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格油画,具有一种厚重的古典美。读解这幅作品时是否激动,是否获得美感有时似乎不完全取决于作家,甚至更取决于观众本身。

    然而,以这种平实的话语诉说一段风云激荡时代的浪漫激情在现代观众眼里可能会显得有些冷漠,可能会因此而产生审美的隔膜。

    阿黛尔·雨果是一个为爱情燃尽生命的贵族女性。为了那段萍水之情她被内心的激情燃烧,从欧洲到加拿大的哈里法斯,再到巴巴多岛;从一个善感任性的贵族小姐变成一个流落街头,衣衫褴褛,被狗追赶,被小孩子哄笑的“可笑”疯子;她自以为是皮尚——那个始乱终弃、见异思迁的政治投机者的太太,目光呆滞、形同槁木一样穿行于和亲人远隔大洋的异乡僻壤,穷街陋巷。

    “我再也没有什么嫉妒和自傲了

    我已经远远地超离了骄傲

    既然我不能拥有爱的微笑

    那我就去接受痛苦的煎熬”

    在阿黛尔眼里只有对皮尚上尉爱的热望。内心的爱欲把她灼烧得头晕目眩,她已毫无理智可言,世界已不重要,亲人和尊严也无暇多顾,什么样的冷漠与残酷也无法让她相信皮尚早已不爱她、或者说根本就没有爱过她。如此惨烈的内心煎熬、如此强烈的情感冲突,那种惊心动魄的心理炼狱都让人不能不为这个奇女子、一代情种而一掬情泪!

    在如此风云激荡的生活场景,如此感天动地的旷世恋情面前特吕弗是否太无动于衷了?

    《四百下》凭借不动声色的“积累”营造了总体的真实和情绪的高c,获得动人心弦的审美效应。那么,《阿黛尔·雨果》的不动声色“积累”了什么?

    “积累”和诉说;纪实性和戏剧性——30年后看特吕弗的《阿黛尔·雨果的故事》似乎也有一种错位,和阿黛尔小姐的错位一样——主观愿望和时代要求之间的错位。

    许多人都注意到了伊莎贝尔·阿佳妮无与伦比的演技。她的确出色地表现出阿黛尔·雨果内心的倔强与脆弱、任性与游移、理智与迷惘……塑造了一个丰满、复杂的性格,尤其是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流露出的那种永恒忧郁、永恒凄迷都具有摄魂夺魄的魔力。曾有影评家说:“不知当年特吕弗拍《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时用的摄影机还在不在?承受了阿佳妮那样注视的摄影机镜头即使不疯狂,可能也碎裂了。”这是伊莎贝尔·阿佳妮最具光彩的表演。

    然而我们还是要谨慎一点,不能说《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是伊莎贝尔·阿佳妮的电影,不能说伊莎贝尔·阿佳妮救了这部电影。这对她本人和特吕弗以及法国电影“新浪潮”都不公平。

    首先,现代电影和早期好莱坞明星制时代电影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表演元素是现代导演艺术的基本元素之一。也就是说,在现代导演那里不可能存在着独立于导演艺术之外的表演,伊莎贝尔·阿佳妮的杰出表演是特吕弗对所有电影元素总体控制的结果。正是他那种如同由画框中看画一样的总体美学追求,才凸显出伊莎贝尔·阿佳妮的杰出表演,才为她的表演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这种对表演的自觉同样是特吕弗一贯风格的具体呈现,在法国“新浪潮”电影家中特吕弗的影片成就了一批电影表演艺术家:《四百下》的儿童演员让—彼埃尔成为世界电影史最著名的“镜子演员”——一种表演风格的同义语,其流风甚至泽被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还有“新浪潮”表演的一代教母——让娜·莫罗;以及后来的伊莎贝尔·阿佳妮……

    表演是现代导演艺术的基本元素之一,导和演之间的关系不能颠倒,这是我们读解现代电影的重要原则之一。

    退一步讲,如果一部电影真的只成就了一个演员,而这部影片的表演元素使影片获得了足够的光彩,那么我们还能说这部影片的导演无所作为吗?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毕竟摄制于30年前;特吕弗对情欲的表述毕竟不是当代人的表述。同样一个故事假如我们请菲利普·考夫曼或者请安德烈·冈察洛夫斯基执导,可以断定会比特吕弗好看,然而那还是特吕弗,那还是一个个人化的故事吗?

    不错,当代人借助喷气式飞机可以在一瞬间脱离大地越升到一万米高空,然而,当我们向下俯瞰时能因此而说大地不伟大吗?

    特吕弗在本片表现出的主要风格元素:

    1。对探索爱情关系的可能性的一向关注。

    2。一贯的隐于后面的摄影。

    3。克制的表演。

    4。自然主义的剪辑风格,使影片看起来似乎没有经过剪辑。

    '小说'冲撞(上)

    私人飞机库。

    性感迷人的凯瑟琳掏出丰腴的茹房亲近冰冷的机身。一个男人由身后而来,掀开她的裙摆,亲吻她的臀部,凯瑟琳俯在机身发出愉快的喘息……

    摄影棚。

    要开拍了,有一个镜头的拍摄方案需要制片人詹姆斯签字确认,这会儿他却紧锁机房门,正和女摄影助理颠鸾倒凤。

    家。

    凯瑟琳在顶层露台俯看暮色中的立交桥。

    “你去哪儿了?”詹姆斯在身后问她。

    “在飞机房。”说着她拉开后裙摆拉链,露出玫瑰色的曲线,“那儿随时有人进出。”

    “达到高c了吗?”

    “没有。”她摇头,“你那个摄影助理呢?”

    詹姆斯上前,从后面和凯瑟琳做a:“我们被中途打断。”

    “真可惜,只能下次啦。”她一边喘息一边鼓励他。

    真是一对恩爱情侣!

    立交桥上。

    詹姆斯一边开车一边看摄影图,和迎面而来的一辆轿车相撞。那辆车的司机飞进他的副驾驶位置,当场死亡。詹姆斯恍惚之间看见那辆车里还有一位女性看样子伤得也不轻,正挣扎着解脱安全带,由于用力过猛,她竟然把衣服扯破,露出一只茹房。

    医院。

    詹姆斯身负重伤,全身赤l,双脚被固定在支架上。偌大的病房只有他和凯瑟琳。这是民航的空难专属病房,平时患者不多。

    凯瑟琳告诉他:死去的司机是轿车主人。他的太太海伦是医师,也在这儿抢救。

    “整天被安全宣传轰炸,这下出了车祸反倒有了解脱感。”詹姆斯大彻大悟。

    凯瑟琳抚摸詹姆斯,詹姆斯抚摸凯瑟琳,即使受了重伤这一对情侣也无法须臾分开……

    这天,詹姆斯拄着拐杖在医院走廊做恢复性锻炼,迎头碰上海伦,在那一瞬间她下意识地攥紧拐杖……詹姆斯有些紧张。但是,也在一瞬间海伦又若无其事地离去。

    “詹姆斯?”陪同海伦的一位中年男子凑上前来,从头到脚仔细打量詹姆斯的伤痕,犹如欣赏一件工艺品。

    詹姆斯注意到他身穿一条白褂,脸上有一道明显的伤疤。

    “待会儿再好好研究。”中年男子走了。

    詹姆斯莫名其妙。

    立交桥下。

    詹姆斯刚刚出院就一瘸一拐来到桥下废车场看那辆报废的红色轿车。与海伦邂逅。她是来看自己那辆报废车的,四目相交,两人一时无语。

    “经历过这种事,不知谁还会有勇气开车上路。”还是她打破沉寂。

    “要不要搭便车?我觉得我可以上路了。”

    在车上,詹姆斯知道海伦在移民局工作。路上车很多,不断被前后堵截,詹姆斯有些烦躁。

    海伦说,出院那天她突然有一种感觉,好像这么多车都是因为说不清的理由而聚在一起的。车辆也比出事前多了十倍。

    詹姆斯则有些搞不清这是幻觉还是事实。

    “你买了一部一模一样的车?”海伦心很细。

    “车型、颜色完全相同。”

    说话之间又有一辆车突然超车,詹姆斯飞速避让,海伦也帮他控制方向盘。两人将车缓缓停在路边。

    望着惊魂未定的詹姆斯,海伦告诉他,机场有一个停车场,就在附近,平时没人……两人来到停车场,无语相望。压抑许久的欲望突然迸发,詹姆斯转头亲吻海伦,海伦报以热情回应,急不可耐地掀起上衣,跨在詹姆斯身上……

    海伦带詹姆斯参加一个撞车事故演示活动,那是一条僻静的公路。他们坐在路边简易看台上,表演者在公路对过。主持人是一个中年男子,手持话筒抚摸着一辆50年代的保时捷跑车:“这是好莱坞青年巨星詹姆斯·迪恩的,当时他正在开着这辆保时捷奔向死亡怀抱——那是1955年9月13号。‘没关系,对方一定看得见我们’。这是他生前的最后一句话。”

    现场响起一片掌声。

    詹姆斯:“那人是谁,我见过吗?”

    海伦:“他叫费恩,在医院和你说过话。”

    詹姆斯想起来了:“我当时还以为他是医院的摄影师,从事意外伤害研究,而且还会要我详细说明一切车祸细节。”

    “我认识费恩时他是交通电脑系统工程师,不知道他现在作哪一行?”

    费恩介绍驾车人:“今晚的特殊演员,曾任赛车手,科林·席桂夫!”

    观众席站起一个红上装中年男性。

    “他将驾驶仿制的迪恩的保时捷。我本人将饰演迪恩的赛车技师,来自德国保时捷厂。仿佛命中注定,他于26年后在德国死于车祸。第三位演员,本剧最重要角色,大学生汤普西由特技演员布雷特·希勒克饰演。大家注意,我们都不带安全设备,为大家演出这一致命瞬间美感。好,现在我们就演出詹姆斯·迪恩那致命一幕。”

    费恩坐进驾驶室。

    '小说'冲撞(中)

    希勒克飞速倒车,和他们拉开距离。

    费恩一声令下:“冲——”

    只见两辆车如离弦之箭相向而来,眨眼之间一声巨响,一股烟尘,两辆车迎头撞在一起。

    詹姆斯惊得站了起来。

    希勒克摇摇晃晃走下车,现场一片掌声。费恩这边可有些不妙。他和席桂夫瘫在车里一动不动。

    “这是演戏还是动真的?”詹姆斯十分紧张。

    “不知道。你永远摸不透费恩的花样。”

    此刻,就见费恩脸上还流着血,缓缓举起话筒:“赛车技师从保时捷摔出……”他痛苦地呻吟着,勉强滚出保时捷,靠在车上“……才能复原出院。谭普西在昏迷中被人发现,基本无大碍。詹姆斯·迪恩头部折断丧生,从此成为影史传奇。”

    随着他的话音,原来一动不动的席桂夫高举起胳膊。现场一片掌声——太神奇了!

    詹姆斯被震撼了,发自内心地鼓掌。

    “扶我一下,我可能真的受伤了。”席桂夫挣扎着站起,费恩急忙去扶。

    此刻,警车呼啸而至,人们一哄而散。

    费恩开车带詹姆斯等人去他家。席桂夫躺在后座上。

    “我讲得不赖吧?”他十分得意。

    “太精彩了!”海伦由衷地佩服。

    詹姆斯看见费恩一边开车一边把手伸向她的大腿……

    费恩家。

    席桂夫昏昏沉沉,有些脑震荡症状。费恩不待他清醒就开始和他筹划、复原下一个更加残酷的车祸场面。

    詹姆斯注意到屋里还有一个女孩,很美,肯定也是车祸受害者,一条腿上满是金属固定物。

    费恩请詹姆斯参观他的工作室。墙上到处都是各种车祸图片,他打开一本影集,都是历年发生的车祸照片,包括坐在门口的漂亮女孩,以及詹姆斯和海伦在车上做a的照片……

    詹姆斯颇感震惊。

    照片似乎激起费恩的情欲,他不知不觉地亲吻詹姆斯的皮夹克,詹姆斯回头,他避开了。

    “你究竟在筹划什么?”

    “车祸专辑。这个计划我们都参与其中了——现代科技和人类身体的重生。”

    床上。

    人们似乎都被费恩弄得情欲亢进。凯瑟琳一边和詹姆斯做a一边说起费恩:“他的车就像一只带轮的床,一定充满做a的味道……你见过他的?”

    “我猜可能也是伤痕累累。”

    两人一会儿就无比兴奋了。

    车上。

    詹姆斯找到海伦想弄清费恩是怎样拍到他和她在车里做a的。

    海伦和詹姆斯一边做a一边娓娓道来。

    海伦说:她和医院的许多人,研究员、同学的老公、放s科的实习医生、服务部经理都在车上搞过。

    “都在车上?”

    “是的,不过不是事先策划好的。”

    “你想过费恩会拍下这些性a场面;难道就让他拍,像拍车祸现场一样?”

    “是的。”

    费恩家。

    费恩组织大家看他编辑的撞车录像,边看边介绍。他认为海伦带来的资料很好——人类面部对车祸影响的容忍度。看录像的人紧张、兴奋、每人都下意识地抚摸着别人。

    录像激起的兴奋要通过撞车宣泄。费恩开着那辆据说是美国总统肯尼迪当年遇害时乘坐的事故车和詹姆斯一起上路。

    “我一直想开事故车上路。”

    “这理想你随时能实现。”詹姆斯说。

    “不,我是说开历史上有名的事故车。”

    “这就是你开这车的原因?肯尼迪遇刺的车也算事故车?”

    两人只顾胡吹,立交桥下险些和一辆车相撞。逃过一劫,两人笑够了;费恩又递给詹姆斯一本相册,要他看完了说说想法。詹姆斯翻开相册,又是车祸现场照片,当然都是名人。还有费恩的下一个撞车计划。

    詹姆斯实在摸不透费恩:“看来你乐此不疲,我不明白……”

    “未来的一切就在其中,你已经亲自参与。你将亲自体会到变态心理学的通俗易懂,我们就是活生生的病例。车祸是重生而不是毁灭,让性的活力获得解放。只有通过重大的死亡刺激过程才能使性的能力自由释放。亲自去体会,用生命去尝试,这就是我的想法。”费恩成了思想家。

    “那你所谓现代科技与身体的重生又是怎么一回事?”

    “那不过是科幻般的构想,是经过刻意包装过的,以免卫道士群起而攻之。”费恩在半路截住一个妓女,说好价钱,然后让詹姆斯开车,他在后座和妓女实践他的“理论”。

    詹姆斯透过后视镜看见费恩像对待报废车一样对待妓女,凶猛、狂暴。

    '小说'冲撞(下)

    洗车处。

    费恩和凯瑟琳坐在后座。

    詹姆斯升起顶篷。凯瑟琳掀起衣服现出丰腴的茹房。费恩抚摸她那鲜嫩的小茹头。

    詹姆斯一边开车一边通过后视镜看两人亲热。

    凯瑟琳掀开费恩上衣,亲吻他的疤痕。

    詹姆斯把后视镜转到一边。窗外水流如注,车缓缓通过。

    费恩狂暴地与凯瑟琳做a,臻于高c。

    家。

    凯瑟琳静静地、慵懒地躺在床上。玫瑰色的l体上,触目皆是和费恩做a后的伤痕。詹姆斯轻轻亲吻她的伤痕,凯瑟琳一动也不动,体味着暴力和性欲过后的快慰与失落。她的眼角落下一滴晶莹的泪。

    车场。

    詹姆斯和费恩家那个美人去车场看车。美人的一条腿上全是金属固定物。她看中一辆车,却无法把这条腿收进车里。她请车场的小伙帮忙,小伙子文质彬彬地四下张望一番,然后才蹲下为她往车里搬腿。

    詹姆斯和她来到一个僻静处,把她的那条伤腿抬起,扯开护具,亲吻腿上那长长的如同刀切一般的伤痕,之后两人猛烈做a。

    费恩家。

    费恩邀请詹姆斯说行动方案。詹姆斯赶到,费恩正在请一位女医师为他纹身。他要詹姆斯也纹身,这是计划的一部分。

    还是那辆敞篷车,费恩用舌头添詹姆斯的纹身,两人亲吻、抚摸,詹姆斯脱下费恩的裤子和他做a。而后走进现场的另一辆报废车。费恩驱车疯狂撞向詹姆斯,詹姆斯倒在车里躲过一劫,费恩调头驶去。

    家。

    詹姆斯和凯瑟琳在楼上看高速公路川流不息的车流。

    凯瑟琳告诉他:“我的车被撞坏了。”

    詹姆斯和她一起下楼检查:“费恩干的。”这显然是挑战。他们连夜去找费恩,发现街头车辆比平时少,有些异常。

    “我想回去了。”凯瑟琳要打退堂鼓。

    詹姆斯却一眼看见费恩正躺在敞篷车里,费恩几乎也在同时发现了他们,两车开始追逐,冲撞。

    费恩追上詹姆斯的车,疯狂冲撞。詹姆斯的前头是一辆大货车,无路可逃,万分危急之际他急中生智,看见费恩又一次发疯一样冲上来,突然冒险打舵,挤出一条缝,超过大货车,脱离险境。回头一看,不见了费恩,他把车停在路边,只见费恩的车由立交桥上面冲出落在下面一辆大客车顶篷正在起火燃烧,费恩没有逃出,死了。

    废车场。

    海伦和美人来到费恩的车上做a。

    街头。

    詹姆斯和凯瑟琳领回费恩的车,凯瑟琳驾车在前头飞驰,詹姆斯在后头狂追,互相冲撞,体验撞车的快意。

    追着,追着,凯瑟琳的车被詹姆斯撞下斜坡不见了。

    詹姆斯立即下车赶到公路护栏前,只见凯瑟琳的车已经翻倒在坡下,她被甩到车外草皮上,一动不动。

    “凯瑟琳,你没事吧?”詹姆斯有些没底。

    “大概……没事……”她醒了。

    “下次我们还来。”詹姆斯从身后抱住凯瑟琳,抚摸高耸的茹房,亲吻她,和她做a。绿地上,轿车在冒烟,两个身体在蠕动……

    作品分析

    《冲撞》(crash)

    别称:《欲望号快车》、《撞车》

    导演:大卫·克罗南伯格(did cronenberg)

    主演:詹姆斯·斯派德(jas spader)霍莉·亨特(holly hunter)

    出品:加拿大、法国、英国1996年

    本片评分

    1。表演*所有演员都极其投入,说不清是导演的本事还是演员的本事。影像*虚实的拿捏多难啊!故事*谁都不会只看一次。导演*看他的新作吧。观赏性*下世纪的人会说那是上世纪不多的电影佳作。10。综合得分:*****

    获奖:1996年戛纳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多伦多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摄影等五项大奖。

    在某些人眼里《冲撞》大概要算一部颇有些惊世骇俗、离经叛道的影片。如果事先不告诉你这部影片的导演是谁,你大概不会把它和大卫·克罗南伯格联系在一起。这位加拿大导演出身于写作世家,是一位温文尔雅,知识渊博的学者。他认为文学高于电影,从未想过以电影为职业。他是在一家电影器材租赁公司学会拍电影的。直到遇见那个被伊朗人弄得东躲西藏的萨曼·拉什迪之后,克罗南伯格对文学与电影关系的评价才有所转变。经过一番辩论,克罗南伯格终于认可电影与文学互补,甚至相互滋养,不可能参照一个而对另一个做出评价。然而他非得和一个走投无路的人吵一通才能转变观点吗?

    毋庸讳言,克罗南伯格是一位有争议的电影家。我同意某些人“他的电影天地和普通人相距数光年”的评价,但是不喜欢人们把他说成“怪才”。因为就我所看到的克罗南伯格电影作品而言,无论影像还是故事都不见其怪,反而比较经典。再者,一般情况下,我们中国人所谓“怪才”的概念,除了对一个人的才能给以肯定的意义之外,同时还意味着对此有一点保留,或者还有不以为然的意思在内——而对克罗南伯格和他的作品我们绝不能不以为然。他应该是20世纪最具个性的电影家之一。

    可能有人会说:无论如何克罗南伯格还是表现了怪诞啊!例如他的《冲撞》还不够怪吗?这就要看怎么说了。《冲撞》的几个中心人物标榜“撞车不是毁灭而是重生。只有通过重大的死亡刺激过程才能使性能力自由释放。而且要用生命去体验。”在影片中他们也的确舍命体验了。玩命行为成了重生的举措,交通肇事者俨然成了思想家!按着常规道德化思维,这样的人物当然另类,这样的行为和这样的心理当然变态。但这仍然不能成为评价克罗南伯格作为一个电影家是否怪诞的依据。因为人类心理,尤其是潜意识本来就无法以常理来捉摸,人们的某些潜意识活动本来就是怪诞的同义词,受这种潜意识支配某些人的行为当然会很出格。中外古今无论在艺术创造领域还是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都俯拾皆是,人类其实早已见怪不怪了。那么如果说克罗南伯格表现了这种见怪不怪,表现了人类受潜意识支配的怪诞,这种表现就应该是正常的表现,我们似乎就没有理由因此而认定克罗南伯格“怪”。退一步讲,即使克罗南伯格的确表现了怪诞,我们也不能由此而下结论说他“怪”,并因而对他有所保留——表现怪诞不等于表现者怪诞。就如我们的吴承恩,难道我们会因为他曾经创造过一个精灵古怪的孙悟空形象,就认为伟大的吴承恩是猴子?

    而《冲撞》受到全球性关注的事实本身也似乎可以成为上述论点的有力佐证。这部低成本的艺术电影截止1999年创造了二亿一千一百万美元的票房收入,连获世界电影大奖。我们总不能说全球亿万影迷也另类,总不能说他们对这部作品的喜欢也变态吧?

    我们应该毫不妒忌地承认克罗南伯格的杰出,电影制作到这个层次只能让人叹为观止啦!克罗南伯格不是科班出身,可是看他的镜语运用,竟然那样经典:影片的第一个镜头是一个长达36秒的降移,稳定、匀速,很有张力。还有他对光线的运用,整部影片始终保持一种近似于金属的基调。毫无疑问这是电影家的自觉追求,与电影家对现代社会人与机器关系的思索、对异化问题的思索水r交融。可以断定克罗南伯格有一位杰出的摄影师,而克罗南伯格对视觉元素的控制同样杰出。这也似乎在验证一个道理,由于当代电影的综合性越来越强,越来越需要以电影家的全面素质作保证,这就使得一个真正的文化人尽管他可能没有接受过电影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但他仍然可能拍出优秀作品,而一个接受过电影专业训练的人如果缺乏全面的文化素养则注定不会拍出优秀作品。克罗南伯格应该属于前一种,他经常亲自撰写剧本,他有较高的文学、美学素养,他首先是一个文化人,其次才是电影家。

    克罗南伯格以异常的方式接触电影和他对人生与艺术的独特体验同样具有启示性。《撞车》中凯瑟琳以茹房对冰冷金属的亲近,费恩关于撞车和人的本能欲望之间关系的论述,以及所有人物由撞车引发出的性关系固然可以用马克思的异化思想解释,也的确有着后现代消解文化,消解主流价值的倾向。然而克罗南伯格的杰出并不在于他通过形象为现代人解释了某些西方人本主义思想。他的杰出在于,他善于通过人物及其动作令人信服地使你认同他对现代西方社会的某种存在方式的剖析,从而在近于荒诞的故事中自然生发出对人类自身无法回避的思考。

    大概不会真的有人像影片主人公那样对待情感,大概也不会有人真的像影片主人公那样处理人与机器的关系。然而只要你是一个现代人,你就和影片主人公一样无法回避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异化问题;无法回避机器作为人类生物功能的延续对人的生理、心理、情感产生的所有影响——正面的,负面的;也无法回避发展所带来的价值失范。就像电脑的应用无疑空前拓展了人类的心理空间、思维空间、生存空间,空前密切了人类的交往,甚至改变了人类固有的关于时空关系的概念。相聚万里,互不谋面的人竟然可以在一瞬间建立亲密联系,家和社会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电脑的确拉近了人类的心理距离。然而,无可否认的是,电脑也在事实上加大了人类的隔膜——看看那些网恋故事吧,当你怀着毕生的憧憬和网友——“二八妙龄”鹊桥相会时,蓦然回首却发现那“二八妙龄”竟然是一位脸如橘皮的八二老妪!这人与人的瞬间距离拉大了还是拉近了?当人和人的亲近都依赖于电脑,当人类的创造成了图腾,机器和人谁是主人?

    艺术家是时代的大脑,克罗南伯格对科学技术对人体的改造,以及人在这种突变面前的无奈和人类终极意义与即刻享受关系的思索是人类在电脑时代的必然。而电影由于真的照相性和表现人类意识及潜意识方面的独有的特性,使得克罗南伯格这种思索尤其振聋发聩。自从这个蓝色星球诞生人这种生物以来,人类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向各个领域的掘进。然而,似乎是到了20世纪中后叶,也就是地球上有了第一个真正意义的人之后的数万年,人类才突然一下子明白了任何掘进都代替不了人对自身的永恒、深刻的审视,任何追问都代替不了人对内心世界的追问。20世纪的电影和电影家使这种审视和追问闪烁着夺目的异彩。

    有人说20世纪是诉说的时代。

    克罗南伯格的诉说也许有些超前,却肯定是20世纪最有个性的诉说之一。

    当美国人奥利弗·斯通问克罗南伯格,你如何解释自己的非主流导演身份时,克罗南伯格回答:“一般情况下,为了更多地与一百个人交流,你会有在半路上失去一千个人的危险。我的观众数量对我来说足够了。我认为,这是一位导演需要事先决定的事情,即他的观众是哪些人。因为这必然会影响到他将使用的电影语言。”

    至少,克罗南伯格对电影的最终选择没有多少后现代色彩。但绝对是一次有个性的选择。迄今为止,克罗南伯格先后拍摄了《苍蝇》、《赤ll的午餐》、《存在》等电影作品,几乎每一部都会引起全球性的关注。真不知道进入21世纪的克罗南伯格还会为我们拍出什么样的惊世之作。他的观众群会扩大还是缩小?

    克罗南伯格在本片显示出的主要风格元素:

    1。影调和主旨相吻合。

    2。超前的艺术思维。。 最好的网

    3。惊世骇俗的故事。

    '小说'毁灭(上)

    史蒂夫·弗雷明是英国国会议员、内阁部长,有能力,受尊重。和妻子英格丽的婚姻持久而又平静。

    这种保持了几十年的平静在史蒂夫见到安娜的一瞬间被打破了。

    那天,安娜像一头小牝鹿撞入这个上流社会的聚会。

    “我叫安娜·巴顿,你儿子马丁的女友。”

    “你们认识多久了?”

    “没有几天。”

    话刚刚开头,就被部下打断。安娜转身离去,不见踪影。然而仅仅这一瞬,两人却几乎同时从对方的眼神中读出一种从未有过的震颤——后来部下对他讲了什么,史蒂夫一句也没听清。

    马丁带安娜见父母。安娜和史蒂夫像第一次见面那样握手致意。

    马丁听妈妈絮絮叨叨,安娜端着一杯啤酒幽幽地看着杂花生树、绿荫掩映之中的红色小楼。一杯尚未饮完,马丁携安娜告别。他是记者,永远难以摆脱职业性的忙碌。

    直到离开,安娜和史蒂夫只说了两个字——“你好”。汽车发动瞬间,安娜和史蒂夫彼此匆匆一瞥,那一瞥摄魂夺魄,那一瞥似水幽深。

    午餐时分,史蒂夫接到一个电话。

    “我是安娜。”

    “你在哪儿?”

    史蒂夫匆匆赶到一条青石铺就的小街,那儿幽深宁静。

    安娜卧室。

    灯光、装璜和女主人同样温馨。安娜由床头滑到地毯,摊开双臂迎接史蒂夫,两人没有一句对话,只有从心底发出的呻吟……

    议院。马丁求见史蒂夫,史蒂夫吃不准儿子是否知道自己和安娜的偷情,强自镇定。

    “我被提升为政治版副编辑。我的批评难免会涉及您,希望理解。当然我会尽量客观。”

    史蒂夫长吁一口气,剩下的就是祝贺了。

    英格丽为儿子举行家庭聚餐,外祖父特地从乡下庄园赶来。看见天生丽质的安娜,老人喜上眉梢:“干得好,马丁,无论哪一方面!”

    安娜和大家聊身世:父亲曾是外交官,母亲现在和第四任丈夫住在一起……

    就像所有初次相见的准婆媳那样,交谈逐渐变成了讯问。

    安娜似乎并不在意,依旧自说自话:一生漂泊,3年前和男友分手,有1个哥哥,在她15岁时自杀,为情……

    马丁见话题越来越沉重,借口处理工作,和安娜匆匆离去。

    英格丽望着他们的背影,本能地为儿子担忧。

    “用不着担心,和前几个一样,他不会认真的。”史蒂夫说。

    还是那条幽深的青石小街。史蒂夫远远地在车里目送儿子和安娜道别后,进入安娜卧室。安娜正满怀期待。

    “我要弄清三人之间的关系。”他捧起她的脸,“你究竟是谁?”

    安娜痴痴地凝视着,没有回答。

    她的凝视激起史蒂夫不可遏止的情欲,他猛地扯开安娜的衣服开始疯狂做a。当安娜抵达欢愉的顶峰之后,她告诉史蒂夫:四海漂泊时,与哥哥相依为命,日久生情,哥哥竟然容不下他们之间有第三者。而安娜不可避免地有了第一次情感选择时,哥哥自杀了……

    “记住,受过伤的人很危险。为了生存会不顾一切。”安娜警告史蒂夫。

    “周末和我一起去布鲁塞尔?”

    “我要和马丁度周末……请顺其自然,别想着去改变。”

    史蒂夫赴布鲁塞尔开会。临行前英格丽告诉他,马丁和安娜将在巴黎度周末。会议期间,史蒂夫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好不容易熬到休会间隙,凌晨五点,他乘火车匆匆赶到巴黎,塞纳河尚未苏醒。

    电话铃声唤醒一对相拥而卧的恋人。马丁把电话交给安娜,酣然睡去。

    “出酒店,左转,一直走,我在教堂等你。”

    安娜如约而来,他们在教堂的钟声中做a,如饥似渴。

    史蒂夫:“我终于看清你了。”

    “你什么都没看清。我得回去了,他还在睡。”

    史蒂夫点点头,晨风拂去眼角的一丝清泪。

    “别再跟踪我们,求求你。”安娜翩然而去。

    回到英国,史蒂夫立即约见安娜。

    霏霏细雨中史蒂夫告诉安娜,他要离开妻子英格丽,和她住在一起,一起吃早餐,一起读报……

    “这样做,你会失去你的亲生儿子。”安娜说。

    “我知道马丁爱我也爱你,然而他年轻,慢慢地他会承受这些。”

    “这会摧毁你和英格丽数十年建立起来的美好一切。”

    “难道你不想和我在一起?”

    “想。但是离开英格丽你会得到什么?”

    “你。”

    “你已经得到我了。”

    荧屏,史蒂夫就布鲁塞尔会议接受采访。安娜在壁炉旁看着,不时现出会心一笑。那是一个头脑清醒、充满自信、颇具光彩的男人。

    英格丽也看到电视采访。面对镜子她梳理着夫妻间的绵绵情丝。

    史蒂夫归来,在融融灯火中她向他款款倾诉“刚认识你的时候,你还是一个普通医生,那时候我就欣赏你的才干,我的选择对了……”

    史蒂夫挽住她的手,无语轻吻。她跪下来,两人似乎许久没有如此缠绵了。

    史蒂夫已经不可一日无安娜。他来到青石小街,却见安娜与一个名叫彼得的男子在一起,他本能地感到两人之间有着极其微妙的情愫。告辞出来,他隐藏在附近,一直守候到夜幕降临,看见彼得离去,匆匆闯入安娜房间。。 最好的网

    “那人是谁?”

    “哥哥死的那天晚上,彼得和我在一起。哥哥在楼上看见彼得吻我,大发雷霆,闯进我的房间,要和我做a。我赶他出去,他在门外向我道歉、乞求,持续几个小时。后来一切都沉寂了,我也沉沉睡去。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哥哥割脉自杀了。人们让我离开,我来到彼得家,对他说:‘干我!’”安娜恍如在诉说一个永恒的梦魇。

    史蒂夫默默捧起她的脸,两人开始赤l着做a,床上、地下……从来没有如此热烈,从来没有如此疯狂……

    '小说'毁灭(下)

    史蒂夫全家赶往英格丽父亲的乡下庄园度周末,庆祝英格丽生日。

    英格丽似乎还不适应将安娜视为家庭成员,马丁的外祖父却已经兴致勃勃地领着安娜参观庄园,介绍200年家族史了。他告诉安娜:英格丽是独女,庄园将由马丁继承。他希望安娜和马丁经常来这里度周末。

    而马丁却并不喜欢这里,进餐时他告诉安娜:“小时候常常被迫到这里度假,我的童年并非完全美好,一切太圆满,从来没有波澜,缺少浪漫和激情……我认为造成这种感觉的原因更多地是父亲的影响……”

    史蒂夫看了马丁一眼,未置可否。

    第二天早晨。马丁在萋萋芳草、啾啾鸟鸣中宣布他刚刚向安娜求婚,而她答应了。

    英格丽热情拥抱儿子和安娜。

    史蒂夫碰翻一杯红酒。

    祝福声中安娜和史蒂夫的眼神不断交织又急速移开,彼此读出太多的难以言说……

    马丁和父亲打台球,为昨天晚餐时的唐突而道歉。他认为妈妈大可不必担心安娜的复杂,这正是安娜的魅力所在,他为她那一份莫名的伤感而动心,尽管他并不理解。

    史蒂夫说:“我不想阻止你,但是你肯定她是理想恋人吗?”

    “你不了解她,我与她独处时才发现她有神秘的一面。你如果能够体会到,看法就会不一样了。”

    月色如水,史蒂夫悄悄来到安娜房间。两人相对无语,心头有如月色流过。

    从安娜房间出来,史蒂夫感觉身后有一双眼睛,蓦然回首,那人正是女儿萨琳。

    庄园归来,史蒂夫第一次对合作多年的老部下大发无名火。

    回到家里,史蒂夫向女儿解释:那天晚上,他到安娜房间是为了调解妈妈和安娜的关系。

    “我明白,爸爸,晚安。”萨琳冷冷地和他吻别,睡觉去了。

    安娜母亲赶到伦敦与亲家商量女儿婚事。她不合时宜地提起彼得当年与安娜分手后和一个漂亮女孩维持了8个月的婚姻。

    “当然他比我强,我已经结过4次婚,如果不算那一次临阵脱逃的话。”

    接着,她更加不合时宜地指出马丁像极了安娜死去的哥哥。这一下尴尬的就不只是安娜了,英格丽对这场本来就不看好的婚姻更加担心起来。

    但在史蒂夫送她去火车站的车上,安娜母亲却突现曾经沧海的本色,直截了当告诉他:“你应该明白,这对安娜是一个机会,和马丁在一起,她有机会新生。刚才,我注意到你和安娜的眼神始终不敢相对,你必须退出。我恳求你!”

    史蒂夫不能不做出决断了。返回路上,他给安娜打电话:“我必须放弃你。结婚是对的,无论对你还是对马丁。你我都明白,到此为止,对不起。”

    放下电话,史蒂夫赶到报社,在马丁的案头看见安娜和他们父子在乡下庄园的合影。

    他告诉儿子:在庄园,你对感情的见解是对的。我确有不足之处,冷漠,以为命运可以控制,事实上不能……

    夜色笼罩泰晤士河,也笼罩了伦敦桥,史蒂夫一个人在冷冷清清的办公室里思绪万千。电话铃声骤起,他条件反s般地飞速抓起电话——是英格丽要他回家吃饭。

    史蒂夫难耐心头寂寞拨通安娜的电话,接电话的恰恰是马丁,史蒂夫无奈地放下了。

    闻声而来的安娜若有所思。

    第二天,女秘书递给史蒂夫一个信封,里面是一把钥匙,史蒂夫立即按信里的地址来到一处正在装修的公寓顶层。打开房门进去,发现茶几上的留言簿写着:“周五。2…5时。”周五,那是耶稣的受难日……

    史蒂夫回家。英格丽正和儿子、安娜伏案筹划婚礼。安娜蓦然回首发现史蒂夫,他将钥匙放到嘴边亲吻。利用两人的短暂独处,安娜告诉史蒂夫:“如果我们不能在一起,你以为我还会嫁马丁吗?”

    周五,安娜持一束火红的鲜花早早来到公寓。

    马丁的电话打到她的事务所,同事告诉他:安娜刚刚下班。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史蒂夫匆匆赶来,兴奋得难以自制,将钥匙忘在门上……

    两具饥渴的r体赤l着绞缠在一起,发出忘情的呻吟。

    马丁手持一张纸条,循着他们的呻吟打开房门……

    “马丁——”当一切骤然来临时史蒂夫几乎僵住了。

    极度震惊中马丁连连后退,跌下身后的楼梯,死去。

    史蒂夫疯了一样赤身跑下楼,抱起儿子——很像抱着殉难的耶稣,欲哭无泪……

    一行清泪流下安娜脸庞,这就是宿命。

    事件立即成为丑闻,警察和记者包围了史蒂夫家。

    英格丽强抑悲痛告诉史蒂夫:马丁偶然听到寓所主人教安娜使用锅炉,他从来不知道安娜有这样一间房,出于好奇寻迹赶到。他们的悲剧源于巧合。

    英格丽质问史蒂夫:“你为什么不自杀?那样也许我还会哀悼你……”

    史蒂夫明白他将失去一切了。

    “大概每人心中只能有一个人,对我是马丁;对你是安娜;对安娜呢,?