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都市言情小说 > 调教初唐 > 第 201 部分

第 201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论坛之上,上演了一出老少相得的戏剧性变化,让那些原本以为有大热闹大场面好看的人皆尽失望之极。

    第866章 消息有好也有坏

    观二十二年春末,前线传来了好消息,程叔叔统领大都护府,阿史那德彬亲率叛军,连同诸部落征来的勇士共计八万人,意欲与大唐五万将士在单于都护府南百里处决一死战,却不料,薛仁贵统轻骑万人,绕过了大军,奇袭单于都护府,以千人的代价,把单于都护府又重夺入大唐的手中。随后,薛仁贵留下四千驻守,亲率五千精锐,从后包挟过来。

    程叔叔亲统三万大军与八万突厥叛军正面作战,战至午时,苏定芳领一万铁骑直扑阿史那德彬所在的中军,阿史那德彬不敌溃退,却又让薛仁贵撞上,让这个爱摆显的将军s落马下,差点就死于乱军当中,最后还是唐军好心,把这可怜的,四肢皆被蹄足踩断的老头救了下来,而那八万叛军自然也就灰飞烟来。

    不过,程叔叔可不会就这么容易地撒手回长安,五万大军并拢一处之后,将单于都护府周边的各族部落全都轮了一遍,但凡参与了叛乱的部落狼奔豕突,四散奔逃,不过,却逃不出程叔叔这老生流氓的手心,反倒造就了程叔叔杀敌三万,俘敌二十余万的战绩。

    嗯,水份相当的大,至少李靖伯父等人都是一副无奈之色。“老匹夫这么干,也不怕让我大唐周边降伏之部族胆寒远遁。”张亮大将军恨恨的道。

    李绩大叔倒不在意:“话虽如此,不过,我倒是觉得。老程这么干。也有他的道理,我大唐军事改革之事,乃是势在必行。阿史那德彬虽是突厥人。但是同样是我大唐的将军,不听朝庭号令,胆敢勾结异族作乱,甚至擅杀官员,作出此等恶事,不震摄一番。岂不让那些异族低看我大唐一眼?也让那些边镇诸蕃好好地拈量拈量,军队是大唐地军队,不是谁地私军。”

    而且李叔叔一直笑吟吟地不说话,看样子,程叔叔这么蛮干,分明就是有他的授意,又或者是这两个经常互掐的老汉心里面边有着一种常人难及地默契。

    --------

    “程卿这一次做的是稍显过份了一些,不过。朕倒觉得没什么,如此也好,也能震摄一些霄小之徒,免得某些人还以为我大唐内部纷乱。升起窥探之意。嗯,传朕的旨意。告诉程知节,除了身强力健的壮丁之外,余者,皆给朕解押至晋阳以南,打散之后居住,另外,所以叛军和壮丁一律充作役工发往陇右,替我大唐修筑那条水泥直道,朕原先还担心缺人手呢,呵呵呵……”李叔叔笑的很像一个大奴隶头子,看得我脊背发寒,可怜的突厥人,干啥不好,跟一个没有一点军事才能地突厥小老头叛变伟大的、强盛的大唐,根本就是自寻死路,落到如今四下收集劳力大搞开发和建设的李叔叔手中,那滋味,怕是生不如死的多。

    大唐如今共有役工近五十万,正在呕心泣血地修筑着大唐各地的道路,逢山开山遇水搭桥,硬是将关中至剑南的道路已经打通了一小半,可别小瞧这一小半的路途,这条水泥直道从起于风翔府,连接凤州、兴州,至抵兴远府,也就是汉代地汉中,这条长不过六百里的水泥道路上,已经倒下了一万七千余名战俘。

    依旧战俘,打通了关中和汉中的联系,使得原本需要大半个月才能艰苦翻越的秦岭之中,出现了一条勉强算得上是袒途地道路,至少,最多七日风翔府出发的马车就能直抵汉中。

    不仅仅加强了大唐与剑南道地联系,同样也能让大唐以后对于吐蕃的包围执态更显完备,而富庶的剑南的产出,也将能在更短的时间运往大唐最繁华的中原地区。

    而此战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不过,周边的国家都纷纷表示了适当的关切,比如西突厥就借着接应东突厥盟军的口号,把十万铁骑开到了庭州之北,不过他们没有想到程叔叔一出,只不过月余,那位东突叛乱份子一下子就歇菜,加之安西都护府的数万大唐精骑也不是闹着玩的,等他们收到了那位安西都护府大都护阿史那社尔亲提三万铁骑出龟慈,郭孝恪领步骑三万出庭州的消息之后,黯然地收军而去。

    可怜的突厥,已经连续出过这样的几回丑了,每一次都是这样犹豫得很,就像是一条瘸了腿的狼,既想跑进大唐的后院里边捞上三瓜两枣的偏宜,又怕被猎人拿猎枪把它的p股打烂。

    “西突厥,呵呵呵,如今,已经没了多少进取之心了,朕倒希望他

    气一些,省得让朕的大军来来回回的兜。”李的语调,那种深入骨子里的鄙视,让在场的诸位将帅皆尽乐的直咧嘴。

    想当初,武德九年八月之时,李叔叔刚即位不几天,突厥的利可汗便乘我大唐帝国帝王更替之机,遂率二十万精锐骑兵再次进犯泾州,并长驱直入,兵临渭水便桥之北,不断派精骑挑战,还派其心腹执失思力入朝,以观察虚实,此时的突厥人是何等的嚣张,不过,没几年,便风水轮流转,大唐十数万铁骑杀气腾腾直入草原,大唐军神李靖亲率三千精锐骑兵,冒着严寒,在暴风雪之中行军,最终以大唐的完胜,突厥的破来而告终,从那以后,突厥人似乎就已经丧失了与大唐面对面单挑的勇气,越遁越远。

    “陛下,臣觉得可忧者,不在西北,而在西南。”李靖伯父手中的指挥棒落到了沙盘上。指挥棒的落点,正好是吐蕃。

    李叔叔微微一愣:“爱卿多虑了吧?如此吐蕃不过是瓮中之鳖尔,能有甚子动静,现在,南诏六部皆入我手,再过上三五年,我大唐便可将此地完全掌控于手中,至少剑南道各处,有了羌人作为缓冲,吐蕃的东进之梦早就破来了,至于东女国与吐谷浑,如今已与我大唐的州县并不二致,只不过还许其保留国号罢了,如今吐蕃四面皆敌,还有何发展之图径?另外,松赞干布至前年患病以来,越发沉重,到了去年,朕曾遣使探望,松赞干布连下床都需人搀扶,难以行动,国主成了这副模样,都快无法处置政务,莫非爱卿以为他们还真有动手的意思不成?”

    —

    --------

    李靖伯父的眉头紧紧的锁着,没有因为李叔叔描绘的美好远景而有丝毫的放松。待李叔叔落下了话音之后,李靖伯父方自苦笑了一声:“老父所忧的,并非松赞干布,松赞干布此人有大气魄,有大智慧,也算得是一贤君,不过,如今据进奏院传来的消息,这位吐蕃国主,怕是活不过今年了,他死之后呢?”

    “其子贡松贡赞早丧,有继位资格的有他的两个弟弟,还有他儿子贡松贡赞的孩儿芒松芒赞。弟壮而侄弱,若是松赞干布一去,吐蕃也不知道会不会乱作一团。”另一位老将军也站了起来发言,两只闪现着兴奋的眼睛里,写满了好战两个文字。

    “不然!”李靖下一句话把蠢蠢欲动的诸位将军大人全憋回了座位上。在大家的疑惑之中,李靖伯父轻哼了声:“诸位莫非忘记了吐蕃的那位贤相不成?”

    “禄东赞!”李叔叔先是一愣旋及危险地眯起了双目。禄东赞这老家伙这几年来可是一直没安宁过,自从前年松赞干布患病以来,禄东赞的动作可是越来越大,虽然一切都是代国主行事,不过,国主患疾,无法处置政事,加上松赞干布一向对其宠信有加,倒是使其声望大涨。

    暗里结交吐蕃诸部落首领、政令不经这位国相之手,难以走出宫门的私密传闻,也都通过进奏院的渠道进入了大唐高层的耳中。

    “正是禄东赞,如今国主病重,忧王弟夺权,一位被其遣入东吐蕃领军,另一位被派往与吐谷浑交界之处驻扎,而松赞干布既遣开了王弟,必然意属于其长孙,不过其孙年幼,定然会托孤于禄东赞,此僚极有野心和雄志,本就出身于吐蕃大族,不仅结好外臣,更有兵权在手,如若再得松赞托孤,老夫断定,其必然会行那胁天子以令诸候之事,松赞干布那两位王弟,远离王庭,只能鞭长莫及,况且,禄东赞定然会有手段,必会解去那二位王弟统兵之权。到时候……”

    第867章 招生

    禄东赞本就有枭雄之姿,若是吐蕃入其手,怕是必然起。”李绩大叔的表情也y了下来。我听出来了,这帮子老家伙,怕是已经口水滴达地等着下嘴的那一刻。

    李靖伯父好笑地瞅了一眼周围这帮子如狼似虎的同僚,清了清嗓子道:“烽烟四起倒不一定,不过,内乱确是必然。还是请咱们的小房贤侄来说说。”李靖伯父手指头一翘,把诸人的注意力全都吸引到了我的身上。

    没办法,身为进奏院主管的我只能挺身而出,朝这帮子老将军们抱了抱拳:“小侄这边确实有一些好消息,诸位大人请看地图,这吐蕃东部,共有吐蕃部族二十七处,其中,列巴、波敢、波窝,墨脱、洛窝,鬼卢、把羊等更是吐蕃有数的大族。而我们进奏院通过对贸易的控制,已与其中的波敢、波窝、洛窝、鬼卢、把羊结成了联盟,而列巴部落的头人论玉协尔因与羌人作战而死,对我大唐恨极,至于洛窝的聿赍城,吐蕃王弟拔布弄赞正统东吐蕃大军三万在此逗留。此地不仅仅东联羌人所驻河谷,更西接吐蕃高原……”

    我伸手点了点聿赍城的位置之后,得意地吹嘘道:“吐蕃的这位王弟拔布弄赞在聿赍城里的一举一动,我进奏院都能一清二楚的知晓,甚至连他头天夜里穿的是什么颜色的内k都能知道。”

    “吐蕃蛮子啥时候也穿上内k了?”张亮大将军看样子是无聊过头了,连这种问题也能问得出口。我赶紧c开话题,也是。大唐都才穿内k不过三几年的功夫。都还没完全流行开来,吐蕃蛮子别说内k了,怕是连条兜裆布的料子怕都找不出来。

    这位吐蕃王弟。说好听一点是一位仁厚地贤王,仁政爱民,深谙黄老之道,善于处理上下级关系,说难听一点嘛,耳根子软。听别人地多,自己干的事儿少,整天花天酒地,啥事都丢给别人干,就连东部吐蕃的军权,也全由他地儿子涅赞芒赞所把持。

    这家伙可比他爹有野心得多,而且贪婪,暗中与我大唐剑南做作买卖。大唐除了正式商队之外,另有大批的奢侈品就是经由这位吐蕃王族流入吐蕃的境内。

    --------

    不仅仅如此,而且今年二月,听闻松赞干布病重。很有可能年内翘脚之后,这位涅赞芒赞还遣使入剑南。与剑南道观察使唐俭私下接触,希望大唐能助其夺位,当然这位涅赞芒赞听闻了大唐售卖制式武器之后,更是希望能够向大唐订购一批可以装备一万人的装备,自然,大唐的手雷亦属于他们的订购武器范围。

    这事唐俭不敢擅专,特地下令进奏院把消息发往长安,这也是我今天刚刚收到地消息,当然,涅赞芒赞那些永称蕃属、与大唐交好,请大唐陛下赐婚这些p话我根本就没放在过心上。这些东西,只能是嘴上说着好听,实际上大唐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实际利益。大唐支持他夺位,却没能得到一丝的好处,这种事情能干吗?所以,得细致地讨论与合计。

    “照你的意思说,这位松赞干布的侄子,也是一个不安份之人喽?”李叔叔眯起了眼睛,考虑起了事情的可行性,边上的诸位将帅也同样在激烈的讨论,毕竟,这其中要考虑地不仅仅是吐蕃内部的反应,另外还有大唐周边属国的反应,以及能从中取得对于大唐有利的态势。

    他们讨论,相信时间不会短,我可没功夫继续跟他们纠缠,我地主要重心放在了学院上边。三月初,也就是春试结束之前的两天,《大唐时代周刊》和《大唐日报》之上,在首版上,刊载了大大地标题:曲江书院招收学生,意欲在三月二十五日正式开学。

    此消息一出,长安顿时轰动了起来,大家都早就听闻了曲江书院之名,也知道曲江书院的主办者是现在大唐很出风头的新派学术领袖房二,而从刊物上,他们了解到这曲江书院的办学,是经过了大唐皇帝陛下的首肯,在国子监进行了报备的一所纯私人投资的学府。

    学院开设了君子六艺,和其他各科,各计有近二十门学科,学院分为三个学院,一级为蒙学院,二级为小学院,三级为大学院。蒙学的学生学习时间

    ,招收的是六岁至八岁的孩童。

    而小学的学习时间为五年,招收的是九岁以上的少年。而大学的学生正常学习时间为四年,并且,是按学分制计算,也就是说,不满四年,只要你能够获得足够的学分,也能从学院之中毕业,如果满了四年,你的学分仍然达不到毕业的程度,那只能继续学习,又或者不想读了,可以发给你一个结业证书。

    另外,每个学院的每个学科的前五名都会获得一笔奖学金,而至于那些无钱购置学习用具的贫困生,将由学院组织他们在学院内勤工俭学,由学院免费提供他们的一切食宿。但凡大学的毕业生,都可以参加大唐的科举考试。

    而且,学院招生广告之上还注明,但凡在曲江书院大学学习医科、建筑等这几类学土的毕业生,曲江学院将会推荐安排工作,总而言之,到了曲江书院,您将会拥有更多的选择,而且在这里,新颖的教学方式,新式的学科,完备的教学体系,将会是大唐的年青俊杰们的最佳学习之地。

    —

    第一天,就有一些半信半疑的学子,特别是寒门士子和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学子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前来学院和设在长安朱雀街上的招生办公室探听消息,因为他们大都还在考试,能不能及第还不清楚,所以这些人并没有报名,但并不是没有人报名,我的学生们自然全都报了名,包括贺兰敏之兄妹,我家的娃儿,亦有程叔叔家的几个年纪较长的孙儿,还有长安一些与我父亲交好,也知道本公子实力的勋贵子弟,也都按照年纪,报了各个学院。

    而清河房氏族学之中,亦派出了一批约二十余人的学子,前来报名入学,不愧是一家人,对我这位房氏的新名人的支持亦是不留余力,干事也爽快。早在去年,老爷子就去了信与族中商议,清河房氏中有名望的学者就来了好几位,成为了大唐曲江书院之中的教师。

    除了清河房氏之外,娘亲的婆家,自然也不甘落后,亦派出了一批成员前来,有的来当学生,有的来当老师。至于崔氏,也应了我丈母娘的邀请,亦派了人来支援。至于郑家,郑须的关系在这里,加上那位族学名士郑德很是痛快地应允之后,郑氏也不甘人后的遣了人来入学。

    --------

    就连李恪的孩儿也都报名准备与学生们一块在学院之中学习,人并不多,但却作出了表率,想想小王爷、小国公爷,这些人都去这里学习,咱干嘛不去呢?从众心理是常态。很快,到了三月二十日,大唐春试结束,且放榜完毕之后,报名大学的学生陡然暴增了起来。仅仅一天的功夫,就有近两百人报名参学。

    我坐在学院设在长安朱雀街的招生办公室内,正在与诸位工作人员一齐忙碌着,骆宾王这位副总编辑已经交卸了编辑部的工作,这位才华横溢的唐初四杰之一,已然答应了我的请求,决意不在再科举,而成为了我手下的一名优秀教职工。

    正在忙碌之时,突然听闻院外的脚步之声,我把花名册放下,方一抬头,便见老爷子竟然亲来了。

    周边诸人长躬,连称房相又或是房伯父,我赶紧上前朝老爷子行礼:“孩儿见过父亲。父亲怎么会到此地,莫非是家中有事不成?”

    “呵呵,为夫不过是过来瞧一瞧罢了,诸位都免礼了,老夫在家中呆得无趣,又知道你在此忙碌,所以,便散步过来,瞧瞧有什么需要老夫帮忙的。”老爷子扫了在场的诸人一眼,笑呵呵地道。

    “岂敢烦劳房伯父,这些事情,我等年轻人来做便是可以了。”郑须游上前两步笑道。老爷子与诸人聊了几句之后,便随我去了隔壁房间坐下。

    --------------------

    第868章 退一步,是为了未来

    了口茶水,老爷子方才道出了来意:“你已经连续数了,每每皆是唤房成回家知会一声,害得你娘亲和老夫的儿媳妇们是吃睡都不安宁,老夫今日再不过来瞧瞧,怕是明儿你娘亲都要亲自过来了,呵呵……”

    听了老爷子这话,我心里边觉得有些愧疚,便解释道:“是孩儿失礼了,这些日子确实忙了一些,加上很多事务需要处置,书院那边的安置,还有这边的新学生的报名,孩儿都不敢太过大意,事事皆要留心。”

    “嗯,二郎你不须多言,这些日子你干了甚子,房成他们自然会知会老夫,这才对嘛,男子汉大丈夫,做事就该有头有尾有担当,既为首脑,有些事就得起到表率的作用,你只管放心在这儿做你的事儿,家里,为父自会替你说项,大丈夫本就该以事业为重,岂能日日陷那……”老爷子嘴巴一张,习惯性的教训之言又涛涛不绝。

    无奈,只好蹲在一旁,老老实实地听父亲大人训斥,好半天,老爷子这才心满意足地闭上了嘴巴子,抿了口茶水朝我道:“眼下情况如何了?”

    “对了,孩儿还没谢过父亲授手之恩,若不是父亲大人劝说了陛下,让那些未来的小王爷、小公爷也入读于校中,引得这些士子皆把目光投于书院,怕是到现在,孩儿的很多学科怕是连人都没有办法凑出一个班来。。

    如今参与招名的共计有千余人,勋贵子弟也不少,不过。寒门士子亦占了大半。另外,咱们大唐的世族门阀地子弟也来了不少,甚至那些世家宗族地族学师者。亦投入我曲江书院,这着实让孩儿有些以理解。”

    “呵呵,你是我的孩儿我不帮你,莫非还助他人一臂之力不成?再说了,这里边,既有为父替你安排。其他的呵呵,怕是这些世家大族心里边打着其他地主意罢了。”老爷子冷笑了声道。

    --------

    听了老爷子这话,我不由得微微一愣。老爷子不等我问,旋及又道:“各大世家,那一个不是人老成精的主,陛下对你如此亲厚,许你在帝都长安建学,广招门徒。宣传学术,那些经学世家,哪一个不希望自己学派的弟子多一些?他们来这儿,能安有多少好心?”

    再加上曲江论坛。让他们看到了另一种让自己的学派发扬光大的途径,必须曲江书院就建在帝都。有什么学术论坛的位置能比长安更好?

    不过这样也好,本公子办这坛论,就是希望能让真理越辩越明,让天下文人士子明白,真理,并非是老师说了是啥就是啥,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地,系统性的论证,才能成为现实。

    那帮老家伙打什么算计,我也清楚得很,但我并不怕,这种事情,从古到今,n不到一个壶里的大有人在,只不过现在我借用这些人的名声罢了,况且,这些人中,也多有真材实学,他们教,弟子学,这正常得很,但我曲江书院非是止请了某家大师,而是汇集了多家的经学大豪,挤到了一块,学生们虽然不敢说从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至少也能明白求同存异的道理。

    至于这些个老先生心里边相互不服气,这简单,大唐曲江书院论坛,每十日一期,就算是你们辩论个几十上百年也无所谓,若是掐架的人太多,那也能,咱多给你们准备一些场地,爱吵吵去。

    明面上反而让大家都觉得咱曲江书院学风开明,采纳众长。

    老爷子笑的差点弯了腰:“好你个二郎,怕是早就打着这个主意了吧?不过,这样也好,怕是十数年之后,天下学子地目光,落在曲江书院,要比落在国子监和宏文馆等国家办学之地还要多了。”

    “父亲勿忧,凡事,有竞争,才会有进步,我曲江书院势大,自然会有看不顺眼之人也跳出来,请奏办学,又或者提高国子监和宏文馆的素质,这不等于变向地提高我大唐的教学水平?”我这句话,倒是让老爷子很有知己之感。

    叮嘱交待了我一先事项,既然不回家,也要注意身体云云,方自离去。

    到了截止报名之时,反到是报名入学的人数越来越多,最终只得又退迟了一天,然

    在招生办公室外张贴布告,以后想报名地,请明年再然,就按着学生们目前的课程科目进行考试合格者,又或者是得到了书院院长本公子地首肯,方允许c班入学。

    —

    报名人数总计二千余人,蒙学班的人数较少,没有超过五个班,每班四十余人,总人数两百多人,而小学班的人数倒是比蒙学班又多了一些,不过同样也仅仅有八个班,人数不过三百余人。

    剩下的一千五百余人中,年轻学子占到了七层,却也有三层是年过三十的中年士子,这些人大多都是多都考科举不得中,丧失了希望之后,听说了曲江书院有很多学科一旦能修完学业毕业,可由学院推荐安排工作之后,方自从各地赶来的,所以,这一批人也是倒得最晚,最后三天,几乎来的都是这一类已经丧失了科举兴趣的读书人。

    而其者,皆都入了大学,当然,大学里,君子六艺是他们必须学习的基础科目,礼,也就是道德和礼仪规范,外加思想品德政治教育。

    乐:不仅仅名手各种仪式音乐舞蹈,更包含了乐器的使用,简谱的使用和记录,创作新乐曲等,s箭这是必须的,这不仅仅是锻炼士子们的臂力,同样也是在锻炼他们的意志。至于御,也就是驾车,因为大唐不再时兴这玩意,所以,被我改成了体育,以各种团体和单人动作取代,另外,标点符号来说文断句,培养他们良好的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

    --------

    另外,数,六艺中的最后一艺,计算,被我大大地加强了,首先,大唐数字以及各种数学符号的使用,另外还加开了珠算科目。至于几何什么的,那是第二天,等他们这些年青人打好了基础,接受了我们这样的教学方式之后,方才教授新的科目和全新的课程。

    “……我不希望一口吃出一个胖子,我最希望的是他们能在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中,了解到每一种知识都有着他必要的用途。我们现在退一步,是为了今后,能迈出更坚决,更有利的步伐。”我这话,不仅仅是说给我自己听的,同样也是说给我身边的几个心腹手下和我的弟子们听的。

    骆宾王沉沉地点了点头:“所以,公子您才决定于第二年再开始分班,想必就是为了这个原因吧?”

    “正是,这还是小弟这么些年来教书育人,吃了多少苦头,才总结出来的经验。那些老先生,虽然表面上认同我们的分班,但是骨子里,却害怕咱们把天下的读书人引入歧途,那我就用时间来证明一切,用我们的知识去潜移默化,让这些年青的俊杰们明白,哪一样对他们才是最为有利。”我望着窗外,明天,就是正试开学的日子,在开学的当天,升旗仪式,开学典礼,这一系列的活动是免不了的,自然,我这位书院院长,亦是逃不脱要再出一回风头,不过没啥关系,谁让咱已经习惯了。

    回过头来,冲骆宾王点了点头:“让人去通知所有教职员工都赶到会议室去,一会儿,我们将准备召开曲江书院第一次的闭门会议……”

    至于原本我考虑过的学前军训项目,经过了与诸位教职员工的商议之后,决定暂时放弃,毕竟,现在最重要的是求稳,等个三五载,大唐曲江书院打出了大名头之后,有些规章制度,就算是你想强制实施,别人就算有意见也不敢说。

    但是现在,很多人来曲江书院读书,根本就是看在我的面子上,而非是我的才学和治学理念上,所以说,没有成绩之前,说什么都是p话,那些容易引起人强烈反应的行为,还是少做一些为好。

    第869章 高干子弟班

    院开学第一天,什么课也没上,就是举行了第一次升且,我还特地邀请了国旗班来主持的升旗仪式,并且宣布,每天早上,都必须举行升旗仪式,唱国歌,这是表示对大唐帝国的热爱和向往。

    当然,当年的开学典礼上,我一翻激情四溢的演说让参加的学生们能感到相当的热血沸腾,为自己也能投身于学习,为日后建设大唐帝国四个现代化发展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无比的光荣。

    散场而去之后,各位教职工也进行了分班,老家伙们被我以事务繁忙,加上要经常参与论坛,所以,把班主任的职责都交给了年轻的教职工,这批年轻的教职工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受到了我的思想熏陶的年轻人。

    可以让他们近距离地去关心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解答他们在学习上的疑难,还在对新式教学方式存在的疑惑之处。

    开学十来天,没有任何异常,至少学生们对于这些科目都倍感好奇,本公子的课更是最受学生们欢迎,谁让我前世就是教师,今生还是教师,长时间的教学经验已经让我对于治学的手段娴熟到了极点,生动有趣的教学,善于解答学生们心中的疑惑,使得一些原本抱着来试试看,不行就撤的学生们渐渐地安下了心来认真地学习。

    “今天这一堂课,叫着医药卫生基础!”我站在讲台前,扫了一眼下边的学生们,四十二位学生。后边。还有前来旁听和学习我教学方法的书院教职工。

    学生们地手中,都有一本课本,大多数地学生都好奇地打量着手中的课本。也有少数人把目光集中在了我的身上。

    “大家都应该生过病吧?”我笑吟吟地站到了讲台地边缘说了这话之后,走下了讲来,背着手晃晃悠悠地在学生之间打转。看到了大部份人都在点头。我旋及笑道:“大家也知道,生病,几乎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撞上它。而如此能减少与这种能让我们的身体变得痛苦和难受地相遇呢?”

    --------

    这话。让绝大部份人把目光都落到了我的身上,想想也是。谁也不愿意生病,苦涩的药味,身体上地痛苦,谁愿意去承受,正因为如此,所以人们才发展出医学。

    “医药地作用是什么呢?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减少痛苦,增进健康。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帮助疾病地诊断。这些是医药所能做的,但是我们能从根本上去预防和减少疾病在我们的身上发生的机率呢?这就要靠两个字:卫生!”

    “……简单一点说,我们如果能杜绝掉我身一些不卫生,不良的习惯。努力地锻炼身体。注意膳食的平衡,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感染我们的机率。”

    这时候。有一位长得又帅又嫩的年青小学生站了起来,这家伙我认识,李恪地长子李仁,这家伙跟他爹没多大区别,除了不那么好色,或许是年纪未满十五。尚未成年,没有好色的机会之外。其他的跟他爹差不了多少。

    李仁自喻天才,原本我想把这家伙安排在小学班,岂料这家伙借着我跟他爹的关系要好,死皮赖脸地硬要跑大学班来上课,不过,这家伙确实是个天才,四书五经如今这个年纪便能熟读,我只好同意了他地要求,把他安排到了大学班。

    为了不影响学院目前地气氛,同样我也不希望让这些锦衣玉食的弟子去打击到其他贫寒士子地生活水平,所以我只得把这些调皮捣蛋的高干子弟全分在一块,还有个原因就是这些人的家世都差不了多少,而且都是心高气傲、自视甚高之辈,全丢在一块,也就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一枚田螺坏一锅汤的效应,加上,本公子亲自担当这个班级的班主任,他们就算有什么不满或者争执也不至于在我的眼皮子底下闹出什么大名堂来。

    李仁先冲我恭敬地一礼:“老师,学生有个问题,什么叫不卫生、不良地习惯?”

    “这个嘛……”我扫了一眼在座的诸位学子,眼睛,恰好落在了坐在后排地某位不良少年身上,李业诩的弟弟,李业嗣身上,我手指头一翘,指了过:“比如这位李同学现在的行为。”

    业嗣偷偷摸摸地脱了袜子,搓着脚丫,一副眉飞色舞样,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坐在后边,竟然还被我抓个正着,所有学生都把目光向他投来,见他尴尬地抄起了袜子使劲往脚丫上套的动作之后,不由得笑出了声来。

    李业嗣脸皮跟他大哥有得一比,干笑两声,见我并没有惩罚他的意思之后,故意摆出了一副一本正经的表情,拿起了案桌上的书本,摇头晃脑地看了起来。

    不过,我没有放过他的意思,把这家伙提溜到了讲台前,告诉大家,脚上的死皮还有各种碎屑是很脏的东西,如果拿手搓了脚皮之后,再拿手去拿吃食,又或者挖鼻孔,必然会让其他人失去食欲……

    “而你自己也为因此而患上各种本不该得的疾病,要知道一点,病从口入,明白吗?”我笑眯眯地揪着李业嗣的肩膀,让这个年方十七的少年郎无法开溜。李业嗣只能干巴巴地笑着表示自己下次一定痛改前非,绝对不会拿搓脚的手去拿馒头云云。

    然后,我好心好意地介绍这二位学生认识,只不过,李仁有些害怕李业嗣的脚疾会传染给他,与李业嗣行礼之时,战战兢兢地退了好几步,可怜的孩子,这才是开始呢。

    不过,费了三刻钟的时间,总算是让大家明白了医药和卫生的概念,这也让学生们对于预防自己生病的手段和方法产生了好奇,下课之后,很多学生都干脆拿起了桌上那本只翻开了一两页的课本来细细研读。

    “师尊!师尊……”后边传来了急促的招呼声,我一回头,李业嗣p颠p颠地窜到了我的跟前:“嘿嘿嘿,俊哥儿……”

    —

    “笑个p,嬉皮笑脸的!这里是书院,我可是你的老师,再这么乱说话,小心我告诉你大哥。”我瞪了一眼这小伙子,长的跟李业诩一样,除了眉清目秀点,几乎没啥差别。这混小子也随他大哥跟我们在长安纨绔胡混过一段时间。

    “师尊,方才您怎么能那么干呢?害的弟子失了脸面。”李业嗣有些幽怨地道。我想起方才的场面,差点笑出了声来,没错,当时除了李业嗣在搓脚丫之外,还有一个学生在揉眼角,另一个在挖鼻孔,不过,谁让你小子跟你哥一般是祸害,不收拾你我去收拾谁?

    --------

    我板起了脸:“什么话,为师还以为你知耻而后勇呢,怎么,倒把错怪到了我的头上来了?得,今天下午我正好有空,一会你跟我去见见你大哥,让他给你评理撑腰,喂,你跑什么?……”

    李业嗣已经脸色大变,“师尊,弟子要回课堂温习功课,下次再聆听师尊教诲”拔脚就跑,一回头,竟然是李靖伯父,铁青着脸,站在我身后不远处。

    “给老夫回来!”一身便装的李靖伯父一声暴吼,李业嗣一脸地哭丧转过了身子,远远地就朝李靖伯父施礼:“孙儿见过爷爷。”

    “孽畜!老夫打不死你!”李靖伯父似乎觉得颜面大失,挥手作要砍杀状,我赶紧上前一步,拦在了李靖伯父与李业嗣之前。“业嗣并没有作错什么大事,伯父大人息怒,伯父造访,小侄有失远迎,实在罪过。”

    李靖伯父恨恨地瞪了李业嗣一眼:“还不滚,给老夫留人现眼。”原本来装出一副恭顺害怕表情的李业嗣听到了李靖伯父这话,脸上顿时浮起了喜容,应了一声,一溜烟地窜进了课堂。

    瞅见他这模样,我差点笑出了声来,这场景,实在是太熟悉了,就好像眼前的是李业诩一般,这哥俩看来都是一般的德性。

    李靖伯父无奈地摇头苦笑了两声,冲我言道:“贤侄,这小畜生就辛苦你了,今日,老夫无事,特地过来瞅瞅书院的景致……”

    第870章 态度问题

    于李靖伯父烂到极点的借口我并没有揭穿,而是陪着神闲聊了起来,最后,李靖伯父与我在一处静亭坐下之后,还是道出了来意,李业诩把李业嗣送过来,正是出于他的授意。

    “家里请过不知道多少老师,可是这小,比他大哥更不成器,老夫也没有那个精力再去理会这混球了,所以,老夫便让他大哥将他押来,还望贤侄能帮老夫一把。”李靖伯父一脸的慈祥和无奈。李靖伯父就止有一个嫡子,不过,这个儿子却一点也不捡李靖伯父的性子,不喜武事,也不喜欢四书五经和兵法,反倒是自幼便对佛经佛理甚感兴趣,年少之时,甚至还想去出家当和尚,把李靖伯父气的半死,要不是被人拦着,怕是这个儿子早就打成了残废。

    这个嫡子最终屈服在李靖伯父的y威之下,结婚生子,总算是给李靖伯父留下了两个孙儿,然后,就在李家院里修筑了座佛堂,几乎有数年没有踏出一步,可怜的李业诩和李业嗣正因为这个原因,打小就没能得到多少父爱。也造成了李靖伯父对这两个娃儿的痛爱有些过份,使得这两个家伙天不怕地不怕,李靖伯父查觉之时,李业诩和李业嗣已经性格成型,李靖伯父嘴里骂得凶狠,可实际上根本就舍不得下手。

    就像方才,离李业嗣至少还有三五步的距离,而李靖伯父已经杀气腾腾地挥掌,除非这位大唐军神练成了百步神拳又或者六脉神剑,不然。这一巴掌的威力。怕是连李业嗣脸上的汗毛也刮不走一根。

    李业诩因为在读军校。军校地氛围和纪律性让李业诩地烂毛病改了很多,而李业嗣这家伙却不想去当兵,立志要做一代名臣。嗯。志向是好地,却缺乏足够的本钱,家里请来的老师。十个有九个是被这家伙给气跑地,李业诩听闻了我组建书院之后。便亲自将这个志向高远,却胸无韬略地小弟给擒将过来,丢进了书院里。

    --------

    李靖伯父心疼孙子。不愿意下手,可并不代表李业诩这位兄长不敢动手,所以,李业嗣怕兄长的劲头远远超过怕李靖伯父,就像方才。撞见了李靖伯父,赶紧装出可怜模样,转眼就嬉皮笑脸,任谁见了都想揣这家伙两脚。

    可怜天下父母心。更可怜的是这些爷爷乃乃辈地人。所以李业诩很少会提及他的父亲,而且对于和尚从来没有过什么好感。

    今天,李靖伯父闲着无事。便换了一身便装,过来瞧瞧。想瞅瞅自家地孙儿在学校里是什么模样,岂料竟然听到了我跟李业嗣的交谈。怒火腾腾腾的就升了起来。“家里请过不知道多少老师,可是这小,比他大哥更不成器,老夫也没有那个精力再去理会这混球了,所以,”

    “伯父大人请放心,小侄一定尽我所能,教习于业嗣,一定不负伯父以往对小侄地提携之恩。”我站起了身来,冲这位白发苍苍的大唐军神郑重地承诺道。

    李靖伯父松了口气,又不太放心地交待了我几句,如果这小子敢在出错,只管抽,抽到这小娃儿悔过为止,听得我冷汗淋淋,李靖伯父是自个心疼,干脆把李业嗣丢给我收拾,我只能苦笑着应承。“伯父请宽心,其实不用体罚,小侄也有办法,只不过担心伯父您……”

    李靖伯父听到了这话,连连摇首:“不妨事,只要能把他那烂泥扶不上墙的性子拧过了,这小子,你就是打折他的双腿也成!老夫宁肯眼不见心不烦……”李靖伯夫唠叨了一大堆,跟后世,那些个爷爷乃乃们到学校来见班主任时的表现根本没有多大地区别,这让我在意识里似乎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教育,在任何时代,都托付着长辈们对孩子的期待之情。

    教育是立国之本,更是强国之本,缺乏教育的国家,都只将会成为被人任意欺凌的弱小之邦,我得努力,至少要尽我所能地把我地知识,还有华夏几千年文化流传下来地精神文化遗产进行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