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汉祚高门 > 1252 杀马盟誓

1252 杀马盟誓

    七月末,庾曼之作为陇上督将,向陇上各方势力发起邀请,于渭水河畔组织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游猎。

    这一次的游猎,所蕴含的意义很丰富,其中最主要自然就是向陇上晋胡民众宣告陇右归化,确立王师在陇上的统治。同时召集各方势力,也可以视作一次会盟,商讨出一个既能彰显行台王命威严、同时又能满足陇上各方势力利益诉求的秩序方案。

    王师上陇大半年之久,对于陇上局势也算是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所以这一次的游猎,初期便发放出三十多份的邀请,基本上涵盖了陇上各郡县实力不弱的各家。当然就算没有邀请,各方若有志于共襄盛世,也都可以主动参加。

    这一场游猎效果如何,基本上可以决定庾曼之以后在陇上的地位与权威如何,所以庾曼之对此也是非常的上心,亲自沿渭水先行一程,考察、选定游猎路线,并与一众参谋们夙夜商讨选择邀请对象,制定游猎规则。

    当消息传出之后,陇上各方也都是积极响应,特别是那些晋人豪强们,早在游猎开始之前,便纷纷率领家众部曲抵达上邽。一时间上邽所在集结各方时流达于数万之众,喧哗热闹到了极点。

    到了游猎开始的这一天,场面更是宏大无比。首先便是作为王师威名最盛的奋武军两千将士,强械陈列,骏马标立,阵型齐整,越营而出,作为先驱部队沿渭水向上游先行一步。

    沈云、庾曼之虽然都是粗犷豪迈的戎士,但是对于种种彰显气势的手段也并不陌生。当下而言,沈云在陇上乃是王师中威名最盛的战将,尤其其人力战屠各、杀上三阳川的勇壮画面,多被陇上人士亲眼见证。相对而言,庾曼之这个正牌的陇上督将便有几分名声不显。

    所以在游猎开始的时候,当着陇上一众时流豪强的面,沈云甘于降低体格,亲手执缰将庾曼之扶上战马,并策行其后持械作拱卫状。

    虽然手段算不上新鲜,但胜在有效。过往这几个多月的时间里,陇士们打交道最多的还是江东幼狮沈侯,此刻亲眼见到沈云对庾曼之如此的恭敬,自然而然对这位督将便生出几分敬畏,高看一眼。

    庾曼之此刻自然也不会对沈云客气,待到上马之后便接过亲兵呈上的两石强弓,连发数矢射断悬挂住辕门横木的绳索,之后营门洞开,早已经在营内阵列多时的王师将士便疾驰而出,并向渭水两岸散去,一时间万马奔腾,声震四野,周遭观者无不心悸凛然。

    “弓马之间,英迈昭然。常闻陇上多豪士,本将幸受行台嘉命,诏用此间,今日毕集境内英流于此,作此勇壮之戏,一则与众共欢,二则为国选士。大将军素来雅能爱士,不因中外、华夷而有疏远,常叹不患事有不济,唯惜才士遗野。今日诸位并集于此,共襄盛事,凡有秀才颖出,则必嘉赏发生。而这些不断涌现出来的勇壮之士,也给陇民们在这场游猎中挽回了一定的颜面。

    对于这一类的勇壮之选,庾曼之也都充满了兴趣,并不因其人华夷与否便作高低对待,一概引入中军亲自接见勉励,除了原本的奖赏之外,还授予这些人牙门贲士的称号,高车骏马、夸武诸军。

    而这其中若有愿意投戎加入王师队伍的,便是兵尉营主的职位,或者直接收入自己的亲军督营,待遇可谓优厚至极。

    经过如此一番宣扬渲染,很快在陇民群体中便也树立起来一个概念标准,谁若以勇武而作自矜自夸,便先要看这人有无“牙门贲士”的称号,有没有高车骏马夸武诸军的经历。若连这些都没有,不过一个妄自尊大的弱鸡罢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场盛大的游猎也成了当下陇上最为引人瞩目的焦点事件,许多生活在荒蛮山野间的胡人小部落都闻风而动,不乏胡酋也率领各自部族勇士加入到这一场盛会中。

    因为这一点,整场游猎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甚至已经不再只独限于渭水河川。随着规模的扩大,不乏一些胡部聚居地包括晋民所生活的乡土也遭受到波及。

    这些参加游猎之众鱼龙混杂,多为勇武凶横之徒,虽然也有着一定的秩序约束,但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军法严明的王师军队。甚至就有的凶悍之徒为了增加猎获,专门搜索沿途周边一些弱小的胡人部落,直接夺取部落所饲养的牛羊、马匹之类,令人苦不堪言。

    对于此一类扰民过甚的恶件,庾曼之也并不视而不见,还是让人传告了一些命令,周边那些胡部若想免于侵扰,则就需要捐输一部分物货以补助游猎耗费,提前将物货运输到渭水河滨,王师接收物货之后,便会发放给这些部落一些信物旗令。

    凭此信物旗令,便可免收侵扰。若是有游猎队伍犯禁,这些部落都可凭此旗令行入中军乞告,王师自然会替他们主持公道。

    当庞大的游猎队伍浩浩荡荡抵达终点狄道的时候,整支队伍的规模已经扩大到将近十万之众。不独此前发出邀请的各方豪强悉数抵达,其他一些边远势力也都多有加入。

    直到这时候,许多事情已经根本无需再付诸言表,大凡稍具智力之人都已经很清楚,这一场游猎究竟意味着什么。虽然游猎的过程中,诸多问题和纠纷也是层出不穷,但整体上没有造成太大的混乱。一场游猎下来,庾曼之这个王师督将在陇上的权威算是彻底树立了起来。

    而在狄道进行休整的时候,庾曼之也终于图穷匕见,开始公布各项行台政令。王师在归化统治任何地方的时候,首先排在第一点的便是人和地。

    政令中包涵这两个元素的,其中一条便是归籍拥甲告令,凡陇上之民无论晋胡之众,若能将自身所统部曲民众整编籍册、上交王师,自此之后便是王统治民,之后便不会受到王师的征讨打击。

    而紧跟着的下一条便是宗主督护,豪强整编籍册,依照其拥民多寡,各自授以规模不等的督护称号,按照十户一甲的比例,可以拥有数量不等的武装。

    除此之外,此前游猎所行经的渭水流域被规划出来作为宗主共业田,由王师与这些宗主们共同经营垦辟,所得收获半归公库,另外半数则由王师和这些宗主们按照比例均分作为养军消耗。

    作为回报,这些宗主们必须要遵从王师的征发号令,跟随王师讨伐不臣。

    除此之外,另有诸多小节,人才之间的出入任用、商贾的往来贸易之类,林林总总诸多事项,一时也难述尽。

    若是一开始庾曼之在上邽便公布这一系列的政令,陇民们多半应者乏乏。虽然跟中州的诸多刑令制度相比,这些政令可谓是优越至极,但也不乏敏感明智之士能够感受到这当中隐隐包含着的祸心,担心会被一步步的施加更大约束和索求。

    可是浩浩荡荡抵达狄道之后,王师的威严已经彻底确立起来。而且此前在冀县所施行的那些权益规令,其中受益者比如起始的六部督护们,在这长达两个多月的旅途中,已经充分感受到这些临时权位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于是更加不忍放弃。

    在最强大的几方势力都没有发声反对的情况下,其他一些稍弱的势力虽然数量杂多,但也难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于是,在十月深冬时节,庾曼之便集结陇上这一众所谓宗主们杀马以盟,就此确立陇上之后需要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的秩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