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都市言情小说 > 台湾娱乐1971(1-640) > 第 57 部分

第 57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青霞;这些都是要加入我们公司的艺人。”王樟钧道“;我来介绍下,这是元楼(程龙)、元华、元彪、元德、元武、元秋、元本、元彬这是林清霞。”

    “你好!”

    “林小姐你好!”林清霞巧笑嫣然地与几人一一握手,把程龙几个迷得神魂颠倒,元秋却是撇撇嘴不说话。

    “各位想吃什么自己点。”王樟钧说着又问“;对了;元龙(洪金宝)大哥怎么没来?”

    “哦,他啊;都老板找他有事。好像是商量新戏的动作设计去了。”元秋道。

    “鲍鱼,给我来份鲍鱼。”

    “还有鱼翅。”

    “燕窝。”

    这帮子龙虎武师都是苦哈哈,见王樟钧好说话;原本的拘束也没有了,一个个原形毕露。拿着菜谱也不知道哪样好吃都捡着著名的菜点。

    元秋一个女孩子家到底还是矜持点;觉得几个师兄的言行忒丢人,连连在桌下踩他们的脚。

    “哎哟;谁踩我;这么丹力!”元彪大呼。

    元秋翻个白眼不说话。

    等饭菜上齐;这些家伙就跟三个月没吃过东西一样,吃得风卷残云,嘴里还发出各种响亮的声音,就连旁边的服务生都在偷笑。

    林清霞见他们吃得好玩;自己也不怎么饿;就干脆帮他们夹菜;处理着各种菜肴。

    “谢谢。”程龙捧着碗受宠若惊地接过林清霞递过来的水晶肘子,一边埋头吃东西,还不时地偷看两眼。

    王粹钧见状忍不住就想踹这家伙两脚,他站起来举杯道:“从今往后,诸位就是王氏公司的员工了。同在王氏,大家都是自己人;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别的我不敢保证;但只要你们肯干;我保证你们三年之内全部成为港台有名大明星。我先干为尽!”

    “好!”元家班的师兄妹几个一起鼓掌,俱都举杯一饮而尽。

    王樟钧放下酒杯;嘴角翘起了一丝弧线,眼前这几人;可是目前香港龙虎武师中的翘楚。虽然现在混得差了点,而是假以时日;必定会放s光芒。

    正文 222【佳视成立】

    有了元家姓的龙虎武师加入互氏的演员班底又壮大了一步

    王樟钧为几人买好机票,亲自把他们送上飞机,同时打电话叮嘱白沐阳;一定要重用这几人。当然这种重用也不要太刻意。

    之后王樟钧便躲回酒店;开始写程龙的成名作《醉拳》的剧本;打算先把程龙捧起来。如今王氏旗下林清霞、赵雅芝、林凤娇三女虽然名声大噪;但由于只演过一两部电影,所以只能算徘徊在一二线明星之间。另外秦祥林拍了两部文艺片;其中还有一部是琼瑶剧,那俊俏的外形也赢得了不少观众。柯受良的名气涨得很平稳;但由于没当过主角,最多算二线名配角。

    可以说,整个王氏就王粹钧一个人在那里死撑着。

    王樟钧现在正盘算着;准备多写几部好一点的剧本,栽培几个当家的大明星起来;程龙无疑就是很好的选择。

    《酒干倘卖无》在香港的宣传自上周就开始了;此时距离王樟钧和邓丽君、泰迪罗宾在香港大会堂演唱才两个月,接着又是发行三人唯一的乐队唱片;其造成的轰动现在还余波未尽。

    去年的《喋血孤城》;由于群戏太多,许多香港人虽然看电影看得热闹;但真正记得王樟钧的却不多;大多数港人对王樟钧的第一印象那时还是个歌手。直到《上海滩》风靡港台东南亚;王樟钧才真正以演员的身份为人们所熟知,勉强可算进入一线影视明星的行列。

    如今是王樟钧的第二部电苏名气口碑都积累下来不少,不用开荒

    因此宣传工作要好做得多。

    满大街的电影海报没贴两天加上电视里的电影片花;人们口口相传,就连从不看电影的人都知道王樟钧的新片即将在香港上映。

    与此同时,李小龙的《龙争虎斗》也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宣传。其噱头更是打出国际合作、好莱坞明星、名导演之类的;勾起了影迷极大的兴趣;都想去看看这部耗资田多万美元的大片到底是什么样子口

    而观看了那晚《龙争虎斗》午夜场的影评人也纷纷给以好评,夸起《龙争虎斗》来丝毫不吝辞藻,按他们的说法;这部电影都可以直接去角逐奥斯卡了。

    不过《龙争虎斗》的宣传主战场根本不在香港而是在美国,相对于整个票房来说;香港那点票房简直是j肋;不值一提。

    王粹钧却是知道《龙争虎斗》的美国票房到底有多么恐怖。

    接下来人们从报道里惊讶的发现,王粹钧和李小龙的新片居然是同一天上映,这下都不知道先看哪一部好。

    就在影片上映前两日;关于香港电视牌照的增发终于透露出来消息。此次一共颁发了两张电视牌照,用于在香港境内经营无线商业电视台。其中一张颁给了丽的电视;丽的计划在今年“月份停播整顿由有线电视改为无线电视;而另一张则颁给了一家新兴的电视台。

    在这之前;这家电视台的名字、负责人、股东、框架什么的记者们都是一无所知。

    同一天,怡和洋行、香港商业电台、星岛日报、华侨日报、工商日报以及王氏(香港)电影公司共同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合作成立佳艺电视台。

    除了几个股东手下的媒体外;其他报刊杂志接到邀请函后都是被震得不轻;预感到香港的传媒界又有个强壮的婴儿要诞生了。

    当天上牛;港台不少媒体纷纷派记者前来;准备挖第一手猛料。而台湾那边的记者则是对王粹钧更感兴趣,一个混帮派的臭阿飞,用两年的时候白手起家;创下偌大的公司现在居然能在香港开电视台了,简直就是台湾人的骄傲啊。

    大概上午九点多的时候,王樟钧与其他几个股东陆续前来;一切准备好之后;几人往主席台上走去。

    何世礼拿着手里的资料翻动着;对王樟钧道:“王先生不愧是才子之名;设计的台标让人叹服。”

    “雕虫小技而已;你们几位老爷子才是真正的功臣;不然我还不知道能不能拿到甥的股份。”王粹钧笑道;心想我就是随便抄着画了几笔而已。

    本维休道:“你这小鬼就是滑头,做个甩手掌柜就什么都不管了。”

    王樟钧笑了笑不说话;其实几个老头子也不是场场谈判都参加,更多的时候是让手下的谈判人员互相扯皮;当事人根本就不在。反正他们这边就靠一个字一一磨,磨到怡和洋行和商业电台不得不答应为止。

    经过长达半年多的死缠烂打,几家的股份已经在前几天确定下来。其中怡和洋行占骤,商业电台占旧x;华侨日报占;鳃,星岛日报占14%工商日报占14%;王氏电影公司占9%。

    而所谓的王氏(香港)电影公司,此时也就是个空壳子。而佳艺电视台同样也是如此;除了名字这些以外,此刻连一个员工都还没有;从筹建到开播;至少要一年半以上的时间。

    “那家伙是谁?”王樟钧指着一伞走过来的鬼佬问。

    本维休道:“亨利凯撒克,怡和洋行的常务董事。想不到今天他居然亲自来了。”

    “嗨,岑先生我们又见面了。”亨利饥撒克老远就打招呼道。

    “你好;凯撒克先生。”木维休皮笑r不笑地回答看样子似乎两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怎么融洽。

    “啊;你是王;我儿子喜欢你的霹雳舞,能有荣幸邀请你参加我的家庭聚会吗?”亨利凯撒克仿佛是突然看到王樟钧;惊讶地说。

    “荣幸之至。”王樟钧笑道心中却对此人没有半分好感;对方说话的语气太虚假造作了。

    亨利凯撒克属于怡和洋行的创始人渣甸医生家族的一个支脉成员现在这个支派中人掌握着这个悠久集团的大部分权利。

    渣甸当初就是个穷医生靠往中国走私鸦片起家;后来林则徐禁全'文字o烟,触动了渣甸的利盖;于是他在;1840年带着有数百名英国商人签名的请愿书;成功地说服英国国会对中国发动战争,并制定了详细的战争计划、战略地图、战争策略、保障和政治需要;甚至军队和军舰的补给。这个计划称为渣甸计划

    ,而第一次鸦片战争由此爆发。

    可以说;这个怡和洋行就是靠吸中国人民的血成长起来的。而渣甸的家族后人此刻依旧耀武扬威地在中国的国土上享受着上等人的生活。今年爆发的香港股灾,怡和洋行也是幕后的推手之一,再一次吸干无数香港股民的血汗。

    王榨钧不动声色地和亨利凯撒克交谈,似乎是老朋友一般。等到时间到了才非常低调地走在本维休几人后面,偶尔朝下面的记者挥挥手。

    几个股东一路走过;下面的摄影记者疯狂地按动快门;一时间房间里镂光灯闪得人睁不开眼睛。

    亨利凯撒克作为最大的股东代表;首先由他宣布了佳艺电视台的成立及宗旨;并表示已经取得了电视牌照。

    接着又展示一些签约的文件、电视牌照还有放大后的电视台台标,之后才进入记者提问阶段。

    “亨利先生;我是《明报》的记者余辉,请问佳艺电视台目前是什么规模,准备什么时候开播?”

    “目前正在筹建之中;具体的开播时间还不确定。”

    “请问佳艺电视台有中文台吗?”

    本维休道:“有中文台;而且只有!个中文台。佳艺电视台的宗旨就是宣扬传播文化;特别是传统儒家文化。”

    “请问;这个电视台的六边形台标有什么特别意义吗?”

    何世礼道:“佳视的台徽以六个成;力度角之线条所组成的环状六角形,代表中国儒家的“六艺”一栅礼、乐、s、御、书、数;同时亦代表佳艺电视的六个主要股东。这个台徽是王樟钧董事亲手设计的,获得了我们的一致认可。”

    “王樟钧是台湾人,为什么要让他进入香港的电视台?”突然,一个记者举手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朝王樟钧汇聚,王樟钧微笑着反问:“请问这位记者贵姓?”

    “我姓陆。”那记者答道。

    “陆记者是哪家媒体的?”王樟钧继续问道。

    “《文汇报》口”陆姓记者道。

    王粹钧恍然大悟,原来是左派报纸;怪不得要刁难他。

    王樟钧这两年的一系列亲国民党行为,已经被人看成忠实的右派;甚至有少数心怀叵测的人骂王粹钧是国民党的走狗。《文汇报》在香港有舆论导向的任务;始终是要偏向大陆的,王樟钧这么一个国党走狗进入香港电视界;那么之后佳艺电视台的舆论导向自然会为国民党说话。

    更可怕的是,除了王樟钧外;还有三家股东,那也是亲国民党的,这些人伙在一起搞电视台,那可怎么得了?那是怎么也要出来捣点乱的。

    王樟钧用指头敲着桌子,问道:“你问我一个台湾人为何能到香港办电视台。那我请问陆记者;香港是不是中国的国土?”

    陆姓记者答道:“香港是租借地,到期要归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

    这人故意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即引起现场不少人的不满。

    大陆的文化大革命前几年传到香港;暗伏的地下人员发动亲共民众,也在香港玩起了文化大革命,结果最终演变成暴动;死伤不少人,搞得地价大跌社会动乱。此时的香港人;对大陆的印象正是最坏的时候。

    像金庸这样的骑墙派;一会儿亲共;一会儿亲国;一会儿居中;近两年也都被文草给推到国民党一方。

    香港人这种对大陆的偏见;直到八十年代的许多电影都可以看到影子;直到九十年代才慢慢消除。

    王粹钧笑了笑:“那么我再请问,台湾是不是中国的国土?”

    陆姓记者一下有些发愣;觉得怎么回答都不好;只得点头道:“是。”

    “都是中国的国土,不管是台湾人还是香港人,都是中国人。”王樟钧猛地一拍桌子;大声质问道“;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在中国的土地上办电视台?”

    “好!”现场的华人记者齐声鼓掌叫好,接着又飞快地在速记本上记录;王樟钧董事现场巧化诘难,这可是个新闻卖点。

    陆姓记者满头大汗;几次张口想要反驳;却又不知该怎么开口。他本来想用台湾人和香港人的区别;来勾起香港本地人对王樟钧的敌视;没想到被王樟钧轻松化解了。

    “陆记者;你还有什么要冉的吗?”王粹钧问。

    “没;没了。”陆姓记者擦着额头的汗水坐下去。

    一个台湾记者看着那人吃瘪,兴高采烈地站起来说:“王先生;我们知道你又要拍戏,又要发唱片还要管理在台湾的公司。佳艺电视台你会亲自参与组建工作吗?”

    王樟钧笑道:“哪有那么多精力;我们今天召开这个记者招待会;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有志于电视事业的各位高人大才;能够到佳艺电视台来工作。呵呵你们来了之后可都是元老啊。”

    另一个台湾记者道:“樟钧再过两天《酒干倘卖无》就在香港上映了;你有把握击败李小龙的《龙争虎斗》吗?”

    “咳;”王樟钧狂汗道;“今天是关于电视台的记者会;请不要问无关主题的问题。还有何左之先生是电视台的总经理关于电视台的具体事务可以问他。”

    何左之是何东的私生子;也是商业电台的创始人;佳艺电视台的另一个股东何世礼则是何东的第三个嫡生子,两人说来还是亲兄弟,但何世礼爱中国爱到亲自参加抚战,另一个却经常与鬼佬来往;观念分歧很大;看两人的样子关系也不怎么融洽。

    至于商业电台怎么会被本维休等人说成是洋人一伙;王樟钧却没怎么搞懂;估计是何左之与一些英资团体的关系不清不楚吧。

    何左之有筹建并发展商业电台的经验,而且还有大量的电台、电视台的人脉;因此几个股东们商量以后,也都同意他来筹建电视台。不管股东间如何有矛盾,但最终把电视台壮大并且盈利,却是一致追求的。

    当然;王樟钧这个站在一边等着看好戏的家伙除外。

    正文 223【诡异的票房增长】

    相比于丽的电视“月份停播调整佳视成它的并息还真没巍硬以关注,毕竟普通人对正在筹建中的佳视没有任何印象。

    倒是王樟钧化解《文汇报》记者诘难的新闻;让一些喜欢看报海谈的人多了些茶余饭后的谈资。

    真正感到压力的;非邵逸夫莫属。嘉禾的异军突起,已经让已经瓜分了邵氏的一部分市场;现在突然又增加两家无线电视台;打破了他在电视界的垄断,这是在割他的r啊。

    1973年7月26日就在邵逸夫思索着“应敌之策”时,李小龙的《龙争虎斗》与王樟钧的《酒干倘卖无》同时上映。

    不得不说;在香港李小龙的铁杆粉丝要远远多于王樟钧。许多平时说自己喜欢王樟钧的人;此刻也集体叛变了,纷纷跑进放映《龙争虎斗》的电影院。

    此时《酒干倘卖无》在台湾已经上映大半个月;无论是影评人的口碑还是票房的数量都是全线飘红。在文艺气息浓重的台湾电影界一些影评人甚至称其为近二十年最富有人文关怀与社会贵任心的华语电影。

    而在香港呢?

    王樟钧彻底傻眼了,只有百来家电影院,平均上座率居然只有六七成;这可是上映首日啊。

    李小龙那边稍微好点;勉强可以满座,担嘉禾本土作战;上映的画布远多于王樟钧的影片。可以说;上映首日的票房李小龙是完胜王樟钧。

    第一天放映结束;《龙争虎斗》首日票房;好万港元而《酒干倘卖无》只有可怜的臼万元直接差了一倍。

    王樟钧和林清霞在李小龙家喝着咖啡,接到电影院反馈来的信息;苦笑着看向李小龙。

    李小龙也不轻松;他的电影虽然首日爆满;但据现场返回的情况来看,那是远不及《猛龙过江》火爆;排队购票的人少大半。

    这就有冉题了啊。

    《龙争虎斗》无论是画面还是情节都远超《猛龙过江》,但现在电影院现场的反应却比《猛龙过江》冷淡得多。

    历史上《猛龙过江》的香港票房是汤万港币;而各方面都比《猛龙过江》优秀的《龙争虎斗》却只有劲万这其中还没有算电影票涨价的问题,不然会更加难看。

    “妈的;股灾害死人啊。”王粹钧随口骂道。

    李小龙也有些无奈;票房冷淡对任何一个电影人来说都是不小的打击;虽然这并不是电影本身的问题。

    “我的也一样,我们之间的打赌也算了吧,这样比着没什么意思。”李小龙说。

    王樟钧翻了翻白眼;对李小龙来说;香港这点票房自然没什么意思

    《龙争虎斗》的全球票房可是飞亿;而且还是美元啊。同时李小龙凭借此片在欧美彻底掀起了功夫热潮,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巨星;将功夫一词写入英文词典;只是那时李小龙已经死了。

    可是由于王樟钧的c手,李小龙此时还活得好好的。王樟钧非常期待想看看李小龙最终会走到哪一步。

    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的李小龙;这次算是吸取了教训;将新片的时间都延后了,现在就在家休闲、散步、打坐,每天只进行很简单的锻炼,试图调整其错乱的生理系统,同时也领悟武术精神上的突破。

    《龙争虎斗》在香港比美国先上映半个月;堪堪满座的票房反应,让邹文怀有些心寒,不得不花钱加强宣传力度。

    可惜《龙争虎斗》的宣传其实已经做到了极致;加大宣传的效果并不明显;票房跟去年比更是冷淡了许多。毫无办法的邹文怀也只能寄希望与美国那边了,只是那边的票房分成他拿得并不多。

    第二天各大娱乐杂志和报纸都对两部电影的情况做了报道许多报纸都是以李小龙战胜王樟钧为标题,以此为卖点来吸引观众。

    李小龙以《猛龙过江》成为国际影星,一直是香港人的骄傲在此之前似乎在亚洲都是独孤求败;根本没有媒体拿王樟钧和他比。因为王樟钧还没有资格和李小龙相提并论。

    但自从王樟钧和邸丽君他们组成乐队,造成了疯狂轰动后;又在法国戛纳电影节上大出风头;一时间似乎也成了国际导演。

    于是乎;那些正愁没新闻的媒体突然找到了话题;时不时地就拿王粹钧和李小龙来对比一下,隐隐地还有将台湾与香港比一样。

    在这比较中;香港人得到了优越盛;而媒体则得到了销量。

    这根本就不是比较;王粹钧纯粹被当成香港人吹捧李小龙的垫脚石。

    就在两人新片上映的前几天;不少媒体讨论得议论纷纷,他们大都认为李小龙会获胜。首日的票房一公布;媒体欢呼雀跃;果然还是我们香港的电影厉害。

    与大众的观念相左,影评人那边则是一致力挺王樟钧;纷纷称赞王粹钧是一个用心的电影人。

    著名影评人拍生在邵氏旗下的电影杂志《南国电影》中撰文写道:“《龙争虎斗》我去午夜场看过;里面充斥着暴力和情色;完全是为了赚取票房而拍摄的快餐商业片;没有任何的价值……”

    《南国电影》是邵氏的宣传杂志,自然要对敌人嘉禾的当家影片大力抨击,而《酒干倘卖无》就成了一件有力武器,文中继续写道,“而王榨钧导演的《酒干倘卖无》,就极具人文关怀;情节感人、催人泪下;兼顾了文艺性与可看性…”

    《南国电影》免妻地帮王粹钧做宣传,目的就是想把人从上映《龙争虎斗》的电影院里忽悠出来;纯粹是损人不利己。可见邵氏与嘉禾之间的斗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王樟钧的公司一年在香港也就上映几部电影而已;对香港电影公司的冲击不大可嘉禾和邵氏平时的垃圾片无数相互之间的票房争夺可谓惨烈。

    看到《南国电影》发难,嘉禾旗下的全文字《嘉禾电影》也闲不住开始极力地吹捧李小龙在国际上的地位;还有影片

    的大投资精良画面与镜头。又暗讽邵氐的人是十龟午就会拍点垃圾片;连拍电影用的黄鱼菜肴都是塑料做的;邵逸夫就是个坑爹的葛朗台,根本不懂得欣赏商业大片。

    且不论嘉禾与邵氏之间辑明争暗斗亦舒则是语出惊人,在《明报》影视版上写道:“对于我来说,《猛龙过江》只能算一部好看的商业片;而《酒干倘卖无》中对于金钱、生活、情感的讨论才是真正适合股灾创伤下的香港。我敢保证,如果仅比较香港票房,《酒干倘卖无》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因为目前香港人的生活状态,需要的不是热血杀戮来释放压力;而是要用情感来为自己疗伤。”

    亦舒写作小说时非常理性但做评论和做人却是非常情绪化许多人看了她的影片都哑然失笑,觉得这位大小姐又在满嘴放炮了。

    要知道香港电影与台湾电影最大的区别,那就是一个是市井电影文化与精英电影文化。加上《酒干倘卖无》拍的是台湾的事情;因此此片在台湾能完胜李小龙或许大家会承认;但在香港绝对是看动作片的居多;至于文艺片;见鬼去吧。

    小老百姓进电影院就是图个乐子,谁愿意动脑筋伤感情去琢磨文艺片?亦舒是个矫情的文化人,是个美女作家,她喜欢的东西非常小资与高雅;以及度人,认为普通平民也跟她看法一样;纯粹是滑天下之大稽。

    然而接下来两周的情况却让许多人摸不着头脑;《龙争虎斗》在连续一周爆满后,单日票房开始回落,而《酒干倘卖无》的上座率却在一点一点、非常缓慢地稳步上升;直到上映两周以后;居然开始爆满,不得不增加上映影院。

    随着观影人数越来越多,香港的街头,人们开始唱起了蹙脚的闽南腔“酒干倘卖无,“谈论着电影的女主角林请霞;而萧丽珠的电影原声唱片也开始大卖。

    媒体跟随形势也纷纷加大对《酒干倘卖无》的报道。一时间;《酒干倘卖无》完全压过了《龙争虎斗》。

    秣清霞在香港名气大涨,甚至压过了因为《上海滩》在香港家喻户晓的赵雅芝。

    这是怎么回事?

    这样先冷后热的情况一般都是那些没有什么名气的导演作品,或者没有大肆宣传的电影才会出现。

    可王樟钧和他的电苏都不是默默无闻啊!

    而且《猛龙过江》投资田多万美元;远大于《酒干倘卖无》这部文艺片。其剧情精彩;画面火爆;结构紧凑;又是国际明星加盟,宣传到位;这部影片放在美国也是精品;怎么会被一部台湾文艺片压住?

    想不通;看不透,这是无数人心中的看法。

    《酒干倘卖无》诡异的票房情况立即引起了各方的注意,纷纷派人去查个究竟。要知道这两三个月香港电影市场萎靡;大家都在想办法提高票房收入;而王樟钧的电影奇怪票房,似乎让他们看到了某种可能。

    任何离奇的情况出现;必有其原因。

    若是找出其原因;并且这种因素可以作为某种手段复制;让票房慢热的办那不啻于拥有了电影淡季增加票房的法宝。

    这种法宝邵氏已经找到了一个,那就是拍摄风月色情片。

    但拍那种片子毕竟名声不好;而且也不是长久打算,所以《酒干倘卖无》奇怪的票房情况让他们忍不住想去刨根问底。

    王粹钧对此也是满头雾水,心想我没做什么啊;但票房的增长怎么会这么古怪?

    此时他已经回到了台湾,正在筹划公司的新片,无法去现场看个究竟,只能拜托倪匡帮他去看看情况。

    王粹钧早有送倪匡的免费电影票,不过他忙着写作一直没去等他到了自己家附近的一家电影院时才发现这里排队买票的人早已等了多时,而对面一家正在上映《龙争虎斗》的电影院;那里购票的人只有这边的一半。

    这与两部电影首映的情况成了鲜明的反比,好像刚刚调了个位置。

    不止是倪匡,邵逸夫更是亲自把方逸华派过来,想搞清楚《酒干倘卖无》有什么猫腻。

    王粹钧和邵氏的恩怨;也仅停留在去年的票房争夺上;毕竟王樟钧是外来户,不是邵逸夫的主要敌人。邵逸夫的大敌是培养了国际巨星李小龙的判将邹文怀;这次王樟钧能跟嘉禾打擂台;邵逸夫旗下的电影院也是出了一把力。否则嘉禾与邵氏同时拒绝放映王樟钧的电影的话,那靠一些零散的院线;绝对没有资格挑战《龙争虎斗》。

    去年邹文怀借王樟钧的刀去杀邵逸夫,今年则是反了过来;王樟钧又成了邵逸夫手上的枪口否则白沐阳又不是傻子,非要跟安排自家的影异跟《龙争虎斗》这样的大片同一天上映;其中自然是为了争取邵氏的影院而做的私下交易。

    方逸华不怎么出现在公众场面下;因此少有人认得她。

    此时方逸华皱着眉头看着那长长的买票队伍;加入其中后;问她前面那人道:“怎么这么多人啊?这部电影有那么好看吗?”

    前面那人居然是个五六十岁的大妈;她还没说话;她旁边的一个年轻人就说:“当然好看,不然我怎么会把全家都带来?我都看了两遍了。”

    方逸华一惊;才发现自己面前居然是一家五口集体来买票。

    “《龙争虎斗》不是更好看吗?还有李小龙主演。怎么你们都来看《酒干倘卖无》?”方逸华继续问道。

    那大妈说:“打来打去的,有什么意思?我隔壁小媳妇说;这部电影是讲要孝敬老人的;教人做人的;好看!”

    方逸华问来问去;也没问出什么头绪,只得买票进入影院。至于那大妈说的话;她觉得完全是扯淡;要是教人做人的影片就能取得好票房,那大家都去拍教育纪录片算了。

    正文 224【躺着中枪的王梓钧】

    影院甲不时传来低啸声方逡华感甄自只脸上也有一思泪水滑落连忙伸手指将其抹掉。

    香港出产舟电影;那是经常全场哄笑,亦或是用暴力勾起人的破坏欲,极尽感官的刺激。若说有什么词汇能描述港片,那就是删迎合观众。其中午夜场试映,便是最直观的体现。

    只要能迎合观众,能让观众从兜里掏钱买票看电影;香港的电影人无所不用其极。一旦发现哪个元素、哪种类型的电影能吸引观众,那就一直使用到烂为止。

    这个《酒干倘卖无》怪就怪在,它没有让观众过眼瘾的暴力场面,虽然也有几处让观众失声大笑;但到电影的中后期其主调都是悲伤的,直到撕心裂肺地痛。

    让人感到痛;能触动人内心的电影;自然是成功的。但绝不可能票房反应超过《龙争虎斗》这样的商业大片,问题出在哪里呢?

    方逸华看着荧幕上林清霞在舞台歌唱,唱着那首这几天传唱港岛的《酒干倘卖无》,仔细地思索着这部电影成功的秘密。

    方逸华猛地想起两个多月前的《应招女郎》;自从年初到现在,那部小成本的《应招女郎》此时依旧以鲤万的票房排在第一位;击败了邵氏同属风月片的《北地胭脂》。

    《应招女郎》首先是靠名字吸引观众,打的是情色牌;而且其中确实有非常过火的场面;看得观众目瞪口呆。但真正让这部电影火起来的,却是其内容一一这是一部讲述妓女的电影,分别讲述了她们沦落为应招女郎的悲惨遭遇和过程而且颇有些为妓女申瓣的同情意味因此引起了巨大的社会争议。

    有了争议,就有更多人的人进影院去看,而电影本身质量过硬,并且让人在饱了眼瘾之后;还能有所思考。如此一来;其票房迅速壮大起来,最后取得了让导演和制片人根本不敢想象的成绩。

    方逸华反复地思索着;猛地她脸上一喜,却是发现了《酒干倘卖无》和《应招女郎》的共同点。两部电影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一部打情色牌,一部打感情牌;但却都是非常写实地手法;细腻地拍摄社会最底层人的生活!

    有此发现后方逸华的思维迅速运转:一般情况下;电影是用来消遣的;所以娱乐性高的商业片往往会获得成功。但此时不同香港还处于股灾之中;恒生指数跌了两三个月了,还在不断下跌中。

    恒指跌不要紧要命的是在崩盘前,香港社会全民炒股;街上随便找十个人来;里面起码就有七八个股民。大量妁民间财富蒸发;许多人来饭都吃不起;哪里会去看电影消遣?即便你是李小龙那也没有我吃饭重要啊。

    风月片可以让一些狼友勒紧了裤腰带,也要买票进去看看那些平日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即的女星宽衣解带,一窥私密。但同是情色片,《应招女郎》却击败了李翰祥这个风月圣手;那必然有深层次的原因。

    联系两部电影;方逸华已经大致明白其中缘由。那就是《应招女郎》和《酒干倘卖无》中的悲情和贴近现实的内容,引起了股灾中观众的共鸣,好像里面演绎的故事就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

    影院里响起了阵阵掌声;人们还没有从观影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方逸华却疾步地走出电影院耳边还听到周围观众的议论:“林清霞真是太漂亮!”

    “是啊。比邵氏的那些金钗还要美;我看她称得上是港台第一美女。

    “我去年看过她的《窗外》;感觉是个清纯少女;就一年的时间;居然变成了大美人。”

    “没听过女大十八变吗?”

    “喂;你们男人怎么都这样啊?哑叔那么可怜;人家眼睛都哭肿了,你们居然还在议论谁漂不漂亮;到底还有没有良心?”

    “怎么没良心了?林清霞就是漂亮啊,我又没说谎。”

    方逸华匆匆地回到邵氏公司;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全都告诉了邵逸夫,并说道:“我认为我们应该减少古装和武打戏;多拍贴近生活的市井戏和风月片,这样才能更好的讨好观众。”

    邵逸夫想了想皱眉说:“你说得不错,正好《七十二家房客》就要拍完了,让他们加紧一点赶工。那几部还没开拍的古装戏都停下吧。现在当务之急是怎么压住都文怀这个反骨仔!”

    邵氏如今仍是香港电影界的龙头老大,可如今的形式已经发炭可危了。

    邵氏当年火爆的黄梅戏已经被时代甩在身后;曾引得万人空巷的古装武侠片;也被李小龙的功夫片所取代。邵氏电影还在走老路子,几乎没有什么创新和变通,而嘉禾却积极地走出香港与国际接轨;又比吝啬的邵逸夫在电影制作上更舍得花钱,因此嘉禾的电影画面比邵氏电影更加精美把大多数的年轻人都吸引了过去。

    邵氏去年就一直被嘉禾压着一头;今年更是无论大小成本的影片;遇到嘉禾全部都是完败;再这样下去,帮文怀这个邵逸夫当年的马仔,都快骑到他脑袋上拉屎了。

    邵逸夫不是没想过创新,但创新是要花钱的;但连一盘道具菜都要用塑料充当、而且一用十多年的邵氏(在这里;我突然想起星爷那只神器大公j瓷碗不知道的童鞋百度去);怎么肯花钱?在邵逸夫想来;无非是画面粗糙一点;道具假一点;只要影片内容可以就行了;观众不会挑别的。

    可惜这种观念都是老黄历了有画面更好的电影;为什么要选差的?

    对付嘉禾;正常手段不行,那只能用老一套了。

    第二天傍晚;在嘉禾几家放映《龙争虎斗》的大型电影院门口,突然来了一群穿着苦力短褂的人。

    “王八蛋,你踩我脚了!”一个凶神恶煞的家伙突然走进买票的队伍,不分青红皂白地使劲推了一把一个排队买票的影迷;将其推得直接朝后倒;途最好o}o中又闯到了两个买票的人。

    “你雅我干什么?”被推倒的人从地上爬起来怒气冲冲地质问。

    “他妈的,敢跟我用这种语气讲话;知道大爷是谁吗?”那凶人大喊一声“;给我打!”

    他身后一群烂仔顿时冲了上去;逮着人就打。许多排队买票的人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身上就挨

    了几拳吓得转身就跑。

    转眼间;热闹的电影院门口突然变得门可罗雀,等警察赶来,那些闹事者早已不见了踪影嘉禾的电影院还得给警察出工费。

    “老匹夫;又耍朋招!老子要你好看!“想来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邹文怀接到情况后,气得摔桌子大骂,接着连忙打电话让在自己手下混饭吃的龙虎武师去邵氏的电影院捣乱。

    邵逸夫却在背后冷笑;这段时间他邵氏上映的都是些低成本的速成片,加上股灾的原因本来就没几个观众;根本不怕帮文怀闹事影响收入。反倒是嘉禾的《龙争虎斗》虽然上座率有所下降;但依旧是财源滚滚;被邵逸夫派人这么一闹,连续几天的票房都有影响。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王樟钧躺在地上也中了都文怀的枪子。

    《酒干倘卖无》因为火爆的原因;又加了不少画布,其中上映的影院许多都是邵氏旗下。邹文怀发的命令是让人去邵氏的院线捣乱,而邵氏的电影院如今又是在放映《酒干倘卖无》的最火,结果就成为了那些龙虎武师的首选目标。

    “什么?观众被人赶跑了?”王樟钧在台湾接到消息;感到莫名其妙。眼看着自己的电影形式刚刚好转;居然被人捣乱卖不出票!

    敢砸,而且有动机砸邵氏院线的人;自然是非邹文怀莫属。王粹钧脑子一转;就明白是邹文怀下的手,他现在恨不得把邹文怀抓过来扔马桶里;直接冲进下水道。

    老子拍一部电影容易吗?

    “把元楼叫进来。”王樟钧憋着怒火,对白沐阳给他配的女秘书道。

    这女秘书叫做安琴;今年万岁;美国留学的海归。一套办公制服穿在身上前凸后翘,浑圆修长的双腿让王樟钧的眼睛吃了不少冰激凌。

    安琴是前不久才招来的,当时白沐阳给了王樟钧一男两女三个秘书的人选;结果王樟钧拿过档案一看;发现这安琴居然长得有些像林志玲,立马就拍板下来。

    “好的,老板口”安琴将文件袋夹在腋下腰肢一扭一拐地出了办公室,径直朝演技刮练班的教室而去。

    王氏电影公司的演艺刮练班已经开到第三期了;前两期人数非常少,而这一期的规模达到了为多人。

    若是公司已经签约的艺人;在刮练班上课是免费的,而普通人报考,则需要交报名费和学费。每半年一期;成绩优异者可以直接与王氏公司签约;成绩不好的也可以去片场跑龙套糊口。

    高挑迷人的安琴走到教室外;敲了敲房门。

    那位在上课的演技老师回头看委;安琴说道:“老板找元楼有事情口

    “找我?“程龙惊讶地问。

    他们师兄妹几个来王氏已经半个月了,来了之后白沐阳就给他们说得明白:若是想继续做替身或动作指导;那么可以直接去片场拍片,公司可以给他们安排。但若是想进一步发展,成为正式的演员;那么就需要去刮练班学习演技。当然;由于是王榨钧引入公司的人;学习时间会少很多;一到三个月就可以毕业;就看个人的天赋而论。

    程龙几个自然是想也没有想,直接选择进刮练班学习。

    “是的,老板有重要的事情找你,让你马上过去。“文琴说。

    “好;我这就去。“程龙“嗖”的站起来就往外跑。

    公司里被称为老板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王樟钧;其他的学员纷纷猜测老板找程龙什么事情。

    “不会是要捧这小子吧?”有人羡慕道。

    “捧他?做梦吧!这小子人长得不帅,身高不够;说话做事粗鲁;连字都认不了几个;上课又学得慢。他要是能当明星;我跪在地上学狗叫。”另一个学员不屑道。

    “喂,你说什么呢?再给我说一遍!”元彪等人听程龙这样被人数落,立即就发了脾气。

    “我说了又怎样?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