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都市言情小说 > 锦衣夜行(精校版) > 第 94 部分

第 94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经放下刀枪投降的大宁卫士兵都被集中看管着。

    夏浔问道:“大宁卫官兵投降后,没有再受到杀戳伤害吧?大宁城中百姓士绅,可有受到s扰?”

    那亲兵道:“谁敢呐,进城之前,张玉将军不是亲口传下殿下的命令么,敢掳一家、敢伤一民者,格杀勿论,殿下的军令从来不打折扣的,大家都规矩的很。”

    夏浔点头道:“这就好,指不定哪一户富绅,家里就有子侄在军中做将领,指不定哪一户百姓,丈夫或者儿子就是某个关隘上的校尉兵卒,他们不受侵犯伤害,殿下招纳大宁都司的八万铁骑才能顺顺当当的。”

    正说着,就赶到了宁王府前,张玉正在那儿来来回回地踱着步子,一见夏浔连忙迎上来道:“文轩,你与宁王府可当真计议好了?如今大宁城已经在手,为兄来求见宁王,可是宫门紧闭,无人理会,为兄想要走得近些,上边就s下箭来,不许任何人靠近,燕王殿下马上就要到了,宁王府不是出了什么纰漏吧?”

    “不会吧,宁王已经混到这步田地,现在大宁城又已落到殿下手里,他还能玩什么花样?”

    夏浔思索了一下道:“给我一杆降旗,我去见他!”

    要说降旗,大多是打白幡,旗是旗、幡是幡,两者样式上还是有点区别的,打旗是战,打幡是不战,打白幡就是投降,军中没准备白幡怎么办?那就把主将的帅旗倒过来挂上去,于是夏浔就把“张玉”大头冲下挂在杆上,摇着旗子直奔宁王府大门去了……

    第311章 掩耳盗铃

    宁王府打开了一扇角门,曾二站在里边,向夏浔打了个手势。

    夏浔便收了倒挂的军旗,往肋下一挟,弯腰走进去,门马上关上了。

    “曾二哥,张将军求见殿下,王府为何大门紧闭?”

    曾二转身就往前走:“跟我来,王妃娘娘要见你。”

    “王妃?不是宁王么?”

    曾二没有回答,夏浔吸了口气,快步跟了上去。

    宁王府右偏殿,地龙、火盆、暧墙,把个殿内烧得热流涌动,温暖如春。沙宁就穿着一袭春衫,纤体妖娆,俏生生地坐在案后,手中把玩着一方玉佩。

    “杨旭见过娘娘。”

    “杨旭?”

    沙宁瞟着夏浔,蛾眉微微一挑,微微有些疑惑。看她娇容妩媚,艳若春花,那娇媚的唇瓣微微翘着,真叫人恨不得狠狠咬上一口,可是想起刘家口外胡杨林中那具血r模糊的尸体,夏浔心中却是微生寒意,他躬身道:“是,臣本就叫杨旭,夏浔么……,那是臣行走于外时的一个身份。”

    沙宁淡淡一笑道:“你倒是够小心。”

    夏浔没有接话,开门见山地问道:“大宁城已在张玉将军控制之下,但是张将军前来求见宁王殿下,却被阻与宫外,臣大惑不解,不知殿下与娘娘意欲何为?”

    沙宁仍旧把玩着手中那方玉佩,眼皮也不抬一下,只是淡淡地道:“你们倒真是了得,难怪朝廷十三万大军一触即溃,李景隆五十万兵马仍旧被你们猫儿戏鼠一般捉弄,这大宁城乃边陲重镇,朱鉴更是一员骁勇善战的猛将,可是须臾之间,这大宁城居然就易了主人。”

    夏浔笑了笑道:“大宁都司所领兴州、营州二十余卫,皆西北精锐,骁勇善战,冠绝天下,若说战力之强,燕王殿下的兵马纵然了得,却也未必就强于大宁都司的兵马,这也是燕王殿下欲向宁王殿下求助的原因了。此番能破城如此容易,还多亏宁王殿下吸引了大宁卫的诸多兵力,更多亏宁王殿下在大宁卫军中的内应相助,及时打开城门。”

    “你知道就好。”

    沙宁娇媚地一笑,缓缓抬起头来,一双明媚的眸子投注在夏浔身上:“据本王妃所知,燕王麾下,不过五万之众,宁王殿下若肯登高一呼,云集响应者却得八万精兵,殿下听说他的四哥马上就要到了,欢喜的很呢,不过沙宁只是个女儿家,心眼儿小,得先问个清楚,以后这兄弟两个合兵一处,共赴国难,应该谁主谁从,谁正谁副呢?”

    “原来如此!”

    夏浔恍然,也不知这是宁王的意思,还是沙宁王妃自作主张,如果是她自作主张那倒好办了,如果是宁王生了野心,这事儿还不好办了。他暗暗思索着,试探着道:“那不如,就请宁王殿下出来担任全军之主帅,挑起这靖难大任,娘娘以为如何?”

    沙宁耸然动容,香肩微侧,娇躯前倾,脱口问道:“燕王殿下肯么?”

    “肯,如何不肯!”

    夏浔一本正经地道:“如果不是被朝中j佞到绝境,燕王殿下怎会背负朝廷叛逆的罪名,冒险起兵靖难呢?方黄之流,把持朝纲,以利国利民之名,行祸国殃民之事,燕王殿下走投无路,愤然以府卫八百人,起兵于北平,那时就曾明示天下,靖难起兵,是为了清君侧,诛j邪,如果失败了,殿下唯有捐躯报国而已。

    若是成功了,待到宇内澄清之日,殿下还是要回北平做他的燕王的。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燕王与宁王同心协力,一同靖难,宁王殿下虎贲八万,年富力强,若肯担此重任,燕王殿下一定会欣然应允的。这一点,臣常在燕王殿下面前,是明白燕王殿下心意的,我想燕王殿下如果知道宁王殿下心意,一定会欣然应允,只是……,宁王殿下……真的愿意做这个三军主帅么?”

    “嚓!”

    微微的一点声息,仿佛指甲盘剥家具刮过的声音,突然响起,沙宁脸色微微一变,她忙嘻地一声笑,掩口道:“你的胆子倒是够大,居然敢替燕王殿下做这样的主,本王妃却不敢替宁王殿下做这个主呢,方才随口问问,只是怕宁王殿下受了委曲罢了,其实呢,燕王是宁王殿下的四哥,如今兄弟辈里,燕王殿下已经是大哥了,长兄如父,这靖难重任,当然是要燕王殿下来承担的。”

    夏浔呵呵一笑,说道:“原来王妃娘娘在说笑,哈哈,娘娘和臣说话,可千万不要说笑,杨某是个粗人,拿根棒槌就当针的,娘娘有话,还是直来直去的好。”

    沙宁被他调侃,俏脸不由一红,妙目狠狠嗔视他一眼,夏浔若无其事。沙宁气得牙根痒痒的,只得咳嗽一声,岔开话题道:“咳,方才本王妃听见城中打打杀杀的好不热闹,我们在王府里面也不大知道详情,如今大宁城已经完全在握了么?”

    夏浔道:“娘娘放心,朱鉴已死,大宁卫官兵已经降了,现在整个大宁城,都在张玉将军掌握之中。方才来王府前,臣正在大宁卫指挥使司衙门,已经掌握了大宁都司全部将士官兵的花名册。”

    沙宁讶然道:“花名册?你寻那些东西做甚么?”

    夏浔笑嘻嘻地道:“娘娘,这些东西可是宝贝,据臣所知,大宁都司八万精兵,将佐的家眷,大多住在大宁城中,其他城镇当然也有,不过名册也在大宁,尤其是宁王殿下已被朝廷调走的三卫精锐之师,不但将佐的家眷多在大宁,就连那些士兵,大部分也是大宁人氏,亲人家眷俱在大宁的。是么?”

    沙宁已经隐隐明白了什么,不禁紧张地颔首道:“不错,你倒打听的明白。”

    夏浔道:“那就是了,掌握了这些名册,就掌握了这些将士的家眷,掌握了他们的家眷,就等于攥住了他们的心,如果宁王殿下登高一呼,他们肯顾念旧主,纷纷归附,那自然最好,若是不然,有他们的家眷在手,他们纵不来降,又有几人还肯与燕王殿下死战么?娘娘以为如何?”

    沙宁有些坐不住了,她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察觉自己的冒失,又缓缓坐了下去,沉吟片刻,说道:“燕王殿下,什么时候能到大宁?”

    夏浔道:“燕王率骑步主力殿后,所以行程稍慢一些,张玉将军已派人将战报消息传了回去,相信明天这个时候,燕王殿下就可以进入大宁城了。”

    沙宁脸色又是一变,随即佯做欢喜地道:“好,你先回去吧,告诉张玉将军,张玉将军军务繁忙,就不必请见了,宁王殿下明日会在宫中恭候燕王殿下大驾,并设盛宴款待。”

    夏浔并不肯就此离去,目光灼灼地道:“在宫中相候?呵呵,好教娘娘得知,如今监视王宫的大宁卫官兵已经被张玉将军收编,宁王殿下已是自由之身了!”

    沙宁脸色又是一红,仿佛有种说不出的气恼,她咬了咬薄唇,这才幽幽叹道:“是呀,燕王与宁王,兄弟手足,燕王殿下到了,宁王殿下理应迎出城去才是,不过……”

    夏浔拱手道:“娘娘有话但请直言,杨某说过,臣是一介粗人,若是娘娘含糊其辞,杨某误解其意,一旦传错了话,臣可是吃罪不起呀。”

    沙宁眼神飘忽,偏过了脸儿去,这才说道:“其实是这样,宁王殿下……有些心思难以启齿,所以才让本妃出面,想透过你,先让燕王殿下晓得。”

    夏浔躬身道:“娘娘请讲,臣一定把话带到。”

    “是这样……”

    沙宁的眼神十分奇怪,似乎隐隐带着些愠意,却不知道她在生谁的气,她语气闪烁地道:“先帝二十六子,早逝二子,存者二十有四,如今除了年幼尚未就藩的七位王爷,剩下的十七位王爷中,病逝的,自焚的,贬为庶人的,还好端端的就只剩下九人了。

    九人之中,除了那位从宣府逃到京师去的谷王,数我们宁王殿下岁数最小,如今为势所迫,宁王殿下决心附庸燕王共赴国难,可是殿下心中难免忐忑呀,你要知道……皇上可是天下共主,我们起兵靖难,在皇上眼中,终究是大逆不得的……”

    “臣明白了。”

    夏浔从容笑道:“宁王殿下所虑,其实也是人之常情,臣会把宁王殿下的顾虑告知燕王的,相信燕王定会想个妥当的法子,若是靖难一旦失败,断不会让宁王殿下不能见容于陛下便是了。”

    夏浔长长一揖,便要退下,沙宁分明看见他起身时唇角有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那是讥笑,沙宁心中好不懊恼,奈何,这正是出自于宁王的授意,她虽性情刚烈,可是自己丈夫瞻前顾后、忌虑重重,她又能如何?

    夏浔刚一退下,屏风后面便走出了宁王,气愤愤地指着她,责问道:“你真是好大胆,本王只想留一条退路罢了,谁让你自作主张的,如果四哥顺水推舟,真的把这靖难大任交给本王,你让孤如何是好?“

    沙宁并不辩解,只将眼帘一垂,心中暗叹:“又一遭……在他面前自取其辱!”

    娇颜落寞,无奈之中何尝不是深深的惆怅。

    如果她是男儿身,如果她才是宁王,想必……会做出与宁王完全不同的抉择吧……

    第312章 明见暗见

    宫门轰隆隆地打开,承运大殿的飞檐斗拱自一重重宫墙上方隐隐可见,随之,一道道宫门次第开启,宁王朱权站在宫门下,看着马上的朱棣,遥遥一揖,却不踏出宫门半步,神色十分复杂。

    朱棣暗自失笑:“这个十七弟……”

    想起夏浔向他透露的宁王心意,朱棣暗自摇头,翻身下马,便向朱权迎去。身后几名铁甲侍卫立即紧随不舍。

    “殿下,不能迎燕逆入宫!”

    斜刺里突然杀出一个人来,向宁王朱权哭拜道:“殿下,燕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殿下不为国除j,怎么还要迎他入宫,兄弟之情,难道大于君臣之义么?”

    “咦?这是哪个死不要脸的,好意思说这些大言不惭的p话!”

    朱权一听这话气就不打一处来,弄到今天这步田地,你当他乐意吗?好好的塞外王当得逍遥自在,皇上一句话,兵权削了、三护卫的福利也给削了,想守着一个王府好好过日子吧,皇上又嫌他活的碍眼,如今燕王兵进大宁城,得把自己招纳回来的大军拱手交出去,所谋一切,只是想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富贵罢了,如非得已,他朱权愿意如此?

    朱权定睛一看,却是王府长史石撰,朱棣没想到横生枝节,也不禁在阶下站定脚步,所有的人都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不怕死的老石。

    宁王和正妃都没吱声,侧妃沙宁却忍不住冷笑道:“石长史,宁王殿下本来是有八万大军的,可惜,兵权早不在手了,你让殿下拿什么去为国除j呐?”

    石撰厉声道:“娘娘请住口,国家大事,哪里轮到你一个妇道人家说话!”

    石撰说罢,对朱权昂然道:“殿下手中没有兵马,尚有一g镔铁g,七尺男儿躯,一腔英雄血!”

    朱权怒极而笑:“石长史的意思是,让本王持一条铁g,抵敌四皇兄数万铁骑么?”

    石撰道:“纵然不能抵敌,殿下也该紧闭宫门,不与朝廷叛逆媾和,如此畏于燕逆兵威,大开宫门相迎,殿下置自身于何地耶?”

    朱权y恻恻地道:“长史大人以为,本王今时今日,算是自置于何地呢?”

    石撰道:“燕逆假仁假义,既然口口声声要诛j邪、清君侧,那么殿下只管紧闭宫门,不与相见,谅燕逆也不敢自毁其诺,悍然闯宫,伤害殿下。达则兼济天下,困则独善其身,殿下无力救国,洁身自好还做不到么?石撰身为长史,断不能眼看着殿下走上岐途,身败名裂!”

    他霍地站起身来,张开双臂挡在门前,向朱棣嗔目大喝:“燕逆,你休想入我宁王府半步!”

    朱棣大怒,戟指喝道:“似你这等j贼,俺朱明皇室就是被你们这些混帐东西妄言大义,离间亲亲,才闹到骨r相残的境地,今日本王要与自家兄弟相见,你待怎样?”

    石撰挺起胸膛,大义凛然地道:“石撰忝为宁王府长史,断不能容我王背负叛逆之名,你要入宫,除非踏着我石撰的尸体过去!”

    燕王身边有一大将邱福,正着铁甲伴侍于侧,一听这话,大喝道:“如你所愿!”

    蹭地一个箭步跃了上去,身在半空,腰间长刀已然出鞘,呛啷一声刚刚传入人耳,一道匹练也似的寒光便在空中一旋,只听“噗”地一声,血光冲宵而起,把宁王身后一众女眷吓得花容失色,纷纷惊呼,石撰一颗大好头颅砰然落地,骨碌碌地滚下阶去。

    朱棣淡淡一笑,说道:“虽然愚蠢,忠心可嘉,本王就成全了你!”

    石撰尸身倒在阶上,一腔鲜血汩汩流出,沿着石阶蜿蜒而下,朱棣一提袍裾便踏着那鲜血拾阶而上,到了石撰尸身面前,沾血的双足毫不犹豫地踩到了他的尸体上,他说一句“除非你踏着我的尸体过去”,燕王放着那么宽敞的石阶不走,真就踏着他的尸体走了上去。

    宁王府中上下并不熟悉燕王为人,就连朱权也不大清楚这位四哥的脾性,见此情景不由尽皆动容,唯有沙宁目泛异采,心中赞叹:“如此人物,方称英雄!”

    宁王身边群雌粥粥,有许多美人儿,王妃、侧妃、妾妃、王姬、侍妾、卑妾,不独有汉人美女,还有蒙古、女真、朝鲜,乃至西域维族女子,个个千娇百媚,充满异域风情,燕王却是目不斜视,只管盯住了这位只见过几次面的十七弟。

    到了朱权面前,朱棣张开双臂,未曾言语,目中已满含热泪:“十七弟,昔日你我兄弟相见,都是在帝京宫阙之内,父皇母后膝下,家人团聚,其乐融融,如今j臣作祟,兄弟们死的死、囚的囚,十七弟被困王府,不得自由,四哥的北平府不日就下,家眷生死难料。实未料父皇尸骨未寒,宗室亲族竟然落到这步田地!”

    朱权被他一说,触及心中痛处,想起自己担惊受怕的日子,也不禁潸然泪下,兄弟两个抱头痛哭……

    “大人,咱们……就带着这些东西去阻敌兵?”

    塞哈智拍拍自己鼓鼓囊囊的肚子,向夏浔问道。

    在他怀里,揣了许多书信,其中最重要的两封信,就是燕王和宁王分别写下的,此外就是他们依照大宁都司府库中的花名册,找到那些身居要职的武将家眷,由他们写下的家书。陈亨派了人到大宁来,告诉朱鉴他不日就到,所以燕王马上派人迎了上去。

    这一行三人是夏浔、塞哈智还有徐姜。徐姜开城门放燕军入城,避免了重大伤亡,功劳甚大,如今一步登天,已被燕王提拔为百户,他熟悉这里的道路,同时对大宁各卫的旗帜、将领也比较熟悉,所以此番与夏浔、塞哈智一同离开大宁,执行秘密任务。

    这季节关外的风越来越大了,风中不但带着大量的尘沙,而且十分寒冷,今天天气y冷冷的,空气有些湿润,看这样子,今冬的第一场雪,马上就要下了。

    夏浔骑在马上,将蒙面的毛巾又紧了紧,说道:““自然不止!张玉将军率兵殿后呢,朵颜三卫的援兵也很快赶到,如果文的不行,那时就要动武了。陈亨曾多次随燕王殿下出塞做战,燕王对他很熟悉,宁王或许不放在陈亨眼里,不过对燕王,他还是颇为敬畏的,如果被他知道燕王殿下已经出关,并且占据了大宁,他未必就敢侵犯……”

    刚说到这儿,策马行在前边一里多地开外的徐姜已兜马急急赶了回来,声音微微带些紧张地道:“大人,松亭关的先锋人马,已经到了!”

    陈亨和刘真把沿边各关隘安排妥当后,又从各处陆续抽调兵马,直到今天才准备停当,开始向大宁增兵。由于燕王从刘家口秘密过关,沿边关隘没有发出烽火讯号,陈亨还不知道大宁城已经落入燕王手中。

    这支先头部队是陈亨亲自率领的,陈亨所率将领中有三员大将,分别是卫指挥徐理、陈文、卜万,这三个人就是宁王三护卫的将领。陈亨把他们带在身边,自有他的考虑,他认为燕王还在关内,最大的威胁仍在关内,所以松亭关不能失守,守关的兵马必须是绝对可靠的。

    宁王三护卫,加起来一共只有九千人,在他所领的三万大军中只占少数,而且大宁城中现在还有朱鉴的一万兵马,到时候凭三护卫这些人在他眼皮子底下是翻不起什么风浪的,而且朱鉴给他的信中说,宁王欲结泰宁、福余、朵颜三卫谋夺大宁城,陈亨知道那些部落勇士不擅攻城,军纪也差,宁王三护卫家眷大多在大宁城中,如果真让朵颜三卫进了城,谁也不能保证他们的家人就不受伤害,他们守卫自己的家园,还能不卖力气?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陈亨对自己颇为自信,他自信能驾御这几员将领。他是一员老将,元末时就承袭父职,在元兵中担任将领了,那时他是扬州万户。元朝的上万户府统兵七千人,中万户府统兵五千人,下万户府统兵三千人,万户府中设达鲁花赤一名、万户一名、副万户一名。扬州万户府是中万户府,他当时就在扬州万户府任万户官。

    到后来,朱元璋在濠州起兵,陈亨弃元归朱,先是担任朱元璋的铁甲长、后又擢升千户,再后来随蓝玉大将军北征,受命守东昌,蒙元铁骑数万兵马来袭,陈亨不但牢牢地守住了永昌,而且还反守为攻,出奇兵大败敌军。以后又数次随燕王出塞,屡建功勋,积功升为都督佥事。

    这位老将军打了一辈子仗,带了一辈子兵,宁王这个毛头小子以及他手下的三个甚么卫指挥,怎么可能放在他的眼里?

    眼看天色将晚,陈亨勒住坐骑,颁下号令:“天色将晚,传令下去,就地安营,埋锅造饭。明日一早,卯时二刻点兵c练,辰时三刻用饭,巳时出发,继续赶路。”

    军令一下,三军立即就地扎营,布置营垒、警哨,营中处处开始飘起炊烟。

    徐姜和夏浔、塞哈智将马匹藏在远处林中,伏在一处草坡上悄悄地观察着营中动静,每座营中,都竖着主帅的大旗,如果是外人,未必就能依据旗帜确认每一处营帐中的主将,因为有些姓氏是大姓,同一军中两员大将同姓是很正常的,比如王刘李赵一类,不过姓卜的比较少,大宁都司二十余卫将领,姓卜的指挥只有一个。

    所以徐姜一处处指点着向夏浔介绍,当他指到一处扬着“卜”字大旗的营垒时,突然兴奋地道:“大人请看,那座营垒,必是宁王三护卫中卜万卜指挥的所在了。”

    “宁王三护卫也被陈亨带过来了?”

    夏浔先是一奇,继而大喜,说道:“咱们不直接去见陈亨了,走,绕到卜万营区,先见卜万!”

    第313章 青萍干将之器

    “站住,十什么的?,

    一见有人探头探脑的往营地里看,立即引起了成营官兵的注意,几个官兵提着刀枪扑过来,夏浔和徐姜、塞哈智一副普通牧民打扮,战战兢兢地道:“我……我们只走路过的。”

    “路过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你们两个路过这儿干什么,往军营里窥探什么?”

    搜了搜三人身上,并没有携带刀枪,怀里反而揣着许多书信,那几个兵丁疑心大起,便将刀枪住三人,喝道:“走,见见我们总旗大人去!”,

    夏浔向塞哈智和徐姜递了个眼色,乖乖随着他们走进营察,被带到一名总旗官面前,那人三旬上下,身材不高,十分的墩实,他的面前堆着一大堆书信,他随便捡拾起几封来,只匆匆一看上边所写的收信人,脸色便是一变,吃惊地看向三人,问道:“,你们倒底是甚么人?”

    “你是……,皇甫誉皇甫大人?”徐姜看着他,突然叫道。

    那位总旗官更是吃惊:“你认得我?”

    徐姜嘿嘿一笑,说道:“皇甫总旗经常出入城门的,小弟怎么不认得?总旗大人忘了么,我是守南城的徐姜啊,皇甫总旗家里有皮货要捎带出入,小弟时常予你方便的,想起来了么?”

    “啊!啊啊……”

    皇甫誉眨眨眼,突然想了起来,不由大惊道:“原来是你?乖乖我的娘,徐小旗!你这是……”,……怎么这副打扮?”

    徐姜凑上两步,在他耳边低语几句,皇甫誉骇然道:“当真?”

    徐姜笑嘻嘻地道:“皇甫大哥,这种大哥,小弟能开玩笑么?这种事,皇甫大哥怕也不敢做主的”何不带我们去见见卜指挥呢,成了,有大哥你一份功劳,不成,也是一份交情,你说呢?”

    “皇甫誉?”

    夏浔心中一动,忙道:“总旗大人,这些书信里,正有令尊大人写给你的信,呵呵,请容我找找。”

    他举举手”示意身上并无武器,这才走到皇甫誉身边,在那堆书信中翻拣起来,不一会儿,便翻出一封信来,皇甫誉接过书信,一看正是自己老父笔迹,连忙打开阅览,一封信看罢,他的脸上y一阵晴一阵,那表情真是好不精彩。

    夏浔微笑道:“皇甫大人请放心,燕王殿下入城之后于百姓秋毫无犯,得知尊府与皇甫大人的身份之后,我们还派了兵丁专门守在尊府门外,不容游兵散勇入再侵扰,令尊令堂和大人的兄弟、妻女俱都平安无恙。”

    “娘的,无恙想必是真的,可这无恙”与人质何异?”

    皇甫誉定了定神,苦笑道:“这两位……还有徐老弟,请的……请随我来

    哦,带上你们的书信……”,

    卜万营中,徐理、陈文、卜万三人守着一堆书信,面面相觑。

    过了许久小万扫了二人一眼,沉声道:“两位,你们怎么说?”

    面前的书信中,有他们的家书,有宁王痛词陈切,呼吁他们归降的书信,同样还有燕王高官厚禄的封许承诺。家眷在人家的掌握之中,旧主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威名赫赫的燕王又亲笔书信与他们,如此攻势数管齐下,三位在陈亨麾下总是受到排挤戒备的卫指挥已经动了心。

    年过四旬才有了一个宝贝儿子,儿子还在大宁城中的徐理率先摩拳擦掌地道:“两位兄弟,咱们本就是宁王殿下的护卫,自从被朝廷调离大宁,到了松亭关”马上就从亲娘眼里的宝贝疙瘩变成了后娘养的,这一次陈都督带咱们回大宁,美其名曰是让咱们去守土卫家,其实呢,还是因为放心不下咱们,依我说,没二话,殿下既然捎了信来,就跟着殿下反了!”

    卜百又盯了陈文一眼,问道:“陈兄怎么说?”

    陈文笑了笑道:“咱们兄弟三个是一各绳上的猛妹,走不了你,也跑不了我,咱们三个,但有一个重归宁王麾下,剩下两个在朝廷这边都休想再有好日子过的,这一点两位想必都已清楚。所以,不管走进是退,如何选择,咱们三个一荣共荣、一辱共辱……”

    徐文不耐烦了,瞪眼道:“我说老陈,你东拉西扯的扯什么闲淡呢?就一句话,咱们怎么办,是跟着陈都督打回大宁,还是跟着宁王燕王一起干!”

    陈文慢各斯理地微笑道:“我这不是在说清其中的道理吗?咱们想要有所取舍,总要明白为什么取舍吧?两位的父母妻儿都在大宁城,兄弟却不然”我的家眷在兴州,要是两位决心归附燕王,兄弟当无二话,不过我得马上派人回去搬取家茶……”

    卜万神色不动,只轻轻咳嗽一声,说道:“陈兄,家眷就不必搬取了,燕王殿下那位姓夏的使者告诉我,从花名册上获悉老兄你的底细时,燕王就已派人乔装改扮奔赴兴州了,如今么……,陈兄的家眷应该已经被接到大宁城里了。”

    陈文笑容一僵,徐理半灾乐祸地瞟他一眼,嘿嘿笑道:“老陈,想让我们哥俩承你的情儿,美得你,哈哈,你算说着了,咱们现在就是一各绳上的猛妹,这么说,咱们干?”,

    卜万重重一点头:“干!”

    陈文的脸色凝重起来:“,你我三人,先把自己麾下将校的家书带回去,叫他们晓得家中情形,三更时分,同时发难,直取陈军的中军大营!”

    这三个人都是刀头舔血的百战将军,看着嘻嘻哈哈,一旦有所决定,却是坚毅果决,毫不迟疑。

    卜万微笑道:“燕王想把大宁这八万兵,尽可能一个不伤的全带回去,能不动刀兵,最好不动刀兵。”

    徐理瞪眼道:“不动刀兵,还能怎么办?”

    卜万泰然说道:“燕王殿下自有安排。”

    他回过身去,扬声道:“夏老弟,请出来吧。”

    卜万这军帐大帐套着小帐”大帐署理军务,小帐歇息睡觉,只见帘儿一掀,夏浔笑得一团和气,好象一只给老母j拜年的小狐狸似的”拱着手就走了出来:,“小将军好、陈将军好、徐将军好,大家,都好啊……”

    很快,徐文、陈理离开了卜万的军帐,赶回了自己的营地”接着,他们麾下许多带兵的将佐,都被指挥大人唤进了中军大帐,当他们离开的时候,怀里都揣着一封家书。

    将近三更的时候小万的军营中突然起了大火,士兵们立即鼓噪起来”初冬时节,夜风骤急,起火的帐蓬一连引着了三顶帐蓬,才被士兵们用沙尖扑灭。

    这边大火冲天”喧哗叫嚷,陈亨那里早已得了报告,把个老将军气得吹胡子瞪眼”他带了一辈子兵了”还很少碰到这种事情,好端端的居然把营帐烧了”这篝火是怎么埋的?这巡营是干什么吃的?老将军怒气冲冲披挂起来,带了一队亲兵便直奔卜万的大营。

    然后”他就意外地看到,徐理和陈文居然也在卜万营中。一看到他们,陈亨马上发觉不妙,但是已经晚了,他的亲兵被解除了武装,老将军本人则被陈文、徐理、卜万三位全副披挂的指挥使拥进了大帐,然后,他就看到一个很英俊的年轻人盘膝坐在灯下,笑得天官赐福一般,他的手中拈着一封信,信皮上写着:“陈亨亲启,燕王林!”

    谁也不知道卜万的军营中倒底发生了什么事,只走到了四更天的时候,陈亨的中军大营突然响起了聚将鼓,鼓声震天,十里皆闻,各营主将不知就里,但是陈亨治军甚严,谁也不敢怠慢,急忙披挂起来,纷纷赶往中军大帐参见主帅。

    中军大帐,陈文、徐理、卜万等几员大将顶盔挂甲,肋下悬刀,端立在据案而坐的陈亨左右,夏浔俨然谋士,站在陈亨近前,微微蹙眉道:“去袭刘真大营?陈都督,这会不会太冒险了些,依照燕王殿下的意思,将军只要能把这支大军毫发无伤地带去大宁,便是奇功一件。老将军现在能约束住这支军认为都督所用也就足够了,今夜易帜,今夜便用其作战,万一生出事的……”

    老将陈亨信心十足地道:“今夜老夫投到燕王麾下,明日刘真就会知道了。老夫既已决意投奔燕王,就得为燕王殿下打算,若是待刘真得到消息退回松亭关,殿下接收大宁都司八万精兵的计划便难圆满,为将者,当善于捕捉战机,机会难得,不可放过!”

    夏浔听了暗自感慨,大明如今这些将领当真不是吃素的,难怪能杀得北元丢盔却甲。

    陈亨数度随燕王朱棣出塞,算是朱棣手下得用的老将,因为这层关系,朝廷怕他站到燕王一边,把他调到了关外控制宁王,可谁也想不到燕王竟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到了关外,占据了大宁城。陈亨既是燕王的旧部,又落在卜万手中,非降不得生还,唯一的选择只能是投降。

    可是最难得的是,一旦有纤决定,他能马上转变立场,杀伐决断,毫不迟疑,如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换做是夏浔,怕是做不到的,这也正是让夏浔感佩不已的地方。正是陈亨的这个决定,使得朱棣此后收服大宁都司八万劲卒的过程,几乎是一路坦途,毫无阻滞。

    大宁行都司所领兴州、营州二十余卫,皆西北精锐;朵颜、泰宁、福余三卫,俱是元朝降将,所统番骑劲卒尤其骁勇。燕王在战略上从防守转变为进攻,就是从攻克大宁、收服西北八万精兵开始。燕王曾对世子高炽私下言语:“为父取天下,自克大宁始。为父克大宁,杨旭首功,陈亨次之!”

    次年攻济南,陈亨负创,返北平休养,因年老伤病集于一身,不久便病故了,但是恩怨分明的朱棣称帝后,并没有忘记陈亨的功劳,论功行赏,竟然封了陈亨一个泾国公,子孙后代,俱享福荫。

    老陈亨眼光独到,一辈子只做了两次选择,第一次是放弃了元朝的万户官不做,于群雄之中慧眼独具,偏就投奔了涛州的朱元障,成就一生富贵前程,第二次虽是中计被迫,但他一旦有所选择,马上就能站在所选择的人一边全力为他打算,称得上是明利害、善决断的一世之雄。

    第314章 会州立军

    刘真另领一路兵马逶迤于后,他做梦也没有想到,陈亨的人马会突然倒戈。

    陈亨是一名沙场老将,战阵经验极其丰富,他知道,率领大军突然返回,刘真对此不可能不生警觉,想要不伤一兵一卒地诈营恐怕是办不到的,但是要趁其不备予以突袭或者包围却相当容易,于是向三军将士申明自此刻起,全军易帜,改奉燕王旗号之后,立即下令全军沿原路返回,围困刘真的兵马。

    刘真果然上当,当他的探马回报,发现陈亨都督大军返回时,刘真也感到有些古怪,他连忙下令三军就地扎下营盘,又命探马去问询于陈亨,陈亨回复他说,燕军已然潜出关外,现在大宁失守,朱鉴战死,大军不可再仓促冒进,宜返回松亭关再做道理,叫他原地等候,等他到了共同商议对策。

    刘真听说燕王已到关外,而且占了大宁,不禁大吃一惊,他原地扎下营盘,一心等候陈亨,结果陈亨的大军一到,马上就对刘真的大营实施了包围。这么大的阵仗,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出问题,但是要做出反应却不是那么容易的,昨天还是友军,今天就成了敌日,这样戏剧性的变化,刘真麾下将士谁能事先想到?陈亨大军的包围圈已初现雏形,刘真军中才意识到不妙。

    但是这时候得到塞哈智送信的张玉率领燕王麾下全部骑兵和朵颜三卫的骑兵也赶到了,张玉率兵一万五千人,朵颜三卫仓促之间各凑骑卒一千人,合计一万八千人,全部是骑兵,这股生力军一到,万马千军往高岗上一立,对刘真大军心理上的冲击力不言而喻。

    刘真的兵力本来就比陈亨少,陈亨统兵三万,他只一万五千有余,张玉和朵颜三卫一到,以如此优势的兵力,足可以对他们实施严密包围,而守卫松亭关的兵主要是什么兵种?

    步兵!

    张玉和朵颜三卫足足一万八千名骑兵的加入,攻可以成为一把锋利无比的尖刀,追可以彻底瓦解他们的突围,让他们一兵一卒也休想逃回松亭关。两军对峙,尚未交锋,刘真军中士气已泄。

    陈亨见此情形,微微一笑,环顾左右道:“待老夫去见刘真,说他归降。”

    左右诸将齐齐动容,夏浔也吃惊地道:“老将军不可,万一刘真把老将军扣住……”

    “他不敢!”

    陈亨淡淡一笑,一抛长须,从容说道:“老夫知刘真深矣,刘真不是莽撞之辈,他该知道,扣住老夫一人,绝对解不了他的困局,此人乃是一员良将,如果能为燕王殿下所用,与殿下大有助益。”

    说罢,陈亨不听众人再劝,单骑独马,驰向刘真大营。

    刘真营中上下,谁不认得陈大都督,一见他单骑驰来,持弓守在辕门前的明军都默默地垂了弓箭,悄悄闪向两旁,结枪阵的士兵面面相觑,不见上官下令,眼见陈亨已到面前,便也自作主张,刷地一下闪开了道路。

    立在中军兵车结成的点将台上的刘真见此情形,暗暗苦笑一声,知道军心士气,实不可用了,心中不禁暗暗做了一个决定。

    陈亨单骑驰到兵车结成的点将台前,一勒马缰,立住了身子。

    刘真按剑问道:“都督困我大营,是何道理?”

    陈亨道:“燕王殿下确已不知自何处出关,攻占了大宁城,本都督麾下宁府三护卫接到宁王秘信后,尽皆反了,老夫麾下兵将收到大宁家书,也大多生了异心,老夫自己亦陷在他们手里,同时,又有燕王写给老夫亲笔书信一封,你也知道,老夫曾在燕王座前为将,多次随燕王征战漠北,这种情形下,老夫还有别的选择么?”

    刘真听了默然不语,陈亨又道:“刘总兵,如今你同老夫一样,已是别无选择,何必让兄弟们徒劳丧命呢,老夫单骑入营,一是念着咱们袍泽情意,二来也是念着你是一员难得的良将,不忍让你为了皇室内部之争而白白送命。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新帝登基之后,朝廷对我武人如何相待,想必你的心中也很清楚,刘总兵当此时刻,该做决断了。”

    刘真摇头:“多谢陈都督美意,皇上是道统所在,刘真身受国恩,不愿背负乱臣贼子之名。”

    陈亨眉头一皱,大声喝道:“刘总兵,忠有大忠,亦有小忠,大忠者忠国不忠君、忠事不忠人,小忠者忠君不忠国、忠人不忠事。方孝孺、黄子澄、齐泰之流就是小忠了,兼之目光短浅,食古不化,虽以忠良自诩,于国于民有害无益!

    老夫虽是武人,耳闻那书呆子要搞什么井田之制,都要笑掉大牙。自辅佐皇上至今,这酸儒干了些甚么好事?哼!他就干了两件事,一是改甚么上古官制,堂堂皇皇,沽名钓誉,其实呢?不过是削减税、法、兵诸司官员,大肆增添国子监、御使台的文人罢了;

    另一件事,就是削藩,削得叔侄相残,天下不安。朝廷由着这帮书呆子折腾,能做出甚么好事来?老夫将近七旬,一生征战沙场,你道老夫怕死么?若不是因为这些书呆子干的那些蠢事让老夫生了一肚子鸟气,你道老夫就肯痛快归降?”

    这番话,只听得刘真左右兵将人人为之动容,刘真却心如铁石,不为所动,只道:“陈都督金玉良言,奈何人各有志!”

    陈亨白眉一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