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都市言情小说 > 调教初唐 > 第 132 部分

第 132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可解我大唐土地兼并百余年之忧,眼下细想,这自由买卖,是一个极大之破绽。”

    “岳父大人所忧极是。”我一愣,旋及赞同道,看样子李叔叔在自恋的同时,并没有失去理智,很清醒,也很明白他在做什么。在辽东这种地方,如果实行土地买卖的话,只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大地主、大庄园经济的迅速出现。大量的土地会通过各种手段集中到各个关中、山东大家世族、以及豪门勋贵的手中。这样一来,百姓同样会在十余年后无可耕之地。

    不过,有一点我早就注意到了,唐代前期,在农业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也日益发展和繁荣起来。工商业发展迅速,特别是纺织业十分发达,中国的丝绸和其它物品,沿着有名的丝绸之路,远销到西亚。唐代的陶瓷业,当时闻名中外,尤其是唐三彩陶器的绚丽多采以及塑工的高超技巧,都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唐代完成了由陶器向瓷器的过渡。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有假玉器之称。

    不仅官营手工业有了很大的进步,私人手工业门类也日益增多,包括纺织、采矿、瓷器、铜器,以及纸、笔、墨、砚等的制造,不仅形成了行业,且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如纺织业中宋州、州的绢、益州的锦、扬州的锦袍驰名全国。由于全国的统一,商品流通日益活跃,在全国形成了许多商业城镇,长安东市有“三百二十行,四百立邸,四方奇珍,皆所聚集。”唐朝后期的商业较前期又有发展,江南城镇杭州,其城“骈二十里,开肆三万室。”由于商品的繁多,交易的发达,为工商税收入奠定了基础。唐代中期以后,财政一度紧张。此时盐、茶、酒税、矿税、间架税的开征,以及借商等措施的采取,无一不以工商经济发展作前提、茶、酒税、矿税、间架税的开征,以及借商等措施的采取,无一不以工商经济发展作前提。

    。此外,唐代的造船业、冶铸业也都十分发达。与此相适应,唐代的商业繁荣,对外贸易有了发展。当时全国有很多大小不等的商业城市,扬州、益州等城

    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广州是当时最大的海上贸易》+波斯湾之间,中外商船往来不绝。内地水路运输更是繁忙,就曾经有大臣向李叔叔进言:“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万艘,交贸往还,味旦永日”。

    唐代由于工商业发达,工商税的税种、税目也不断增加,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奠定了物质基础。贞观十八年的时候,国家一年的国库收入有近半是从商税中获得的。当然,战争赔款不能算在其中,不然的话,光是这一年多来所获得的战争赔款,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大唐两年的国库收入。

    我记得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曾经看到过了篇关于古代经济的评论,具体是公元多少年我忘记了,不过那个时候正是北宋时期,当时北宋税赋总收入共有七千多万贯,其中农业的两税不过是二千万贯多一点,占比例不过百分之三士,而工商税已经接近五千万贯,国家税赋总收入的百分之七十。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已经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了,宋朝已经走出农业文明了,宋时中国的农业社会已经在开始向工商业社会那迈进了。

    “陛下,小婿倒是有两策可限制土地买卖,只是其中的条条款款,需要多加商诠,另外,耗时也久。”我舔了舔嘴皮子,瞅着李叔叔,心里直打鼓,不知道这一剂猛药能不能让李叔叔同意。

    “哦?你且说说,老夫可以斟酌一二。”李叔叔并没有像方才那般的激动,冷静了下来,注视着我言道。

    -----------…

    “田赋制度,课税的主要对象一是田,二是户,三是丁。田为物,户和丁为人。汉朝的田租、口赋,魏晋南北朝的田租、户调,我大唐的的租庸调,都是以对人税和对物税并行。不知道小婿说的对是不对?”我绞着脑汁开始回忋起各项曾经学过的税赋制度,咱不太熟悉,可是在大学的时候好歹也是混遍学科的,啥子都有半瓶水晃荡。

    李叔叔略一沉吟点了点头:“是这个道理。”

    “不过,我大唐商业繁荣,天下之税赋有其半抽于其中,不知可对?”我眨巴眨巴眼言道。

    李叔叔继续点头中,他一定搞不清楚我想说什么。

    我拿手在李叔叔的跟前比划了一个手势,悄悄地在他的耳朵边小声一嘀咕了一会,李叔叔立起了眼,瞅我半天不言不语。

    我点了点头:“岳父大人您也知道,我大唐商业之盛,乃是前朝未有,而手工业更是比比皆是,商人可以贩任何东西以其搏利,而手工业者,产出之物,以售百姓,同样也能搏利,而农民呢,他们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田,一亩田,按大唐的最好的水田计,一亩可产三石,我大唐百姓十成中有九成在种田,可其所获呢?所缴之税赋不过国家收入之其半,而工商业者,大抵不过我大唐百姓之中的一成,而其所获之财富,亦同样近半,而且还在逐年增长。不知道小婿说的对也不对?”

    李叔叔鹰目一闪,没有看我,自己蹲在榻上皱眉苦思,似乎是在考虑一个极为艰难的迷题,我安坐在侧,抿了一口酒,继续孕酿,希望能从记忆之中挖出最适合大唐目前的税赋制度,其作用有二:其一,控制土地兼并,第二,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争取将大唐帝国的税赋重心往工商业上转移,这样一来,对于那些失去了土地的农民也能拥有生存的可能性,长此以往,方可保大唐长治久安。这是我现阶段最需要说服李叔叔这位一直想办法让大唐国运永久的大唐皇帝陛下的。

    如同他能看到其中的好处,那么长此以往,百姓将不会再被束缚在土地之上,这反而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当然,有一点必须注意,那就是提高农业的产能,以质换量,到了那时候,大唐才能走向商业社会的康庄大道。

    第562章 税论

    你的想法是将我大唐之税赋一分为二?”李叔叔似乎我的想法了,不过,他没有做过,也没有考虑过了这件事情,所以,一切在他的脑袋里变成了一团浆糊,我需要替他理清头绪来。

    李叔叔很开明,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十分的英明,大唐第一个强调农工商并举,提倡和促进商业的皇帝就是他,而且他也做到了,而且他的目光非常的敏捷,对于新事物很容易就能抓住要点和中心,毕竟大唐军事学院,使得李叔叔一直非常头痛的兵将分离制度得以实施,虽然这个目标还远,至少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不过,李叔叔却能抓住关键,敢于起用一位不世之才,也就是本公子我,大胆地放权,才有了今天大唐军事学院渐渐地为大唐军人心目中渴望的晋升之地,而不像以往,需要上司来进行推举,这样既能避免军阀派系的产生与林立,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各级将官对大唐的忠诚,让他们明白,他们吃的是大唐的粮,当的是大唐的兵,而不是某某人的私兵。

    另外,进奏院的建立,对于大唐能及时地获取国内与国外的军事、民生、物产情报取得了极大的成效,这一次对高句丽作战,除了武研院研制的火器大发神威使唐军摧城拔寨不费吹灰之力外,还得宜于进奏院绘制地精密、细致的军事地图,另外,大量的细作及时地回馈的情报也让大唐军方高层在指挥层面上有了充分的时候作出应对。

    不仅仅如此,若不是进奏院对吐蕃的严密监控,很有可能李叔叔还沉浸在翁婿之国永不相扰的美梦之中。林林总总,这一切,都证明了李叔叔的远见卓识非是常人所能及的,我敢说,没有李世民,也就不会有大唐如今的繁荣强盛。

    -----------…

    我望着李叔叔,非常诚恳地言道:“岳父大人,小婿最主要想说的一点就是,人口不会自动的减少,他会增加,而且增加得非常的快,我大唐建国之初,大唐户不过三百万户,而如今呢?近三十年来,增户不下五十万户,这还是小婿在一次替父亲整理文书之时所看到了,现在的人口比之先帝在位之时要多出了许多,相信陛下也知道,朝庭对于土地兼并的控制并不是很严。”

    李叔叔冷笑了数声,轻叹了口气言道:“控制不严,岂止是控制不严?老夫呕心泣血,殚尽心机,想方设法,有用吗?没有,因为触及到的,不仅仅是百官的利益,更是我大唐统治基础的利益。别的不说,朝中勋贵之家,谁不是良田千顷?所以朕清楚得很,土地兼并只能拖延,绝不可能止歇。”

    “所以岳父大人,那么人口增加而土地兼并也愈演愈烈,大量的人口衣食无着,或是依附于大地主,成为佃户,而还会有一部份将会从农村流向城市。我敢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趋势会更加明显,如何来妥善安置这些从农村流向城市的人口可以说关系到大唐稳定的根本。”我站了起来背着手,很严肃地表情,这是一个值得历朝历代深思的惨痛教训,可问题就在于,他们所订立下来的士农工商,以士为重,轻工贱商之术,正是阻止社会由农耕社会向工商业社会进步的拦路虎。

    “既然朝廷苦无良策和会统治决心来限制地主的土地兼并行为,否则这种趋势将不可阻挡,但这样做也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而商人开办的大量的各种作坊能够有效的吸纳这些人口,从而无声的化解这样的矛盾。”一口气说完了这些,见李叔叔歪头瞅着我,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小婿这是不是太杞人忧天了?”

    李叔叔笑了笑,端起酒盏朝我遥敬,然后一饮而尽。抚掉了短须上的酒渍摇了摇头:“无妨,你但言便是,反正这是咱们翁婿私底下聊天,老夫不会怪罪于你。”

    “那是那是。”我干巴巴地笑了两声,李叔叔虽然这么说,代表着他向我打了个包票,不过,边上李叔叔的专门记录人员可不管这些,大笔继续疯狂地挥毫泼墨,看得我不由得打了个冷战。

    “首先,那我们就必须得先分析租庸调,什么是租庸调,其优点和劣势在哪儿,这个,嘿嘿……”我挠了挠头,决定拱手让贤,李叔叔亲手制定的国家税收制度,最清楚其利弊的,除了李叔叔再没别人。

    “你这小子,想让老夫来言是不是?瞅你那抓耳挠腮的模样,呵呵呵。”李叔叔大笑道。这话根本就是冤枉人,我只不过让李叔叔这位帝国主义头子也有一个显摆自己知识财富的机会而已,免得老流氓坐久了,变得不耐烦懒得听我说完正事,岂不是损失大了?

    李叔叔站了起来,抖了抖黄袍的前襟笑道:“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它的内容是:每丁每年要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做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做调;”

    “服徭役二十天,是为正役,国家若不需要其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标准,交足二十天的数额以代役,这称做庸,也叫“输庸代役”。国家若需要其服役,每丁服役二十天外,若加役十五天,免其调,加役三十天,则租调全免。若出现水旱等严重自然灾害,农作物损失十分之四以上免租,损失十分之六以上免调,损失十分之七以上,赋役全免。”

    “您的意思说,庸的意思也就是徭役?”我明白了,看样子农税上面可以做点文章的,就是徭役。这才是历代最让百姓恐惧的赋税,秦隋两朝的灭亡,很大程度就是亡在徭役上的。初唐规定,可以以缴纳绢帛,代替本人服徭役。

    李叔叔赞许地点了点头:“呵呵,正是此理,老夫深知隋朝灭亡之患正在于此,所以,就想了这么一个法子,另外,贤婿你跟我商议的,以占俘来带徭役,把百姓从徭役之中解脱出来,这一点,倒是让老夫从另一个方面看清了此事。”

    “岳父大人果然圣明,不过,陛下,这一点必须要维持下去,这样,让百姓无役,既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同样,也能让百姓专于农事。”我心悦诚服地言道。

    -----------…

    “不过小婿有一疑问,手工业者与商人呢?”

    李叔叔抚了抚须:“凡手工业者,每年都需要服数十天之徭役,或者是在朝庭的工坊之中作事。”

    “那小婿可就有一些不明白了。”我摸摸鼻子:“武研院中,如今工匠不下千人,为何不需回家作事呢?那岂不是说,他们的家中早已无粮米可食?”

    李叔叔丢给了我一个白眼:“p话!老夫会做那杀j取卵之事吗?他们是替国家做事,老夫按丁付与帛钱,这样,替国家做事,同样也得到了养家糊口之资,就像你跟你爹,拿的就是国家的奉禄一般。”

    嗯,有点了解了,但还是不太全面,我沉思,李叔叔见我暂没有提高,就蹲在一边,继续饮酒。

    清了清嗓子,灌了一大口的酒继续着我的思路:“那么,小婿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分两步走,这第一步嘛,就是两税两征制。”

    “两税两征?”李叔叔略略一点头,示意我继续阐述我的观点。“第一,何为两税?道先,首先,在均田制下,国家对租调徭役的征敛,主要依据是丁身;两税法则主要是依据土地多少征税。两税中的地税是履亩征粟,户税虽说依据资产,但土地是资产中的重要内容,所以也主要是依据土地征税。”

    其实我说的这种方式,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针对土地兼并而来,就是因为均田制早晚要被破坏,土地占有情况愈来愈不均,于是舍人税地就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舍人税地也意味着封建官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这对于大唐的工商业的发展同样会是一个相当的契机。

    第563章 这才是贞观天子

    再有,何为两征呢?也就是商业税与农业税分开征收征,只征一次,因为百姓一年也就收成那么一回,你征多了,他们也没地方出变出米粮来,但是商人就不一样了,商人不管你是春夏秋冬,他都能做生意,手工业者亦同样,所以,小婿以为,商税征每年征两次,一次年中,一次年末,每次三十税一,至于我朝的公共建设需要人手,其实也简单,每次战争之后,我大唐都能得到大量的劳动力,拿百姓们交纳的免役钱来作为成本,让这些战俘来替我大唐建路筑堡,一来二去,既省了百姓劳役之苦,这二嘛,又能物尽其用……”

    “……另外,我大唐货物进出之贸易,我们大量地鼓励奢侈品、制成品的大量出口,刺激工商业发展。并且,对于粮食严肃出口……”

    花了近一个时辰,大概才把我的构思说了一遍,然后,我又根据这些进行了一次总结,当然,在李叔叔用心听讲的情况之下。

    “第一、取消租庸调及各项杂税的征收,保留户税和地税。第二、量出制入,政府先预算开支以确定赋税总额。实际上,我大唐可以每十年做一次人口和田亩、户丁普查,然后依照所得之结果,根据各州的农耕状况,按各项税收所得钱谷数,作为户税、地税的总额分摊各州;各州则以这十年间收入钱谷的丰年,作为两税总额分摊于各地。因此,户税、地税全国无统一的定额,这些,就要要求国家以专门的部门来负责核算标准,作出征收概数……”

    两税法是一项有着重要意义的改革。首先,在均田制下,国家对租调徭役的征敛,主要依据是丁身;两税法则主要是依据土地多少征税。两税中的地税是履亩征粟,户税虽说依据资产,但土地是资产中的重要内容,所以也主要是依据土地征税。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均田制破坏后,土地占有情况愈来愈不均,于是舍人税地就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舍人税地也意味着封建官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

    其次,在“以丁身为本”的租庸调制下,不管是地主、贫民,他们向国家纳税的数量却完全一样,这当然极不合理。两税法推行后,没有土地而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就只交户税,不交地税。这样,就多少改变了贫富负担不均的现象。

    再次,租庸调是以均田制为基础,流亡客户因为不在当地受田,所以既不编入户籍,也不纳税。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管土户、客户,只要略有资产,就一律得纳税。又因为贵族官僚原来就得负担户税和地税,所以也得交纳两税,况且世家门阀之中暗底下做生意的可不在少数,这样一来,国家的税赋收入还有着极大的挖掘余地。

    另的我不敢说,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如果真的想我相象的一般,那么,大唐的国家财政收入至少会比现在翻上一番,这是最低的底线。

    “……对于税制,我的大体思路是商出钱,农出力。而且农民徭役要在农闲时节,并可获得一定收益,农业税为实物性质。由于租庸调及各项杂税都已并入了户税和地税,这样一来,就消除了其他各项杂税,两税法的推行就极大地扩大了纳税面,即使国家不增税,也会大大增加收入。”我最后做出了总结。

    “当然,最重要一点,那就是要加大对农业的重视,收集和开发高产物种,系统性地对田亩适应性做出指导性耕作,这样一来,提高了亩产,同样也能缓减土地兼并,另外,中央建立粮署又能让国家增加储备,平时收缴粮麻,灾时平抑物价,减少农民破产,赈济灾民,又能作为国家军事战略储备,以备不时之需……”我正在涛涛不绝的当口。

    李叔叔重重地咳嗽了一声,让我打住了话题,一扭脸,李叔叔立起了眼角,正愣愣地瞅着我,半晌方缓言道:“照你所言,天下岂不是人人都要缴税了?”

    “岳父大人,这只是小婿的一个构想,能不能成为现实这还两说,况且,天下为官者,多为地主财阀,比如关中门阀、山东氏族……”我说这话的时候,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李叔叔的反应,果然,李叔叔的眼角立的更高了。李叔叔最恨的就是门阀世家,虽然他们李家也是,不过,李叔叔跟隋朝的皇帝们一样,同样对这些拥有着相当话语权的世家门阀有着相当严重的戒备心理

    另的不说,光是关中门阀和山东氏族加起来,在李家皇朝之所为官者所占的比重几乎近半,可以想见,这是一起多么危险的政治格局,难怪不管是李叔叔,还是我的宫女姐姐等诸位英明的君主,一个劲地打击着这些世家大族的势力,就是因为他们的存在已经危及到了李氏皇朝的统治。

    李叔叔拔身而起,一步一个坑地缓缓走着,神态与步伐都相当的凝重。这种两税两征制,不仅仅是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还能减轻农民的负担,另外对工商业同样有着促进作用,而商人开办的大量的各种作坊能够有效的吸纳那些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的人口,从而无形中又化解土地兼并而导致的矛盾。

    另一个最y险的地方,就是想办法与世家门阀抢夺财物,这一点极其重要。另外还有一点那就是天下所有人,嗯,这话是李叔叔自己问我的,可不是我说的,李叔叔有这样的心,我更希望他能真正的做到以身做则,反正他的钱也是从国库中按国家税税赋收入的提成提取到内府中的,如果交纳,也不过是交还给国库,但是国库的收入越多,李叔叔的提成也就越多,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非常之良性,只要能在这个地方戳出一个眼子,以后,嘿嘿嘿,我还有更多的y招。

    另外,那些宗教集团同样是肥得流油的猪,虽然近一段时间以来,在李叔叔的高压政策之下,很多的宗教团体都作出了谦恭的姿态,向国家缴纳了大量的税赋,但是同样隐报和瞒报者不在少数,到时候,我会想办法收这些家伙狠狠地收拾一顿,当然前提是李叔叔得同意我的想法。

    思考,这一坛子酒我至少已经一斤下了肚,李叔叔还在那里不知疲倦的转悠着。

    看李叔叔的表情我就知道,我这一番言论只是一个大概的构思,真正要实施起来,相当的困难。但是,这给李叔叔打开了另一扇窗户,让他明白,税务制度的每一次良性的改革,都代表社会发展的脚步会产生一个巨大的飞跃。

    -----------…

    “身为大唐天子,朕所用之钱财,乃是由内府从国库从按比例提取的,这一点,想来贤婿也是知道的,你这招实在是y损得厉害,太厉害了……”李叔叔抚掌而叹。半晌方言道:“这事,待回长安之后,咱们俩翁婿在好好的合计合计,不管如何,这两税两征之法,在老夫的眼中,利于百姓、利于江山社稷、更利于我大唐,你不要摆着一张哭丧脸,抖起精神来,老夫又没说不同意,哼,到时候,老夫也纳税,让天下人都看到,朕这个天子,既然都能做出表率,谁还敢犯天下之大不诲?!”

    李叔叔昂起了首,一副慷慨激昂之状,这一刻,我才明白,我才真正地读懂了李叔叔的心,他是真真正正地在为天下苍生谋福,更是在为我华夏百姓的作出他必须的牺牲,他是一位最为遵守法度的君主,当年,李叔叔最亲信的将领、对他有救命之恩的党仁弘污李靖造反,后被揭露,李叔叔因其一家,为了大唐江山社稷,有两个儿子死在战场,李叔叔不忍杀党仁弘,决定流放他,但是为了这一件违犯了大唐令律之事,他并没有一言而过,像其他皇帝一样想这么就这么干了,他亲自跪天企罪,并下罪已诏,可以想见到,他是怎么的一位君主?

    在我的脑海记忆之中,只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臣要臣生,你就能生,可从来就没有见到过这么一位因为自己想放过救命恩人,而违反了法律的君主会为自己的行为作出如此深刻的反醒。

    我至诚至恳地迈步到了李叔叔的跟前,跪伏于地,向这位在我心目之中越来越高大伟岸的君主致以最崇高的敬礼:“有陛下在,大唐,不会是原来的大唐了,它将会比我想象之中还要强大,还要繁荣,还要开明,这一切,都是因为您,因为您那睿智而开明、忧国忧民的胸怀,大唐天子,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564章 偷窥癖

    二天一大早,还没睡醒的我被李叔叔的保镖头子赵昆:“房大人,陛下让你去一趟,有要事相商。”赵昆站在我的床榻前,板着脸言道。

    “哦,陛下没说是为了什么事情?”我一面穿衣一面问道。

    “赵某不知,只不过尝听陛下之言,似乎与靺鞨人有关吧。”赵昆依旧是摆着一张白板脸站我跟前,习惯了,这位保镖头子确实是一副保镖嘴脸,除了偶尔会在李叔叔跟前抽抽外,在任何人的跟前,永远都是那一副冷漠的嘴脸。

    穿好了行装,房成与勃那尔斤替我拿来了铠甲,把这套上面已经被钻了好些个dd眼眼地盔甲套在了身上之后,随着这位毛脸大哥朝着李叔叔所在的大帐走去。

    “呵呵,来了?瞧你那副样子,莫非赵昆唤你的时候还没睡醒?”李叔叔精神抖擞地在大帐之内耍着太极拳,见我进来,朝我瞄了眼,继续着他的招式一面笑问道。

    我干笑两声点点头,嗯,李叔叔的太极拳姿势很帅,至少比起当年我在袁天罡跟前耍的要标准得多,自从灵丹仙药把飞禽走兽毒得死绝绝之后,李叔叔的长生不老之梦可以说是完全破灭了,不过,这并不能阻止李叔叔渴望拥有更长的寿命,更健康的体魄的追求。

    而袁天罡这位擅于投机专营的老神g,很快就想办法让李叔叔体会到了太极拳的妙处,成为了道门宣传太极拳最佳的广告。

    “呵呵,咋了,莫非你瞅了半天还不知道老夫耍的是甚子拳法?呆着个眼在那儿干吗?”李叔叔一面继续耍着,一面朝我笑言道。我很是高手风范地慨叹了声:“陛下练习太极拳之英姿,证明陛下已经深得了太极拳的其中三昧,怕是陛下是小婿见过的耍太极拳最为潇洒的高手……”

    -----------…

    李叔叔又气又好笑地横了我一眼,继续着他的太极:“少给老夫拍马p,给老夫乖乖坐一边去,别给我在这儿卖乖了。老夫有事跟你谈……一会,那个被你给逮住的靺鞨人大首领要过来,嗯,是朕让他过来的,你跟他好好唠唠,不过啊,你那话还真说对了,这太极拳,老夫每天早上起来耍上这么两遍,嘿嘿,还别提,这身子,可是比以往活爽多了,好几个月这风疾都没犯了。”

    “嗯,这太极拳本就有强身健体之功效,乃是小婿从天地之造化中领悟而来,咳咳,对了陛下,您这是让我怎么跟他谈?”自夸了两句,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赶紧转移话题。

    “怎么谈?这可不需老夫教你吧?你且放心,老夫可没精气神盯着你跟人摆显,一会儿,等人来了,老夫自会避开,老夫也想瞅瞅,你是怎么把靺鞨人给收拾的,记住一点,就照咱们昨天商议好的法子来跟他们好好的聊聊便是。”

    “这小婿省得。”我恭敬地点了点头,看样子,李叔叔是想研究我的谈判手腕,嗯,没关系,身为这个时代最为优秀的谈判专家,只要在实力上大唐占在上风,咱想让靺鞨是趴着还是站起都成。

    一柱香后,李叔叔的太极拳耍完,接过了边上赵昆递来的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示意让人去传诏粟末靺鞨大首领大勃荣和他的几位属下,也是各个小部落的首领。然后回过了头来朝我言道:“贤婿,关于谈判的事宜,我大唐怕是没人比你在行,一会可就看你耍嘴皮子的本事了,莫忘记了你曾经告诉过老夫的那句话,大唐帝国的利益高于一切。”李叔叔很是猥琐地朝我挤挤眼,施施然地转入了后帐。

    我坐在前头,很伤感,咱干了不少的事,大都把自个给绕了进去,李叔叔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在利用我了,不过这也没什么,毕竟大家都是为了大唐帝国,为了建造一个和谐的封建主义社会制度而共同的努力奋斗。

    既然李叔叔如此的信任我,那我就不能让李叔叔失望,好歹我也是一位社会精神,优秀穿越年青,今天无论怎么说,都得把这些辽东蛮子给忽悠晕了,乖乖地抱着大唐的粗胳膊粗腿叫爹。

    赵昆没有随李叔叔离开,站我边上,

    演一位英伟的保镖角色,我考虑了一下,跳下了榻,赵昆跟前:“赵大哥,您怎么蹲这?不跟陛下身边?”

    赵昆对于我围着他转悠有些不自在,身子绷得紧紧地:“陛下让我替你撑撑场面。”

    “哦,不愧是我的岳父大人,知道为我这位女婿着想,房某对陛下之敬仰有如涛涛长江之水,大河决堤之怒涛……”我方表达了我对李叔叔的敬仰之情,赵昆不支败退:“房大人,您有事尽管直说,末将领命便是。”赵昆的脸色不好,说明他的脸皮还没办法达到我的厚度,不过这样也好,至少赵昆不是油盐不进的一根子大铁棒。

    我凑到了赵昆地耳边,悄悄地一番吩咐。赵昆面现难色:“这,这不好吧?”

    “有什么不好的,告诉你,照我说的办,保证有效果,你知道什么叫谈判吗?”我斜了一眼微微抖动了下的帐幕,知道李叔叔这位老流氓正龌地蹲在后边偷窥。

    赵昆摇摇头。

    “那你知道什么叫心理战术,什么叫声先夺人,什么叫从气势上压倒对手,让对手一直在谈判桌上有一种很危险的紧迫感吗?”我一连窜的追问,得到的答案就是赵昆那颗毛茸茸的,左右摇摆的脑袋。

    “大人放心,末将知道该怎么做了。”赵昆曲服了,看看,我与他的谈话同样也是谈判和辩论技巧。

    不多时,在我大唐大营之中好吃好喝,没受到一丝战俘虐待的大勃荣和他的几位战将一同出现在了李叔叔的大帐之内,原本精悍的身子竟然有发胖的趋势,嗯,看来还是咱们大唐的米粮比较养人。

    -----------…

    “你是……”大首领大勃荣见是我蹲在榻上,不由得一愣,红黑的的脸色有些发紫,有些羞愤,想来,定是为了当天的事还在那懊悔。

    边上,赵昆像是唱戏一般吭道:“这位是我大唐宣威将军、定辽县伯,朝议大夫、大唐军事学院院正、进奏院总管……”一连窜眼花缭乱的头衔把这帮辽东蛮子砸的晕头转向。

    半晌都还没回过味来,大首领大勃荣半天才言道:“原来是房大将军,天朝大将军,罪臣大勃荣携诸部首领见过大将军。”

    “哎呀,怎么能这样,诸位年长于房某,怎么能如此称呼与我,唤我一声小兄弟就可以了,诸位首领请坐,大首领也请坐,赵大哥,烦你去医帐,拿十坛我大唐的美酒来。”我一面热情地招呼着这些还晕头转向的辽东蛮子,一面朝着赵昆言道。

    “十坛?!”赵昆的声音都挤出了j仔声。我朝他打了一个眼色,故作不悦状:“怎么了,本将军招待客人拿些酒怎么了,还不快去?!”

    “末将领令!”赵昆两眼发直,半天才反应过来,不过刚才被我教育了一顿,他只能无条件服从我的命令,朝我行礼之后,无奈地走出了大帐。

    “房将军,您这么客气,我们实在是……”大勃荣的表情有些不好意思,边上的几位首领也是同样的表情,只是一位,年纪较长约有五十余岁上下的首领板着个脸不说话,不过,边上的几位首领对他似乎都显得很尊敬,看得出来,这家伙怕是除了大勃荣之外,粟末靺鞨的另一位大佬,属于是那种很有人望的,或许,我所需要的突破口就在他的身上。

    “多谢房将军之厚意,不过,刚才传话之人告诉我等,说是陛下要与我们一见的,不知道天朝陛下眼下在何处?”大勃荣很是恳切地道。

    我呵呵一笑,先端坐在榻上,然后一本正经地道:“陛下突然有急事,需要处理,所以,特地嘱我代表陛下来款待诸位首领。”我是万万不敢说大唐帝国皇帝陛下、患有重症偷窥癣的李叔叔眼下正蹲在帐幕后边猥琐地偷听我们在这边的谈话。

    第565章 舌绽莲花

    这话方一说完,边上,传来了一声轻轻地冷哼,就是靺鞨年长者所发,边上的一位首领小心地拉了他一把,我装作没有看到,继续朝着大勃荣笑了笑:“那日你我双方一战,甚是惨烈,别的不说,靺鞨人的s手果然了得,光是我军中受伤者,多为箭创,就连房某也是中箭十余支,若非是甲坚命大,怕是也没机会跟大首领坐在这儿谈笑了。”

    大勃荣不知道该是开解我还是该对他们两万人被大唐数千精锐打得丢盔弃甲而悲哀,苦笑着吭哧半天就是憋不出一个字。

    果然,那位老家伙憋不住了,甩开了边上的拉他的手,亢声言道:“老夫格森倒想问问房大人,若是我靺鞨勇士与大唐军一般皆是身披重甲,手执良兵,不知道这一仗,大唐胜算几何?”

    边上的大勃荣瞪目低喝了一声:“格森,天朝将军面前不得无礼,这位是我粟末靺鞨的大长老格森,他的二儿子死在了这场与天朝的战争之中,伤痛之中,难免有些怨言,还望房将军莫怪。”

    我摇摇手示意没事,朝着这位一脸愤愤一色的老格森诚恳地言道:“无妨,我可没这么小心,呵呵呵,这位格森大叔,你的儿子死了,你伤心,这我能理解,可是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大唐与你们靺鞨诸部一向是和睦相处,商贸之间也常有往来,我大唐平定辽东,为的是消灭那些欺压你们的高句丽人,而你们怎么会想着去帮助高句丽人,反而来攻我大唐?”

    格森一下子被咽住,与周围诸首领对望了一眼,似乎取得了认同,方朝我言道:“将军这话是什么意思,高句丽人是坏,把我们的牛羊牵走,要我们交重税,甚至还会抢我们的女人,但是,他们至少不会把我们赶出生我们养我们的这片土地,我们听说了,你们不仅仅要霸占掉这片土地,还要把我们靺鞨人都驱逐到更为寒冷的北方去。”

    -----------…

    这句话一问出口,所有人靺鞨首领都拿眼瞅着我不说话,似乎想从我这里得到一个答案。正好这个时候,赵昆和几名禁卫一脸郁色地抱着十坛酒走了进来摆到了榻边,然后又绕到我身后站直。

    我抄起了一坛子酒,该死的,赵昆是不是也脑袋里缺根弦,咋上面粘着的消毒剂的封纸也不撕掉,肯定故意的。算了,暂时没功夫跟他计较。这些辽东蛮子也不知道啥子叫汉字,等有空要好好训他一顿,这简直就是暴露军事情报,很严肃的问题。

    我一掌拍破封泥,揭开了坛口的塞子,一股子浓郁冲鼻的酒香顿时从坛中溢散了开来,边上的那些个靺鞨人早已没了刚才同仇敌恺的神情,全一脸馋像地瞅着这被我抱在怀中的酒坛,口水都差点滴了出来,我暗暗得意,北方苦寒之地,人性豪爽,得饮此烈酒,毕如得饮甘露。

    “呵呵呵,来,大碗摆上,北方苦寒之地,这酒,肯定是不可获缺之物,这是我军中之窑藏,非庆功之时不得饮用之物。我们汉人一向有句俗话,叫做:朋友来了有朋友来了有美酒、豺狼来了有猎枪。诸位可能并不了解我大唐,所以,嗯,先喝酒,房某替你们都满上。”原本还想说话,可抬眼见这帮子人那模样,我打消了现在谈话的念头,先拿酒来勾勾他们再说不迟。

    六位靺鞨首领都小心翼翼地端起了酒碗仔细地打量着那碗中清彻见底的佳酿,半晌,那位靺鞨大长老格森当先细抿了一口,闭目抿嘴,脸上从一开始的挤眉弄眼,变成了无比的享受,半晌,方自长长地吐了一口酒气:“好!这酒好,好酒!烧得老夫的这一条到肚子都滚烫滚烫的,舒服死了,好酒!”看看,这就是语言匮乏的民族所能使用的形容词,若是落到咱们大唐某位诗人的嘴里,还不得做出一团繁花似锦的文章赞叹这酒给人带来的身心愉悦才怪。

    这大约有二两多的一碗酒下肚,所有靺鞨人的表情都变得和悦了起来,至少他们从我的话里和我的表现能看到我的诚意。

    大勃荣眼巴巴地瞅着我给他满上了第二碗,先是细抿了一口,美美地砸砸嘴,然后再次一饮

    长叹了声,目光变得有些幽怨:“以后,还不知道能这么烈的美酒……”

    “这还不容易?只要你们愿意与我大唐在辽东和平相处,我大唐可视你们为一国之民,你们的山珍、毛皮和牛羊,我大唐可以用美酒和粮食,还有盐铁布匹丝绸来交换。”我漫不经心地道。

    “什么?!”这几位正在美滋滋地品着烈酒的靺鞨首领毕是一愣,其中一位更是手一抖,碗中溅出了数滴酒渍。

    “你在是这欺骗我们!”靺鞨大长老格森站了起来,一脸铁青地瞪着我,我愕然道:“怎么骗你们了?难道你们觉得我所言都是假的不成?”

    “真假我们不知道,可是,你们汉人正在卖我们的土地,你们别以为我们靺鞨人好戏弄,告诉你,我们的好汉,也有到过长安的,你们四下卖地,不光是卖高丽人的,还把我们的土地也卖了!”靺鞨大长老格森唾沫星子横飞地咆哮道。

    边上,有一位年青的靺鞨首领也站了起来:“大长老说的对,如此你们不是想夺走我们的土地,我们也不会帮着高句丽人来跟你们大唐作对!”

    我安坐于榻上,端着酒碗一副镇定自若之色,,我还没真想到这一碴,不过,这事情也不难解释,对于我这种谈判智商绝对超过二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