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都市言情小说 > 调教初唐 > 第 123 部分

第 123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平免罢;快起来;日后武研院之事;还望卿多多劳心劳力哦;呵呵呵。”李叔叔伸手虚扶;钟骅站了起来向李叔叔长躬道:“微臣谨记;决不会出半点差池。”

    李叔叔把目光瞅向了我;微微颔首;指着我笑道:“至于你嘛;贤婿;老夫不问你要不要赏赐了;每次问你;你都要推辞。照这么下去;怕是朝中大臣还以为老夫这个皇帝太过吝啬呢;朕地小房爱卿;还不跪下接旨?”

    第522章 预订的平辽县伯!

    臣房俊接旨。”我只得跪坐到了李叔叔跟前,钱,我i是,官?年方十八的我如今都是从四品下的官衔了,至于权?本公子手底下光是大唐军事学院里就掌握到大唐军队的骨干力量。美人?家里边多的是。还有要啥?反正我觉得我比较品格高洁,主要是没啥李叔叔能满足我的愿望,至于当皇帝,嗯,吃力不讨好的事,谁爱干谁干去,整天坐那位置上不得安宁,就像李叔叔似的,整天都担心自个的亲戚和儿子们造自己的反,这样的生活有个p意思,还不如蹲在家里边左拥右抱,吃香喝辣来得痛快一些。

    “朕夺你的华y县子之爵,另封你为平辽县伯,食邑二千户,实封千户。赏金十斤,丝绸千匹。”李叔叔乐呵呵地笑着说出了对我的封赏,不过,李叔叔笑的表情很奇怪,就像是在兴灾乐祸一般。

    “微臣谢陛下隆恩。”我毕恭毕敬地向李叔叔表达了我的谢意,不过,李叔叔的笑容依旧,边上的军方将领都像是街边的地痞流氓见到热闹一般在边上挤眉弄眼地偷着乐,就连程叔叔这个老流氓也在那乐的连两虎牙都露了出来。这是干啥了?非莫李叔叔这个老流氓耍我这个仁义礼信四字全有、家国天下铭记心中、忠孝两全、一颗红心随时准备为大唐封建主义社会献身的优秀青年不成?我正呆愣愣地胡思乱想着。

    李叔叔又开了口:“赏赐之物会送到你的府上,不过,这个平辽县伯之爵位,怕是还得等上一段时间,方可授予爱婿你,哇哈哈哈……”

    听到了李叔叔这话,让我更加的糊涂了,很不理由李叔叔是不是犯了症还是啥子,大唐好像还没有这么打白条的恶俗习惯吧?就在这个时候,边上的李绩大叔伸长了脖子,朝我猥琐地挤挤眼:“贤侄可知这平辽县在何处?”

    -----------…

    问我?我知道个p,关中道的州县我都还认不全,哪知道哪儿是平辽县。我干笑了两声朝着李绩大叔请教道:“小侄确实不知,叔父,小侄正想向您请教,这平辽县是在哪个道?哪个州府附近?”我此话一出口,边上这些个平日瞅起来要么凶神恶煞,要么摆着一副道貌岸然嘴脸的大唐军方高级将领全都忍不住捧腹大笑了起来,老流氓们因为刚才的火炮轰击声而导致延迟性神经错乱的后遗症出现了?我想找手机来拔打120救护车了,最好能把他们全丢精神病院去疗养。

    李叔叔乐的捂着肚子在那拍打着地板,没一点皇帝的风范,倒像是个乐疯了的老头,这帮老疯子到底想干啥?可没一个拿正眼瞅我,扭过了头,拿求助的目光望向身侧的苏名将兄,苏定芳还算够意思,凑我耳边低声地道:“前日参谋院例会,陛下已经决定,他日平定高句丽之后,便把高句丽划归河北道管辖,高句丽的都城长安城因与我大唐重名,所以陛下决定,到时候将其更名为平辽,为兄先在这儿恭祝贤弟晋爵县伯了,嘿嘿嘿……”苏定芳的笑声让我气的想踹他一大脚。

    我彻底傻眼了,怪不得刚才李叔叔笑的那么y贱,果然不是啥好事,李叔叔这老鸟简直就是人渣中的极品,好嘛,一下子把我的食邑给整到了十万八千里之外,还美其名曰平辽县伯,可问题这个平辽县眼下还在高句丽的手里,并且还是人家的都城,李叔叔这个老流氓也忒毒了点。怪不得不能现在给我实授,就跟后世的酒店房间似的,给我来个预订,可谁知道上一位顾客啥时候摆p股走人?

    我在心中朝李叔叔竖起了成千上万指中指!不过,苏定芳这种兴灾乐祸的表情同样令我感到十分的愤慨!

    苏定芳瞅着我两眼冒火地瞪着他,赶紧刹住笑声,以一种很同情的表情面对着我赔笑道:“贤弟,好了,莫要太在意了,为兄非是在取笑于你,好歹你也从县子进爵到了县伯,总算是件该庆贺的喜事吧?为兄作东,咱哥俩好好的去大醉一场如何?”

    苏名将兄既然服软了,咱也没什么气能撒他头上,况且祸事的源头是李叔叔这个老流氓,我好歹也算是个彬彬君子,强笑了个道:“小弟今天食欲不佳,改日吧,不过定芳兄莫忘了这一顿,可是说好了你请的。”平辽县伯,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荣耀,可这有个p用,高句丽不是善,历史上李叔叔可没平过高句丽,眼下虽然历史被我这只强壮的蝴蝶给搅得乱成了一锅粥,可谁

    不会出啥子天灾人祸的让李叔叔平高句丽的大计化为,到时候,本公子这平辽县伯岂不成了大唐朝野上下的笑柄?怕是那些个优秀穿越人士们也被把我当成反面教材加以嘲讽,成为穿越最不完美的典型。

    心中的悲愤之情实不足向外人道也,怒了!把怒火全发泄在吃食上,大块的r食使劲往嘴里塞,仿佛那就是从李叔叔的胳膊腿上卸下来的二头肌。“二郎,吃慢点,没人跟你抢,瞧你那样,跟饿上了一个来月似的。”娘亲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拿筷子打了我的手一下嗔道。

    “陛下对咱们二郎这个女婿还真是挺有心的,啥事也没干,就又给他升了一级爵位,食邑都有了千户了,以后啊,怕是咱们房府会出两个国公喽。”娘亲想的挺美的,不过,我眼下依旧对李叔叔这老流氓着着很多的不满。

    “这孩子,还在为陛下把你的封地换了不舒心?”老爷子像是事情与他无关一般,慢条斯理地抿着酒道。

    “当然了,原本我的食邑是在华y县,多近,骑马一天左右的功夫就能赶到,自从修了大道之后,半天就够了,可眼下陛下硬是把孩儿的封地给夺了,换到大老远的北边去,我能心平气和吗?”我愤愤地抹了把嘴,灌了一口酒怨道。

    “傻小子,还不是你自己干的好事?”老爷子白了我一眼,挟了筷菜丢进了嘴里,抄起了摆在搨案上的报纸弹了弹:“你整日里在这玩意上把辽东吹成啥样了?你既然觉得那边好,陛下赐你为平辽县伯,你就该高兴才是,你可知道,你可是实封千户,老夫随陛下征战多年,又为天下宰辅,其宠之隆自不待言,可老夫的食邑五千户,实封不过二千二百一十户,你一个小小的县伯,所得之食邑,已经与县候相差无已,你就给老夫安安心心地接下便是,再说了,陛下把你给封到高句丽的都城,这是多大的荣耀,别人求都求不到,再说了,此战未开,你就得被封为他国都城之县伯。”老爷子深吸了一口气,表情有些感慨。

    -----------…

    “这可是我朝立国以来,未有之先例。陛下对你的荣宠可谓是一时无两啊!你还整天在老夫跟前叽叽歪歪的,莫非还觉得受了委屈不成?我房家世代书香门弟,一向以报效朝庭为已任,为陛下尽忠乃房氏一族的本份,臭小子!你那是甚子表情,咋了?莫非为父教训你还错了。”

    我瞌睡,不就是打了个哈欠吗?值得您老人家大惊小怪个啥子,算了,咱们房家世代书香,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不跟当爹的计较,低眉顺眼的表示自己已经从老爷子的话里得到了很深的领悟。

    老爷子瞅了我半天,略显得不满地哼了一声继续道:“我房家满门忠烈,报效陛下从不计报酬,就你这小子整日里头挑肥拈瘦的,莫非你当封爵此等大事是儿戏,还想去跟陛下讨价还价不成?也不瞅瞅你自个,整天就知道跟前一帮狐朋狗友在外边瞎胡闹,就是不知道长进!”老爷子一叽叽歪歪起来就是长篇大论,听得一家子人昏昏欲睡,大哥无聊地拿筷子在饭碗里翻找着,似乎发现了一块外太空来的陨石,娘亲倒像是听戏一般,一脸慈祥地瞅着老三这臭小孩子在啃j腿,吃的满嘴都是油了,还拿手往身上的袍子擦,被娘亲拽住,在后脑勺上抽了一巴掌,只能作委屈状,很是斯文地拿起一块手巾擦起了手来,不过,这小p孩剩娘亲掩嘴打哈欠的功夫,打着饱呃把啃了大半的j腿丢在老爷子的碗里,躲到地大哥身后偷笑,这小子,很不得抽他一顿,太没礼貌了,有这么跟当爹的开玩笑的吗?老爷子的牙可不好,万一崩掉了门牙啥的,岂不是有损当朝宰辅的英姿?

    “歪头歪脑的干甚子,说你呢!”老爷子很是不满意地敲敲桌子,指着我怒道,我只能振奋精神作洗耳恭听状。

    娘亲体贴地给老爷子满上了酒,一歪头,却瞅见了老爷子碗里的那块骨头,顿时冒起了火头,雌威大发地嗔怒道:“这是谁干的?!”

    第523章 大事件

    隐蔽地抬起了三根手指头,娘亲柳眉一竖,一把就将的老三揪了过来,大巴掌刚扬起来,老三嘴一扁,可怜巴巴地眨起了大眼睛:“娘,孩儿吃不了的,想让爹多吃一些r,好长个头。”

    老三这话可把我乐的,差点笑的跌下了榻去,大哥直接抬眼瞅房梁,捏筷子的手一个劲的哆嗦,老爷子一脸黑线地瞅着碗里的半截全是老三牙印和口水的j腿,气的都说不话来了。老爷子都六十了,还长个头?卖糕的,小三啊小三,你这话实在是太经典了。

    娘亲也给这小p话的话气的笑了起来,扬起的巴掌幻化成九y白骨爪,在老三那胖呼呼的脸蛋上捏了一把,又爱又恨地道:“臭小子,鬼精鬼精的,吃不了东西就丢你爹碗里捉弄人,太可气了,小心你爹抽你!”

    老爷子恶狠狠地拿眼瞪着老三,一副要暴发的嘴脸,娘亲赶紧把老三护到了身后,甜甜地唤道:“老爷,三郎这可是好心,您气甚子。”

    “你!……”老爷子气的差点翻起了白眼,翘起的手指头都在哆嗦。

    “妾身怎么了?三郎才多大,再说了,给您吃食还不是孩子有孝心吗?”娘亲护犊的脾性又上来了,嗯,经常这样。

    老爷子看到事不可为,没办法拿老三这小p孩来c练,无奈之下只有愤愤地坐回榻上报怨道:“你就知道惯着这几个小子,老三你再这么惯下去,日后怕就跟这个混小子一般。”老爷子又拿我当反面教材,靠!

    -----------…

    “父亲孩儿可没惹您。”我忍不住低声抱怨道。您老人家掐不过娘亲,又来找我的磋。老爷子冷笑了一声,拿眼角甩了我一记眼镖:“这小子整日里除了吃喝拉撒、歪门邪道之外,脑袋里就没想过啥正事,去衙门办公务也是经常迟到,做起事来尽是偷j耍滑的,前几日又出去胡混,到了半夜才回来,你当为父是瞎子不成?”

    老爷子的怨念很重,不过,他的话大半是错误的,我啥时候没想过正事了,娶媳妇生娃,这是关于房家传宗接代的大事,吃喝拉撒更是关于生存忧关的大事,吹牛打p,公款私用这更是为了让咱房府能勤俭持家,省钱为下一代过上好日子作提前准备的大事,至于偷j耍滑就更不对了,身为主要领导人,要的不是事必躬亲,而是会信人,识人,用人,而我,正是这样的一位无为而治的好上司,西汉初年为什么会出现文景之治,就是采用了与我相同的策略和手段而已。

    嗯,想归想,不敢说出来,怕老爷子抓狂了发彪,到头来倒大霉的还是我这个当儿子的。

    娘亲笑了起来,拿胳膊轻轻地撞了一下端酒盏喝闷酒的老爷子。“瞧您说的,妾身什么时候又惯着他们了,这个家,还是老爷您做主,不过嘛,眼下正是吃饭的时候,您说是不?来,妾身给您挟筷,这可是您最喜欢吃的。再这么教训下去,饭菜都该要凉了,二郎也都这么大的人了,能不知道个好歹吗?再说了,人家二郎还是太子殿下的师尊呢,日后也是个帝师的人物,您这不是在打击孩子的信心吗?”在娘亲的温言软语攻势之下,老爷子的怒气值唰唰唰地直往下掉。

    老爷子虽然表情依旧显得那样的不悦,不过,态度明显软化了许多,还是把娘亲挟到了他碗里的菜放进了嘴里美滋滋地嚼了起来,嗯,看来娘亲深通驯夫之道,先是一棒子,接着就是一枚甜枣,把老爷子给整治得服服贴贴的。实在是太佩服娘亲的手段了。

    我坐在李叔叔的对面,很严肃,可不是开玩笑,是大事,也是正事,李叔叔也一脸y郁之色,瞅着桌上的书札。边上,好几位军方和文官都y沉着脸,大事件,发生于贞观十八年的大事件。

    “羊同?”老爷子眯起了眼睛,突然一亮,一把拍在自个的大腿上:“陛下,老臣记得,羊同,就是象雄国,立关系。贞观五年末之时,象雄国就曾朝贡使至我大唐,臣亦记得,贞观十五年时,他们也曾经入朝来贡,当时我大唐正在与吐蕃商议合亲之事,偶尔,因为两

    臣之间发生了冲突,鸿胪寺就此还上书,希望将他们,臣曾经见过那张折子,所以还记得一些。”老爷子缓缓地开口言道。

    李叔叔依旧没有表情,手指轻轻地敲着榻栏半晌方道:“道宗,你曾迎送文成,去过藏北一带,呆的时间也长,你且说说那边的情况,这个叫羊同还是象雄之国,还有这个东女国是怎么一回事?”

    江夏王李道宗点头道:“臣弟也曾听说过羊同,不过,他们亦称之为象雄。此部民风剽悍,极为善战,又善驯养马牛,实力比之吐番稍逊,却也不是没有与吐蕃一战之力,至于东女国,乃是羌人所建之国,以女为王尊,位于藏北,东接多弥羌,人口数倍于吐蕃,物产丰富,产良马,若是吐蕃真灭了东女国,平了羊同,臣弟以为,如此一来,吐蕃有东女国的人口、粮食、马匹,再获羊同善战之悍卒,他日,必然对我朝的西部边境造成极大的威胁,而且,我朝与他国之交易,多经丝绸要路,西域各国,吐蕃居高而下,对富庶之西域垂涎已久……”

    “朕错了,错得厉害啊!”李叔叔面泛苦色笑道:“老夫还以为松赞干布是惧我大唐之天威,故尔请婚,以固其在国中之地位,可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小子还打着这样的主意!”

    边上的李靖伯父轻声道:“怪不得这两年来,吐蕃一再要求我朝加大铁器兵刃粮草之交易,想来,他们是欲一战以尽全功。”

    -----------…

    李叔叔冷冷一笑:“幸亏当时嫁文成之时,老夫听了爱婿之言,留了个心眼,我朝的炼铁锻造制作器械等工匠和书籍没有列入陪嫁之品中,不然,吐蕃怕是早就平定了他的这两个心腹之患,怪不得这一些禄东赞的儿子作为使臣来朝见老夫之时,曾经私下恳求招募一批武器制作、善于建造城塞之匠人,被老夫给敷衍了过去。”

    “陛下,照此看来,松赞干布其志不小啊?”边上的长孙y人也开口言道:“象雄王李聂秀这人,臣知道一些,此人志才才疏,枉自尊大,不过,对我大唐倒是一向顺服。而东女国之主乃是女子,国家虽大,却显赢弱,武备不精,吐蕃国主松赞干布与我大唐和亲,怕就是想着借我大唐之威势,以定整个高原,并将丝绸之路南缘收入囊中!”

    那边,李绩大叔正在查看随同情报一齐送来的吐蕃地图,这可是进奏院那一批随同文成公主陪嫁的和尚道士之中的有识之士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精心绘制而成的,有了这张地图,吐蕃及其周边地区的高山平原、湖泊河流标示得一清二楚,就连几个最主要的重镇也在其中。李绩大叔这会似乎已经看明白了地图,听到了长孙无忌的话之后,忍不住也出声开言道:“嗯,陛下,长孙大人之言却实非虚,陛下请看,这里是吐蕃,位于吐蕃之西这一大片,皆是羊同羌人的地域,而吐蕃之北部乃是苏毗羌人的领地,而吐蕃东部这一大片的范围,是苏毗羌人建立的东女国,两处羌人之间皆受东女国女王的统治。”

    李绩大叔的手这么一包挟下来,呈现在所有人眼中的,是一个三面受困于敌手的吐蕃,随着李绩大叔缓缓收起手臂,吐蕃的势力就会向是泥石流向山下冲来一般,必将会掐断大唐与西域各国的联系,这个情景,让所有在场的人脸色都y沉得怕人……

    李靖伯父眯起了眼:“老臣觉得,象雄如若真如情报上所言,乃是高原诸国最为善战,那吐蕃若是征服了羊同,平定了东女国,吐蕃就能得兵、得粮、得马,国力必然大涨,松赞干布本非安份之人,若真让吐蕃一统高原,确实将会成为我大唐之劲敌,陛下,老臣以为,此事,应早做决断,若是待平定高句丽之后,再行论断的话,怕是到时,吐蕃,就不再是那个在我大唐跟前安份守纪的小小属国了。”

    第524章 高原三国志

    叔叔点了点头:“看来,吐蕃的问题,比之老夫以往严重得多啊,不过,今明两天,乃是我朝对高句丽用兵之关键,这样一来……”李叔叔的眉头皱得紧巴巴的,是的,是个大难题。

    “诸位爱卿,可有什么好的办法,让吐蕃暂时不向象雄开刀?”李叔叔是一个很容易接受大家建议和意见的皇帝,很少会有事情自己独断专行,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宽容的品性,才使得大唐在贞观年间的决策少有差错,让大唐日后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吐蕃最强,象雄次之,东女国最弱,因为东女国是由苏毗羌的部落共同推举,是一个比较松散的部落式的国家,我大唐,或许可以从此三者中作作文章。”长孙y人一句话就点到了重点。

    这一次,进奏院收到的消息却实很是让人吃惊,先是半个月前有情报来说象雄国有使节前往长安朝贡,希望大唐能调解与吐蕃的关系,然后就是昨天夜里收到了从吐蕃传来的消息,吐蕃正在大举征招士卒,准备要与象雄国决一生死的消息,所以,才有了今天的这一场重要会议。

    听得李叔叔连连点头:“不错,很好的想法,眼下吐蕃兵强马壮,正磨刀霍霍直指象雄,象雄若来,东女国必须是吐蕃的下一个目标,唇亡齿寒之理,他们应该懂得。”

    “道理人人都懂,不过,要看他们有没有胆子和眼光去做。”我有些担心地c了一句嘴,虽然我不知道历史上象雄和东女国是否进行过联合,但是历史上,就是松赞干布把整个高原地区给完全地统一了,这才是我最担心的。

    “是啊!”李叔叔听了我这话,也是很苦恼地皱了皱眉头在殿内转悠了起来,看着那张地图上标出来的各个势力范围苦思不已。

    -----------…

    褚遂良这位谏议大夫又开始打击大伙的信心:“陛下,此法虽好,不过臣有些担心,东女国位处于与南诏交界,北临土谷浑之地,说起来,他就像是我们与吐蕃之间的第一道屏障,吐谷浑是第二道。东女国与我大唐没有厉害的冲突关系,我大唐也没办法让一个属国去攻打另一个属国,这非是宗主之国所为。”

    “禇大人,你这话,绩以为不妥,兵者诡道也,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策,能不损我大唐一兵一卒,而耗费野心勃勃的吐蕃的实力,使其攻守不能,于我大唐有大利,为何不能为之?莫非你想让陛下做那徒有仁义之美名,倒头来,变成天下人之笑柄的仁者宋襄不成?”李绩大叔讥讽道。

    这句话,立即引得一帮老兵痞在那乐呵呵地笑,禇遂良给气的直瞪眼。李叔叔也乐得直呲牙,似乎又觉得笑话自己的大臣不太好,赶紧打圆场道:“禇卿莫脑,李爱卿这话,还是很有道理的,作战,与治国不同,要的是狠,绝,不能对敌人有丝毫的仁慈之心,而治国,则要兼爱,以仁德来感化百姓,此二者,不同等同而论之。”

    李叔叔的说法很对,军人,就该时候把潜在的危险当成敌人,想尽一切办法把这些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而文臣,他们是用品德和行c来以身作则教化百姓,这也使得他们在许多事件的看法上有着本质的不同。

    “好了,咱们可都别忘记了正事,眼下,松赞干布与象雄之间的关系已经到了剑拔弩机的关头,很有可能会一触及发,问题就在于,松赞干布欲何时与象雄决一死战?”李叔叔看了几眼地图之后,扭头朝我问道。

    “这个小婿也不太清楚,不过,依小臣看,该是明年秋高马肥之时,因为眼下,吐蕃仍在暗中从我朝走私大量的铁器,是因为他们的军备仍稍嫌不足,而且,吐蕃去年到今年,往东女国派了三拔使节,看来,东女国的态度还在是其中摇摆不定。”我很是肯定地道。这一点,我有点沾沾自喜,若不是当初李叔叔听了我的话,注意到了科技和制造技术的保密措施,很有可能吐蕃已经学会了采用大唐的新式冶铁法和制作各种武器的程序,而象雄,怕是会在引起我们大唐重视之前就给松赞干布率领的吐蕃野人给咬得稀巴烂了。

    “是吗?”李叔叔埋头想了想:“贤婿,你执掌进奏院多时,情报一方面,你是最为熟悉,若是你,不动兵卒,是否有可能把这场战争拖上一两年?”

    “这个……”我

    难,战略大方针我能吹嘘,可具体c作我知道个p,,李叔叔笑了笑:“无妨,你但说便是,老夫想知道的就是你的看法。”

    “既然如此,小婿就冒犯了,依小婿而言,吐蕃、象雄、东女,可谓是三足鼎立之势,颇象东汉末年的魏蜀吴三国,魏者,吐蕃也,实力最强,蜀便是象雄,虽有一战之力,但是若吐蕃发举国之兵来战之,必不是敌手,而东女就是那吴国,静观其便,总想占点偏宜,却又害怕被咬上一口,这样一来。相互之间勾心斗角,谁都没办法一口气吃掉另外两家,所以,暂时的平衡,还是可以维持,首先,眼下吐蕃与象雄的关系最是紧张,而吐蕃与东女国这一段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友善,这一点,是大家都明白的,以往吐蕃以往对东女国的态度却并不是这样的,至松赞干布上位之后,方才有所缓和,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吐蕃已经早就开始某划象雄,交好东女国,只要东女国不动兵,吐蕃就能在与象雄拚死搏杀之时,无后顾之忧,所以,最重要的还是东女国的态度,东女国虽然不曾与我大唐接壤,不过东女国却与我大唐的联系很是紧密。”

    “哦?!”李叔叔一愣,不光李叔叔,几乎在场的所有人都瞅着我。

    “诸位请看,吐蕃、东女国、象雄此三国,皆是地处高寒之地,其物产并不丰富,农作物有青、小麦、荞麦,而其最主要的主食是青稞,他们所用的一应瓷器、丝绸、茶叶以及盐这些生活的必须品和奢侈品皆是从我大唐贩入的,东女国上下皆对我大唐一向态度友善,为什么?因为吐蕃数十年来,常与其发生争战,掠其人口及牛马牲畜,而我大唐呢,我们的商人讲究的是公平专卖,如果没有我们大唐的商人,不光是东女国,就算是吐番和象雄,同样会没有丝绸没有茶叶,没有铁器……”道理我已经讲得很明白了,怎么理解是他们的事。

    在这个年代,吐蕃等大唐周边属国的锻造技术和着冶炼技术十分的落后,所以从贞观十五年到现在,吐蕃已经派来了不下五拔的使节,需望我大唐能开放关于农桑、冶炼、锻造、器械和建筑方面的知识让他们来学习。不过眼下吐蕃派来的那些学习人员眼下全蹲在番学馆里,天天报着四书五经正啃的不亦乐呼。

    -----------…

    “所以,小婿以为,陛下该先明诏于吐蕃,调解吐蕃与象雄之间的关系,劝两国罢兵,另外,再派使节,往东女国一行,陈述利害关系,让东女国明白,象雄亡,他们必危的道理,而我大唐的边贸,应该加大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的供应,另外,我大唐用这些来和东女国换购良马,让我大唐和东女国皆有利可图,另外,吐蕃本地的盐很少,他们每年都需要从东女国的手中购卖大量的食盐……”我所说的,都是我自己的观点,对于战争我不太熟悉,但是对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非常规战争,我切了解得非常的透彻,因为后世主要的战场就是在经济和资源上,没吃过猪r,至少见过猪是怎么走路的。

    大量的、新颖的、非常规化的经济侵略让李叔叔等人皆是耳目一新,从中大有获益,很快,把大家的热情都调动了起来,纷纷献计献策,最后议定,分明三个方案实施,第一,由李叔叔这位帝国主义头子以大唐皇帝陛下、宗主国的领导人的身份命令吐蕃和象雄罢兵言和,第二,严令吐谷浑取消对大唐商人进出高原地区的限制,多与这三国加强茶、丝绸、瓷器对马的贸易,最好能让这三个国家都生产对大唐的经济信赖性,第三是远期目标,从现在开始要在三到五年之内,加强与各个羌部的联系和控制,同化吐谷浑羌、党项羌,陈兵青海,威慑藏北。征服同化藏东、岷江上游诸羌,分隔吐蕃南诏,让他们没办法进行联手。以便于日后大唐准备充分之后,对这一地区进行手术刀式的剥离战术,把他们分割,切碎,剁烂……

    第525章 忠诚度二百五

    不过,由于事情已经得到了解决,这让李叔叔的心情得,使得李叔叔一扫了一开始接到吐蕃与象雄两国交战情报时的y郁道:“如此一来,老夫可不动一兵一卒,把吐蕃与象雄之决战,至少拖后两年,有了这段时间,老夫必能腾出手来,收拾吐蕃的松赞干布,这个狼子野心之小人!”李叔叔一巴掌狠狠地拍在榻栏上,发出的巨响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李叔叔没有理睬众人的目光,依旧在那发泄:“若非是当时安c了那么多的细作过去,怕是老夫还真让他给瞒得死死的。哼,老夫岂是轻易让人戏弄的?怪不得那个禄东赞之子钦陵赖在我大唐不走,说什么流恋长安之繁华,倾慕我朝之文化,怕是这小子是奉了松赞干布之令,怕是他担心象雄国有使来朝,到时候无人在此应对象雄国使节才是。”李叔叔说到最后,腮帮子都已经鼓了起来,表情变得狰狞,就像是随时要扑住猎物撕咬一番的猛兽。

    看样子,李叔叔是真的生气自己被一个比自己年轻得多的小p孩骗得团团转而感到了由衷的愤怒。这让李叔叔已经丧失了以往对吐蕃上至赞普,下到使节的好感,嗯,这才是我所认识的李叔叔,那位大唐帝国的缔造者,铁腕君王。相信用不了几年,吐蕃,一定会颤栗地臣服在大唐的铁骑之下。

    “陛下,此番象雄国使臣来朝贡,应该如何处置?”老爷子当先问道。李叔叔微微一愣,看向我家老爷子,老爷子微微垂首:“臣担心,我大唐能收到象雄派出使臣的消息,难保吐蕃会不清楚,所以,若是吐蕃中从阻挠的话……”

    李叔叔抚须点了点头:“爱卿言之有理,象雄使臣,这样,李绩,传诏令,让陇右道派一支精锐骑兵往迎之,严加护卫,无论如何一定要让他们平安到达长安。”

    “臣遵命。”李绩大叔躬身接令。“另外,象雄使臣到了长安,朕会亲自见上一见,不过,谈判之事,你们觉得,交给谁最合适?”李叔叔扫了一眼众人,最后把目光落到了我的身上。诸位重臣互望了一眼,也全都把目光落到了我的身上。“陛下,老臣以为,还是让房贤侄去与象雄使节商谈最为合适,至少,他有过与薛延陀谈判之经验,可以为之借鉴。”李绩大叔嘴角一扯,笑得很是猥琐。靠!老流氓,就知道这帮老家伙没有个安好心。

    -----------…

    不过,眼下这群老流氓全拿眼神死死的盯着我,我变成了众目之的,想躲也没地方,躲不了,只能硬着头皮上了,谁让我这个年青俊杰这么受欢迎?换上了一张大无畏的、忠诚度达到二百五的表情,向着李叔叔至以崇高的注目礼,用那种无比期待地、极度渴望地语气恳请道:“小婿贸然请命,主持与象雄和吐蕃和谈一事,还望陛下能应允。”

    “呵呵呵,起来罢,嗯,好,很好,不愧是朕的爱婿,若能为朕解此忧患,他日,朕,必有重赏。哈哈哈……”李叔叔很是喜悦地拍着我的肩头道。我心里向李叔叔竖起了千万根中指,但是表情显得那么的感激涕淋:“多谢岳父大人厚待,小婿一定不辱使命,保证圆满完成陛下和国家交给我的这一项艰巨的任务。”

    象雄国的使节这一趟来出使长安,肯定是象雄王李聂秀已经害怕军事力量比自己强大的吐蕃,怕被吐蕃吞并掉,所以才来求助于大唐,这个时候,大唐若不榨点油水,实在是还不来。而且吐蕃使节也在,正好,本公子就当那天平,一头摆头吐蕃,一头摆着象雄,争取从两边都多掏一些油水,一举数得的好事,怕也只能是由我来出面方才做得到,若是让孔颖达那老腐儒或者是禇遂良这个伪君子来干的话,怕是到头来,反而是大唐吃了大亏,这两个一天倒晚子曰的笨蛋还以为占了天大的偏宜。

    如此光荣的任务交给了我,我就要把它给做好,争取做到完美,当然,在此之前,我先必须了解到关于象雄和着吐蕃的使节的个人情报,以及两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对比,在我的指令下,进奏院,这位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谍报机构开始向大唐西部、南部伸展出了它那敏锐的触须。

    “文成出嫁团中的三百三十七名进奏院谋报人员,他们已经混入了吐蕃的各个阶层,不过,吐蕃的军

    们没有办法混入,毕竟他们不会信任外族。”裘丹i害资料,一面朝我报告情况,自从把文成公主到达吐蕃之后,就已经有相关于吐蕃的情报陆陆续续的汇总到了进奏院,不过前期都是一些吐蕃勋贵们无关痛痒的八卦消息,又或者是吐蕃百姓生产生活的常规性情报,直至贞观十七年,情况方有所好转,这也说明我们英勇的谍报人员已经逐步地取得了吐蕃上下的信任,渐渐地融入到吐蕃贵族和他们宗教的里,能从中获取少量具有军事价值和政治价值的情报了。

    “如今,吐蕃的苯教与佛教的竞争很是激烈,但是松赞干布及他的亲信大臣们更愿意信奉佛教,所以,我朝派过去的佛教徒不仅仅得到了当地的百姓的欢迎,在贵族里也甚有名望,他们如今已与吐蕃本地的佛教团体结成了联盟正在与苯教暗中对抗,当然,照公子之令,他们不会让佛教徒太过占优,另外,对于吐蕃全境地图的详图绘制工作尚未全部完成,这一次送来的,不过是大略的初稿地图,以后,他们会想办法将更详细地吐蕃及其周边详细地图再送过来。”

    我点了点头:“看样子,他们做得很好,至少在情报方面已经做得相当的成功,不过,这还不够,告诉他们,如今他们的任务,是想办法让那些信奉佛教的大臣与苯教徒之间发生一些不愉快,当然,越多越好,让他们的朝政乱成一锅粥,让松赞干布与禄东赞焦头烂额就再妙不过了,至少,朝纲未稳之前,松赞干布定然不敢轻易离开国都而率兵出战。”

    “好的,大人尽管放心,您的要求我们一定会送到他们的手中,另外,关于东女国这边,我们怎么处理?”裘丹墨把我的指令记在了一张纸上,然后又继续向我请示下一个问题。

    “东女国?他们目前为止,到今天五到十年之内,都将会是我大唐的盟友,所以,派一些人过去,最好是让那些往吐蕃交易的商人出面,多向东女国的贵族高层,多泄露一些关于吐蕃的情报,让他们明白,他们与象雄,是坐在同一条破船上的,吐蕃这条大鱼,如果把船帮咬烂了,掉进河里的,不光是象雄,他们也同样浮不了多长的时间。”

    -----------…

    这个时候,李孝德大步地走进了我的办公室:“大人,拿到了,这是下官在资料室里查找到的关于钦陵的情报,这是三个月前发来的。”

    “哦,好的,我倒想瞧瞧这家伙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接过了李孝德递来的情报,仔细地查看了起来。

    “钦陵,其祖世代为吐蕃贵族,姓薛氏。其乃吐蕃大相禄东赞之二子,其兄早亡,下有三个弟弟,赞婆、悉多、于勃论。钦陵善谋英果,与其父禄东赞肖似,松赞干布曾赞其有鹰视之姿,在吐蕃素有贤名,其三个弟弟,皆非善与之辈,赞婆、悉多皆为吐蕃悍将,年少便有成就……”看着这份关于钦陵的情报,我不由得皱起了眉头,看样子,这家伙可不是一个好糊弄的主,跟他爹禄东赞那个y险人有得一比。而且照情报上所言,禄东赞的这几个娃怕是没一个好鸟,都属于是危险人物,只不过,资料实在是太少了,让我很难得判断钦陵的真实性格和其本质。

    “只有这么多吗?”我有些不悦地抖了抖手中的情报,朝着李孝德问道。

    李孝德的表情也很是无奈,坐到榻上先喝了一大口水后言道:“是的,关于吐蕃使节团正使钦陵的情报就这么多,因为在吐蕃,我们的人手依然不足,主要是针对那些朝庭的重臣,还有各个大部落头领,若非是钦陵此次为出使我大唐的使节,只怕连这些消息也没有。”

    “三百多名谍报人员,这数目嘴上说起来似乎很多,可是,吐蕃也不小,大约有二百多万人口,成千上百的大小部落,各自重镇城池,这么一撒下去,怕是能见着个影就算是不错的了。”裘丹墨比划了一个手势苦笑道。

    第526章 翻译运动

    看样子,我们的工作做的依旧不够全面啊!”我叹了奏院成立已经,已经训练了大约有一千五百名间谍细作,另有八百名武功高强擅长于偷j摸狗杀人放火的死士,大唐这么大,周边的疆域这么广,光是这些个人手,根本就是不够塞牙缝的,但是这种暗中c作的单位,所有的动作都不能引起普通人的注意,所以在人选上一直采取的是慎之又慎的原则,这样一来,虽然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一个背叛了大唐的双面间谍,但是也让进奏院的工作开展很难得扩大范围。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不过,现如今,李叔叔和着朝庭重臣们已经越来越重视情报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已经多次考虑了我提出来对进奏院进行扩大的建议,只不过,眼下最主要的事是平定高句丽,只能等待时机,当我们把北部疆域平定之后,再行扩充进奏院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唐细作的身影,将会在欧亚大陆的每个角落里闪现,直至整个世界都臣服到大唐的脚下,嗯,好像是白日做梦似的,不过,就把这当成我的梦想也未尝不可,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所以,必须给自己建立一个远大的目标,有了目标,才能让人振奋精神向前方努力。

    边上的柳嘉明见我放下了文件,低声奏报道:“这一段时间以来,吐蕃使节钦陵并没有什么异常之举动,不过,他在长安结交权贵,挥金如土,倒很是笼络了一些人,另还与数位工部官员过往甚密,这几位工部官员已经在我们的人员监控之下,所以公子不需要太过担心,他的手下多人,这段时间隐匿于东、西两市,暗中收购大量的铁料和武器,另外还有数人,在几日前,曾经以游玩为名,接近过武研院,不过,被武研院的士卒加以驱逐,不过,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们并没有死心。”

    -----------…

    “哼,他们会死心才怪,我大唐与薛延陀一战,不光光是打掉了北方胡人的傲气,也使得天下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