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都市言情小说 > 调教初唐 > 第 203 部分

第 203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私人手工业门类也日益增多,包括纺织、采矿、瓷器、铜器,以及纸、笔、墨、砚等的制造,不仅形成了行业,且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如纺织业中宋州、州的绢、益州的锦、扬州的锦袍驰名全国。

    ---------------

    第875章 旧事重提

    本公子名下的印书馆,每年向大唐交纳的税赋近八万和玻璃坊这种暴利产业所交纳的税赋更是高达二十万贯,总而言之,光是本公子名下产业,每年需要向大唐交纳的税赋总额接近五十万贯。

    而大唐现今的工商税比例已经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三十七,可以说,照这种速度发展下去,最多二三十年,农业税赋的比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贤婿,看来当年你跟老夫说的话,还真要变成现实了……”李叔叔一脸的感慨,拍着桌上的统计数据,冲我笑言道。这是去年的报表,上边,全是密密麻麻的数字,嗯,是数字,而不是以前那种一页就只能写下数十个字的帐本,而是换成了本公子发明创造的数字来进行记录。

    昨天夜里,在本公子的甜言密语的劝说之下,程鸾鸾总算是羞羞达达地为我这位夫君我跳了一场惊艳清凉的肚皮舞,那舞肢,那柔若无蛇,疾若灵蛇的身段,那清凉无汗的冰肌玉骨,挑逗我差点就想把身上的人皮给扒了,直接换上狼皮来披上。本公子一夜未眠没睡,跟咱的漂亮美人儿耍了几乎一宿,到了天暮之时,程鸾鸾腻若糕糖的求饶声中,我这才带着些许遗憾,搂着这位美人儿打了个盹。

    可谁曾想,李叔叔这家伙又发了神经,大清早的就把我叫进了宫中,李叔叔也没跟我废话,就直接进入了正题。

    “贞观十五年时,工商税之收入。占我大唐税赋十成中的一成略多。而如今,近然占比接近了四成,国库愈丰。百姓也都能安居乐业……”边上,唐朝宿老,李叔叔的长辈高世廉也是一脸地喜色,大唐并不是汉朝,虽然表面上,在大唐立国之初。也跟隋朝一般叫嚣着要重农抑商,曾重提汉初贱商之令,禁止工商业者入仕为官等各种手段来打压商人,可实际上,根本就是干打雷不下雨,李叔叔对着天空喊口号地当口,大量的国际商旅和大唐的商贸往来地繁荣程度甚至远超前隋,而且。商人虽然不当官,可是实际上照样也鲜衣怒马,逍遥得意得紧。

    当然,商人不当官。这话如今也等于是放放p而已,不说旁人。本公子如今也算得上是一位富甲天下的豪商,却也是朝庭的官员,更是李叔叔的女婿。

    --------

    就连李叔叔也不照样在我的产品里边有着股份,更别说太子李治和其他几位与我交好的王爷还有纨绔子弟了。如今,大唐还没跟商人扯上关系地,怕也就只有少数几位了。

    “岳父大人,您找小婿来,不知道有什么需要小婿效力的。”我隐隐有了感觉,李叔叔找本公子来肯定不会是光吹嘘下去年干了什么事那么简单,不然,他不会让户部尚书和我蹲在一块。

    “还记得你当年曾向老夫所提的建议吗?”李叔叔嘿嘿一笑,抿了一口银杏茶道。而那位户部尚书,亦是一脸的笑容瞅着我,明白了,李叔叔看样子真的想搞税务改革了,当年,大唐正处于四处用兵的阶段,国家的意志以军事为主,而现在,大唐周边已经相对地稳定,而且,战争也不再仅仅使用武力这一种手段,贸易、文化、间谍,总而言之,但凡对我大唐帝国有利的手段,都要用。

    况且,这几年来,大力地拓边,大唐地国家粮食储备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点。国内的税收亦同样翻番,国家内部稳定,百姓的眼里,这样地幸福生活是极为难得的。总而言之,大唐国内,对李叔叔所统治地大唐政治机构是一片歌颂之声,国外,四夷威服,李叔叔就算抬抬p股,也能把周边属国吓得直哆嗦。

    当然,吐蕃和西突厥虽然不卖帐,不过,他们现在的实力,却也没有办法去撼动大唐对于周边地区的统治,况且,突厥与吐蕃的领导人都很有理智,不过,正是因为这种谨慎的理智,使得大唐更容易迈开自己改革的步伐,而不需要担心战争会给国内带来多大的创伤。

    就像李叔叔现阶段说的,拒敌于国门之外,清除一切潜在的威胁,这才能给大唐带来足够的经济、文化、生活、军事水平的发展时间和空间,嗯,老家伙又抄袭我的话,不过算了,咱可没闲心跟这位大唐帝国主义头子计较。

    “……所以,”李叔叔

    ,接着言道:“如今国家安定,而商赋愈重,老夫至便已考虑贤婿所言说的税法改革之议案,不过时日过久,老夫很多关节都记不太清了,这不,方才老夫与高老爱卿谈起了此事,便想起你这小子,所以让你前来就是想让你,再把数年前与老夫所描绘的税赋之变革再详细地言说一番。”

    —

    李叔叔这下,总算是把他为什么大清早把我从床上拖起来的原因给说了出来。不过,李叔叔这话着实让我犯了大难了,当时本公子很多都是照搬很世的做法,对于目前的大唐而言,根本就不太适用,最主要的就是税赋改革不像是军事改革,军事改革只牵扯到大唐的一个方面,而税赋,却是与全天下人都皆尽相关的大事,岂能不慎?

    “贤侄有何犹豫,莫非是觉得老夫跟前,不便言说?”高老大人白发苍苍,面带病容,不过,双眼之中散发的神采依旧锋锐之极。我赶紧摇头道:“绝对与高老大人无关,只是,此事事关重大,而且涉面太广,晚辈不可不慎。”

    “呵呵,贤婿这句话,倒也算得是老成谋国之言,不过,老夫可不愿意再等了,从贞观十八年出兵征伐辽东至今,已经整整过了四年,如今四海升平,大唐的百姓日子是好了,不过,朕却记得魏卿与朕当年在勤政殿的一段对话……”

    李叔叔双眼微露哀色,缓缓地言道,当年,他在殿下处置政务之时,有侍臣请这位大唐英明的君主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切不要太过劳累,不过,李叔叔却说了这样一番话:“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不论旁人所答,但是魏征叔父的一句话,却成为了成语居安思危的典范解释,本公子的职业可是教师,所以深深地记得,魏征叔父答道:“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果然,李叔叔把魏征叔父与他的一番对答言说出来之后,一脸的伤感:“当年魏卿之语,言犹在耳,可人却已逝,朕心甚哀啊!”

    --------

    “还请陛下节哀,大唐能有如此盛世,全赖陛下也,魏大人若是在天有灵,得知陛下对其如此看重,其心,亦足矣……”高世廉当先开口劝慰道。李叔叔默默地点了点头,然后望向了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贤婿,老夫这就是在向你请教我大唐千秋之备略也。”

    李叔叔,这样一位君主,能以人为镜,能以史为镜,时时小心谨慎,为天下黎民作想,为华夏子民的幸福而努力,有这样的皇帝,能不开创出大唐的贞观盛世吗?有如此的明君,大唐又怎么能不称雄于这个大时代?

    我下了榻,朝李叔叔长躬及地:“蒙陛下之厚爱,既有命,为我大唐,为我华夏之黎民而计,微臣就算肝脑涂地,亦在所不辞。请陛下容我一段时间,待臣细细考量之后,将所有相关之构思录于纸上,再呈予陛下,再请陛下亲断。”

    “呵呵,好,不愧是房家的麒麟儿,老夫不管吩咐甚子事情,从来没见贤婿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朕能得此良臣,房卿之功也。”李叔叔一脸喜色地搀扶起了我,先着颔下黑须温言道。

    “陛下所言不虚,年轻一辈之中卓异者非此子莫属,老夫观我大唐勋贵之后,能成材者,十不过三四,而能如此年少,却又能殚智竭力不为私,而为天下计者,止有此子尔。”高士廉高老大人也是一副‘我很看好你哦’的表情。

    夸得我面红耳赤,嗯,虽然是实话,不过,一般我跟李叔叔相互吹嘘拍马p的时候,大多都是在半醉半醒之间,心智麻木了,自然能面不红心不跳。

    第876章 三个女人的智慧

    现在,两位老前辈这么夸我,实在是让我觉得有些害心咱还是有的,只不过一向隐藏得比较深而已。见我脸红,两个老家伙笑的更欢了。李叔叔拍着我的肩膀道:“贤婿也害羞了?呵呵呵,着实难得啊,其实老夫动这个念头不是一回两回了,不过,我大唐却一直动兵征伐之中,故尔一再拖延至今,老夫却对贤婿的话可是一直留着心的,望你早日把纲略整理出来,让老夫开开眼。”

    我朝李叔叔一脸感动地言道:“陛下与老大人尽管宽心,臣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纲略整理出来,呈与陛下。”

    得了李叔叔的旨意,这让我万分的欢喜,在我的眼里,如今的大唐,在这个时代进行税赋的改革,绝对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李叔叔的超前意识和远光必然能看清税制改革之后,对于大唐而言,会有多大的好处。

    嗯,先不急着吹嘘,咱先把实事办了才是正理,先到了各门部门溜达了一圈,告诉他们有什么事儿就去本公子的府邸去找人,另外,我亲自去通知曲江书院副院长骆宾王等人,这段时间本公子在家闭门造车,除非大事,不然就别来烦我。

    该交待地都交待清楚之后,回家向老爷子述说了陛下今日找我去的原因。老爷子摆出一副神算的模样,眯眼抚须听我把事情的缘由从头到尾述说了一遍之后,老爷子陷入了深思当中,我不敢打扰。只能安静地坐在边上。小口地抿着茶水,时不时看看老爷子的表情。

    “我大唐之税法,承袭至魏晋的均田令及租调法。唯办法有所变更亦略有变化,虽然二郎你地想法略显青涩,不过,却实是有新意,也罢,既然陛下已经允了你。你就在家中安心地构写便是,若是对我大唐之税赋不理解地地方,尽管来问为父便是。”半晌之后,老爷子开言认同了我的思路和想法,当然,老爷子还是比较谨慎地保留了一点的意见。

    --------

    “多谢父亲大人,既如此,孩儿便先过去了。孩儿也想为我大唐百姓多做一些贡献,越早越好。”我略显兴奋地向老爷子行礼之后,匆匆地迈开了脚步便要出门。这时候,老爷子一句话差点让我掉下了眼泪来。

    “二郎。为国效命是好事,但是。切莫忘记身体是自个地,莫要让你娘亲太过c心才是……”老爷子满眼的殷切,我深深地点了点头,退行出了厅门,咬牙决定了,不干出一番大事业来,确实对不起父亲对我的厚望。

    大步昂扬地走进了双子塔,正巧四个漂亮婆娘都在,见了本公子,李漱当先笑了起来:“俊郎,莫不是今日就请了病假在家里耍着玩?”

    “瞎扯,为夫是那种无病呻吟之人吗?”我怒瞪了这丫头一眼,简直就是诋毁我的形象。我走进了边上的更衣间,把官袍脱了,内衫了脱了,露出了一起隆起的健子r,肚皮上地腹股依旧显得那样的棱角分明,看来,奢侈的生活并不能影响我的伟岸身形。

    换上了在家穿的小背心和沙滩裤之后,悠悠地溜达了出来得意地道:“告诉你们,为夫要去楼顶闭关修炼,没个十天半个月是出不来的,有啥事儿就快说,省得到时候说为夫不搭理你们。”

    “莫非俊郎也要学着那些个游侠小说里边的大能人,修习一些不该让妾身们瞅见的邪功不成?”绿蝶放下了手里边地厚厚的书籍,嗯,应该是大唐房二版的《天龙八部》,这小丫头如今迷上了武侠小说,整天抱着摇头晃脑的瞅,害地我就像是见着了前世的那些个女同学们痴迷地在上课时抱着那位琼阿姨地小说一般。

    看样子,课外书籍不仅仅是对孩子,对孩子他娘的毒害程度也相当的大。光是这句问话,便已让李漱等人笑翻在榻案之上,绿蝶还没有觉悟,很是怨怨地道:“妾身又没说错甚子……”

    “好了好了,你们几个少欺负蝶儿,嗯,蝶儿,为夫既不是邪派高手,也不是采花贼,修练那些玩意做甚子,只不过,是陛下命我构想我大唐税赋之改革一事,所以,为夫才需要觅一清静之所,免得挠了思路。”我上前两步,拽住了绿蝶的纤指,也不管绿蝶的脸蛋粉成什么色彩,抱她到了

    坐下之后温言道。

    这丫头个头不高,不过,身材的曲线却也不逊于另外三女,可谓是小巧玲珑之极,坐在身高超过一米九本公子的大腿上,很乖巧地坐在我的腿上,一双纤白的手儿绞在一块儿,就像是一位可爱的、不知道危险即将来临的小红帽,嗯,这种比喻比较适合我y暗的心理。

    果然,我这一开口,除了坐在我的腿上,害羞得脑瓜子已经有些不好使了的绿蝶之外,另外三个漂亮妞无不低呼了起来。

    “漱妹、鸾妹、照儿,你们三个人都不是普通人,应该知道此事之关系重大,为夫不得不全力而做,也希望你们能从旁协助,不过,绿蝶,孩子们也就只能交给你了,没有看着,为夫终归是不放心,你的担子可也不轻啊……”我缓缓地道出了我的心声。

    李漱对于金融事业有着出乎寻常的敏感,而且其商业手段也绝对是大唐的个中翘楚,至于程鸾鸾,这位双料女博士的知识之渊博,即使跟她相处了这么些年,但是我依旧不知道还有什么东西是她不懂的。而宫女姐姐,帝王级的头脑,对于政治上有着极度敏锐的触角,看待事物方面更是有着相当独到的见解,相信以我的知识,配上这三个妞的智慧,将会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形成大唐崭新的、利国利民的、结构更加完备的税赋制度。

    李漱等人听了我这话之后,亦按压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李漱的脸都兴奋地红了起来,一个劲地搓着手儿,半晌,才冲我用力地点了点头:“既是俊郎所托,妾身等自然极力相助,愿俊郎能再为我大唐建功立业,若是我等所议之税制得成……”

    李漱最后的话没有说出来,不过我能看到,李漱同样渴望能干一番事业的决心和意志,至少,能帮助自己的夫君,开创一种新的税赋制度,这绝对是名留千古的大好事。

    —

    --------

    当然,既然得到了妻妾们的同意之后,就开始动工起来,而双子塔的顶楼上,我与三位妻妾正在对我的税制改革法进行着激烈而理智的交流。我整整地花了两天的时间来查找大唐税赋方面的资料,当然,老爷子的帮助也不小。

    老爷子还特地把他对于大唐税赋的理解也对我作了详细的解说,使得我在短时间内对于大唐目前施行的税赋制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大唐立国至今,课税的主要对象有三,一是田,二是户,三是丁,田为物,户和丁为人。不论是前汉之时的田税、口赋,又或是魏晋南北朝时的田租、户调,乃至我大唐现令的租庸调,无一例外,皆是以对人税和对物税并行。”我抄起了摆在跟前案桌上的一碗莲子羹一口饮尽之后,冲送羹的婉儿一笑,这才朝着边上帮我翻查资料的妻妾们言道。

    “此种税赋之法,已在我大唐施行了数十年,未见其过,为何陛下还要要求俊郎来做此事?”程鸾鸾把埋在《大唐律》中的脑袋抬了起来,一脸的疑惑。

    “这种税赋之法,虽施行数十年不见其弊,但并不代表它就没有弊处。”正在研墨的宫女姐姐轻轻地挑眉头,淡笑道。

    这到是让我有些吃惊,更多的是欣喜,我最爱看到的就是我的婆娘们能发挥她们各自的特点,还有张扬她们的才智,“女子无材便是德”这种p话我听都不愿意听到,在我的眼中,有文化、有理想,懂上进,有爱的女子才是正真值得我爱的女人。

    “照儿你倒是说说,我大唐的均田制和租庸调法之弊处所在?”我抱起了双臂挺直了有些发酸的脊背,这时候,一双清凉的手儿落在了我的额间,熟悉的幽香袭入了鼻脑,不用猜都知道,这种熟悉的手法,自然是我的羔羊公主。

    第877章 夸张的事实

    幸福地眯上了眼,感受着脑袋受李漱指压按压带来的面静待着宫女姐姐开言。宫女姐姐果然不负我之所望,提及均田制及租庸调法的弊端,头头是道,而且很多没有暴露的问题,宫女姐姐以她那超乎常人的远见卓识全给捕捉道。

    “我大唐初年,遭逢战纷战争之后,百姓离散,天下调零,天下之人口比之前朝之时,十剩不过三四,故我大唐立国之后,便施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对于我朝之农业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经济的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均田制和租庸调法本身也存在着不少流弊。不说其他,光是一点,如今大唐现行的土地置换之制,这其实也开启了大唐对于土地买卖的限制,妾身并非说土地置换之法不佳,而是说,即使没有俊郎此法,其实我大唐对于土地的买卖限制亦是越来越宽,连口分田,也允许百姓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可以买卖。这就造成土地兼并日益加剧……”

    “照儿所言不差,其实,不论是哪一个年代,土地买卖问题,都是杜之不绝的,从秦汉至今,哪个时候会不出现大地主呢?这个问题,就如同大河终将要汇入大海之中一般不可阻扰,任何方法,都不过是暂缓罢了,人性本恶,贪念,是任何一个人都拥有的,正是这个与生俱来的观念,才会让土地兼并几乎没有办法阻扰。”我叹了口气,中国古代数千年文明,就是农耕文明。农耕文明的特别就是对土地有着极强的信赖性。

    当土地与人口之间出现了不相衬地差距又或者是断层之后。百姓连最赖以生存地土地都失去之后。必然会让统治阶层与百姓之间产生出尖锐地矛盾,其最终的结果就是战争,又或者是改朝换代。

    我的这一番言论。让宫女姐姐满脸认同之色。颔首轻笑道:“俊郎一下子就点出了土地兼并地根本。其实,还不光这些,又如对官吏普遍授田。这些官吏广占土地。但是。这些官吏交税了吗?没有,不说旁人,便是我父亲应国公,拥田万亩。有户数百,而他们地劳作。并没有交予国家,而是收归勋贵所有……”

    --------

    宫女姐姐这话说得很轻,不过,却让李漱和程鸾鸾都不由得动作一顿,这里边。牵涉及大。不仅仅是牵涉到大唐地新贵,更牵扯到大唐的王公贵族,也就是皇家。李漱坐到了我的身边。软而清凉地手放进了我地掌中:“照儿妹妹地话儿也没错,说实话。妾身也没把爹爹赐下的食邑当作一回事,不过,说起来。爹爹和爷爷这些年来。赐下的田亩,怕是比我们大唐的一个上州地总数都要高出数倍。却一钱税赋也收不回来。”

    李漱这话。也是向我表明了她的态度。她让在我地这一边,程鸾鸾也同样颔首,毕竟,她们都是我的家人。她们无私的支持,才能使得我在这一事件的处置上能更显得大公无私。

    我站起了身在来地板上溜达,一面言道:“是这个理,说实话,一亩田的一年产出,能赚几个钱?怕是连半贯都不到,而做商业,就拿咱们家利润最小地砖石坊来说,一年下来,好歹也能有几千上万贯地收入,这说明什么?土地是维系国家的基础,但并不一定就是我大唐经济发展的方向。

    我大唐地贵族、宗室和官僚大地主按规定都享有免税免役的特权,他们占有大量地土地,却不负担赋役,沉重的赋役负担却落在自耕农民身上,所以均田制不过是表面上的平均,实际上根本不均;租庸调法对百姓并未带来多少好处,反而弊端丛生。”我抬起了一只手很是用力地挥动了下,就像是无产阶级革命斗士即将上战场一般潇洒。

    鼓掌,三个漂亮婆娘外搭三个陪嫁丫头都很理解地用掌声为本公子作出了鼓励,嗯,气氛相当地良好,一家子拢在一块献计献策,讨论得很是热烈,宫女姐姐更是目光向远处看,点出了一个更加令人后怕地结果。

    那就是逃户问题,“我大唐由武德九年至贞观二十二年,户口岁增,而赋税不益,莫不转去乡邑,共为浮惰,或豪人成其泉,或j吏为了囊橐,亡岁积,流日滋。”宫女姐姐这话让我一头雾水,虽然我对文言文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但毕竟我在后世生活了那么多年,对

    义蕴深的文言文,我还是很难得在瞬间就能完全正确

    程鸾鸾赶紧向我作出了解释,有些百姓因为遭了灾害等各种各样地原因,而转而投身于地主和勋贵世家的门下,成为隐户,而且一些官吏与地方大豪勾结,少报或者不报隐户,让这些大地主成为逃户的保护伞,而逃户的产出成为了地主的私利,而不需要向国家缴纳税赋,而且这种现像是越来越严重。平均每年逃户者,据实上报的,至少有近万户,这说明什么?说明到少每年国家至少减收万贯收益,这只是显性的,还不包括隐性的因素。

    嗯,越分析,越是胆寒,宫女姐姐犀利的笔下,一条条弊端和不利因素整整写出了数张大纸,怕是光拿这些东西交给李叔叔,绝对能把他吓得一身冷汗。

    —

    花了数日的功夫,总算是把大唐目前的税赋制度的弊端给理整了出来,老爷子更是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来亲自审查,果然,老爷子也被上边触目惊心的数字给吓了一大跳,他也没有想到,大唐的税赋制度竟然会有如此之众多的漏d和弊端。

    “想不到,着实想不到,我大唐的百姓的血汗和膏脂,竟然是被这些豪人世家勋贵给……”老爷子这话吐了一小截,愤愤地住了嘴,嗯,再骂下去,等于是骂他自己。老爷子的脑筋很灵活,转的相当的快,不过,我家老爷子是什么人?大唐名相。

    他靠的就是一颗与我一样无私奉献的心灵,还有大无畏,牺牲小我也要成全大我的精神,才使得他如此之受李叔叔的重用,也使得大唐能在他的手中繁荣昌盛,他也才能在大唐的相位上屹立近二十年不倒。

    --------

    老爷子果然很是义薄云天,至少他对于我们整理出来的弊端和短处相当的欣赏和赞喻,提前发现了漏d加以修补,要远远比亡羊补牢很能减少对大唐的伤害。

    “这就是你跟你的媳妇们理整出来的?”老爷子至看到了月华初升,这才放下了手中那厚厚的一叠纸抄,抚须有些感慨地言道。我赶紧替老爷子满上了茶水,恭敬地答道:“正是,这些都是小婿和她们一块儿议出来的东西。”

    “呵呵,果然不出老夫所料,当年,老夫就知道,这几个儿媳妇确实不简单哪!”老爷子舒展了眉头,朗声笑道,不过这时候,是在老爷子的房间里,我的四个婆娘自然没有跟过来,毕竟,这种事情还是我自己跟自家的爹好请教一些。

    “二郎,这东西,就留在了为父这儿,明日,为父会亲呈予陛下,也让陛下知道,你这数日来,并非是在做无用之功。二来嘛,老夫也好让陛下改革我大唐税制之心更坚,为父已经老了,以后的事儿,还是只能靠你们来替陛下出谋划策。”老爷子在我告退的时候,说出了这么一番话,让我心里边也觉得斗志昂扬。

    至少,老爷子这位大唐名相的支持和说服下,一定能让李叔叔的决心更加的坚定,如此,我的新税制所遇上的改革也才会更小,毕竟大唐是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主义国家,皇帝陛下的意志,就代表着大唐军队的意志,同样代表着大唐帝国的意志,反对的人再多有个p用,在国家的战争机器面前,都将会显得弱不经风。

    况且,我的构思,绝对能让百姓在心理让能更加的平衡,因为在我的考量里边,不论是任何人,纳税,是大唐帝国上至皇帝陛下,下至移民百姓,每一个人都必须应尽的义务。

    “就是这个意思,纳税,是我大唐帝国的子民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我得意地笑道。虽然这个圈圈把我自个也给套了进去,但问题是,比起那些数百年不倒的世家门阀来说,本公子的财力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小虾米,这话绝不是本公子自我谦虚。

    第878章 富有牺牲精神的吸血虫

    公子可不是那种有了钱也装穷的人,而是实在没人家实,光是山东的几个大世家,占有的田亩和佃户,几乎能占到山东税赋总收入的五分之二,这还不算他们与商家之间的往来,自家经营的灰色收入,光指郑家,就凭郑须游向我私下透露的,他家的产业,几乎遍布了大家南北,其财富总值,绝对能达到一个天文数字,至少要比一个大唐属国的税赋收入还要高。

    这是一次郑须游跟我喝酒聊天时半醉半醒间透露出来的,当然,身为正人君子的本公子虽然没有向其他人透露过这个惊人的消息,但是我至少能通过观察和私下了解,还有通过进奏院的渠道了解到,大唐的王公贵族和着世家门阀至少占有大唐税赋收入的三分之一。

    照贞观二十一年的税赋收入,一共是六百八十五万贯,当然,这只是指大唐百姓的税赋,并不包括各蕃属国的贡献,照这样来看,如果能让大唐所有子民按规矩交纳税赋的话,大唐贞观二十一年的税赋收入至少要提高到一千万贯才算正常。这些官僚,王公贵族,还有士家门阀,简直就是一批攀附在大唐身上的吸血虫,虽然我也是其中之一,但是我是一个有进取心和改革心态,富有革命精神,为了国家大义而能放弃私利而站出来控诉这个社会不公平现象,富有牺牲精神的吸血虫。

    苦熬心机。花了很多地时间,总算是大概地完成了这些东西,其实大唐的税并不重。可以说。农民的税是相当轻地,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为基础地赋税制度。它规定:“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二旬。|事而加役者。旬有五日免其调。三旬则租调俱免。”

    其实百姓何以成隐户,这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灾害发生。百姓无衣无食,自然只能卖田以济口腹,这样一来,失了田亩之后呢?只能成为买下其地的地主地佃户。成为了隐户。有地出外乞食,后被勋贵或是世家所纳,成为他们地农人。这便成为了逃户。

    --------

    另一个原因就是劳役。大唐规定,岁役二旬,也就是说,每年,每一个农人需要为国家义务做工二十天,如果不愿意干。那你就得交纳相应地钱帛来换取义务工地天数,但如果你为国家义务做工超过了二十天,多五天的话就免去你当年所需要交纳地调。如果满了三十天,也就是一个月。那么。你今年地租调可以全免。

    但是有些国家官吏,却不照章办事。甚至驱使百姓做上两三个月的劳役。有时候,还借官府地名义,让百姓去为他做私事,这样一来。误了农时之后,农民没有了产出,自然也只能售田糊口,告状?抽你个皮开r绽算是轻地。真要若闹了县令或者一州之长,定你个反乱政府的罪名都有可能。一来二去之后,大家不逃也得逃了。

    逃户的增加,自然也会使国家的税赋减少,这一点是肯定地。而且,我这里面虽然没有直接点出国家地行政命令,很有可能会由于官吏的不作为和肆意妄为而造成反效果,我爹都已经看出了其中的关键。相信凭李叔叔地智商一定能瞅得出来。瞅不出来不怕,我爹肯定会指点李叔叔地。

    只要老爷子能把这份经过了我跟几个婆娘精心考量,仔细地测算出来的清单交到李叔叔的手中,这位喜欢发彪的大唐皇帝陛下怕是绝对会气的七窍生烟不说,还有可能窜城门楼子上吼一夜的《月亮之上》。

    果然,第二天老爷子上朝之后。私下去与李叔叔会晤了一场,李叔叔当场暴怒了起来,也不知道李叔叔说了多少句不文明语言,老爷子自然不会向我透露,免得折损人家皇帝陛下地脸面,不过,老爷子还是告诉了我,李叔叔气的差点把栖凤阁给掀翻掉,而且,严令老爷子来告诉我,无论如何,必须要给李叔叔一个能够解决这些弊端的改革方案,不然,李叔叔地怒火很有可能会撒我脑门子上。

    听了老爷子转述的话,本公子赶紧对着皇宫方向行礼,嗯,两个中指齐齐指天,老不羞,老匹夫,卑鄙下流,本公子是大公无私地为国效命,这老家伙倒好,竟然把本公子当成了出气筒?

    老爷

    能瞅不出我那满胸的怨气。“呵呵,二郎做甚子,此激你?真是少年心性。”

    “父亲教训得是,可陛下这话实在是让孩子觉得有些难以接受,明明孩儿替陛下办了件好事,凭什么想把屎盆子扣我脑袋上。”对老爷子要尊敬,可是对那老流氓,在老爷子的跟前,父子俩说话就没那么多的顾忌。

    “好了好了,胜不可骄,败不可馁,荣辱不可惊,方为天人之本色,君子之道也,二郎你还差得远呢,你说地没错,陛下就是在激你,告诉你小子,陛下这后边还有话,败有罚,成有赏,若是你能把这事给办得让陛下满意,陛下亲口说了,只要你愿意,封你一个县公都成。”

    “县公?”我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虽然说开国县公是大唐最高的爵位称号中的最低阶,可这也绝对不是轻授于人的。

    娘亲激动的眼都直了,不顾仪态地一把就扯住了老爷了的衣襟:“老爷,这话真是陛下亲口说的?您莫不是逗妾身和二郎吧?”

    老爷子无奈地叹了口气苦笑道:“这种大事,老夫能拿来开玩笑不成?不过,成不成,这就得看咱们家的二郎自个能不能争这一口气了。”

    大唐在贞观十一年起,就确定了新的定爵制度,分爵九等:一等为王,食邑万户,正一品;二等为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户,从一品;三等为国公,食邑三干户,从一品;四等为开国郡公,食邑二干户,正二品;五等为开国县公,食邑—干五百户,从二品;六等为开国县侯,食邑一千户,从二品;七等为开国县伯,食邑七百户,正四品上;八等为开国县子,食巳五百户,正五品上;九等为开国县男,食邑三百户,从五品上。

    --------

    本公子目前的爵位就是六等的开国县侯,不过,想要从开国县侯升至县公,非大功劳不可,不过转念一想,一个破爵位而已,那食邑说真的,我还真不看在眼里边,人多有个p用,本公子又不造反,再加上本公子的食邑远在辽东,就算是如今大唐帝都长安至辽东的水泥直道已经全线通车,可是一来一回也得两个来月,本公子除非是吃饱了撑的,不然,我打死也不会再去,不为别的,就因为本公子没空,那点儿产出还不够我手下的一个作坊一年的纯利。

    —

    李叔叔若是看到我这表情,说不定又会夸我意志坚定,不为外物所侵,不被富贵所惑。可问题是我真兴奋不起来。不过,落到爹娘的眼里可就不一样了,老人家的思想跟咱不一样,认为一门两公,绝对是大喜事,更是房氏满门的荣光,为祖宗增光添彩。

    娘亲两眼都快冒出金花花了,若不是老爷子拦着,怕是这会子娘亲说不定已经赶去宗祠上香拜祖宗去了。“夫人这是在急什么,事儿都还没个谱呢。”老爷子有些哭笑不得,娘亲总算是回过了神来,恢复了精明能干的房家作主的女主人本色,冲我很是严肃地道:“二郎,平日里你瞎闹,娘亲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这种光耀门楣,给咱们房家脸上增光的大事,你可一点也不能马虎了事,到时候,小心为娘饶你不得,听明白了没有!”

    娘亲的雌威之下,我还能说啥,朝娘亲和老爷子保证,我一定会努力拼搏进取,发扬中华民族不怕牺牲、不怕流汗的精神,努力地为房家争光添彩,总算是把二老给搞定了。向二老道别离开之后,我一脸的憋气,这个无耻的帝国主义头子,生意倒是做的够爽利,他根本就不需要花太多的钱帛,就拿了一个空筒子爵位来把本公子给套牢了去。

    还不如把本公子的四品官再往上顶一顶,嗯,搞个归德大将军的名头顶着,那可比什么空头的县公要听起来安逸得多。

    第879章 改良是必须的

    公,怎么听来都觉得不对味,就好像是某个县城的小称。

    生气归生气,该做的事儿还是得做,不过,咱就做得更超前一点,直接以我最有印象的两税两征法为起点,然后用其来进行改良,使之更加适应社会的结构。嗯,决定了,本公子的新著作就直接叫《大唐税法》。多好听的名儿。

    最主要的是,首先需要做出区分,一是农业,另一便是工商,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更是一种人口密集型产业,大唐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人口都在从事着这一产业,虽然这一产业目前的税赋依旧占着主流,但是请不要忘记,工商业只止到大唐人口份额的百分之十,而其所产生的税赋,已经达到了大唐税赋收入的百分之三十七,可以想见,其中的差别有多大。

    这话,不仅仅让我的妻妾们感到震憾,而且,我自己也为之而骄傲,因为我正是商人中的一份子。同样也是大唐纳税人中最爽快也最坦诚的,嗯,没法不袒诚,李叔叔在本公子的产业之中,都安c了人手,特别是玻璃坊,李叔叔甚至派了禁军来替咱的私人作坊当保安,不袒诚,这位老流氓还以为咱少给他分红呢。

    两税法,什么叫两税法,我得先跟我的婆娘们解释和交流清楚,当然,在此之前,我得先闭关,把我脑袋里边关于税务方面的一些基本常识给挤出来,至少历史书上有的,咱都还记得一些。所以。咱在大唐。也算得上是一位税务专家。

    啥叫两税制,顾名思义,每年征两次税。春天和秋天各一次。另外,两税制不再是以丁,也就是征税对象不再以人丁为主。而以财产、土地为主,按贫富等级征收财产税及土地税。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

    这样一来,以财产、土地为征税目标。解放了大唐地百姓。被牢牢地系缚在土地上地一个囚牢,舍人税地也意味着大唐帝国对于农民地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这对于大唐的繁荣是极有利的。因为,人口地流动性,才能加速贸易地流通,同时,也能为大唐的工商业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

    --------

    另外,在“以丁身为本”地租庸调制下,不管是地主、贫民。他们向国家纳税的数量却完全一样。这当然极不合理。两税法推行后,没有土地而租种地主土地地人。就只交户税。不交地税。这样。就多少改变了一些贫富负担不均的现象。以贫富为差,体现了合理负担原则;将各种捐税合并,分夏、秋两次缴纳。同样也简化了征收手续。

    租庸调是以均田制为基础。流亡客户因为不在当地受田,所以既不编入户籍。也不纳税,就成了所谓的隐户和逃户。而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管土户、客户,只要略有资产,就一律得纳税。这样一来,也能一定地解决逃户、隐户地问题。

    另外一个最主要地原因就是,在新的税制改革之下,按照“人人纳税”地原则,户不分主客贵贱,人不分丁中,业不分农商,一律在所居地纳税,削弱了权贵特权,有利于户籍管理,减少了隐匿,贵族官僚原本不需要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