速度,雷达扫瞄范围、飞机侦察半径,这都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何况是依靠那些木帆船。

    夏浔了解的不是很仔细,可就他听说的这些情况,已经觉得很头痛了,不过对此他也无可奈何,甚至不能妄加议论。由于平民百姓,要是听说仗打得不好,都可以灌几杯黄汤之后,趁着酒兴高谈阔论一番,但是由于他的身份特殊性,他不可以。

    到了他这个位置,方方面面、上上下下需要维护的关系太多了,尤其要注意不能干涉自己领域以外的事情。除非他去都察院做御使,否则就没办法无所不问。你能想象国土资源部部长跑到国防部,就边境上发生的一起两国冲突事件对军界大佬们指手划脚,评过论非的么?

    想做一个包揽一切的超人,最后一定连渣都剩不下,不过,各方面的事情,不管是京里还是京外,包括发生在东海的这一切,他都在尽力关注着,因为他在寻找脱离争嫡漩涡的一个契机。树欲静而风不止,只要他留在京里,以他所拥有的能量,必然成为双方争夺的目标,他是无法超然事外的。

    当然,c手其中,支持某一位皇子,以他这等爵禄地位,也未必就有杀身之祸,但是失去的风险远比可能得到的更多,那么还有什么理由c手其中呢?

    “重耳在外反得活!”,他最好的选择就是走出去。可是要走出去,需要一个机会,一个名目。在此之前,他只能小心地游走于两位皇子之间,既不能表现的过于热络,陷得太深,想脱身也不能,又不能让他们产生一种“敌人”的感觉。

    这些天,夏浔使尽浑身解数,小心地周旋在两位皇子之间,万幸还没出什么纰漏不过两位皇子的耐心正在渐渐损耗殆尽他表态的步伐越来越快夏浔也快招架不住了。

    如此种种,令夏浔近来情绪有些消沉,真有点身心俱疲的感觉。

    谢谢和梓祺察觉到丈夫近来心事重重,对他格外地温柔体贴起来。梓祺虽然眼热谢谢怀了身孕,却也没有穷形恶相地整天纠缠丈夫,虽然人前她还是那个蛮横霸道的五虎断门刀女传人,可是几年的婚姻生活,业已让她变成一个知冷知热、温柔体贴的少妇了。

    今天夏浔在大报恩寺忙碌了一天,回到府上时,左丹已经等在那里了。

    夏浔叫了左丹一起坐下简单地吃了点东西,然后一同来到书房,左丹按照夏浔的吩咐,每日都会搜集方方面面的情报,逐一向他汇报,已经形成定例。夏浔一边喝着茶,一边认真倾听着,感兴趣的东西,就在纸上记下要点。

    说到最后,左丹说到:“对了,还有一件事情,皇后放出风来,要为中山王府小郡主招郡马呢。”

    “哦?”

    夏浔笔尖一顿,在纸上捺下了一个大大的黑点,霍地抬起头来,问道:“招郡马?”

    左丹笑道:“是,今天是诰命夫人们进宫向娘娘请安的日子,娘娘透露了这个消息,现在消息已经在金陵城里传开了,家里有适婚男子的文武大臣人家,都在张罗这件事呢。定国公与国公走得一向比较近,卑职想,这件事国公也该关注一下,如果郡主嫁了与国公不大合得来的官员人家去,多多少少与国公总会有些影响的。”

    “嗯!”

    夏浔又低下头,在纸上涂涂抹抹的,可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迟疑片刻,问道:“想攀这门亲的人家……很多么?”

    左丹道:“是,这郡马与驸马不同,没那许多约束,郡主的姐姐又是当朝皇后,这门亲事热的很,就算是不愿与公主结亲的公侯勋戚、一品大员人家,对此事都热衷的很呢。有些听到消息的官宦人家,自己没资格给皇后娘娘递上话儿,现在正到处托关系,想托人说和呢。”

    “知道了!”

    夏浔淡淡地应了一声,一时心乱如麻,连左丹起身告辞,自己怎么回答的都不知道。

    直到房门传来“嚓”地一声轻响,他才定下神来,仔细一看,一张纸已经被他涂成了黑扇面儿,可以拿去写金字了。

    夏浔搁下笔,把纸一团,狠狠丢进纸篓,仰在椅上长吁了一口气。

    他的脑海里不断地回荡着茗儿的音容笑貌,从那个穿得毛茸茸的好象一只小白兔的刁丫头,活泼地蹒跚在燕山雪峰之上;再到那个猫一般魅惑地蹑到他的身边,用一双小手掬起他的脸颊,柔柔的梦幻般的嗓音对他甜甜地倾诉“大叔,我好喜欢你!”的纯萌少女……

    不是想着,长痛不如短痛么?目的不是达到了么?怎么心里空落落的,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呢。

    夏浔无聊地徘徊在庭院里,耳畔忽煞传来一阵凄凉的笛声,侧耳倾听一阵,循着那笛声举步走去。

    笛是羌笛,乐曲充满了一种异域的风情,带着种凄凉哀婉的感觉。

    夏浔信步走去,才发觉声音传自两个龟兹女孩的住处,她们的住处在苏颖的院落以西,府邸最偏僻的一角,夜晚的时候,那里人迹罕无,又无灯光,显得比较渗人。夏浔这才想起自打把她们接回府来,就丢在这儿任其自生自灭了,这些天来竟然没有过问。

    他走到两人所住的小院里,见堂屋中透出一线灯光,便举步走了过去。到了门口,恰好听见里边笛声停了,两个女孩用自己听不懂的语言对答了几句什么,沉默了一阵儿幽幽的笛声又复响起。

    夏浔一推门,房门吱呀一响,里边两个女孩儿听到有人,“啊”地一声惊呼其中一个便转过身去,手忙脚乱地往脸上系面纱,另一个丢了笛子,面纱刚刚掩住一半,看见进来的是夏浔,又惊又喜,赶紧放下面纱,急步走到他面前双膝跪倒恭谨地道:“主人!”

    “起来吧。”

    夏浔瞧了瞧她他这也是头一回看见这个龟兹女孩的相貌,深深的眼窝,直挺的鼻梁,肤色白哲,五官线条明朗,带着一种欧洲年轻女性独有的魅力。

    “你是……”

    “我是您的女奴,主人!”

    “不不不,我是说……你叫什么来着?”

    “奴婢叫西琳,主人。”

    “哦,西琳,我这儿不兴那么多规矩用不着口口声声主人主人的,起来说话。”

    “是,主人。”

    夏浔无奈,又看看另一个刚刚跪好的女孩,她的面纱已经系好了,见夏浔向她抬了抬下巴,忙也盈盈立起,恭谨地垂手站好。夏浔从她们身边穿过去,在椅子上坐了,两个龟兹女孩儿立即跟过来,一左一右跪下,给他轻轻捶着腿。

    她们从小就被当成培养,这些侍候主人的规矩已经习惯成自然了,做起来非常自然,一点也没有矫揉造作的刻意感。夏浔本来想唤她们起来,手抬了抬,却懒得去纠正了,只是看看她们,说道:“在家里,你们还蒙着面纱干什么,这大晚上的,要是到庭院里走一圈,小心被护院把你们当成打劫的。”

    两个女孩儿显然是听懂了这句开玩笑,两人对视一眼,眸中都露出了笑意,那个还蒙着面纱的女孩儿便把面纱摘了下来,这个女孩更加漂亮,嘴角儿微微地向上翘着,似乎天生带着一抹甜甜的笑意,那靓丽的模样看着有点眼熟,夏浔想了想,忽然记起了《神奇四侠》的那个杰西卡,阿尔芭,真的非常像。

    夏浔问道:“你叫什么来着?”

    “奴婢叫让娜。”

    “让娜,你们总是蒙着面干什么?”

    让娜温柔地答道:“主人,女人除了手脚,都是羞体,只有亲生父母和她的男人才可以看见,是不可以叫其他人瞧见的。”

    “哦……”

    夏浔揉揉鼻子,尴尬地道:“那……你们还是蒙起来吧。”

    西琳认真地道:“主人,我们方才误以为是别人,这才匆忙系起面纱,我们的一切都是属于主人的,在主人面前,不需要掩饰。”

    夏浔有点吃不消了,岔开话题道:“你们方才吹奏的是家乡的乐曲吗?”

    让娜答道:“是的主人,这是我们家乡的乐曲。我们……远离故乡,夜晚的时候冷冷清清,很寂寞,心情很不好,所以吹奏起了故乡的乐曲,没有想到会惊扰主人。”

    “故乡……”

    夏浔悠悠地出了一会神,看看她们,忽然问道:“如果……我能送你们回去,你们愿意回故乡去吗?”

    两个女孩儿互相看了一眼,轻轻垂下头去。

    夏浔问道:“怎么?”

    西琳轻轻答道:“奴婢看得出,主人的仁慈是发自内心的,但是,我们虽然思念故乡,只是因为那里是我们生长的地方,我们并不是想要回去,我们不想回去。”

    夏浔皱了皱眉,问道:“为什么?”

    让娜幽幽地道:“睿智的主人,您觉得,如果我们两个女孩儿回去,将以何维生、以何自保呢?”

    夏浔默然片刻,想起欲取不能、欲弃不舍的茗儿,不禁深深地叹了口气,喃喃地道:“不如意事常,可与语人无二三……”

    这句诗两个龟兹女孩就不大明白了,不过她们她们看得出,主人似乎并不快乐。她们这几天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这个院子里,可是对自己的主人也约摸了解了一些,知道他是这个东方大帝国里很有权势的一个贵族老爷。她们为了远离故乡而忧愁,为了饥饱无着、归宿不定而烦恼,像主人这样有权有势的人物又有什么烦恼呢?

    她们很好奇,不过很乖巧地没有问。

    夏浔吩咐道:“方才那首曲子,再吹奏一遍吧,我也想听听。”

    长得很像杰西卡的让娜比西琳活泼一些,大胆地问道:“主人喜欢这首曲子么?”

    夏浔叹道:“我今儿……心情也不好……”

    凄凉的,叫人听了便会油然生起思乡之情的羌笛声仍在悠悠飘荡着,夏浔已离开龟兹姑娘的住处,漫步走向后宅。

    经过跨池虹桥的时候,夏浔靠着栏杆,仰头望月,怔立良久,或许……在回味茗儿那香香的一吻吧。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后宅,花厅的一扇窗虚掩着,远远就看见有一抹光从窗缝里透出来。

    金陵的冬天并不太冷,屋里置了火盆,虽然暖和了,可是空气就不太好,虽说是用的上好的兽炭,但是夏浔对谢谢说过,门窗别关太严,尽量透透空气,想不到谢谢嘴上说他甚么都不懂,倒是真记在心里了。

    夏浔看着,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悄悄走过去,走到窗下。

    室内有三个人,谢谢、梓祺和小荻。

    谢谢正在缝着一件衣裳,那是一件给小孩子穿的百袖衣,以前从不碰针线活的谢谢一针一线做得很认真,唇梢眼角都是满足幸福的笑意。

    小荻正在吃东西,面前摆着几个果盘,里边盛的都是各色干果,小荻吃得不亦乐乎,一边自己吃,一边扒些瓜子仁儿、核桃仁儿,录好了皮,放到谢谢面前,谢谢就见缝c针地吃上一粒。

    梓祺懒洋洋地趴在桌上,嘟着嘴儿看谢谢缝衣裳。

    谢谢剜她一眼,轻笑道:“用不用这样啊,看你那副幽怨的样子。呵呵,我的宝贝儿生下来,也要管你叫娘的嘛,不用自己辛苦地生,就有孩子抱,你还不开心呐?”

    “真的?”梓祺的眼晴亮了:“你说的啊,等孩子生了,也要叫我娘,不不不,得先叫我娘。嗯!等他一生下来,我就教他说话,头一声娘,一定是我的,哈哈哈哈……”

    小荻皱皱鼻子,很认真地道:“两位夫人,生孩子有那么好玩吗?我听我娘说,生孩子可痛了!我以后嫁了人,才不要生孩子!”

    谢谢瞄了她一眼,嗤之以鼻道:“鬼丫头,别在我面前装腔作势了,你还以后嫁什么人呐,你不是你家少爷内定了的人么?”

    小荻的脸腾地一下红了,吃吃地道:“夫人,你……你说什么呐!”

    梓祺一下子来了精神,霍地坐起来道:“真的?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不知道?”

    小荻吃吃地道:“没有啦,雨夫人开……开玩笑的。”

    谢谢撇撇嘴道:“哼哼,本夫人慧眼如炬,一切魑魅魉魉,在本夫人面前,都无所遁形的!”

    小荻的脸蛋像块大红布,急急辩解道“真的没有……”

    三个女子在房中笑闹作一团,夏浔站在窗外,也不禁轻轻地笑了。

    “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却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门前无马骑……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到登基。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梯还嫌低!”

    心里吟着这首《十不足》,夏浔的心情畅快了许多:“住者已矣,该放下的,都放下吧!”

    他调整了一下情绪,推门笑道:“在说甚么,这般开心?”

    第473章 潜流汹涌

    今天是洪武三十五年最后一次大朝会附

    要过年了,哪怕是那些年老体衰平日无需上朝的老臣子们也都来了,过年总要拜拜君父的。文武百官济济一堂,朱棣显得兴致很高,今天没有议太多的公事,主要就是君臣叙话联络感情,那架势有点像现代的元旦坐谈会,只是毕竟君臣有别,形式上比较严谨。

    不过,表面的一团和气之下,其实还是暗暗孕育着紧张气氛的,因为已经有消息传出来,转过年变成永乐元年,皇上就要要对各个衙门开刀了。也就是说,大部分职位都要动一动了,哪怕是皇帝想用的人,也要重新任命,一朝天子一朝臣,并不见得全都换成新人,但是必要的形式要走:你是我用的人,而不是前朝留给我的人。

    这个步骤其实官员们早就心中有数,朱棣刚进南京的时候,当时的形势只能是求稳,旧臣不但尽量留用,而且大多留任原职。径过这半年多的磨合,谁用着得心应手,谁人平庸或能干,皇帝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一本帐,做出调整是必然的。

    不过尽管大家都知道这一天必定到来,关乎自己的仕途前程,还是不免为之紧张。有人关心还有没有官做,有人关心要换个什么官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而且,朱高炽和朱高煦的争嫡已经渐趋明朗,趁着这个机会,他们也势必要往重要的衙门里安c自己人,不知朱棣对两个儿子的暗中较劲全无所知,还是在他摇摆不定的心态里,就是想看看两个儿子的才能本领,他没有对两个儿子采取任何约束,这令得静水之下,暗潮更加汹涌。

    早朝一散,夏浔漫步出了金銮殿,黄真黄御使就快步追了上来。

    朝堂上,官员们打声招呼、问候一声有时就能看出许多问题来,甚至代表着一个风向。今日早朝一散,内阁几位大学士身前,便围满了文武官员。

    皇帝新官上任三把火六部九卿的地位都不稳当,但是他刚刚确立并提拔起来的内阁成员基本上是不可能会动的,也只有他们,才有可能知道皇帝准备动哪些衙门,所以这几个内阁大学士就炙手可热起来。

    最悠闲的就是勋戚了,他们有爵禄在身,在朝巾没有常职,这种时候任你朝中怎么动荡也不关他们的事所以这些人的步姿最是从容安详。

    黄真其实也想往大学士们身边挤,奈何他那身子骨儿挤不过人家,一转眼看见夏浔,他就奔着夏浔来了。

    他是少数几个知道夏浔和内阁首辅解缙相交莫逆的人之一。

    解缙和夏浔,属于君子之交淡淡如水的交情。两人平素会无住来,解缙不会刻意地接近夏浔,夏浔也不会特别的予以拉拢,但是真有事时两个人却能很默契地互相照应。别人的关系是越走越近,他们两个是天天一起喝酒关系依旧如此;十年不逢一面,依旧不会淡漠骨子里,两个人都是性情恬淡的主儿。

    黄真琢磨,走走夏浔的路线,如果夏浔肯帮忙,只要他在解缙面前提一句,于自己就有莫大的好处,于是就烧起了夏浔的冷灶:“国公,你说下官亏不亏啊!在都察院打熬了一辈子,历洪武朝、建文朝、到了如今这永乐朝,也算三朝元老了吧?可是下官一直坐冷板凳啊。下官做事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夏浔瞟了他一眼,黄真略微有些尴尬,压低声音解释道:“那次去济南……”咳咳,国公面前,下官不敢说假话,确实……”下官确实是有点自暴自弃,琢磨着这一趟下去,以后还是不受人待见,得受用时且受用,这个……荒唐了一些,荒唐了一些。不过……”自那以后都察院几任长官更迭频繁,下官觉得还是能老有所为的,所以做事确实十分认真啊。”

    黄真牢s满腹地道:“国公,都察院里下官的岁数算是比较大的,可是接连几桩大案,下官都有参与,陈大人办案性子又急,下官没日没夜地熬,有时就住在都察院里,一连几天不着家啊,结果呢,到了年底,都察院的考课、吏部的考功,下官都是中等偏下。

    要是别人真比下官做事勤奋,下官也无话可说。可那得了优等考评的都是些什么人呐?事情没见他们做多少,话说的比谁都漂亮,好象事情全是他做的一般。再不然就是溜须拍马,奉迎上官,提着厚礼深更半夜钻本司上官的角门子、投贴子去吏部官员的门房,像个三孙子似的点头哈腰……”

    黄真说的咬牙切齿,夏浔拍拍他的肩膀,唤道:“老黄啊!”

    “啊?”

    “能干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吹的,会吹的不如会挖门盗d的。这种事儿,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有。干活的时候被推在前头、论功行赏的时候被挤在后面,这事儿少见么?你在都察院熬了一辈子,始终不见出头之日,不就差在这上面了么?摊上个明事理想做事的主官,或许不会亏待了你,要不然……”你都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了,还想不开?算了吧!”

    黄真呆了一呆,又追上去道:“国公,新朝甫立,谁不贺出人头地啊,就算下官岁数大了,别的不图,还要图个荣养退休,风光体面吧?陈大人那儿就不说了,就说这吏部考功司吧,哦,对了,这吏部考功司的郎中原来是周文泽,上一次因为包庇亲家归德知府孙广和,在狱中自尽了。现在提上来这个叫吴笔,原本是吏部员外郎。

    员外郎是负责外官考课的,郎中是负责京官考课的,吴笔提拔为考功郎中之后,又把他原来的副手拉到了员外郎的位置,这内外官吏的考核,可就全把持在他手里了。借着年终考课、皇上要重新调整各部官员的机会,此人是大饱私囊啊!没有好处,你休想得个上佳的考评,你说这样一个人负责考课,来年咱永乐朝都将是些什么官儿呀。”

    夏浔魂了他一眼,说道:“你都察院不是监察百官的吗?既然如此,怎么不弹劾他呢?”

    黄真顿足道:“哎哟,我的国公爷,你当我都察院想办谁就办谁么?劾倒了还成,劾不倒呢?那不是自找不痛快么。”

    他四下看看,压低嗓音道:“国公,我们陈大人,如今跟二皇子走的很近。”

    夏浔不动声色地“唔”了一声道:“那又怎样?”

    黄真道:“这吴笔,如今也投到二皇子门下了,同为二皇子的门人,你说,他们还能不互相照应?没有陈大人的支特,下官就算弹劾了吴笔,能起作用么?”

    黄真更加神秘地道:“还有呢!国公有所不知,这吴笔因为负责考功司,有机会接触朝中百官,甚受二皇子器重。他投效二皇子以后,二皇子投桃报李,也还了他一份大礼,据说,他的儿子吴子明,马上就要儆郡马了!”

    夏浔对郡马这个词儿特别敏感,马上追问道:“甚么郡马?”

    “嗨,中山王府小郡主的郡马呗!下官听说,二皇子使了手段,在郡马的候选人中,让安后娘娘特别注意到了吴郎中的儿子。皇后娘娘选了几个人,其中最中意的就是他的儿子。

    要说呢,吴郎中投到二皇子门下,那就连吏部尚书也得让他三分了,如今又有可能和皇后娘娘结成亲家,你说,谁还敢对付他?”

    夏浔盯了他一眼,问道:“此话属实?你怎么这么清楚?”

    黄真嘿嘿地笑了两声道:“国公爷,他昧着良心给下官评了个‘中下”下官一直憋着逮他的小辫子呢,可惜,人家后台太硬,下官抓着把柄也不敢动他呀。“

    夏浔吁了口气,这些事儿他还真不知道,京城里每天也不知要发生多少事,潜龙密谍也不是千眼千耳的包打听,什么事儿都了解,他们了解事情也是有一定针对性的。这还真是,最了解你的人,一定是你的敌人。吴笔得罪了黄真,黄真便盯上他了。

    “茗儿……要嫁个一个贪官之子么?”

    想到这儿,夏浔心里就犯堵,可他有什么资格干预呢,只能自我安慰:“和褂懈龊枚幽兀蛐碚馕庾用魇歉鋈似返赖旅坏锰舻木樱菜挡欢a?br />

    这么安慰着自己,心里还是发慌:“不成,我得提醒她,可我……把她得罪狠了,她肯见我么?对了,我去找徐景昌,通过他,透露与茗儿知道……”

    夏浔正盘算着,黄真苦着脸道:“国公爷,在您面前,黄真可是毫无隐瞒啊,黄真是把自己当成您的门下了。门下也不敢求您什么,陈御使和吴郎中那儿,都不大待见下官,可国公爷您的面子,满京城里谁不给呀,要是国公爷您给下官说句话儿……”

    黄真豁出了一张老脸,为了前程也不嫌丢人了,眼巴巴地看着夏浔,一脸的殷切。

    夏浔心中一动,微笑道:“要让我帮你说句话,倒也不难。不过,你以前如何辛苦,不都是跟在陈瑛p股后面做事么?纵有功劳,有你几分?所谓苦劳,也不过是份内之事!本国公听说,东海剿倭战事不利,如今皇上还不知此事,不如你用心打听打听这方面的事,向皇上奏上一本,这样,一旦有所查处,本国公也好替你说话。”

    黄真迟疑道:“这个……等下官的奏章递上去,恐怕考功一事已经尘埃落定了……”

    夏浔哼了一声道:“目光短浅!就算考功簿上评个‘劣’字,本公国便不能保你前途似锦,一片光明么?、。

    黄真吃了这颗定心丸,心中登时大定,马上眉开眼笑地道:“有国公爷这句话,下官就放心了,国公,下官回去,马上着手查办此事!”

    夏浔微一颌首,黄真便p颠p颠地跑开了,瞧那兴高采烈的样子,好象已经官升三级似的……

    第474章 上天言好事

    象山县,石浦古城。

    古城沿山而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