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都市言情小说 > 锦衣夜行(精校版) > 第 135 部分

第 135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纪纲吃了几口菜,压了压一气喝下的三杯烈酒,便又斟满一杯,起身来到夏浔席前,笑道:“纪纲来晚了,今儿借花献佛,就借辅国公的酒,敬辅国公爷,各位公爷、驸马和部堂大人一杯。”

    众人都把酒吃了,夏浔目光微微一闪,顺手拿起一个碟子,在桌上那条足有二十多斤重的大鲤鱼上连着鱼珠挟了一片眼r,递给纪纲,笑吟吟地道:“这是前两日周王殿下派人从开封送来的,正宗的黄河大鲤鱼,你尝尝。”

    纪纲受宠若惊,连忙双手接过,夏浔忽然一拍额头,笑道:“你看我这记性,答应人家的事,险些忘了。周王府送鱼来的人曾向我提过一件事情,我正不知该从何处着手,你来的正好,你锦衣卫神通广大,应该查得到,只是我也不知这事儿归不归你锦衣卫管。”

    纪纲连忙道:“国公爷的事就是卑职的事,国公只管吩咐下来。”

    无案不喜的陈瑛一听,忙也警觉地竖起了耳朵。

    夏浔摆摆手,下人忙端过一条凳子来,纪纲便垫着p股侧身坐了,夏浔慢条斯理地道:“是这么回事儿,周王殿下回到藩国之后,派人去捕了几尾黄河大鲤,请本国公尝个新鲜。那承办此事的王府小吏便去了他的老家考城,捕了鲜鱼之后,直接盛了木桶,快马加鞭给我送来。

    他送鱼来的时候,曾顺口提起一件事情,他说,两个月前黄河决堤,考城遭了水患,当地百姓受灾颇重,士绅们从于民意,上书朝廷请求蠲免今秋两税,并向官府借贷米粮。

    可是如今两个多月过去了,朝廷方面全无消息,当地饥民无数,不得不抛弃家园,流浪四方乞讨度日。士绅们诘问起来,考城知县说他已经上书朝廷,汇报灾情,并且就此一再促问过州府衙门,但朝廷何以迟迟没有回复,他也无从知道。

    到底哪个环节出了差迟,本国公也不晓得,昨天我问过内书房的木公公,木公公查了一下,内书房这几个月并未收到过考城知县的奏章,皇上日理万机,我总不能去问皇上吧,这事关乎国计民生,却又不容怠乎。”

    说到这里,夏浔唏嘘一叹,悲天悯人地道:“我等在此花天酒地,美味珍馐,享用的尽是民脂民膏,饮水不忘挖井人,哪能不管百姓死活呢。能帮就帮上一把吧,只不知锦衣卫能否帮着查查,眼看就到冬天了,多耽搁一天,百姓们就多受一天的罪啊!”

    茹瑺捻着胡须,飞快地瞟了夏浔一眼,心道:“有人要倒霉了,只不过是谁又得罪了辅国公。”

    纪纲听了,p股一抬,刚刚欠了身子,还未及答话,都御使陈瑛就像嗅到了血腥的苍蝇,迫不及待地跳了起来:“竟有此事?下官忝为都察院长,对此岂能不闻不问,国公爷请放心,这件事请交给下官吧,下官一定查它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第450章 投石问路

    众人纷纷从夏浔府上出来告辞离去。刘玉珏翻身上马刚刚坐定,身后忽地响起一个声音:“玉珏!”

    刘玉珏扭头一看,拱手道:“纪兄!”

    纪纲催马上来,微笑道:“朝廷多事之秋,南北镇抚又刚刚建立,诸事缠身,你我兄弟难得见个面说句话,走吧,到我府里聊聊。”

    刘玉珏犹豫道:“纪兄,火器匠作营刚刚重新组建完成,皇上急于建立神机营,我这里……”

    纪纲淡淡一笑,说道:“走吧,再忙也不差在这一刻,我那里,还有一位故人等着你……”说着催马向前行去,刘玉珏略一迟疑,便也提马跟了上去。

    户部尚书王钝刚一上轿,便连声催促道:“快,快快,马上回户部。”

    轿夫们不知道老爷何事如此慌张,只好甩开大步走起来,等他们赶到户部,已是满身大汗。未等轿子停稳,王钝就一个箭步从轿子里蹿出来,健步如飞地冲进衙门。

    “快些,快些,快查查,咱们户部有没有收到有关河南考城的公函或者皇上批下的奏章,近两个月的,但凡涉及考城的公文,全都找出来。”

    王钝把阖府官员都叫出来,神色紧张地吩咐下去,左右侍郎、各司堂官、主事们莫名其妙,却也不敢怠慢,一时间整个户部都忙碌起来,近两个月所有的公文全都翻了出来,发动全部人手逐一查阅起来。

    王钝在大堂上扼着手腕走来走去,他知道,辅国公杨旭不大可能是针对他,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他还真怕差迟出在自己户部。如果是在建文朝的时候,疏忽了一份公文并不算甚么大事,拣选时有所疏漏,或者哪个小吏不小心遗失了不算甚么大不了的罪过,可永乐皇帝不同,他做事的强硬风格可是与洪武皇帝不相上下。

    太祖时候,荆、蕲等地发生水灾朝廷令户部主事赵乾前往赈灾,赵乾不愿前往灾区,居然磨磨蹭蹭的半年都没出发,太祖闻讯大怒,立即把他砍头示众,知情不举的上下官吏全部问罪流放。

    后来,青州地区有些地方发生干旱和蝗灾,地方官府不以为然既不赈灾也不上报以致饿死许多灾民地方上推举年老德昭的乡绅进京告御状,朱元璋闻讯之后,又是屠刀高举,那几个尸位素餐、坐视百姓饥饿而死的地方官员全部剥皮揎草,以平民愤。

    永乐皇帝登基,宣布三大诏,其中一道诏书就特意说明凡是地方上发生天灾人祸,地方官府无需请旨可先行开官仓赈济灾民,延误救灾抚民者,格杀勿论想不到还有人敢顶沿儿上,偏偏此事又被那陈瑛毛遂自荐了去,若换一个官员查办此事,说不定还会维护一下,给犯事的官员一个补救机会,陈瑛那可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主儿呀。

    “千万不要是我户部出了纰漏,干万不要…六王钝口干舌躁,却连一口水都无心喝,等了好久,部堂各司主官纷纷回报:“大人,咱们这儿并未查到有关考城的上下公文。”

    王钝松了口气,一p股坐到椅上,庆幸地道:“没有就好,没有就好,阿弥陀佛,谢天谢地!”

    各司堂官面面相觑,有人忍不住问道:“大人,考城出了甚么事啊?”

    “嗯?”

    王钝突然清醒过来,挺身喝道:“都在这儿干什么?遇事不可慌张,怎么这么沉不住气!做事去,统统做事去!”

    茹瑺坐进官轿,轿子悠悠而行,他的一双眼睛便眯了起来:“辅国公这可不是无的放矢呵,这么一件事,他要想查,从信驿司、通政司、内书房着手就成了,至少无需在他设宴款待朝廷各部大员的时候当众要人去查吧。辅国公虽然年轻,这么幼稚的错误却不应该犯,他是有意说给甚么人听,还是。”…要借众人之口,把这件事宣扬出去呢?”

    茹瑺捻着胡须沉吟良久,沉沉低笑起来。事情的关键,他还没有把握到,不过做为一个宦海沉浮多年的老练政客,他已经感觉到,辅国公近来一连串反常行为,似乎是有的而发。这对他来说,绝不是一件坏事,他茹瑺没有能力在朝堂上独树一帜,但是以他三朝元老,兵部尚书的身份,不管对哪一方势力来说,都是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奇货可居呀,…

    轿窗外边,一顶绿昵官轿匆匆奔过,看那轿夫几乎是一溜小跑儿冲过去的,茹瑺有些诧异,掀开窗帘看了看,这才怡然一笑:“原来是陈瑛,这个陈瑛,咬起人来真比那个纪纲还要迫不及待啊。殊不知树大招风,刚极易折,这样的人,在官场上可是嚣张不了多久的,哼!”

    茹瑺冷笑一声,把轿帘一放,微闭双目养起神和…

    “纪兄,是哪位故人呐?”

    一进锦衣卫衙门的大门,刘玉珏便迫不及待地问道。

    纪纲把他让进客厅,脸色凝重地道:“贤宁被抓进京来了。”

    “什么?”

    刘玉珏大吃一惊,腾地一下就站了起来,怒道:“纪纲,你、我,还有高兄,昔日同窗就学,情同手足。如今虽人各有志,各保其主,却也不该忘了旧日交情。你抓贤宁做什么,他一个济南布政司的幕僚属吏,于你的功业又能增添几分光彩?”

    纪纲并不着恼,只是苦笑道:“玉珏,你道我想捉他回来么?这是皇上的吩咐,我能怎么办!”

    “皇上的吩咐?”

    刘玉珏惊疑不定地道:“你不要诳我,高兄职卑位微,在济南三司官员中根本排不上号,皇上怎么会惦记着他?”

    纪纲叹气道:“玉珏,我还能骗你不成?不错,贤宁在济南的确是排不上字号,不过皇上兵困济南时,他却曾为铁铉写过一篇《周公辅成王论》大骂皇上虚情假义,名为靖难,实则谋反。这篇文章骂得慷慨淋漓我也没想到竟被皇上记住了。”

    刘玉珏这才信了,不禁脸色苍白,颤声道:“皇上要杀高兄么?”

    纪纲轻轻摇了摇头,刘玉珏纳罕地道:“那么?”

    纪纲道:“皇上很欣赏贤宁的文笔想召他入朝为官。”

    刘玉珏一呆,随即大喜道:“那是好事啊,你我三人本是好友,如今又能同朝为官,这太好了!”

    纪纲冷哼道:“你不要一厢情愿,问题在于,贤宁不肯降!他不肯为当今皇上效力啊。我已经劝得口干舌燥了,可他这人倔得很就是不肯低头,皇上那儿还等着回信呢,我只怕对皇上一说,皇上恼他不识抬举,那时他就真的没救了,所以才找你来,如果你能说服他最好,如果不能,咱们也好商量商量,如何保全他的性命!”

    刘玉珏这才明白事情原委,连忙向纪纲道歉道:“纪兄,小弟方才言语冒犯,还请兄长莫怪,小弟实在风”,“嗳。。”

    纪纲不耐烦地把他扶起来:“你我三人昔日同窗读书,最为友好,你要是对贤宁的处境丝毫不为所动,我才真要寒心呢。拌几句嘴没甚么大不了的,当务之急,是如果劝得贤宁回心转意!”

    刘玉珏握拳道:“纪兄,他在哪里,我去劝他!”

    纪纲带着刘玉珏来到诏狱,这地方鬼气森森,似乎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血腥气,不过关押高贤宁的牢房却很干净,看得出来是着人打扫过的。

    二人到了牢房门前,隔着栅栏望去,只见一人穿着一身白色的囚衣躺在床上,正背对牢门睡觉,看他头发整齐,身上一尘不杂,显见是没受过什么折磨虐待。

    刘玉珏几步冲到牢前,抓住栅栏向里边唤道:“高兄,高兄,我是玉珏啊!”

    床上那人身子振动了一下,缓缓转过身来,慢慢坐起,看见刘玉珏,脸上便露出淡淡的笑意:“玉珏,你也来了。”

    “是,是,我来看你了。快,打开牢门!”

    牢头儿连忙打开牢门,纪纲和刘玉珏走进牢去,纪纲道:“贤宁啊,我把玉珏也找来了,我们这两个老朋友一片赤诚,你还不肯回心转意么?”刘玉珏忙道:“是啊高兄,我已经听纪兄说过了,你想想,你写拨文辱骂皇上,皇上不念你的罪过,反而欣赏你的文才,要许你高官厚禄,这样的皇上不值得咱们保吗?

    高兄,当今皇上是太祖亲子,取建文帝而代之,这不过是皇族的家务事,向当今皇上称臣,也不算是失了气节。多少朝廷重臣、鸿学大儒都已奉侍新朝天子了,你在建文朝时,不过一介布衣,仕途屡屡不顺,如今又坚持的甚么?”

    高贤宁微笑道:“玉珏,自建文元年,你我兄弟三人各奔前程,今朝还是头一回聚首,能看到你和纪兄,我很开心。咱们兄弟只叙私谊,国家大事不要说了。”

    纪纲顿足道:“贤宁啊,不提国家大事,那咱们三兄弟很快就没私谊可谈了,你当初写搬文骂皇上,皇上爱你之才,不想追究,可你要是拒绝皇上封官的好意,皇上还能容你么”

    高贤宁呵呵一笑,从容道:“皇上不能容我,也不过就是砍头罢了,有甚么了不起?”

    纪纲气极:“有什么了不起?玉珏,你听听,你听听,他就是这副不死不活的臭德性,我恨不得一顿大嘴巴子抽醒他,这头犟驴!”

    高贤宁见他真心为自己着急,不禁有些感动,便对他们道:“纪兄,你不要以为,我是为了什么伦理纲常而坚不低头,其实对这一点,我已经看透了,在我心里,建文帝才是正朔,所以我要为建文帝效力。如今,建文帝已经驾崩,再要坚持,已经毫无意义,难道置天下黎民百姓于不顾,只为坚持而坚持么?”

    刘玉珏喜道:“对啊,高兄既然想的这么清楚,怎么……”,高贤宁摆摆手,正容道:“纪兄,你当初因为常发狂言,被府学驱逐,你要忠于新朝,有你的道理,我不怪你,也不会视你如仇。玉珏,你早在洪武末年,便已成为锦衣卫,锦衣卫整个儿降了永乐皇帝,你要为永乐帝效忠,也有你的道理。”

    “那你…”

    高贤宁挺起胸膛道:“我是禀生,在府学时,吃穿用度就出自于朝廷。我屡试不中,出仕无门,是铁公识我用我,委以重任。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如今,铁公已然捐躯,高贤宁不能追随于地下,已然愧对铁公,若再效忠新帝,百年之后,何颜去见天公?”

    “贤宁!”

    “纪兄,玉珏,你们回去吧,不要再劝了。

    高贤宁可以死,却不能忘恩负义,做出对不起铁公的事情!此事,休要再提!”

    纪纲和刘玉珏面面相觑,面对高贤宁决绝的态度,再也说不出话来。

    二人怏怏地离开诏狱,站到阳光下互相看了一眼,刘玉珏无奈地道:“高兄一向脾气执拗,认准了的道理,九牛不回,我们……怕是劝不了他了,纪兄,你说怎么办?”

    纪纲仰首望天,沉默半晌,才轻轻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如今,我也没了主意。只好如实回复皇上。”

    刘玉珏急道:“纪兄!”

    纪纲望了他一眼,苦笑道:“你放心,好歹。”。”我为皇上牵马坠镫,伴驾冲锋陷阵,还有些许苦劳。话只能照实说,不如“我会请求皇上,饶他性命的。”

    刘玉珏决然道:“好,那我跟你一起去!”

    纪纲凝视着他,忽然一笑,拍拍他的肩膀,沉声道:“好兄弟,我们一起去!”

    《明史》佞倬传里,纪纲排名第一。国人习惯于捧一个人时,就把他吹嘘的毫无瑕疵;贬低一个人时,就把他说的一无是处。可人性是复杂的,哪可能像黑和白那么简单。至少,在纪纲热衷于用别人的鲜血染红自己的冠戴时,对自己的故友知交,还是不乏义气和温情的。

    纪纲和刘玉珏也不知向皇上求情是否会触怒皇上,两个人还是硬着头皮进宫去了。

    此时,送了客人出府的夏浔被小荻扶着,刚刚回到书房。夏浔是主,要让客人尽兴,喝得自然不能少了,回到书房坐下,犹觉头重脚轻,晕晕乎乎。

    小荻扶他坐好,夏浔打个酒嗝,登时满屋酒气,小荻皱着鼻子扇扇气儿,回身把窗户打开,时已深秋,马上就要进入冬天了,窗户一开,冷风进来,夏浔顿时精神一振。

    小荻捧杯茶过来,嗔道:“少爷呀,你灌那私多黄汤干吗,看你喝得,这多难受,快喝点茶,已经晾温了的。”

    “唔唔!”

    夏浔正觉口渴,接过杯来咕咚咚一口干了,醉眼朦胧地睨她一眼,忽然想起那件心事来,借着酒兴,几乎不假思索,便突兀地问了一句:“小荻啊,你是不是…喜欢许浒家那小子呀?”

    第451章 当丫环要暖床

    小荻蓦地张大眼睛,吃吃地道!”少爷为什出这么问?”

    夏浔轻轻叹了口气,目光有些走神,过了一会儿才道:“在青州,头一回看见你的情景,仿佛还是昨天。谁会想到。已经过了这么多年……。”

    小荻幽幽地道:“是呀,少爷…现在已经做了国公。”

    夏浔醉眼朦胧,根本没有听清她说什么,自顾自地道:“现在,我都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一个五岁,一个三岁……”小荻,你也长大了……。”

    小荻眼巴巴地看着他,说不清是期待还是害怕,只是一颗心越跳越快,仿佛一头小鹿,在胸膛里拼命地撞着,撞的有些心痛。

    “小荻,你知道…我并不是什么少爷,并不比你高贵,可我对你的疼爱,丝毫不比你的少爷……杨旭少,我敢说,比他还要多!”

    “嗯!”

    小荻点头,一双眼睛渐渐蒙一层雾气。

    夏浔道:“我看着你……,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长成一个大姑娘。你有亲生父母,本来轮不到我管,可我觉着,我有责任。

    如果你喜欢了许逸澜,那就跟我说,我帮你出面,别看他许浒现在是什么四品都司,我这个面子……,他得给!我家嫁出去的姑娘,他们不敢欺负。”

    夏浔说着,不知不觉伤心起来。他本来想得好好的,如果小荻有了喜欢的人,那他就把小荻当成亲妹妹一样嫁出去,可是事到临头,不知怎么的竟然非常难过。这番话说出来,特别的艰难如果不是今天喝了这么多酒,他还无法说的这么利索。

    小荻,不是梓祺那样的豪门女英雄不是谢谢那样古灵精怪的江湖女,也不是苏颖那种笑傲苍海的女海盗,她从来无法陪着他一起出生入死,经历那些精彩口只有他回到家的时候,才像一只温柔的小猫儿似的偎过来,轻轻递过一杯茶,然后一边给他梳理着头发,一边快乐地讲些家长里短给他听。他外出做事的时候,她就只有默默的守候,她只是一个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小丫头。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丫头,不知不觉间在他心里已经有了一席之地,他永远也忘不了那个捧着啃了一口的桃子,惊愕地睁大一双眼睛,仿佛一只捧着松果的小松鼠的天真小丫头;也忘不了那个受尽刘旭酷刑折磨,却没有透露一句有关他的消息的坚强小女孩。

    其实,他一直以为小荻会这么无怨无悔地等着他不过小荻有了喜欢的人,他也不会觉得怨恨,他离开那么久,无名无份的,人家怎么可能一直等着他?她与许逸澜朝夕相处,也难帜”

    那个小伙子确实不错,他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如果他一开始就是这个时代的人,那他不会征询小荻的意见,只要他喜欢就把人留下,天经地义,可他不是,所以……,他愿意成全小荻。

    他情不自禁地拉起了小荻的双手,顺着袖管儿滑进去,抚摸着她小臂伤处仍能感觉到硬快的肌r,柔声问道:“小荻,告诉少爷,你是不是喜欢了他?”

    小荻的一颗心沉到了谷底,身土一阵阵地发冷她一直在担心,担心的事终于还是发生了:“少爷…不要我了他要赶我离开了……。”

    夏浔固执地问:“小荻,告诉我!”

    “我不要被少爷讨厌少爷不喜欢我了,我就走!”

    小荻心里想着,轻轻点了点头,那笑有些辛酸。

    夏浔只道她有些难为情,终于还是明白了她的心意,夏浔死心了,他笑了笑,只是不知道是不是酒喝多了的原因,脸的肌r有些僵硬,所以表情有些生硬:“好,那回头……,我和你爹娘说说,如果二老也同意,我……,给你提亲去,不不,我……,告诉许浒一声,叫他门来提亲……。”

    小荻轻轻地道:“谢谢少爷!”

    很奇怪,她明明想哭,居然能忍住自己的眼泪。

    “好啦,别害羞啦,这件事……,就交给少爷。梓祺她们街还没回来么?”

    “还没。”

    “哦,你去歇一下,我……,喝杯茶,一会儿先睡一觉。”

    “是…”

    小荻转过身,走到门口,又回过头,恋恋不舍地看他一眼,悄悄走出去,掩门,动作轻得像猫。

    门掩,小荻的泪水就遏止不住地流出来,她仰着头靠在门,热泪簌簌而下,流到唇边,咸咸的。

    小荻从来不哭,可是现在她哭了,其实一直以来,她也不知道自己对少爷是依赖还是爱,现在她知道了,但她连表白的勇气都没有。她只是一棵蒲草,唯一的用处就是用来编织一双草鞋,不管是她的少爷,还是大明的国公,哪里是她配得的。

    小荻慢慢蹲下,把头埋到膝间,伤心的泪水一颗颗地滴落到青砖地,慢慢湿润一片……。

    夏浔喝完了茶,头还是昏沉沉的。他想了想今日在宴会向各位官员透漏的消息,他原来瞩意的,就是由陈瑛去办这件事,若论手段,纪纲更狠一些,但是若论心机权术,则明显是陈瑛更胜一筹,对付那些j似鬼的宦海老油条,只有陈瑛这样的人处理起来,才能如鱼得水。

    一切俱如所料,陈瑛听了这个消息,果然主动请缨。这人功利心甚重,这件事办好了,既可讨好辅国公,更可讨好皇帝,他岂有不争功的道理。哪怕明知夏浔有利用他的意思,他也会当仁不让。

    当然,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叫人准备了足够的证据,这些证据当然不能直接交到陈瑛手,不过他只要故意露出一些马脚,以陈瑛的机敏,就一定能发现,此人虽是酷吏也是一个能臣。

    其他的事,就不需要他c心了,陈瑛是条好狗送块r给他,他就能起劲地吠起来,顺藤摸瓜摘瓜抄蔓,给你起出一大片来。而夏浔要做的,只是冷眼旁观。

    事情到了这一步,张安泰地位不保,甚至性命也难保,他还能不求助于他背后的势力么?

    夏浔冷冷笑了一声,觉得头更昏沉了,他不愿再想下去,心神收敛回来,他忽然听到一阵隐隐的抽泣声侧耳再听,声音没了,刚刚吁一口气,那隐隐约约的抽泣声又来了,夏浔诧异不已,便站起身来一向门口走去。

    “哎呀!”

    小荻正坐在门槛哭得天昏地暗,房门一看,她哎哟一声,便一跤跌了进去。

    夏浔看着小荻四脚朝天,像只元宝似的在地摇呀摇的,诧异地问道:“怎么了,你坐在这儿哭甚么,谁欺负你了?”

    小荻爬起来,跪坐在地,嘤嘤地哭泣起来:“少爷,求你不要赶我走,小荻……不喜欢许逸澜,不喜欢做官太太,小荻真的不喜欢

    夏浔听得一头雾水,他弯腰搀起小荻道:“起来起来,快起来,这是怎么了,刚刚不还答应的好好的么,那你想怎么样,跟我说。

    小荻站起来,抹着眼泪,抽抽答答地道:“小荻……不想嫁人,就想侍候少爷,只要少爷不赶我走,让我干什么活儿都成!”

    夏浔怔怔地看着她,目光渐渐地柔和起来:“嫁过去,就是四品大员的儿媳妇,你不喜欢?”

    “不喜欢!”小荻抽抽答答地摇头。

    “留在我这儿,那就只是个小丫环,要干很苦很累的活儿,你喜欢?”

    “我喜欢!”小荻很干脆地点头。

    夏浔轻轻叹了口气,他要是再不明白这女孩儿的心意,那他就不是夏浔,而是一头猪了。于是,他的心里也莫名地欢喜起来。

    “要端茶递水。”

    “嗯!”

    “要铺床叠被。”

    “嗯!”

    “要梳发束冠。”

    “嗯!”

    夏浔眼里的笑意越来越浓了:“还要负责暖床!”

    “嗯!嗯?”

    小荻张大了眼睛,可怜兮兮地看着夏浔,她是北方人,北方人是睡火炕的,后来虽然离开了山东,却又跑到海岛待了几年,她听不懂流传在湖湘荆楚一带的这句俗话。

    “怎么?不愿意?”

    “愿意!愿意!愿意!”

    小荻忙不迭点头,少爷不愧是做了国公的人呢,讲究多了,派头也大了,前两天还听刚雇来的家仆说,有些贵人为了养身,每天都要喝人奶,想不到连被窝都要有人暖的。

    夏浔哈哈地笑起来,挥手道:“好啦好啦,你去忙,少爷不会嫁你出去了,从此以后,你就留在少爷身边,一辈子也不用出去了。”

    “嗯!谢谢少爷!”小荻破啼为笑,开心地跑开了。

    夏浔笑眯眯地看着她的背影,也很开心。

    “也许我该跟肖管事好好谈谈了!”夏浔开心地抬起头,只觉秋风飒爽,天高云淡!

    夏浔到前堂又逛了一圈,谢谢梓祺她们一早就说去采买家用,到现在还没回来,夏浔摇头一叹:“这女人啊,一逛起街来就没够,亘古不变啊!”

    二愣子正在院中摆弄着盆栽,忽见夏浔踱进院来,忙欠身道:“老爷回来了啊。”

    “唔,我先回屋睡会儿,等夫人回来了叫我。”

    夏浔摇摇头,忽然觉得还是叫少爷顺耳,当老爷当得心都快老了,看人家小荻叫的多好听。

    “啊!”

    房间里突然传出夏浔的一声尖叫,二愣子一呆,抄起大剪刀冲到门口吼道:“老爷,发生了什么事?”

    “不要进知…,咳,咳咳,没甚么,有只蟑螂。”

    夏浔喝住了二愣子,转过身来,小声问道:“小荻,你你在我床干什么?”

    穿着贴身小衣,被他一声女人似的尖叫吓得缩到床角去的小荻,佝偻成一团,怯怯地答道:“少爷不是说…要小获负责暖床吗?”

    夏浔放声大笑起来,小荻呀,还真是个极品!有这个开心果在,日子不会寂寞喽!

    “南北镇抚同时求见。朕还以为出了甚么了不起的大事,原来”只是为了替那个高贤宁求情,嗯?”

    朱棣语气不善,纪纲和刘玉珏的头又低了些。朱棣在殿堂踱来踱去,忽地站住,扭头看着他们,沉声道:“朕不计较他写檄文辱骂朕的事,还要许他富贵前程,可他居然拒绝,如此不识好歹,你们还想要朕饶他,嗯?”

    纪纲咬了咬牙,以额触地,磕在金砖地面嗵地一声响:“皇恕罪!古人云,一饭之恩,不可或忘!臣昔年为腐儒所不喜,驱逐出府学,学业无着、生计无着,多承高贤宁借阅籍、周济饭食。恩义在,虽知冒犯君,不敢不为求恳!”

    朱棣一听,放声大笑起来。纪纲久在朱棣身边,熟知他的性情为人,这一下以进为退,冒险果然成功。朱棣赞许地瞟了他一眼,语气缓和下来:“唔…,他说,不能效忠于朕,只因,士为知己者死”是么?”

    纪纲察觉朱棣语气有些松动,赶紧道:“是,高贤宁说,臣忠于皇,有臣的忠君之道,刘玉珏忠于皇,同样有他的忠君之道。可高贤宁他”素蒙器重,倚之为臂助,若是就此改奉皇,九泉之下,也无颜再见故主之面。”

    刘玉珏连忙接口道:“是,高贤宁还说,他与我们,虽各为其主,却不影响彼此情谊,不管今后如何,依旧还是朋友。臣看他…对皇据有天下,并无不服之意,只是此人呆板方正,办,说好听点,算是春秋义士古风…”

    “呵呵,春秋古风,春秋古风…”

    朱棣摆了摆手,叹息道:“罢了,他不愿做官,就让他回家养老去!”

    纪纲和刘玉珏大喜,连忙叩头谢恩,纪纲连声道:“多谢皇上,皇上隆恩,皇上大慈大悲…

    朱棣笑骂道:“少拍马p,朕还救苦救难呢。你回去准备一下,明日出京,过淮河迎一下皇后、三位皇子和道衍大师,皇后一到,就要正式封后了,路不可出什么差迟。”

    “臣……遵旨!”

    一丝疑虑悄悄浮纪纲的心头:“皇册封皇后,为什么压根不提册立皇太子的事呢,莫非……”

    第452章 顺藤摸瓜

    深秋时节,护城河里的荷花已经凋雾,大部分荷j都光秃秃的露在水面上,偶有一些半残的荷叶犹自顶在j上,随着秋风吹过,瑟瑟发抖。

    城门口,进进出出的百姓、商旅挑笼荷担,行色匆匆,守城门的兵丁嫌风大,已经躲到了城门底下,懒洋洋地晒著斜斜照至的阳光,风吹不到的地方,再有一抹昏黄的阳光,感觉还是有些暖意的。

    护城河边,有民妇在洗衣服,一块光滑的清石板斜斜探进水里,木杵”嗵嗵”地捶著衣服,虽还未到冬天,可是河水很冷,手已冻得通红。

    偶尔,会有一条鲢鱼受到捶衣声惊吓,翻身跃出水面,溅出几许浪花。这里的鱼很大,因为护城河里的鲢鱼和鱼虾是不准捕杀的,所以环城这一段河水,就成了鱼虾的天堂,只要它们不越境游去它处,基本上都能安享晚年,不过前几个月黄河决堤,这里也受了淹,荷花被摧残的这么厉害,不只是秋霜的作用,也是洪水泛滥的结果。

    ”咣!咣咣!”

    铜锣声响,举着”肃静”、”回避”巡街牌子的衙役过来了‘正入城的百姓连忙让到一边,河边捶衣的妇人手搭凉蓬向城门口望去,看这架势,便晓得是知县大人回来了。

    考城知县姓诗,叫诗晓寒,洪武二十七年的进士,做了七年的考城知县了。这人谈不上多大的能力,到任之后,考城没见多大变化,可也没有变得更差,此人为官也还清廉,只能说是个守成的官儿,在百姓中的风评倒还不错。

    此时,诗晓寒坐在车轿里,微头微铍,犹自回想着知府大人的召见。

    考城县属归德府治下归德知府是孙广和。诗知县不檀阿谀奉承,同这位孙知府关系很淡,平素的来往也少,可是前两日孙知府突然派人召见诗知县不敢急慢,安排好了县上事务,便匆匆赶去归德府,孙知府盛情款待,邀他饮宴,席间还说,他为官清廉能干,早该升迁或者迁任更好的县府只是因为四年靖难影响了官员们的考课,这才让他在考城任上一下子坐了七年,知府大人打算给他推荐一番,至少调任一个富县。

    孙知府如果真的去做,这伴事还真容易办到,因为孙知府的亲家周文泽是吏部考功司郎中。别看官儿不算大,实权可不小,朝廷公认的四大肥差就是吏部文选司、吏部考功司、兵部武选司、兵部武库司。这四个衙门的主官郎中,那能量着实惊人。

    可是诗知县并不是孙知府的心腹,这天大的好事怎么可能凭白无故落到他的头上?当时诗知县就觉得其中有蹊跷,果不其然,昨天河南道监察御使陪同都察院河南巡访使就召见他和孙知府了,此番召见,不问政绩、不问廉德,只问两个月前黄河水恚一事,诗知县就心中有数了。

    黄河水患,半是天灾,半是。说是天灾,是因为雨水过于充足的时候,黄河水确实过于凶猛,这四年来,南军北军打得不可开交,朝廷在河道治理上没下过什么功夫。说是,这一次黄河泛滥,其实洪水较之往年也不算特别凶猛,以朝廷每年拨计的治河款召集役夫缝缝补补一番,其实是可以应付过去的。

    可是,户部每年拨下的这笔治河款,经过孙知府的手,落到考城县十成中只剩下三成就算好的了,他诗晓寒是问心无愧的,这笔钱一文也没有贪墨,全都用在了治河上,可这么点钱明显是不够的,结果几年下来,堤坝没有得到好生修缮,今年终于出了事。

    水患一发,他就上书请求减免税赋、赈济灾民了,其实永乐新朝刚刚主政,对建文朝的公务尚处于接管当中,许多旧事都有断层,如果归德府据实上报,只说发了洪水,影响秋收,请求减免税赋赈济灾民,十有八九朝廷就会把它当成天灾直接批准了,未必会想到查一查河道治理是否尽力。

    可是……。

    诗知县暗暗叹了口气,那位知府大人也太贪心了些,这几年捞了许多好处也就罢了,如今百姓遭了灾,身为一方父母官,反正是慷朝廷之慨,怎么就不能据实上报,减免税赋,减轻百姓负担呢?为官一任,不能造福一方,也不该给老百姓干些雪上加霜的事吧?

    可是,这个孙广和做了多年的归德知府了,论资排辈,已经有了升迁的本钱,这考课上面若是有了污点,那就不好报请升迁了,于起…为了他的政绩光彩,这水恚竟瞒而不报,以致许多百姓田园被毁,还要强迫缴纳粮锐,缴不起,就只好背井离乡,沦为乞丐。

    今年这场水患并未造成太严重的损失,反倒是因为孙知府一己之私,把这水患的损害成倍地扩大了。诗知县对此虽然不满,可是当着孙知府的面,他不敢说。

    孙知府对他的许诺,他倒没有十分的放在心上,他虽然不敢自诩为造福一方的好官,却也不愿跟孙知府这样的贪官结党。他惧怕的是,孙知府朝中有人,如果都督察院扳不倒孙知府,或者只扳倒了孙知府,他这个七品正堂,以后就没法干了。

    而河南道御使和京里特派的巡访使来查办此案,偏要直截了当地去问孙知府,又把他召去,还是当着孙知府的而询问,这就分明是要为孙知府开脱了,他哪里还有胆子揭发,迫于无奈,只得说了许多违心的话,可是回过头来,他的心中又忐忑不已,本来事不关已,如今却被孙知府强行拖进了漩涡,一旦朝廷真的严查此案,他也难免要受牵累,岂不冤枉之极?

    诗知县思来想去,心中挣扎不已,想检举,担心受到打压。不检举,又担心受到牵连。眼看进了城门,诗知府才长长叹了口气,以道:“罢了,都已经回来了,还想那么多作甚!得过且过吧……”,

    ”县尊大人回来啦!”

    仪仗正行著,前方忽然有人拦路,诗知县掀开轿帘儿一看,却是生花书院的王老夫子,这人不但博学多才,而且是考城当地有名的士绅,他教过的学生里面,出过不少举人、秀才,他的儿子如今是朝廷的巡漕御使。对这样一个人物,诗知县可不敢托大,他要治理地方,少不了这种地方上的强势人物支持,诗知县连忙下轿,笑揖道:“王夫子请了。”

    王老夫子笑道:“县尊大人回来的正好,我有一位好友自京中游历至此,老朽正要设宴款待于他,只缺一位雅客,相请不如偶遇,县尊大人,就去我府上坐坐吧。”

    诗知县连忙道:“不不不,王夫子,本官州从归德府回来…”

    王夫子哪肯依他,对那仪仗摆手道:“你们自回县衙去吧,县尊大人去我府上吃酒,回头我会着人送县尊大人回去。”

    王老夫子是本地大族,那三班衙役的班头儿就是他的族侄,哪敢不依,听了吆喝一声,便领著仪仗自回县衙去了,诗县令正满腹心事,哪里有心吃酒,可是王老夫子兴致勃勃,拉着他就走,诗知县无奈,只好苦笑连连地随他回去。

    王老夫子把他带回自己家中,便吩咐家人道:“快请我那位京中的朋友出来,见见县尊大人。”

    诗县令苦笑道:“王老夫子,本官今日真的是无心吃酒啊。”

    王老夫子神秘地一笑:“县尊大人,你道老朽今日真的是与你偶遇么?呵呵,老朽是专候你回来的,这位京里来的朋友,你见上一见,只有好处,老朽是不会害你的。”

    诗县令一听,登时整觉起来:“王老夫子说的这位朋友,本官……。认识么?”

    ”从今天起,不就认得了?”

    随著声音,一个高额瘦面,肤色白皙,年约四旬上下的削瘦男子步入客厅,锐利的眼神投在他的身上,如同一只鹰隼。

    诗县令惊疑地道:“足下是?”

    那人微微一笑道:“我是来救你命的人!”

    诗县令目芒一缩,沉声道:“此话怎讲?”

    那人泰然道:“本官到了考城,明察暗访一番,知道你诗大人为官倒还清廉,所以才想拉你一把。诗县令,考城水恚,受灾奏折报上去,朝廷迟迟不见回复,百姓流离失所,怨声载道,你为何不能发函促问呢?你以为报上去便尽到了责任?这是自欺欺人!”

    ”本官?你是……”,

    王老夫子肃然道:“这位是都察院左都御使陈瑛陈大人!”

    诗县令”啊”地一声惊呼,陈瑛朗声道:“今年水势不大,为何考城独独成患?报灾奏折呈送京师,迟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